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模制瓷器 > 导航 >

模制瓷千人一面非收藏首选?

模制瓷千人一面非收藏首选?

古代模制瓷器 古代瓷器收藏 简一瓷砖

2020-12-04

古代模制瓷器。

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陶瓷史中,无数工匠都是以手工拉坯的方式进行制作。水、原料以及工匠的情感和智慧,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交融,最终于烈火淬炼下幻化为瓷。而今,这种传统的瓷器制作方式面临着挑战—灌浆倒模,这种来源于雕塑制作的工艺,某种程度上能够使得瓷器变得更加轻薄、美观,同时可以实现批量生产。但有专家认为在此过程中,陶瓷会逐渐丧失自己独一无二的灵魂,沦为机械化的“行货”。手工拉坯和灌浆倒模的瓷器,究竟孰优孰劣?本期“品味”,我们请来业内专家展开讨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发扬光大陶瓷文化离不开手工制作

模型灌浆与手工制作是现代陶瓷生产中两种不同的工艺:绝大多数模型灌浆的工艺适合于生产数量大、成本低的商品;手工制作则倾向于数量少、品种多、个性化、艺术含量高的陶瓷作品。但通常来说,手工坯的原作价位会比较高。

我们知道:翻模制作的陶瓷像是千人一面的商品,而手工拉坯则更加富有艺术多样性。从品质上比对,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具有个性,对细节的塑造也更加生动;从技术上看,无论拉坯还是雕塑,没有个三五年的历练根本达不到理想状态,但如果用模型灌浆,只要有人把模子翻好了,那么普通学徒一个月就可以上手操作。所以,手工坯是精工细作,走高端路线。

而对于翻模制作的陶瓷,现在市场上确实有误解。很多人竟然不知道比较大件的陶瓷雕塑,必须得用翻模,否则很难烧成。按照国际惯例,雕塑作品—包括陶瓷雕塑,8件以内的复制品都属于原作。但我们现在的艺术品市场还不够成熟,大家之间普遍缺少信任。你说是8件,用什么保证呢?没有人相信,所以影响了陶瓷雕塑创作的发展。当然,小型的陶瓷雕塑以及陶瓷器皿,手工可以,翻模制作也可以。总之,模型灌浆可大量复制,流水线作业,在整个陶瓷生产工艺中不可或缺,迎合的主要是商品市场,有存在的空间和必要。比如酒瓶和圣诞礼品瓷等,其数量大、成本低,就适合模型灌浆生产。

但是,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要想发扬光大,离开了手工制作很难达到目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物质水平、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对于程式化的产品会越来越不满足,哪怕是日用的产品,都会更加强调其艺术性、个性化,这都要求手工制作必须复兴。

值得庆幸的是,我发现现在有一拨年轻人,正在成长为全面的陶瓷人才:他们不仅更具有艺术的眼光,而且对于传统的技艺—包括拉坯、修坯、装饰、施釉、烧成等步骤,都在学习,而且掌握得很好。我相信他们会比上一代的人更加深刻地领会和发展陶瓷文化的精髓,传统的手工制瓷技艺也会在他们这一代的身上发扬光大。

苗长强“三羊开泰”花瓶(灌浆倒模)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手工坯积淀深厚注浆品流于单薄

手工拉坯的技术含量很高,能拉得非常准确的工匠少之又少。如果能做到器型准确,那么手工拉坯的陶瓷作品肯定比灌浆倒模之作更具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原因很简单:灌浆倒模是千人一面,手工坯却极具个性化。手工坯体现了我们绵延几千年的陶瓷文化,里面有文化积淀。通常而言,手工拉坯的器型会显得更加规矩、厚重,而注浆品会流于单薄和不稳重。

我们可以看到出土的很多古代瓷器,如玉壶春、梅瓶等,真正标准的器型其实不多,大部分都“撅肚子锅腰”,并不优美,当代的手工坯陶瓷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手工拉坯有个“一线之差”的说法—多那么一点,看着就臃肿,少那么一丝,就不准确。对于手工拉坯的工匠而言,天赋、美感、全神贯注的心态,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不断揣摩……都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一样都不能少。

相对来说,灌浆倒模用的是石膏模,不像泥那么容易变形,比较好控制,做出来的器型比较标准、稳定。不过,制作模具是个技术活,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水平相距甚远;灌浆倒模之后还要修坯,不同水平的人修出来的坯也会有天壤之别。

不过,在瓷器收藏圈里,真正能体会到这其中细微差别的人并不太多。现在大家对手工坯的追捧有一些盲目,手工坯卖得普遍比注浆的贵,但实际水准却参差不齐。

陈文增《定窑梅花口刻花瓶》(手工拉坯)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文增——大师手工制瓷独一无二是收藏上选

手工拉坯做出来的叫作品,灌浆倒模做出来的叫产品,它们满足的市场消费人群不同。如果是收藏,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必然是首选,尤其是大师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更是其中的上选。

手工制作的陶瓷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满足追求原汁原味的少数人群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价位至少应该比注浆的贵十倍以上。

