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尊 > 导航 >

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将登场佳士得春拍

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将登场佳士得春拍

古代瓷器尊 古代莲瓣花纹瓷器 古代虎纹瓷器耳杯

2020-12-17

古代瓷器尊。

在北京故宫的清代内务府档案中,有一种瓶被称作“双喜宝珠瓶”或“双带宝珠瓶”,现在叫做“绶带耳如意尊”。民国时期许之衡在其所著《饮流斋说瓷》“说瓶罐第七”中写道:“如意尊,如意尊高约六七寸,上杀、下丰,口巨、躯短,清初多作青花。若纯色釉及暗花者,亦为雅制”。将于5月30日佳士得香港春拍期间登场的众多珍贵中国艺术拍品中,即有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是为《清档》所称的“宝珠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 六字篆书款 高 23.3 cm

赵从衍私人及家族珍藏(二),香港苏富比,1987年5月19日,拍274号

华人私人珍藏

香港佳士得,2010年12月1日,拍品3054号

著录: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 1973-1993》,香港,1993年,页157,图版编号186

展览:

香港艺术馆,《赵从衍基金会藏明清陶瓷》,香港, 1978年,图版编号88

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细节

此瓶蒜头形口、束颈,颈凸起弦纹,圆腹、圈足。因肩、腹所蚀对称绶带耳形似如意,故称“如意尊”。通体绘青花缠枝莲纹,辅以如意云头、卷草纹莲瓣纹等边饰。底青花六字“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底部

如意尊是雍正朝创新之器形,乾隆时期以其造型配以各色釉类品种,如青花、青花釉里红、仿哥釉、粉青釉、斗彩、粉彩等,尺寸有约23和26公分两种。与此造型、纹饰及尺寸皆相同的乾隆青花葫芦尊,迄今未见他例。2017年5月9日,下图一对乾隆粉彩花蝶纹绶带耳如意尊于佳士得伦敦拍卖(拍品编号99),创下了如意尊的世界拍卖记录。

2017年5月9日,此对乾隆粉彩花蝶纹绶带耳如意尊于佳士得伦敦拍卖(拍品编号99)以14,725,000英镑的成交价创下如意尊的世界拍卖记录

将于本季拍卖亮相的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原为香港著名收藏家赵从衍先生之旧藏,并著录于1978年香港艺术馆出版《赵从衍基金会藏明清陶瓷》一书,图版88号。1987年5月19日于香港苏富比“赵从衍私人珍藏”专拍中拍出,拍品274号。

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侧面

赵从衍(1912-1999)被尊称为“一代船王”,又以T。 Y。 Chao的英文名字享誉国际收藏世界。1970年代,华光航业赵从衍与环球航运包玉刚、东方海外董浩云和万邦集团曹文锦并称“香港四大船王”。他出生于江苏,早年曾在上海当过律师。1945年,赵从衍看到国内物资短缺,敏锐地感觉到航运业大有可为,即倾其所有,买下一艘二手货轮“国星号”,由此走上了成为船王的征途。1948年,赵从衍移居香港。上世纪70年代,是香港航运业的高峰期。赵从衍的船队越来越大,旗下的“华光”公司于1973年在香港上市。随后,华光不仅纵横全球海域,更涉足香港地产业。

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

赵从衍和夫人倪亚震志趣相投,都热爱古董、书画。在华光大厦顶楼,倪亚震亲手布置了典雅的华光草堂。1973年,赵从衍把所藏清代瓷器,借给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一次“华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展览。1978年,香港艺术馆又为其藏瓷做了“赵从衍基金会藏明清陶瓷特展”。上世纪80年代,华光集团遭遇财务危机,欠债约67亿港元,在香港交易所被停牌。赵从衍誓死保华光,一方面出售地产业等集团非骨干业务﹔另一方面于1986年和1987年忍痛割爱拍卖数百件古董,两年卖出3亿港元名瓷玉器。1986年,华光成功获得债主批准,展开资产重组,次年恢复在交易所挂牌。1999年,一代船王赵从衍先生去世;次年,夫人倪亚震去世。他们的故事与藏品,则成为中国艺术品收藏历史的世纪传奇。

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细节

本季佳士得香港春拍,除此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外,还有一对清乾隆绿地金彩雕青铜纹双系尊,同样出自赵从衍先生的旧藏。乾隆皇帝的御瓷,一代船王的珍藏,又怎能不会成为时下藏家的心头之爱呢?

