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磁州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河北磁州窑龙飞凤舞

河北磁州窑龙飞凤舞

磁州窑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磁州窑瓷器 宋代磁州窑瓷器怎鉴别

2020-12-07

磁州窑瓷器鉴别。

河北磁州窑龙飞凤舞

龙飞凤舞是经典的祥瑞图案,在民间,龙凤图案还是幸福婚姻的象征。在北方磁州窑,生产的瓷器上,龙凤纹装饰别具特色。今天呢,我就带您走进河北邯郸的磁州窑,看看瓷器上的龙飞凤舞。

河北邯郸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巍巍太行山在这里蜿蜒北去,邯郸古代属于磁洲,是北方陶瓷的发祥地。磁州窑的窑址位于今天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瓷器产地之一。在彭城古镇,有一些很奇特的建筑,它们看上去就像一个个馒头,当地人称为:馒头窑。馒头窑炉是外表用废匣钹装土后垒起来的,像一串串铜钱;既是废物利用,又起到装饰效果。馒头窑是最早以煤料的窑炉,看上去它们就像一座座带烟囱的圆顶小屋。烧窑的时候把半成品堆在里面,然后封闭炉门,开始点火烧瓷;一般要连续烧上七八天才能烧成。馒头窑是北方地区普遍使用的窑炉,但保留下来的窑炉实物并不多见。磁州窑工匠用馒头窑烧造最多的就是白地黑花的瓷器,磁州窑的工匠使用大青土做原料,为了弥补土质的粗糙;磁州窑工匠在胎体上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在绘画上釉进行烧制。烧造出闻名天下的白地黑花瓷器!

如今,黑白分明的图案几乎成为磁州窑的典型特征,走进中国河北省磁州窑博物馆首先看到的就是头顶巨大的龙纹图案,一条条黑龙张牙舞爪,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白地黑花的龙纹正是磁州窑瓷器最典型的纹饰之一,这件金代磁洲云龙纹大盆口径69厘米,高20.5厘米。盆避内侧有两条行龙;这2条行龙 龙头高昂,眼睛炯炯有神、躯干孔武有力、龙爪为四爪细长而向内弯曲,龙尾微翘,它们既像在腾云驾雾,又好似在嬉戏玩耍,威严中不失灵动。

盆底部描绘一条团龙,这条龙弓腰曲背、怒目圆睁、凶猛异常,这件龙盆体量非常大。从这个龙的绘制,那种庄严、那种肃穆,那种气势来讲它应该是龙(皇)宫的一件器物。从那个龙的造型,而且作为四爪龙这个推想,我们推断有可能是给太子洗澡、或者为龙子接生这样使用的。

除了龙纹以外,磁州窑上的凤纹简洁生动并带有几分稚气,这件大罐采用立体式画法,凤凰的腹部呈螺旋藻形,羽毛全部由放射线形状的细线条构成。整个凤纹的形状,有如一个等边三角形、画面简洁、生动活泼,人们还把这种纹饰形象的称为凤回首。

古人认为,龙和凤是神话中的瑞兽,龙和凤一同出现一般意味着太平盛世的到来。专家认为,磁州窑瓷器上的龙凤图案或许另有寓意。这还要从一个爱情故事说起,据说春秋时秦国国君秦穆公,有一个爱女名叫弄玉,容貌绝世、聪明过人,擅长吹笙、声音像凤鸣一样动听。为此穆公专门建造了一座高楼,楼前修一台名凤凰台,以供爱女吹笙。后来,有一个叫消史的才子善于吹箫,于是弄玉同萧史结为伉俪。一日夫妇月下吹笙,引来紫凤赤龙俩人乘龙凤纷纷脱离凡尘。从此,人们用一龙一凤的图案,表达龙凤呈祥的主题;民间也用龙凤象征美满幸福的婚姻。

磁州窑是著名的北方民谣,磁州窑所在的河北邯郸市不仅被人们称为瓷都,也有成语之都之称,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在《庄子》中,就有一段关于邯郸的记载,书中讲到、战国时燕国寿陵有个年轻人,听说邯郸人走起路来,步履潇洒、仪态十分优美,就慕名来到邯郸、每天专门学习人们走路,但是可笑的是他学了一阵、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还把自己原来的走路姿态忘个一干二净,没办法只好爬着回国了,这就是邯郸学步成语的由来。

他为什么专门到邯郸学习,因为战国时邯郸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这里不仅是富甲一方之地,也是贵族云集的地方,是真正的时尚之都。邯郸不仅是赵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整个华北地区冶铁和瓷器的商业重地,这里背靠太行山、南临漳河水地理位置四通八达。

邯郸土地肥沃、江河奔流、为烧造瓷器提供了丰富的煤炭和水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磁州窑一跃成为当时的北方瓷都,成为全国最大的窑口之一。磁州窑虽然是民窑,但是从金代时起就不断收到,来自宫廷的瓷器订单。这件龙纹大盆,就是为皇家烧造的一件御用瓷器,上面的龙纹也体现出皇家的威严和大气。

