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道光粉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嘉庆、道光时期的粉彩瓷

嘉庆、道光时期的粉彩瓷

道光粉彩瓷器鉴别 古代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鉴别

2020-12-03

道光粉彩瓷器鉴别。

嘉庆朝彩瓷以粉彩为主流,陈设器、文房用具、陶瓷日用品以及五供(由两件香罐、两件花抓及一件香炉组成)和法器等都属常见。嘉庆早期的粉彩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百花不露地”相当精细,个别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轧道开光品种的不如乾隆时的精细规整,所绘纹饰有的也显呆滞。嘉庆粉彩瓷常见纹饰有花卉、八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内壁和底部施豆瓣绿釉,压凤尾纹粉彩器则仍多见各种色地,如黄、红、绿等。这一时期描金工艺的采用也较为普遍。

嘉庆粉彩瓷瓶

总的来说,嘉庆朝粉彩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二是继承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即轧道工艺)粉彩仍属多见;三是万花堆、百花图画面的器物十分突出;四是在碗类器上也出现了山川风景画;五是碗、盘之类器物的图案以花卉、花果为多,特别突出的是过枝癞瓜的图案,象征着瓜瓞绵绵的吉祥之意。

道光朝彩瓷,除了白地粉彩器外,所见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器皿,图案以荷花、癞瓜和婴戏图、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为突出。亦常见“吉庆有余”、“麻姑献寿”、“太平有象”等吉祥题材,其中凡属“慎德堂制”、“懈竹主人造”及“种德堂制”款的粉彩器,大多都比较精致。

道光朝粉彩瓷类同于嘉庆朝,只是绘瓜蝶、草虫纹饰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当于官窑瓷器,其工艺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盘、碗、灯笼尊、盖碗等。

扩展阅读

嘉庆御窑:端庄华丽洋彩瓷器赏析


景德镇御窑厂所烧造瓷器品种也基本上沿袭乾隆朝的部分品种,见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洋彩)、素三彩、黄地绿彩、绿地紫彩、白地矾红彩、色釉地描金、仿宋代汝官哥釉、冬青油、霁红釉、霁蓝釉、厂官釉、炉钧釉、窑变釉等。 乾隆六十年(1795年),86岁高龄,已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宣布传位于已被秘密建立皇储的时年已35岁的皇十五子颐琰,改元嘉庆,定翌年为嘉庆元年。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在太和殿前举行了盛大的禅位典礼。然而,实际上,从授受大典过后,直至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皇帝辞世,这3年多的时间堪称乾隆皇帝以太上皇的名义实行执政60年后的新的训政时期。事实证明,这种训政除了礼仪上的某些差别,以及其身边只是多了个惟命是从、亦步亦趋的嗣皇帝之外,与其原先的执政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而乾隆皇帝却达到了既赢得遵守诺言,在位60年即传位嗣子的千古美名,又实际控制朝政的双重目的。也就是说,乾隆皇帝的禅让,只不过是一种表面形式,名让而实不让。 嘉庆朝历时25年,景德镇御窑厂由历任九江关监督兼管,嘉庆元年至四年五月,担任九江关监督并兼管景德镇御窑厂务的是全德。鉴于上述原因,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景德镇御窑厂所烧造的瓷器,实际上是乾隆御窑瓷器风格的延续,其造型、胎釉、图案纹饰等均沿袭乾隆朝旧制,只不过所署年款因改元的原因,而改书嘉庆年款。这些御窑瓷器若不署年款,则很难辨别究竟是属于乾隆朝还是嘉庆朝。 在这3年多时间里,景德镇御窑厂所烧造瓷器品种也基本上沿袭乾隆朝的部分品种,见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洋彩)、素三彩、黄地绿彩、绿地紫彩、白地矾红彩、色釉地描金、仿宋代汝官哥釉、冬青油、霁红釉、霁蓝釉、厂官釉、炉钧釉、窑变釉等。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种色地洋彩瓷器(以往被称作“粉彩”),从传世实物和宫廷档案记载来看,其产量很大,而且制作水平较高。 从宫廷档案记载来看,嘉庆元年至三年,九江关监督全德监理景德镇御窑厂期间,全德及其他官员曾多次向朝廷进贡洋彩瓷器,这些洋彩瓷器大都为藏传佛教所用五供、七珍、八宝、宝塔、奔巴壶、宝瓶、法轮等。

