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元代磁州窑量大品种少

元代磁州窑量大品种少

元代瓷器鉴别 磁州窑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磁州窑瓷器

2020-12-14

元代瓷器鉴别。

说到元代磁州窑,可以慨括为元代磁州窑量大品种少。磁州窑到了元代虽然的生产同样保持着大规模,大产量;但在元朝生产的品种比起宋朝来减少了很多。元代磁州窑生产的主要是磁州窑典型的白地黑花为主,在今天我们还可以见到绿釉黑花、孔雀绿(蓝)釉黑花、三彩、黑釉等品种。用一句画总结元代磁州窑量大品种少。

元代磁州窑是北方地区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它始烧于晚唐,盛于宋金元,其规模和影响之大,使其成为中国制瓷业的重要家族之一。白釉黑花是磁州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手法,它首先在器物坯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打底,然后再用毛笔蘸颜料绘画图形,最后施一层透明釉进行烧造。元代磁州窑是北方地区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它始烧于晚唐,盛于宋金元,其规模和影响之大,使其成为中国制瓷业的重要家族之一。

白釉黑花是磁州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手法,它首先在器物坯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打底,然后再用毛笔蘸颜料绘画图形,最后施一层透明釉进行烧造。在瓷器上直接题诗作词和绘画,是磁州窑系的一大特点,它充分抒发陶瓷艺人的创作激情、生活感受和审美情趣,故磁州窑所产瓷器在内容题材方面,也就更直接、更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市井文化思想,更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民间艺术色彩。

绿釉黑花或孔雀绿(蓝)釉黑花瓷器是宋元时期磁州窑在白地黑花瓷基础上烧造的瓷器品种,与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釉陶器不同,磁州窑产品是二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瓷胎,然后在瓷胎上施釉入窑低温二次烧成,其釉色一般比较鲜艳,釉下多衬以黑色花纹。此外,元代绿釉黑花器中的一些制品因釉内碱金属中铅含量的不同会出现一定的色差,其中铅含量高的称孔雀绿,低的称孔雀蓝,由于采用低温二次烧成,釉层与胎面常因结合不好或使用中受潮湿气体影响而造成釉面剥落,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元磁州窑孔雀绿釉黑花龙凤纹盖罐器表覆盖的孔雀绿釉就几乎全部剥落,露出了釉下的黑褐色纹饰,十分典型。

三彩器是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瓷窑普遍烧造的一种低温彩釉品种,窑址调查发现这一时期烧造三彩器的北方窑场有河北磁州窑、河南巩义窑、修武当阳峪窑、临汝窑、新密西关窑、登封窑、鲁山窑、宝丰窑、禹州扒村窑、钧窑、山东淄博窑、山西八义窑等,其中以磁州窑产品较具代表性。元代磁州窑的三彩器造型以三足炉、枕等较为常见,施釉以黄、绿、褐色釉为主,极少使用白色,釉面光泽及鲜艳程度都不如金代产品,制作工艺多比较粗率。

黑釉瓷是我国古代南北方瓷窑广泛烧造的一种颜色釉瓷器,它以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铁元素为呈色剂,一般而言釉料中铁含量高就能烧成黑釉瓷器,而决定黑釉色调差异的因素主要是釉中铁含量的高低,以及釉料中其他微量金属氧化物如铜、锰、镁、铬等在不同的烧成温度气氛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元代包括磁州窑在内的北方窑场大多都烧造黑釉瓷,造型以碗、盘、瓶、罐等民间日用器为主,经测试元代北方黑釉瓷釉料中铁的含量稍低,所以一般产品釉色常呈黑褐色,此外由于釉料中助熔剂使用的较少,所以烧成温度高、较精致的产品釉面显得漆黑光亮。

元代磁州窑瓷器特征与宋代一致。主要烧制白釉黑花器,产品具有硕大、浑圆、厚重的元代所有器物的重要特点。一个字,大。与统治者喜好有关。大盆、大罐、枕是其主要产品。云龙、云凤、云雁、鱼藻为常见的纹饰。也有剔花,划花,刻花等工艺。元代磁州窑量大品种少也许是磁州窑衰落的开始。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元代磁州窑也精彩