元末社会动荡不安,皇家忙于治乱,以无暇顾及向各窑场征购瓷器,而作为民窑的磁州窑,可能因为没有皇家订货,不敢胆大妄为的生产绘有龙凤图案的器皿,但又按耐不住对龙凤的喜爱,于是又在瓷器上绘出了虎头龙身的怪龙。虽然虎头龙看上去并不美观,但恰恰体现出民窑粗广的画风。

这件大罐高34厘米,罐身上的龙形图案,十分特殊。龙头看上去像虎,专家称其为虎头龙,它是磁州窑工一大创造,虎头蛇尾也是一句经典的成语;这件瓷器上的虎头龙,或许也是磁州窑工匠对虎头蛇尾这句成语,最形象的演绎。

宋代是瓷器发展的巅峰期,北方的磁州窑和南方的吉州窑最具代表性,这两大民谣,有很相似的特征,但是实际上各具特色。公园1126年冬天,金兵攻破了汴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金兵掳走北宋皇帝宋钦宗、太上皇宋徽宗、北宋宣告灭亡,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难。为了躲避战乱,大批中原工匠,到长江以难避难,磁州窑窑区的工匠,迁居到江西、安徽,和浙江一带。位于江西吉安的吉州窑在唐代和五代时已经烧造瓷器,宋代晚期,因为磁州窑工的迁入,也开始烧造大量白地黑花的瓷器,如今专家在划分窑系时就将吉州窑划分到磁州窑体系之下,宋代后期,因为龙凤图案,进一步被皇家垄断,所以磁州窑常见的龙凤纹瓷器、在吉州窑瓷器上已经很难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奔鹿、鸳鸯等,象征祥瑞的图案。

磁州窑瓷器上的龙纹,因为是用笔画上去的,所以龙的四肢更加灵活,一般龙身粗壮,龙身与龙尾的分界明显。龙嘴想鸟喙、上吻长与下吻且向下弯曲,长舌伸出、龙爪关节突出、强劲有力,这件瓷器上的龙纹,用线描勾勒,龙作腾飞状头长颈细,双目有神,角细长分叉,颈毛上扬、龙鳞很像鱼鳞、周围用云纹衬托,线条流畅、气势非凡。磁州窑的龙凤纹经常成对出现,体现出凤和龙的地位,是并列的。

这件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磁州窑凤纹大罐,凤昂首展翅飞翔,身边有祥云缭绕、衬托出凤翔天宇的意境。无论是造型奇特的虎头龙,还是腾云驾雾的龙凤呈祥,磁州窑瓷器的龙凤纹、都呈现出婉转灵动的整体感。充分展现出,白地黑花瓷器的,艺术内涵。磁州窑白地黑花的装饰,是用笔在瓷上描绘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中国彩绘瓷器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舞之不如蹈之


欢乐的舞蹈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

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大胆的想象

盆用细泥红陶制成。大口微敛,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口沿及外壁上部采用了一些简单的线条装饰,作为主要装饰的舞蹈纹在内壁上部。

舞蹈纹共分三组,每组有舞蹈者五人,手拉着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他们头上有发辫状饰物,身下也有飘动的饰物,似是裙摆。人物头饰与下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舞蹈的动感。

更奇妙的是,每组外侧两人的外侧手臂均画出两根线条,好像是为了表现空着的两臂舞蹈动作较大和摆动频繁。西方现代绘画中把在静止画面上表现事物的连续运动视为一种艺术创新,而在中国的原始艺术中就已出现了类似的表现手法,这种大胆的创造不能不使人击节赞叹。

舞者之韵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生机勃勃的活力

关于舞蹈的内容,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大家一致认同的是它不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群舞的热烈场面,更形象地传达出他们生机勃勃的活力。正如德国学者格罗塞所说:“原始的舞蹈才真是原始的审美感情的最直率最完美,却又最有力的表现。”

康熙 飞凤麒麟纹将军罐


这件青花将军罐高48厘米,腹部最大直径为33厘米,罐身主要纹饰为蕉石、麒麟、凤纹,肩部饰有缠枝莲纹,颈部饰有蕉叶纹,罐盖绘有折枝花卉纹,宝珠钮,平底裸胎,无款识。

将军罐的器型出现于明末,明末的将军罐,器型较为矮、拙。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由于将军罐的造型受人喜爱,因此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地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缛,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全面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百姓的认同。

这是一件清朝早期景德镇烧制的一个将军罐,这个青花的成色,可以分出层次,这样的青花,基本上具备了康熙青花瓷器的时代风格和艺术特征。器口有一层酱口,是明末清初的一个鉴定瓷器的依据之一。这个将军罐的盖也很完整,特别是这个盖的下边,还有两个气孔,它是可以搞一个穿钉,上一个锁,起到一个加固的作用。

艺术馆落户河北石家庄


讯: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艺术馆日前正式建成启用,让热爱陶瓷的河北省会市民又有了一个新的去处。