注浆产品则满足大众消费,一套小茶具一二百元一套,物美价廉。但注浆的东西虽然也可达到上乘品质,但容易千篇一律,在质感上也有区别。比如梅瓶,如果我用手工拉坯,不同部位的厚薄可以自己控制,底部厚一点,到了口沿部位做得薄一些,因为梅瓶的底部比较小,这样制作放置在桌面上会比较稳固;而如果用灌浆倒模,因为石膏的吸水率是均匀的,所以器物每个部位的厚度都没有差异。而且,手工拉坯用的是一块泥,灌浆倒模用的是泥浆,它们烧成的温度不同,做出来的质感也不一样。手工拉坯的更美、更漂亮,注浆的品味就稍微差一点。另外,灌浆倒模的器皿还不可避免的会有一条模具缝,不够美观和高雅。

苏献忠《思》(灌浆倒模)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灌浆模制也可做到精益求精更胜一筹

手工坯和灌浆倒模坯在品质上肯定有区别,但这个区别没有那么大,手工坯也不见得就一定优于注浆坯。

比如我做的德化瓷雕塑,如果用手工来拉坯,雕塑的表面会有很多起伏,不太好看;而如果采用灌浆,雕塑的表面会非常均匀。实际上灌浆做出来的雕塑在整洁度、美观度上会更胜一筹。

现在圈内圈外对灌浆倒模有不少误解,比如认为灌浆倒模就一定是粗糙的“行货”,其实并非如此。首先,翻模也是个技术活,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模具有天壤之别;而灌浆倒模之后还要经历手工修坯的过程,细节处理也可以像手工坯一样精益求精,甚至更好;而很多人诟病的“模具线”,完全可以被处理掉。至于数量—我得强调灌浆倒模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复制,事实上我对自己的作品都进行限量,最多也不会超过200件,最少的只有8件,而按照国际惯例,雕塑8件以内都属于原作。

有些人说手工拉坯的才是作品,而灌浆倒模的就是商品,我认为这个说法很荒唐。什么才是艺术品,这不是某个人说了算的,也不是某种创作手段所决定的。如果在设计上毫无建树、无法触动人心,只是因为手工制作这种方式就能一跃而上成为艺术品?艺术品跟它是用什么方式做出来的没有关系,跟它是不是原作也没有关系,关键是它得富有情感,具有感动人心的能量。如果它具有这种能量,我能用它来打动一个人,为什么不能用它来打动100个人呢?在我可以保证复制品品质的前提下,能打动100个人的难道就不是艺术品了吗?

如今,翻浆倒模被人误解的局面正在慢慢得到改善,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收藏灌浆倒模的作品。而且我也经常跟我的藏家说,收藏一件作品,不要管它是用什么方式做出来的,也不要管它现在的价位是多少。你要跟自己的心灵对话,究竟什么是真正能打动你的,那它才值得被拥有,我认为这才是正确的收藏观念。

草间弥生《南瓜》(灌浆倒模)

中国首届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葛千涛——规范的模制作品有很高收藏价值

灌浆倒模制作艺术家陶瓷的衍生品,这个概念源自欧洲。欧洲很多著名艺术家都会对自己的一些成熟的作品通过不同的材料进行某种程度的复制。当然,国外的艺术家在艺术衍生品这一方面做得比较规范,作品上都有艺术家本人的签名。这样的作品,即便是灌浆倒模,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比如西班牙艺术家达利、法国艺术家罗丹、阿曼他们的雕塑作品都进行过有限授权复制。还有日本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她的陶瓷代表作《南瓜》(5件套),我记忆中一共做了388套,其与日本的一家陶瓷企业合作,进行限量制作,虽然作品是灌浆倒模,但品质非常好。

至于陶瓷器皿,灌浆倒模的应用就更普遍了。国际上许多一线的生活艺术陶瓷,如德国KPM、英国WEDGWOOD、西班牙LLADRO都大量采用灌浆倒模,其产品设计、工艺品质堪称一流。

灌浆倒模和手工拉坯,不能简单地做优劣对比。灌浆倒模相对于手工拉坯,在器型复杂、不规则,薄胎方面更具优势;而手工拉坯的不可替代性,更多地体现在它是一种富有温度的记忆,是陶艺家的情感与自然之物交互影响的产物。它蕴含了陶艺家瞬间迸发的创造力、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趣味。

现在我们的确看到一种不好的现象,有一些平庸的陶瓷“文艺工作者”,将一些既缺乏创新又无创意的陶瓷劣作进行灌浆倒模,然后大量复制,它对整个陶瓷文化而言是一场灾难。但我同时又认为,手工拉坯并不天然就比灌浆倒模更高一筹。我在米兰设计周,曾经被一个意大利的陶瓷浴缸所打动。它的细节做得非常好,而且和我们通常所见到的铮明瓦亮的陶瓷浴缸不同,通体散发出的亚光的灰蓝色调迷人极了。我还见到灌浆做出来的陶瓷器皿,胎体轻薄,器型简约淡定,釉色是内敛的粉紫、粉蓝色系。我甚至记得那个用竹子和麻布构成的展示方式—简约的器型、淡雅的釉色、整体的形式,令我深受触动。在那一刻,我不会在意这些陶瓷作品是手工还是灌浆所作,我只知道我被深深感染,而这才是我决定是否收藏的首要标准。

