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外墙瓷砖贴 > 导航 >

收藏家用瓷器贴房子外墙 网传值98亿专家否认

收藏家用瓷器贴房子外墙 网传值98亿专家否认

外墙瓷砖贴 外墙贴瓷砖 瓷砖外墙

2020-12-04

外墙瓷砖贴。

微信上疯传的价值98亿的瓷房子网络图片

近日,一条“苏州吴江土豪用多件古董建造了一座价值98亿元瓷房子”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引发众多网友转发,有人感慨“此房一出,世上再无豪宅”。现代快报记者核实得知,瓷房子确实存在,不过并不在吴江,而是在天津,其主人是天津的一名“收藏狂人”。有专家表示,瓷房子外墙所贴的许多瓷器都是明清和民国的民窑瓷器,收藏价值并不大。现代快报记者蒋文龙

微信疯传

吴江土豪瓷房子值98亿

“瓷房子,是苏州市吴江区一座用多件古董装修而成的法式洋楼。瓷房子主人兼设计者张彬用自己收藏和搜集的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四十多吨水晶石与玛瑙,大量古瓷片装饰而成,如今,这座房子身价已高达98亿元。”

近日,一条图文并茂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疯传,在这条消息的介绍中,这座瓷房子装饰用的瓷片没有一片现代瓷,其中还不乏钧窑、汝窑等五大名窑的瓷片。瓷器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纷彩等各个时代的精品。

除此以外,瓷房子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瓷龙,世界上最昂贵的下水管道,世界上最大的三彩琉璃狮,还有恐龙蛋等珍贵藏品……这些都让瓷房子成为了一座“天价之屋”。

记者核实

房主为天津一收藏狂人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向吴江当地的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并没有听说吴江有这样的房子。

就在记者多方求证的时候,记者的一位朋友孙女士说,她曾经去看过瓷房子,不过不是在吴江,而是在天津。孙女士说,2009年,她去天津出差,一天晚上闲逛到一处当年的租界区域,远远看到一座法式风格洋房,但是房子的颜色和周边房子都不太一样。走近一看才发现,房子上贴满了各种瓷器,“看上去很奇怪”。

在百度百科中,一条名为“瓷房子”词条证实了孙女士的说法。瓷房子,是天津市赤峰道一座用多件古董装修而成的法式洋楼。房子的主人不叫“张彬”,而是天津一名收藏狂人张连志。据介绍,这座瓷房子是张连志用他自己多年收藏的古瓷器、汉白玉石雕、水晶石与玛瑙,以及数以万计的瓷片等作为装修材料建造而成。

专家分析

房子外贴瓷器价值有限

记者在网上搜索后发现,从2007年至今,关于瓷房子的价格的描述已经更改了好几次,2007年为5亿元,2009年变成了25亿元,今年4月份,在“中国网”的一篇报道中,瓷房子的价值又变成了98亿元。

那么,瓷房子真的如传言所说,价值98亿元吗?在《财经时报》2006年11月的一篇报道中,张连志曾表示“瓷房子造价究竟有多高,连他自己也无法估算”。

昨天,记者采访了苏州一家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他并没有去天津亲眼看过这座瓷房子,不过从网上流传的图片上来看,很多瓷器都是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且是出自民窑而并非官窑,“实话实说,图片中房子外面贴的那层瓷器,价值并不是很大。”该负责人坦言,如果仅以上述这些瓷器的品质和价值来判断,98亿的价格明显是被夸大了。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草根收藏 赝品率高达98%?


在部分收藏界业内人士眼中,一些鉴宝活动过于注重娱乐性,有“作秀”之嫌。

近年来,泉州举行了多场寻宝、鉴宝活动,一些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的藏品由此露出庐山真面目。这些藏品不乏何朝宗、弘一法师、张瑞图等人的作品,有的民间宝物甚至在国家级博物馆也见不到。鉴宝也让一些赝品浮出水面。赝品之泛滥,以至于有专家称,民间鉴宝中的赝品率高达98%。专家认为,民间收藏乱象始于利益之争,收藏有道,藏家要保持平常心态。

寻宝鉴宝热民间珍品掀起盖头

近几年来,泉州已多次举行大型寻宝、鉴宝活动,央视一些收藏节目也先后走进德化、石狮、晋江、泉州进行拍摄。泉州藏友热情极高,纷纷拿出珍藏宝贝让专家一鉴真伪,一些民间珍宝也得以为大众所识。

2006年底,中央电视台“2006民间寻宝记”走进泉州的德化、石狮等地寻宝。在德化评出了十件重点宝物。在石狮和台胞专场,评出了石狮“最佳”十大民间宝物。

2008年,央视“寻找国宝”大型电视系列活动再次走进泉州石狮,活动持续四天,4000多藏友携带近万件藏品参选,800多位台胞也参加了此次盛会。最终评出了“石狮专场·台胞专场”和“泉州专场·台胞专场”的“国宝”2件、“民间宝物”22件和“民间优秀藏品”22件。被评为石狮、泉州两地“民间国宝”的藏品分别是宋代汝窑狻猊香熏和泉州江加走掌中木偶。

2012年5月,央视寻宝栏目走进晋江,专家从2300余件(套)藏品中选出76件“宝贝”。海选过程中,发现本地一位藏家持有晋江籍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的一幅4米长的大幅字画真迹,另有本地藏家持有福建最后一位状元吴鲁,以及一代高僧、杰出艺术大师弘一法师的书法手迹。

