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瓷砖的工艺 > 导航 >

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代表性的品类

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代表性的品类

瓷砖的工艺 瓷砖工艺 古代传统瓷器

2020-12-08

瓷砖的工艺。

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

画家、老师贺正刚介绍了陶瓷起源。当-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红成为瓷器生产的经典作品。明清时期,各色彩瓷展示着制瓷业的杰出贡献,各种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个惊羡天下的彩瓷时代。其次,青铜工艺。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至殷商、西周达到鼎盛,历经十五个世纪的辉煌。中国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生产的品种和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文化意义之丰富,都可以说举世无双。第三,中国是最早发现漆树、种植漆树、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国家。目前发现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红色漆。三代时期,漆器是贵族用品,战国以后漆工艺进入了一个长达五百年的鼎盛时期,楚汉漆器是人类漆器史上难以比肩的经典之作。唐宋时代还创制出了各种雕漆,如剔红、剔彩、剔犀等。漆还作为造像的工艺,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工艺形式。最后,中国人对玉石充满了敬意,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以玉比德”,对玉质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时代。有学者贺正刚曾认为中国文化实可称作玉石文化,我们从新石器时代各种玉琮玉璧的盛行、先秦时代“君子玉不去身”到明清各种玉制品,大到高达两米多的“玉山子”,小到各种玉佩饰,可以说玉见于中国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wWw.tAocI52.COM

延伸阅读

陶瓷艺术装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陶瓷艺术装饰更加强调作品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的作用,且艺术家以传承与发展的设计理念,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到现代陶瓷艺术装饰作品之中,使现代陶瓷艺术装饰作品更具有民族文化内涵。

一、陶瓷艺术装饰蕴含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所谓陶瓷装饰,是根据装饰美的一般规律和表现形式,在限定的陶瓷器物上,将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运用装饰规律和美的法则去组织、安排陶瓷从器型到画面的关系组合,从而构建起一个新的视觉世界。陶瓷装饰简单地说,就是对陶瓷器物进行修饰、打扮,它是通过釉色、纹饰来美化陶瓷造型,达到釉色、纹饰与造型完美结合,用陶瓷装饰特有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创意。

景德镇周惠胜手绘青花瓷家居花瓶

陶瓷产品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作品,其在造型及装饰方面都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和形式。陶瓷装饰设计不同于一般绘画性艺术品创作,它的平面构成是在陶瓷器物的立体形体上完成的,必须服从陶瓷器物的形状和部位对装饰绘画的题材、形式的特殊需要,符合从任何一个角度对其立体形态的陶瓷器物及附属的装饰纹样进行审视,使之达到合二为一的完美性,才能称得上成功的陶瓷装饰。因此,陶瓷装饰是一种有局限性、有工艺材料限制及艺术要求的、同时以绘画或雕刻方式来完成的艺术创作,这就是陶瓷装饰的艺术语言。

二、陶瓷艺术装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历史悠久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大体上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大类型。图案纹样装饰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先民们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对于自然和人自身观察的结果,陶工们对于点、线、面的熟练融合,对花纹繁密的组合,以及对于旋纹与弧线的审美感,不但表明他们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表明自然界已经脱离了它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象力,以及人对自然的美化和崇拜。

魏晋南北朝的中国,进入了瓷器时代。隋代,中国窑工烧成了白瓷,隋代这项伟大的成就,改变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以邢窑白瓷最为有名,有“类雪”之誉,开创了“南青北白”新格局。有“诸窑之冠”美称的越窑,在唐代创造了中国青瓷艺术的高峰境界,唐代诗人陆龟蒙曾经写出这样的诗赞:“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把越窑的青瓷形容的“千峰翠色”,正是对越窑瓷青翠莹润之釉色特点的诗意写照。

宋、元时期的瓷器在工艺技术上达到更高的水平。宋代是中国传统瓷艺达到最高美学境界的时代,也是“玉的精神”和类玉的品质体现的最为深刻的时代。钧、汝、官、哥、定五大窑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使中国在人类制瓷中上登峰造极。它那冰肌玉骨般的素雅、沉静品格,成为后世瓷业执著追求的审美风范。

