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代乾隆时期瓷器高清大图鉴赏

清代乾隆时期瓷器高清大图鉴赏

清代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足部鉴赏

2020-12-21

清代瓷器鉴别。

乾隆时期(1736年---1795年),为清代瓷器制作的鼎盛期,这时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取代了五彩的地位。这一时期粉彩瓷器的质量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种大器型,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为流行。这些 工艺繁复,色彩浓艳明丽的器皿是乾隆彩瓷制品中的杰出代表。同时,装饰工艺的发展使得仿生瓷器的成功烧制得以实现,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层次分

明的色泽,把石,木及各种动植物的色调和质感都能够准确细致的加以表现。

清乾隆 青花龙纹天球瓶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蝠纹花口瓶

清乾隆 青花双耳扁瓶

清乾隆 青花蝠果纹葫芦瓶

清乾隆 珐琅彩缠枝蝴蝶纹平底葫芦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花觚

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纹贲巴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盉

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六方瓶

清乾隆 青花仙鹤纹带托爵杯

清乾隆 黄地青花花果纹盘

清乾隆 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双耳瓶

清乾隆 斗彩焦石鸡纹笔筒

清乾隆 粉彩描金《福寿》蕃莲纹葫芦瓶

清乾隆 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

清乾隆 粉彩缠枝花鸟纹凤耳瓶

清乾隆 锦鸡画珐琅玉壶春瓶

清乾隆 粉彩福寿纹双耳瓶

清乾隆 粉彩百子纹双耳瓶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汝窑天青釉高清大图欣赏


提起汝窑,想必对瓷器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会想到天青釉。民间传说中,北宋皇帝宋徽宗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见雨过天晴。醒来后对梦里纯净澄澈的天空仍有留念,作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的诗句,并马上命令汝州的陶瓷工匠开始烧制天青色瓷器,故而汝窑就此诞生,汝窑天青釉又名为“雨过天晴”。

宋汝窑青瓷颜色是一种浅淡的天青色,它的色调基本比较平稳,大部分釉面并无光泽。一般来说,汝窑天青釉瓷器的表面看上去有不少细小的开片,这种开片被人们叫作“鱼子纹”或者是“蟹爪纹”,但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天青釉瓷器水仙盆就没有这种开片。

烧制汝窑天青釉的时候,陶艺工匠们为了让它的品相更加好看,尽力把瓷器的底部也施以釉色。但是对陶瓷烧制有一点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如果瓷器的底部施上釉色,就不能直接放在瓷窑里面或匣钵里面烧制。要是我们轻易将瓷器往瓷窑或者是匣钵里面放的话,瓷器烧好了之后,和窑底以及匣钵一起承受了烈火的炙烤,紧紧黏在一起,那可就大事不妙啦。所以,陶艺工匠们在烧制天青釉瓷器之间会用小小的支钉将它的底部撑起来,使它和匣钵或者瓷窑分开,并且给支钉施上釉色。等到瓷器烧好了以后,再仔细地敲掉这些支钉。于是,汝窑天青釉瓷器底部就会有一些非常细小的断痕。

以上瓷器名作:宋汝窑天青色长颈瓶。此瓶口径大概在四点八厘米左右,它的高大概在二十点五厘米左右。口沿外撇,瓶颈细长,瓶腹饱满,圈高且足,底部一共有三个支钉。瓷器的釉色为天青色,釉面看上去非常清澈,整个瓶身都上满了青釉,釉层较厚,质感厚润朴拙,器型十分优美,胎体比较厚重,收藏价值非常高。

以上瓷器名作: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此碗属于汝窑瓷器里的精品。烧制这一件汝窑瓷器的时候,宋代陶艺匠人制作瓷器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特别擅长挑选陶瓷的烧制原料。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这只汝窑温碗的瓷胎是如此细腻。选取了十瓣荷花的造型,侧壁向下收敛,底平圈足,底部有五个支钉。

故宫明代罕见官窑瓷器,多组高清大图奉上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展”近期在北京故宫延禧宫东配殿展出,吸引了很多瓷器爱好者的关注,我也参与其中。

展览之所以备受瞩目,正是因为首次将所谓明代御窑瓷器“空白期”的作品公之于众。共有215件(组)瓷器展出,其中包括2014年最新考古挖掘成果,景德镇御窑珠山北麓遗址出土的100件。

观众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明代“空白期”官窑瓷器的真实面貌。展览即将结束,去不了的朋友也别遗憾,这里有重点高清大图奉上。

珠山北麓遗址出土“空白期”瓷器

由于作品大多无款或不署正规年款,以往人们对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器的认知很模糊,因此称为“空白期”,从公元1436——1464年,共历时28年。

青花缠枝莲纹如意耳瓶

青花婴戏图碗

青花云龙纹梨形执壶

青花团花纹碗

青花团花纹碗

青花海水白龙纹盘

青花双狮戏球图绣墩

明代御窑厂生产的绣墩多为正德以后的产品,正德朝以前非常罕见。

青花山形香炉

青釉碗

青花“天顺年置”款云龙纹碗

该器2007年出土于湖北武汉江夏区流芳岭明代王室家族墓地,所署非正规年款,但仍可作为天顺御窑瓷器断代标准器。

故宫旧藏明正统瓷器

青花外海兽里海象纹盘

青花孔雀牡丹图梅瓶

青花海水翼龙纹盘

青花海马纹贴塑四铺首器座

青花云龙纹大缸

这些云龙纹大缸标本于1988年在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中挖掘,为明正统时期的遗物。据史料记载,当时这种青花大缸用来放在紫禁城内蓄水救火,但因烧造难度大后来才改用铜缸、铁缸。

