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沈阳瓷砖 > 导航 >

亿元古董葫芦瓶沈阳首次展出

亿元古董葫芦瓶沈阳首次展出

沈阳瓷砖 古代瓷器古董 古代瓷器葫芦

2020-12-03

沈阳瓷砖。

清朝皇帝画像暨历代官窑瓷器文物大展

多件国宝级藏品首次亮相保利康桥

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国宝重器,平日因保护条件苛刻多存于库房,普通市民难得一见。

而每一次异常难得的国宝文物展,都是历史文化爱好者的精神盛宴。

2009年的辽博国宝展,几千名市民排队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近日,沈阳市民又有机会饱尝一顿这样的精神盛宴。taOCi52.CoM

由保利地产主办的清朝皇帝画像暨历代官窑瓷器文物大展在位于五里河公园内、长青桥西侧的保利康桥销售中心内举行。价值亿元的葫芦瓶、“康熙御笔”的和田碧玉玺、乾隆80岁刻的“八徵耄念之宝”田黄玺、清朝皇帝珍贵画像和宫廷画师郎世宁的作品等都在参展之列。

众所周知,清朝,特别是康雍乾盛世,工艺品的制作也同样达到了鼎盛,全国的能工巧匠数不胜数。

由保利地产牵头组织的国宝级藏品展,既有极品青花瓷,又有极其稀少的清宫御用瓷器,另外,还有珍品印章、清朝皇帝画像等展品数十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次文物展是私人藏品展,很多都是在博物馆中看不到的文物,可谓机会难得。

6月20日,记者在严格的审核后,进入到保利康桥售楼处的文物展厅内,珍贵的瓷器在淡淡灯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幽雅而高贵,但更让人着迷的是那美丽背后的一段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这件名为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延绵纹长颈葫芦瓶堪称瓷器中难得一见的珍品,2010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2010年秋季拍卖‘重要私人清宫御制工艺珍藏’专场拍品中,同样的一件曾以2.5266亿港元成交。”辽宁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观先生介绍。

这件长颈葫芦瓶,采用了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也就是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来表现“锦地”效果,而这只长颈葫芦瓶可以说是这种工艺的精品之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极尽华丽高贵。

除此之外,一件名为“粉彩开光镂空花卉纹象耳转心瓶”的藏品也十分吸引眼球。该展品的设计可谓巧夺天工:瓶颈两侧各塑贴一象耳,瓶内套有一小瓶,与外瓶颈部相连,可以旋转。肩之上部篆书“万年”、“甲子”及十天干;肩之下部有一条梯形环,也可转动,并篆书十二地支。

这两部分共同组成了一部活动年历。瓶腹部均布四个圆形镂空加绘粉彩四季花卉纹开窗,透过四个开窗,可以看见所套小瓶上的粉彩婴戏图,婴孩们或骑马、或持伞、或持太极旗,场面十分热闹。据介绍,这是乾隆年间,唐英管理景德镇御窑厂时,特为乾隆皇帝制作的玩赏瓷。

据了解,本次文物大展的大部分展品都来自东北地区的顶级私人收藏家,“经过保利公司的努力,多位东北地区的收藏家将个人最好的收藏品拿出来展出,许多珍贵的真品文物都是首次露面。”保利地产严观先生介绍。

在现场参观的刘先生异常兴奋:我个人也比较喜欢收藏,特别是清宫御用陈设瓷器等历史文物品,参观的博物馆展览、私人展览无数次,但是此次还是非常惊喜,在这里看到了几件异常精美珍贵的清代瓷器,可以说是过了一把瘾。

此次展览,除了瓷器外,还有一些极其珍贵的印章,如康熙御笔的和田碧玉玺和乾隆80岁时刻制的八徵耄念之宝田黄玺,不仅使用的材质珍贵,存世的更是数量极少。

据资料记载,康熙的玺印现在知道的有120方左右,现在故宫也很少见到康熙的印章。而这件“康熙御笔”印为私人收藏,因而更为罕见珍贵,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欣赏机会。

另外,一块刻有“南京解元”的书画印也异常引入注目,据了解,这是唐伯虎的书画印,是用上好黄金黄超大罕见田黄料制作的。除了具有历史价值,田黄这一材质本身价值就极高,古人就有“别有连城价,此石名田黄”的说法。