明清时期的瓷器在宋、元制瓷技术的基础上,达到了制瓷业的顶峰。永乐年间的白瓷洁净如玉、薄如纸,给人以甜美的感觉;永乐年间的青花瓷也很有特色。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明朝在高温单色釉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祭红见于成化,鲜红夺目,祭蓝以氧化钴为色料,蓝色纯正。宣德年间的祭蓝瓷尤为精致。清代的瓷器在康熙中后期有所发展。康熙时期的青花纹饰采用西洋画技。雍正、乾隆时期彩釉瓷发展最快,雍正时期以清丽媚见长,乾隆时期以富丽堂皇为特点。这期间烧制的仿古窑精品,无论纹饰、造型、款识都达到足以乱真的地步。

追溯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陶瓷产品,陶瓷装饰有两大特点:一类是以适合陶瓷器皿的图案纹样装饰形式;另一类是以中国绘画形式在陶瓷器皿上进行的工艺转换表现形式。

三、陶瓷装饰艺术表达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陶器和瓷器是人为制作的物品,它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然反映人的主观意识,陶瓷艺术装饰表达了人的自然观念,人的想象、情绪和理想。陶瓷艺术装饰精致地表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思想,历代陶器和瓷器装饰纹饰既有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花鸟鱼龙,又有人类自身,而且在这一纹饰中,总是执着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陶瓷艺术装饰表现了人物内心纯真的感情和潇洒的风度,使人成为真正优美的形象。中国瓷器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历史的尊重。瓷器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反映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藝术化的追求,它不愧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景德镇陶瓷珐琅彩牡丹凤凰冬瓜瓶工艺品

陶瓷装饰艺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华儿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中国的瓷器从古代就开始流向海外,宋代之后,瓷器更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陶瓷艺术在作为一种价值交换产物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文化,在这一层面上来讲陶瓷艺术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陶瓷制作的工艺从古至今可以说是代代相传,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为了满足人民大众不同的审美要求,生产创作了各式各样的陶瓷产品。可以说陶瓷艺术在世界文化的传递及交流方面起到了一种纽带及桥梁的作用。极大地丰富和繁荣着中国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

四、结语

中国陶瓷,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先进的技术、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历经千年的衍变,陶瓷艺术在变迁中并未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性,是一个历史的扬弃与发展的过程,从装饰题材到内容和形式,从创造方法到技巧,我们今天无一不是在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今天的陶瓷装饰艺术,是在继承与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已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新时期,陶瓷装饰艺术仍然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精华,处理好创新发展与保留传统之间的科学关系,这需要陶瓷艺术工作者为陶瓷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只有一代又一代陶瓷艺术工作者不断传承与发展,就一定能够创造陶瓷装饰艺术更加辉煌的明天。

宋、辽、西夏、金、元北方代表性陶瓷


(元代白釉剔花罐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藏)

宋、辽、西夏、金、元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频繁的战争没有阻挡住陶瓷匠师们的探索,尤其是每当战争停止、和平来临,农业不再遭受战争的破坏,当商业复苏,城市又开始喧闹起来之时,瓷器制造业就得到迅速发展。

在这400年间,南北大地窑场密布,瓷器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和造型,形成了五大名窑六大窑系。宋时以汝窑、官窑、龙泉窑为代表的青釉瓷器如玉一般青翠滋润,色彩温和,造型优雅,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

但此时大多数的北方窑场烧不出完美的青绿色瓷,北方的瓷土远不如南方细腻,以磁州窑为主的白地黑花产品与南方细腻、轻薄、幽静的青瓷艺术在风格上相去甚远,然其灵动鲜活的纹饰颇受人们的喜爱。同时期北方瓷器还流行着一种剔花装饰。

(金代白釉剔花梅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剔花出现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的磁州窑,具有相当浓厚的北方文化特色。剔花之所以在北方地区流行,是因为北方的瓷胎较厚,较之南方的薄胎瓷器更适合剔刻工艺。

剔花瓷器最初可能是仿自金银器,金银器上凹凸感极强的纹饰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制瓷工匠。同时木刻、石刻、砖雕中的浮雕作品也给了剔花瓷器许多影响,这些浮雕在民间建筑中常可见到。