陶瓷艺术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美学。就我对国内陶瓷创作的观察而言,在工艺层面,我们和国际一流水准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真正的“短板”是我们从业人员的美学素养。我接触过国内不少的“陶瓷大师”,他们的工艺也许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做出来的“作品”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真的是太丑、太土了。我们这个年代这么多的艺术家、工艺大师、土豪收藏家,这其中有几个人读过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还有中国的王国维、朱光潜、李泽厚等人的书籍,又有几个人具有基本的美学素养呢?这个圈子里的人们真的需要多读点书了,除此之外,还得“行万里路”,多到国外的设计周、生活用品展、博览会去看看,而不是像井底之蛙一般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叫嚣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只有看得更多,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究竟在哪里。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瓷是人非:昙花一现的帝王光复梦


晚清宫廷瓷器一般指嘉厌、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的官宝瓷器而言,在中国陶瓷史上这时期的瓷器一般很少有人提及,因为无论从瓷器造型、颜色、纹饰、品种、数量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都不能与前朝鼎盛时期的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相比,它是一个衰落时期。

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

但对于清王朝最后的统治者来讲,着实心酸,虽然他们曾经努力过,但清王朝的下坡路已成定势,无力回天。且看瓷器振兴与清末皇帝的复兴梦有什么关系?

先看清代官窑制度,随着最后一位清帝宣统皇帝的退位,一并退出历史舞台。转眼到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日本人就是不消停,策划成立伪满洲国,第二年即改行“帝制”,让溥仪又登基,听好了,这次是做愧儡皇帝,还改年号“康德”。

清宣统粉彩福寿赏瓶

早在溥仪上次仅做三年皇帝期间,景德镇御窑场就已彻底停业。但前朝留下的大量精美瓷器,足以供他享用了。由于在位时间很短,加之溥仪对于传统中国瓷器兴趣不大,宣统时期的皇帝用瓷,基本沿袭前朝,即便是一类题写“宣统年制”的器物,实际上也与溥仪的宣统王朝并无多大关系,而是由光绪晚期各地成立的瓷业公司所为。

一件底书“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制”的瓷器,是由一所官商合办的新式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所制。光绪晚期,由湖南人熊希龄在湖南醴陵所创办,以生产醴陵五彩瓷器名扬天下。

清醴陵釉下五彩花卉纹折肩瓶

醴陵釉下五彩艺术表现力很强,画风、画意、画境更似写意山水画妙不可言,以致其声望,甚至超过当时的景德镇,因而在历史上,它也曾被誉为“中国的第二瓷都”。

湖南省博物馆之馆藏珍品-清宣统釉下五彩瓷

好吧,真正属于再次称帝的溥仪皇帝的御用瓷在哪里?由景德镇瓷业公司生产的,民国时期的一类书有“康德年制”款的瓷器,才是人家的御用瓷。

清宣统醴陵釉下五彩

景德镇瓷业公司就是后来的江西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成立于宣统二(1910年),它的前身,其实是明清御窑厂。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底书“康德二年”“康德三年”,“康德四年”款的多件瓷器。

康德四年红彩高足杯

为何年号改为“康德”?其实,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绪的缩称,号取“康德”,意在纪念,也寄托了溥仪光复大清王朝的心愿。但是仅仅11年,随着日本投降,溥仪皇帝的光复之梦破灭了,哀哉!

清宣统年制粉彩花卉玉壶春瓶

不过,由于有着深厚的工艺基础与精良用科,由江西瓷业公司烧造的这些瓷器,都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以秀美的器型,细腻的胎质,精美的彩绘,代表了当时较高的制瓷水平。

比起溥仪昙花一现的帝王光复梦,堪称民国官窑的康德款瓷器的振兴之路,却表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它不仅传承了中国陶瓷艺术的血脉,还在民国瓷绘界,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两个故事,一面镜子——某些古陶瓷“专家”当自省


“这是两个来源可靠,绝对真实的故事”(“黑马”老师语)。这两个故事看似简单,却很经典。为了让更多的藏家知晓这两个故事,从中受益,笔者不避担“重复、啰嗦”之过,予以转述。

故事的“制造”者,名叫徐文荣。徐文荣何许人也?浙江“横店集团”的创始人,现任横店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横店集团总公司社团经济局主席、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等职。横店集团下属子公司60家、孙公司130多家,上市公司4家,还有半紧密型和松散型企业1000多家,是中国特大型民营企业。

