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古代瓷器研究 > 导航 >

钧瓷研究所-你了解多少?

钧瓷研究所-你了解多少?

古代瓷器研究 古代钧瓷器 贴瓷砖多少钱

2020-12-09

古代瓷器研究。

提起钧瓷研究所所长,有人只知道阎夫立,有人只知道苗锡锦,有人只知道刘福安,有时会争论不休,实际上说的都对,但也不对,因为都是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现实钧瓷发展过程中确实有两个“研究所”。

第一个:神垕钧瓷研究所

1981年6月21号由镇政府出面将各个瓷厂联合起来成立了“禹县神垕钧瓷工业公司”,公司内设七科一室和一个研究所。苗锡锦任公司办公室主任兼神垕钧瓷研究所所长。研究所在苗锡锦的领导下,对宋、元钧瓷的挖掘、产生、发展传承走了很多工作,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工业公司因团队优势,为弘扬钧瓷文化方面的宣传造势,展览评比,内外销售做出了重大贡献。工业公司解散后,神垕钧瓷研究所也随之销声匿迹。工作由官办转为民办,仍由苗锡锦掌舵,在苗家钧窑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验,应该说,此时神垕钧瓷研究所是名存实亡。

苗锡锦(左)与其子苗长强

直到现在,苗锡锦仍然在自家窑厂从事着钧瓷的研究,发表了几篇有价值的论文,他首先在下白峪村发现当代黑釉花瓷古窑址,个别专家认为钧瓷始于唐,在神垕镇找到了可靠的证据。他与山东省硅酸盐研究所专家刘凯民先生共同发表的《唐钧釉的本质与后世宋钧分相乳光釉的关系》一文,填补了《中国陶瓷史》这方面的空白。他收集的几十箱金、元钧瓷残片,为以后研究金、元钧瓷保存了宝贵的标本。他发现并珍藏官窑陈设瓷残片与同时窑址的“元祐通宝”钱币,为钧瓷产于北宋哲宗年间提供了具体的实物证据。但仅凭一钱币为据,说明钧瓷盛于宋有些苍白无力。

苗锡锦现在已是古稀之年,仍孜孜不倦的活跃在钧瓷研究舞台上,2005年提供宋官窑釉料,指导监制,使刘春伟用宋代钧釉烧出了仿宋、金青釉器物,震惊了陶瓷界。苗锡锦靠自己的执着毅力,发挥着余热和光辉,宋官窑釉料没有专家论证和科学测试,只能供参考。

第二个:禹州市钧瓷研究所

根据发展的需要,1991年6月由禹州市政府组建了“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副市长赵学仁兼钧瓷研究所所长抓全面工作。市委书记臧文营任名誉所长,并负责省市文物、轻工系统和专家们的协调工作。刘福安任副所长,负责业务上的事务。性质是文物系统下属的事业单位。1992年2月正式开始运作,由于资金和技术两大难题未能解决,到了同年11月底还是有名无实。赵学仁在自己编著的《钧瓷的发展》一书中重点写了研究所一章,书中写道“科研还没有真懂技术的人才.....整个工作确实到了无法开展的地步。”在此种情况下,赵学仁调来了当时任文化局副局长的阎夫立任第一副所长,全面负责业务工作。那时,研究所才算是名副其实的研究单位。

阎夫立走马上任,为了节省开支,与任星航一起首先进行了窑炉改造,改传统的煤烧钧瓷为液化气烧,这一改革实施后,不但解决了资金拮据的问题,而且,使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名声大振,液化气的实验成功,使私营钧瓷厂家的生产走向规模化,是当代钧瓷发展走上了多元化,迅速繁荣了钧瓷市场,在阎夫立主持工作的那段时间,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做了大量的研究项目,开发了不少新的釉色品种。钧瓷博物馆的建设竣工为禹州添了一个新的旅游景观。研究所生产与展销相互促进,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科技研究双丰收。

迎香港回归钧瓷“豫象送宝瓶” 禹州钧瓷研究所烧制

“五百罗汉”的烧制成功,为钧瓷雕塑艺术和色、釉、面多样化开辟了新天地,迎香港回归贺礼“豫象送宝”钧瓷瓶,使钧瓷研究所的制作能力和烧造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人民大会堂设计的陈设钧瓷“风调雨顺”和“世纪雄风”的问世,是钧瓷花釉和窑变釉的完美结合,把钧瓷的内涵美与形式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闫夫立设计创作的“风调雨顺”钧瓷花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交接仪式)

图为: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所长赵学仁(左)

图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中)

图为:禹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卢新运(右)

第三个:民间钧瓷研究所

与“神垕钧瓷研究所”成立的同时,还有耿花灵自己筹建的神垕民间钧瓷研究所。

扩展阅读

煤烧钧瓷收藏研究之市场表现


煤烧钧瓷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钧瓷品种?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煤烧钧瓷?