2013年9月,央视寻宝再次走进德化。藏友陈启兰收藏的明代“瓷圣”何朝宗的自在观音瓷塑摘得“最具历史文化价值奖”。

今年9月25日,“首届海峡两岸·东亚文化之都大型鉴宝活动”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详见早报9月26日A06、07版及9月27日A05版),评出了18件优秀宝贝。

赝品泛滥98%是假货

也有收藏界人士指出,寻宝鉴宝活动固然“收获”了一些民间宝贝,但一些极具看点的民间珍品甚少出现在其中。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张五鹏透露,泉州地区有不少有实力的藏家,专门收藏高档藏品,有不少价值连城的好东西都在泉州藏家的手中。“但是,真正的行家都很低调,不爱拿出自己的珍藏去显山露水。”

一位不愿具名的泉州收藏界业内人士则将“鉴宝”活动说成“作秀”。他透露,某次由电视台主办的寻宝活动,主办方曾找到他要求出具一些藏品。他笑称,当时自己店里的几位员工都因此上过电视,拿着他的藏品天花乱坠地“编故事”。“从这个角度说,一些鉴宝活动多是娱乐性,当不得真。”

与一些手握珍品的藏家的低调相比,在一些专家看来,参与鉴宝活动的藏品可谓赝品泛滥成灾。

“民间藏品98%都是赝品。”9月25日,世界华人收藏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主任王立军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东亚文化之都大型鉴宝活动上如是表示。作为著名青铜器、佛造像、陶瓷鉴定专家,王立军经常外出鉴定,赝品的泛滥让他深恶痛绝。

参与此次鉴宝活动的北京元青花俱乐部会长张庆玉对此深有感触。当天,他遇到一位从事业余收藏已18年的“收藏家”李先生,李先生带来了手中大部分藏品,但经鉴宝专家鉴定,基本都是赝品。“民间收藏可以推广中国的文化艺术,但一定不要盲目收藏”。

但也有收藏爱好者对专家将自己的藏品鉴定为赝品不服气,在某次鉴宝现场,有人为此反驳称,“藏品是在外国买回来的中国古董,怎么会是假货呢?”

“难道外国就没有假货吗?”专家反问。

勿轻信证书有的专家也不靠谱

有意思的是,尽管民间艺术品市场赝品泛滥,但鉴定证书却很多。王立军说,正是证书害了很多人。在他看来,出现这种现象,有的是鉴定专家眼力问题,有的是鉴定专家职业操守的问题。

“鉴宝专家见多识广,当然靠谱。”泉州藏友钟先生表示,他绝对相信鉴宝专家的眼光。在一次鉴宝活动中,他曾与央视鉴宝栏目的一位专家合影,如今,每次外出参加与收藏有关的活动,他总会将这张照片带在身上,他说他骨子里有些专家崇拜。

另一位收藏爱好者王先生就对一些专家的专业水准,甚至鉴宝动机都持怀疑态度。有一次,他曾拿着已上拍并入书价值一千多万的藏品去测试某鉴宝专家,谁知那位专家在几米开外见到藏品便喊“假的假的,拿走拿走”。此外,王先生还听说,有“专家”明明知道人家手上的藏品是真的,但故意说成假的,然后再找人私下与持宝人洽谈,从而低价获得藏品。

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认为,鉴宝能力的锤炼需要阅历与专业知识的积淀,有些鉴宝专家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即便是一些顶级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他建议收藏者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他还强调,收藏者有一大忌,便是爱参照藏宝书籍。他说,书上介绍的藏品多为国宝,价值不菲,多有无良商家照图仿古造假。

鉴宝专家的职业道德也很重要。万冬青说,鉴宝活动的不同性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鉴宝专家的态度。“如果是商业鉴宝活动,水分相对多些,不能保证出现贿赂专家,花钱买证书的事,毕竟,有的藏品,即便是赝品,有了证书,拍卖时便能获利数倍甚至数十倍。”如果是公益性质的鉴宝活动,专家相对顾及个人品牌,会看得更加仔细,鉴宝相对公正。

收藏有道不要被利益绑架

9月25日,在中国闽台缘举行的鉴宝活动上,来自台湾的专家徐志诚介绍,海峡两岸对待藏品的心态略有不同,台湾收藏者是冲着对古玩的喜好而收藏它,大陆收藏者更多的是看到了它们未来的升值空间。

“收藏曾经是边缘文化,现在变成主流文化。过去是小众文化,现在变成大众文化,去哪里鉴宝都是人山人海。”王立军认为,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介入收藏,对收藏的发展是有利的,但也因此导致一些人为了利益,而频繁制造赝品。

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也认为,民间收藏乱象正是始于利益的作假。他介绍,部分藏家收藏知识十分欠缺,又一心想靠收藏致富,这让仿古、造假者有机可乘,他们通过制作、贩卖物非所值的“古玩”,从中牟取暴利。

2011年初,在北京被拍出2.2亿元天价的一套“汉代玉凳”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一年后证实,这件玉器为高仿工艺品,最初售价仅为230万。天价藏品虽是赝品的极端例子,而被炒至几万几十万的中高端仿古造假品更是数不胜数。赝品多,自然有人看走眼会上当,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购买者只能自认倒霉。张五鹏把这称为“交学费”,不过他也表示,藏家在购买之前做足准备,是可以避免上当受骗的。

“收藏亦有道,心态要平和,不要老想着靠收藏发财致富。”万冬青认为,收藏是种手段,雅玩才是目的。

陶瓷收藏家谈投资:好瓷如放在口袋里的房子


晚报会客厅:钱先生好!在国内古瓷器界,不,应该说是当今全世界的古瓷器界,你都是很有威望的,是知名人士。你的古瓷器鉴赏和收藏,很有传奇色彩,我们读者应该也很有兴趣你的这个传奇故事,能给我们讲讲吗?