徐老晚年创办了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亚洲最大的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城。常年进驻的剧组有20多个,演职人员4000人以上,徐老规定,凡进驻影视城的剧组一律免费。之后,徐老又对保护和传承中国历史文物产生了极大兴趣,由他投巨资创办并刚刚落成的50个民间博物馆,堪称全国之最。博物馆的所有建筑,都是从全国各地买来的古建筑,所有古建筑一律按原样复建。这些古建筑本身就是珍贵的古代艺术品,4万5千余件包括陶瓷、青铜器、玉器等在内的文物置身其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动人心魄、蔚为壮观。

当徐老看到中国文物大量被损毁,甚至流落异邦,十分痛心,便下决心创办文物产业。按他的话说“为的是让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世代传继,永远弘扬”。但是他不懂文物,怎么办?“千难万险吓不倒英雄汉”,他奔走于全国各地,向专家请教,深入社会和民间收藏家之中,认真学习、调研,努力提高自己对文物的鉴赏能力。一次,徐老带了几件古代瓷器来到北京,请中国收藏家协会科学检测中心主任、著名文物鉴定家朱震先生为其机测,所有瓷器经过科学仪器的检测,全部通过。但他还是不放心,又在北京请了几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去横店进行鉴定。徐老安排这几位专家往返都乘坐飞机的头等仓,盛宴款待,还付给不菲的“劳务费”。几位专家看了徐老的古瓷器,一致认为“没有一件是真的”。

徐老不服,拿出机检报告给他们看,专家们竟然说朱震是“冒牌货”,他所在的单位是假的、根本不存在。送走了专家,徐老马上给朱震打电话,意在核对那几位专家所说的话。“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朱震先生不作自我辩解,而是请徐老直接打电话给中国收藏家协会,予以质对。“中藏协”不仅肯定了有这个机构,而且证明朱震就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科学检测中心的主任。徐老痛心地感到,那几位“专家”做人太不厚道,于是委托朱主任帮他另找几位专家去横店为其鉴定。朱震找了孙学海等几位专家去了横店,这几位专家看了东西后,一致认为东西是对的,都是真品。

作为大企业家、经济学家的徐老,向来办事既执著又谨慎,为了弄清个中的原委,他把第一次请的那几位专家再次请到横店。酒宴之上,徐老拿出一件汝窑瓷器让几位专家鉴定,几位专家都说“不对”,徐老叫手下人把汝器拿走。一会儿,工作人员又送来几块汝窑瓷片,徐老再请几位专家鉴定,专家们看后得出一致的结论;“是真的,是汝窑瓷片”。这时,徐老才对几位专家说,这些瓷片就是你们刚才看的那件汝窑整器砸碎以后的瓷片。说完,徐老离席而去,再也不见那几位“专家”。徐老做人是厚道的,他不但安排手下对那几位现了原形的伪专家以礼相送,而且不愿意说出那几位“专家”的真名实姓,说是要给他们留一点面子。

第一个故事讲完了,我想不用做过多的评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徐老在北京请的那几位专家,绝非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的等闲之辈。如果是其他行道的专家,,出了那样的丑、丧了那样的德,肯定会有无地自容之感,至少要反躬自省一番。然而,对于那几位“专家”,却像吃了一碗“宽面条”似的,毫无愧疚的仍然在中国古陶瓷领域“叱诧风云”,装出一副满腹经纶的“正神”模样,肆无忌惮地屠戮中国文物。

回想近期较热的邱季端6000件捐赠事件,不难发现,邱季端的正义和善意同样也遭到了利益集团的冲击,事件中发生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质疑,可见一些人的用意。

故事二:体制内的某些专家,凡是见到民间收藏的古瓷器,不问青红皂白,一概结论为“假的”、“仿的”、“现代工艺品”,而且利用一切机会大肆宣扬作伪者的“神通”与“非凡技艺”,极力鼓吹现代仿品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特别是景德镇的仿制高手,更是无所不能。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徐老对这个现象又认真了起来,他带上一些原本是景德镇生产的古瓷器,亲赴景德镇,并放出风声,重金求仿。景德镇的仿家们听说来了大老板,个个心花怒放,谁都不愿失去发财的大好机会,一拨又一拨赶到徐老所住的宾馆,跃跃欲试。徐老把带去的瓷器放在宾馆的会议室,让仿制高手们观清楚、看明白。徐老的条件只有一个,必须仿得一模一样,至于酬劳要多少给多少。结果是来一批,走一批,个个满怀憧憬而来,扫兴失望而去,最后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接这桩活儿。难道他们心甘情愿“看着银子化成水”?非也,他们说“没有那个本事,仿不了”。

由于徐老的“认真”,仅用“四两拨千斤”之力,便彻底戳穿了某些“专家”的谎言,搬掉了长期横亘在古陶瓷鉴定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徐老终于相信了孙学海等有道德、讲良心、业务精的专家。所以,也才有了后来徐老在北京召集各大媒体,呼吁为孙学海正名,并号召推翻压在中国民间收藏家头上的“三座大山”。徐老说:“如今,民间收藏家头上有三座大山。