清 嘉庆 淡绿地洋彩折枝莲托八吉祥纹香炉

故宫博物院藏,炉高27.7厘米,口径17.2厘米,足距13.0厘米。方唇,短颈,扁圆腹,下呈以三兽腿形三足。肩部对称置两耳。炉内施松石绿釉。口沿上以胭脂红彩和蓝彩描绘几何纹。外壁淡绿地洋彩描金装饰,口边绘回纹,一长方形描金框内,自右向左署矾红彩篆体“大清嘉庆年制”6字横款。颈部绘折枝莲纹。肩部绘如意头纹。腹部绘折枝莲托轮、螺、伞、幢、花、罐、鱼、肠八吉祥纹,三足及两耳均绘折枝莲纹。外底中心有一环形凹进,环形区域内以胭脂红地缠枝花纹装饰,底中心以绿地粉彩朵花纹装饰。此种香炉为佛前五供之一,与其配套的还应有花觚一对、烛台一对。 如嘉庆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进单贡档记载: 九江关监督全德恭进:嵌玉如意成枝……洋红地洋彩五供成分、洋红地洋彩八宝成分、金地洋彩宝塔成分、黄地洋彩宝瓶成分、松绿地洋彩奔巴壶成对……洋彩太平有象成对……洋红地洋彩万代如意尊成对、翡翠地洋彩普天同庆尊成对、金地洋彩年年吉庆瓶成对……嘉庆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全德吉祥恭单。 此种与盖碗配套使用的茶托始见于乾隆时期,式样有长方形、海棠形等,以色地洋彩茶托多见,另见有以青花装饰者。 嘉庆三年四月二十三日进单贡档记载: 奴才全德跪进:交圆明园嵌王如意成枝……交佛堂松绿地洋彩五供成分、交佛堂松绿地洋彩七珍成分、交佛堂黄地洋彩五供成分、交佛堂黄地洋彩八宝成分……交佛堂翡翠地洋彩宝瓶成对、 洋红地洋彩奔巴壶成对……翡翠地洋彩盖罐成对、黄地洋彩观音瓶成对…… 17至18世纪的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世界格局发生巨变,中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的东来和中外贸易的发展,促使中国与欧洲各国在经济和文化交往方面呈现前所未有的规模。随着许多西方人士尤其是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有的甚至进入宫廷服务,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医药、哲学、地理学、机械学以及音乐、绘画、画珐琅工艺品等也随之传人,引起国人的好奇。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朝廷对西方文化和物质文明所表现出的极大兴趣,致使宫廷中刮起了一场持久而强劲的“西洋风”。在学习西方科技方面,康熙、雍正皇帝比较重视工艺技术及原材料的引进、研发,乾隆皇帝则偏重于西洋绘画技法及西洋纹饰的应用。 雍正、乾隆时期,西洋风在宫廷愈演愈烈,特别是乾隆时期,这种风气对当时宫廷各种工艺美术品几乎都产生过影响。仅以宫廷御用瓷器为例,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珐琅彩、洋彩、斗彩、青花等瓷器上,出现大量受西洋文化影响的装饰,它们有的是纯西洋风格,有的是中西合璧,有的采用光影明暗的西洋画法,有的则照搬西洋图案(其中最多见的是一种被称作“勾莲纹”的图案)。这种瓷器的共同风格是装饰繁缛,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当时被称作“洋彩”的瓷器。这是一种使用珐琅彩料、运用西洋绘画技法在景德镇御窑厂制作完成的瓷器,而督陶官唐英正是创作洋彩的关键人物。