这次清朝皇帝画像暨历代官窑瓷器文物大展的另一大看点便是清朝皇帝画像和宫廷画师郎世宁的作品展。

据介绍,郎世宁是清代中期宫廷中著名的西方传教士画师,以西洋绘画笔法并杂糅中国传统画法,创作了大量的宫廷绘画,成为当时宫廷内地位较高的著名传教士画师。郎世宁的传世绘画作品大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内。而此次展出的“乾隆皇帝戎装大阅图”轴、“嵩献英芝”图、“平安春信图”等都是郎世宁作品中的珍品,如描绘乾隆皇帝戎装骏马于京郊南苑举行阅兵式时的《乾隆戎装大阅图》是郎世宁在宫廷的重要作品之一。

该图人物相貌凹凸分明,留着八字胡的乾隆完全是按照郎世宁绘画中的模样绘制,这也是艺术作品中最接近乾隆本人的模样。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弘扬已经成为保利地产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其保利艺术博物馆颇有名气,这也是辽宁保利地产举办此次文物大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据了解,于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的国家首个企业兴办的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馆藏以100余件青铜器为主,另有石刻、书画等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抢救保护流散在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已经成了保利地产企业责任的一部分。

目前,保利艺术博物馆已被海内外博物界誉为“中国大陆最具现代水平的博物馆之一”,“已跻身中国著名博物馆行列”。

2000年5月,保利集团将100多年前遭列强掠夺的三件圆明园国宝牛首、猴首、虎首铜像抢救回国,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引来400多万人次观展。

在此次展览中,保利艺术博物馆的一些珍贵的青铜器仿品也在参展之列,向每位参展者讲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对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一次有益知识普及。

“作为一个华夏子孙,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华夏5000年文明,对世界各国都充满着魅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该对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而这些艺术品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本身都具有着历史穿透力和艺术魅力,值得全家人一起来观看。”带儿子来观看文物的商先生说。

实用精巧转心瓶

瓶撇口,短颈,鼓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塑贴一象耳,瓶内套有一小瓶,与外瓶颈部相连,可以旋转。肩之上部篆书“万年”、“甲子”及十天干;肩之下部有一条梯形环,也可转动,并篆书十二地支。这两部分共同组成了一部活动年历。

瓶腹部均布四个圆形镂空加绘粉彩四季花卉纹开窗,透过四个开窗,可以看见所套小瓶上的粉彩婴戏图,婴孩们或骑马、或持伞、或持太极旗、或敲鼓、或持灯笼,场面十分热闹。这是一件既美观又实用的陈设器,是乾隆年间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时,特为乾隆皇帝制作的新式玩赏瓷。据清宫档案记载,瓶上可以活动的万年甲子,寓意“循环如意,辅辏连绵”。

全名:粉彩开光镂空花卉纹象耳转心瓶

天价葫芦瓶

全名: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延绵纹长颈葫芦瓶

2010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2010年秋季拍卖“重要私人清宫御制工艺珍藏”专场拍品,同样的一件以2.5266亿港元成交。清代,御瓷工匠采纳及熟习乾隆初年开创的绘画技艺后,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备受推崇。这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日臻完善。这只长颈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

全名:“八徵耄念之宝”田黄玺

乾隆田黄玺

乾隆80岁的时候,刻了“八徵耄念之宝”。“八徵耄念之宝”的内容重复刻制达三十七方,而几乎每方印乾隆都亲力亲为,工艺流程也相当严密。2008年10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皇威万代”专场拍卖会上,乾隆帝御宝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以6338万港元的天价成交,刷新白玉世界拍卖纪录。2009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中华艺术瑰宝秋季拍卖会”一方乾隆皇帝巨型田黄玺印重达11.3公斤,是目前全球拍卖市场上最大的“田黄王”。该田黄玺最终以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2004年5月17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康熙御用田黄玉石印章一套12方以2134.3万港元拍出。

全名:《乾隆皇帝戎装大阅图》轴

乾隆皇帝画像

乾隆大阅图是郎世宁在宫廷的重要作品之一,此图描绘了乾隆皇帝于京郊南苑举行阅兵式时的情景。乾隆四年(1739年),皇帝弘历亲临南苑检阅八旗军的队列及各种兵器、火器的操练活动。乾隆每三年大阅一次,以壮军威,鼓士气。皇帝戎装骏马,英姿勃发,体现了清朝皇帝的尚武精神。画中出现的骑马形象,除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外,还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含义。