这个位于省会和平路与西二环交口东50米的艺术馆,整体装修风格古朴雅致,展厅内瓷品琳琅满目,既有令人爱不释手的把玩小件,也有精致典雅的大型花瓶;既有精美逼真的高仿瓷,也有当代瓷坛名家大师的艺术珍品。

据介绍,艺术馆联手景德镇粉彩艺术研究院、景德镇艺术瓷厂、研究所、馆等专业机构,云集了瓷都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粉彩、颜色釉、青花玲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程元璋独创的古雅彩也展示其中,它们并称为景德镇的“五朵金花”。此外还涵盖了雕塑瓷、高仿瓷、礼品瓷、日用瓷,及龙泉窑、钧窑、潮州窑、德化窑等其他名窑的代表器物。

开馆以来,众多收藏爱好者纷纷前来参观,有的藏友拿着高倍放大镜细细研究,他们在惊叹之余不忘给那些喜欢瓷器的“门外汉”传授经验。人们前几年收藏的汪平孙、王乃水、王秋霞、邹达怀等老师的作品到如今已经升值了不少,说明当代艺术瓷器的收藏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景德镇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年瓷都,盛名在外,不少人为了一睹风采千里迢迢去当地赏瓷。而今,在省会,市民终于可以足不出市便可以过把瓷器欣赏瘾了。

河北陶瓷:期待谋变求新


历届陶博会,来参展的陶瓷企业之间竞争都十分激烈,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常已经连续采访8届陶博会的记者发现,在经历了规模之争、品种之争、质量之争、价格之争和品牌之争后,今年的竞争焦点又集中在了产品的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健康环保、节水节能产品的研发销售上。

“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把陶瓷工业这样的传统产业笼统划归夕阳产业是不科学的。”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长杨自鹏的一席话道出了陶瓷行业的发展思路与希望。河北陶瓷或许可以在此指引下找到突出重围的路径。

9月18日,记者流连于第八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的展厅中,从眼前那些琳琅满目的展品间,从一年一度展会上的展品变化中,从各界人士见仁见智的话语中,分明能感受到这一探索的路径———虽然艰辛但充满希望。

1生活化艺术,艺术化生活

站在文化的基石上

在参展的陶瓷企业中,不乏品牌,因为绝大多数品牌几乎都是国内省内的名牌;不用担心质量,因为他们的产品差不多都取得了国际质量认证;不缺销售手段,因为他们的销售网络和代销商遍布国内的大中城市。那么,企业竞争的新焦点在哪里呢?首先,他们把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放在增加产品的文化内涵上。

记者在展厅看到,几家著名企业的展位从设计到布局都颇具匠心。最突出的是,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把一只一只瓷碗、一块一块瓷砖和一个又一个的洁具单一地摆放在那里,让人感觉不出风格和效果。

现在的新展厅多以居室为单位,以人为本,以成龙配套的整体效果展示产品。在“隆达”展厅中,那些各具表现主题的展示小区,有的像轻松的购物区,有的像低吟浅酌的休闲空间。还有大幅逼真的产品实用效果图,向人们演绎着产品的品质与功能。

“河北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除了唐山在近代陶瓷工业史上写下的辉煌,古代五大官窑之一的保定曲阳定窑和据传有7000多年历史的邯郸磁州窑,在世界上都有一定影响。所以,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够致力于对古老河北陶瓷文化的拯救和光复,以重点扶持发展作为陶瓷文化载体的艺术陶瓷为突破口,倾力营造陶瓷文化氛围,努力增进与世界的陶瓷文化交流。”省陶瓷协会会长祁春学相信河北陶瓷的“文脉”终有重放异彩的一天。

而作为陶瓷艺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便是陶艺。一位陶艺界人士分析,近年来国内陶艺发展形势悄然变革。南方要比北方发展快些,但从这届陶艺展来看,北方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人们有理由相信,作为陶瓷主产地的唐山,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有技术、有人才,应该成为陶瓷艺术的大本营。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居消费的文化含量也与日俱增。其中对陶瓷的文化品位要求更甚。记者在各展台前看到,圆盘圆碗圆碟子的传统造型在消费者眼中已经显得呆板,不对称、直线条的新式造型已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而唐山一家日用瓷厂生产的澳式餐具颇受追捧,奥妙就在于与普通大碗不同的是,这种碗的碗口直径处有一对别致的凹槽豁口,销售人员介绍说,这样既美化了造型,又增强了实用效果———凹槽口是专门用来撂筷子或刀叉的。相对于艺术陶瓷的生活化,日用瓷产品也越来越多地注入了艺术元素。

祁春学分析,文化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由于工作原因,他曾经去过很多外地陶瓷产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所到之处,陶瓷的氛围十分浓厚。在佛山、景德镇等城市,当你步入城市边缘,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陶瓷,第一句话听到的也往往是与陶瓷有关的话题。而相比之下,在我们河北就缺少这样的氛围。