钱伟鹏:可以的。我对苏州有感情。这次苏州古玩城邀请我来给苏州的朋友们做个讲座,我是很高兴而来,又很高兴而归。其实在讲座中,我也讲了不少我的学习经历和收藏鉴赏经历,再在你们这里讲,当然主要是讲给没有来听我讲座的朋友听的。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扬州文物商店从事文物鉴定工作的。这之前,我其实与大家一样,也对文物瓷器等知之甚少,更谈不上鉴赏和收藏,主要是读了一些书,结识过一些收藏界的前辈,略懂一些其中的门道。但到了文物商店专门从事文物鉴定工作,那就不一样了,一定要有实打实的本事,要识货,否则就是一场祸。在文物商店工作期间,我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实践。大家知道,扬州的地下留下了丰厚的遗存,当时,工作之余,哪里有工地,我就会去哪里捡瓷片标本,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天晴去,刮风下雨也去,经常搞得一身泥水,很多人都记得。这些瓷片捡回来后,洗干净,用放大镜看,看它的断面,进行对比分析。这是我最早接触器物。1988年,江苏省文化厅举办古陶瓷鉴定比赛,我有幸获得第一名。这个第一名的获得,不是完全靠读书能获得的,其中很多是自己的实践,包括捡古陶瓷片的实践。所以,我获得这个全省第一名,业界一些朋友和老师说笑话,说我的第一名是我捡到的,主要是幽默我这段拾捡古陶瓷片的经历。当然,更还有捡得古陶瓷片后的研究和发现。这样,1990年,国家文物局领导决定到海外了解中国文物市场的价格。从那时起,我调到国家文物局。接着,我有幸被派到英国。到了英国后,才真正拓宽了眼界。

我感觉照片中的东西,就是这个传说中的宝贝

晚报会客厅:果然是很有传奇性。短短的两年时间,在你的身上出现这样的飞速变化。可以说,去扬州文物商店之前,你也不过井底之蛙;但进了文物商店,见识了很多货真价实的宝贝,尤其是在古陶片的拾捡研究上,一下子让你跳出了之前的井,进入了遍地宝贝的世界。再进入英国,那就是如虎添翼,飞翔到了空中。

钱伟鹏:这个比喻很恰当,我自己也常常这样比喻,我说我1991年去了大英博物馆,见到那么多精美的文物之前,我感到自己还是井底之蛙。我真正从海外买文物,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伦敦。一次,我们去看英国的一个国际性古玩市场,我发现了一只明嘉靖的小碗,当时售价相当于2500元人民币。这个价钱在当时也不小。但我胆子也大,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什么后果,不由分说就买下了。买下后,当然是爱不释手的把玩了几天,越看越觉得自己的大胆是有理由的,这只瓷碗,太精美了,穿越这么长的时空还保存这么完美,简直就是奇迹。我将这只瓷碗拿到巴黎,古董商也是一看就眼光发直,出价6万美元要买。当时的2500元人民币与6万美元之间的价格差异是什么关系?随便一心算就会吓一跳。但国家文物局的领导说,这只碗不能卖,它是我们国家的文物。用如此低廉的价格回收国宝,可以作为一个例子,供国家研究。研究什么?就是研究怎样收回国家的文物。大家都知道,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在不义的战争中大发不义之财,英法联军入侵中国,随后还有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火烧圆明园,大肆抢劫我们祖先的文物财富,我们作为后人,有义务将这些文物财富辨认出,使之完璧归赵。之后,果然,我们的主要精力就是做这项发现并低价回收这些国宝。

我们完全是凭个人经验,依仗自己的双眼,一方面把境外的文物价格及时报到境内,指导境内文物商店定价;另一方面,就要买我们缺失的孤品。我在正式到英国工作之前,认为珐琅彩自康熙时期才开始有的。这也是业界的共识。一次,我到了香港,古董商听说我眼光不错,给我看一件东西,我一看,认为是元代的珐琅彩。当天我飞回伦敦,急切地向领导报告此事。挂号信7天后才到了北京。当天下午4点,我的老师耿宝昌打来电话,说,小钱,这批东西太重要了,是从故宫博物院跑掉的,你们一定要想办法追回来。我飞回北京,然后带着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去了香港,看了实物,对方提出要100万英镑。当时,国家文物局还没什么钱。但这东西太重要了,完全能改写中国的陶瓷史。后来,我们动员了台湾的商人关系,帮助从中说合价格,想方设法压价,真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谈到72万美元。这些东西现存放于上海博物馆,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瓷器之一。