全名:青花轮花纹抱月瓶

永乐青花抱月瓶

这件青花轮花纹抱月瓶呈葫芦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似蒜头形,颈至肩部两侧各饰一对绶带耳,下部为扁圆形,腹部略鼓,似椭圆形方圈足,形制仿照西亚阿拉伯铜器烧造而成,造型秀美别致。釉质润泽晶亮,口沿下绘一周缠枝花卉纹,腹部两面各绘轮花纹(又称“宝相花”、“佛花”),边际环以卷草纹,耳上绘折枝花卉。整体以青花所绘纹饰带有浓郁的西亚色彩,色泽青翠明快,所用进口青料苏勃离青,在青花纹饰中呈现钴铁的结晶斑,浓重处凝聚成黑青色,有下凹深入胎骨之感。

明永乐、宣德时期,是景德镇官窑青花烧造的高峰,被誉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1995年,一件明永乐青花轮花纹抱月瓶在北京翰海春拍中以1210万元高价创下当时国内拍卖瓷器的最高纪录。2006年6月,明永乐青花轮花纹抱月瓶在北京翰海再次以1540万的高价成交,2006年12月,一件明永乐青花轮花纹抱月瓶在香港佳士得也以1636万港币成交。

明代杰出画家唐伯虎,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名重当时。与沈周、文征明、仇英齐名,称“明四家”。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此印即为唐寅用上好黄金黄超大罕见田黄料所制之印。印极为细腻油润滑手。该田黄印萝卜纹十分清晰没有杂色,极其纯净。

印章的正背面是南山青松和东海流水及高士赏景的画面;印文是纂书“南京解元”四字。雕刻的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神灵活现;雕刻的南山青松和东海流水,如同唐伯虎山水画。构思精辟,线条流畅,刀法光洁,多用斧劈皴,可见石体坚凝,格调稳健。

全名:“南京解元”唐伯虎田黄书画印

唐伯虎画印

扩展阅读

青瓷簋:浙江龙游首次发现东汉徐氏祭器


龙游首次发现东汉徐氏祭器——青瓷簋 上月下旬,龙游县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在城东建材市场取土工地上发现了一座被挖掘机揭露的古代砖室墓葬,并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发掘。墓葬为凸字形砖室券顶墓,墓朝向96°。墓总长为5.6、宽2.4米,墓后壁残高1.6米。墓墙用砖双层,墓底砖平铺二层,砌筑结构较为讲究,系我省同时期中型规格墓葬。墓葬曾经多次盗掘、扰乱,但仍出土了7件文物,为1件釉陶双耳罐、2件青瓷碗、1件青瓷簋、1件青瓷盘口壶和1件印纹硬陶罍及铁削1件。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和随葬器物判断,该墓为典型的东汉晚期墓葬。其中随葬的青瓷簋,陈放于墓室前部分的砖筑供台上。该器物高17、口径21厘米,造型端庄典雅,釉色青翠光亮,是我国早期成熟的青瓷器了;器身刻斜方格纹,内口沿和喇叭形圈足刻划水波纹,外口沿一圈还用六个汉隶“水”字装饰;值得关注的是在青瓷簋的内底上工整地刻有隶书“宗徐”二字,这里“宗”字应该是它的本意,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因而表明该青瓷簋是用来供奉徐氏祖宗的专用祭器,同时也说明了当时青瓷工艺刚趣成熟时期的珍贵程度,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拥有。从已发表的考古资料上看,明确为汉代的徐氏祭器不但在龙游县是第一次发现,在浙江省也尚属首次。据鄞县《北宋徐氏谱疏证》记述:“元洎字文副,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为江夏太守,光禄大夫。成帝阳朔二年(前23)二月十八日避王莽之乱,由海州(今连云港)过江,迁东阳郡太末之姑蔑三十里薄鲤山(即徐山),寻卜偃王旧迹(今龙游县南灵山镇),为过江始祖。”民国余绍宋《龙游县志》所记与之基本一致。又“徐洎生一子寿。寿生悌,汉幽州刺史,始兴侯。悌生汉扶风太守持节都督军事镇北大将军洪。”该墓所处南二里许有古代所建纪念徐洪的扶风殿遗址,往东不远处相传东汉扶风太守徐洪为国捐躯沙场时所骑灵性的宝马疯狂奔回家乡报丧的地名—曰马报桥。故这里汉墓出土徐氏祭器并非偶然,当在情理之中,也说明地方文献所记载与历史上徐偃王后裔迁徙龙游事实相吻合。据考古调查估算,位于寺底袁和十里铺一带的黄土丘陵上分布有数千座汉六朝古墓葬,推测里面肯定有不少是徐氏的后裔。(龙游县博物馆)