就在不久前,我省第二届陶瓷艺术大师评审结果在唐山公布,最终,10名陶艺师从众多参评者中脱颖而出,喜获“河北一级陶艺大师”终身荣誉称号。这些人与众多陶瓷从业者,被我省业界给予厚望。他们希望能通过这些大师,依托我省陶瓷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产品设计、工艺制作上与历史文化和当代审美观念结合起来,创造出外观精美又极具文化内涵、工艺独特又符合潮流的产品,树立河北陶瓷品牌。

2

绿色环保,节能节水

“陶瓷革命”越来越紧迫

利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进和带动传统产业,是几乎所有陶瓷企业高呼了多年的口号。随着市场对陶瓷产品的绿色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能源消耗的关注和国家宏观政策指导,陶瓷革命的任务也越来越紧迫。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日用陶瓷行业若按210亿件产量计,则要消耗非金属矿物资源1050万吨以上,耗电75亿千瓦时,消耗标准煤1000万吨。

目前,中国陶瓷业内重复建设问题严重,生产规模普遍偏校有近半数的陶瓷出口生产企业为私营企业,出口量达中国陶瓷出口总量的35%,并且私营企业大多经济实力弱,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亟需突围的我省陶瓷业也面临着摆脱大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的现实课题。

“陶瓷含铅,铅对人体有害。”一位来自美国的客商告诉记者,美国对陶瓷铅含量的要求,已经从过去的7PPM(百万分之一)严格到现在的3PPM。在美国,有关陶瓷产品的质量诉讼,十有八九是在铅上面出了问题。

记者在展会上了解到,本着“健康、绿色”的理念,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骨质瓷分公司自2001年着手无铅骨质瓷项目研发,经过4年多的磨砺,终于在今年5月成功通过验证,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红玫瑰”骨质瓷已实现100%无铅生产。

专家认为,“红玫瑰”无铅骨质瓷研制成功的最大意义在于,从此打破了国外长期对中国日用陶瓷出口的技术壁垒,增强了骨质瓷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而对于卫生洁具来说,目前面临的硬指标检验当属水量的控制。

在“惠达陶瓷”的展厅前,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节水型洁具销路明显看好,虽然价格略高于普通同类产品,但节水产品的销量仍占到总销量的80%以上。

他还介绍说,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他们还生产出大小水流分档的陶瓷洁具,小档时一次冲水用量仅为4至5升。此外,他们还专门改进了冲水控制部件的设计,相同型号产品可通过更换部件升级为节水产品。

陶瓷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不仅仅为陶瓷企业带来低成本,更预示着不可限量的新市常据报道,国外高新技术陶瓷按原料组成分为氧化铝陶瓷、氧化铁陶瓷、氮化硅陶瓷和金属陶瓷等,其应用范围已由电容器、滤波器、点火器、磁头高级烹调器、保温器材、医疗器械和通信器件等方面,迅速发展到航空航天卫星和半导体芯片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

技术含量决定着我省陶瓷的现实生存状态,也昭示着未来。

3

成也机制,败也机制

关键是做好“人”的文章

同在一样的市场环境下,省内几家国有大型陶瓷企业的滑

坡和民营唐山惠达陶瓷集团的崛起,从正反两方面例证了机制对于发展的根本意义。

祁春学认为,有一个好的机制,才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万事人为本,企业的全面发展———无论是产品质量的提升、管理的优化,还是科技的创新,最终还要落实于操作者手中。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河北陶瓷可以说是“成也机制,败也机制”。而其中的关键便是如何做好“人”的文章。

企业要建立一套运行流畅,富有市场进攻性的经营机制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这种机制却是企业生存和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对于我省国有陶瓷企业而言,这种机制却有不同的实现途径。

有关人士便建议,我省陶瓷企业要抓住当前国外陶瓷企业投资国内的机会,在合作中培育新机制。“要求国有陶瓷企业像唐山惠达一样建立灵活的经营机制,也不现实,现在我们所能做的或许是尽可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合作,通过资产、产业链条或者技术等各层面的关联,实现企业内部的机制转型。”

在寄希望于外力的同时,人们更期待我们国有企业改革能早日到位。在这种等待中,我们不能忽视民营陶瓷企业的成长与培育,一方面我们需要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还要大力扶持先行者。只有这样,才能保留下我们的市场份额,让更好的机制发挥出更大优势来,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论金代磁州窑