晚报会客厅:是的,文物有时候完全就是无价之宝,失而复得,那不是经济账能算的,是一件可以用功德来界定的事。说说“子仲姜”盆的故事吧,不但神奇,而且惊险。这件文物现在在上海博物馆。我们去看时,还能看到,但讲解员是不会讲这件宝贝的前世今生的。不想,这件宝贝与你有缘。

钱伟鹏:那倒也是。大家在上海博物馆的确能看到这件宝贝。那就说说这件宝贝的故事吧。也是我有了小名气后,不少人让我帮助他们鉴别,当然主要是想知道自己手中的宝贝是不是真宝贝,是真的,又能值多少钱。那时还真有不少好东西,当然也有假的,赝品,只是比现在少些。现在不少好东西,人家轻易不会拿出来;而舍得拿出来的,又大多是假货。但这回,给我看到的东西,不是让我看真假,也不是让我估算价钱,而是说让我开开眼界,问我看不看得懂,识不识得庐山真面目。他给我看的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件青铜器,我一看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其实是真的从来没有见过,只是听说过,就是西周时期的“子仲姜”盆。我感觉照片中的东西,就是这个传说中的宝贝。这可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件,独一无二。这件青铜器,中间是雄性带冠的鸟,四边是四只青蛙四条鱼。让人称奇的是,雄鸟一转,青蛙和鱼都会跟着旋转。我们一见傻眼了,喜欢啊,惊叹啊,从没见过这么好的青铜器。后来,我与我的文物界同事翻找资料,分析研究,认定这件文物应该是秦始皇父亲大墓被盗后辗转流入黑帮的手里。我们决定见见黑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时候,龙潭虎穴也是要闯闯的。经过层层关系,最终,我们见到了这件宝物,是的,这是件石破天惊的宝物,应该归国家,不得私人保留。我们向他们说明这种国家级文物应该交由国家的道理。对方也动心了,他们其实也是知道文物法律的,知道手中捧着的是个烫手的山芋,也急于想出手。于是,他们就赖上我们,说,你们已经摸过了,摸过了就得付钱,不然,你们就别想走人。话中带有威胁性。但我们哪里有这么多的钱。好说歹说,好不容易才脱身。但脱身了就不回头了吗?国宝级的文物,我们还是要的啊。后来,经过交涉,得知对方是花了100万美元才买得的,让我们看着办,如果我们要的话,他们就捐给国家,但是要领导给他们发奖。这100万美金买进之说是否真假不得而知,估计是真的花了不菲价钱的,而他们要求国家给他们发奖,其实也是合理的要求,不过分的。但不能狮子开大口。又是漫长的协调对接,终于,这件文物归国家所有,后来进了上海博物馆,成为了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明清官窑瓷器,是至今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品牌

晚报会客厅:你的诸多收藏中,瓷器是最主要的,而瓷器又主要收藏明清官窑的瓷器,看得出,你在收藏上是有自己的思想的。

钱伟鹏:其实,我对很多文物都有兴趣,比如字画、玉器、青铜器等,我都有收藏,我投入研究的精力也很大。但书画、玉器这些文物,容易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不能和明清官窑瓷器相比。明清官窑瓷器,一直以来,都是稳中有升的。也有很多人提出如你们一样的问题,问我为什么要把目光放在明清官窑瓷器上?道理就在这里。我原来在一些场合说过,现在世界上约有70万人在收明清官窑瓷器。现在看来,这个数字可能保守了点,应该有100万人在收藏。因为明清官窑瓷器,是至今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品牌。从明朝洪武到清代宣统,不过542年,这些瓷器都是先由宫廷画师画出来,在工艺美术上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此后再烧到瓷器上,达到图案和瓷器的完美结合。现在随随便便一个瓷器,就能卖到几千万、上亿,是一种真实的传奇。明清官窑瓷器,都是烧给皇上、后宫使用的,所以不惜成本,网罗了天下的能工巧匠,还有最好的材料,是不折不扣的帝王品牌。

晚报会客厅:我们想当面证实一下,你是否说过“好的瓷器,是放在口袋里的房子”这样的话?

钱伟鹏:说过啊,我的确是说过这个话的。收藏到好的官窑瓷器,与炒房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打个不一定很恰当的比方,就像现在的航天科技一样。它的科技含量和艺术含量极高,所以我说,好的瓷器,是放在口袋里的房子。

收藏当然也要比口袋的钞票,但更要比目光,没有目光,没有文化,最好别在这上面做梦,别想天上掉馅饼一样捡漏。拍卖会上是可能捡漏的,我曾经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拍得一只明万历五彩龙纹盘,这是万历皇帝过生日时太监给他烧制的。有人看后,说这是有瑕疵的,因为其中的题词落款,居然有“错别字”,就是“万”字少了一点,“年”字多了一点。没人肯接拍,我们接了下来。我们用很低的价格拍下后分析,这正是进贡者的聪明或者说高明之处,“万字不到头”,“年字不到尾”,寓意福寿可延绵不断,那皇帝老儿品出了其中味道,还能不龙颜大悦?我记得我们拍下的价格是80万港币。一年半后到北京,已经涨到了450万人民币。现在,这件藏品的价格应该定位在5000万人民币。