诸瓶之尊——梅瓶


哥窑《梅瓶》 作者:叶小军

瓷中行话“卧器不如坐器,坐器不如立器”,而立器中又以梅瓶为至尊,原因何在?是制作难度大的缘故?不是,是它的作用引起的。

梅瓶最早出现在唐代,大量广泛使用在辽、宋、金、元时期,尤以辽宋为盛。此间,不但南北窑竞相生产,且金银器皿和漆器等材质也多有制作,都是作为储酒用的容器,名曰“经瓶”。文人好酒,自然对其格外倾心,诉以诸多褒词,将它列为诸瓶之尊再理所当然不过了。

南宋趙德麟在《侯鯖録》一书中曾提到梅瓶即经瓶,是一种储酒的容器,但缺乏实例引证,后来在大量出土的辽、宋、金、元等墓室壁画中得到了证实。如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赵大翁墓室壁画;辽天庆元年(1111年)韓师训墓室壁画;山西洪洞县元泰定元年(1324年)广胜寺水神廟明应王殿壁画等等都有梅瓶装酒的描绘。画中还有一种陈设,名酒置,类似狭长的案几,面上镂出空洞,将梅瓶插入其中,有插三件的也有插五件的,这在赵大翁壁画中的过道西壁下部可清晰看到。古代,官宦和文人雅士大多嗜酒如命,爱屋及乌,对酒的痴迷自然波及装酒的瓶,梅瓶成诸瓶至尊也顺理成章了。

酒文化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中国人从种植五谷开始便酿酒,农耕文化始终贯穿着酒文化。到了游牧民族统治中国的元朝,剽悍粗犷的个性对酒精的刺激更为依赖,自然对盛酒的梅瓶在装饰和观赏上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到了元朝,梅瓶在观赏功能上有了一次更高的飞跃,特别是瓶身的绘画,颇为精致,除了龙凤花卉还绘上戏曲故事,潇洒流暢的笔触和传神的造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瓶体上,让豪饮者在醉眼朦胧中欣赏酒具的美,这是最高的精神享受!

到了明代,梅瓶虽仍被用作储酒的容器,如明早期山东鲁王朱檀墓出土的梅瓶,瓶内仍有储酒遗痕,但多为陈设观赏用器。到了明中期,基本作为插花器皿了。我们从唐寅的《采菊图》和陈老莲的《岁朝图》中均可清晰看到,前者,陶渊明身后的仆童双手捧着插着菊花的梅瓶;后者,为瓶花清供,瓶内插着水仙、山茶、玉兰、梅花等时令花卉。梅瓶插花格外典雅,极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自明代中期以后,梅瓶作为花器已渐成时尚,也是画家笔下的常见题材。

到了清代,梅瓶基本上不再作储酒器皿,只作陈设或插花之用,因而康雍亁三朝都试图在梅瓶的器型和瓶身的画工上下功夫,但往往弄巧成拙,尤其是在瓶肩上加上系环,或加大口径等等,大都失去了昔日质朴素雅的风彩。虽如此,梅瓶在瓶中的至尊地位始终屹立不倒!

梅瓶自诞生以来就和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并深受他们的喜爱,在瓶类中有着其他瓶器所无法替代的地位。我们知道,古陶瓷界受人追捧的国宝级文物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现分别藏于扬州市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和北京颐和园,十几年前,早在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尚未创天价前,此梅瓶已被业内人士估价八亿元,这只是估价,当然,也有专家认为“全世界仅存三件”乃一家之言,民间收藏无法统计。这也足以说明梅瓶在陶瓷界的地位!

