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砖介绍 > 导航 >

禹州市钧瓷二厂详细情况介绍

禹州市钧瓷二厂详细情况介绍

瓷砖介绍 古代瓷器介绍 古代的瓷器介绍

2020-12-09

瓷砖介绍。

禹州市钧瓷二厂(原禹县神垕第二瓷窑生产合作社)是神垕生产钧瓷的主要企业之一。始建于1954年1月7日。当时有职工92名,固定资产0.35万元,流动资金0.36万元。主要生产日用粗瓷碗、罐等,年产值12.5万元,税利4.8万元,现有职工1290人,固定资产440万元,流动资金311万元,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年产钧瓷40万件(包括钧瓷新工艺产品),釉面砖35万平方米,低电压瓷1500吨,年产值600万元,税利125万元。

禹州市钧瓷二厂系省、市陶瓷重点企业之一,1984年被授予河南省“经济效益成绩显著单位”,1987年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被授予许昌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并参加了许昌市工商银行工商企业集团。

禹州市钧瓷二厂一贯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宗旨,产品不断创新,有近百个品种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多次,其中钧瓷于1982年获“河南省工艺美术百花奖”,1984年2月获“钧瓷评比总分第一名”,9月份获中国第四届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建筑瓷釉面砖于1982年获“河南省优质产品”,面砖壁画砖于1986年获“河南省工艺美术百花奖”,钧瓷“穿带瓶”、“双龙尊”于1987年获“全国旅游产品优秀奖”。

七八十年代钧瓷二厂老钧瓷底款

钧瓷二厂是对外开放单位,近年来曾陆续接待了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胞与华侨百余次,计2000多人次。另外,国家轻工部、民政部、团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领导和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同志曾先后来厂参观指导。

禹州市钧瓷二厂钧瓷注册商标“瑰宝”,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市场上享有盛誉。产品有瓶、盆、碗、炉、樽、鼎、动物、文具、酒具、茶具等近200个品种,器物规格突破了历代的“钧不盈尺”的难关,生产处一批1.5米高的“蛟龙闹环瓶”(双龙活环瓶),有的已经选送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陈列。

禹州市钧瓷二厂还是省机械电子厅低压电瓷的定点生产厂家,产品有1.5、2号磁头,双线瓷夹板,2号、3号通讯瓷瓶,2号、3号蝴蝶瓶,吊线盒等,质量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禹州市钧瓷二厂还生产建筑瓷,注册商标为“钧州”。品种多样,花色齐全,并有配套产品压条砖、阴角砖、阳角砖、三角砖,还有美术壁画砖,质量均达到GB4100-83标准,畅销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颇受用户欢迎。

小编推荐

中国禹州钧瓷发展现状解读


中国禹州钧瓷发展现状解读

作为中国古代瓷器标志性器物——钧瓷,在宋元时期广为烧制,并形成庞大的钧窑系,其开创的钧瓷釉色美学对后世各名窑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启迪意义。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钧瓷恢复烧制以来,广大从业人员做出了艰苦努力,钧瓷技艺得到继承和创新,釉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中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力量。作为中国陶瓷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钧瓷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钧瓷现状的分析将有利于解决钧瓷发展中的障碍与制约因素,从而促进钧瓷更好更快地发展。

古代钧瓷对中国陶瓷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造性地烧造铜红釉,具有独特的乳浊效果,拥有独特的窑炉技术。其中,高温铜红釉的使用和烧造,改变了中国陶瓷南青北白的历史,开启了中国陶瓷进入五彩缤纷的时代,是对世界陶瓷美学的巨大贡献。当前钧瓷的发展和独具的特色,已经超越了历史,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在全国的影响度,是河南省其他工艺美术品所无法比拟的,完全可以成为河南省的第一张传统工艺文化名片。钧瓷的独特价值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发展钧瓷事业的重要原因。

但是从整个国家层面上看,虽然河南省是中国的陶瓷大省,但不是强省,这一点在钧瓷上表现得也十分明显。目前,钧瓷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影响钧瓷发展或者制约钧瓷发展的因素仍有很多。

打造河南省第一张传统工艺名片

走在欧洲文艺复兴发祥地之一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好像走进一个巨型的艺术殿堂。漫步街头,随处可见具有历史沧桑感而又技艺精湛的传统工艺商铺、收藏馆、艺术馆,特别是各种金银器和珠宝饰品,琳琅满目,流光溢彩。目前,佛罗伦萨有 40 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60多座宫殿,收藏了大量优秀的艺术精品和精美的文物。佛罗伦萨人称之为欧洲文艺复兴带来的丰功伟绩。

文艺的复兴,传统文化的回归,也成为当前中国的时代特征。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国人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回归不仅能涤荡旧的文化,而且能孕育和催生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新生力量。这一点在传统工艺美术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证,对钧瓷来说,也当之无愧。因此,我们要努力把钧瓷打造成河南省的第一张传统工艺文化名片。