第一座是,不接纳民间收藏的博物馆。他们当年从民间收集来的就是真的,别人从民间收集来的就是假的,没有这个道理。

第二座是良心坏的专家,他们就是要控制话语权,对仪器都不相信。

第三座是良心更坏的拍卖行。民间收藏家要联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翻这三座大山。”

入门首选“伤残瓷”


初涉收藏重在看真器、见实物,伤残古瓷是初入道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最好实物向导,并且也能保值、升值。

瓷器易碎,但瓷片却千年不化,因而残瓷、瓷片存世浩如烟海。但也正因为瓷器易碎,完好无损的古瓷才少之又少。想要淘得完美的精品,其付出的财力非一般爱好者所能承受。

其实,退一步,放下“日后靠它升值赚钱”的主要目的,可以不必付出多大财力,收到稍微有些“病”但同样是古董,同样拥有历史、审美至升值价值的诸多古瓷。

“读书十遍不如见真器一次。”想要认识瓷器,就要从伤残瓷开始,古瓷的残片和残瓷就是学习和研究古瓷器最好的标本。一般来说伤残古瓷器的真品率是很高的。

事实上,收藏伤残古瓷也是能够保值、升值的。如果在收藏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瓷器,或是可以起到填补断代或窑口资料空白的难觅之器,都极其可能不断升值,并且如果这类伤残器得到较好的修复,其升值率就会更加可观。

白酒收藏渐成气候首选高度酒


近几年,白酒收藏渐成气候。拍卖市场传来的消息是:1958年出厂价几元钱的一瓶茅台,在2010年拍卖到了138万元。而在国内的另一场拍卖会上,一瓶陈年茅台酒竟然卖到了890万元这样的天价。受到酒类藏品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的刺激,更多的人加入到高端白酒收藏这一领域里来。同时,喝“老酒”已成为政界人士、商界名流、文人墨客的雅好。

但也有专家指出,由于缺乏鉴定标准,加上高端白酒假酒屡禁不止,而且白酒保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收藏者入市一定要倍加谨慎。

走进李松年的家,简直像走进了一个酒的世界:每一个能摆东西的地方,几乎都陈列着各式各样、各个年代、各种品牌的酒,其中还有不少外国名酒。

最初没有收藏意识至今共收藏了3000多瓶酒

李松年,人们也称之为“酒仙”。但有意思的是,李松年基本不喝酒。“我如果是个喜饮酒或嗜酒之人,这些酒还能留得下来吗?!”

今年66岁的李松年是广州市园林园艺师,因为职业的因素,他经常全国各地走动。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买一些酒。那时的他,并没有什么收藏意识,买酒纯粹是好玩。“我买的酒,首先是酒瓶要独特,好看。别看一个小小的酒瓶,它其实蕴藏着历史和文化内涵,很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将酒买回家,李松年就放在那里。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李松年才有了收藏意识,“那个时候,我与画家关山月、黎雄才、廖冰兄、赖少其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泽棉、庄稼、黄松坚等多有交往。我开始收藏字画和陶瓷,从而对白酒进行有意识的收藏。”

1995年,李松年开了一家饭店,同酒打交道更多了。“这个时候,我口袋里的钱也多了,收藏了更多的酒。”至今,李松年共收藏了3000多瓶各式各样的酒。

1999年,为纪念澳门回归,四川一家酒厂特制了一款52度“奥特纯”。酒瓶为仿清乾隆的“斗彩海水云龙夔龙耳扁瓶”,全球限量生产1000瓶,每套两瓶。(李松年藏品)

一瓶1993年泸州产

55度“长寿仙”拍出89万元

李松年如今收藏的年代最久的白酒是一瓶1972年4月24日由四川宜宾酒厂生产的52度五粮液。“当年随便在广州街头买的,当时只花了三四块钱。”

三年前,李松年到汕头出差,看到一种酒的包装盒很长,他欣喜若狂:这是一瓶四川全兴酒厂于1998年3月13日为庆贺当时的四川全兴足球队胜利而做的52度特制酒。“整个酒瓶就跟个奖杯一样,瓶盖上面有一镀金的足球运动员。目前存世的非常少。我花100多元买了下来。”

李松年收藏的名酒还有毛泽东和郭沫若题字的锦合山山西老汾酒。

2006年,复建的“哥德堡号”抵达广州,随船带有150瓶“哥德堡号”干邑,李松年以1.8万元竞得编号第一的那瓶干邑,之后又竞得最后一瓶第150号干邑。

李松年的一款珍藏白酒,是一瓶1987年11月22日由四川泸州酒厂生产的一款54度“泸州老窖特曲酒”。前两年,泸州老窖酒厂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举办广东人白酒藏家评奖活动。李松年带去的这款“泸州老窖特曲酒”被评为第一名。“原因在于它年代较久,保存得好,酒瓶及商标、盒子没有任何损伤,就连泸州老窖酒厂自己都没有这款酒,厂家想花1万元买走这瓶酒,我不卖。”

