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中国景德镇日用陶瓷茶具造型现状

中国景德镇日用陶瓷茶具造型现状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3-20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日用陶瓷全国闻名,那么茶具的起源发展是如何大家知道吗?

饮茶之风自唐代起开始流行于全国,唐代饮茶的方式有煮茶和点茶两种。煮茶又称煎茶,分为备茶、煮水、投茶、分茶四步,分茶用的茶碗专做饮茶之用,可以说开启了中国茶具之先河。与煮茶并存的点茶,先撮茶入盏,倒水入水注烧沸,注水入盏,而后击拂饮茶,点茶法的流行也促进了入水注、茶盏等茶具的出现。盏托的出现与饮酒有一定的关系,但在其后与饮茶的关系逐渐密切起来。唐代的盏托托口较矮,口沿卷曲作荷叶形。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巅峰,宋代饮茶以斗茶为主。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代赵伯骕所绘的《风檐展卷》如实的描绘了宋人生活的四艺—点茶、挂画、插画、焚香。其中茶童托盘上所绘的茶盏、水注,正是宋代点茶的必备。蔡襄《茶录》中提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蔡襄的这段话描述出建盏用于斗茶的益处,其可以衬托茶汤,胎土厚可以保温。建盏形制简洁,茶与茶具相互烘托,青绿色的茶汤淡雅中带有令人惊艳的浓稠,满足了宋代文人在精神层次的追求。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提到:“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于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此诗生动的描绘了斗茶时的场景。宋人的斗茶,是当时文人雅士生活风格的一种意象的传达,而茶具则是文人雅士生活与审美风格具体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其精神的寄托。另外,此时盏托已经成为茶盏的固定附件,且托内的托圈增高。

元朝是蒙古族征服统治的时代,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性格粗犷,其茶具造型也是粗犷中略带细腻,饮茶的方式在延续宋代的基础上也带有自己的特色。宋代的点茶在元朝仍有余晖,山西大同冯道真墓室的壁画《道童进茶图》,清晰的描绘了元朝人点茶时所用的汤瓶、盏、拖、筅等茶器,由此可见,蒙古游牧民族承袭了宋朝的点茶的饮茶方式。元朝水注的造型较之唐宋有了微妙的变化,元朝作为游牧民族,性格粗犷豪放,且元朝时期是中国领土最广袤的时代,其得益于蒙古人对外扩张的野心,这些人所具有的性格,在其日常用具上也有所体现。元代不再如宋人那般尚黑,元代青花开始出现并流行,茶具的造型上较之唐朝的华丽,宋朝的内敛,元朝的更为饱满敦实,轮廓线也更具张力,给人一种大气豪放之感。其分茶的器具也开始有所变化,元代的青花带托小盏与唐宋时期的盏有了一定的区别。元代人开始爱上常民的散茶俗饮,元朝的饮茶风尚带有从团茶到散茶的双元包容性,元代的青花带托小盏在造型上符合现代的人机工程学,举杯入口时,茶汤流速不急不缓,能够让茶汤与人的味蕾自然而全面的接触,有利于茶汤香气的散发,且茶盏为高足,端起时不易烫手。元代的青花带托小盏造型上具有美感,且在中国的茶器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盏在逐渐缩小,开启了明代之后散茶用杯子饮用的先河。

公元一三九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书废除唐宋以来流行的团茶改为制造芽茶。据《明太祖实录》中记载:“庚子召,建宁岁贡上供茶,听茶户采进,有司勿与。敕天下产茶去处,岁贡皆有定额。而建宁茶品为上,其所进者必碾而揉之。压以银板,大小龙团。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筝 。置茶户五百,免其徭役。俾专事采植。既而有司恐其后时,常遣人督之,茶户畏其逼迫,往往纳贿,上闻之,故有是命。” 至此,唐宋以来所流行的团茶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随之而改变的是以饮用茶芽为主的新的饮茶方式:以壶装置茶叶,用沸水冲泡,茶器换为容量较小的杯器。冯可宾在《岕茶笺》中提到:茶壶,窑器为上,又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酌,才得其趣。……壶小则味不涣散,香不躲搁。”此时小容量的壶,尤其是作为陶瓷分支的宜兴紫砂壶开始成为文人雅士的最爱。明人尚白,认为白色的茶器才能衬托出绿色茶汤的清澈,选用小壶的同时,品饮用的杯子形制也逐渐变小,以青花杯或白釉小盏为佳。明人崇尚俭朴清净,茶具的形制趋于简洁流畅,圆整精致,较之唐代的华丽,宋代的飘逸,元朝的豪放,明朝的茶具自成一格,俭朴中带着安宁的华丽,少有复杂曲折的曲线变化,显得精明简当,含蓄动人,这样的造型与色彩,使得茶成为文人琴棋书画的良伴,给人一种安逸豁达之感。