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窑场,在前代基础上仍继续生产传统品种。而且因为外销瓷的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

元代磁州窑是北方地区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烧造。它始烧于晚唐,盛于宋金元。当时除河北省磁州窑以外,还有河南省的汤阴鹤壁、禹县、陕县,山西的介休、霍县等地的窑场。其规模和影响之大,使其成为中国制瓷业的重要家族之一。元代磁州窑系以烧造白釉黑花器为主,产品也和其他窑场一样,具有硕大、浑圆厚重的特点。主要的器型有白地黑花大罐,器腹纹饰常见的有龙凤、花卉或云雁等,也有墨书诗句的。在瓷器上题诗作词和绘画,充分抒发了制瓷匠师们的创作激情、生活感受和审美情趣,因而在内容题材方面,也就更直接、更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民俗民风、市井文化思想,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民间艺术色彩。

白釉釉下画黑彩,亦称白釉黑花,是磁州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手法,它首先是在器物坯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打底,然后再用毛笔蘸颜料绘画图形,最后施一层透明釉进行烧造。磁州窑白釉黑花艺术,釉色和彩色对比强烈,花纹和器物造型十分和谐,巧妙地结合成完美的整体。

济南市博物馆珍藏的元代磁州窑龙凤纹罐,是1974年在济南章丘出土的。此罐高31.7厘米,口径15.5厘米,白釉黑花纹,上腹部以黑彩绘飞动的龙凤纹,下腹以黑彩绘涡纹。整体纹饰工整细腻,线条流畅,构图丰满,形象生动,活泼自然,富有极强的想像力与装饰效果。此罐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技术水平与时代特征,是磁州窑瓷器中的精品佳作,为难得的民用瓷艺术珍品,观后令人叹为观止,赞不绝口。

古人认为,龙是百兽之王,凤是百鸟之王。龙凤出现,天下就会祥和太平,百业兴旺,五谷丰登,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千百年来,龙凤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物。因而古人在陶瓷器上常以龙凤为纹饰。

元代磁州窑以及装饰技法


元代磁州窑是北方地区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它始烧于晚唐,盛于宋金元,其规模和影响之大,使其成为中国制瓷业的重要家族之一。白釉黑花是磁州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手法,它首先在器物坯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打底,然后再用毛笔蘸颜料绘画图形,最后施一层透明釉进行烧造。在瓷器上直接题诗作词和绘画,是磁州窑系的一大特点,它充分抒发陶瓷艺人的创作激情、生活感受和审美情趣,故磁州窑所产瓷器在内容题材方面,也就更直接、更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市井文化思想,更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民间艺术色彩。

故宫博物院藏金代白釉黑绘诗文枕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瓷窑之一,其窑址主要分布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和峰峰矿区彭城镇一带。北宋末到金代是磁州窑制瓷生产的繁荣期,产品以民间日用器为主,器物装饰最突出的特征是在施加白色化妆土的胎体上,利用绘、划、刻、剔、印、塑等多种技法来表现具有民间风俗、风情的装饰内容,有着质朴奔放的民间艺术风格。元代磁州窑瓷业生产仍很兴旺,其产品造型和装饰风格在承继前代的同时亦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

元磁州窑产品造型仍以民间使用的碗、盘、瓶、罐、盆、枕等为主,其中传世较多且造型时代特征突出的有罐、四系瓶和枕等。元磁州窑罐的造型无论大小,器型基本相似,与同时期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等罐类器造型一致。四系瓶是磁州窑典型器物之一,主要流行于金、元时期,为当时民间日用的酒瓶或水瓶。元代四系瓶可分扁腹与圆腹两种,其中唇口,肩饰四系,腹部长圆的瓶式最为常见,与前代相比,元代四系瓶普遍更加高大,瓶体显得修长,系也更宽,外壁多施半截釉。

