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 导航 >

钧瓷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的原因

钧瓷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的原因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瓷器鉴别的五大要领 全瓷的瓷砖

2020-12-09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钧瓷之源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产于河南省禹州市。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位居我国宋代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历经千年而不衰,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以其“神奇诡秘”“窑变无双”的唯一性,昭示了“唯吾独尊”的王者风范,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美誉。(钧瓷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的原因)www.taOcI52.CoM

钧瓷之贵

钧瓷烧制工艺复杂,是世界上惟一经1300度高温的窑变瓷,历来就有“十窑九不成”之说。自唐宋起历代帝王皆钦定为御用贡瓷,专有于宫廷而严禁于民间,亦“君无双”之意。五大名瓷以钧瓷为首,谓瓷之君也。其它瓷上可供于贵宦高堂,下可于布衣陋室,唯钧瓷自帝室之下,民间罕见。诰封为“神钧宝瓷”,“奇珍异宝”,设官窑每年烧制三十六件,遴选入宫,其余全部砸碎深埋,唐玄宗立令“钧不随葬”,所以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也甚为稀少。世界著名各大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亦寥寥无几。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有“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之说。自古就成为身份地位象征,当今仍是国家领导人馈赠各国政要的首选珍贵国礼。

钧瓷之美

钧瓷线条简洁清新,明快流畅,古朴大方,庄重典雅。尤其是宋钧官窑的器皿,如盆、尊、洗等青铜器雕工严整,法度自然,在各种瓷器中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华民族冷峻崇高之美。严整造型更是应于釉色的流动,钧釉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使钧瓷表面布满了冰裂纹、珍珠点、菟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纵横流淌的釉色和诡异奇特的斑点流纹组成了各种梦幻般的画面,犹如鬼斧神工,又如自然天成。呈现出各种绝妙的自然景观,如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浪迹飞舟、翠竹生烟、寒鸦归林、星辰满天、节日礼花……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堪称国宝。

钧瓷工艺

钧瓷的窑变工艺及其二液分相的釉层结构与其它瓷器截然不同。其胎骨釉料全部采用禹州特产的孔雀岩、虎皮绿、阴阳土、玛瑙石、豆腐石等名贵矿物。经夏日曝晒、秋雨浸润、寒风冰冻、春暖软化,然后再用清净的颍河水制釉。颍河水源出嵩岳颍谷,流经金玉玛瑙丛生之地,含山川之精灵,融天地万象之气,用此水制釉,成色其傲。钧瓷的意境是靠严格的控制瓷胎和釉料的化学成分,通过烧制过程中窑炉内温度、气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使钧釉内成色元素形成不同的色彩和花纹,产生“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效果。这种窑变工艺使钧瓷色彩瑰丽、厚重鲜艳,青若蓝天,白如美玉,似玉非玉胜似玉,紫胜葡萄,红比牡丹。一件器物可一色纯净,可几色辉映,加上变幻莫测的流纹,其自然效果远非刻意追求的人工修饰所能及。体现出典雅大方、斑斓夺目、飘逸空灵的帝王浩然之气,具有千古耐看的艺术魅力。有诗云:“层峦叠翠云霞飞,琼楼仙阁玉人归。不似仙境胜仙境,流连忘返使人醉。”(钧瓷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的原因)

钧瓷之神

钧瓷以窑变为神,千变万化的窑变效果,形成了色彩变换无群的神奇。红中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青者若蓝天,白者胜美玉,五彩渗化,相映生辉,在不同光线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每一件钧瓷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传世之珍品。

钧瓷之奇

钧瓷以开片为奇,奇在奥妙纹路,优雅劾俗:“闲观窑变神韵色,静听钧瓷开片声”。开片又称“并瓷”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在釉裂开片中出现人力不可为之奇迹,如珍珠点,鱼子纹,蟹爪痕,菟丝缕,蛛丝张网,蚯蚓走泥,即成瑰良珍品。开片先音,出窑后的钧瓷永在浦写新的辉煌乐章。

钧瓷之妙

钧瓷妙在意境变换:曾识如新,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吏史价值与文化内涵,都开创了陶瓷美学的先河,独树一职。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优美,古朴典雅,釉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了一幅幅梦幻般的图画,如夕阳残照,伯牙抚琴等之,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古人文豪曾用“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来形容钧瓷意境之妙。

钧瓷之绝

钧瓷以出现景观为绝,形品在窑变中出现,暮沉霞飞、紫翠生烟、寒鸦归林、星辰满天,仙山琼阁,杏雨江南,高山云雾、峡谷飞瀑、节日礼花、浪迹飞舟、沉积釉色、梦幻天成,“千古绝唱,鬼斧神工”又自然天成,呈现景观画幅的钧瓷,列为空前绝后的极品。“意境凶元,绝世无双”。(钧瓷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的原因)

编辑推荐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你都知道多少?