清代紫砂壶的制作仍很盛行。清代的紫砂壶较之明代,形式感较强,或在朴实的造型上添加奇巧的形式因素,或在壶体上加强形式效果,尤其是后者,清代的茶壶不仅仿造古代铜器的各种形制,也将自然界的物质然纳入其模仿的范围之内,其模范的办法并不是照搬原物,而是根据茶具的使用要求,抓住所要模仿的自然物的特点进行提炼加工及概括,从而达到自然物与茶具器型的完美结合。

扩展阅读

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研究


陶瓷茶具是日常用茶较为普遍的饮茶器具之一,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茶文化日渐兴起,陶瓷茶具除其基本的日常实用功能外,其艺术审美也引起人们的关注。陶瓷茶具的造型设计是陶瓷茶具重要的艺术审美特征之一,“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陶瓷肇源于千年以前,陶瓷是景德镇城市发展之根,陶瓷文化是景德镇城市繁荣之魂,景德镇在历经千年的沧桑与蜕变后,将陶瓷茶具设计得更具艺术审美与实用特征,是大力倡导陶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举措。本文以探讨景德镇陶瓷茶具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从而提出改进景德镇陶瓷茶具的一些建议和对策,从而为当代陶瓷茶具设计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1、前言

人们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唐陆羽著《茶经》,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茶的形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等方法及用具等,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景德镇有着1700余年的制瓷历史,因岁月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的、优良的产业生态,造就了珍贵的陶瓷艺术、精湛的制瓷技艺和瓷味十足的瓷都风土人情。这片土地养育了那些潜心于泥土与火艺术的陶艺家们,他们用双手描绘景德镇无处不在的瓷实之朴、瓷质之韵、瓷技之精、瓷艺之美。

2、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的现状

茶器,顾名思义是指用于饮茶的工具,茶圣陆羽在其论著《茶经》中的第四章“四之器”就是专门讲茶具的,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泡好茶,也必须具备一套适合的器具。明代许次纤《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则废。”人们品茶,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形和心境、环境等,还要讲究茶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既可以冲泡出理想的茶汤,又可增强品茶时的文化氛围。所以古人历来很重视茶器。景德镇以手工制瓷为优良传统,追求的是一种质朴与自然,手工的价值得到普遍认可。

目前,景德镇陶瓷茶器制作因流程复杂,大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创作,并在生产创作过程中形成了合理的分工:每一道流程形成不同的工种,如拉坯、修坯、画坯、施釉、烧窑等不同环节都有着专业的分工。分工与合作,早就了景德镇陶瓷茶器独特的形与神:形即造型,神为瓷韵。

景德镇陶瓷茶器沿袭了手工制瓷72道工序,茶器器形各异,体现不同时代特征。陶瓷茶器的制作过程中,造型的设计最为体现匠心,一般会根据仿生形、几何形、艺术形、特种形进行设计,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各异,有斗笠杯、壶、公道杯、盖碗、僧帽壶、盏、温碗等普通或特殊的造型,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景德镇陶瓷茶器的神韵,陶瓷茶器的装饰图案纹饰讲究的是禅茶一味。茶器的装饰题材大多与文人喜爱的题材向契合。文人之画自王右垂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摘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1]这些典型的文人画题材在陶瓷陶瓷茶器的装饰题材及图案上多有表现,如文人画中常见的题材梅兰竹菊四君子图、花鸟题材等,在陶瓷茶器上或表现画面的清雅、或表现吉祥的寓意、或表达作者的文人情怀、或是艺术家借物明志。如图2是将竹子绘于茶器表面,给人一种清雅的审美情趣。

一直以来,景德镇手工陶瓷茶器充盈着浓浓的文人画气息,特别是功夫茶器风靡之际,陶瓷茶器就传递着饮茶人身份、品位与禅茶一味的信息。在景德镇,饮茶用什么样的茶器,就可以大概估摸着饮茶人的爱好与品位,是其为人处世的基本“嗅觉”。因此,景德镇陶瓷茶器的生产与制作,在某种程度上,既要迎合市场的需求,又要因地制宜保留和继承景德镇传统制瓷的“基因”。譬如,今年年初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出2.8亿元的天价,着实让鸡缸杯火了好一阵子。景德镇掀起一股“鸡缸杯热”——茶艺爱好者用鸡缸杯喝茶、陶瓷爱好者在街头巷尾谈论着鸡缸杯、学者们研究鸡缸杯背后的故事,甚至举办讲堂、开辟专栏……景德镇陶瓷茶器赚足了眼球。