但钧瓷的发展和对钧瓷的关注程度还没有被提上省一级的议事日程,在省一级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权威性的钧瓷发展工作委员会,钧瓷的弘扬和宣传仅限于一些协会和群众组织,力量十分弱小,已远远不适应钧瓷的发展现状。因此,河南省应该高度重视省级第一张传统工艺美术名片的打造,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钧瓷的发展,为钧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有传统工艺文化名片的城市是有魅力的城市,有传统工艺文化名片的省份是有魅力的省份。我们要像江西打造景德镇青花、江苏打造宜兴紫砂一样打造钧瓷。因为钧瓷具有打造传统工艺文化名片应具有的所有条件:悠久的历史,千年持续的窑火,数量众多的从业人员和收藏人员,广为分布的营销店,可以用来鉴赏和评判的载体,短时期内可以实现作品升值等。而这些条件,是河南省其他传统工艺品所不具备的。打造好钧瓷,对带动河南省其他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建设河南省高等专业陶瓷教育学院

钧瓷是一门美学艺术,需要真正玩艺术、懂艺术的设计人员参与。艺术的产生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加工改造的产物,并且与人的审美情操密不可分。艺术美的产生取材于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主要是人的精神创造的,具有高度精练、高度典型、高度独立的特性。设计人员因感悟而感动,凭借着丰富的知识积累、阅历、对人生的顿悟,从而进行艺术创造。而设计人员的思想情感、个性品质、审美修养,会直接影响设计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渊博的知识,能够涉猎不同的领域;具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具有充分利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艺术的能力;具有极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真正创作出顺应时代美学需求和时代经典的作品。

民国之前,钧瓷行业主要靠匠师与徒弟之间的言传身教。20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禹县各瓷厂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采用以下措施:选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工人和干部到大专院校带资培训深造;通过参加省工艺美术公司等单位举办的创作学习班,学习钧瓷制作知识;聘请专家教授来神垕讲学,开展学术交流。进入 2000 年,民营企业基本取代了国有、集体企业,他们通过自己向陶瓷学校输送学生、参加培训班、师徒传授等培训人才。2010 年 8 月,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在禹州开办,钧瓷教育才拉开了正规化的序幕。

由此可见,数十年来,钧瓷界一直沿袭着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许多窑口对美学知识、创新理念、新材料、社会审美变化了解甚少,这就造成了许多生产厂家创新能力差,产品抄袭严重,同类质产品多,与时代的要求渐行渐远。

河南陶瓷包括钧瓷从业人十万有余,但目前河南省还没有专门的高等陶瓷艺术大学。一件作品的成功实现,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手工,更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在知识广为普及的今天,人们对美的认识发生了质的改变,它影响到了家居陈设、艺术设计、生活理念、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如果我们的钧瓷制作人员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作出时代所需的作品,将会影响钧瓷的进步和艺术传播。因此,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立高等陶瓷艺术学院,提升整个钧瓷从业人员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亟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销售平台

钧瓷是艺术性商品,是商品就需要特殊展示空间。针对钧瓷,当前亟须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销售平台。销售平台的概念是脱胎于现代航空港的概念。航空港就是一种类型的运营平台,在每个航空港内,都建设有机场、候机厅、地勤服务、宾馆、餐饮、零售、运输、售票等设施和服务,这些设施和服务都是统一由航空港的管理者提供的。那么在这个平台上,国内、国外的航空公司都可以此平台为基础,向各自的顾客提供客运或货运服务,但是各航空公司却不用每家都再另外单独设置类似的设施和服务,因为这些资源都由航空港有效地整合了起来,这样也就大大节省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只需做好其本身的内部管理和顾客服务工作就行了。目前,钧瓷生产厂家有 200 多家,但出口狭窄,在省会郑州没有一个专门的展示大市场,更是缺少像现代航空港这样的销售平台。钧瓷店各自分散在不同的街道、市场,而且很多钧瓷营销人员对钧瓷的美学知识了解甚少,经营者也是一知半解,所展出钧瓷无论造型还是釉色,大部分都是粗制滥造,不能成为钧瓷的代表。

省会郑州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最重要的市场,亟须为钧瓷的发展打造一个集中性、专业性、现代化的销售平台,把钧瓷精品、各窑口珍品集中展示,为全国各地的钧瓷购买者、爱好者提供一个最高水准赏钧、品钧、购钧的地方。钧瓷销售平台的打造,将使钧瓷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从玩到赏,真正成为一门高雅的陶瓷艺术,为钧瓷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让科学理论成为钧瓷发展的推动力

钧瓷千年窑火不断,其特有的窑变艺术使其成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张独特名片。也是因为窑变,造成了钧瓷知识的普及难,许多人刚一接触钧瓷一头雾水,一些收藏家玩了许多年仍一知半解,其主要原因在于钧瓷理论知识的匮乏。由于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钧瓷窑变的理解归纳为“神、奇、妙、绝”等抽象的字眼,难以用科学的理论进行描述和讲解,让问询者陷入迷茫的怪圈。钧瓷窑变不是魔术,而是地地道道的科学变化。因此,钧瓷知识的科学理论整理迫在眉睫。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只有理清、搞懂钧瓷科学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发展钧瓷。河南省有五千年的陶瓷史,钧瓷若从宋钧算起也有千年历史,祖先创造出了许多经典,从 20 世纪 50 年代钧瓷复烧至今,钧瓷无论在造型还是釉色上都创造出了新的辉煌,但对钧瓷的研究理论少之又少。许多年轻的钧瓷从业者对钧瓷的前世今生还搞不清,怎么来更好地继承与传承,更不用说创新了。