清乾隆绿地金彩雕青铜纹双系尊一对 六字篆书印款 高 10.2 cm

估价:港元 20,000,000 - 30,000,000

赵从衍家族珍藏

香港苏富比,1986年11月18日,拍品115号

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28日,拍品2200号

最后一提:佳士得伦敦于5月15日举行的“雍容独秀 — 重要亚洲私人珍藏中国艺术瑰宝”拍卖中,也将呈献一对器形相同的乾隆款掐丝珐琅花鸟图绶带耳如意尊(拍品编号4),可见乾隆时期宫廷艺术品的相互影响及交流。

清乾隆 掐丝珐琅花鸟图绶带如意尊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 26.6 cm

估价:英镑 50,000 - 80,000

将于5月15日佳士得伦敦“雍容独秀 — 重要亚洲私人珍藏中国艺术瑰宝”拍卖呈献。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乾隆青花粉彩描金缠枝花卉纹螭耳尊


青花粉彩是乾隆时期由斗彩演化而来的创新品种,绘画工艺复杂,烧制难度极高,但烧造出来的瓷器色彩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因而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此尊不仅形制优雅,富丽堂皇,画工和色彩更是出类拔萃,代表了乾隆时期御用观赏瓷器瓶的最高工艺水平。

乾隆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青花、斗彩、粉彩、洋彩以及仿生瓷都极为别致。粉彩是乾隆彩瓷的主流,往往集压印、剔划、绘画、开光、色釉、镂空、堆塑、描金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件器物上。应该说乾隆时期的粉彩既有继承了雍正时期的瓷器装饰雅静的风格,也有重色浓彩、锦上添花之作。

从这件瓷器的装饰风格中,我们不难看出雍正粉彩瓷器的装饰遗风。另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乾隆帝偏爱茂美芬华之饰,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

此尊圆口,粗颈,垂肩,圆腹,圈足。肩、腹相交处对称置透雕螭龙耳。通体以青花粉彩装饰,腹部绘缠枝花卉纹,整体格调清新,别具艺术魅力。整器以青花粉彩为装饰,结合透雕技法,施彩华美。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乾隆 青花粉彩描金缠枝花卉纹螭耳尊 尺寸:

口径:12.7cm

高:32.7cm

足径:17.5cm

明代 青花缠枝莲纹杯


古朴的造型,秀丽的装饰

此杯为传世品,系一件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著名青花酒杯,为永乐年间造。敞口,口沿外侈,深腹曲壁,下腹部微折,矮圈足。杯腹内外皆饰青花缠枝莲纹,口部饰朵梅纹,内底绘双狮戏球,球心篆书“永乐年制”题款。此杯制作精细规整,造型古朴敦厚,装饰构图匀称,画笔清秀流畅,色泽深翠凝重,是永乐年间压手杯之精品。

明代青花缠枝莲纹杯规格:高5.2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3.8厘米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何为“压手杯”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说:“永乐年造压手杯,……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而这件青花缠枝莲纹酒杯,胎体稍显厚重,器形较小,将杯覆合于手中,大小恰好合掌心,并有凝重之感,这就是所谓的“压手杯”。

难得的制瓷图

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不少制瓷的作坊和烧瓷的窑址,为研究古代瓷器的制作程序和烧造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但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这些制瓷遗迹多残破不堪,很难从中看出当时制瓷作坊的全貌,虽有些晚期文献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这方面的资料,但对于专门的陶瓷研究者来说,也是详备不足。幸运的是,在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嘉庆年间粉彩瓷瓶上,发现了详细的《制瓷图》,画面包括:采石,油泥,镟坯,吹釉,入窑,烧窑,彩器,烧炉等制瓷的几个重要步骤。图中人物众多,绘图施釉的画师们均着长袍大褂,有的头戴瓜皮礼帽,有的还戴着眼镜,地位明显高于短衣打扮、头挽发髻或戴幞头的杂工。画师们手拿之器,形体较小,如碗形,敞口,斜壁内收,矮圈足,当为盏。这个窑场可能是以烧制杯盏为主的专门窑场。