磁县博物馆元代藏相如题桥故事狮纹枕

枕是历代磁州窑生产的大宗产品,其造型和装饰风格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元代磁州窑枕的造型基本都为长方体,枕的长度多在30至40厘米之间,有的则长达40厘米以上,枕面四边出檐,多呈两边微翘的弧形,也有的枕面稍向前倾斜。装饰上以白地黑花装饰为主,纹饰构图和布局统一,除底面外,枕的其余五面均为菱形开光内绘画纹饰,其中枕面随形绘有边框,中心开光内绘主题纹样,题材多山水人物、人物故事、花卉动物、诗词曲赋等,开光外填绘细碎花草纹。枕的前后立面开光内纹样题材亦很丰富,常见山水人物、花卉、动物、墨竹、诗词等,而两侧立面开光内绘画题材相对简单,以折枝花卉纹为主。枕底面常有戳印“张家造”方框铭记。

元代磁州窑产品装饰仍以白地绘黑花为主,但黑彩的色调有所变化,多呈褐色、黑褐色或红褐色,因此又有白地褐彩之称。装饰题材除动、植物纹样之外,由于元代小说、戏曲和绘画的发达,山水人物、历史故事等纹样题材十分流行。文字装饰也是元磁州窑器的典型装饰题材,与前代相比,元代产品的字数明显增多,内容也更加丰富,主要有民谣、词曲、古诗、警世格言、物主姓氏、作坊铭记、广告语等。

金代鱼藻纹腰圆形枕

白地黑绘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技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这一装饰技法在宋代书法、绘画艺术繁荣和普及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而成熟、发展起来。正是文人书画家的广泛参与,提升了磁州窑艺术的高度,开拓了磁州窑文化的深度。同时,它又以多方面的创造及广泛传播,深刻影响和促进了中国彩绘瓷器及文人书画的发展。

元观台窑《绘瓷作枕》诗文枕

金元时期,异族统治者对汉族实行残酷的压迫和歧视,并一度取消科举制度,使文人失去了晋身的机会,心情充满压抑、失望和仇恨。不少文人持守民族气节,终身隐逸,如倪瓒;一些人始而希望得朝廷赏识,继而失望归隐,如黄公望等。这些隐逸的文人高士多数退隐山林,研习书画、琴艺,赋诗、品茗,对酒当歌,以此修身养性,标立自身品操的清洁高逸。一些人到磁州窑场绘画、题诗,一展才艺。

元代瓷器吸引瓷器收藏家的品种有哪些


元代瓷器吸引瓷器收藏家的品种有哪些?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那么,元代瓷器吸引瓷器收藏家的品种有哪些呢?

1、青花瓷。元代青花瓷以大型器为精,配合娴熟画法,辄予人磅礴刚健之感,甚引人入胜;但保存完整者极少,藏于中外各大博物馆的珍品不足200件;流落民间者甚稀,故身价倍增。

2、釉里红。元代釉里红乃于中期创烧,呈色不稳定,常常发黑发灰,红色不鲜纯,且见晕散,盖釉里红属釉下彩,要用铜红作着色剂,以高温烧成,初期技术难以掌握,烧至摄氏1250度以上,铜元素易游离而散失;在还原过程中压力亦不稳定,难以变成呈鲜红的氧化亚铜,故烧成品少,釉彩纯正者更如凤毛麟角;历来拍卖多数以天价成交。