钧瓷理论研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并形成各自的体系:钧瓷发展史,当代钧瓷窑口,大师研究,钧瓷材质分析,窑变成因,铜红釉成色分析,开片现象及原理,坯体烧成的物理化学变化,造型研究与应用,釉彩分析与研究,烧成研究,开发利用,钧瓷收藏与鉴赏等。

社会关注度是钧瓷传播的重要力量

为什么要关注钧瓷?因为钧瓷是中华文明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还是一项促进就业和富民的事业。20 世纪90 年代后,钧瓷三大厂相继停产,国有企业逐步退出钧瓷业,随之而来的是民营窑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经过 30 年的发展,钧瓷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已经成为河南对外文化交流的艺术形象载体。首先在历史上,它就是主要的文化交流产物;在现代国际交往中,钧瓷业成为代表民族形象的国际礼品;钧瓷历来受到国际社会的争相收藏。

2.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钧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代代相传,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3.独特的技艺,具有很强的国际排他性。在工艺方面,国际上其他陶瓷没有可以与之相比;釉色、造型丰富,形成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群众基础十分广泛。

4.构成区域性的经济支柱。目前,钧瓷已经形成了规模的产业链,成为蓬勃发展的特色文化区域,出现了大批创新产品。

5.大量安置就业。据了解,我国工艺美术品年总产值在 3000 亿元以上,出口超过 200 亿美元,安置和带动就业人口在 6000 万以上。就钧瓷而言,截至 2013 年年底,仅禹州市钧瓷生产厂家达到 186 家,从业人员 2.8 万人,年产值 13.6 亿元,年实现利税 2.3 亿元。如果加上相关产业,分布在全国的近千家钧瓷销售店、包装、餐饮、运输,因钧瓷带来的产值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因此,要积极提高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对钧瓷的关注度,真正把钧瓷打造成为河南省第一张传统工艺美术名片,提升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影响和文化推动力。

(作者简介:孙军,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全国钧瓷收藏家联谊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瓷工艺大师。2014 年 8 月,作品《乐舞中国》《盛唐气度》分别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国艺杯”金奖)

禹州神垕钧瓷文化地位简析


禹州神垕镇,“中国钧瓷之都”,是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的钧瓷的发源地,它以盛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而闻名于世,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烧制钧瓷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历史钧瓷文化积淀。早在夏商时期,这里的先民就从事农耕和冶陶,宋代时期已成为北方陶瓷中心,盛极一时,当时流传民谣“进入神垕山,十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历史上因陶瓷兴盛、钧瓷御用而致使神垕地名被四次皇封,厚重的钧瓷文化孕育了神垕古镇。神垕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之说。据生产实践证实,烧制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成功烧制钧瓷。至于其他地方烧制的仿钧,大家还是要注意甄别!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诸窑并驾齐驱。而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故为诸窑之首。

钧瓷的名贵缘由

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其窑变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钧瓷无双 ”,钧瓷以其神奇独有的“自然窑变”艺术,创造出绚丽缤纷、千变万化的钧瓷神韵来。同施一种釉,一经烧制即呈现出色彩斑斓、乳光交融、变幻无穷且特点各异的产品来。故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人意不可为的浑然天成,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在钧瓷的四大美“神奇妙绝”中居首位。

钧瓷的赏析

其釉透、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园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庄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非常耐看的魅力,名人曾用“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等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黄金有价钧无价”,国外更有“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钧瓷的发展简史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参考:关于钧窑瓷器始烧年代问题的探讨)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40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在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村和苌庄乡等地,先后出土黑、褐釉高温窑变花瓷,被陶瓷学家称为“唐钧”,它是宋代钧瓷的先声。唐玄宗曾立令 “ 钧不随葬 ” ;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诰封 “ 神钧宝瓷 ” ,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目前世界著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目前存世完整的古钧瓷不足百件。宋“靖康之变”(1126年)后,宋室南迁,官钧窑停烧,钧瓷一时受挫。到金、元时代,钧瓷有了新的发展,各地争相仿制,风靡一时,钧窑播火全国。元末明初,因战乱和灾荒,钧窑生产渐衰。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诸名窑衰退,钧窑也基本停烧。清朝晚期,钧瓷复苏。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神垕镇烧制钧瓷者已有10余家。民国年间,因战乱、灾荒频繁,钧瓷生产举步维艰。至民国三十一年( 1942 年)后,因大旱和政局混乱,艺人外流,钧瓷生产趋于停产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下成立国营钧瓷一厂、钧瓷二厂复烧钧瓷,此后,钧瓷频频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邦,这也是所有其他瓷器所没有的殊荣。

钧瓷的烧制工艺

钧瓷的烧制是一种复杂的高难技术,前后整个钧瓷烧制共计七十二道工序,其中高温釉色窑变的还原程度很难控制;加上过去由于使用的是松木窑(柴烧),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珍品则更为罕见。现代工艺中因为需求及审美的改变及要求提高,对钧瓷实行评级制,分为珍宝级、珍品级、精品级、合格级四个级别,具体可参看:禹州钧瓷评级标准及质量分级图表.