清 嘉庆 黄地洋彩御制诗文花辦式茶托 故宫博物院藏。高2.4厘米,口横16.0厘米,口纵12.0厘米,足横14.0厘米,足纵9.5厘米。曲边海棠式,平底,下承以四个条形足。内、外均饰以黄地洋彩折枝莲纹。内底金彩曲边海棠形开光内以红彩题嘉庆御制诗一首:“佳茗头纲贡,浇诗必月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外底黄地留白署红彩篆体“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款。 考“洋彩”一词最早见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撰写的《陶成纪事》。其中谈到:“一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乾隆八年唐英奉敕编撰的《陶冶图编次》“圆琢洋彩”条曰:“圆琢白器五釆绘画,模仿西洋,故曰洋彩。”由此可见,“洋彩”强调的是在画法上模仿西洋珐琅画法,也就是使物象呈现光影明暗的效果,这也是其与“瓷胎画珐琅”不同之处。 洋彩瓷器虽然在雍正时期已有烧造,但当时产量并不大。到了乾隆时期,由于乾隆皇帝对这种新的彩瓷品种的喜好,遂开始大量烧造,所见有白地、洋黄地、洋红地、松石绿地、蓝地等各种色地的洋彩瓷器。有的还在色地上以铁锥拱出线条极细的蔓草类图案,当时宫廷档案称之为“锦上添花”。嘉庆以后直至宣统,洋彩瓷器一直都在烧造,只不过是产量和造型品种日趋减少,质量亦逐渐低下。

明清瓷器:嘉庆遗珍粉彩花卉对碗


嘉庆遗珍粉彩花卉对碗

珐琅彩创烧于康熙时期,当时是专为皇室而制,其烧制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烧至而成。所需秋葵、菊花、兰花等九秋墨色绘花叶、叶脉,婆娑婀娜,色彩艳丽。边缘以白地展轮廓,花蕊、花心点绘出粒粒细斑,刻画细致入微。外底书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字体隽秀工整。

史料记载,雍正六年之前,珐琅彩多源于欧洲进口,故制作受到极大限制。雍正六年后造办处开始自炼珐琅彩料,在雍正皇帝的授意下著名工匠邓八格主持烧制,配制出硬度偏软的国产料,使得料彩更适合吸附于瓷胎,极大的改进了珐琅彩的品种。此碗纹饰源于康熙珐琅彩的同类品种,图案绘制工细,形神兼备,色彩妍丽,珐琅彩质感较强,与康雍乾三朝的珐琅彩有异曲同工之妙,实为嘉庆早期御制瓷器精珍之品,成对保存举世罕有,自嘉庆早期之后,珐琅彩便自宫廷御窑瓷器之中销声匿迹,这对瓷碗亦可视作珐琅彩之余辉,灿若晚霞。

咸丰粉彩瓷赏析


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以雍正时制作最精。粉彩瓷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瓷器品种,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的同时,烧制出的瓷器画面粉润柔和,故名粉彩;又因为是在烧成的白瓷上画彩,再经过低温(700℃~750℃)二次烧造而成,其效果较淡雅柔丽,视觉上比五彩软,所以又称“软彩”。 咸丰一朝时间短暂,只有11年。咸丰帝刚即位不久就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后来又有英法联军进犯,时局动荡战乱不断导致国力疲弱民不聊生,手工业的发展一度受到制约,御窑烧造也断断续续的,远不如前几代兴旺繁盛,因此传世作品很少,官窑粉彩更是少见。但因为官窑的衰落导致一大批官窑的高级技师流落民间,反而促进了民间瓷器的发展,个别民窑器物相对精美细致,也很具有收藏价值。