晚报会客厅:堪称经典!从中看出,目光和学养以及胆魄,在收藏界是多么重要。以你行家的目光,谈谈苏州古玩城吧。

钱伟鹏:好的。我是头一回到苏州古玩城,但我没有来之前,就听说了苏州古玩城,被业界称之为后来居上的一个平台。古玩城的老板,就是我们刚才谈及的目光和胆魄的佼佼者。房地产还没有大热时,他进军房地产; 大热到过头时,他不声不响地急流勇退,投资搭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苏州古玩城,做文化产业。而这之前,他的收藏已经颇丰。可以这么说吧,他是目光与胆识完美结合起来了。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建构。假以时日,苏州古玩城一定有辉煌的一天。

钱伟鹏小传

扬州人,当代著名瓷器鉴定与收藏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受命派驻英国,任驻外文物专家,专职从事中国文物回收工作。钱伟鹏专长于景德镇窑元、明、清时期瓷器鉴定,也涉及玉器、书画、杂项等诸多领域。现为英国国家展览中心古董展示会高级顾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古董展示会高级顾问; 美国纽约亚洲艺术品检查委员会高级顾问等。上海天物馆馆长、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艺术与投资研究所所长。

明清瓷器深受收藏家喜爱-陶瓷


明清瓷器的各类器型,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明清各朝当时的生活习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条件。在鉴别中,要重视对时代风貌的研究,并对其不同的风格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对比,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就不难掌握其规律,对低劣的赝品就不难识破。仔细观察、经常测量,细致地识别胎质、釉面,随时收存历代瓷片标本,勤加观察和比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也只有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逐步掌握器型的主要特点。

青花瓷在我国瓷杂艺术品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元代、明代甚至“清三代”青花瓷精品在拍卖场上常常能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天价。在我国陶瓷开展史上,青花瓷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以后,被公认的瓷器艺术一朵奇葩。它是以钴土矿为着色剂,用钴料直接在瓷坯体上描写纹饰,然后施以通明釉,在1280℃的高温复原气氛中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自古以来为皇室贵族、达官显要所喜爱。青花瓷不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跟着年月的消逝,也越来越显现出自身的出资保藏价值。在古玩市场上,品相好的青花瓷常常遭到买家追捧,明清青花瓷身价更是成倍上涨,青花瓷行情可谓长盛不衰。明代瓷器造型丰满、浑厚古朴,线条柔和、圆润,给人质朴、庄重之感。瓷器的胎体分为琢器和圆器,琢器指立体造型,如瓶、尊等都是比较厚重的;圆器指平面造型,如盘、碗等,其胎体也较清代厚重。清代瓷器造型中,顺治、康熙的比较古拙、丰满、浑厚,到了雍正时就显得非常秀巧隽永,而乾隆时则显规整,再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清代瓷器的胎体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

明代青花瓷器早期晕散,中期漂亮,晚期发灰暗淡。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多有火石红痕迹的现象。器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清代瓷器中的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像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等。

瓷器藏家向来喜爱明清瓷器,再加上能够传世的出自官窑且品相完好的器物如今已难得一见。拍卖会上屡拍天价,也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了明清瓷器的收藏领域中。但明清瓷器做假做旧也一直伴随其中。明清瓷器动辄千万,因此,购买瓷器前必须掌握一些识别要领。

翟健民先生是著名的古董商、古董经纪人、鉴定家,在瓷器方面的造诣非常深。近年来,翟先一直致力于在市场和传媒上推广中国瓷器,对提升业界鉴定水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开场首先介绍了近年来瓷器收藏市场上的现状:对中国瓷器市场来说,清代瓷器更能够得到大众的青睐,其次是明代瓷器,之后才会考虑其他朝代。翟健民指出明清瓷器之所以深受藏家喜爱,审美方面容易吸引眼球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翟先生指出一个40-50公分的青花大瓶,不管放在家里哪个角落都散发出一种青花的艳丽,非常漂亮。另一方面是明清瓷器在制作工艺方面也大放异彩。以彩为例:粉彩的制作过程中,画工受宫廷的约束,必须要画到精美、漂亮,包括纹饰。

手工艺方面,清代官窑烧制过粉彩瓷、五彩瓷、青花瓷、单色釉等极为漂亮的瓷器。以清代单色釉为例,其从颜色上可分为两类:低温釉和高温釉。低温釉包括柠檬黄、胭脂红、胭脂水这几类;高温釉包括青釉、粉青釉、仿官釉、仿骨釉、仿鸽釉、甜白釉等。

在此,翟先生以清代高温釉的代表粉青釉对碗为例,讲述了其烧制过程及注意的问题:首先,碗的颜色难烧非常漂亮,碗形又被称之为叫馒头形、剔花,制作时需把胎坯拉成之后再把花纹剔出来,其他的胎去掉,最终露出这种纹饰出来;再上釉,上釉的过程当中要控制好瓷器的厚薄程度既不能厚,也不能薄。厚瓷器的纹饰就被釉盖住,效果降低;薄就做不出粉青釉的效果。

低调的收藏家


老吴最不舍他的清朝天青釉“出阁”

老吴收藏的周朝镏金青铜炉

“文物是用来保护的,不是拿来炫耀和攀比的”,老吴对记者说,自己爱上历史文物,其实也不过20多年的时间。上世纪80年代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了一趟文物名城河南,开始对文物收藏情有独钟。现在,老吴说,他收集的文物多样,喜爱传世品更胜过出土品,其中得意之作就是清朝的天青釉和周朝的一尊镏金青铜炉。