煤烧钧瓷从广义上讲包括三种,第一种是高温釉烧钧瓷(1320℃-1350℃);第二种是低温釉烧钧瓷(1260℃-1280℃);第三种是碳烧钧瓷(1250℃-1320℃),这里的碳指未燃尽的煤渣,俗称“蓝碳”,所以广义上讲也属于煤烧钧瓷一类。

煤烧钧瓷从狭义上讲主要指的是高温釉烧钧瓷。高温釉烧钧瓷因其工艺较为复杂、窑变极为丰富、烧成最为难得而广受重视,被业内人士和收藏人士极为推崇,称其最能代表煤烧钧瓷艺术成就。下面,本文就以高温煤烧钧瓷为据进行一下价值分析。

既然煤烧钧瓷的价值高,那么其市场表现怎样呢?据笔者多年调查,目前煤烧钧瓷在市场上的表现差强人意。如果说当前钧瓷市场“三足鼎立”(煤烧钧瓷、柴烧钧瓷、气烧钧瓷)的话,无疑煤烧钧瓷是最弱的一“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价格偏高。煤烧钧瓷因其工艺复杂、烧成难等因素,一件不超过30公分的合格级产品往往出厂起价几千,更不用说精品级、珍品级的了,而气烧钧瓷合格级产品往往以百论价,有的甚至不上百,令一些对煤烧钧瓷认识不足的人望而却步。更不用提合格级与精品级、珍品级的差别了!(扩展阅读:禹州钧瓷评级标准及质量分级图表)

2、名人名窑少。主要从事煤烧钧瓷事业的人大多“无名”,而有名的大多已改烧其它。对一些盲目迷信名人名窑的人来说,往往忽视了煤烧钧瓷的艺术价值。

3、仿者多。一些气烧钧瓷通过一定的方法也能烧出煤烧钧瓷的效果(但与真正的煤烧钧瓷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而且价格较低,令一些不知端底的人信以为真。

4、产量不高。有两方面,一方面因环保问题,煤烧钧瓷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可喜的是,已有一部分钧瓷艺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个问题会 很快得到解决。另一方面,目前,称得上“十烧(窑)九不成”的,煤烧钧瓷是唯一,使其产量受到很大影响。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煤烧钧瓷精品不超过 5000件。

以上因素,使煤烧钧瓷的发展处于低谷,价格处于洼地。但是,正如煤烧钧瓷以其浓郁的钧瓷味为行家所称道一样,其艺术生命力是顽强的,有一部分钧瓷人始终坚 守在煤烧钧瓷的阵地上,孜孜以求着钧瓷梦想;收藏者队伍也日益壮大,人们对煤烧钧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煤烧钧瓷越来越成为市场的宠儿。

如何了解钧瓷柴烧、煤烧和气烧呢?