禹州神垕钧瓷窑神庙探索之旅


解说词:古庙宇多是神垕的一大特点。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窑神庙,窑神庙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也是神垕“中国钧瓷之都”、“火艺之都”的重要标志,今天我们就跟随导览嘉宾王洋来了解一下这座庙宇的历史。

王洋(导览嘉宾):窑神庙呢,其实就是神垕老窑工的精神寄托,它既是钧瓷文化的核心,也是咱们七里长街里面的一个灵魂所在,有了瓷祖窑神庙,神垕镇自唐宋至今这几千年的陶瓷经济才会兴盛,才会成为咱们所谓活着的古镇。

咱们神垕的窑神庙呢,是中国五千年陶瓷史上十几座窑神庙遗存下来的三座半中最完整的一座,是咱们钧瓷的窑神庙,其实呢,除了窑神庙它的名字以外呢,还有一个名字叫伯灵翁庙,它呢,始建于宋代,历朝历代都有修缮,最晚的一次修缮是在光绪年间。

咱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山门,这个山门呢其实有两重功用,除了山门以外呢,它还有一个戏楼,它这个戏楼呢是酬神用的,所以咱们从外面是看不到的,只有在里面可以看到。

解说词:戏楼和窑神庙是一整体建筑。在这戏台上曾经演绎过多少精彩的故事传说,给神垕人民呈上丰富的精神粮食,不禁让人遐想。

王洋(导览嘉宾):这里就是我们窑神庙又叫伯灵翁庙的庙内了,大殿的前台广场,它呢是两座戏楼,大家所看到的两座戏楼,这边呢是咱们窑神庙伯灵翁庙的戏楼,这边呢是关帝庙的戏楼,这两座戏楼呢,在1986年9月呢已经是咱们河南省的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了。

这对台戏其实咱们在神垕呢其实两个戏楼并不相对的,一个戏楼呢是咱们伯灵翁庙的戏楼,因为这个伯灵翁庙呢是咱们窑工们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积攒然后捐资所建的,它呢,请不起戏班子,怎么样呢,他就自编自导自演一些戏曲,然后呢席地而坐去观赏戏曲放松自己的心情,而这边关帝庙戏楼呢,是在乾隆十五年孟夏月晋商集资所建的,它呢唱戏是请戏班子来唱戏,然后呢坐着太师椅八仙桌在那前面,在钟鼓楼的前面去看戏,这样的话呢,它是请戏班子,是有费用的,但是呢,它的观众呢,想吸引窑工们去看,窑工们为了尊重自己,因为毕竟是工友们在唱戏嘛,就是说咱们看谁的观众多,咱们斗戏要斗赢,像打擂台一样。

解说词:在窑神庙内,引人注目的还有一座木牌楼。木牌楼的建造结构看起来很有特点,对此,导览嘉宾王洋也为我们做了具体介绍。

王洋(导览嘉宾):虽然这个木牌楼是在你所看到的窑神庙范围之内,但是呢它其实是关帝庙的木牌楼,这是一个院子两座庙宇,因为神垕镇呢四面环山,它是一个平地非常少的盆地,它建造的时候呢,这个地方已经很小了,这个面积有限,怎么办呢,他就在他的大殿的前面修了一座木牌楼,十三层斗拱的木牌楼。

斗拱呢是中国唐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由斗来主要承重,由拱呢主要向外张,然后共分十三层,而中国传统数字呢,其实九就是最大的数字啦,皇帝呢成为九五至尊,九在中国汉字里面是最大的,但为什么有十三这个数字呢,这就是圣人才可以用的,中国十三是一个高山仰止的数字啦。

解说词:正对着庙宇大门的巨幅修缮鸟瞰图在窑神庙内最是吸人眼球,从效果图中可以看出,修缮之后的窑神庙更加庄严、大气。

王洋(导览嘉宾):这是咱们准备修缮的一个鸟瞰图啦,它基本上是按照原来的一个真实的一个复原图,它里面呢,首先咱们看到的是一个开间,三间进深共六根八角石柱所做的一个大殿,它是窑神庙,也就是伯灵翁庙的一个大殿.

它中间呢敬了三尊神像,居中的主神呢是土山大王,也就是三王五帝之一的舜帝,舜呢,《史记》里面开篇就记载“陶河于滨”,他呢是制作陶器的始祖,所以尊他为主神,因为陶是瓷的祖,所以就尊他为尊神,而自左向右,左边这位呢,是在这座庙宇里面的主神叫伯灵仙翁,它呢其实有两种来源,第一则呢他是历史中鬼谷子的徒弟孙膑,字伯灵,鬼谷子炼丹的时候,因为大家都知道鬼谷子是一个炼丹家,还是一个军事家,培养了很多徒弟,像孙膑,庞涓,而孙膑呢就是他的徒弟,他炼丹的时候他是烧火的,而他字伯灵,所以大家尊他为窑神.