此外,景德镇手工瓷器还需要融入更多创新的设计元素。景德镇陶瓷茶器行业十分缺乏专业的设计思想意识以及人才队伍,所有的产品从器型、画面题材、画风画意都是老板或者普通设计师剪刀加鼠标“思考”出来,看看那个东西就马上转移复制劲杯子,没有产品系列内核,更谈不上专业的与市场无缝接轨的设计管理,设计衍生,缺乏原创性就是缺乏生命力,缺乏核心竞争力,长此以往,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准不能提升,品质品位没有提升,前景堪忧!当然这个问题是整个陶瓷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茶具这个领域的问题。

3、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的建议

基于以上笔者对景德镇陶瓷陶瓷茶器产业的一些研究与分析,之所以要这样花费大力气去梳理当前的一些现状,是因为笔者觉得窥一斑而见全貌,作为陶瓷产业的一个分支——陶瓷茶器,既有日用的成分,亦有艺术审美的要求。从手工制瓷行业的发展轨迹来看,问题现象对于景德镇陶瓷产业层面是有参照价值的,这样的参照如果被认识,甚至借鉴之下进行推动,景德镇的陶瓷就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要发展好景德镇陶瓷茶器产业,还需着手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溉古泽今,充分借鉴古代茶具造型设计的经典案例,并加以创新。景德镇陶瓷茶器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从陶瓷茶器市场可以发现,市场对于景德镇的传统手工制作是相当认可的,一个5 cm高,3 cm直径的瓷器,画了些山水人物价格动辄三五千,是什么值这个价钱?当然是手工,以及基于工艺基础上的品牌,但是核心是手工,只有手工才有可能具有如此巨大的附加值,一方面是当今以规模量产为特征的工业文明使得社会物质超级丰富,农耕文明背景下的个性手工物质就显得非常珍贵;另一方面通过手工茶具这个管道景德镇千年的文化内涵也得以释放,从而使得手工茶具品牌可以得到景德镇这个巨大的金字招牌的加持诠释。因此笔者非常坚决和执着地认为: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应该抓住手工生产这个核心优势,再把附加值通过品牌运作手段尽量高地提升上来,走一条景德镇特色的高端奢侈品品牌之路,在中华文化全球风行的形势下,代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走向世界,扩展市场,输出文化。以中国古代茶文化发展历程为时间线,提取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茶具精品造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古代思想家关于哲学、艺术的理论论述,通过对大量实物及图片资料的深入分析,发现从唐朝至明清各时期茶具造型的功能与风格的演变及成因,进一步多角度的论述古代工艺美术精品的创新设计思维、造型方法及传统审美特质的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探索中国优秀的传统造物设计思维与传统造物审美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方式,由此导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造型设计创意方法模式。

第二,多种造型设计互相融合,从而实现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景德镇陶瓷茶具大致有以下几种造型设计方法。

仿生造型设计:此类茶具做工精巧、结构严谨,仿照树木、花卉的枝干、叶 片,以及动物形状制作,栩栩如生,富有质朴、亲切之感。作品有扁竹壶、龙团壶、樱花壶、南瓜壶、大鱼化龙壶等。

几何造型设计:此类茶具造型简朴无华,表面光滑,富有光泽。有球形、圆柱形、四方形等。常见有圆壶、六方菱花壶、九头育香茶具等。

艺术造型设计:此类茶具造型多变,集书画、诗文、雕刻于一体,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曼生壶”是其代表作品。此外还有:玲珑梅芳壶、束竹壶、春风如壶、九头报春壶、浮绘山水茗具等。

特种造型设计:此类茶具专为特殊茶类的泡饮或特殊饮茶方法而制作。最典型的莫过于乌龙茶具枣“烹茶四宝”,既是饮茶的用具,又是艺术珍品。

第三,充分掌握陶瓷茶具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陶瓷茶具随着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伴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而变化。随社会生活的进步而发展,这是一个几千年陶瓷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在研习陶瓷茶具的历史、微观现实、宏观未来之后,陶瓷茶具设计者需要预想未来的陶瓷茶具的发展方向,大致包括是否符合人性化设计、时尚化设计与个性化设计等设计发展方向。现代人为高科技的大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包围而感到痛苦,而陶瓷茶具的创新设计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它以生活化的特有属性逐步建立起现代生活的审美框架,观念的革新、形式的创新、生动的情感表达升华了审美品格,从而提升陶瓷茶具的设计内涵。