【大闺女】清朝天青釉

这个天青釉目前被公认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不过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是官窑,一种认为是民窑,但不管是哪一种,如今都是很宝贵的文物。

天青釉是2005年时,老吴从漳州收藏家协会一个会员手中相中的。他说第一眼看到这个天青釉,凭着经验就已经对它一见钟情了。天青釉上有两个兽头尊,整个釉器上没有一处接缝,共有3个阴雕、4个阳雕共7种图案,其中的阳雕分别刻着风雨形状、老三代青铜器图案以及如意等图案,寓意风调雨顺年年有余等。

老吴说,去年他拍下天青釉的图案寄给山东电视台,被该台《空中鉴宝》栏目作为片头滚动播出很长时间。其间,几大拍卖行也闻讯邀请他参加拍卖。前2个月,香港的苏富比公司也发函邀请他参加。但他实在太爱这个天青釉了,目前舍不得这个“宝贝闺女”外嫁他人。

【小闺女】周朝镏金青铜炉

镏金青铜炉高34厘米,直径17.5厘米。炉由三只独角瑞兽浮雕撑着,炉身布满精美的纹路。老吴介绍,这是陶模分铸法工艺,内模至今还在。炉底呈锅型,这是比较少见的,且锅底有多处碎裂纹,可以说是青铜器传世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老吴说,青铜器铸造后会留下一种痕迹,即起表面不规则下凹的裂痕,古玩行家称之为“碎裂纹”,铜质越好,越容易出现。业内人士都知道,器物有碎裂纹者基本上就是真的,技术高超的艺匠也难以伪作出碎裂痕迹。这座青铜炉还曾参加过央视2008年“寻宝走进石狮”的活动,当时鉴宝专家鉴定为明年间藏品。对此,老吴有他的个人看法,他觉得从三条范模及多处无法伪作的碎裂纹可以推断,这应该是周中期的作品。他说,不管怎样,这座青铜炉在他心中仍是挚爱的“闺女”之一。

社区达人

【达人档案】

老吴,58岁,黄石镇普通居民。爱青铜器,爱瓷器,爱文物,是个半路出家的收藏爱好者,家中橱窗里、书桌上、床底下……到处都有各个朝代的文物。即使经济窘困,也要想方设法挤资金来搜集文物,把收藏品当成亲闺女一样珍爱。当地业内人士都称他为“最低调的民间收藏家”。

专家谈现当代瓷器收藏


收藏并投资当代艺术陶瓷掀起了一番热潮。近些年来,在香港、北京、广东等地的多次景德镇现当代陶瓷精品拍卖和展销会的成功举办,也为现当代艺术陶瓷成为新的收藏热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起高古瓷器,当代艺术陶瓷作为投资项目的优势在哪里?让大部分收藏者心情较为舒坦的当然是它的价格。与动辄上百万的高古陶瓷相比,当代艺术陶瓷的价钱往往仅为前者的零头。据了解,当代艺术陶瓷目前价格多在几千元不等,个别大师的个别作品达到几十万、上百万元,但仍没有达到其自身价值应有的价格,随着时间推移,具有相当的升值空间。此外,当代艺术陶瓷赝品少。相对于高古陶瓷,当代艺术瓷器赝品几乎没有。深圳青瓷博物馆的吴克顺说,当代艺术陶瓷一般都附有工艺大师的证书,投资风险小得多。而且把钱投资在中国名师名家所做的当代艺术陶瓷作品上,拥有很大的升值潜力。对于资金不充裕的小收藏者来说,还可以选择收藏初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的陶瓷作品,如余刚、江振声、汪雪媛等,这些陶瓷作品多富有时代感和创造性,随着技艺水平的提高和艺术家名气上扬,这些作品肯定会大大地升值!

当然,当代艺术陶瓷之所以有增值空间,最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比起高古瓷器,当代艺术陶瓷有很多精品工艺水平在传统基础上有很多突破和创新,加上借助高科技手段,无论是在器型还是在用色和题材上,有些精品甚至更胜过古代官窑瓷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虽然人们知道当代艺术陶瓷是不应被忽视的收藏新宠,但与高古陶瓷一样,如何鉴别精品是摆在许多收藏爱好者面前的难题。笔者为此采访了省民间收藏协会常务理事李和祥老师,李老师谈到,收藏投资陶瓷属于小众文化范畴,从来不属于大众文化,因为收藏陶瓷需要丰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才能鉴别陶品及瓷器的优劣,因此百姓投资艺术陶瓷时更要睁大“金睛火眼”。

“选择收藏或投资一件瓷器,首要的是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因为现在很多商家热衷于炒作,一些没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往往被大大地抬高了价值,这是市场混乱的一个表现。所以,作为一般的陶瓷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一定要避开炒作陷阱,选择有艺术价值的高品位现当代艺术陶瓷作品,这才是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的选择。”李和祥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选择一个优秀的、有价值的当代艺术陶瓷作品一般要遵循三步骤,首先是看作品的造型如何,因为人们在选择作品的时候,一般容易被色彩打动,而轻视造型本身。作为一个优秀的艺术陶瓷作品,造型本身能体现出一种精神,或圆润、或挺拔、或纤秀、或雄强、或文儒、或豪放……