右手边呢就是咱们钧瓷文化独有的火神,像其它的瓷区的话可能有很多的像红脸大汉这种概念,而神垕钧瓷的火神呢其实是一个女性神,是一个为了救窑工百姓,跳入火中祭了窑神的一个窑工的女儿,叫祭红,被咱们百姓尊称为金火圣母,这是咱们钧瓷的火神,每到节日的时候,其实是咱们的窑主、窑工们都会自发的来到这里,去祭奠咱们的瓷祖,保佑自己。

禹州钧瓷釉烧的四个阶段


大家都知道钧瓷烧制分为素烧和釉烧两个过程,而钧瓷釉烧的整个过程又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氧化焰阶段

钧窑温度从点火到400℃,这一温度期间升温速度不宜过快,此阶段是氧化焰阶段,烧氧化气氛,用小火供烤,温度缓慢的上升。因为这时是排除窑具、胎体及窑室内的水分,如升温速度过快,胎体内的水分急速挥发而带来的气体膨胀,有可能导致产品开裂甚至炸裂。由于胎体经过窑内温度400℃以后,窑内水分已经基本排除,所以可以适当加快升温,直到转火温度达到1040℃,这一阶段需要时间约为5~8小时。此时釉面由于受热而产生膨胀,表面呈未烧结的多孔状态。由于氧化,釉内的各种有机杂质及低温沉积在釉面上的游离碳粒子基本发挥,就为第二阶段打下了一个良好地基础。

2、第二阶段:还原焰阶段(1040℃~1150℃)

窑内还原气氛的形成主要是由人控制燃烧程度来实现,通过人为可减少进风量,关闭闸门,氧气减少还原增大。在还原的气氛下,由于空气减少,窑内的火呈现浑浊状态,使烯燃料的燃烧不充分,致使窑中产生一定量的一氧化碳,进入胎釉中,还原是物质失去氧气的一种反应,如氧化铁失去氧气后被还原成氧化亚铁,而氧化铜还原成氧化亚铜等等,使胎釉中的微量元素得到还原,从而实现釉变与胎变,实现并得到理想的颜色。此阶段是钧瓷釉烧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温度缓慢上升,此时的胎体开始瓷化,并接近烧结,达到烧结温度后,胎体的密度最大,收缩率最大,吸水率最小。

3、第三阶段:弱还原阶段(1150℃~1270℃)

弱还原阶段还要保持温度的上升,使釉面形成完好的玻璃体,达到成熟,由于高温下釉层流动,消灭了釉泡和针孔等缺陷,使釉面更加光亮。此时的弱还原气氛,是为了保证还原后的釉面在温度上升时不会被氧化,这一阶段必须严格防止氧化发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也是影响成品率的主要阶段,因此,以弱还原焰为最佳。同时要保持调整好窑内温度,减少温差,并防止温度不稳定造成的升或降温。

4、第四阶段:氧化阶段

当窑内温度达到所需要温度(1280℃~1300℃)时,均热保温保持一到两个小时,这主要是为了尽量拉平窑炉同一断面不同部位及产品内外的温差,使产品内外的物理化学变化均匀、完全,使组织趋于一致,在生产实践中,适当的降低烧成温度,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降低烧成的损失率。时间过后可立即停火,然后打开窑炉闸门自然冷却,冷却的过程开始阶段,温度下降的很快,随着温度的降低降温速度变慢,当温度下降到200℃左右,这时可以稍微打开窑炉的大门,使其快速降温,此时的胎体釉固化,显现颜色,釉产生液相分离,釉面固化,开片已经形成。此时大量的新鲜空气流入窑内和高温下的釉面接触,氧气釉面的氧化过程是颜色釉层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为的色层组织是指整个釉层是由多个颜色各异微小釉层组成的。因而不同的颜色釉必须在还原气氛和后期氧化气氛的综合作用下才能形成。

在钧瓷釉烧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从始到终大约需要25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操守,直到最后。

总结:

无论素烧还是釉烧,钧瓷的烧成是一种复杂的高难度的过程,还原气氛时很难控制。即使是同一个人在同样操作下,由于气候、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效果。为了增加烧成成品率只有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对现代化控制仪器的合理使用,才能使整个过程顺利、准确的控制与完成。

钧瓷手拉柸与注浆工艺介绍


钧瓷手拉柸与注浆工艺介绍:

手拉柸是一种古老的技术,它是在转动的轮盘上,用手工将可塑泥拉成各种形状的方法。拉柸轮过去是手搅轮,现在是电动轮。手拉柸产品一般手感较重,个别的胎体较薄而分量较轻。手拉坯成形要求手工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也较大。拉坯轮现在用电动轮,过去则用的是手搅轮。手搅轮是用一特制青石轮盘,固定放置在一个轮轴上,石轮上面边缘处有一小坑眼,手拿一细长木棍插入小坑眼内,按逆时针方向用力摇动,使石轮快速转动,石轮上放一泥团,待石轮转开后利用其惯性即可拉坯。当石轮转速降低将停下时,继续转动石轮,使其运转,循环往复直至指导坯拉成。手拉坯主要讲究的几个要点:一:选用泥料 二:炼泥 三:揉泥 四:拉坯 五:修坯。

钧瓷的注浆:是新中国成立后钧瓷生产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将泥浆注入多孔石膏模型内,借助于模型的吸水能力而成柸体。注浆成型是利用石膏模的吸水性,将具有流动性的泥浆注入石膏模内,使泥浆分散 地粘附在模型上,形成和模型相同形状的坯泥层,并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厚,当达到 一定厚度时,经干燥收缩而与模壁脱离,然后脱模取出,坯体制成。 注浆成型是一种适应性大,生产效率高的成型方法。凡是大型、形状复杂、不规则 或薄胎等制品,均可采用注浆成型法来生产,因此注浆成型在日常陶瓷、工业美术瓷、 卫生洁具瓷及现代陶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上就是钧瓷手拉柸与注浆工艺介绍的全部内容。

钧不盈尺是什么意思?禹州钧瓷工艺已经突破钧


中央一套《大河儿女》的热播掀起了一阵“钧瓷热”,不少观众被剧中精美的瓷器所吸引,同时剧中很多和钧瓷相关的故事也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昨日,东方今报记者专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志钧,解答钧瓷烧制背后的故事.