古代瓷器:青瓷簋:浙江龙游首次发现东汉徐氏祭器


龙游首次发现东汉徐氏祭器青瓷簋上月下旬,龙游县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在城东建材市场取土工地上发现了一座被挖掘机揭露的古代砖室墓葬,并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发掘。墓葬为凸字形砖室券顶墓,墓朝向96。墓总长为5.6、宽2.4米,墓后壁残高1.6米。墓墙用砖双层,墓底砖平铺二层,砌筑结构较为讲究,系我省同时期中型规格墓葬。墓葬曾经多次盗掘、扰乱,但仍出土了7件文物,为1件釉陶双耳罐、2件青瓷碗、1件青瓷簋、1件青瓷盘口壶和1件印纹硬陶罍及铁削1件。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和随葬器物判断,该墓为典型的东汉晚期墓葬。其中随葬的青瓷簋,陈放于墓室前部分的砖筑供台上。该器物高17、口径21厘米,造型端庄典雅,釉色青翠光亮,是我国早期成熟的青瓷器了;器身刻斜方格纹,内口沿和喇叭形圈足刻划水波纹,外口沿一圈还用六个汉隶水字装饰;值得关注的是在青瓷簋的内底上工整地刻有隶书宗徐二字,这里宗字应该是它的本意,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因而表明该青瓷簋是用来供奉徐氏祖宗的专用祭器,同时也说明了当时青瓷工艺刚趣成熟时期的珍贵程度,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拥有。从已发表的考古资料上看,明确为汉代的徐氏祭器不但在龙游县是第一次发现,在浙江省也尚属首次。据鄞县《北宋徐氏谱疏证》记述:元洎字文副,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为江夏太守,光禄大夫。成帝阳朔二年(前23)二月十八日避王莽之乱,由海州(今连云港)过江,迁东阳郡太末之姑蔑三十里薄鲤山(即徐山),寻卜偃王旧迹(今龙游县南灵山镇),为过江始祖。民国余绍宋《龙游县志》所记与之基本一致。又徐洎生一子寿。寿生悌,汉幽州刺史,始兴侯。悌生汉扶风太守持节都督军事镇北大将军洪。该墓所处南二里许有古代所建纪念徐洪的扶风殿遗址,往东不远处相传东汉扶风太守徐洪为国捐躯沙场时所骑灵性的宝马疯狂奔回家乡报丧的地名曰马报桥。故这里汉墓出土徐氏祭器并非偶然,当在情理之中,也说明地方文献所记载与历史上徐偃王后裔迁徙龙游事实相吻合。据考古调查估算,位于寺底袁和十里铺一带的黄土丘陵上分布有数千座汉六朝古墓葬,推测里面肯定有不少是徐氏的后裔。(龙游县博物馆)

宋、元、明龙泉窑青瓷欣赏


明 青釉莲瓣纹茶托

明 青釉贴塑影戏葵口洗

明 青釉桃形水盂

明 青釉刻花缠枝莲花口折沿大盘

明 青釉双耳瓶

明 仿哥窑贯耳瓶

明 青釉双耳瓶

明 青釉花卉纹盖罐

明 青釉龙凤纹瓶

明 青釉印花福寿瓶

明 青釉鬲式炉

明 青釉罐

明 青釉八卦纹三足炉

元 青釉缠枝花卉龙纹棋子罐

元 青釉刻花鸟鼓钉瓷墩

元 青釉贴花龙纹穿带扁瓶

元 牡丹锦纹盘

南宋 青釉鬲式炉

宋、元、明龙泉窑青瓷欣赏

宋代是以釉美为最的单色釉瓷器高度发展而著称,追求色泽莹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是宋瓷审美的主要趋向。作为我国古代南方著名青瓷窑场的龙泉窑,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发展成熟,迈向巅峰的。它的釉色以青为主色调,主要有粉青、梅子青、豆青、翠青,以及黄绿、灰绿、菜绿、灰黄等。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色为最佳。产品畅销亚洲、非洲、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当时欧洲人对釉色青如美玉的龙泉青瓷情有独钟,贵族们以拥有龙泉青瓷为荣,还起了个特定的名字“Celadon”译音“塞拉同”,一直沿用至今,影响十分深远。

