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 导航 >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你都知道多少?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你都知道多少?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瓷器鉴别的五大要领 古代瓷器名窑

2020-12-09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了解瓷器的都知道,宋代五大名窑:钧窑、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其中钧窑一度是皇家御用瓷,那么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你都知道多少?

宋代五大名窑你都知道多少?-宋代出戟尊

宋瓷官窑和民窑有何区别?

官窑是官办瓷窑,专为皇宫生产御用瓷器;

民窑是指民办瓷窑,生产品种不受宫廷束缚,皆为城乡民众生活需要的日常用品;

钧官窑的原窑址在今河南禹州,禹州乃大禹之洲,禹的儿子启在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有名的药都,瓷都。

时至当代,河南许昌市禹州神垕镇被誉为“中国钧瓷之都”

宋代官窑作品-鼓钉洗

1、器型不同:钧官窑多为皇宫御用陈设用品,主要是各式花盘及盆托、鼓钉洗,甚至没有实用价值的出戟尊等;而民窑则多为盘、碗、碟等,实用性强。

2、釉色不同:钧官窑釉色丰富,颜色变化生动美妙,多有蚯蚓走泥纹等;而民窑产品窑变效果小,鲜有纹路出现。

3、工艺不同:钧官窑选料考究,工艺精细,从器型的瓶口、身部到足部制作规整,棱线分明,一丝不苟;而民窑产品略显粗糙,做工一般,且一般采用满釉支烧工艺。

4、底部不同:钧官窑产品底部刻有一到十的汉子数码,标明器物大小,底部抹有芝麻酱釉,而民窑无此特征。

宋代钧官窑作品-仰钟花盆

宋五大名窑:钧 汝 官 哥 定

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五个窑口均烧造于宋代,并且都为宋室宫廷烧制过御用瓷,因此合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然后这一说法是在明代提出来的。

1、宋代五大名窑之钧窑

钧窑创烧于唐,盛于宋,钧官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器型多为各式花盆及盆托、洗、樽等器皿,釉色有天蓝、月白、紫红等各种色彩,釉面多有蚯蚓走泥纹和窑变纹路。钧官窑胎体较厚,胎色为香灰色,铜口铁足特征明显,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汉字数码,传世品多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钧窑与其他四大名窑最大的不同,是在釉中加入了铜元素,创造性的烧出了五彩斑斓的窑变紫红色釉,开铜红釉之先河。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钧瓷之美,美在窑变。钧瓷的烧制,极其复杂,难度极大,前后多达72道工序,且因钧瓷自然窑变的釉色无法控制,又因其窑变成色需要烧至1280到1350度的高温,在烧制过程中有近70%的产品因高温而流釉过足、变形、开裂、脱釉、破釉、脱色等瑕疵而报废,而其中釉色窑变精美的珍品则更是十窑九不成,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尊贵声誉,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诰封“神钧宝瓷”,列为“御用珍品”,每年钦定生产36件,其余全部砸碎深埋,禁止民间收藏,是以当今传世的宋代钧瓷文物不足百件。

正是因为钧瓷的名贵,时至今日,更是有“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莫道世上黄金贵,不如钧瓷一把泥”等名句广泛流传。

宋代钧官窑作品-葵口花盆

这一变化打破了“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宋代五大名窑中独树一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为中国陶瓷美学提升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对世界陶瓷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宋代五大名窑你都知道多少?

2、宋代五大名窑之汝窑

窑址在河南省直管县级市汝州市,所以称为汝窑。

汝窑胎体较薄,胎色为香灰色,釉色主要为天青色,青中闪蓝,色调有一定的深浅变化,釉面有细密似鱼鳞状的开片。

汝窑采用满釉支烧工艺,器物底部会留有支钉痕,多为3~5个,也有6个的,器物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等。

汝窑前后烧制仅有20年左右,全球仅67件左右,主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等世界各地博物馆。