大约在西晋时人们开始用化妆土来美化瓷器,先将优质瓷土粉碎去杂质后调成泥浆,施于粗糙的瓷坯表面,用以遮盖胎面上的疵点和细小孔洞,使其变得白而光滑,然后趁化妆土还没干透时用尖头竹棍或木棍刻划出纹饰,再用平头小铲剔去花纹以外的化妆土,露出胎体,最后罩透明釉或略乳浊的白釉入窑烧制。

烧成后施化妆土的地方釉色洁白光润,而露胎的地方呈现土黄色、灰白色或褐色,形成深浅不同的色泽,纹饰十分醒目。剔化妆土又可分为白地剔花、白地黑剔花、黑地白剔花、白地褐彩剔花、白地剔划填黑、绿釉剔花、绿釉黑剔花等。瓷器上的剔花工艺无疑从中吸取了许多养分。剔花装饰可分为剔化妆土、剔胎、剔釉三种,风格有所不同。

(宋-金白釉剔花枕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磁州窑所用原料主要是煤系地层中的高岭石质泥岩,以大青土为主,原料的品质不高。烧出的瓷胎多是灰、灰褐或咖啡色,无法与邢窑、定窑相比,所以从一开始聪明的磁州窑工匠们就使用化妆土精心地打扮瓷坯。

金代白釉剔花筒式罐,罐身有两层纹饰,上层是连续卷草纹,下层是菱形的变形花瓣,整体纹饰既图案化又充满了律动感。该罐的口沿内有一周凸起的边棱,正好可以承托盖。直筒罐始于北宋晚期,盛行于金代,在河北的观台窑和河南的当阳峪窑都有出土。金、元两代河南、山东也生产了很多白釉剔花瓷器。

剔花工艺还经常使用在瓷枕上。制作方法是先用工具切割出一定厚度的泥板,然后将泥板合拢,泥板的结合部位用泥条蘸泥浆粘接。晾晒一定时间后,修坯施化妆土,然后剔花。在枕的后部(或前或侧)戳一个小孔,个别的戳两个孔,为的是防止在窑内烧制时枕内热空气膨胀而损坏坯体。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烧制。

北宋白釉深剔刻执壶

辽代白釉剔花玉壶春瓶,晋北窑场生产,撇口、细长颈、溜肩、圆腹,造型倩丽,密密的纹饰裹满全身,六组弦纹将花纹清晰地分为五层:第一层为如意云头纹;第二层是辽代瓷器上很少见的凤纹,凤作侧面飞翔状,凤头很大,大眼勾喙,五根长翎尾简洁整齐;第三层是宋元时期瓷器上最常见的卷草纹;第四层是荷花水波纹,风吹水动花摇曳,充满了情趣;第五层是莲瓣纹。此瓶是粗犷与细腻、华美与朴素的结合。瓶身有明显的裂纹,曾经补过锔子。

辽—金代黑釉剔花玉壶春瓶,瓶身三层纹饰,主题纹饰同样是凤,只是由于流釉,花纹有些模糊。

莆田工艺美术历史的介绍


莆田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妈祖故里,其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遐迩闻名,四海共仰,在全国、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重要的影响。莆田市旅居海外的华侨已达40万人之多,且与台湾仅一水之隔,闽台交往历史悠久,加上港澳同胞,构成了广泛而密切的海外关系。

莆田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木雕、玉雕、石雕、金银珠宝加工等传统特色产业,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莆田工艺美术向来以“精微透雕”著称,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销木雕工艺品的主产地和集散地,2003年荣获“中国木雕城”称号。到2005年底,全市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约20万人,技术人员5000多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7名、专家名人33名,(其中油画行业占总人数的1/10、其从业人员占全国油画产业绘画工作者的60%以上),企业3000多家,其中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数十家,创建名牌企业达20多家,全市工艺美术行业年创工业产值达80多亿元。