康熙青花缠枝莲将军罐


无论是多大的行家,学习瓷器都有一个开始的阶段,学瓷从青花开始,是绝大多数学瓷者的第一步,而认识康熙青花,则是掌握了青花的重要分水岭。比康熙青花粗犷的,大约就是明代;比康熙青花细腻的,大约就是清代;而那集洒脱与青翠的美丽则独属于康熙本朝,它独领风骚、艳压群芳,是青花发展史上的标杆。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件康熙青花缠枝莲纹将军罐,器物高33cm,无盖,直颈,溜肩,鼓腹,收腰,腰部曲线玲珑,撇足,二层台底。底部绘制双栏圈。器物颈部以如意纹作为边饰一周,器身满绘缠枝莲纹,绘画粗枝大叶,满布器身,十分大气。

青花将军罐始于晚明,而在康熙一朝最为流行,有青花、五彩及单色釉品种。将军罐因形似一个顶盔贯甲的将军而得名,可惜此件盖子遗失。对于将军罐而言,十罐九缺盖实为常态。此件将军罐曲线玲珑有力,充满弹性。清代瓷器至康熙时期开始,十分注意修胎。明代瓷器的罐体常见上下两部分的接胎痕,故而器型轮廓难以光润、柔滑。而康熙瓷器内、外皆修胎精细,官窑、民窑的制瓷工艺都较前朝有较大飞跃,制瓷在康熙一朝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标准化的产业,康熙朝瓷器的质量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康熙一朝的器型挺拔有力,有赖于极为细腻的胎土。康熙朝使用的瓷石与高岭土较前朝并无明显区别,但是康熙朝改进了对瓷土的加工工艺,对瓷石的碾磨、淘洗、陈腐工艺分为了二十多道工序,大量的人力融入瓷土之中,只为其成为更宜陶的原料。

康熙一朝的青花料使用的是浙料,由于将对青花钴料的加工方法由水沉法改为煅烧法,青花颜色更为青翠,达到了墨分五色的境界,青花颜色可以分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这使得青花绘画就如同一幅水墨画,极具中国绘画之风。此件青花罐发色鲜丽、绘工熟练,才有了双勾填色的绘画技法,其中,在青花分水填色的部位留有一层一层的好似水渍的痕迹,这痕迹被称为“水印指捺痕”,这是鉴定康熙时期瓷器的重要依据。

器物胫部外撇,足部不是圈足,而是二层台底,即在底部形成一个承台,圈足略略收缩一圈在承台之下。虽然看似和圈足在工艺上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这一个小小的改变像是给罐子穿上了高跟鞋,使整件器物的身材便一下子挺拔了起来,形成了婀娜多姿的体态。

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盘


永宣时期青花瓷器基本摆脱了洪武青花瓷器从元向明过渡时期的特点,形成了自身清新隽秀的风格,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

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清人蓝浦于《景德镇陶录》中赞曰,“永宣窑……土埴细,质尚厚,青花深翠,式样精妙,若后来仿制者殊差”。

青花盘为明永乐官窑的经典品种,其造型丰富,纹饰多样,胎釉精细,色泽深翠,产品远播海内外,影响深远。此盘以缠枝莲纹为主要纹饰,构图疏朗大方,多出几分文人气息。盘外壁内壁均绘缠枝莲纹图案,盘心绘宝相花一朵,绘画婉转流畅,釉色肥莹,胎体光润,青花又有大量晕散,苏麻离青氧化铁之锡光几乎凡深处皆有,呈色极富层次,铁锈斑深入胎骨,为宣德青花作品典范之作。

宣德 青花缠枝莲纹盘 尺寸:

口径:8.2cm

高:3.9cm

足径:2cm

洪武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洪武一朝,因仰赖海外贸易进口之钴蓝料,受海禁影响,洪武瓷器釉里红多于青花。当时人们刻意追求一种青料发黑,可让画面像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这与传统青花料截然不同,乃是当朝意识形态使然和统治者喜好所致。

此时期之瓷胎,一般较为厚重,呈白色略带灰色;釉面肥丰腴,传世洪武瓷器之造型、风格均带有元代遗韵。元代梅瓶器身修长,比例均匀;洪武则宽肩细颈,腹颈较元代梅瓶丰满;元代梅瓶底足微微外撇,而洪武时期则渐收到底;圈足早期为平底,中后期则为宽足平底,此种圈足唯洪武一朝独有,此为洪武梅瓶之造型特征。

此梅瓶器型典雅、画工精美,纹饰层次分明舒朗,青花色泽沉静,青料聚集处有凝滞的黑斑。外壁通体青花装饰,口边自上而下绘如意云纹,双龙戏珠纹,缠枝莲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团花纹,底部以仰莲纹为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

通体青花纹饰色度偏暗,图案虚实深浅分明,肩部以龙纹象征着皇权,彰显霸气。瓶体釉质肥润,瓷胎洁白,笔法流畅,充分反映了烧造者的独具匠心。

此器不仅是洪武时期的精品典范,且又符合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观,时隔六百余年任然保存如此完好,将是人类永恒的艺术瑰宝。

洪武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尺寸:

口径:5.7cm

高:41.2cm

足径:12cm

清代正德青花缠枝莲龙纹执壶


瓷器釉下存在大量疏朗之气泡,这已被陶瓷专家们所应用。但瓷器釉下的气泡在时间的长河中有着自行死亡的规律;时间久远的瓷器一般死亡气泡,它的折光与釉面的包浆共同形成了瓷器有面雅静的萦光。本品执壶气泡特点是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间距流朗,可以用它的形态和变化作为鉴定的依据之一。

观览此件珍品,除却之大明气象、康雍干盛世气息,盖其笃定、意趣、高古、耐人寻味,当下存世尤品也。盛势皇裘之下,裹素然纤雅之心,然此最难求,今与之神交,此份超然,为器魂物魄,聊慰凡心也;『物』之『物外』,终为天机。

青花穿花龙纹源自永乐官瓷,以正德朝最为流行,寓江山万代、延绵不断之意。正德青花穿花龙纹为当时官瓷的流行款式,较常见于壶、盘、高足盌、渣斗等器形。

此器仿永宣时期青花执壶原样而制,秀美而不失浑厚,壶身上秀下实,稳重典雅,宽壶把线条优美流畅,上饰小系,用以系壶盖,执壶通体施釉,釉质青白透澈,肥润晶莹,烧制讲究,青花发色淡雅,整件执壶从最大的限度上去忠实的模仿永宣青花执壶的原始面貌,绘画工丽细致。

外壁均绘青花穿花龙纹饰,龙卷曲盘旋在花丛中,张牙舞爪,龙首昂起,嘴、眼、角雕刻得逼真生动,齿外露,身藏于花丛中,五爪龙腾空飞舞,采用内凹和阴刻线手法显露爪部肌肉,爪为五趾,扇形排列在花丛边。花为缠枝莲纹,随舞龙弯转起伏,恰到好处。此穿莲龙纹乃正德官瓷中最具特色之图纹,应用之广,甚或可称为正德朝之官样典范。

明代 青花缠枝莲纹杯_陶瓷知识


古朴的造型,秀丽的装饰

此杯为传世品,系一件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著名青花酒杯,为永乐年间造。敞口,口沿外侈,深腹曲壁,下腹部微折,矮圈足。杯腹内外皆饰青花缠枝莲纹,口部饰朵梅纹,内底绘双狮戏球,球心篆书“永乐年制”题款。此杯制作精细规整,造型古朴敦厚,装饰构图匀称,画笔清秀流畅,色泽深翠凝重,是永乐年间压手杯之精品。