中国河北省南部的磁州窑,即观台窑、冶子窑、艾口窑、彭城窑等窑场,和与它相类似的烧制白化妆陶瓷的河南省鹤壁窑、修武窑、密县窑、禹县窑扒村窑、宝丰窑、鲁山窑,处介休窑、榆次窑、第治窑等,山东省淄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省萧山窑等窑同类制品一般都以磁州窑名称呼,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上述窑唐末、五代时期开始生产民众使用的生活器皿,在北宋时期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制作风格,并烧出精美的优秀制品。但是有明确年款和遗留作品甚少,故唯依照多项推论方能寻觅其制作风格的主脉。尤其是金代磁州窑陶瓷,与其它诸窑一样迄今几乎未作过具体研讨。生产日用杂器的磁州窑与青瓷、白瓷不同,其用作入葬明器少,年代明确的磁州窑陶瓷罕见。首先研究金代磁州窑是1958年进行的观台窑址调查。由于是临近土木工程前的紧急调查,仅在地沟以下五米深处找到七层地层,第一~第二层为元代、第三层为金代、第四层以下为北订时代。在第三层年代确定的线索为出土了金代正隆钱币,制作风格比元代地层远为优美。出土的纹饰瓷片中,刻划花草花纹饰碗、盘类较多,刻划花为始于北宋的装饰技法。照片中有刻花莲花纹钵、地纹为梳蓖纹,使主体纹饰更为突出。此种技法亦见于巨鹿出土陶瓷中。可以说在12世纪刻划花纹饰很流行。只是窑址出土的纹样粗放,很可能是12世纪后的产品。白地剔花与使用铁颜料的白地剔花在金代也很流行,但仍缺乏确实的根据。非常优越地体现金代磁州窑特色而引人注目的是毛笔绘画的白地黑花。白地黑花技法始于北宋末期,但在金、元时期最流行。金代初期出现许多制品。但现在仍然缺少区别北宋后期与金代初期白地黑花的线索。白地黑花纹饰如意头形枕中可看到装饰味很浓。日本大和文化馆藏鲶鱼纹枕、欧洲布朗迪基博物馆藏纹枕,日本箱根美术馆藏牡丹蝶纹枕样等都是在大块白地上以黑色轮廊子分明地表现主题纹饰,再以刻划表现纹饰的细微部分。这种的黑花纹饰与白地黑剔花很相似。笔法流畅更添加自由活泼的气氛。加入剔线的白地黑花陶瓷一直流行到元、明代。金代白地黑地蓖花的魅力在于其舒畅、恬静。后世蓖花纹则显粗糙、紊乱。金代12世纪磁州窑的制作风格有鱼藻纹深钵、蝶纹钵、牡丹纹吐鲁瓶、鱼藻纹吐鲁瓶等类似许多优美制品。12世纪白地黑花制品,有一件可作重要比照物的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虎形枕,枕底面写有"大定二年六月廿六日口家"墨写文字,可推为制于1162年以前。此枕上的墨款曾感到有些靠不住,但前些年在美国有机会目睹同类枕,从其雄健的制作风格可看作是12世纪后的作品。尤其枕面的水鸟图笔法娴熟简练,优雅地表现出悠闲的水边情趣味。鸟纹样常出现在枕画上,即使有细微差别,但都是金代作品。收藏于美国的虎形枕面上绘出的停立枝头的鸟纹样,画风稍显粗略。与此相同画风的鸟纹样出现在有"张家枕"铭款的瓷枕上。以此类枕为比照,另外几件"张家枕"或"张家造"款的瓷枕均可看作属12世纪后期或13世纪初的作品。还有一件带铭款的白地黑花三人物枕藏于费拉黛尔匪亚美术馆,铭款写"大写十八年(1187)仍然是12世纪后半期作品。纹饰以轻松笔触绘成白描风格,是有画尖的工匠或画匠消遣性作画,很难再看到第二件。仅用线条以白描绘人物的瓷枕很多,其中大多是金代之作。以细密笔触将山水画、故事情节中的人物画以白描绘在长方形瓷枕类的制品均属元代作品,与此类追认的画风为13世纪后半期。白地黑花瓷枕中有的枕面画有花鸟画,枕侧则大笔绘出草叶纹。此类草叶纹多出现于河南禹县扒村窑品,若将此类瓷枕花鸟定为金代之作,那么绘类似草叶纹的瓶、壶、钵等亦属同时期作品。整体绘草叶纹的瓶等制品上,其舒畅欢快的笔调形成白地上浮现漆黑纹饰的情趣,更能充分显示出此一时期磁州窑的美。还有以迅急笔法绘出牡丹折枝纹的梅瓶类,因其颇具魅力的意匠而受人珍视。