了解瓷器的都知道,宋代五大名窑:钧窑、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其中钧窑一度是皇家御用瓷,那么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你都知道多少?

宋代五大名窑你都知道多少?-宋代出戟尊

宋瓷官窑和民窑有何区别?

官窑是官办瓷窑,专为皇宫生产御用瓷器;

民窑是指民办瓷窑,生产品种不受宫廷束缚,皆为城乡民众生活需要的日常用品;

钧官窑的原窑址在今河南禹州,禹州乃大禹之洲,禹的儿子启在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有名的药都,瓷都。

时至当代,河南许昌市禹州神垕镇被誉为“中国钧瓷之都”

宋代官窑作品-鼓钉洗

1、器型不同:钧官窑多为皇宫御用陈设用品,主要是各式花盘及盆托、鼓钉洗,甚至没有实用价值的出戟尊等;而民窑则多为盘、碗、碟等,实用性强。

2、釉色不同:钧官窑釉色丰富,颜色变化生动美妙,多有蚯蚓走泥纹等;而民窑产品窑变效果小,鲜有纹路出现。

3、工艺不同:钧官窑选料考究,工艺精细,从器型的瓶口、身部到足部制作规整,棱线分明,一丝不苟;而民窑产品略显粗糙,做工一般,且一般采用满釉支烧工艺。

4、底部不同:钧官窑产品底部刻有一到十的汉子数码,标明器物大小,底部抹有芝麻酱釉,而民窑无此特征。

宋代钧官窑作品-仰钟花盆

宋五大名窑:钧 汝 官 哥 定

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五个窑口均烧造于宋代,并且都为宋室宫廷烧制过御用瓷,因此合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然后这一说法是在明代提出来的。

1、宋代五大名窑之钧窑

钧窑创烧于唐,盛于宋,钧官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器型多为各式花盆及盆托、洗、樽等器皿,釉色有天蓝、月白、紫红等各种色彩,釉面多有蚯蚓走泥纹和窑变纹路。钧官窑胎体较厚,胎色为香灰色,铜口铁足特征明显,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汉字数码,传世品多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钧窑与其他四大名窑最大的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铜元素,创造性的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铜红釉之先河。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钧瓷之美,美在窑变。钧瓷的烧制,极其复杂,难度极大,前后多达72道工序,且因钧瓷自然窑变的釉色无法控制,又因其窑变成色需要烧至1280到1350度的高温,在烧制过程中有近70%的产品因高温而流釉过足、变形、开裂、脱釉、破釉、脱色等瑕疵而报废,而其中釉色窑变精美的珍品则更是十窑九不成,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尊贵声誉,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诰封“神钧宝瓷”,列为“御用珍品”,每年钦定生产36件,其余全部砸碎深埋,禁止民间收藏,是以当今传世的宋代钧瓷文物不足百件。

正是因为钧瓷的名贵,时至今日,更是有“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莫道世上黄金贵,不如钧瓷一把泥”等名句广泛流传。

宋代钧官窑作品-葵口花盆

这一变化打破了“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宋代五大名窑中独树一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为中国陶瓷美学提升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对世界陶瓷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宋代五大名窑你都知道多少?

2、宋代五大名窑之汝窑

窑址在河南省直管县级市汝州市,所以称为汝窑。

汝窑胎体较薄,胎色为香灰色,釉色主要为天青色,青中闪蓝,色调有一定的深浅变化,釉面有细密似鱼鳞状的开片。

汝窑采用满釉支烧工艺,器物底部会留有支钉痕,多为3~5个,也有6个的,器物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等。

汝窑前后烧制仅有20年左右,全球仅67件左右,主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等世界各地博物馆。

宋汝窑作品

3、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

宋徽宗时期,朝廷在京师烧造瓷器,名曰官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后随宋室南迁,在浙江一带也有烧造。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胎体较厚,釉色以粉青、深粉青、米黄、深米黄为主,釉质晶莹,有玉质感,大部分釉面有开片。

主要瓶型有瓶、尊、碗、盘等,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宋官窑作品

4、宋代五大名窑之哥窑

相传南宋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窑,哥哥烧的窑为哥窑,弟弟烧的为龙泉窑,哥窑之名由此而来,窑址在今浙江一带。