清咸丰 粉彩花蝶纹瓜棱壶

腹上部及足胫部均以蓝料彩绘制,上部一周如意云头纹,下部一周变形莲瓣纹。腹身以粉彩点蓝料彩绘花蝶纹,蝴蝶翩翩,生动自然,趣味盎然。胎质洁白细腻,施彩淡雅又不失大气。若置于案头,一壶清茶,品清代之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提梁壶”又名“东坡提梁壶”,相传此壶型为宋代苏东坡所创制,以其圆纯端重的造型,简巧虚空的提梁设计,历来为壶界所珍爱和推崇的经典款。这件粉彩花蝶纹瓜棱壶即采用此设计,双肩上配外撇提梁钮,配铜提梁;略收口、肩略收,鼓腹、流外撇、圈足,盖与壶身均成瓜棱状,整个器形典雅流畅,精巧细致。

清咸丰 粉彩通景刀马人物纹壶

刀马人物纹是清代瓷器的一种常用装饰纹样,构图复杂,人物生动,主要描绘战争或习武场面的人物、坐骑、弓刀、故名。如火烧赤壁、曹操大宴铜雀台、五霸战争等历史人物故事。咸丰时期的人物头部绘画方法很有特点,多为上窄下宽,且鼻头较大,从此壶腹所绘的刀马人物纹通景,也可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特点,描画细腻,人物神态生动,性格表现突出,整体色彩缤纷绚丽,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造型为单耳执壶,配宝珠钮圆盖,收口鼓腹、长流外撇。胎质坚致,釉色莹润,堪为咸丰粉彩的上乘之作。

温润高雅的清代皇室粉彩瓷


清 乾隆 粉彩缠枝花卉纹三连瓶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

清 雍正 粉彩锦鸡牡丹图蒜头瓶

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

清 乾隆 松绿地轧道锦纹粉彩缠枝花卉纹贴螭龙瓶

乾隆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

清 嘉庆 粉彩开光万年甲子内矾红蝠纹碗

嘉庆粉彩早期的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嘉庆粉彩瓷常见纹饰有花卉、八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

清 道光 粉彩雕莲花花鸟笔筒

道光朝所见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器皿,图案以荷花、癞瓜和婴戏图、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为突出。道光朝粉彩瓷类同于嘉庆朝,只是绘瓜蝶、草虫纹饰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当于官窑器,其工艺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盘、碗、灯笼尊、盖碗等。

清 光绪 粉彩福寿水洗

光绪时期仿制了很多雍正、乾隆官窑的粉彩瓷器,比如仿乾隆粉彩九桃大瓶、仿乾隆粉彩百鹿尊等等。这些仿制瓷器大都胎釉细致缜密,工艺精湛。

大雅斋绿地粉彩花鸟图渣斗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碗

光绪时期署“大雅斋”款的粉彩瓷水平较高,较常见的是在浅松石绿、佛头青、藕荷等底色上绘花鸟纹饰,色泽浓艳,彩略厚,胎釉致密精细。

精美奢华的乾隆时期青花粉彩工艺


精美奢华的乾隆时期青花粉彩工艺

乾隆一朝在清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经过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图治,乾隆时期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乾隆瓷器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奢华,其品种实际上不止文献中记载的57种,而是要多得多,有很多品种是在试验当中,有的品种今天偶然可以看到。我们熟知的品种,比如青花、粉彩、斗彩以及各种颜色釉,在乾隆时期都做得炉火纯青。