如何了解钧瓷柴烧、煤烧和气烧呢?近年来,随着柴烧钧瓷的恢复,煤烧窑口的增多,一些钧瓷爱好者探讨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到底哪种烧成方式最有收藏价值?有人说是柴烧,有人说是煤烧,也有人说是气烧,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钧瓷烧制工艺复杂。从选料到烧成,自古就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说,无论哪道工序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加之烧制极其复杂严格,这是钧瓷珍品率极低的重要原因。因此,钧瓷烧造“十窑九不成”。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钧瓷烧造的历史。宋代时钧瓷始于柴烧,金元时期开始出现煤烧,到元代末年由于煤炭浅层枯竭,深层煤炭不易开采,又改用柴烧。到了明代,由于南方瓷器崛起,北方连年战争,树木柴草被毁,燃料缺乏,大多钧窑停烧。直到清朝末年,钧瓷开始恢复,当时多在烧碗窑中带烧。后来又在炉窑内用蓝炭(没有烧透的煤炭,烟少易燃)烧制。20世纪50年代初,神垕的任坚工程师试建倒焰煤窑烧制钧瓷成功。从50年代初直至1994年,钧瓷都用煤烧。1994年,禹州市钧瓷研究所试验液化气烧制钧瓷成功,该技术从防止空气污染,减轻劳动强度,改变钧瓷作品空间等方面有明显的优点,很快在神垕大多数窑口推广,并在实践中对气烧方式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所以市场上就出现了柴、煤、气烧三大主流钧瓷产品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种不同燃料烧制的钧瓷,艺术效果上各有千秋。从工艺上讲,煤烧钧瓷劳动量最大。产品需要装匣钵,煤质需要严格把关,烧池需要清理,每次烧窑点火需要装窑、铺烧、砌堵窑门,烧成中需要添火、撬火、平火、盖天眼、焐火还原等,工艺最复杂,成品率也较低。其次是柴烧。由于柴燃烧火焰长,柴的质量比较直观,比烧煤少了出渣撬火的劳动量,所以劳动量相对小点,但工艺要求较高,成品率比煤烧略高。气烧劳动量最小。不用匣钵使用现代抽屉窑或者梭式窑,无论温度、气氛都容易掌握,工艺难度小,成品率也高。从烧成的表面效果看,煤烧由于煤的质量差异,煤的成分复杂,燃烧时火焰较难控制,所以产品烧成效果比较丰富、凝重,从艺术表现上容易表现力量感强的作品。柴烧由于木炭随火焰与釉接触,使釉面 变化温润如玉,烧出的产品比较细润柔和。气烧钧瓷由于温度气氛容易控制,特别是当人们明白了钧瓷的成色成釉机理后,容易形成人们所期望的艺术效果。

柴烧钧瓷柴烧钧瓷窑炉特别是宋代双乳状钧瓷窑炉,双火煻增加火网面积,双火口轮流添柴,有利于在烧成过程中炉温平稳上升。柴燃烧快,燃尽后灰烬即落入灰坑,所以火煻内没有很厚的燃烧层。勤、快、少的添柴烧制方法也为炉温的平稳上升提供了有利条件。柴燃烧时火苗长,火焰柔和,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气氛浓淡适宜,为釉料中的铜元素还原成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所以柴窑制品釉色相互渗化过渡自然,呈现出清丽淡雅、俊秀飘逸的艺术风格,这也是使作品最接近宋代钧瓷艺术效果的一种烧成工艺。

煤烧钧瓷煤烧钧瓷窑炉有倒烟、直烟、平烟等多种类型,内部结构和烧成原理基本相同,只不过烟道出口所处的位置不同。煤燃烧时间长,不易烧尽,容易形成较厚的燃烧层。在下渣松动燃烧层时往往会引起窑温骤升。煤所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大,火势猛烈,在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气氛浓度差别较大,这些客观条件在合理烧成制度的控制下,为窑变效果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釉汁在高温下的流动受窑温起伏和一氧化碳气氛浓淡的制约,也就容易出现曲线变化和色彩交融。煤窑制品具有热烈奔放、生气勃发的艺术风格。釉面容易出现山水画面活霞彩纷飞的艺术效果。清代炉窑以碳作燃料,这里的碳指未燃尽的煤渣,俗称“蓝碳”,所以广意上讲也属于煤烧钧瓷一类。炉窑一次之烧一件产品,一次添加燃料烧成,用风箱通风控制窑温。这种独特的烧成方法和特殊的燃料,使炉内一氧化碳气氛相对较淡,不利于铜元素呈色。所以炉窑制品以天青、月白类单色居多。这也就形成了自然恬淡、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气烧钧瓷液化气钧瓷窑炉所用的液化气或天然气,纯净、少杂质,燃烧完全。火苗由喷火口控制,喷火口的大小多少都在人的掌控之中,是最容易操作的钧瓷窑炉。炉火的纯净,升温曲线的平和,为釉面的平稳呈色提供了空间。气窑制品一般都鲜艳明亮、色彩秀丽。在合理的烧成制度下也能产生丰富多彩、品味高雅的艺术效果。