元 龙泉窑青釉文殊菩萨

南宋 青釉双鱼耳瓶

南宋 青釉贴塑蟠龙瓶

南宋 青釉象钮盖瓶

南宋 青釉刻花菊瓣碗

南宋 青釉双鱼洗

南宋 青釉龟荷纹莲瓣碗

宋 豆青釉莲瓣碗

南宋 青釉弦纹三足炉

宋 豆青釉洗

南宋 青釉刻花双鱼纹折沿洗

宋 青釉瓶

宋 青釉双鱼洗

宋 青釉洗式五管器

宋 青釉盘口弦纹瓶

宋 青釉五管瓶

北宋 青黄釉五管瓶

宋 刻莲瓣纹盖缸

宋、元、明龙泉窑青瓷欣赏

宋、金、元磁州窑瓷枕赏析


狭义磁州窑,邯郸的观台和彭城为中心的窑场。磁州窑的各种瓷器,给人的印象是不同于青、白瓷的温润细腻,不同于青花瓷的端庄秀雅,它有一种古朴、奔放、粗狂的美。 磁州窑的发展可以分成4个阶段: 第一期以五代后期或北宋初年,为创烧期,中心窑厂是观台,是结合当地的风土民情,仿北方发展比较成熟的定窑、耀州窑,生产日用瓷器。 第二期以北宋晚期,磁州窑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白地黑花,黑白色差强烈对比,独树一帜,其实,从这时候开始,唐宋以来崇尚的单色釉的审美情趣开始发生了变化。 第三期为金代,是观台窑发展、繁荣时期。不仅生产日常生活用瓷,还生产陈设器、宗教用瓷和建筑用瓷。其多彩的釉色和多样的装饰技法,种类繁多的纹饰图案。 第四期为元代,元代末年严重的水患使得以观台镇为中心的窑场衰落,烧瓷中心转移到滏阳河流域的彭城镇,装饰风格粗犷,主要生产大型器,造型厚重,如酒坛、酒缸等,明清时期以彭城镇为烧造中心。 宋代磁州窑瓷枕 主要有叶形枕、豆形枕、腰形枕、银锭形枕等。装饰技法有剔花、刻花、白地釉下黑彩剔划花、珍珠地划花、蓖划花等,白地绘黑花的装饰纹饰在北宋末期才出现。这一时期瓷枕上的主要主体纹饰有婴戏纹、熊戏纹、团花和花瓣纹、虎纹、龙凤纹、文字等。枕墙上常装饰卷草纹、忍冬纹及变形草叶纹等,也有素面不装饰的。