李松年还有一瓶1993年6月四川泸州生产的55度“长寿仙”,该款酒在2002年3月9日曾经拍出一瓶89万元的记录。“不是我拿去拍的,是别人的同样一款酒。”

精装汉帝茅台酒拍出890万元刷新历史纪录

2011年4月,由贵州省拍卖公司举办的“首届陈年茅台酒专场拍卖会”在贵阳开拍。102个标别的113瓶陈年茅台酒参加拍卖,总成交价值达1223.3万元。其中,一瓶被誉为“酒王”的“精装汉帝茅台酒”成交价高达890万元,刷新了茅台酒拍卖成交价格的历史纪录。

精装汉帝茅台酒

“精装汉帝茅台酒”是1992年产的极具收藏和评鉴价值的茅台酒,当初仅生产了10瓶,其盛装的酒盒包装上龙口内含的金珠属纯金制造。

收藏小知识

如何做白酒收藏

高度酒是收藏首选。50度是白酒品质的分水岭,50度以上的白酒一般是由纯粮食酿造,适宜收藏,而50度以下的低度酒多为勾兑,酒内的乙醇很容易挥发,酒质亦容易变坏,无法长期保存。

选择知名品牌的酒。只有本身品质优良的酒才具有较高收藏价值。高端白酒越来越贵,市面上假茅台酒比较多,从防伪方面看,目前还没有可通行的特别有效的鉴定白酒的方法,故藏家要特别小心。

收藏最讲稀、奇、特,艺术价值额外能增加白酒收藏价值。酒瓶造型奇特、酒标艺术气息浓厚、瓶体材质奇异的酒更具有收藏价值。

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年份酒更有收藏价值。纪念酒、特供酒等特殊品种,收藏价值会高于普通品种。

收藏小知识

白酒收藏应注意什么

白酒的保存是一门学问。收藏白酒一定要注意保存,否则藏酒会“不翼而飞”,变成了一只空瓶子。首先,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低温恒湿,环境温度不宜超过28℃为宜,这样储藏的白酒清泽、醇香。其次,容器封口要严密,防止漏酒和“跑度”。

“美国总统有的我也有”镇店之宝价值18万

李松年的“镇店之宝”是一瓶产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剑南春”酒。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全国商业单位改革,糖烟酒公司也在改革之列。广东某地一家糖烟酒公司有一个“镇店之宝”:一瓶7斤重的“剑南春酒王”!当年,绵竹酒厂以成绩论英雄,谁卖的酒多就奖励谁,那家糖烟酒公司位列被奖之列,而奖品就是一瓶特制的7斤装的“剑南春酒王”。

该“酒王”高约80厘米,瓶口上有两把精致的金锁,底座为水晶莲花造型。据李松年透露,该酒产量仅10支。“其他地方的这款"酒王"几乎都被喝掉了,现存于世的就2支,一支为我所拥有,另一支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收藏。这个意义就不同了,总统有的,我都有。”

2010年,这瓶酒在中国大酒店拍卖的时候,拍出了18万元的高价,但李松年考虑再三,最终没有卖。

吉安县一男子收藏千余件“文革瓷”


一般收藏爱好者大多把目光集中在书籍、名画、古玩等物品上,很少将那些各家各户都曾经用过的,比较粗糙的,文革时期日用瓷作为最爱来收藏。然而,吉安县的肖绍棉先生则对此情有独钟,近十年来,他专门拣“文革瓷”进行收集,目前,已经藏有1000多件文革时期各种各样的陶瓷茶杯、茶壶、唱片、字画等。

日前,记者来到家住吉安县永阳镇的肖先生家中,在其客厅和卧室内,摆放着琳琅满目“文革瓷”。据其介绍,他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介入这一领域。十几年前,肖先生在福建一家台资企业给老板当司机时发现,老板特别喜欢用一只紫砂壶喝茶。一次,老板向他透露,这只紫砂壶刚“淘来”的时候才花去一百多元,时隔七八年,价值已高达两万多元。从此,肖先生萌生了做收藏的念头。1998年,肖先生辞工回家,专心做起了收藏。

十多年来,为收集“文革瓷”,肖先生的足迹已经遍布安福、新干、万安、赣州的众多乡村,还曾多次到邻近的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省。

记者问肖先生为何如此热衷于收藏“文革”陶瓷?他说,虽然现在把“文革”陶瓷称为文物还为时过早,但文革时的陶艺品质量高的不多,留下来的就更少,所以,它的价值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其次,“文革”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反映这一时期的艺术品也就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而有的人出于对那个特殊时期的怀念,也愿意收藏几件作为回忆与寄托。

当代陶瓷洼地掘金 做“一个人的收藏”


白明·水天如线

白磊·华丽的乐章

晨报记者詹皓

一位艺术家曾对我说,因为人们对某类藏品普遍不理解,导致一个有先见之明的藏家只需花很少的钱,就能买遍该类藏品里最好的作品,这个现象被称为“一个人的收藏”,历史上偶而会出现,一旦把握住,将受益无穷。比如在当代陶瓷方面,目前就存在这种可能。