为了推进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和工艺品产业发展,为企业积极创造各种盈利机会,由莆田政府搭台的首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于去年10月31日举行。这次博览会共吸引韩国及台湾、香港、北京等海内外300多家工艺美术企业前来参展,参展作品为7大类30个品种,包括雕刻类的木雕、玉雕、青石雕、汉白玉雕、寿山石雕、中式古典家具、欧式古典家具、艺术陶瓷、紫砂壶、漆艺、金银首饰、宝石、刺绣、油画等。首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在福建莆田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东南亚的观众达14万多人次,前来参观旅游的台湾同胞达1万多人次,实现产品成交额6126万元、签订合同金额12675万元、意向17563万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工艺品专业展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第二届中国(福建)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将于今年10月底以全新的面貌盛情迎接四海宾朋。

中国陶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北方地区代表性陶瓷介绍


宋、辽、西夏、金、元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频繁的战争没有阻挡住陶瓷匠师们的探索,尤其是每当战争停止、和平来临,农业不再遭受战争的破坏,当商业复苏,城市又开始喧闹起来之时,瓷器制造业就得到迅速发展。

在这400年间,南北大地窑场密布,瓷器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和造型,形成了五大名窑六大窑系。宋时以汝窑、官窑、龙泉窑为代表的青釉瓷器如玉一般青翠滋润,色彩温和,造型优雅,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

但此时大多数的北方窑场烧不出完美的青绿色瓷,北方的瓷土远不如南方细腻,以磁州窑为主的白地黑花产品与南方细腻、轻薄、幽静的青瓷艺术在风格上相去甚远,然其灵动鲜活的纹饰颇受人们的喜爱。同时期北方瓷器还流行着一种剔花装饰。

剔花出现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的磁州窑,具有相当浓厚的北方文化特色。剔花之所以在北方地区流行,是因为北方的瓷胎较厚,较之南方的薄胎瓷器更适合剔刻工艺。

剔花瓷器最初可能是仿自金银器,金银器上凹凸感极强的纹饰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制瓷工匠。同时木刻、石刻、砖雕中的浮雕作品也给了剔花瓷器许多影响,这些浮雕在民间建筑中常可见到。

大约在西晋时人们开始用化妆土来美化瓷器,先将优质瓷土粉碎去杂质后调成泥浆,施于粗糙的瓷坯表面,用以遮盖胎面上的疵点和细小孔洞,使其变得白而光滑,然后趁化妆土还没干透时用尖头竹棍或木棍刻划出纹饰,再用平头小铲剔去花纹以外的化妆土,露出胎体,最后罩透明釉或略乳浊的白釉入窑烧制。

烧成后施化妆土的地方釉色洁白光润,而露胎的地方呈现土黄色、灰白色或褐色,形成深浅不同的色泽,纹饰十分醒目。剔化妆土又可分为白地剔花、白地黑剔花、黑地白剔花、白地褐彩剔花、白地剔划填黑、绿釉剔花、绿釉黑剔花等。瓷器上的剔花工艺无疑从中吸取了许多养分。剔花装饰可分为剔化妆土、剔胎、剔釉三种,风格有所不同。

磁州窑所用原料主要是煤系地层中的高岭石质泥岩,以大青土为主,原料的品质不高。烧出的瓷胎多是灰、灰褐或咖啡色,无法与邢窑、定窑相比,所以从一开始聪明的磁州窑工匠们就使用化妆土精心地打扮瓷坯。

金代白釉剔花筒式罐,罐身有两层纹饰,上层是连续卷草纹,下层是菱形的变形花瓣,整体纹饰既图案化又充满了律动感。该罐的口沿内有一周凸起的边棱,正好可以承托盖。直筒罐始于北宋晚期,盛行于金代,在河北的观台窑和河南的当阳峪窑都有出土。金、元两代河南、山东也生产了很多白釉剔花瓷器。

剔花工艺还经常使用在瓷枕上。制作方法是先用工具切割出一定厚度的泥板,然后将泥板合拢,泥板的结合部位用泥条蘸泥浆粘接。晾晒一定时间后,修坯施化妆土,然后剔花。在枕的后部(或前或侧)戳一个小孔,个别的戳两个孔,为的是防止在窑内烧制时枕内热空气膨胀而损坏坯体。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烧制。