《大河儿女》中柴殿金为了给阎锡山过寿,要求贺焰生为其烧制一尺两寸高的“三戟莲花瓶”。贺焰生一口回绝,说钧瓷自古有“钧不盈尺”的定律,那么“钧不盈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志钧介绍说,“钧不盈尺”的说法主要跟成型工艺和窑的构造有关,当时主要成型方法为手拉坯和印坯,手拉坯工具为手转石轮,转速低,时断时续,所以不易拉出1尺以上的器型;印坯的工具为陶模,当时的成型原料也不易做成1尺以上高度的器型,否则容易炸裂变形。因为在当时建窑技术的限制,窑的密封性不好,烧制尺寸大的不行,温度达不到。

“烧制钧瓷的温度必须在1280℃-1300℃,而当时由于窑的密封性不好,古时又是用木柴烧火,想达到这个温度必须烧制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刘志钧说,这个过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温度低于1280℃时钧瓷不会发生窑变,而温度高于1300℃钧瓷的窑变也很难实现。窑炉中上下温差的存在,使钧瓷的高度受到局限,烧瓷时往往上边过火,下边缺火,所以成功的钧瓷就局限在一尺之内。因此才有“钧不盈尺”之说。

钧瓷的烧制共72道工序,窑变色彩无法控制,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报废率,上品则更是十窑九不成,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尊贵声誉,唐玄宗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为御用珍品,并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故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非常罕见。

禹州神垕镇,“中国钧瓷之都”,是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钧瓷的发源地,它以盛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而闻名于世,至今已有1300多年烧制钧瓷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早在夏商时期,这里的先民就从事农耕和冶陶,宋代时期已成为北方陶瓷中心,盛极一时,当时流传民谣“进入神垕山,十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因陶瓷兴盛、钧瓷御用而致使神垕地名被四次皇封。

现今禹州钧瓷烧制工艺已远超宋钧,更是突破了“钧不盈尺”的限制,一人多高的钧瓷花瓶已然能够成功烧制,只是烧制的成功率相对较低!

东方今报记者 孙川川 见习记者 韩旭 刘羽

钧瓷神韵


禹州钧瓷,作为五大名窑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他瓷种,古往今来,钧瓷在不同的年代发挥着不同的用途,如今禹州钧瓷更以多彩多姿的形态、以不同的形式绽放着五彩斑斓的光彩,或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或成为国礼走向世界。

而每一件钧瓷作品都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完成,才能真正地称之为钧瓷,才能真正成为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呈现给世人,带给我们美得享受,钧瓷之美皆在于此……

凤山钧窑-张建钊作品:碟式洗(钧瓷煤烧)

钧瓷之美,美在型。

每件钧瓷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家们,从无限的构思中产生灵感而被刻画出来的,有的是为了实用,有的则是纯粹的观赏,不管如何,每件都是奇思妙想的产物,一件件的钧瓷作品,有的造型端庄,有的造型奇特,有的古朴大方……不管那种造型,都会带给你一种感觉,一种震撼,威武端庄、婷婷玉立……仿佛给你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钧宝坊-孙新要作品:双凤尊(钧瓷柴烧)

钧瓷之美,美在变。

钧瓷分为两次烧成,一次素烧,一次釉烧,而釉烧就是钧瓷窑变的关键,随着火候的变化,经过高温还原气氛,钧瓷的釉色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而这种窑变是人为控制不住,改变不了的,钧瓷窑变的魅力就在这个环节,自古钧瓷窑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也就是说这个环节。

李朝斐炉钧:梅瓶(传统炉钧)

钧瓷之美,美在釉。

型为骨,釉为魂,一件精美的钧瓷艺术品一定要有一件绝世无双的色彩,如今钧瓷的釉色有很多,红为最、紫为贵、天青月白最娇贵,釉具七彩,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钧瓷的釉色最初是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演变成铜红釉,继而衍生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钧瓷之美,美在意。

每一件钧瓷的构思,艺人们都会赋予它美好的寓意,有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有的是为一件盛世所构思,不管如何,当一件精美绝伦的钧瓷作品呈现在你的眼前时,其实人们已经赋予了她生命,使她不在单单是一件钧瓷作品,而是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愿望、美好的寓意,她的构思她的遐想,都像一个天仙一般娓娓道来。