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之所以烧造得非常精美、非常奢华,跟一个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唐英。唐英当时是宫廷派到景德镇陶瓷窑口的一位督陶官,主要任务就是督造陶瓷的生产。他在景德镇督造瓷器,和窑工一起吃睡,由一个外行变成内行,极其敬业,当然也跟他的禀性有关。唐英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做事非常谨慎,每次做完瓷器都要写奏折。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已经75岁高龄的唐英给乾隆皇帝写奏折,申请辞职:“奴才犬马,年齿七十有五,气血日衰,医药不能速效。伏念槯务窑工关系重大,现在虽有奴才儿子寅保随任帮办,唯是寅保究系少年,诸事阅历未久,奴才自顾病事,淹缠一时,猝难痊愈,若不及早奏明,设有贻误,则奴才负罪益深,为此据实奏闻,恭请皇上另择贤员,到关接办。”唐英写这段话跟乾隆皇帝对他的要求有关,乾隆皇帝想让唐英的儿子唐寅保接班,但是唐英在奏折中说他觉得儿子还是个少年,其实当时他儿子岁数已经很大了。唐英深知这里的责任,如果让儿子去顶班,万一儿子做不好,就会连累所有人。所以唐英就奏请辞职,并希望皇帝另派高明。乾隆皇帝看了奏折以后非常感动,马上就批准了唐英的奏请。唐英得以告老还乡,半年以后就去世了。75岁在古代已经算是高龄了,他从46岁起就接任督陶事,一直干了29年。

在乾隆一朝的陶瓷当中,署“唐英”款的,有一些是着名的青花瓷器,上面写着“沈阳唐英”款;还有一种是墨彩的,上署“蜗寄老人”,这是他的自称,也叫“蜗寄居士”。凡是署这类款的都是唐英自己烧造着玩的,非常雅,跟我们看到的那种皇家气派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

乾隆时期的烧造了很多精美的瓷器,其中有一件非常着名,它把乾隆时期的多种工艺集于一身,名叫各色釉大瓶,俗称“瓷母”。

从上到下,这件大瓶包括松石绿、胭脂红地彩粉、仿景泰蓝、仿哥釉、青花、金彩、仿松石釉、窑变、斗彩、豆青釉刻花、霁蓝描金、粉彩、绿釉、珊瑚红地描金、仿官釉和褐彩描金,共16种。

《陶成纪事碑》中记载,雍正年间共有57个陶瓷品种,这上面就用了16个。今天把它当作艺术品来看,可当时烧造的时候可是非常困难的。就像要把窝头、馒头、发糕、花卷、包子等一屉蒸出来,其实不太容易实现,因为每种食物熟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如果把它们搁到一起蒸,窝头还没熟,馒头早就蒸开了花了。

烧造瓷器也有这个问题。瓷器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窑变、豆青釉、青花釉、青花都是高温釉,而粉彩、松石绿都是低温釉,必须两次入窑才能烧成,这当中就会有温差。要在最好的位置上把它们的顺序排出来,最后把它烧成,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体现了当时高超的技术。

这种大瓶经过了无数次试验,总共烧成了两个,一个在故宫博物院里收藏,另一个据说流落到了民间。这件东西在烧造中,颜色搭配非常困难,有极暖的红色、极冷的青绿色,使用窑变得时候红色的面积偏大,使用上面的松石绿的时候面积就偏小,否则容易头重脚轻。今天看来这件东西没什么神奇的,但是在250多年前, 古人就有这样高超的技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瓷器:嘉庆御窑:端庄华丽洋彩瓷器赏析