4、结语

综上,通过对陶瓷茶具造型设计现状的分析,在经济繁荣的信息化时代,人们渴望用代表着他们品味的物品装饰他们的生活空间,表达他们的个性。人们开始强调陶瓷茶具产品的个性和个人风格,积极倡导“生活环境个性化”的追求,消费者对那些具有创新设计思想与他们的想法一致的陶瓷茶具产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设计的过程也不仅仅是设计师借助技术和发挥想象力的过程,还是设计师与使用者不断对话,表达使用者愿望的过程。

洪山陶瓷:打造中国日用陶瓷第一品牌


一、洪山陶瓷企业背景

原洪山陶瓷厂始建于唐末宋初,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洪山陶瓷厂曾获得多项殊荣。经过多年的持续创新,洪山陶瓷厂成了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生产的产品远销国内外,并且在2001年10月,“洪山牌”商标被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2006年洪山窑址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受国企改革、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曾经的山西陶瓷业巨头日渐凋敝,企业连年亏损,员工工作积极性逐年减弱。

2010年8月,著名企业家、介休市安益煤炭公司集团董事长李宏伟,积极响应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号召,将原洪山陶瓷厂与介休市陶瓷厂整合收购,更名为山西安益洪山陶瓷有限公司。并投资1.2亿元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新建了年产3500万件高档日用瓷生产线,其中年产日用细瓷2300万件,高档骨质瓷1200万件。

在解决数千员工就业问题的同时,践行了安益公司的社会责任,传承了洪山陶瓷千年古窑的历史与文化。

二、品牌定位

安益煤炭集团公司属于资源性企业,对完全竞争市场的日用陶瓷品牌与产品、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都不太熟悉。经营层不仅在生产和管理上大力使用原有企业的有生力量,努力做好基础工作,同时,还调派安益煤炭公司总经理张龙生担任洪山陶瓷总经理,并从景德镇邀请著名陶瓷营销经理魏晓鹏任营销总监。李宏伟多次专程带队考察景德镇、潮州等地的日用陶瓷基地,拜访多家著名企业,与各类专家交流探讨陶瓷经营理念策略和产业前景,彰显出他对企业的重视和决心。为了振兴安益洪山陶瓷的品牌与市场,安益公司委托里程碑顾问机构策划洪山陶瓷五年品牌与市场发展规划工作,力求通过第三方辅导来实现企业快速的发展。

近一年时间里,里程碑顾问机构团队对全国主要日用陶瓷产区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近三个月的市场调研与分析,里程碑顾问机构成功地对安益洪山陶瓷品牌的发展进行了规划,该规划得到了安益洪山陶瓷公司高层的一致认可,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品牌定位:打造中国日用陶瓷第一品牌。

品牌广告语:人说山西好风光,生活用瓷选洪山。

品牌文化定位:品质生活、艺术享受。

品牌形象及消费群体定位:高端VI形象;时尚人士;艺术及文化产业群体;社会高层、企业领导者;企事业精英人群。

品牌传播理念:品味历史,幸福人生。

品类广告语:用好碗,过好日子。

三、市场推广

里程碑顾问机构对洪山陶瓷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当前营销不力、团队建设滞后、渠道拓展空白、产品传播不当等现状,有目的地进行了专项研读,并提出了短期、中期、长期的改进办法。短期工作为建设两大样板工程——专卖店体系样板工程及太原商超体系样板工程;中期的重点是建设狼性营销团队,使每一名营销人员都达到“召之即来,来则能战”的要求,同时建设专卖店和商超两大渠道体系;长期的内容主要是核心品牌的打造,包括品牌形象的树立与传播、品牌延伸与维护等。

1.两大样板市场的打造:专卖店样板及太原商超样板工程

A:灵石专卖店样板工程

灵石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一个经济水平中上等的县级城市。里程碑顾问团队对灵石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灵石地区日用陶瓷的竞争较小,洪山陶瓷品牌完全可以在短时期内成为区域品类的领头羊。

(2) 灵石专卖店负责人张女士是一位极具亲和力且对销售行业十分热衷的人,具有一定的营销基础。

(3) 外部环境情况良好,张女士与当地主管部门、政府保持着良好的沟通,而且市场对日用陶瓷的反应也不错。

(4) 媒体资源的利用与整合情况能够为洪山陶瓷品牌的传播提供便利。

基于以上特点,里程碑顾问团队对灵石专卖店负责人张女士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培训,并对灵石区域进行长期的跟踪辅导。2个月内,灵石地区成长为洪山陶瓷专卖体系最优秀的区域,且计划继续投入,开设新的专卖店。

B:太原商超样板工程

通过调查发现,当地绝大部分消费者对日用陶瓷的关注度不够,重复购买率低。基于此,产品的终端曝光率与广告促进在营销过程中的作用会凸显。因此,结合洪山陶瓷的现状,他们决定在太原市建立商超体系样板市场。

太原样板市场的主要目标有:

(1)进驻太原市各大商超,如山姆士超市、美特好超市、华联超市、佳佳乐超市等,总商超店数达到50家。

(2)商品的种类达到100个,主要产品为餐具,包括散件和套装。

(3)配合超市的促销活动,提升销量的同时,增加产品的终端曝光率和品牌知名度。

(4)力争使每店每月的销量目标达到2万元。

(5)区域核心营销队伍的建立,为全国市场的推广做准备。

2.旗舰店的目标

洪山陶瓷旗舰店分三层布置。第一层为日用陶瓷展示区;第二层为高端艺术陶瓷展示区;第三层为休息及洽谈区。旗舰店是集购物、休闲、品鉴、欣赏、收藏于一体的多功能店面。其市场以太原为基础、辐射周边几个市,目标消费群为高端人士,年销售额目标为2000万元。旗舰店既能起到产品宣传展示功能,又具备品牌传播效应。

3.全国市场推广规划

洪山陶瓷进军全国市场的布局已拉开大幕,目标区域的选择以该市场的经济实力与日用陶瓷的市场背景为主,以介休市(总部)为中心点,太原市为营销中心,将全国市场的推进分为三个阶段。

4.国外市场推广计划

陶瓷作为中国的名片,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中国虽是陶瓷大国,却不是陶瓷强国。洪山陶瓷曾于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荣获博览会金奖,产品出口欧美等地,具有向外传播的基础。其海外市场推广计划分两部分:一是以出口咖啡具为主;二是品牌推广,使洪山陶瓷走出国门,基于对市场的了解和分析,构建了海外网络。

四、洪山陶瓷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2010年,通过对原厂房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洪山陶瓷厂迅速成为山西乃至全国综合实力前列的企业。为了更好地节省能源,达到环保的目的,李宏伟将原来的煤炭烧制设备,替换成为天然气。此举虽然使企业成本上升数百万元,但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李宏伟是山西煤炭业少有的另类企业家,他为人儒雅低调,沉静而内敛,是当地最受人尊重的企业家,让追随者充满激情与向往。“煤炭早晚会被挖完,但晋商和公司精神必须传承下去,陶瓷是中国文化符号,我们有责任把它做好。而且,煤的污染大,总不能我们这辈子就把子孙的煤都挖完吧。所以再大的困难与代价,都要将洪山陶瓷做出名堂,让世人知道,山西不但有煤炭、五台山、乔家大院、绵山,还有非常好的骨质瓷名品——洪山陶瓷。”创建了近十个以服务和民生相关的公益和事业机构,在当地有着良好口碑的李宏伟如是说。

目前,在李宏伟的带领下,洪山陶瓷快步行驶在民族产品文化产业的道路上。“人说山西好风光,生活用瓷选洪山”,本土品牌、国际视野的“洪山陶瓷”必将成为国内日用陶瓷界一颗崭新的明珠。

浅谈日用陶瓷审美与实用关系


日用陶瓷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实用功能的陶瓷制品的总和。日用陶瓷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也是最熟悉的陶瓷制品,如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饭具等。在陶瓷发展史中,陶瓷从原始的实用价值到现在同时兼具实用功能和精神审美功能,这不仅是时间和空间的跨越,更是陶瓷艺术发展日益精进的表现。本文从日用陶瓷基本属性为切入点,辩证分析日用陶瓷审美与实用之间的关系。

日用陶瓷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陶瓷产品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品种之一,自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得产品闻名于世,陶瓷作为商品开始远销海外。明清两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历史鼎盛时期,以江西景德镇瓷器为代表,以其精美多样的产品、精湛的技艺,享誉海内外。

一、日用陶瓷概述

日用瓷器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和使用,因为它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日用陶瓷按瓷种分,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有普通日用瓷器、骨灰瓷器、玲珑日用瓷器、釉下中彩日用瓷器、日用精陶器、普通陶瓷和精细陶瓷烹调器等。按花面装饰方式分,按花面特色可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和色釉瓷及一些未加彩的白瓷等。

日用瓷釉面光亮,细腻,使用沾污后容易冲刷。热稳定性较好,传热慢。日用餐具有经受一定温差的急热骤冷变化时不易炸裂的性能。这一点它比玻璃器皿优越,它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缓慢。用来盛装沸水或滚烫的食物,端拿时不太烫手。同时日用瓷化学性质稳定,经久耐用。这一点比金属制品如铜器、铁器、铝器等要优越,日用瓷具有一定的耐酸、碱、盐及大气中碳酸气侵蚀的能力,不易与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生锈老化。最后瓷器的气孔极少,吸水率很低。用日用瓷器储存食物,严密封口后,能防止食物中水分挥发、渗透及外界细菌的侵害。