如何了解钧瓷柴烧、煤烧和气烧呢?从1994年气烧工艺普及以来,气烧钧瓷多是明亮艳丽,这与人们的传统审美习惯和市场需求有关。由于去掉了匣钵束缚,大件异形体钧瓷也越来越多,釉色也愈加鲜艳夺目。这样,就是人们有个错觉:气烧钧瓷色彩艳丽但失之轻薄,没有煤烧厚重、柴烧温润。但真正掌握气烧技术,采用一些工艺手段,完全可以烧出煤烧和柴烧的效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了解钧瓷柴烧、煤烧和气烧呢?从收藏角度来说,禹州钧瓷艺术品的收藏,无论哪种烧成方式,首先要看的是作品的造型和窑变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作者文化背景、作者名气、尺寸大小、烧制难易都应是考虑的重点。当然,柴烧、煤烧作为一种钧瓷烧造的历史文化,也应是收藏的因素之一。

有关“百花不露”你又知道多少?


各式各样款式的陶瓷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景德镇陶瓷也是盛名远播,景德镇在清朝时代的一个御窖厂召集了许多能人巧匠,在这个朝代的景德镇陶瓷在数量及质量上都达到了其他制陶厂无法追赶上的高度,当时有一种制作工艺称之为百花不露。

“百花不露”,也叫“百花不落地”,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的是将粉彩与金彩结合,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于空中,故称“百花不落地”。百花不落瓷器烧制工序之繁缛,设色之丰富,绘画之多彩,绝非数人之力可成,当为彩瓷之翘首。若无良工为之构图设计,巧匠为之敷彩洗染,何来一器成,天下宠?考其源流,首先,需要内务府造办处出具画样,设计出百花齐聚之画稿,交付御窑厂作为粉本,其构思最妙之处则是尽收春意盎然之象而又无砌堆之感,殊为巧思。

其次,御窑厂的工匠将画稿临摹勾勒于白瓷胎上,务必与原稿一致,同时又要照顾到器表不同于纸面的不均衡特性,一旦有误,全局皆变,任其彩料何等妍美,画手如何高超,亦无法弥补画稿原有之神韵。彩料配制之多堪称众瓷之首,百花不露地者一器之上所见颜色不下于三十余种,故绘画之前,彩瓷的所有颜料必须配备,种类繁多几近百种,均需一一调试。此项工作之完成需动用多少人力,耗费多少时间,预支多少成本,可想而知。最后,填绘洗染,必经画师数人之手,历十数日之功方可入窑。故一器告成,历时数月之久,耗资甚巨,绝非其它御瓷可比。如此繁复之至必将注定百花不露地者烧造不多,大器则更为罕见。

如此独特耀眼的陶瓷工艺,出现在繁荣的清朝时代是一件必然的事,那个朝代汇集了各个朝代良器的精华,又借助各个能人巧匠的手艺,铸就了千古难得一遇的辉煌瓷器时代。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你都知道多少?


了解瓷器的都知道,宋代五大名窑:钧窑、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其中钧窑一度是皇家御用瓷,那么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你都知道多少?

宋代五大名窑你都知道多少?-宋代出戟尊

宋瓷官窑和民窑有何区别?

官窑是官办瓷窑,专为皇宫生产御用瓷器;

民窑是指民办瓷窑,生产品种不受宫廷束缚,皆为城乡民众生活需要的日常用品;

钧官窑的原窑址在今河南禹州,禹州乃大禹之洲,禹的儿子启在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有名的药都,瓷都。

时至当代,河南许昌市禹州神垕镇被誉为“中国钧瓷之都”

宋代官窑作品-鼓钉洗

1、器型不同:钧官窑多为皇宫御用陈设用品,主要是各式花盘及盆托、鼓钉洗,甚至没有实用价值的出戟尊等;而民窑则多为盘、碗、碟等,实用性强。

2、釉色不同:钧官窑釉色丰富,颜色变化生动美妙,多有蚯蚓走泥纹等;而民窑产品窑变效果小,鲜有纹路出现。

3、工艺不同:钧官窑选料考究,工艺精细,从器型的瓶口、身部到足部制作规整,棱线分明,一丝不苟;而民窑产品略显粗糙,做工一般,且一般采用满釉支烧工艺。

4、底部不同:钧官窑产品底部刻有一到十的汉子数码,标明器物大小,底部抹有芝麻酱釉,而民窑无此特征。

宋代钧官窑作品-仰钟花盆

宋五大名窑:钧 汝 官 哥 定

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五个窑口均烧造于宋代,并且都为宋室宫廷烧制过御用瓷,因此合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然后这一说法是在明代提出来的。