明代 青花缠枝莲纹杯规格:高5.2厘米 口径9.3厘米 足径3.8厘米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何为“压手杯”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说:“永乐年造压手杯,……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而这件青花缠枝莲纹酒杯,胎体稍显厚重,器形较小,将杯覆合于手中,大小恰好合掌心,并有凝重之感,这就是所谓的“压手杯”。

难得的制瓷图

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不少制瓷的作坊和烧瓷的窑址,为研究古代瓷器的制作程序和烧造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但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这些制瓷遗迹多残破不堪,很难从中看出当时制瓷作坊的全貌,虽有些晚期文献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这方面的资料,但对于专门的陶瓷研究者来说,也是详备不足。幸运的是,在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嘉庆年间粉彩瓷瓶上,发现了详细的《制瓷图》,画面包括:采石,油泥,镟坯,吹釉,入窑,烧窑,彩器,烧炉等制瓷的几个重要步骤。图中人物众多,绘图施釉的画师们均着长袍大褂,有的头戴瓜皮礼帽,有的还戴着眼镜,地位明显高于短衣打扮、头挽发髻或戴幞头的杂工。画师们手拿之器,形体较小,如碗形,敞口,斜壁内收,矮圈足,当为盏。这个窑场可能是以烧制杯盏为主的专门窑场。

乾隆青花粉彩缠枝莲纹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


自清一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后一座高峰,满清帝王虽起于关外,定鼎中原后亦尊奉孔孟之道,沿袭汉家文脉,逐渐接受了汉化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起居用度也无不打上汉文化的烙印。

就御用瓷器而言,自雍正帝起,便极力追求诗、书、画、印齐全的风格,完美契合了诗情画意的文人精神。于是,这类作品便不止是精致的工艺品,而且是卓绝的艺术品,达到了制瓷史乃至艺术史的顶峰。这件乾隆青花粉彩缠枝莲纹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便是这类艺术品的绝佳代表。

此瓶糅合了大清盛世最高超的艺术殿堂——御窑厂的制瓷圣手、宫廷画院的杰出代表、国内顶级的青料粉彩,而最令其身价倍增的则是清高宗亲作的两首御制诗——咏梅诗、咏菊诗。

幽谷香凝冰玉腮,寻芳纔见一枝开。

雪过野径行行远,春到山村得得来。

最爱轻盈含数点,莫愁狼藉落成堆。

明窗雅助新诗兴,坐上曾延萼绿陪。

霜华点染素花寒,枫叶纷披柳叶残。

篱下爱看白玉盏,枝头忽作紫金盘。

晚芳摇落香犹在,冷艳依迟秀转攥。

我是诗人亦花史,一番吟赏一番看。

梅花和菊花都是雍正、乾隆这对父子帝王的钟爱之物,在两朝的瓷胎画珐琅器上曾大量采用。晚年的乾隆皇帝深深陶醉于自己的文治武功中,在志得意满之余,他便将更多的精力投注于平生所追求的艺术享受中,这些帝王喜爱的诗作与景物,便自然出现在帝王晨星把玩的风雅之物上。

本瓶辅纹饰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交相绘制而成,口沿、肩部及足胫分别以粉彩描绘如意云头、回纹及蕉叶,将整个瓶身分为颈部及腹部两部分,分别绘制缠枝花卉图案,但纹饰主题不尽相同,颈部以粉色双犄牡丹花为主体,花朵、枝叶间穿插蝙蝠、万字结与红色柿果,其中柿果意在与瓶耳相互呼应。

腹部四开光周围则绘制明清御窑瓷器上最为经典的缠枝莲花图案,其间缀有宝罄,与颈部所绘蝙蝠、万字结共同组成“福庆连绵”的美好寓意。整器纹饰绘画笔法工整细腻,用色种类丰富、色泽艳丽,而最为点睛之处在于其部分枝叶以青花绘制而成,发色淡雅,避免了因布局紧凑而产生的繁复之感,从而使整个图案在不失富丽堂皇的同时还透着一股清柔之气。

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莲纹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 尺寸:

口径:9cm

高:35.6cm

足径:10.9cm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将登场佳士得春拍》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将登场佳士得春拍》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