二、日用陶瓷实用功能

实用性是日用陶瓷不同于其他艺术陶瓷的特征,是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首要根据和先决条件,在对日用陶瓷设计方面,如不考虑实用,将失去设计的意义。日用陶瓷设计,首先要明确是干什么用的,怎样使用,给什么人用,要与使用对象、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使用要求和习惯爱好联系起来,创造人们需要的物质产品。日用陶瓷在具备合理的有意义的实用功能的同时,还要紧密联系使用对象所处的环境,或者说直接作用于在此环境中的人。人们希望一件日用陶瓷产品使用起来越来越方便合理,这正是人们对日用陶瓷实用功能最基础的要求,也是人们形成审美观念的基础。

日用陶瓷实用功能的完美呈现,应取决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应充分运用层出不穷的新材料,研究、体现新材料特性,开发新产品。为了适应家庭用瓷高档化的需要,运用透明度高、精细的鲁玉瓷、建玉瓷、象牙瓷进行日用陶瓷灯饰的设计,为室内装修提供古典、唯美的灯饰样本。二是对日用陶瓷产品设计适应现代机械化大生产的工艺要求,将充分利用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视作生产更具实用功能的日用陶瓷的基本动力,努力将日用陶瓷产品造型形式向简洁、合理、实用发展,强调产品设计之间的理性精神、严格的数据联系。

要将日用陶瓷的实用功能发挥到极致,就要将科学技术、材料这些元素整合起来,使之有机地成为日用陶瓷的活的灵魂。

三、日用陶瓷审美分析

日用陶瓷制品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美观、易洗刷、等优点为人们所瞩目,在实现使用价值的同时也给人美的欣赏即审美价值。现代日用陶瓷设计除了注意实用性之外,应在外观上体现现代设计文化与现代陶瓷文化相结合的特色。这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具备全面的现代化设计理念,同时,还应该从多层面了解社会,掌握第一手审美动向,了解消费者的精神追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其它艺术表现形式融入日用瓷设计中,迎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功能在色彩装饰、质感形态方面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情趣。

目前日用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是采用贴花纸,绝大多数是釉上贴花纸,有少部分青花产品采用釉下贴花纸,近几年贴花纸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引进了电子分色仪、照像制版设备、丝网印刷设备,提高了贴花纸印制的水平,最高套色可达十种以上,印刷最细可达110线/英寸以上,基本上甩掉了平印的方法。同时也引进了多色转移印花机,自动划线机等国外先进的印花机构,为彩绘装饰自动化打下了基础。彩绘丰富的日用陶瓷便于装饰,放在家中或餐厅餐桌起到视觉的审美以及对味觉的诱惑。色彩从精神层面以及文化角度上被当作人们心灵和感情的投射,成功的色彩选择应把色彩的审美性与产品的实用性等各种因素紧密结合起来,取得高度统一的效果。可以说,造型美观、装饰漂亮的高档日用陶瓷器皿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艺术观赏性,成为点亮日常生活的艺术品。

在质感形态方面的审美效应。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著作《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日用陶瓷产品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就是将产品与人的关系形式化,这种形式除了要满足消费者的实用需求外,仍要满足其审美的需求,因此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不能脱离审美的范畴。这种审美效应会通过点、线、面、肌理、材质和外观等基本构成元素反映出来。日用陶瓷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在质感形态方面都能给人以美得享受。

四、日用陶瓷审美与实用的关系

陶瓷作为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和面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陶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物质和文化双重特征。日用陶瓷首先是为实际生活需要而造物的产品,同时又是按着审美规律寻求美感的艺术创造。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日用陶瓷审美与实用的关系是不同的,大体有以下两种。

(一)日用陶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互促进

日用陶瓷是在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需求下产生的。现代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结合当前高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向生产自动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提高产品质量。这一方面更多地体现日用陶瓷实用性能,是对日用陶瓷实用性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体现现代的审美意识。因为美的形式是在不断变化的,具有时代性。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反那一代的美的要求”。这充分说明日用陶瓷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是相互促进的。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合理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使产品在结构功能上具有奇特新颖性、意外性、便利性和趣味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如陶瓷电热咖啡壶、电子声光酒具,陶瓷沸水杯、低速陶瓷研磨器咖啡壶的设计。目的还是在于实用,只为提高生活质量的现代陶瓷工艺家们对泥有了全新的理解,认为现代陶艺是以泥作为陶艺的材质载体,是表现现代人的思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有效载体,可以使之再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那么日用陶瓷也是在不断的蜕变中,既实现了它原本的实用功能,也赋予了它的审美功能。