学院派坚持现代化探索

当代陶瓷是指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和景德镇传统名家瓷以及中国其他著名窑口的当代陶瓷有着明确的区分,创作者以中国各大美院陶瓷系毕业生、讲师、教授为主,作品脱离了传统的器形、色彩和笔墨技法上的规矩套路,讲究创意设计、当代造型语言和国际视野的审美理念,表达当代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但是由于传统陶瓷的影响力太深,至今,藏界仍陷在其中不能自拔,只有少数都市新兴收藏人群开始抛弃传统陶瓷关注当代陶瓷,因此当代陶瓷从市场方面看,还在培育阶段,这就给“一个人的收藏”提供了可能性。

如果花个几百万上千万元买画,最多只能买张大名家的普通作品,但是在当代陶瓷里,却可以很轻易地将排名前十位的名家精品每人买一件。

当代陶瓷成气候的时间并不长,最早是一批1980年代美术学院陶瓷系学生受西方现代派美术冲击后,在理念上引发的裂变和探索;其后,这批美院学生通过长期实践摸索,渐渐与当今那些仍坚持传统路数、并以“世家传承”为特征的陶瓷艺术主动划清了界线; 即便在收藏界开始“大师崇拜”的近10多年来,这些当代陶瓷的探索者们也没有受利益诱惑,仍坚守学院派阵地,秉持国际化理念,默默致力于中国传统陶瓷的现代化探索,其学术价值类似于当年国画界的林风眠、吴冠中和油画界的赵无极。

社会认知相当初级

但是,相对于国画、油画以及当代艺术界,当代陶瓷的探索力度、学术研究、市场挖掘、社会认知都非常初级,或许,这四者本身就是互为因果的。

曾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学生的景德镇人熊璟兰初来上海时,藏界对于景德镇大师瓷的收藏也还刚起步,但是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前瞻性的收藏理念,使得她渐渐意识到学院派当代陶瓷的巨大潜力,在新老艺术观念的冲撞中,她终于悟到当代学院派陶瓷比传统陶瓷有着更大的可能性。

五六年前,景德镇大师作品被资本一路追捧后,出现了天价泡沫,最高达到了上千万元一件。

熊璟兰说,就在这个阶段,她的收藏机构璟通艺术开始转向挖掘更多学院派陶瓷新人,她率先向社会推广从景德镇走出的当代学院派陶瓷艺术家白明、白磊兄弟的作品。当时,白明虽然创作了不少被台湾藏界资深人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抽象油画,但市场始终没有反应,反而是他的陶瓷作品因为充满新锐之气而被个别藏家悄悄收藏,熊璟兰就是其中之一,但当时藏界大多数人对兄弟俩的作品还是不屑一顾。

经过多年的推广后,白明的陶瓷创作目前已经在欧洲走红,进入了法国最主流的艺术馆展出,并被法国主流美术界广泛认可; 白磊的作品也在拍场上多次创造百万元纪录,最近还被一家欧洲的著名艺术机构看中,大肆购藏。熊璟兰说,一批早期藏家因此而获益良多。

和传统陶瓷界势如水火

白明白磊兄弟所代表的中国当代陶瓷目前仍与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陶瓷在艺术观念上严重抵触。传统陶瓷界认为,当代陶瓷的艺术家们是在乱来,根本不懂陶瓷工艺,在瓷上绘画没有几十年功力是不可能画得好的; 而当代陶瓷的新锐们认为,传统陶瓷技术守旧,艺术观念非常落后,几乎是一种精神癌症。两边在理念上掐得非常厉害,这也导致当代陶瓷长期没有获得学术上的支持,更谈不上社会的关注。

但这个时候,它的收藏价值就越发明显起来。在国际上,中国当代艺术早已是一门显学,如今,没有人再敢于不认可了(但是在10年前人们却完全不认可); 中国当代水墨接棒当代艺术而迅速崛起,显示了一种文化软实力,价位也大幅度跳升;而中国当代陶瓷却依然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阶段,这个属于中国文化基因里的品种,不会被长期冷落。

而相比于传统陶瓷,当代陶瓷在价位上落差巨大。国家级陶瓷大师的传统陶瓷作品几十万上百万元一件的比比皆是,而当代陶瓷界排名靠前的名家目前几万元一件的作品还很多,几十万元完全可以买到代表作级别的精品。

当代陶瓷价值洼地特征明显,藏界有心人不妨对此进行深度研判,在学术认知基础上与合理价位上进行购藏,等到中国当代陶瓷获得国际认可并价位飙升时,才醒悟、追购,就为时晚矣。

现当代陶瓷 初级投资者的收藏首选


据博宝网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古代陶瓷的价格动辄几百几千万,这样高昂的价格让藏界的收藏重点渐渐转移到当代大师陶瓷的身上。因此,当代大师陶瓷的价格每年升值达到一到两成。目前,当代大师陶瓷作品的价格在数千到数万元,非常适合初级投资者进行投资收藏。