宋汝窑作品

3、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

宋徽宗时期,朝廷在京师烧造瓷器,名曰官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后随宋室南迁,在浙江一带也有烧造。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胎体较厚,釉色以粉青、深粉青、米黄、深米黄为主,釉质晶莹,有玉质感,大部分釉面有开片。

主要瓶型有瓶、尊、碗、盘等,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宋官窑作品

4、宋代五大名窑之哥窑

相传南宋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窑,哥哥烧的窑为哥窑,弟弟烧的为龙泉窑,哥窑之名由此而来,窑址在今浙江一带。

哥窑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之分,胎色有黑灰、深灰等几种不同色调,釉色以灰青为主,釉面由由黑色的龟裂纹和细密的黄色裂纹相互交错,呈现深浅颜色层次的开片,称之为“金丝铁线”。

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炉、洗、盘等,相传哥窑是从官窑发展而来,常说官哥不分,一般“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做为简单判断。

宋代哥窑作品

5、宋代五大名窑之定窑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定州,故名定瓷。

定瓷与上述瓷器釉色不同,它是白瓷,其烧造难度要高于青瓷,主要在于祛除杂质,这种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不少釉色白中微闪黄色,胎体质细,色较薄。

定瓷光泽柔润,釉面可可见“泪痕”和“竹刷丝纹”,定窑常以雕刻来体现它的纹饰之美,雕刻图案以花果、禽鸟比较多见。

定窑为宋代白瓷之冠,宋代五大名窑当中定窑传世品最多,主要器物有盘、碟、碗、罐、盒等,定窑除烧制白瓷外,还烧制黑釉、绿釉的产品。

宋定窑作品

以上就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相关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代时期,钧瓷发展为皇家御用瓷,是钧瓷技艺发展的顶峰时期,其窑变的独特魅力是其他瓷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钧瓷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扩展阅读

有关“百花不露”你又知道多少?


各式各样款式的陶瓷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景德镇陶瓷也是盛名远播,景德镇在清朝时代的一个御窖厂召集了许多能人巧匠,在这个朝代的景德镇陶瓷在数量及质量上都达到了其他制陶厂无法追赶上的高度,当时有一种制作工艺称之为百花不露。

“百花不露”,也叫“百花不落地”,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表现手法。指的是将粉彩与金彩结合,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于空中,故称“百花不落地”。百花不落瓷器烧制工序之繁缛,设色之丰富,绘画之多彩,绝非数人之力可成,当为彩瓷之翘首。若无良工为之构图设计,巧匠为之敷彩洗染,何来一器成,天下宠?考其源流,首先,需要内务府造办处出具画样,设计出百花齐聚之画稿,交付御窑厂作为粉本,其构思最妙之处则是尽收春意盎然之象而又无砌堆之感,殊为巧思。

其次,御窑厂的工匠将画稿临摹勾勒于白瓷胎上,务必与原稿一致,同时又要照顾到器表不同于纸面的不均衡特性,一旦有误,全局皆变,任其彩料何等妍美,画手如何高超,亦无法弥补画稿原有之神韵。彩料配制之多堪称众瓷之首,百花不露地者一器之上所见颜色不下于三十余种,故绘画之前,彩瓷的所有颜料必须配备,种类繁多几近百种,均需一一调试。此项工作之完成需动用多少人力,耗费多少时间,预支多少成本,可想而知。最后,填绘洗染,必经画师数人之手,历十数日之功方可入窑。故一器告成,历时数月之久,耗资甚巨,绝非其它御瓷可比。如此繁复之至必将注定百花不露地者烧造不多,大器则更为罕见。

如此独特耀眼的陶瓷工艺,出现在繁荣的清朝时代是一件必然的事,那个朝代汇集了各个朝代良器的精华,又借助各个能人巧匠的手艺,铸就了千古难得一遇的辉煌瓷器时代。

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瓷器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历史四大发明为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不仅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四大发明

但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蕴含的智慧确实无法估量的,除了四大发明以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智慧的象征,如张衡的地动仪、太阳历、周易八卦等都是智慧的结晶。

如果说从为人类服务的发明上来说影响力的话,那么瓷器可以算得上是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了,瓷器是中国地地道道的智慧结晶,早在3500年之前的16世纪商代中期,中国就发明出了瓷器。

当时的瓷器虽然做工粗糙,但是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是巨大的,从此以后人们吃饭的器皿不用发愁了。而这个时候,世界上很多国家吃饭都还没有合适的工具呢。比欧洲瓷器的出现整整早了1700多年!