晋家钧窑:莲花尊

钧瓷之美,美在人。

每一个钧瓷艺人都会把他精心设计烧制的作品当做自己的恋人……当做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因为他们相信,靠着他们的执着,他们的坚守,他们会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钧瓷精品,正因为有着这么一批一批爱钧懂钧恋钧的人,大美钧瓷才得益重放光彩,因为有这么一批一批前赴后继为钧瓷奉献一生的钧瓷艺人,神州大地才会有五彩斑斓的钧瓷大方光彩。

钧瓷之美,美在你,因为有你而更精彩……

钧瓷小故事,神仙也爱钧瓷


相传在宋朝时候,禹州这块地方被称为阳翟,在阳翟城内古钧台附近有座钧官窑,他们专为皇宫烧制御用钧瓷。他们烧制的钧瓷不但皇上喜欢,就连天上的玉帝也爱不释手。

且说一次幡桃盛会上,八仙敬献给王母娘娘几件钧瓷珍品,把玉帝的眼都看直了。会散了以后,玉帝跑到王母那儿硬要了鼓钉洗、出戟尊、花浇壶等几件好东西。

王母虽不舍得,但玉帝要也不得不给。从此,玉帝把这些钧瓷当宝贝看,一会儿不见就浑身不自在,上朝抱在怀里,睡觉放在床头。过了几天,他惦记着王母那儿还有几件,就又去要,就这样没几天,把王母的钧瓷全要来了。

可玉帝还不满足,就派雷神趁巡天的机会到阳翟再给他弄几件来。这一天,正是夏季的晌午时分,天很热,忽然在天的东北方向电闪雷鸣,乌云四起,顿时大雨倾盆。

但不一会儿,就云开日头现了,在古钧台下突然出现了一位老人,只见他豹眼浓眉,三缕花白长须,看着有点儿怪模怪样,原来他是雷神变的,想来搞点儿钧瓷。

他大摇大摆地来到官窑院里,见到窑官也不施礼,大大例咧地说:“老头儿,你这儿有啥好钧瓷,拿几件送给老夫。”

窑官虽不高兴,但并不见怪,深施一礼,说:“老丈,想您是外地人,不知这是官窑,本窑所产陶瓷一概上贡皇上。别说送,卖都不能卖呀!”

雷神一听:“不给,你知道老夫是谁?”

窑官也生了气:“就是神仙来了也没有!”

雷神一听,火气就大了,大叫:“我是上天雷神君!”

窑官闻听大笑,吩咐众人:“把这个疯子赶出去!”

就这样,雷神连钧瓷的影儿都没有看到就被赶了出来。雷神越想越丢面子,回去咋交待呢?于是就决定晚上去偷。等到窑工们都睡着了,雷神偷偷溜进窑棚,转了一圈儿,就是没有钧瓷,心里生气。

突然他看到钧瓷窑里面有一窑红彤彤的瓷器,心想这肯定是钧瓷,伸手就拿。他不知这窑还没有凉下来,热得很呢,烫得雷神哎哟一声跳起一丈多高,轰隆撞破了屋顶,把窑给砸塌了。

他一看大事不好,连忙溜走了。

到了灵霄宝殿交旨,玉帝看他空手回来,非常生气,就罚他下次不准参加蟠桃盛会。雷神想想这事真窝囊,于是,每次他巡天经过阳翟。都会想起这窝囊事,都要瞅机会雷击钧官窑的地盘,发泄怒气。

现在钧官窑还时常发生雷击现象,据说这就是雷神在发脾气。

宜兴的紫砂(二)


(二)作为大宗的紫砂茶具,它的生产和发展,同我国上千年的饮茶习俗有关。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很早就开始了茶的种植和利用。西汉王褒《僮约》,东汉末年华佗《食论》,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陆羽《茶经》,白居易《琵琶行》,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卖茶、饮茶的许多史料和论述。人们认识到茶有止渴、提神之功;商人或肩挑担子、或乘船到几百里以外去买茶叶;市面上有人设铺卖茶,提瓶卖茶,顾客可投钱取饮;饮茶的方式有烹茶、煎茶、点茶;饮茶的普及程度是比屋饮、穷日尽夜、俗遍天下。与饮茶有关的器皿,有茶盏、汤盏、茶筅、茶碾、茶瓶、茶瓶、汲水瓶和花瓶等等。至于茗壶,民间传说苏轼设计过东坡壶,是一咱大型提梁壶。到了明代,在汉族地区,散茶、芽茶取代了膏茶、饼茶,方式改为泡茶,茗壶成为主要茶具。茗壶在明初仍然较大,以后逐渐变小。福建、广东一带饮用乌龙茶之功夫茶,茗壶更是小得出奇。《阳羡名陶录》卷下引周澍《台阳百咏注》,说台湾人品茶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鼻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壶。

饮茶之风在上层社会的盛行,影响尤其巨大。从《三国志》卷六十五、魏张揖《广雅》,唐杨华《膳夫经手录》、冯贽《云仙杂记》、宋《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可见吴主孙皓、宋徽宗赵佶、宋代文人苏轼、陆游等,都好饮茶。早在唐代,讲究饮茶已经形成理论,以后持续不断,当然关涉到茶具。宋人喜斗茶,对茶具的制法和色泽有特殊的要求。明人认为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至于体验到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以及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云云,这就是茶道的真谛了。品茶理论的发展,必然影响和促进茶具的生产。而茶具之中,紫砂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清朝宫廷中,紫砂茶具成为皇家贡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康熙年年款的画珐琅四时花卉紫砂壶,造型有方有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二十日持出宜兴壶大小六把。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五日的档案,记录苏州织造送到宜兴壶四件。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带乾隆年制底款的紫砂壶和乾隆帝处出时携带的状在藤编提盒里的成组饮茶用具,包括本集所收镌刻乾隆帝御制诗的紫砂壶和茶叶罐等。