辽代白釉剔花玉壶春瓶,晋北窑场生产,撇口、细长颈、溜肩、圆腹,造型倩丽,密密的纹饰裹满全身,六组弦纹将花纹清晰地分为五层:第一层为如意云头纹;第二层是辽代瓷器上很少见的凤纹,凤作侧面飞翔状,凤头很大,大眼勾喙,五根长翎尾简洁整齐;第三层是宋元时期瓷器上最常见的卷草纹;第四层是荷花水波纹,风吹水动花摇曳,充满了情趣;第五层是莲瓣纹。此瓶是粗犷与细腻、华美与朴素的结合。瓶身有明显的裂纹,曾经补过锔子。

辽—金代黑釉剔花玉壶春瓶,瓶身三层纹饰,主题纹饰同样是凤,只是由于流釉,花纹有些模糊。

《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云南卷》开始编撰


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编纂的《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云南卷》到目前已完成了《云南工艺美术概览篇》《珠宝首饰篇》《金属工艺篇》《陶瓷工艺篇》《木雕根雕工艺篇》《石雕工艺篇》《民族服饰篇》(上下册)《其它工艺篇》(上下册)8篇10册的编撰提纲拟定任务。

《云南卷》的编撰是我省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云南卷》针成为云南工艺美术史上最为权威、最为科学、最为系统、最为完整的集学术性、历史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具有工具书意义的名著;它将收集和统计全省工艺美术产业的数据,为政府推动云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扶持云南工艺美术发展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对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工艺美术技艺,对展示云南民族文化,扩大云南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云南省工艺美术产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理论依据,全面推动云南工艺美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瓷文化: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谈紫砂


紫砂,因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古朴而精美的艺术造型,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面对当前市场出现的紫砂热,文化中国记者对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山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在谈到有关紫砂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王山先生认为:紫砂作为中国传统而古老的手工技艺,之所以被社会各界所推崇所喜爱,原因就在于它所承载的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内涵。它的魅力在于融合了书法、绘画、篆刻、雕塑等各种艺术元素于一体。在材质和技法上承袭了中国传统技法的精华,在构

记者王舒婷: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创意产业立为未来十年的支柱产业,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对民间传统紫砂工艺的发展,所持态度和扶持力度有何具体计划或安排?

王山:首先要肯定中共中央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做的十年计划,这是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对文化行业和工艺美术事业的支持。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得益于国家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尽情的发挥自身优势与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为行业服务,我们担负着传递中央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具体指示以期更好的为文化繁荣作出贡献。因此,在今后若干年,我们协会将对工艺美术行业里这种传统古老的技艺紫砂项目投放更多的精力给予更多的内容支持。

我们计划着手编纂大型重要国家卷注《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它是财政部批准的国家文化工艺项目,在此项目中我们把技艺归类,共分34类。紫砂技艺是陶瓷技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就紫砂的制作技法、工艺技巧、材质、装饰、构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紫砂工艺在中国传统工艺当中的地位及影响?

王山:紫砂工艺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技艺。无论是在过去、今天、还是未来,紫砂凭借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成为行业佼佼者。也正因其特殊的材料、特殊的制作工艺、独特的造型和技法,以及良好的装饰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对其推崇与偏爱。普通百姓喜欢它;学界人士关注它;文人雅士偏爱它;政府官员推崇它;甚至艺术行业间产生了与紫砂联姻热,因为它的实用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得书法家、篆刻家、画家、雕塑家纷纷与紫砂技艺者合作来共同创作属于他们的理想艺术形式。他们通过紫砂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来表达传递自己的艺术追求与审美倾向。多种文化的交织,使得紫砂文化的内涵更加丰盈也更具魅力,其社会影响力也日渐凸显。

记者王舒婷:据您了解的紫砂艺术都有哪些?您认为其中最特殊或最珍贵的是什么?目前有没有需要创新的地方?