3、卵白瓷。元代卵白瓷,精粗不一,压模印花制作水平参差;早期釉含铁多,白中泛青,后期釉层厚而失透,以致纹饰模糊,上品现已难觅。收藏家多偏重釉里红与青花。

陶器品种—紫砂


用江苏宜兴丁蜀镇所产的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紫泥烧成的无釉陶器,也指这种陶器的质地。其胎质坚实细密,颜色为红褐色、淡黄色或紫黑色。主要产品足茶壶。紫砂区别于一股概念的陶器。首先是原料与—般陶器所用的粘土不同.而是高岭—石英—云母类粘土。其特点是含铁量高,同时还只有多种矿物元素;其次是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介于1100℃~1200℃之间。由于胎体由石英、赤铁矿、云母等多种矿物质组成.高温烧造时各种矿物质通过分解、熔融、收缩发生了质变,产生大量团聚体及少量断断续续的气孔。经科学检测其气孔率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吸水率小于2%。紫砂陶化学成分的组成注定了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突出表现在它的透气性适当,耐热性和隔热性强,冷热骤变时不易炸裂。紫砂起源于明代中时,其迅速勃兴是由于明代饮茶方式由烹点饼茶改变为冲泡散茶。泡茶需用新式茶具茶壶。紫砂的特性可使茶味得到最佳发挥,最适合制作茶壶;并且因紫砂的可塑性强,茶壶造型可随心所欲地变化。紫砂壶逐渐被精于茶理的文人土大夫所关注,并有人参与设计制作,赋予它文人艺术品的性质。史籍记载最早的紫砂艺人是明代正德年间的书童供春,此后有万历年间的“四大家”董翰、赵良、元畅、时朋,成就最高的是时朋之子时大彬,他的作品,标志着紫砂壶艺的成熟。大彬的弟子李仲芳、徐友泉也是明代制壶名人,清初则以陈鸣远为代表,清嘉庆溧阳县宰、书法篆刻名家陈曼生对紫砂艺术的发展升华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他设计,制壶艺人杨彭年等人制作的紫砂壶,世称“曼生壶”,开创了紫砂壶艺与诗、书、篆刻相结合的新路,历代工匠都有在壶底、壶把下方等处落名款的习惯,明代多为阴刻,清代改为铃印,墓葬出土所见最早的一件紫砂壶,是南京市博物馆藏南京中华门外明嘉靖十二年太监吴经墓出土的提梁壶,此壶泥质较粗,泥色紫褐,沾缸坛釉泪,从而证明史籍记载早期紫砂器夹装匣钵,与缸坛等器同烧的事实,紫砂壶多用手工制作,以泥片镶接法成型,也有模制的,造型变化多样,不受时代局限,有简洁的几体形体,也有只取梅桩、竹段、瓜果等自然形象的造型,清康熙、乾隆年间尚有造型、泥色皆模仿自然的象生器。在紫砂器上施加装饰出现于清初,多为用竹刀刻划铭和绘画。铭文内容有诗句。也有仿商周青铜器铭文。绘画有梅、兰、竹、菊、山水、人物等。紫砂一般不施釉,清乾隆至道光年间,一度有在紫砂器上施宜钧釉、用珐琅彩绘图案和器表包褐的装饰,还有用黄、褐两色泥相绞做成的绞泥紫砂器以及用浅色泥在紫褐色器物上绘画的泥绘工艺。除了各式茶壶,紫砂还用来制作茶杯、花盆、文具、挂屏或陶塑等。

陶瓷品种知识——白陶


用白粘土作胎烧成的陶器,因其胎中氧化铁含量低,仅约1.6%左右,所以烧成后胎呈白色。白陶最早见于湖北大溪文化汤家岗遗址,至仰韶文化晚期、黄河流域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比较流行。商代中晚期白陶得到较大的发展,不仅黄河流城的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商代墓中常有出土,而且在长江流域的湖北盘龙城、江西清江筑卫城也都有发现。西周以后各地几乎均不见白陶。大汶口文化的白陶以坩子土为原料,胎土有的较粗,烧成后呈白色或粉色,也有的呈黄色。此时白陶基本采用轮制成型,器形复杂者采用分部位制坯,然后用泥浆粘接成型。如筒形柄豆,豆盘与柄先分制,然后粘接,修坯,经修饰后不见接痕。此时主要器形有袋足鬶、三足盉 、宽肩壶、筒形豆。这个时期的白陶以素面为主,个别鬶 、盉腹部贴有附加堆纹,既起加固作用,又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商代晚期白陶得到较大的发展,胎土选料精,胎质细腻。个别白陶以高岭土为原料。器物成型均为轮制,器壁薄厚均匀。大、中、小墓中常有白陶随葬。据考古发掘出土的白陶器分析,商代白陶大体分粗细两种。粗者为小型墓葬中的鬶、盉、斝、爵、罐等生活用具,其工艺粗糙,器形不甚规整。细者多见于安阳殷墟大中型墓葬,有鬶 、盉、斝、爵、罍 、壶、卣、觯等。这些白陶不仅造型好,而且制作工艺要求极精。如安阳殷墟出土牺首雷纹白陶罍,制作得几乎与当时贵重的青铜器一样庄重精美。商代晚期白陶纹饰除常见的附加堆纹,还有拍印的绳纹、刻划的人字纹,有些细白陶壶等器身出现仿青铜礼器的纹饰,如饕餮纹、夔龙纹、蝉纹、云纹、变形云雷纹等。安阳殷墟出土、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牺首虺龙雷纹白陶罍,即刻有3层纹饰,双鼻及双耳为贴塑兽首,其肩宽而圆,刻有4条夔龙,腹部刻有雷纹,雷纹中剔出虺纹。精美的造型、繁缛的图案,代表了商代白陶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白陶虽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昙花一现,但它确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为瓷器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无愧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