在陶瓷造型方面,兼有刚与柔的风格。日用陶瓷在中国已经普遍使用,如茶具、餐具、酒具、灯具、枕具、娱乐用具等,能够在如此广阔的生活舞台上占有如此绝对主角的地位,当然其造型也是空前绝后的。日用陶瓷的造型设计,线型优美,体型端庄,造型语言显得十分成熟,日用陶瓷造型有一个明显的倾向:一方面,就是超小超薄,以瓷类玉;另一方面,就是超大超高,圆浑大气的造型。

(二)日用陶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互统一

出现日用陶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并驾齐驱关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劳作之余,还要满足感观上的需求的结果。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美观大方的日用陶瓷新造型,同时,又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画刻、雕、塑的方式表现在日用陶瓷器皿上,日用陶瓷艺术因之诞生了。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日用陶瓷也不断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陶瓷新品种。可以说,没有日用陶瓷的生产和发展,就没有光辉灿烂的陶瓷艺术。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传达出来。”陶瓷艺术独特的语言形态,丰富的表现力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

当日用陶瓷实用功能实现的时候,人们就表现出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即审美需求。人们就必然追求其产品的美感了。所以日用陶瓷在发展的同时,它的审美功能也得到同步发展。任何产品实际上都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即物质性和精神性。物质性功能强调的是制品的实用功能即陶瓷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意义,而精神功能则是通过制品优美的外形,精湛的工艺,悦目的色彩所传达的审美效应。

每个历史时期都根据当时的不同生产能力,生活条件,审美爱好,利用当时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代表当时历史水平,具有新的功能效用,新的的形式美的日用陶瓷造型,时代感演变发展,日用陶瓷造型在量和质两方面也跟随着演变发展,有的不断地被淘汰,有的不断的得到改进新的陶瓷新品种层出不穷。

当前,日用陶瓷装饰内容趋向多元化,装饰方法也不断变化,由最初的刻、印术发展到釉下、釉上的彩绘装饰,装饰内容则由神秘转向愈来愈贴近生活装饰风格也由简单到繁琐。现代社会,生活内容更丰富,人们对美的要求也是千变万化,设计者更要把握人们的审美心理,设计出具有现代气息,迎合各种各样的审美要求的新产品。陶瓷装饰的动机、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陶瓷造型的外表形象之美,这在陶瓷文化生产发展的历史上,比比皆是,从原始社会的彩陶装饰到后来的釉陶,彩瓷器等诸多装饰,都没有脱离美化陶瓷形象审美功能的窠臼。比如日用陶瓷中的青花装饰恰好是陶瓷装饰历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陶瓷釉下彩装饰的杰出代表。这不仅表现在它的实用价值上,而且也表现在它的审美价值上。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日用陶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两者相互统一,都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作为商品生产的日用陶瓷,其产品必须首先经受使用对象的检验,只有能同时更好地满足使用对象实用和审美两方面需求的日用陶瓷,才能在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五、结语

日用陶瓷是以某一功能效用为基础、把社会的、科学技术的、生产工艺的、艺术的、心理的、生理的、经济的因素综合起来,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要的陶瓷产品。简而言之,日用陶瓷除了实用功能外,还应赋予产品个性情感的表达和时代文化内涵的表达,即有更多的美学意义,符合时代审美标准。因此,陶瓷设计者只有在充分挖掘出材质特性和日用陶瓷美学的基础上,才能诠释设计理念。随着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大众审美能力的提高,日用陶瓷在实用与审美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景德镇名片,迷人的陶瓷茶具


陶瓷茶具,主要是以有高岭土、紫砂泥等原材料烧制而成的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包括陶瓷茶壶,陶瓷盖碗,陶瓷茶杯,陶瓷茶盘,陶瓷茶托、陶瓷茶洗等;主要产地有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福建德化、广东潮州、湖南醴陵、河北唐山。

陶瓷茶具中较为出名的是景德镇陶瓷茶具,其中青花瓷茶具、粉彩陶瓷茶具、青花玲珑瓷茶具、颜色釉陶瓷茶具更是众所周知,仿若一张张迷人的瓷名片。

青瓷茶具。瓷质茶具中的青瓷茶具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白瓷茶具。白瓷茶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黑瓷茶具。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