景德镇御窑厂所烧造瓷器品种也基本上沿袭乾隆朝的部分品种,见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洋彩)、素三彩、黄地绿彩、绿地紫彩、白地矾红彩、色釉地描金、仿宋代汝官哥釉、冬青油、霁红釉、霁蓝釉、厂官釉、炉钧釉、窑变釉等。乾隆六十年(1795年),86岁高龄,已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宣布传位于已被秘密建立皇储的时年已35岁的皇十五子颐琰,改元嘉庆,定翌年为嘉庆元年。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在太和殿前举行了盛大的禅位典礼。然而,实际上,从授受大典过后,直至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皇帝辞世,这3年多的时间堪称乾隆皇帝以太上皇的名义实行执政60年后的新的训政时期。事实证明,这种训政除了礼仪上的某些差别,以及其身边只是多了个惟命是从、亦步亦趋的嗣皇帝之外,与其原先的执政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而乾隆皇帝却达到了既赢得遵守诺言,在位60年即传位嗣子的千古美名,又实际控制朝政的双重目的。也就是说,乾隆皇帝的禅让,只不过是一种表面形式,名让而实不让。嘉庆朝历时25年,景德镇御窑厂由历任九江关监督兼管,嘉庆元年至四年五月,担任九江关监督并兼管景德镇御窑厂务的是全德。鉴于上述原因,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景德镇御窑厂所烧造的瓷器,实际上是乾隆御窑瓷器风格的延续,其造型、胎釉、九江关监督全德恭进:嵌玉如意成枝洋红地洋彩五供成分、洋红地洋彩八宝成分、金地洋彩宝塔成分、黄地洋彩宝瓶成分、松绿地洋彩奔巴壶成对洋彩太平有象成对洋红地洋彩万代如意尊成对、翡翠地洋彩普天同庆尊成对、金地洋彩年年吉庆瓶成对嘉庆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全德吉祥恭单。此种与盖碗配套使用的茶托始见于乾隆时期,式样有长方形、海棠形等,以色地洋彩茶托多见,另见有以青花装饰者。嘉庆三年四月二十三日进单贡档记载:奴才全德跪进:交圆明园嵌王如意成枝交佛堂松绿地洋彩五供成分、交佛堂松绿地洋彩七珍成分、交佛堂黄地洋彩五供成分、交佛堂黄地洋彩八宝成分交佛堂翡翠地洋彩宝瓶成对、洋红地洋彩奔巴壶成对翡翠地洋彩盖罐成对、黄地洋彩观音瓶成对17至18世纪的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世界格局发生巨变,中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的东来和中外贸易的发展,促使中国与欧洲各国在经济和文化交往方面呈现前所未有的规模。随着许多西方人士尤其是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有的甚至进入宫廷服务,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医药、哲学、地理学、机械学以及音乐、绘画、画珐琅工艺品等也随之传人,引起国人的好奇。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朝廷对西方文化和物质文明所表现出的极大兴趣,致使宫廷中刮起了一场持久而强劲的西洋风。在学习西方科技方面,康熙、雍正皇帝比较重视工艺技术及原材料的引进、研发,乾隆皇帝则偏重于西洋绘画技法及西洋纹饰的应用。雍正、乾隆时期,西洋风在宫廷愈演愈烈,特别是乾隆时期,这种风气对当时宫廷各种工艺美术品几乎都产生过影响。仅以宫廷御用瓷器为例,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珐琅彩、洋彩、斗彩、青花等瓷器上,出现大量受西洋文化影响的装饰,它们有的是纯西洋风格,有的是中西合璧,有的采用光影明暗的西洋画法,有的则照搬西洋佳茗头纲贡,浇诗必月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外底黄地留白署红彩篆体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款。考洋彩一词最早见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撰写的《陶成纪事》。其中谈到:一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乾隆八年唐英奉敕编撰的《陶冶圆琢白器五釆绘画,模仿西洋,故曰洋彩。由此可见,洋彩强调的是在画法上模仿西洋珐琅画法,也就是使物象呈现光影明暗的效果,这也是其与瓷胎画珐琅不同之处。洋彩瓷器虽然在雍正时期已有烧造,但当时产量并不大。到了乾隆时期,由于乾隆皇帝对这种新的彩瓷品种的喜好,遂开始大量烧造,所见有白地、洋黄地、洋红地、松石绿地、蓝地等各种色地的洋彩瓷器。有的还在色地上以铁锥拱出线条极细的蔓草类图案,当时宫廷档案称之为锦上添花。嘉庆以后直至宣统,洋彩瓷器一直都在烧造,只不过是产量和造型品种日趋减少,质量亦逐渐低下。