瓷砖的品种区别


目前市场上瓷砖的品种很多,光是门类就有十几个,如渗花通体砖、玻化转、防滑地砖之类,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釉面砖:指砖表面烧有釉层的瓷砖。这种砖分为两大类:一是用陶土烧制的,因吸水率较高而必须烧釉,所以确切地说应该叫“磁砖”,这种砖的强度较低,现在很少使用;另一种是用瓷土烧制的,为了追求装饰效果也烧了釉,这种瓷砖结构致密、强度很高、吸水率较低、抗污性强,价格比陶土烧制的瓷砖稍高。瓷土烧制的釉面砖,目前广泛使用于家庭装修,有 80%的购买者都用这种瓷砖作为地面装饰材料。分辨这两种砖的诀窍很简单:陶土烧制的瓷砖背后是红色的,瓷土烧制的砖背后是白色的。在用陶土烧制的瓷砖中,西班牙生产的墙地砖因其独特的装饰效果,目前在北京很盛行,但这种砖的价格较高,一般用于中高档家庭装修。

通体砖:这是一种不上釉的瓷质砖,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一般我们所说的“防滑地砖”,大部分是通体砖。由于这种砖价位适中,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中“渗花通体砖” 的美丽花纹,更是令人爱不释手。

抛光砖:通体砖经抛光后就成为抛光砖,这种砖的硬度很高,所以非常耐磨。

玻化砖:这是一种高温烧制的瓷质砖,是所有瓷砖中最硬的一种。有时抛光砖被刮出划痕时,玻化砖仍然安然无恙。但这种砖的价格较高,因此家庭装修中没有必要使用。

瓷砖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地砖、墙砖、腰线砖等。

地砖花色品种非常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按花色可分为釉面砖、防滑砖、玻化抛光砖、渗花抛光砖等,虽然名称大相径庭,但加工工艺以及成分却相差不大。地砖常见尺寸是400~600mm正方形幅面,有时甚至采用1000×1000mm的大幅面地砖,该类规格的地砖令居室豪华气派。但厨、卫等小面积居室若采用大幅面地砖难免损耗过大,不够经济,所以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宜采用300~400mm见方的特种工艺砖,如防滑砖、耐磨瓷地砖。普通地砖每块价格在2~10元之间。

墙砖按花色可分为玻化墙砖、印花墙砖。常见规格多为200mm×200mm或200mm×300mm。目前比较新的设计思路也将优质400mm×400mm幅面的地砖安装在墙,使之形成浑然一体的协调感和舒适感,但造价较普通墙砖高一些。

腰线砖多为印花砖,为了配合墙砖的规格定为60mm×200mm的幅面,它的作用就像一根美丽的腰带,环绕在墙砖中间,为单调的墙面增色,改变空间的气氛。

文化石在一些个性和崇尚自然风格的居室中往往采用它来装饰墙面或地面,它属于特殊加工的瓷砖,表面模仿天然岩石的凹凸不平和点点晶体反光,装饰在室内有一种返朴归真的真实感,由于工艺特殊,其造价较高,一般每平方米200~500元。

在选择瓷砖时,可以从外观识别质量。外观缺陷的特征通常有:

(1)尺寸误差,几何尺寸是否标准是判断瓷砖优劣的关键,用卷尺量一量砖面的对角线和四边尺寸以及厚度是否均匀即可判断;

(2)色差,随机开箱抽查几块,放在一起逐一比较,一般有细微差别是正常的,如果十分明显就有问题了,不过不同生产批号的瓷砖也有色差,购买时最好一次将数量买足,否则以后配色很难一致;

(3)裂纹,釉下层裂纹,表面龟裂;

(4)不平,釉层虽然光亮,但釉层内或釉层中有夹杂物;

(5)斑点,釉面颜色中孤立变异色点;

(6)外伤,碰碎或深度裂纹,边角不齐.