1、宋代五大名窑之钧窑

钧窑创烧于唐,盛于宋,钧官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器型多为各式花盆及盆托、洗、樽等器皿,釉色有天蓝、月白、紫红等各种色彩,釉面多有蚯蚓走泥纹和窑变纹路。钧官窑胎体较厚,胎色为香灰色,铜口铁足特征明显,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汉字数码,传世品多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钧窑与其他四大名窑最大的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铜元素,创造性的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铜红釉之先河。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钧瓷之美,美在窑变。钧瓷的烧制,极其复杂,难度极大,前后多达72道工序,且因钧瓷自然窑变的釉色无法控制,又因其窑变成色需要烧至1280到1350度的高温,在烧制过程中有近70%的产品因高温而流釉过足、变形、开裂、脱釉、破釉、脱色等瑕疵而报废,而其中釉色窑变精美的珍品则更是十窑九不成,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尊贵声誉,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诰封“神钧宝瓷”,列为“御用珍品”,每年钦定生产36件,其余全部砸碎深埋,禁止民间收藏,是以当今传世的宋代钧瓷文物不足百件。

正是因为钧瓷的名贵,时至今日,更是有“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莫道世上黄金贵,不如钧瓷一把泥”等名句广泛流传。

宋代钧官窑作品-葵口花盆

这一变化打破了“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宋代五大名窑中独树一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为中国陶瓷美学提升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对世界陶瓷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宋代五大名窑你都知道多少?

2、宋代五大名窑之汝窑

窑址在河南省直管县级市汝州市,所以称为汝窑。

汝窑胎体较薄,胎色为香灰色,釉色主要为天青色,青中闪蓝,色调有一定的深浅变化,釉面有细密似鱼鳞状的开片。

汝窑采用满釉支烧工艺,器物底部会留有支钉痕,多为3~5个,也有6个的,器物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等。

汝窑前后烧制仅有20年左右,全球仅67件左右,主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等世界各地博物馆。

宋汝窑作品

3、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

宋徽宗时期,朝廷在京师烧造瓷器,名曰官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后随宋室南迁,在浙江一带也有烧造。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胎体较厚,釉色以粉青、深粉青、米黄、深米黄为主,釉质晶莹,有玉质感,大部分釉面有开片。

主要瓶型有瓶、尊、碗、盘等,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宋官窑作品

4、宋代五大名窑之哥窑

相传南宋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窑,哥哥烧的窑为哥窑,弟弟烧的为龙泉窑,哥窑之名由此而来,窑址在今浙江一带。

哥窑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之分,胎色有黑灰、深灰等几种不同色调,釉色以灰青为主,釉面由由黑色的龟裂纹和细密的黄色裂纹相互交错,呈现深浅颜色层次的开片,称之为“金丝铁线”。

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炉、洗、盘等,相传哥窑是从官窑发展而来,常说官哥不分,一般“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做为简单判断。

宋代哥窑作品

5、宋代五大名窑之定窑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定州,故名定瓷。

定瓷与上述瓷器釉色不同,它是白瓷,其烧造难度要高于青瓷,主要在于祛除杂质,这种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不少釉色白中微闪黄色,胎体质细,色较薄。

定瓷光泽柔润,釉面可可见“泪痕”和“竹刷丝纹”,定窑常以雕刻来体现它的纹饰之美,雕刻图案以花果、禽鸟比较多见。

定窑为宋代白瓷之冠,宋代五大名窑当中定窑传世品最多,主要器物有盘、碟、碗、罐、盒等,定窑除烧制白瓷外,还烧制黑釉、绿釉的产品。

宋定窑作品

以上就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相关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代时期,钧瓷发展为皇家御用瓷,是钧瓷技艺发展的顶峰时期,其窑变的独特魅力是其他瓷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钧瓷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钧瓷神韵


禹州钧瓷,作为五大名窑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有别于其他瓷种,古往今来,钧瓷在不同的年代发挥着不同的用途,如今禹州钧瓷更以多彩多姿的形态、以不同的形式绽放着五彩斑斓的光彩,或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或成为国礼走向世界。

而每一件钧瓷作品都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完成,才能真正地称之为钧瓷,才能真正成为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呈现给世人,带给我们美得享受,钧瓷之美皆在于此……