哥窑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之分,胎色有黑灰、深灰等几种不同色调,釉色以灰青为主,釉面由由黑色的龟裂纹和细密的黄色裂纹相互交错,呈现深浅颜色层次的开片,称之为“金丝铁线”。

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炉、洗、盘等,相传哥窑是从官窑发展而来,常说官哥不分,一般“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做为简单判断。

宋代哥窑作品

5、宋代五大名窑之定窑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定州,故名定瓷。

定瓷与上述瓷器釉色不同,它是白瓷,其烧造难度要高于青瓷,主要在于祛除杂质,这种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不少釉色白中微闪黄色,胎体质细,色较薄。

定瓷光泽柔润,釉面可可见“泪痕”和“竹刷丝纹”,定窑常以雕刻来体现它的纹饰之美,雕刻图案以花果、禽鸟比较多见。

定窑为宋代白瓷之冠,宋代五大名窑当中定窑传世品最多,主要器物有盘、碟、碗、罐、盒等,定窑除烧制白瓷外,还烧制黑釉、绿釉的产品。

宋定窑作品

以上就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相关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代时期,钧瓷发展为皇家御用瓷,是钧瓷技艺发展的顶峰时期,其窑变的独特魅力是其他瓷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钧瓷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四大名瓷之高温色釉


中国是瓷器大国,制瓷工艺源远流长,中国人自古就有赏瓷、品瓷、用瓷的爱好,瓷器文化堪称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代表。近年来瓷器价格不断上涨,瓷器收藏渐渐成为热门。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高温色釉,以其色彩丰富晶莹透体而博得人们的喜爱。制作精美的颜色釉色彩斑斓,极具艺术和欣赏价值,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古今中外的学者更是对其喜爱有加,曾形容它“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明媚有如江南的春水,清净有如北国的坚冰”。

景德镇传统高温颜色釉虽然丰富多彩,但展示给世人的大多是以单色釉装饰的瓷器,进而显得颜色釉更加珍贵。现代颜色釉制作工艺除了强调釉色丰富多彩之外,也注意了釉与器型、釉与画面的结合,为色釉彩、综合装饰工艺、色釉瓷雕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质。在高温色釉的创作过程中,凭借高温颜色釉富于变化的特点,通过对色釉性能特征的掌握,利用对烧成温度和气氛的控制,使它产生出淋漓尽致的色泽和神韵,展现出一种新的经过多种色釉互相渗透的色釉新貌。颜色釉色彩斑斓,极富观赏情趣,使人引发高雅的审美体验,从而领悟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就是颜色釉陶瓷受人喜爱的根本原因,也是它能成为中国陶瓷主流产品之一的关键所在。

颜色釉陶瓷不仅具有绚丽多彩外表,更是凝聚着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的聪明才智,既热烈奔放,又沉稳雅静,体现出土和火的艺术的真谛,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颜色釉不仅适合于做装饰品,更是极具收藏价值。在渐渐兴起的当代瓷器收藏热潮中,高温颜色釉瓷以它高难度的烧制工艺及作品的不可复制性,已渐渐露出其无比巨大的收藏价值。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玲珑瓷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

玲珑,明彻的意思。玲珑瓷属于镂花的一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但不洞不漏。这种透光的米粒状孔眼,叫做“米花”;在日本则叫“米通”“萤手”。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瓶之类,镂空处不糊釉浆,也叫玲珑。唐代洪州窑巳生产玲珑瓷;明永乐时,景德镇窑巳有玲珑产品。隆庆、万历其间,玲珑瓷风行一时。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 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

玲珑瓷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

发展历程

这种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只是花纹粗犷而已。先民们将豆、高柄杯等一类圈足器的陶器坯体镂通成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作为生活中的装饰,如马家浜文化中的陶豆,其上的镂空,盛行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弧边三角形和弧边菱形等几何形,有的还将几种相间组成环带状的镂空装饰。大汶口文化的豆或高柄杯上的镂空,则流行圆形、方形、长条形、三角形、菱形等形式。三国东吴、西晋时期,有一种用青釉制作的镂空罐,敛口,圆腹,腹上有数排圆形镂孔,假圈足,有的肩部附双耳,有的口沿处附一弯柄,极似挎篮,形制大小不一。主要用途是熏香和蒸食,他们把美带进了日常生活。由此处可见,玲珑瓷来源于祖先对美的发现和追求。今天,在观赏玲珑瓷的佳作时,更感叹劳动者的伟大和聪明。所谓玲珑瓷,是指经过“镂花”或“镂雕”的盘子,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其工艺是先把坯体上的花纹进行透雕后,然后通体施薄釉,同时洞眼也得以墁平,由此称为玲珑。烧制后,在光照下欣赏,其花纹呈米粒状拼辍而成,所以,又称米花或米通,但是,约定俗称的名称还是:“玲珑眼”或“芝麻漏”。