钧瓷双龙尊

宋代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和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其中钧瓷打破了其他瓷恒定不变的单一釉色,出现了彩色釉,可以烧成绚丽多彩的器物而深受皇室喜爱,因此成为五大名窑之首。

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就是“中国”和“瓷器”的英文翻译名,瓷器早早就成了中国的代表产物。在中国古代,瓷器是最大的奢侈品之一,甚至在欧洲的皇室,都将拥有中国精品瓷器做为身份的象征。

钧瓷

如今,瓷器的发展更加炉火纯青,畅销海内外,并且也是礼仪邦交首选的高端礼品。瓷器也因此被成为是中华民族艺术的象征。

瓷器这项伟大的创举,从对人类的贡献来说,不亚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所以,有关专家学者指出,瓷器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这些明朝瓷器款识,你都认识吗?


相信大家都知道瓷器的底部一般都有一个款识,标注着瓷器的制造年份。这个款识是我们辨认瓷器身份的重要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在明代之前瓷器基本上是没有款识的,在明朝永乐之后才开始在瓷器上标注本朝的年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明朝时期的瓷器款识都是怎样的。

1、永樂。永樂瓷器的款識是“永樂年制”,這是壹個帝王年號款,也是第壹次燒制的帝王年號款,所以對研究陶瓷史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永樂年制”均為篆書,四個字分成兩個豎行。需要註意的是,永樂時期的瓷器年號款只有四字篆書,如果看到六字或者根本不是篆書的那肯定是仿品,而且永樂瓷器的款識只在器心裏。

2、宣德。和永樂瓷器的款識只在器心裏不同,宣德的瓷器在任何部位都可以書寫款識。宣德的款識既有楷書也有篆書,楷書為主,款識有六個字的也有四個字的,六個字的比較多。宣德民窯瓷器還有壹些多寫在器心的草書或者是隸書的“福”字與“壽”字,也有“大明宣德年造”,並且“德”字心上面的壹橫是被省略掉的,這個特點也是鑒定宣德瓷器的重要方面。

3、成化。成化官窯瓷器的年號款寫“大明成化年制”為主,用的是青花楷體六字雙豎行。款識大多在器物的底部,除了“大明成化年制”以外,還有“大明年制”的四字雙行楷書款識,但是數量很好。但是成化瓷器的款識都沒有“成化年造”以及“成化年制”兩款。另外,成化時期的官窯瓷器還有壹種款識只有壹個“天”字的罐,這是成化時期所獨有的。

4、弘治。弘治時期的瓷器款式較為簡單,是“福”、“正”、“壬子年造”等楷書款。

5、正德。正德官窯年號款以四字雙行的“正德年制”為主,也有青花楷書六字雙行的“大明正德年制”。

6、嘉靖。嘉靖時期的官窯瓷器年號款式全部都是楷體,有四字雙行的也有六字雙行的,位置主要在瓷器的底部,瓷器口沿下與肩部也有。

7、萬歷。萬歷年號款主要書寫在器底,也有書寫在器裏心凹處的、肩部的以及口邊的等等。

8、天啟、崇禎。天啟、崇禎時期屬前朝年號款的要比屬本朝年號款的多,但是基本上都是民窯制造的比較粗糙。

以上就是明朝各个时期款识的特征,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特点,那么你认识几个呢?

属于陶瓷的紫砂壶有五大优点


景德镇陶瓷中除了青花瓷重点打造的还有紫砂壶,紫砂属于陶类,紫砂壶也是陶瓷类的茶具,所以跟其他的陶瓷一样做茶具有其先天的优点,甚至优于其他茶具,让我们来看看属于陶瓷的紫砂壶有五大优点吧!