彩瓷茶具。彩瓷茶具的彩瓷亦称“彩绘瓷”。器物表面中加以彩绘的瓷器。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两大类,釉下始于唐,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是釉上彩,同时也是彩瓷发展的盛期,以景德镇窑成就最为突出。彩瓷茶具顾名思义是运用彩绘瓷器制作而成的茶具,彩瓷技法多样,因而彩瓷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釉下彩、釉上彩及釉中彩、青花、新彩、粉彩、珐琅彩等茶具丰富多样,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然而, 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玲珑瓷茶具。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盛行于明代,器物成型后在坯上镂雕透空花纹,再用釉将透雕花纹填平,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烧后镂花处得以墁平花纹清晰可见,具有玲珑剔透、精巧细腻的特色,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玲珑瓷茶具即为运用玲珑瓷制作而成的茶具。玲珑瓷往往与青花相匹配,而有青花玲珑瓷,而在创新技法上,将玲珑眼与青花图案进行有效结合,与一般的规则对称的玲珑眼相比,更灵活而有趣味。景梅文化瓷青花玲珑瓷的创作就是这样,将玲珑镂雕与青花山水、花鸟、图案相融合,达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效果。

景德镇明清时期的陶瓷造型


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无论从数量、造型、花面都是一个非常昌盛的时代。也可以说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制瓷高峰阶段。为什么景德镇瓷器在明、清时期能够有这样好的成就。主要是景德镇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制瓷能工巧匠和继承了中国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特别是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优良传统发展起来。

在瓷器造型方面,景德镇在明、清两代成就显著,出现了名目繁多的优秀品种,表现手法也多样。直到今天仍然保存了不少的实物和资料,为我们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如果说景德镇瓷器造型一直到现在依然有着与其它地区所不同的特点。保留着独到之处,这都和明、清两代的景德镇瓷器造型分不开的,可以说景德镇明、清两代优良的传统和精湛的技艺,还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人对于明、清两代的瓷器更注重于装饰,而对于造型是忽略的,这对于更全面研究景德镇最昌盛时期的陶瓷是不全面的。

在瓷器的群体设计中,我认为造型与装饰相比较,造型是首位,造型决定着器物的基本结构和形态,决定着器皿的功能效用,造型与原料的性能和加工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景德镇在明、清两代的瓷器中,有许多优秀的造型。为当时的各种彩绘,提供了与其相适应的坯胎,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

景德镇明、清两代的陶瓷造型相当丰富,出现了许多过去历史上所没有过的新造型。这些造型中也包括了原来在传统造型基础上,加以发展和演变而来的新造型。在当时他们继承了唐、宋两代的青瓷和白瓷的造型样式。同是梅瓶造型,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产品,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比较高,形体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比较小,器体的最大直径在肩部之下,口部的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特点比较突出。明代的梅瓶造型口部浑圆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而有力,腹部之下,呈垂直状的线条,有的微微向里收,在足部的结束部分,感觉稍向外撇。如果说宋代的梅瓶造型挺秀、俏丽,富于女性特点的话,那么明代的梅瓶造型则是雄健、敦厚,富于男性的特征,至于清代的梅瓶造型,虽然也有所变化,区别于宋和明的样式,但就这一类造型本身来论,却是不如明代的水平。主要是由于有些造型比例不当,给人以不协调和不完整的感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造型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传统的样式,进一步演变,新的造型样式应该在符合造型形式规律的前提下,才会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形成自己的特点。

在景德镇明、清两代的瓷器造型中之所以能够出现一大批具有一定规范化特点的造型,可以说这是瓷器造型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具有一定的格律和程式,但却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因而仍不失其丰富多样。

纵观景德镇明、清两代的瓷器造型,给人一个鲜明而完整的印象,风格特点是比较突出的。如果再进一步仔细分析的话,其中每个阶段也不尽相同。比较典型的永乐、宣德时期造型朴厚端庄、气魄宏大。明代时期造型秀逸、典雅、精巧别致。康熙时期造型严谨、规矩、刚健有力,形体表面挺括光洁,雍正时期造型精致、工整,形体柔中寓刚,细部清晰,另有独到之处。每个时期的风格虽然有别,汇集在一起都是和谐的,构成了各个时代的风格持点,丰富多样而又协调统一。

从造型和装饰的总体角度看,每一个时期的造型装饰,大体都是相当适应的,造型与装饰风格有着内在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研究景德镇明、清两代的瓷器,应该对造型和装饰都给以同样的重视。但是从现状来看,正如前面所说的,不可否认的是,一直存在着重装饰轻造型的这种偏向。无论从文物考古角度来看还是从陶瓷设计角度来看,对造型方面的研究远不及对装饰那样重视和深入。这种现象应该逐步纠正。从造型和装饰的客观出发,完成好整体设计。

景德镇明、清两代的瓷器造型中,颜色釉瓷器造型极为精彩的作品也不少。这部分作品无任何装饰纹样,却以造型比例匀称和形体的简洁含蓄著称。结合颜色釉,构成和谐完整的效果,造型本身的装饰性也加强了自身的形式感。通过这些作品,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看到明、清两代瓷器造型的成就,也可以看到造型在陶瓷工艺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