玲珑制品在隋唐时,江西丰城罗湖一带的洪州窑就有生产,到了元代,景德镇窑也生产这类产品,如青花釉里红镂雕花盖罐;至于明代,永乐年间制作的官窑瓷器玲珑瓷十分精致,如花熏一类瓷器;到了清乾隆后期,这类产品更是广受欢迎,那时官窑和民窑均有制造,如同本文介绍的这只玲珑瓷青花盘。就是现在,玲珑瓷也有不少佳作,只是它的孔眼由手工镂刻改为机械戳制,釉色则从单色发展到红、黄、绿、蓝等多色,成为喜闻乐见的彩色玲珑瓷。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玲珑瓷得到恢复,而且发展很快。玲珑瓷工艺精湛,装饰设计时统一考虑玲珑眼与青花纹饰及加彩的协调问题。雕玲珑眼时讲究刀法。配制的玲珑眼釉烧成后呈碧绿透明、光亮平整。填眼釉要注意干湿,干燥后进行青花纹样描绘,并施透明釉,然后入窑烧成为青花玲珑瓷。青花玲珑瓷釉面白中泛青,料色幽靓雅致,玲珑碧绿透明,釉中有釉,花中有花,相互衬托,相映生辉,耐酸、耐碱侵蚀,无铅毒。若进行釉上彩绘,成为清雅中见鲜润的青花玲珑加彩瓷。随着玲珑瓷成型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玲珑釉由一种碧绿色发展到多种颜色,玲珑眼由米粒状改变为各种形状组成的美丽图案。与玲珑相结合装饰的青花,由单纯的边脚图案发展到山水、花鸟、人物等。

产地品牌

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它显得灵巧、明彻、剔透,特别高雅秀洁。

玲珑瓷启始于北朝末年至隋初。唐、宋、元未见,至明永乐年间景德镇窑有甜白釉玲珑瓷烧造,此后复现于清乾隆期,然而数量很少,至于永乐年间的玲珑瓷流传极少,很不易见。晶莹、幽雅的青花玲珑瓷,是景德镇传统名瓷。它既汲取了青花技术之特长,又采纳了镂雕艺术之妙法,具有精巧致密,素雅清新的特点。外国人称其为“嵌玻璃的瓷器”,数百年来一直誉满中外。

青花玲珑是一种下釉青花加玲珑雕镂的综合装饰。结合呈色青翠的青花纹饰,施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青花玲珑的装饰风格与众不同,它的玲珑釉色透明带绿,小孔处透明性强,仿佛开了一个个的小窗户,阳光和灯光透过,成瓷组成的玲珑眼的特殊纹样,艺术效果别具一格。加之与青花装饰相结合,在白中泛青的釉色衬托下,显得分外精巧细腻.朴素大方,清新明朗。

21世纪以来发展有彩色玲珑,薄胎玲珑皮灯等陈设瓷;玲珑眼也由单一“米通”,发展为圆,尖、扁、线弯曲等形式。并能组成各种花鸟、水浪,云彩人物等形状,丰富了青花玲珑的装饰效果,使品种更加丰富多彩。1981年景德镇青花玲珑瓷荣获国家金质奖。

粉彩瓷—生动明艳的瓷都四大名瓷之一


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种类丰富多样,但如粉彩瓷这种绚丽多彩的却是少之又少。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专指用粉彩作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

粉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在已经烧好的素器上进行彩绘,然后再进窑用600度到900度的低温烘烤固色而成,粉彩瓷器出现在清代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础上吸收了珐琅彩的制作特点而成的一种新型釉上彩工艺。粉彩跟五彩的区别是:粉彩有颜色浓淡变化过渡,而五彩没有颜色过渡,显得比较硬。

粉彩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先在经过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勒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各种颜料施加于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的笔将颜料按照需要的浓淡洗开,最终使花瓣和人物的衣服一类显现出自然的颜色变化,浓淡明暗十分逼真,这是粉彩最大的进步。

由于砷的乳浊化作用,那层玻璃白的底会有不透明的感觉,同各种颜色混合烧成以后,红色会变成粉红,绿色会变成淡绿,黄色会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看起来粉嫩柔和,因此叫做粉彩。这种彩绘无论布局还是笔法,还是明暗的洗染都具有中国画的特征。