叶型枕珍珠地篦画划画 这里的珍珠地和璧划装饰有一个传承关系,两者的装饰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填在主体的图案的留白处,衬托主体图案.而壁画明显比珍珠制作要简单,从观台窑考古分期报告看,叶型枕是观台窑的典型器,珍珠地流行的年代是五代到北宋中晚期,而壁纹出现在北宋中期,晚于珍珠地,中期时两种装饰工艺并存,到北宋末金初,珍珠地逐渐被蓖划所取代,蓖划可以看成珍珠地的简化或替代品。 卧狮枕 文字枕 这类文字枕出现在北宋晚期,看起来像磁州窑典型白地黑花装饰,实际上与传统我们认为的白地黑花装饰是有区别的,这类文字枕是釉上装饰,文字写在透明釉之上,手摸上去发涩,辣手,并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白地黑花釉下彩。(上手过,翟金禄的立身之本,行孝为先,与人有义,不右神天。感觉很奇怪,后来查资料,这一时期的这类文字枕的确是这样)白地黑花枕,年代定为北宋末年,主要是宋墓出土,比较准 宋末金初 总的来说,北宋以叶型枕、银锭枕、椭圆枕居多,文饰以刻划花、剔花和珍珠地,文字为主,广泛的用于民间日常生活,其装饰特点上迎合大众口味,造型古朴圆润、纹饰内容贴近民间生活,其装饰性是为实用性服务的。 那为什么宋磁州枕是怎样的装饰形式呢? 北宋是磁州窑风格最初形成时期,在官窑空前发展背景下,民窑只能针对平民百姓的喜好进行生产。观台窑主要模仿其他成熟窑口的工艺技术,此时的北方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所代表的是当时陶瓷文化中的主流,与磁州窑最接近的就是定窑。所以磁州窑大量出现模仿定窑装饰风格的的瓷枕。主要是这些剔刻划的,珍珠地主要应该是借鉴了金银器錾刻装饰。 金代磁州窑枕头 磁州窑在金代的发展达到了鼎盛,磁州窑瓷枕在这一时期生产数量增加,造型多样化,主要有八角形、如意形、腰形、扇形、长方形等。到了金代,磁州窑独具特色的白地绘黑花装饰风格已发展成熟,主要装饰技法有白地绘黑花、白地绘划花、同时绿釉黑彩、绿釉划花、黑釉铁绘、三彩、浮雕式模印花等装饰风格大量出现。明显是受到了金人的审美情趣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此时,磁州窑瓷枕在纹饰上依然具有很强的民俗风格,笔绘技法的婴戏纹依然流行,笔绘花鸟纹饰在瓷枕上出现,并袭北宋工笔写实的画院之风。 宋苏汉臣《秋庭婴戏图》宋陈宗训的《秋庭婴戏图》 宋末金初形成的黑绘枕。此时也正是北宋风俗画大发展的时期,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对婴戏纹描绘上。如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宋陈宗训的《秋庭戏婴图》中孩童的描绘与此时期瓷枕上婴戏纹的发饰、服饰、体态、动作有一致之处。 花鸟枕花鸟枕 花鸟纹饰在这一时期的特点较明显,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形式自由,内容丰富、风格也存在多样化,这是磁州窑民间审美趣味所主导的,多出了一些乡野间的意境,但是从笔法、构图确实袭北宋院体画中花鸟画的画风 绿釉三彩类,金代是彩瓷大发展的时代,绿釉,三彩、红绿彩,但磁州窑的红绿彩枕头见到的很少,河南窑口相对较多,比较来说,河南窑口的三彩、绿釉、红绿彩很丰富。 文字枕 金代文字枕文字内容以短语、短诗、对句为主,长篇诗文不多。 总的来说,金代以如意型、八角型、豆型为主,文饰以白地黑花、三彩装饰居多;枕面随型开光,开光内为主体纹饰,大小多在30厘米左右,面积相对较小,主体绘画多为小景式,枕侧面多为卷草纹。 为什么金代瓷枕出现了大发展?总结下来,可能有外因和内因两方面: (1)外因主要指北宋和金朝代更替了,但政治、经济和文化却有很强的连续性。金代沿袭了北宋的政治、经济制度,金海陵王迁都燕京后,燕京城布局与北宋汴京相同,甚至宫殿名也相同,地方也设镇市,商品交易自由。金代也实行铜禁,所以政策上的延续,使磁州窑在宋金战乱之后迅速恢复,同时那些与朝廷关系密切的汝窑等因政权更迭和战火而一蹶不振。 在文化上宋金更替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宋代沿袭南唐画院之制,为了满足皇室审美的需要,设立翰林图画院,画家的地位和素养得到提高,促进了绘画的发展,尤其到宋徽宗时期发展达到的鼎盛。作为宋金更替的“靖康之变”发生的十分突然,社会没有经历一个明显的衰落期就直接进行了朝代的更迭。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上看,王朝的更替往往由于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导致社会动荡,人口锐减、生产力下降,社会政治、经济出现大倒退,再经过长年的战乱后所完成的。因此,在政治上的更替完成后,在文化上则需要一个长时期的恢复期,并且这样的文化与前代文化在发展上经历过断层,其在文化特点上就更具个性,而非共性。但1127年,金灭北宋,在这之前北宋处在宋徽宗的统治时期,正是文化发展的高峰期,因此在文化上宋金时一期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磁州地区沦为金朝统治区域下,恢复社会生产。 白地绘黑花的装饰风格是从北宋末期形成的,在其还没有来得及尽情发挥的时候,就经历了朝代的更迭,所幸的是,这种装饰风格不仅没有因为社会动荡消失,反而更加发展起来,从金代磁州窑瓷枕纹饰上就可以看出其深受宋代院体画的影响。 (2)磁州窑兴盛的内因,磁州窑是民窑,不受朝廷束缚,能根据市场开发特色产品,种类繁多,适合不同阶层需求,白地黑花,彩釉瓷迎合了当时的审美使用情趣。 元代磁州窑瓷枕 元代磁州窑瓷枕造型统一,基本为长方形。元代瓷枕给人的第一印象,大—画的满。这时枕的尺寸多在30多公分、40多公分。瓷枕的装饰面增加为五个,装饰基本为白地黑花技法。枕面,沿枕面形状勾勒出多条边框,边框内做菱形开光,开光内为纹饰主体,主要有山水画、花鸟画及文字、人物故事画、等,边框与开光之间的四角空白处用菊花纹、葵花纹、荷花纹等填满。枕的前立面和后立面画面布局与枕面相同,主要纹饰图案为墨竹、花鸟,后立面装饰。有的5个面均为人物故事,像连环画一样。 这一时期的山水花鸟图案大有元代文人的写意风格。 文字枕 : 元代文字枕上多写诗词、歌赋,篇幅长,所写字体多样规整,篆书、行书、草书、楷书都有,多表现的曲牌(醉中天、山坡羊、朝天子、红袖鞋等),文字内容上多表现出文人隐逸思想,抒发感慨。人物故事纹,题材多是名人典故、元杂剧场景、佛道教题材故事等 王羲之爱鹅图(元 马元) 李白观瀑布(宋 夏娃 ) 昭君出塞姜太公钓鱼江革行佣供母24孝故事道人与鹿 僧稠降二虎元杂剧人物 五女图(五个面均有人物故事,围绕一个主题,连环画) 总的来说,元代以大长方枕为主,纹饰主要是白地黑花。 瓷枕的装饰内容较前代则更多地表现了故事性和思想性,人物故事、元杂剧场景、长篇诗词歌赋表现其上,其内在是更多地表达匠人或消费群体的思想意识。宋金时期瓷枕上的婴戏纹在这一时期很少出现,花鸟纹饰不再作为瓷枕的枕面的主体纹饰,而是在瓷枕的侧面进行装饰,枕的正面多装饰白地绘黑花的人物故事图案、山水画和诗词曲赋等。表现文人清雅、孤高、隐逸思想的内容增多,如墨竹图,山水等。 元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一般认为是元代文人直接参与了瓷枕的装饰制作,是与元代文人画的同步发展 元代虽结束了宋金的分裂与战乱,但统治者的分族而治,却也把汉族文人士大夫阶级埋葬了,传统的世家大族被颠覆,文人步入仕途的传统道路被改变,文人不钻营政治了,便将经历放在了文学创作上,话本、杂剧、南戏盛行,再加上外族的统治使得大批有志文人不屑入仕,纷纷归隐、避世,因此汉族文人中隐逸思想盛行,以示品节的清高。但文人的无奈、不甘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情则从当时的文学、书画作品中表达出来,而作为日常的生活用具,元代磁州窑瓷枕的画面也更多体现的思想性和故事性,从纹饰内容,绘画,文字表述等多个方面都可以体现元代磁州窑装饰艺术深受文人思想的影响。元代瓷枕,有文人直接参与制作,并在瓷枕的装饰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使元代瓷枕实用价值弱化,变成文人士大夫追求出世隐逸思想的载体。