也在有瓶身刻划文字,以梳篦纹地、上下还快笔绘有黑花的制品。此类作品过去均被看作北宋作品,但从其与瓷枕联系来看应当是金代作品。有铭款的马罗博物馆藏的大师傅口瓶,上?quot;淳佑11年"(1254)墨书文字。黑花草叶纹很简略,似属晚期作品。与其相比远为拘谨却雄浑有力绘出的牡丹纹瓶类,不妨看作12世纪的作品。此种绘风或许简便,快速。但纹样翻转且笔划很少,显示出最有效的形式。日本横河博物馆藏牡丹纹瓶是很好例作,它与现代日本人纹饰类似U庵只娣缱啡弦欢刃纬杉丛诤艹な奔洳捎霉Q讣被婊暮诨ㄎ蒲谡鼋鸫恢绷餍泄?推断黑花年代的又一线索是宋红绿彩陶瓷。即以红、绿作釉上彩绘的磁州窑制品类别。根据某些制品上"泰和"、"正大"铭款,可以为属于13世纪初到中期制作的金代红绿彩。以碗、盘多,时代稍晚的陶俑类也很多。其产地据冯先铭先生研究有河南鹤壁窑、禹县扒村窑、登土壤曲河窑,山西高平八义镇窑、山东德州窑等。山东淄博磁村窑也出土过红绿彩。上述五处窑场红绿彩各具何种特征?制作时间孰先孰后?陶俑所占比例?尚有很多疑问。宋红绿彩的产地问题应该说还是很暧昧的。从遗品看,细微之处的制作风格有各种差别。主题纹样在技法上的表现方法基本一致,不存在明显的制作风格变幻与展开。对此笔者重作评论:我认为宋红绿彩纹样形式大致分为两、三种,不会有更多品种。如颜色采用、纹样多以红画出,再加以绿补色,时而使用极少量的黄,完全是附加色彩。纹样表现分两种:一是取轮廓绘画,二是直接以笔腹绘画。红绿交叉使用此两种画法。各行其是简便,属简略画风表现。纹样常以简便、形式化绘出的具有流畅、动感、急感的线条,与鲜艳的色调一直构成纹样主题。红绿彩画风与白地黑花有许多相同处。它没有与刻划花与白地黑剔花技法结合,而与黑花方法各有千秋。从红绿彩简便与形式化画风观察,可以想象它继黑花流行后将其成果以更扩展的形式重开新篇章。红绿彩生产时间,根据泰和元年(1201)和正大七年(1230)墨款遗例,属13世纪作品。从金元出土文物看,此种遗例甚少。山西侯马金墓出土一件中央写有"清"字的红绿彩碗。该墓用砖与附近有大安4年(1212)题证墓葬用砖相同,故可推断为13世纪前半期作品。蒙古国卡拉克尔木遗址曾出土许多宋红绿彩碗、盘碎片。该遗址为蒙古第二代太宗(窝阔台汗)1235年初建城池之地。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将都城移到大都(北京),不久成为地区性小城市。此地盛时为13世纪中叶,但此地亦出土有被认为是14世纪产品的元青花与青瓷碎片,故宋红绿彩年代尚不能确定其下限年代。其上限可定为13世纪上叶。主要生产时期基本在13世纪。金代磁州窑系窑场均生产过华美的宋三彩陶瓷。当然它承继了唐末、五代三彩的系谱,也是辽三彩的延续。现在尚无严格的区分出金三彩的线索,暂以宋三彩称呼。金代遗址中亦有少量墨书款金代三彩陶瓷。其制作风格与特色,如若确定为金三彩,即应研究其下限与及它同元三彩的区别。因此眼下对宋三彩与无彩的研究往往取折衷的方法。1956年西安郊外有至元三年(1266)墓志的段继荣夫妇墓出土的一件三彩瓷枕。近来蓑丰以其为主要线索将马发罗科罗博物馆藏三彩婴戏纹枕等定为金三彩。不过在横河博物馆藏至元6年墨书铭三彩兔纹碟及至元3年枕之间,如果插入蓑丰氏谈到的维克多得亚阿尔马特美术馆的兔纹碟,就可以搞清楚元代初期13世纪后半期一批三彩作品的年代问题。如是说蓑丰谈到的金三彩瓷枕不如说定为无三彩更为妥贴。中国方面的文献将北京房山、河南济源等地发现的类似瓷枕均介绍为宋三彩。报告举出确定年代的根据。中国研究人员似乎统一这一见解而通用。美物罗帕里坦美术馆藏有一件瓷枕,枕面绘鸟纹,侧面为印纹。瑞典与日本都藏有此类瓷枕。枕侧面印花有斜格子纹,也有相类似的如广田博物馆藏的牡丹纹枕。蓑丰将此类印花全部定为金代后期,13世纪的三彩。不过笔者认为仍然无法否定它们有可能上溯到12世纪,应该说磁州窑三彩陶瓷仍然留下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精致雅丽磁州窑