第二步使看装饰的效果,因为是当代艺术陶瓷,既要看装饰是否与造型统一,更要看装饰是否新颖和创造性。有一些当代艺术陶瓷把国画直接移入瓷器作为装饰,这样效果未必好,因为国画是二维空间,并不适合移入三维空间的现当代艺术陶瓷。再者,好的当代艺术陶瓷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能让观众感到较好的完整性,而非有些画面太挤,有些画面太空。第三步看色泽,色泽好的当代艺术陶瓷器品颜色纯净悠远,丰富润泽。要看其釉里红是否红而不俗,层次是否多变,釉色是否亮丽莹透,是否无斑点瑕疵。

“如果你选择的作品都符合以上三步,至少具备了收藏的基本条件。接下来可以了解作者的自身条件,是否具有可成长性。从国际收藏惯例来看,收藏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看似有一定的风险,实际上却是最具价值回报的一项投资。”李老师说。

收藏投资一件当代艺术瓷器也是非常具有风险性的。普通的收藏爱好者不具备专业的收藏知识,只一味地听信或跟从商家炒作是很不理智的行为,投资的当代艺术瓷器极有可能是被商家炒起来的泡沫,一吹就破了。投资或收藏当代艺术陶瓷的初学收藏者最应该避免收藏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的现代瓷器,这种瓷器没任何投资价值。

收藏观与收藏家品德


收藏观指对收藏的看法和态度,它受收藏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

有的属于自私占有型。唐太宗收藏到大量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唯缺传说中最精彩的《兰亭序》。后久经打探,得知《兰亭序》珍藏在越洲(今绍兴)永钦寺主持辩才手里。唐太宗3次将辩才召进长安,愿出重赏要它献出《兰亭序》。辩才一直推说此件书法真迹早已在战乱中遗失,不知下落。唐太宗思忖再三,召见了监察御史萧翼。萧翼乔装打扮,变成一名穷书生,住进了辩才和尚的寺院,与辩才谈经论道,结为密友,终于从辩才口中套出了《兰亭序》真本的秘藏之处,随后趁机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如获至宝。在他病重之际,叮嘱太子道:“吾千秋万岁后,与吾兰亭同去也”。李治遵从父命,用玉匣装着《兰亭序》埋于昭陵之中。在封建帝王看来,任何人类文化珍宝都是其私有财产,应由其自由支配、赏玩,甚至死后也不能让他人拥有。

有的属于商业投机型。收藏对于有些人是一种绝好的投机生意,是财产保值与升值的绝招。富商巨贾可以一次把一个流派或一个画家的作品全部购买囤积,然后大肆鼓吹,激起人们的收藏欲望,再高价售出。世界艺术品市场的价格一涨再涨,已高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然而仍有许多富翁热衷于拍卖行中的名画争夺战。一位富翁把他的收藏观说得非常明白:“因为艺术品是一种可增值的证券,也是一种可以大量逃税的商品。”在资本主义国家,当子女继承父母的股票、房产时,更改所有者的姓名,必须缴纳可观的税款,而艺术品用不着办理什么继承手续。谁持有它,谁就是物主。名画在西方社会不断升值,其中的奥妙或许就在于此。不过,这些名家大都是在画家故世之后才开始升值的。否则大笔的金钱就会流到画家的口袋之中。

有的属于文化建设型。鲁迅酷爱木刻艺术,收藏了许多国外木刻。在他自费印刷的《凯绥·珂勒支版画选集》的版权页上,印了“有人翻印,功德无量”八个大字。他寄希望于“有人翻印”而把这些艺术珍品保存下去、广泛传播。其他如林伯渠、张伯驹、邓拓等许多老前辈都用其切实行动反映了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收藏观。

收藏家的品德中,毅力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把人的动作分为随意和不随意两种,毅力是“指向一定目的”坚持行动的能力。收藏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其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困难可分为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两种。毅力就是同内部与外部困难作不懈斗争的坚持能力。在从事收藏活动中,要有克服障碍的顽强精神,不怕挫折的坚韧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成绩斐然的收藏家,无一不是耗费了几十年心血才终成宏业。

收藏者还应具备收藏行业的道德。1981年4月,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颁发了《文物工作人员守则十条》,即是全国文物工作者必须遵守的法则,也是文物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还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与收藏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人本身并不收藏。如夏鼐是著名考古学家,成天同古瓷、古钱、古玩、古画打交道,然而在他家中却不收藏一件古董。我国几位著名邮票设计师,虽然非常热心于民间收藏活动,但却不集邮。其原因可用一句古话作答复:“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只有这样品德高尚、人格卓绝的人,才会成为优秀和出色的收藏家。

市民家传北宋官窑瓷器或值上亿 成“幸福的折磨”