凤山钧窑-张建钊作品:碟式洗(钧瓷煤烧)

钧瓷之美,美在型。

每件钧瓷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家们,从无限的构思中产生灵感而被刻画出来的,有的是为了实用,有的则是纯粹的观赏,不管如何,每件都是奇思妙想的产物,一件件的钧瓷作品,有的造型端庄,有的造型奇特,有的古朴大方……不管那种造型,都会带给你一种感觉,一种震撼,威武端庄、婷婷玉立……仿佛给你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钧宝坊-孙新要作品:双凤尊(钧瓷柴烧)

钧瓷之美,美在变。

钧瓷分为两次烧成,一次素烧,一次釉烧,而釉烧就是钧瓷窑变的关键,随着火候的变化,经过高温还原气氛,钧瓷的釉色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而这种窑变是人为控制不住,改变不了的,钧瓷窑变的魅力就在这个环节,自古钧瓷窑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也就是说这个环节。

李朝斐炉钧:梅瓶(传统炉钧)

钧瓷之美,美在釉。

型为骨,釉为魂,一件精美的钧瓷艺术品一定要有一件绝世无双的色彩,如今钧瓷的釉色有很多,红为最、紫为贵、天青月白最娇贵,釉具七彩,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钧瓷的釉色最初是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演变成铜红釉,继而衍生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钧瓷之美,美在意。

每一件钧瓷的构思,艺人们都会赋予它美好的寓意,有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有的是为一件盛世所构思,不管如何,当一件精美绝伦的钧瓷作品呈现在你的眼前时,其实人们已经赋予了她生命,使她不在单单是一件钧瓷作品,而是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愿望、美好的寓意,她的构思她的遐想,都像一个天仙一般娓娓道来。

晋家钧窑:莲花尊

钧瓷之美,美在人。

每一个钧瓷艺人都会把他精心设计烧制的作品当做自己的恋人……当做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因为他们相信,靠着他们的执着,他们的坚守,他们会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钧瓷精品,正因为有着这么一批一批爱钧懂钧恋钧的人,大美钧瓷才得益重放光彩,因为有这么一批一批前赴后继为钧瓷奉献一生的钧瓷艺人,神州大地才会有五彩斑斓的钧瓷大方光彩。

钧瓷之美,美在你,因为有你而更精彩……

钧瓷小故事,神仙也爱钧瓷


相传在宋朝时候,禹州这块地方被称为阳翟,在阳翟城内古钧台附近有座钧官窑,他们专为皇宫烧制御用钧瓷。他们烧制的钧瓷不但皇上喜欢,就连天上的玉帝也爱不释手。

且说一次幡桃盛会上,八仙敬献给王母娘娘几件钧瓷珍品,把玉帝的眼都看直了。会散了以后,玉帝跑到王母那儿硬要了鼓钉洗、出戟尊、花浇壶等几件好东西。

王母虽不舍得,但玉帝要也不得不给。从此,玉帝把这些钧瓷当宝贝看,一会儿不见就浑身不自在,上朝抱在怀里,睡觉放在床头。过了几天,他惦记着王母那儿还有几件,就又去要,就这样没几天,把王母的钧瓷全要来了。

可玉帝还不满足,就派雷神趁巡天的机会到阳翟再给他弄几件来。这一天,正是夏季的晌午时分,天很热,忽然在天的东北方向电闪雷鸣,乌云四起,顿时大雨倾盆。

但不一会儿,就云开日头现了,在古钧台下突然出现了一位老人,只见他豹眼浓眉,三缕花白长须,看着有点儿怪模怪样,原来他是雷神变的,想来搞点儿钧瓷。

他大摇大摆地来到官窑院里,见到窑官也不施礼,大大例咧地说:“老头儿,你这儿有啥好钧瓷,拿几件送给老夫。”

窑官虽不高兴,但并不见怪,深施一礼,说:“老丈,想您是外地人,不知这是官窑,本窑所产陶瓷一概上贡皇上。别说送,卖都不能卖呀!”

雷神一听:“不给,你知道老夫是谁?”

窑官也生了气:“就是神仙来了也没有!”

雷神一听,火气就大了,大叫:“我是上天雷神君!”

窑官闻听大笑,吩咐众人:“把这个疯子赶出去!”