论金代磁州窑


中国河北省南部的磁州窑,即观台窑、冶子窑、艾口窑、彭城窑等窑场,和与它相类似的烧制白化妆陶瓷的河南省鹤壁窑、修武窑、密县窑、禹县窑扒村窑、宝丰窑、鲁山窑,处介休窑、榆次窑、第治窑等,山东省淄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省萧山窑等窑同类制品一般都以磁州窑名称呼,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上述窑唐末、五代时期开始生产民众使用的生活器皿,在北宋时期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制作风格,并烧出精美的优秀制品。但是有明确年款和遗留作品甚少,故唯依照多项推论方能寻觅其制作风格的主脉。尤其是金代磁州窑陶瓷,与其它诸窑一样迄今几乎未作过具体研讨。生产日用杂器的磁州窑与青瓷、白瓷不同,其用作入葬明器少,年代明确的磁州窑陶瓷罕见。首先研究金代磁州窑是1958年进行的观台窑址调查。由于是临近土木工程前的紧急调查,仅在地沟以下五米深处找到七层地层,第一~第二层为元代、第三层为金代、第四层以下为北订时代。在第三层年代确定的线索为出土了金代正隆钱币,制作风格比元代地层远为优美。出土的纹饰瓷片中,刻划花草花纹饰碗、盘类较多,刻划花为始于北宋的装饰技法。照片中有刻花莲花纹钵、地纹为梳蓖纹,使主体纹饰更为突出。此种技法亦见于巨鹿出土陶瓷中。可以说在12世纪刻划花纹饰很流行。只是窑址出土的纹样粗放,很可能是12世纪后的产品。白地剔花与使用铁颜料的白地剔花在金代也很流行,但仍缺乏确实的根据。非常优越地体现金代磁州窑特色而引人注目的是毛笔绘画的白地黑花。白地黑花技法始于北宋末期,但在金、元时期最流行。金代初期出现许多制品。但现在仍然缺少区别北宋后期与金代初期白地黑花的线索。白地黑花纹饰如意头形枕中可看到装饰味很浓。日本大和文化馆藏鲶鱼纹枕、欧洲布朗迪基博物馆藏纹枕,日本箱根美术馆藏牡丹蝶纹枕样等都是在大块白地上以黑色轮廊子分明地表现主题纹饰,再以刻划表现纹饰的细微部分。这种的黑花纹饰与白地黑剔花很相似。笔法流畅更添加自由活泼的气氛。加入剔线的白地黑花陶瓷一直流行到元、明代。金代白地黑地蓖花的魅力在于其舒畅、恬静。后世蓖花纹则显粗糙、紊乱。金代12世纪磁州窑的制作风格有鱼藻纹深钵、蝶纹钵、牡丹纹吐鲁瓶、鱼藻纹吐鲁瓶等类似许多优美制品。12世纪白地黑花制品,有一件可作重要比照物的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虎形枕,枕底面写有"大定二年六月廿六日口家"墨写文字,可推为制于1162年以前。此枕上的墨款曾感到有些靠不住,但前些年在美国有机会目睹同类枕,从其雄健的制作风格可看作是12世纪后的作品。尤其枕面的水鸟图笔法娴熟简练,优雅地表现出悠闲的水边情趣味。鸟纹样常出现在枕画上,即使有细微差别,但都是金代作品。收藏于美国的虎形枕面上绘出的停立枝头的鸟纹样,画风稍显粗略。与此相同画风的鸟纹样出现在有"张家枕"铭款的瓷枕上。以此类枕为比照,另外几件"张家枕"或"张家造"款的瓷枕均可看作属12世纪后期或13世纪初的作品。还有一件带铭款的白地黑花三人物枕藏于费拉黛尔匪亚美术馆,铭款写"大写十八年(1187)仍然是12世纪后半期作品。纹饰以轻松笔触绘成白描风格,是有画尖的工匠或画匠消遣性作画,很难再看到第二件。仅用线条以白描绘人物的瓷枕很多,其中大多是金代之作。以细密笔触将山水画、故事情节中的人物画以白描绘在长方形瓷枕类的制品均属元代作品,与此类追认的画风为13世纪后半期。白地黑花瓷枕中有的枕面画有花鸟画,枕侧则大笔绘出草叶纹。此类草叶纹多出现于河南禹县扒村窑品,若将此类瓷枕花鸟定为金代之作,那么绘类似草叶纹的瓶、壶、钵等亦属同时期作品。整体绘草叶纹的瓶等制品上,其舒畅欢快的笔调形成白地上浮现漆黑纹饰的情趣,更能充分显示出此一时期磁州窑的美。还有以迅急笔法绘出牡丹折枝纹的梅瓶类,因其颇具魅力的意匠而受人珍视。