在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经问世,雍乾时达到鼎盛,“珠山八友”留下了众多震撼世人的粉彩珍品。而代表人物王琦,将一般的绘瓷方法应用于绘瓷板人物像,画持精深,画风新颖,被人们称为“神技”。新中国成立以后,粉彩瓷又有了新的生机和发展,涌现出非常多清新,大方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艺术瓷厂生产“福寿牌”粉彩瓷获国家金奖。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颜色釉瓷


景德镇烧造的颜色釉瓷,其釉色可谓五彩缤纷,晶莹夺目,被誉之为“人造宝石”,是瓷都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其红釉光艳华丽,青釉素洁雅致,黄釉明朗清晰,花釉斑驳古雅。而结晶釉则更变化无穷,爆发出大小不一的品花,花团锦簇,光芒四射,其艺术效果之妙是难以形容的。 分类 颜色釉瓷突起色釉瓷。有许多种类别:通体一色者称单色釉,多色相间者称花釉,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温颜色釉,1000度以下的叫低温颜色釉。釉料中含粘土、石英和助熔剂。着色剂主要有含铜、铁、钴、锰等化合物。 低温颜色釉大多以自然界中的景物、动植物命名,为象牙窑红等。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色彩就十分丰富,再经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的发展,更是无色不备,除恢复传统色釉56种外,又创新各种色釉60多种。为凤凰衣釉、彩虹釉等等。色彩非常丰富,产品畅销全世界。 工艺 颜色釉瓷是以多种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高温或低温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料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相信此话不假。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有千窑一宝之说。 历史 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创造了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钩红、祭红、郎窑红、胭脂红、美人醉等名贵色釉。钧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瓷,宋时为河南禹州所烧造,故名“韵红”,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花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确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元以后,钧窑衰落,已不再烧,值得庆幸的是禹州烧制钧红的技艺被其他产瓷地区继承下来。景德镇自宋末开始烧制钧红釉瓷,一直延续至今。 从明开始,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又创造了另一种高温铜红釉——祭红,它妖而不艳,红中微紫,色泽深沉而又安定,釉中无龟裂纹理,是颜色釉瓷中之珍品。 何谓“祭红”?民间有一传说:有一烧瓷艺人,技艺超群,专为宫廷烧制御瓷。这位艺人仅有一女,名叫继红,天生丽质,父女相依为命以烧瓷为生。一次因皇宫要烧制御品佳瓷,御窑连烧数十窑也未成功,眼看日期已到,再不烧成御瓷的窑工全得被杀害,继红为救其父和众窑工,便以自己鲜血做釉料烧制出一种稀世罕见的、色调安定肃穆的釉瓷,继红少女救了父亲和众窑工,自己却因失血过多而亡,为纪念这位舍身救众的女子,后人便将此瓷称之为“祭红”,改“继”字为“祭”。 祭红制作之难甚于其它颜色釉,传统的制作方法可谓不惜工本,古代配方中不仅有珍珠、玛瑙、玉石等还需掺入黄金,其配料之广,价格之高让后人惊叹,但即使样,在采用同一配方时,只要温度、气氛、时间稍有差异,也常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瓷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名贵色釉瓷更为名贵。 高温颜色釉绘画是经过高温烧炼下的二度创作,是利用自然界的金属氧化物为色剂,将硅、钙、钾、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科学配置成釉料,浮附在陶瓷坯体上,经过1300多度高温形成的液态玻璃质,其交融、渗透、流畅,形成晶莹绚丽、斑驳厚重的色彩。高温颜色釉瓷的产生过程实属不易,10个陶坯一起放入1300度以上的炉火中烧制,一般仅有2个到3个成品能够完好无损地出炉,成功率仅有20%。 专家介绍,这种通过高温所产生的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被誉为瓷器中“最富神秘色彩的艺术品”,前几年虽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未盛行,但高温颜色釉瓷被当成“国礼”送出国,因此较早受到世界注目,日本、法国等国的收藏家竞相收藏这种中国古老的陶瓷艺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创新艺术品。所谓“西风东渐”,近几年,这一艺术瓷器收藏领域的“新贵”也为国内业界看好,市场价格一路走高。 高温颜色釉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有人试用装饰。但颜色釉特性各异,要想自如地运用不同的颜色釉,经入窑高温烧制后能获得满意的效果,需要陶艺家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败,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只有一些勇于追求创新,追求艺术成就的陶艺家才能涉及这一领域。另外,由于难以经受1300多度高温,很多绘好色釉的陶坯在窑内断裂,而即使承受住高温后出窑的陶坯,也有因为经窑变之后“面目全非”,所以幸存下来的优秀作品自然少而价值不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