紫砂壶特点一:独特的原料

紫砂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需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显微观察发现,紫砂泥主要成分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同时这些矿物的颗粒组成适中,具有类似中国大陆南方制瓷原料的特点,即其矿物组成属于粘土。

紫砂壶特点二:独特的气孔

紫砂泥经过1150℃烧成后,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双重气孔使产品具有较高的气孔密度和一定的气孔率。

紫砂壶特点三:独特的构造

紫砂壶与施釉的陶瓷茶壶相比,茶汤确实不易变质发馊。这种功能由茶壶本身精密合理的造型所决定。由于紫砂壶制作的精密度高,比施釉的瓷壶减少了混有黄曲霉等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 因此,相对地延长了茶汁变质发馊的时间。

紫砂壶特点四:独特的功能

紫砂泥是一种紫红色或浅紫色的氧化铁含量较高的陶土,由于紫砂壶坯体不施釉,所以烧成后仍有较大的吸水率和气孔率。因此,制成品具有良好的吸附气体性能和透气性能,用之泡茶色、香、味均好。由于紫砂壶传热缓慢,虽然用沸水泡茶它也不炙手。同时还可放在文火上煮茶,不易烧裂。

紫砂壶特点五:独特的工艺

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由于表皮层的存在,产品烧成的温度范围扩大了,不 论在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容易烧结,而壶身内壁仍能形成气孔。

紫砂壶的这五个优点也是所有饮茶爱好者爱它的原因,饮茶入门,你需要一款紫砂茶壶!

天目瓷 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天目瓷也称“天目釉”,是以铁质黑釉烧制的陶瓷,约在日本镰仓时代,日本僧人来我国留学,从浙江天目山带去建窑瓷盏,并称这种瓷盏为“天目”,后来人们把黑瓷统称天目瓷。

天目瓷茶具

天目瓷器釉色名,结晶釉的一种。胎质粗糙坚硬,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质刚润,黑或褐色釉釉层中透射了状若兔毫的自然结晶釉纹。因其釉中闪现出各种变幻莫测的色彩,又称有黄兔毫、红兔毫、蓝兔毫、黑兔毫等。是在底釉上透出黄、红、黑等色流纹流丝,自然流淌,恰似兔毛悬浮在釉面上而得名。因产率特别底,所以显得特别名贵而受人欣赏。建安的黑釉茶盏始烧于五代末北宋初年,起初以烧造无斑纹通体乌黑的茶盏为主,称为“乌金釉盏”,当时只在建安产茶地区流行,北宋初年,朝廷把建安地区划为贡茶产区,建立了北苑茶园,黑釉茶盏也被专门进贡给朝廷。

天目瓷·碗

随着宋代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北苑茶园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贡茶产地,产品层出不穷,以追求冲泡后的茶汤色白为佳,常以“似雪”、“胜雪”赞之。这种独特的茶文化极大地带动了黑釉茶盏的烧制,茶盏的新品种也不断被烧制出来,除了乌金釉盏,后来烧制的兔毫盏成为当时最流行产量最大的建盏品种,这点可以从建盏窑址出土的大部分是兔毫盏得到证实。宋徽宗曾在《大观茶论》中提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意思便是建盏以青黑色为贵,最好是带有月光下兔毫的光泽,就是所谓的兔毫盏。

天目瓷茶盏

建盏多是口大底小,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

敞口碗:口沿外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俗称“斗笠碗”。

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浅圈足,可分大、中、小型。

敛口碗: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矮圈足,造型较丰满。

束口碗: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口沿以下约1厘米左右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也有加强口沿强度,防止烧制变形的工艺上的考量,该凹槽俗称“注水线”。此类碗腹较深,器型整体饱满,手感厚重,为最具代表性的建盏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建盏,出土或传世品最多。

李封天目瓷

李封天目瓷窑遗址,位于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村中山前坡地上,地势北高南低。窑址面积约5600多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2.5米,地面上分布着大量的窑具和瓷器残片。从采集到的瓷器标本看,器物类型有碗、枕、灯、罐、盆、盏、瓶、小玩具和缸等