也在有瓶身刻划文字,以梳篦纹地、上下还快笔绘有黑花的制品。此类作品过去均被看作北宋作品,但从其与瓷枕联系来看应当是金代作品。有铭款的马罗博物馆藏的大师傅口瓶,上?quot;淳佑11年"(1254)墨书文字。黑花草叶纹很简略,似属晚期作品。与其相比远为拘谨却雄浑有力绘出的牡丹纹瓶类,不妨看作12世纪的作品。此种绘风或许简便,快速。但纹样翻转且笔划很少,显示出最有效的形式。日本横河博物馆藏牡丹纹瓶是很好例作,它与现代日本人纹饰类似U庵只娣缱啡弦欢刃纬杉丛诤艹な奔洳捎霉Q讣被婊暮诨ㄎ蒲谡鼋鸫恢绷餍泄?推断黑花年代的又一线索是宋红绿彩陶瓷。即以红、绿作釉上彩绘的磁州窑制品类别。根据某些制品上"泰和"、"正大"铭款,可以为属于13世纪初到中期制作的金代红绿彩。以碗、盘多,时代稍晚的陶俑类也很多。其产地据冯先铭先生研究有河南鹤壁窑、禹县扒村窑、登土壤曲河窑,山西高平八义镇窑、山东德州窑等。山东淄博磁村窑也出土过红绿彩。上述五处窑场红绿彩各具何种特征?制作时间孰先孰后?陶俑所占比例?尚有很多疑问。宋红绿彩的产地问题应该说还是很暧昧的。从遗品看,细微之处的制作风格有各种差别。主题纹样在技法上的表现方法基本一致,不存在明显的制作风格变幻与展开。对此笔者重作评论:我认为宋红绿彩纹样形式大致分为两、三种,不会有更多品种。如颜色采用、纹样多以红画出,再加以绿补色,时而使用极少量的黄,完全是附加色彩。纹样表现分两种:一是取轮廓绘画,二是直接以笔腹绘画。红绿交叉使用此两种画法。各行其是简便,属简略画风表现。纹样常以简便、形式化绘出的具有流畅、动感、急感的线条,与鲜艳的色调一直构成纹样主题。红绿彩画风与白地黑花有许多相同处。它没有与刻划花与白地黑剔花技法结合,而与黑花方法各有千秋。从红绿彩简便与形式化画风观察,可以想象它继黑花流行后将其成果以更扩展的形式重开新篇章。红绿彩生产时间,根据泰和元年(1201)和正大七年(1230)墨款遗例,属13世纪作品。从金元出土文物看,此种遗例甚少。山西侯马金墓出土一件中央写有"清"字的红绿彩碗。该墓用砖与附近有大安4年(1212)题证墓葬用砖相同,故可推断为13世纪前半期作品。蒙古国卡拉克尔木遗址曾出土许多宋红绿彩碗、盘碎片。该遗址为蒙古第二代太宗(窝阔台汗)1235年初建城池之地。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将都城移到大都(北京),不久成为地区性小城市。此地盛时为13世纪中叶,但此地亦出土有被认为是14世纪产品的元青花与青瓷碎片,故宋红绿彩年代尚不能确定其下限年代。其上限可定为13世纪上叶。主要生产时期基本在13世纪。金代磁州窑系窑场均生产过华美的宋三彩陶瓷。当然它承继了唐末、五代三彩的系谱,也是辽三彩的延续。现在尚无严格的区分出金三彩的线索,暂以宋三彩称呼。金代遗址中亦有少量墨书款金代三彩陶瓷。其制作风格与特色,如若确定为金三彩,即应研究其下限与及它同元三彩的区别。因此眼下对宋三彩与无彩的研究往往取折衷的方法。1956年西安郊外有至元三年(1266)墓志的段继荣夫妇墓出土的一件三彩瓷枕。近来蓑丰以其为主要线索将马发罗科罗博物馆藏三彩婴戏纹枕等定为金三彩。不过在横河博物馆藏至元6年墨书铭三彩兔纹碟及至元3年枕之间,如果插入蓑丰氏谈到的维克多得亚阿尔马特美术馆的兔纹碟,就可以搞清楚元代初期13世纪后半期一批三彩作品的年代问题。如是说蓑丰谈到的金三彩瓷枕不如说定为无三彩更为妥贴。中国方面的文献将北京房山、河南济源等地发现的类似瓷枕均介绍为宋三彩。报告举出确定年代的根据。中国研究人员似乎统一这一见解而通用。美物罗帕里坦美术馆藏有一件瓷枕,枕面绘鸟纹,侧面为印纹。瑞典与日本都藏有此类瓷枕。枕侧面印花有斜格子纹,也有相类似的如广田博物馆藏的牡丹纹枕。蓑丰将此类印花全部定为金代后期,13世纪的三彩。不过笔者认为仍然无法否定它们有可能上溯到12世纪,应该说磁州窑三彩陶瓷仍然留下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精致雅丽磁州窑