古代瓷器:咸丰粉彩瓷赏析


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以雍正时制作最精。粉彩瓷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瓷器品种,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并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的同时,烧制出的瓷器画面粉润柔和,故名粉彩;又因为是在烧成的白瓷上画彩,再经过低温(700℃~750℃)二次烧造而成,其效果较淡雅柔丽,视觉上比五彩软,所以又称软彩。咸丰一朝时间短暂,只有11年。咸丰帝刚即位不久就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后来又有英法联军进犯,时局动荡战乱不断导致国力疲弱民不聊生,手工业的发展一度受到制约,御窑烧造也断断续续的,远不如前几代兴旺繁盛,因此传世作品很少,官窑粉彩更是少见。但因为官窑的衰落导致一大批官窑的高级技师流落民间,反而促进了民间瓷器的发展,个别民窑器物相对精美细致,也很具有收藏价值。

清咸丰粉彩花蝶纹瓜棱壶

腹上部及足胫部均以蓝料彩绘制,上部一周如意云头纹,下部一周变形莲瓣纹。腹身以粉彩点蓝料彩绘花蝶纹,蝴蝶翩翩,生动自然,趣味盎然。胎质洁白细腻,施彩淡雅又不失大气。若置于案头,一壶清茶,品清代之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提梁壶又名东坡提梁壶,相传此壶型为宋代苏东坡所创制,以其圆纯端重的造型,简巧虚空的提梁设计,历来为壶界所珍爱和推崇的经典款。这件粉彩花蝶纹瓜棱壶即采用此设计,双肩上配外撇提梁钮,配铜提梁;略收口、肩略收,鼓腹、流外撇、圈足,盖与壶身均成瓜棱状,整个器形典雅流畅,精巧细致。

清咸丰粉彩通景刀马人物纹壶

刀马人物纹是清代瓷器的一种常用装饰纹样,构坐骑、弓刀、故名。如火烧赤壁、曹操大宴铜雀台、五霸战争等历史人物故事。咸丰时期的人物头部绘画方法很有特点,多为上窄下宽,且鼻头较大,从此壶腹所绘的刀马人物纹通景,也可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特点,描画细腻,人物神态生动,性格表现突出,整体色彩缤纷绚丽,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造型为单耳执壶,配宝珠钮圆盖,收口鼓腹、长流外撇。胎质坚致,釉色莹润,堪为咸丰粉彩的上乘之作。

古代瓷器:温润高雅的清代皇室粉彩瓷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卉纹三连瓶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

清雍正粉彩锦鸡牡丹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

清乾隆松绿地轧道锦纹粉彩缠枝花卉纹贴螭龙瓶

乾隆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

清嘉庆粉彩开光万年甲子内矾红蝠纹碗

嘉庆粉彩早期的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嘉庆粉彩瓷常见纹饰有花卉、八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

清道光粉彩雕莲花花鸟笔筒

道光朝所见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器皿,癞瓜和婴戏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为突出。道光朝粉彩瓷类同于嘉庆朝,只是绘瓜蝶、草虫纹饰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当于官窑器,其工艺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盘、碗、灯笼尊、盖碗等。