紫砂茶具之作,还与国外市场的需求有关。

明末,葡萄牙东印度公司大量贩运中国茶叶到西欧的同时,紫砂器传到了荷兰,引起了欧洲人的兴趣,时称红色瓷器、朱泥器或朱砂。大约在1680年,荷兰匠师米尔德(Ary de Milde)曾加以仿造。1690年,英国匠师埃勒尔(Elers)弟兄用红色粘土仿制紫砂器,适应了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饮茶的风尚,满足了他们对茶具的需要。美国纽约莫塔赫德(Mottahedeh)藏有郑宁侯制透雕树枝、梅花方壶和双流壶。后者为一件提梁壶,壶内分隔为两小室,可分装两种茶;两个壶嘴镶银,边上分别刻上英文Green(绿茶)Bohea(武夷)。在日本,江户时代末期传入紫砂茶具,镌有惠孟臣和陈鸣远名款的茗壶特别为人所宝爱。十九世纪中叶,在医生平野忠司倡导下,陶工们在常滑试烧紫砂器。明治年间,常滑陶工鲤江高须,聘请苏州籍紫砂艺人金士恒去日本传授技艺。中国紫砂茶具有专供外销的产品,存贡局砂壶,是专为泰国烧制的,有天启贡局、顺治贡局等铭款。这种出口茗壶,直到十九世纪还在继续烧制。清光绪年间,紫砂器大量销往日本、墨西哥和南美各国。

中国钧瓷艺术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物,而钧瓷则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中国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中国钧瓷艺术始于唐,兴盛于北宋,得名于禹王故里夏启举行开国大典的古钧台,至今己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宋徽宗时期被定为御用珍品,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收藏,封为“神钧宝瓷”“精妙绝品”。宋元时期以后,由于战乱,钧瓷烧制工艺失传,但很多钧瓷珍品也因此流传入民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类的美誉。

钧瓷是我国陶瓷文化史上灿烂的杰作,她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的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大气;以丰富多变、优雅斑斓的釉色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钧瓷的神秘在于它的窑变,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瓷器的一大特征:别的瓷器可以事先描绘好花纹或图案,而钧瓷的釉色全是自然形成,每一件釉色都是唯一的,玉润冰清,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无与伦比。文人墨客誉之为“君子之瓷,瓷中君子,唯我独尊,王者风范”,为之吟咏出“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的佳句;达官贵人更是有“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的说法。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采。

中国钧瓷艺术的发展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唐代崇尚雍容华贵、酣畅淋漓的审美潮流使独具窑变特征的钧瓷应运而生。因为,唐钧黑底白斑的酣畅流动,自然天成,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时尚。到了宋代,钧瓷这种自然天成的窑变特征正符合了当时崇尚自然之气的“合乎天造,厌于人意”的美学思想,受到达官贵人的肯定和崇尚,并被确定为宫廷用品,反过来促使钧艺家们更加追求一种质朴净润,自然天成,趣味高雅的意境,其轮廓线条流畅、造型端庄、法度严谨、做工精细,以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典雅朴素的气质和美学境界,从而使宋钧达到了钧瓷发展史上的巅峰,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元代钧瓷胎体粗厚,釉层失透,釉滴下垂,器形也较宋、金时大了许多。在器物的造型装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青釉点斑等装饰技法是宋、金窑器中所没有的,形成了元钧显著的个性特点,与蒙古族粗犷的民风相吻合。直至近代、现代,这种审美的发展仍在不断变化。

中国当代钧瓷的烧制,从规模上看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可比拟的,艺术大师们将当代的审美思潮融入钧瓷的艺术造型、釉方配制、窑变效果等各个工艺环节中,丰富了钧瓷艺术形式,使钧瓷在造型艺术、釉色窑变效果方面不断丰富和升华,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提高钧瓷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

中国钧瓷艺术的故里河南禹州神垕镇,担负着当代中国钧瓷研究基地的重任,一群秉呈钧瓷艺术土生土长的钧瓷传人,不拘泥先人的模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古老的钧瓷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比如荣昌钧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晋家钧窑由晋氏父子主理。父亲晋佩章先生被世人誉为钧瓷泰斗,是目前钧瓷界唯一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儿子晋晓童是晋家钧窑的首要传人,随父从事钧瓷研究生产多年。晋家钧窑产品造型古朴典雅,釉色艳丽多变,浑厚凝重,被众多钧瓷爱好者作为珍品收藏。徜徉在荣昌钧窑的展室里,你会看到一件件钧瓷青如碧草、红若海棠、白若玉肌、蓝若碧空、紫若茄皮,构成一幅幅精妙绝伦的风景图案。这些天成的画面不是静止的,其意境深邃有如火树银花,有如海底探月,又如古道西风,让人留恋忘返,浮想联篇,更让人思维超越时空把远古和未来联接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