从李封天目瓷窑遗址拣选到的器物标本看,具有产品种类繁多、色彩丰富、釉质新颖而富于变化,生活气息浓厚等特点。北宋末至金代为鼎盛时期。它的制作手法分别受南方吉州窑系、河南禹州窑及北方磁州窑系的强有力的影响,从而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李封天目瓷窑遗址,是继焦作修武当阳峪窑之后,又一处宋金时期北方民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南省天目瓷窑遗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李封天目瓷器,是河南天目花丛中的一朵奇葩。

你知道怎样辨别成化时期的瓷器吗?


相信对瓷器稍有了解的人对成化瓷一定不会陌生,成化瓷胎体轻薄,釉质洁白,青花颜色十分单眼。明朝的成化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奇,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追求赏心悦目,特别讲究线条美,使后人对成化一朝瓷器有着极高的评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该如何辨别成化瓷。

1、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

2、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3、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4、斗彩为成化创新品种。

5、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谈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 等青料”取代“苏泥勃青料”呈色稳定,发色兰中闪灰青,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6、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俗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7、成化器足,凡饰有青花双边线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跟无釉处,那条圈线,颜色较深重,上面一条则显清谈。可用这一点来做鉴定参考依据。

8、款识字体,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一般为“大明成化年制”,“大”字尖圆头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制”字上大下小,“衣”字一横不越刀。

成化瓷在当时的条件下已是登峰造极的境界,尽管还存在一些小缺陷,但是相对于宣德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故能得到一件成化瓷乃人生之大快也。

钧瓷研究所-你了解多少?


提起钧瓷研究所所长,有人只知道阎夫立,有人只知道苗锡锦,有人只知道刘福安,有时会争论不休,实际上说的都对,但也不对,因为都是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现实钧瓷发展过程中确实有两个“研究所”。

第一个:神垕钧瓷研究所

1981年6月21号由镇政府出面将各个瓷厂联合起来成立了“禹县神垕钧瓷工业公司”,公司内设七科一室和一个研究所。苗锡锦任公司办公室主任兼神垕钧瓷研究所所长。研究所在苗锡锦的领导下,对宋、元钧瓷的挖掘、产生、发展传承走了很多工作,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工业公司因团队优势,为弘扬钧瓷文化方面的宣传造势,展览评比,内外销售做出了重大贡献。工业公司解散后,神垕钧瓷研究所也随之销声匿迹。工作由官办转为民办,仍由苗锡锦掌舵,在苗家钧窑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验,应该说,此时神垕钧瓷研究所是名存实亡。

苗锡锦(左)与其子苗长强

直到现在,苗锡锦仍然在自家窑厂从事着钧瓷的研究,发表了几篇有价值的论文,他首先在下白峪村发现当代黑釉花瓷古窑址,个别专家认为钧瓷始于唐,在神垕镇找到了可靠的证据。他与山东省硅酸盐研究所专家刘凯民先生共同发表的《唐钧釉的本质与后世宋钧分相乳光釉的关系》一文,填补了《中国陶瓷史》这方面的空白。他收集的几十箱金、元钧瓷残片,为以后研究金、元钧瓷保存了宝贵的标本。他发现并珍藏官窑陈设瓷残片与同时窑址的“元祐通宝”钱币,为钧瓷产于北宋哲宗年间提供了具体的实物证据。但仅凭一钱币为据,说明钧瓷盛于宋有些苍白无力。

苗锡锦现在已是古稀之年,仍孜孜不倦的活跃在钧瓷研究舞台上,2005年提供宋官窑釉料,指导监制,使刘春伟用宋代钧釉烧出了仿宋、金青釉器物,震惊了陶瓷界。苗锡锦靠自己的执着毅力,发挥着余热和光辉,宋官窑釉料没有专家论证和科学测试,只能供参考。