就这样,雷神连钧瓷的影儿都没有看到就被赶了出来。雷神越想越丢面子,回去咋交待呢?于是就决定晚上去偷。等到窑工们都睡着了,雷神偷偷溜进窑棚,转了一圈儿,就是没有钧瓷,心里生气。

突然他看到钧瓷窑里面有一窑红彤彤的瓷器,心想这肯定是钧瓷,伸手就拿。他不知这窑还没有凉下来,热得很呢,烫得雷神哎哟一声跳起一丈多高,轰隆撞破了屋顶,把窑给砸塌了。

他一看大事不好,连忙溜走了。

到了灵霄宝殿交旨,玉帝看他空手回来,非常生气,就罚他下次不准参加蟠桃盛会。雷神想想这事真窝囊,于是,每次他巡天经过阳翟。都会想起这窝囊事,都要瞅机会雷击钧官窑的地盘,发泄怒气。

现在钧官窑还时常发生雷击现象,据说这就是雷神在发脾气。

中国钧瓷艺术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物,而钧瓷则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中国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中国钧瓷艺术始于唐,兴盛于北宋,得名于禹王故里夏启举行开国大典的古钧台,至今己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宋徽宗时期被定为御用珍品,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收藏,封为“神钧宝瓷”“精妙绝品”。宋元时期以后,由于战乱,钧瓷烧制工艺失传,但很多钧瓷珍品也因此流传入民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类的美誉。

钧瓷是我国陶瓷文化史上灿烂的杰作,她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的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大气;以丰富多变、优雅斑斓的釉色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钧瓷的神秘在于它的窑变,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瓷器的一大特征:别的瓷器可以事先描绘好花纹或图案,而钧瓷的釉色全是自然形成,每一件釉色都是唯一的,玉润冰清,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无与伦比。文人墨客誉之为“君子之瓷,瓷中君子,唯我独尊,王者风范”,为之吟咏出“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的佳句;达官贵人更是有“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的说法。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采。

中国钧瓷艺术的发展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唐代崇尚雍容华贵、酣畅淋漓的审美潮流使独具窑变特征的钧瓷应运而生。因为,唐钧黑底白斑的酣畅流动,自然天成,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时尚。到了宋代,钧瓷这种自然天成的窑变特征正符合了当时崇尚自然之气的“合乎天造,厌于人意”的美学思想,受到达官贵人的肯定和崇尚,并被确定为宫廷用品,反过来促使钧艺家们更加追求一种质朴净润,自然天成,趣味高雅的意境,其轮廓线条流畅、造型端庄、法度严谨、做工精细,以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典雅朴素的气质和美学境界,从而使宋钧达到了钧瓷发展史上的巅峰,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元代钧瓷胎体粗厚,釉层失透,釉滴下垂,器形也较宋、金时大了许多。在器物的造型装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青釉点斑等装饰技法是宋、金窑器中所没有的,形成了元钧显著的个性特点,与蒙古族粗犷的民风相吻合。直至近代、现代,这种审美的发展仍在不断变化。

中国当代钧瓷的烧制,从规模上看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可比拟的,艺术大师们将当代的审美思潮融入钧瓷的艺术造型、釉方配制、窑变效果等各个工艺环节中,丰富了钧瓷艺术形式,使钧瓷在造型艺术、釉色窑变效果方面不断丰富和升华,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提高钧瓷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

中国钧瓷艺术的故里河南禹州神垕镇,担负着当代中国钧瓷研究基地的重任,一群秉呈钧瓷艺术土生土长的钧瓷传人,不拘泥先人的模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古老的钧瓷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比如荣昌钧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晋家钧窑由晋氏父子主理。父亲晋佩章先生被世人誉为钧瓷泰斗,是目前钧瓷界唯一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儿子晋晓童是晋家钧窑的首要传人,随父从事钧瓷研究生产多年。晋家钧窑产品造型古朴典雅,釉色艳丽多变,浑厚凝重,被众多钧瓷爱好者作为珍品收藏。徜徉在荣昌钧窑的展室里,你会看到一件件钧瓷青如碧草、红若海棠、白若玉肌、蓝若碧空、紫若茄皮,构成一幅幅精妙绝伦的风景图案。这些天成的画面不是静止的,其意境深邃有如火树银花,有如海底探月,又如古道西风,让人留恋忘返,浮想联篇,更让人思维超越时空把远古和未来联接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