磁州是我国北方一个影响较大的民间瓷窑,器物胎体较粗糙厚重,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为适应粗瓷细作的需要,大量使用化妆土。器物多为民间用瓷,如碗、盘、枕、盆及玩具等。磁州窑产品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在宋(金)代瓷中独树一帜。在装饰方面,除刻花、印花、剔花之外,尤以釉下黑彩彩绘最富特色。这种装饰方法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水墨画风韵。

宋磁州窑白釉刻花纹枕(图1)。枕面为宋磁州窑流行的云头形。主题花纹采用刻花技法,有云纹、卷叶纹、钱纹。在这些纹饰的间隙部位划出复线,一般称为篦纹。这种纹饰补白效果极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工艺上技法娴熟、刀锋犀利;线条流畅,形象生动。

元代磁州窑瓷器在宋(金)代基础上继续扩大生产,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西、甘肃等地广泛烧制。其窑系以烧造白瓷及白釉黑花瓷为主。器物造型硕大,胎体厚重,具有元代的时代气息。瓷器的装饰仍保持宋(金)以来的传统,从民间艺术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各式各样的图案都显得鲜活、自然豪放,题材都是广大人民所熟悉的,有历史人物故事、婴戏、龙凤、飞禽、花卉等。

磁州窑白釉黑花龙凤纹扁瓶壶(图2)。扁瓶壶为元所创,具有典型的蒙古族的独特风格。腹部扁平微鼓,两侧分别用黑彩绘出祥云龙凤纹,再以锐器划出鳞纹和羽毛。腹部大龙张口吐舌,双目圆睁,龙身扭曲,鳞爪清晰,形象矫健生动。腹侧绘卷草纹。白地黑花又称白釉铁锈花,是磁州特有的装饰技法。其特点是由单色绘画而成,具有古拙朴实和遒劲雄浑的风格,反映典型时代的气息。

磁州窑始烧于宋(金),元末渐趋衰落。产品以烧白瓷黑瓷为主,以白釉黑花为主要特征,是宋(金)、元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其器型线条流畅、风格豪放,装饰题材丰富,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这一别具风格的手法,使之更觉精致雅气,深得收藏家的喜爱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元代磁州窑量大品种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元代磁州窑量大品种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代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