藏家赵先生家传的北宋官窑鬲式炉。记者王滨

古代瓷器动辄上亿市民家传宝成“幸福的折磨”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2.8亿元的天价,假如你手里有这么件宝贝,还能睡得着吗?“家藏至宝,寝食难安。”用这句话来形容赵先生此时的心情最为贴切。拍卖市场上古代瓷器动辄上亿元的成交价格,让他睡不着觉了。他家传一件北宋官窑瓷器,在经国内三位顶级的古瓷专家鉴定为真品之后,在他手里又沉睡长达9年之久,也没少给他带来烦恼。随着日渐年长,他期望为这件北宋官窑瓷器找到归宿,希望有博物馆以合适方式接收,发挥它的最大价值。瓷器家传已超过百年5日上午,打开保险柜后,赵先生戴上了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个盒子。揭开层层包裹的软布,一件色泽温润的瓷器展现在记者眼前。“这件瓷器是曾祖父传下来的,传到我手里时,父亲特意叮嘱我,这件宝贝是北宋官窑瓷器,在家里已经保存100多年的时间,要小心保管。”赵先生说,为了更好地保存祖上家传之物,他开始自己研究瓷器方面的知识。不过在自学过程中,赵先生发现,从手边乃至图书馆查阅到的所有资料中,找不到一件传世的北宋官窑瓷器和家传之物相似。呈现在记者眼前的这件瓷器呈粉青色,釉面开片,底部三足则像铁锈般的颜色。“瓷器的口径是17.5公分,高11.2公分,重量是1080克。”赵先生说,尽管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但对这件家传之物的了解,并没有绕出上述内容。跋涉5000里证“身份”2005年10月份,赵先生背着这件瓷器赶赴北京寻求专家鉴定。一路陪同他的,是央视二套艺术品投资专题报道组的摄制人员。首先拜访的是时任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的杨静荣。“但在看了东西之后,杨老师说这东西不是宋代的,应当是清代的仿品。”赵先生回忆说。失望之余,他想到了寻求光谱测试的方法,在当时,这是瓷器断代最可靠的方式。经中国国家博物馆光谱鉴定,这件瓷器与宋代官窑瓷片表面成分符合较好;而在看了光谱测试结果后,时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主任的姚清芳做出了“可以往老瓷器这方面考虑”的断言。考虑到河南是北宋官窑的故乡,赵先生又赶赴郑州,找到了当时中国古陶瓷学会的副秘书长赵青云。看完东西之后,赵青云断言:具备北宋官窑的特征,而且这种鬲式炉在北宋比较少见。尽管已得到两位专家的肯定,赵先生仍不放心,拜别赵青云后,他又拿着这件北宋鬲式炉连夜赶赴杭州。时任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的朱伯谦看完后,直接断定:北宋官窑,这种釉只有北宋官窑才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从青岛赶往北京,再从北京赶到郑州、又从郑州赶往杭州,再从杭州回到青岛,为了求证祖传藏品的身份,我跑了不下5000里地。”赵先生说。“疯狂”的瓷器成了折磨让赵先生高兴的是,在2005年的11月17日,中央电视二台艺术品投资专题专门报道了赵先生携带北宋鬲式炉寻求专家鉴定的整个过程。“当时就觉得三位专家的结论一出来,长久以来压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赵先生说。不过,随着收藏界资本对古瓷器的追逐,古代瓷器尤其是北宋官窑、明代瓷器屡屡拍出天价,他的心情开始难以平复。尤其是今年4月份,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以逾2.8亿元成交;随后,一件北宋汝窑葵花洗,在竞价34轮后拍出了2亿元的“天价”,这些让赵先生开始昼夜难眠。赵先生说,这件瓷器在他们家族手中已流传100多年,他很担心将来会因为不可抗因素而流失出去。“最好的愿望是,能有博物馆以合理的方式接收,毕竟放在博物馆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

岛城收藏家“携宝”亮相


首届中国(潍坊)古陶瓷文化节日前在安丘市齐鲁酒地中国古陶瓷小镇盛大开幕,著名古陶瓷专家叶文程、刘兰华、冯小琦、王健华、耿东升、赵青云、丘小君等以及社会各界资深收藏家500余人前往参加,青岛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杨宏书、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毕文德等15位岛城藏家受邀出席。新华社、经济日报、雅昌艺术网等近50家主流和专业新闻媒体做了全程报道。

本届文化节分为青龙小镇古陶瓷文化节开幕式、古陶瓷专家高峰论坛及相关古陶瓷讲座、青龙小镇古陶瓷博物馆参观和专家鉴宝活动四大部分。在融合中国古陶瓷文化和古陶瓷保护、继承、交流的盛会上,古陶瓷泰斗耿宝昌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分别发来亲笔贺信。期间举办的中国古陶瓷高峰论坛,围绕古陶瓷的历史与传承等课题展开交流与演讲,并将集结成册。此次论坛无论学术规格还是与会专家层次上,在国内外都堪称高规格。岛城收藏家们认真聆听了现场专家对古陶瓷保护与鉴定的各种观点,并阐述如何对中国古陶瓷文化的外延与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探索,得到专家学者好评。

节会期间,市收藏家协会参与者在会长杨宏书的带领下对所有馆藏展品进行了认真品鉴讨论。其中协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毕文德为在场藏家详细讲解了重量级藏品“孔雀绿釉龙纹大罐”。

最后的鉴宝环节中,央视鉴宝专家丘小君针对藏友们的藏品,现场逐一品鉴,不时妙语连珠,让藏友们大获裨益。岛城资深收藏家刘云功和赵世文的古瓷珍藏均得到丘小君认可,成为现场众人关注点。

“青龙腾齐鲁,古瓷耀中华”。青岛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杨宏书称,协会也将本着“收藏历史、收藏文化、收藏情趣”的原则,组织动员团结热衷于收藏的各界人士,不断推出高品味文化沙龙活动,多方收集、整理、保护、开发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助力青岛城市文化建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