釉下彩黑满花15头方肩茶具

“2000年以前,藏界比较关注古代瓷,2000年以后,藏界收藏现当代瓷的居多”,一位博宝的藏家告诉笔者,现当代瓷器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古瓷比较难鉴别,年轻藏家对老瓷吃不透。”博宝艺术网的资深瓷杂研究专家王先生告诉笔者,古代瓷器极具韵味,但现当代瓷器也值得收藏。比如当代瓷里面的“釉下五彩瓷”,是清中晚期的一种创新,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点。这在10年8年之前都很少人关注,但随着藏界的重视,现在已经属于珍贵之物。

釉下彩锦盒梅竹六头提梁茶具

据博宝的几位藏家透漏,古当代瓷器可谓各有千秋,古代瓷器比较重工艺,笔法工整,现代瓷则比较贴近生活,表现活泼。现代瓷在创作手法上也比较随意,像画中国画出身的工艺美术大师郑薄,就打破陶瓷的传统,把画的风格融入到陶瓷里面。(博宝艺术网评论员江山撰文 )

【博宝点评】博宝专家提醒不少藏家,选择当代瓷器也不能盲目,需要多方了解,先对市场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一旦看中某个工艺师的作品有潜力, 便开始关注该工艺师,了解其作品的整体质量、艺术修养、工艺水平、发展潜力,最好作者是国家正式评定的工艺美术师职业资格认证过的,这样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有潜力的艺术家作品目前价格也就在几千元左右,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当代瓷器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创作者的艺术成就,并不是所有的当代瓷器都有收藏价值,收藏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一收藏爱好者 5年收藏上千个陶瓷酒瓶


7月20日,在新花鸟市场认识冯新桂时,他收藏的陶瓷酒瓶引起了记者的采访欲望。先后两次采访,在四个小时的长谈中记者发现,这名来自钦州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从2003年至今,共收藏上千个各种造型的陶瓷酒瓶。谈到这些藏品,冯新桂说,通过收藏这些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酒瓶,他的心情无比快乐。

陶瓷瓶成家中宝贝

当天上午9时许,走进金牛桥路冯新桂的家,映入记者眼帘的都是收藏品,除了各种陶瓷酒瓶,还有字画、铜钱、瓷器等。原来,那都是他在收藏酒瓶之前喜欢的藏品。

冯新桂称,2003年以前,他一直在钦州玩收藏,当时并没注意到陶瓷制作的酒瓶子。有一天,他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北京、上海、武汉有人收藏陶瓷制作的酒瓶子,这个藏品具有收藏潜力。看了这则新闻,冯新桂开始注意这方面的收藏了。

刚开始,冯新桂都是到酒店里向人家收购,后来觉得单与酒店联系收不到比较特别的酒瓶子,于是开始跟一些酒厂联系。“几乎每周都会跟他们联系一两次,他们如果推出新样式的酒瓶,就会通知我注意收藏。”冯新桂说,只要觉得很特别的酒瓶,他都会收购回来,特别是一些仿青花瓷制作的酒瓶子。

广西生产的陶瓷酒瓶也是冯新桂喜欢的藏品,在他家中,就摆着几个以广西东兰铜鼓为造型的酒瓶子,瓶身的铜鼓图纹明快清晰,带着浓厚的广西民族气息。另一套以会展中心为原型的酒瓶子很特别,白色的瓶身,显得庄重大方。

收藏千个酒瓶子

5年来,冯新桂已收藏上千个酒瓶子,大部分都摆放在钦州的家中。遗憾的是,由于这个收藏在广西还属于“新兴行业”,在钦州仅有两位藏友跟他沟通。

2008年3月份,冯新桂带着收藏的一些陶瓷酒瓶来南宁查看收藏市场,发现这里有10多名藏友在收藏陶瓷制作的酒瓶子,于是扎根南宁。

如今,冯新桂收藏的酒瓶子的种类繁多,产地也广泛,有广西的,还有江浙一带的,最远的酒瓶子来自西藏。冯新桂说,酒瓶子的收藏要有一定的讲究,他只收藏用陶瓷、紫砂制造并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酒瓶子。玻璃酒瓶子到目前他只收藏了三个,一个是北京天坛造型的,一个是茅台酒特制版,第三个是五粮液特制版。

学习藏品鉴赏知识

收藏是一门学不完的学问,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在冯新桂的家里,除了藏品,记者看到最多的就是有关收藏鉴赏的书。《金银器·中国文物鉴赏丛书》《玉器鉴赏·中国文物鉴赏丛书》《中国古钱大集》……各类书籍都反映着冯新桂对收藏的热爱,与对收藏知识的热切追求。冯新桂说,平时除了买书来充实自己,他还坚持订阅报纸,了解最新的收藏信息和学习鉴赏知识。

在冯新桂的家里,仿佛置身于一个收藏的世界。看着满屋的藏品,冯新桂一脸的满足,不停地找出20多件令他得意的藏品,一一展示给记者看后感叹道:“有空时,就看看这些藏品,虽然不是价值连城的东西,但心情会变得愉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