王山:紫砂的重点产区在宜兴,在宜兴有一座紫砂矿,这个紫砂矿连带浙江地区也有紫砂矿,实际上是一脉两矿。但一谈到紫砂大家更多的还是会想到宜兴紫砂,紫砂工艺的发端、材料、属性两地相同。文化发端起源工艺表现最佳也在宜兴。这里以其独特的地层构造为紫砂工艺的产生提供了独有的先天条件,从造型上宜兴紫砂有很多传统的器型,它被历代技艺人员传至今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紫砂技艺人员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在原材料不变的基础上对紫砂的造型和装饰进行了创新,他们将古老的紫砂与现代时尚生活接轨创作出了渗透着新的文化观念的壶型,例如我们看到的《小石清泉壶》、《太极阴阳壶》以及世博、奥运期间,含有中国建筑风格外观的壶型都是紫砂技艺者的独特创意。紫砂艺术最珍贵的部分在于它原汁原味的表现出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和最基本朴素的哲学思想,这里重点在于其美学思想,它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儒教和道教思想,如我们常见的《井阑壶》,它方方正正的六个角也包含着中国方正、和谐的造型观念。同样,《足球壶》的圆润也包含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记者王舒婷:紫砂艺术传承离不开紫砂文化的内涵,对于紫砂传承,您有什么样的看法?目前紫砂工艺传承的情况如何?

王山:在1881个技艺当中,紫砂的传承还是不错的。尽管比起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漆器、以及马家窑文化和龙山文化里的黑陶,紫砂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尚属年轻,但相对于一个人的生历程而言,它又是古老的,毕竟它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了。我们通过现代紫砂技艺者的作品,看到年轻人很好的继承了传统紫砂文化的思想,他们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前辈们有关于紫砂知识的教育,他们在承袭传统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但这种创新我们千万要注意:不能游离出中国,不能游离出现代人对现代文化的接受度,它应该是现代人从传统观念中提取的养分,来丰富现代文化观念从而形成的新的工艺美学思想。因此,无论是世博壶还是奥运壶,它都应是现代技艺者在继承基础上传承发展的,为现代人所接受的,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一体的美学工艺。只有这样,我们创作的作品才能为人所接受。

我们提到传承是历史的过程,无论是新旧思想的碰撞、新旧世界观的碰撞还是新旧意识形态的碰撞,所碰撞出的火花应该点亮的是当代人的心灵。它应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诉求和愿望而不是躲开当代一味守旧。因为没有发展与创新的文化是停滞干枯的。我们提倡文化上要与时俱进,因此,我们紫砂技艺者应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去创作更多更好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紫砂艺术品。

记者王舒婷:您对紫砂文化的前景如何看待?

王山:紫砂壶的市场前景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因为一件紫砂壶的价值不单体现在他的实用价值,还有他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正是这几个价值的叠加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所在,也是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的市场前景所在。我想,紫砂技艺品种将来会有大的发展,今天尚未到最高的水平。

记者王舒婷:目前紫砂收藏市场极度升温,泡沫问题也随之出现,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将会如何正确引导消费投资?

王山:在紫砂收藏市场升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刚才提到的泡沫问题在今天确实存在,实际上这是行业问题,慢慢延伸成了社会问题,在拍卖市场这种问题尤为突出。有些拍卖是非正常化进行的拍卖,例如假拍、找拖拍这些卑劣的手段使原本不应该出现的泡沫产生了。这些拍卖结果实际上都不能体现紫砂的真正价值,我们应该摒弃这种社会的卑劣现象,弘扬那些真正能体现紫砂价值的市场。因此,我们行业协会的工作是十分艰巨的,我们在行业理事工作会议中通过了有秘书处起草的有关工艺美术价格评估方法,理事会已经通过了,还要经过专家学者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我们应该建立行业真正的价格评估体系,从认证、判定材料的真伪及紫砂壶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去评定,尤其经济价值的评定应建立在市场调研基础,而不是文交所所提供的判定的那套方法。我们判定机构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应符合市场的正常规律。其二,我们正在着手做工艺美术品的价格指数,经过科学严谨的系统研究与市场调研,它能精准判断出工艺作品的价格趋势,为工艺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把关,这才是正确的市场引导。

记者王舒婷:对于紫砂收藏爱好者来说,怎样才能进一步了解紫砂知识从而更快的加入紫砂收藏队伍?

王山:多看书。专业方面的书籍要多看。其次,要找机会参加一些活动接近大师直面请教专业知识。

记者王舒婷:对于紫砂未来的发展趋势您认为是偏向于实用价值还是艺术审美价值?

王山:刚才提到与时俱进,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在传承紫砂壶在古代实用的基础上,我想它的艺术审美价值应该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