第二个:禹州市钧瓷研究所

根据发展的需要,1991年6月由禹州市政府组建了“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副市长赵学仁兼钧瓷研究所所长抓全面工作。市委书记臧文营任名誉所长,并负责省市文物、轻工系统和专家们的协调工作。刘福安任副所长,负责业务上的事务。性质是文物系统下属的事业单位。1992年2月正式开始运作,由于资金和技术两大难题未能解决,到了同年11月底还是有名无实。赵学仁在自己编著的《钧瓷的发展》一书中重点写了研究所一章,书中写道“科研还没有真懂技术的人才.....整个工作确实到了无法开展的地步。”在此种情况下,赵学仁调来了当时任文化局副局长的阎夫立任第一副所长,全面负责业务工作。那时,研究所才算是名副其实的研究单位。

阎夫立走马上任,为了节省开支,与任星航一起首先进行了窑炉改造,改传统的煤烧钧瓷为液化气烧,这一改革实施后,不但解决了资金拮据的问题,而且,使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名声大振,液化气的实验成功,使私营钧瓷厂家的生产走向规模化,是当代钧瓷发展走上了多元化,迅速繁荣了钧瓷市场,在阎夫立主持工作的那段时间,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做了大量的研究项目,开发了不少新的釉色品种。钧瓷博物馆的建设竣工为禹州添了一个新的旅游景观。研究所生产与展销相互促进,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科技研究双丰收。

迎香港回归钧瓷“豫象送宝瓶” 禹州钧瓷研究所烧制

“五百罗汉”的烧制成功,为钧瓷雕塑艺术和色、釉、面多样化开辟了新天地,迎香港回归贺礼“豫象送宝”钧瓷瓶,使钧瓷研究所的制作能力和烧造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人民大会堂设计的陈设钧瓷“风调雨顺”和“世纪雄风”的问世,是钧瓷花釉和窑变釉的完美结合,把钧瓷的内涵美与形式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闫夫立设计创作的“风调雨顺”钧瓷花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交接仪式)

图为: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所长赵学仁(左)

图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中)

图为:禹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卢新运(右)

第三个:民间钧瓷研究所

与“神垕钧瓷研究所”成立的同时,还有耿花灵自己筹建的神垕民间钧瓷研究所。

四大名瓷之高温色釉


中国是瓷器大国,制瓷工艺源远流长,中国人自古就有赏瓷、品瓷、用瓷的爱好,瓷器文化堪称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代表。近年来瓷器价格不断上涨,瓷器收藏渐渐成为热门。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高温色釉,以其色彩丰富晶莹透体而博得人们的喜爱。制作精美的颜色釉色彩斑斓,极具艺术和欣赏价值,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古今中外的学者更是对其喜爱有加,曾形容它“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明媚有如江南的春水,清净有如北国的坚冰”。

景德镇传统高温颜色釉虽然丰富多彩,但展示给世人的大多是以单色釉装饰的瓷器,进而显得颜色釉更加珍贵。现代颜色釉制作工艺除了强调釉色丰富多彩之外,也注意了釉与器型、釉与画面的结合,为色釉彩、综合装饰工艺、色釉瓷雕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质。在高温色釉的创作过程中,凭借高温颜色釉富于变化的特点,通过对色釉性能特征的掌握,利用对烧成温度和气氛的控制,使它产生出淋漓尽致的色泽和神韵,展现出一种新的经过多种色釉互相渗透的色釉新貌。颜色釉色彩斑斓,极富观赏情趣,使人引发高雅的审美体验,从而领悟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就是颜色釉陶瓷受人喜爱的根本原因,也是它能成为中国陶瓷主流产品之一的关键所在。

颜色釉陶瓷不仅具有绚丽多彩外表,更是凝聚着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的聪明才智,既热烈奔放,又沉稳雅静,体现出土和火的艺术的真谛,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颜色釉不仅适合于做装饰品,更是极具收藏价值。在渐渐兴起的当代瓷器收藏热潮中,高温颜色釉瓷以它高难度的烧制工艺及作品的不可复制性,已渐渐露出其无比巨大的收藏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