元钧贴花炉:民族风大气范儿


元钧贴花炉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的时间相对较短,这一时期除了大名鼎鼎的元代青花瓷外,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实际上仍然是磁州窑系、钧窑等瓷种。其中钧瓷在经历了两宋的发展、鼎盛,进入元代后各地相继模仿烧造,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钧窑系。 元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极端的统治,使得中原传统的文化受到改变,在陶瓷方面,原本典雅、含蓄的审美被实用、粗犷的艺术风格所替代。在宋代,无论官钧还是民钧,器物造型都较为规整,胎体略薄,胎质细腻,呈灰褐色,施釉厚薄得当,且施满釉,器底露胎处大都施酱褐色护胎釉。到了元代,钧瓷大多是为了满足百姓日常生活所需,注重实用,工艺品质上逊于宋钧,但贴花、刻花、雕塑、镂空等工艺的广泛使用却是元钧的一大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宋钧清新、淡雅的艺术表现截然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内蒙古元钧 这件贴花夹板钧瓷炉,高16cm,直口折沿,两侧立耳,圆腹,三足。炉颈肩处贴塑花饰。通体施天蓝釉,施釉不至底足,釉质肥厚莹润,釉面厚薄不匀,整个香炉造型美观大气,充分体现了元钧的特点。此炉是香港宝港拍卖公司今年5月春拍“道蕴:中国高古瓷器珍品”中的拍品,估价180000至220000港币。该件钧瓷炉与1970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带有“乙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十五字款识的钧瓷三足炉在形制上极为相像,与北京西城元代遗址出土的钧瓷连座瓶一类,同属于元代流行的典型式样。 钧瓷连座瓶 元钧中的精品不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还刻有时代和民族的烙印,是历史发展和文化融合的见证。 元代钧瓷窑口众多,虽存世量较多,但立件也是较为少见,其奔放、随意泼洒的红斑与高大繁复的形制,展现了元钧浑厚的气魄和艺术风格,将钧瓷带入另一种艺术层面。

陶瓷名词:油锤瓶


油锤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细长颈,圆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锤,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以青花和颜色釉多见。

陶瓷名词:抱月瓶


抱月瓶——瓶的一种式样。亦称“宝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仿制,多为青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