清光绪粉彩福寿水洗

光绪时期仿制了很多雍正、乾隆官窑的粉彩瓷器,比如仿乾隆粉彩九桃大瓶、仿乾隆粉彩百鹿尊等等。这些仿制瓷器大都胎釉细致缜密,工艺精湛。

大雅斋绿地粉彩花鸟佛头青、藕荷等底色上绘花鸟纹饰,色泽浓艳,彩略厚,胎釉致密精细。

古代瓷器:精美奢华的乾隆时期青花粉彩工艺


精美奢华的乾隆时期青花粉彩工艺

乾隆一朝在清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经过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奴才犬马,年齿七十有五,气血日衰,医药不能速效。伏念槯务窑工关系重大,现在虽有奴才儿子寅保随任帮办,唯是寅保究系少年,诸事阅历未久,奴才自顾病事,淹缠一时,猝难痊愈,若不及早奏明,设有贻误,则奴才负罪益深,为此据实奏闻,恭请皇上另择贤员,到关接办。唐英写这段话跟乾隆皇帝对他的要求有关,乾隆皇帝想让唐英的儿子唐寅保接班,但是唐英在奏折中说他觉得儿子还是个少年,其实当时他儿子岁数已经很大了。唐英深知这里的责任,如果让儿子去顶班,万一儿子做不好,就会连累所有人。所以唐英就奏请辞职,并希望皇帝另派高明。乾隆皇帝看了奏折以后非常感动,马上就批准了唐英的奏请。唐英得以告老还乡,半年以后就去世了。75岁在古代已经算是高龄了,他从46岁起就接任督陶事,一直干了29年。

在乾隆一朝的陶瓷当中,署唐英款的,有一些是着名的青花瓷器,上面写着沈阳唐英款;还有一种是墨彩的,上署蜗寄老人,这是他的自称,也叫蜗寄居士。凡是署这类款的都是唐英自己烧造着玩的,非常雅,跟我们看到的那种皇家气派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体现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审美。

乾隆时期的烧造了很多精美的瓷器,其中有一件非常着名,它把乾隆时期的多种工艺集于一身,名叫各色釉大瓶,俗称瓷母。

从上到下,这件大瓶包括松石绿、胭脂红地彩粉、仿景泰蓝、仿哥釉、青花、金彩、仿松石釉、窑变、斗彩、豆青釉刻花、霁蓝描金、粉彩、绿釉、珊瑚红地描金、仿官釉和褐彩描金,共16种。

《陶成纪事碑》中记载,雍正年间共有57个陶瓷品种,这上面就用了16个。今天把它当作艺术品来看,可当时烧造的时候可是非常困难的。就像要把窝头、馒头、发糕、花卷、包子等一屉蒸出来,其实不太容易实现,因为每种食物熟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如果把它们搁到一起蒸,窝头还没熟,馒头早就蒸开了花了。

烧造瓷器也有这个问题。瓷器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窑变、豆青釉、青花釉、青花都是高温釉,而粉彩、松石绿都是低温釉,必须两次入窑才能烧成,这当中就会有温差。要在最好的位置上把它们的顺序排出来,最后把它烧成,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体现了当时高超的技术。

这种大瓶经过了无数次试验,总共烧成了两个,一个在故宫博物院里收藏,另一个据说流落到了民间。这件东西在烧造中,颜色搭配非常困难,有极暖的红色、极冷的青绿色,使用窑变得时候红色的面积偏大,使用上面的松石绿的时候面积就偏小,否则容易头重脚轻。今天看来这件东西没什么神奇的,但是在250多年前,古人就有这样高超的技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瓷器:[图文]大维德爵士收藏的雍正粉彩瓷器


粉彩瓷出现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直接影响而创烧的新品种,它以艳丽耀眼的颜色、温文尔雅的韵味、卓尔不群的个性,融汇出迎合清代社会习俗的装饰效果。粉彩瓷有以下这些特点:第一,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引进了砷元素,发明晰玻璃白,用玻璃白打底,使得各种彩料有深浅浓淡甚至乳浊柔软的改变;第二,使用进口的彩料,色泽淡雅柔软,清逸艳丽;第三,使用芸香油调色,所以颜色柔软清丽,有柔软之感;第四,通常在700℃-750℃左右的窑炉中烧成,因为烧造温度比较低,故又有软彩之称。

粉彩瓷在雍正、乾隆朝到达鼎盛,《陶雅》中称誉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耀眼。雍正粉彩瓷的呈色丰厚多变,色泽亮堂柔丽,彩料浓淡天然,粉质感强,新鲜灿烂,清雅秀美。在一件器物上用色达二十多种,同一种颜色又有浓淡深浅及阴阳向背之分,并且以油料调色,考究彩料的层次改变,画面粉润柔软,杰出画面的阴阳浓淡,赋有立体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