磁州是我国北方一个影响较大的民间瓷窑,器物胎体较粗糙厚重,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为适应粗瓷细作的需要,大量使用化妆土。器物多为民间用瓷,如碗、盘、枕、盆及玩具等。磁州窑产品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在宋(金)代瓷中独树一帜。在装饰方面,除刻花、印花、剔花之外,尤以釉下黑彩彩绘最富特色。这种装饰方法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水墨画风韵。

宋磁州窑白釉刻花纹枕(图1)。枕面为宋磁州窑流行的云头形。主题花纹采用刻花技法,有云纹、卷叶纹、钱纹。在这些纹饰的间隙部位划出复线,一般称为篦纹。这种纹饰补白效果极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工艺上技法娴熟、刀锋犀利;线条流畅,形象生动。

元代磁州窑瓷器在宋(金)代基础上继续扩大生产,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西、甘肃等地广泛烧制。其窑系以烧造白瓷及白釉黑花瓷为主。器物造型硕大,胎体厚重,具有元代的时代气息。瓷器的装饰仍保持宋(金)以来的传统,从民间艺术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各式各样的图案都显得鲜活、自然豪放,题材都是广大人民所熟悉的,有历史人物故事、婴戏、龙凤、飞禽、花卉等。

磁州窑白釉黑花龙凤纹扁瓶壶(图2)。扁瓶壶为元所创,具有典型的蒙古族的独特风格。腹部扁平微鼓,两侧分别用黑彩绘出祥云龙凤纹,再以锐器划出鳞纹和羽毛。腹部大龙张口吐舌,双目圆睁,龙身扭曲,鳞爪清晰,形象矫健生动。腹侧绘卷草纹。白地黑花又称白釉铁锈花,是磁州特有的装饰技法。其特点是由单色绘画而成,具有古拙朴实和遒劲雄浑的风格,反映典型时代的气息。

磁州窑始烧于宋(金),元末渐趋衰落。产品以烧白瓷黑瓷为主,以白釉黑花为主要特征,是宋(金)、元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其器型线条流畅、风格豪放,装饰题材丰富,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这一别具风格的手法,使之更觉精致雅气,深得收藏家的喜爱

磁州窑址


在今河北磁县,宋属磁州,故名。始烧于宋代,终于明代。产品以烧白瓷、黑瓷为主,品种繁多,有白釉黑花、白釉酱彩、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珍珠地划花、绿釉黑彩、红绿彩等等,以白釉黑花为主要特征,是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

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 胎有两种,一种质地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质地粗松,呈红褐色。(2) 白釉是奶白色,不太透明。(3)普遍使用化妆土,器内一般多不挂釉。(4)以生产瓶、罐、盒、碗、缸、瓮、枕等日用品为主,还生产玩具。枕以长方形和如意头枕面方座两种形式为多,枕底有的“张家造”、“赵家造”等款字。(5)装饰题材丰富,富有生活情趣,如马戏、熊戏、孩童钓鱼、池塘赶鸭、蹴球等,线条流畅,风格豪放。尤其白釉黑花、黑白色彩对比强烈,最具特色。(6)白釉划花盘、碗采用叠烧法,器内均有5个条形支烧痕迹。珍珠地划花色调为橙红色,色彩鲜艳。(7)器物上常见题写唐、宋诗词及通俗的诗句民谚作为纹饰。(8)元代产品特点是厚重,硕大,浑圆,大盆,大罐,枕多见。纹饰主要有云龙、云凤、云雁和鱼藻纹等等。

磁州窑唐诗枕


磁州窑模莹卉纹束腰枕(金)

在瓷器上书写诗词始于唐代长沙的铜官窑,宋代磁州窑继承了这一表现手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装饰特色,创造出比长沙窑更为丰富灵活、形式多样的诗文表现风格。尤其是在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器上的诗文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从诗词的来源上看,磁州窑瓷器上除了民间流行的俗语外,最为多见的是唐诗宋词和元曲,特别是唐代名家的作品尤为盛行。唐诗的兴盛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它不仅在唐代风靡朝野,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到宋金元时期,唐诗那浪漫的情怀、流畅的诗句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磁州窑匠师随手拈来,即兴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书于瓷枕上唐诗就有司空曙、孟浩然、白居易、杜甫、张祜、张继等名家的作品。

书有唐诗的磁州窑瓷枕有八角形、豆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卧人形。除绿釉枕、六角形枕为剔刻字体外,其余皆为毛笔书写的墨书。由于受枕面空间的限制,一般只选取绝句诗或律诗中的两句,形成对联的格式。只有刻划的枕面,由于笔划细,字数较多,收录了较长篇幅的诗文。

邯郸市博物馆收藏有一方金代八角形瓷枕中,长28、宽18,高1l厘米,枕的平面呈八角形,前低后高,两端微翘,器表白地,周壁绘卷草纹,素底有上莲叶下荷花阳文“张家枕”窑戳中。枕面粗细两道边框内,草书孟浩然五言绝句中的两句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运笔潇洒娴熟,婉转流畅——气呵成。

这两句诗选自华孟浩然《宿建德江》,全诗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这是一首描写旅途中乡思的诗作。小船停靠在暮色苍茫的沙洲边上,夕阳西下时,思乡之愁油然而生。远远望去,田野开阔,天比树低,水中明月,近在人前,描写了荒野的苍茫与明月的皎洁。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这首诗平实淡雅,写景如画,将自己的心情与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清新自然。

上海馆收藏有一方元代八角形瓷枕,枕面上草书杜甫五言长诗中的两句: “别来头并白,相见眼终青”。

这两句诗选自杜甫《秦州见敕(一作除)目》一诗,序中写道:“秦州见敕(一作除)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这首诗描写了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与离散多年的故友薛璩、毕曜重逢的感受与喜悦。“别来头并白,相见华眼终青”为全诗的佳句,这两句华诗的大意是:故人分别以来,你我头发都已斑白了,相见之后你们终会垂青于我这位穷朋友。青,指黑眼珠,传说晋人阮籍能为青白眼,见一般人为白眼,见佳宾则为青眼,青眼表示对人的器重,华今称“垂青”。这里是指牡甫看到故人薛璩,毕曜升迁后,写诗表示祝贺并希望他们能给自己以关照。

邯郸市文物研究所收藏一方金代八角形枕,出土于邯郸市峰峰矿区,长29.7,宽19、前高7.7、后高10.3厘米,枕的立面绘有卷草纹饰,枕底有上莲叶下荷花的阳文“张家枕”窑戳。枕面行草书有一首五言绝句:“云色暗天涯中,红城景最佳。黄昏人欲静,帘外雪飞花’,描写了北方小城黄昏飘雪时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闲适的华心境。这首诗作虽然找不到作者及出处,但字里行间富有浓郁的唐诗韵味。

在宋金时期人们为表达对战乱的不满,常借唐诗来抒发情感、感叹时世。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邦弟妹”,寄托了战乱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日本藏京收藏的一方南宋长方形绿釉划花瓷枕,长29.3,高10.2厘米,枕通体施绿釉,底部有“赵家造”窑戳。枕面以刻划的细线为边框,刻写全诗如下:“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上海馆收藏有一件金代卧婴形枕,长中39.3、宽17.4、高11厘米,枕形为一位梳着两个小辫的女婴曲腿侧卧,身着黄色钱纹衣衫,自然质朴,清新活泼,枕面行草题写有两句诗: “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愁眠。’

这两句诗是根据张继《枫桥夜泊》——诗仿写的。原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华船。”寒山寺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内住持而得名,张继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又使寒山寺成为闻名中外的寺庙。

窑的窑场为了取水和运输的方便,大都设在漳河、滏阳河的岸边。张继这首诗所描绘的江边景致,与磁州窑场的河边景色有许多相似之处。劳作了一天的窑工,夜晚歇息在河边的工棚里,看到树叶飘落,秋霜满天、满睑愁绪的渔夫独坐在河边的小船上打盹,便不由华地想起了张继的这首诗,略做改动,意境更为贴近,语言也更为通浴易懂。

广州西汉南越王馆收藏一件金代椭圆形瓷枕,长22.5、宽25.8、高12.6厘米,枕面前低后高,外出檐,枕面外缘勾绘两条细线一条粗线边框,内草书唐代德诚禅师的诗作:“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在(载)月明归。”

德诚禅师(820—858年)为四川遂宁人,生活于中晚唐时期,隐居于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县)吴江畔,因常乘小船往来松江朱泾间,以垂钓度日,时人称“船子和尚”。南宋普济所编佛教禅宗典籍《五灯会元》中载有船子和尚的“钓鱼华偈”六首(七言绝句和《渔歌子》词各三首)。枕上的两句诗便是选自七绝其三,描写月夜独钓的情景,寓禅理于诗情画意之中,是六首中最为人称颂的,全诗为:“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前两句描写垂钓者居高临下,把垂线投入水中,荡起层层涟漪,以水动反衬出万籁俱寂的宁静。后两华句写水寒而钓鱼无获,空手而归。上句的“静”字和下句的“空”宇,表明了高僧明在自述中垂钓,实则感悟修炼者宁静澹泊、无欲无求、空明自在的佛家至高境界。诗境悠远,心情闲适,准确地表达了南宗禅的意境,从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南宗中禅的兴盛。

广州西汉南华越王馆还收藏一件金代三彩诗文枕,这件枕是磁州窑系山西中晋南地区烧造的,长26.6、宽11.8、华高8厘米,瓷枕呈六角形,通体施绿釉,前立面为模印菱形锦纹,枕角饰竹节形立华柱,枕面边框施黄釉,两侧剔刻对称的花叶,中间长方形框内刻写一首五言绝句:“故国三千里中,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中,双泪落君前。”

这是一首唐代很有名的绝句,它的作者是中晚唐的诗人张祜,他也因此诗而声名四弛。《何满子》是唐代的一种曲名,据说唐玄宗时有一中位沧州的歌者,名叫何满子,临刑时献歌,声词哀惋,在宫中广泛流行,后《何满子》成为宫词中的曲名。这首诗是反映唐代宫女生活的佳作,宫女的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已深居宫中达二十年之久,她唱着哀婉的《何满子》曲凋,想到自己悲惨的身世,禁不住在君面前黯然泪下。短短二十字,一唱三叹,将宫女内心的凄楚,描写得淋漓尽致。

张祜,宇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其诗作长于律绝,以山水诗及宫词而著称。他性情傲岸,落拓不羁,命途坎坷,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幽居深宫女子的哀怨,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遭际。唐武宗病重时,侍奉他的孟才人为其歌此诗,当唱到“一声《何满子》”时,竟然气绝而亡,展现了诗作撼人心扉的艺术感染力。

磁州窑瓷器上大量唐诗的出现,说明中窑场的工匠们不仅注重满足民间的欣赏口味,而且也满足乡绅及土大夫阶层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俗雅共赏的艺术定位,扩大化了产品的销量,同时提高了磁州窑的文化品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河北磁州窑龙飞凤舞》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河北磁州窑龙飞凤舞》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磁州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