其他展品

由于“空白期”瓷器上乘宣德、下启成化,因而与宣德及成化时期的瓷器特征有诸多承接关系,在本次展览中也有多件永乐、宣德、成化等时期的御窑作品一并展出。

成化斗彩海马纹“天”字罐

成化斗彩缠枝莲纹“天”字罐

成化斗彩高士图杯

永乐青花开光折枝花果纹执壶

永乐青花锦地花卉纹壮罐

宣德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金钟碗

宣德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盘

成化青花梵文杯

成化青花团花纹卧足碗

洪武龙泉窑青釉执壶

清代同治时期青花瓷器的鉴赏与收藏


清代同治(1862-1874)时期,皇帝年幼,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独揽朝政,清政府的颓势难以挽回。外国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更趋萎缩,虽然在同治五年(1866)时重建官窑,但生产工艺低下,产品质量粗糙。传世品中官窑青花的数量超过了咸丰的官窑产品。

【清.同治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在同治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为慈禧太后烧造了署有“体和殿制”款识的专用瓷器,在造型上多承袭传统,有的从规格到纹饰都雷同于前朝。此外专为慈禧太后烧制的专用瓷,质量精细,并且数量较多,饰有云龙、梅竹、兰菊、水仙、葡萄等纹饰。官窑中另有如缠枝莲纹赏瓶、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缠枝莲纹盘、岁寒三友盘等都十分精美,远胜于咸丰官窑。民窑器多造型粗壮,瓶的颈部较粗,罐的底足变大。民窑器以日用器皿及嫁妆瓶为多,常见的有笔筒、盖罐、印盒、水盂、茶壶、灯盏、壁瓶等。

【青.同治】矾红彩描金百蝠碗

胎釉官窑器胎体较为洁白细腻,民窑器则胎质粗松厚重,大件器物尤其如此,也有较为轻薄。釉色以粉白居多,少数泛青,民窑器则淡青或淡灰,釉层都比较稀薄,透明度较差。青花都有漂浮感。

纹饰风格图案化,笔触较为呆滞拘谨。内容上除沿袭传统的龙凤、云鹤、八宝图案外,更为突出的是采用荣华富贵、吉祥如意等寓意的内容,如“马上封侯”、“状元及第”、“五福捧寿”、“八仙庆寿”等。此外有用白描青花技法绘成的纹饰,勾勒线条较粗。青花勾莲喜字纹在瓶,罐、茶壶、盘上均可见到,“囍”字已逐渐变大。

款识官款以楷书款为主,款识有“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两行或“同治年制”四字两行竖式排列,字体工整,布局严谨。还署有“体和殿制”

清代道光时期瓷器欣赏


青花凤穿牡丹纹罐

青花凤穿牡丹纹罐,高37.5cm,口径15.5cm,足径15.4cm。

罐直口,溜肩,圆腹,圈足,有盖,盖圆顶,宝珠形钮,盖与罐子母口相合。盖面绘缠枝牡丹花与变形如意纹,罐口绘朵花4组,两两相对,腹部主题图案满绘凤穿牡丹花纹。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

此罐胎体厚重,青花呈色鲜艳明快,纹饰清晰,生动活泼,凤凰图案用笔奔放,简洁凝练。此罐之造型与绘画风格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纹盖碗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纹盖碗,清道光,通高10cm,口径11.5cm,足径4.7cm。

碗直口,圈足。盖为覆盘式。内壁施白釉,外壁以粉彩装饰。碗与盖的主题纹样为折枝梅花,辅以如意云头纹做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及盖顶抓纽内均署红彩楷书“慎德堂制”双行四字款。

“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行宫,署“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

黄釉刻花仿竹雕笔筒

黄釉刻花仿竹雕笔筒,清道光,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16cm。

笔筒呈竹节状,通体及圈足内均施淡黄釉。外壁刻划兰、菊、梅花纹。底署阴刻篆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款。

这款笔筒的形状与颜色与竹制品逼肖,雕刻纹饰清新流畅,釉色光润,赏心悦目

粉彩御窑厂图大瓶

粉彩御窑厂图大瓶,清道光,高63cm,口径22cm,足径22.5cm。

瓶洗口,粗颈,长圆腹,圈足,沙底。颈肩处安双异兽耳。瓶腹内里施白釉,由肩至颈部及里口施松石绿釉。瓶外通体描绘清代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实景图,以御窑厂内倚山而建的“御诗亭”为中心,左右的东西辕门上各挂一面黄地墨书“御窑厂”大旗,两侧白墙黑瓦,有回廊、洞门。正中的高大厅堂内,几人在商量事情,厂内匠人各司其职,正专心劳作,开采、送料、拉坯、成型、施釉、吹釉、画坯、画彩、利坯、烧窑、出窑、装运等,一派繁忙的景象。

此瓶以粉彩红、黄、绿、紫、蓝、黑、金等色共绘61人,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御窑厂的生产场景,印证了有关文献中记载的御窑厂的建制、分工、生产等情况,可作为我们研究御窑厂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宜兴窑紫砂子冶款提梁壶

紫砂子冶款提梁壶,清道光,通高12.6cm,口径6.8cm,底径7.3cm。

壶扁圆形,短弯流,三叉交柄高提梁,卧足。圆盖,山影形钮。壶正面腹部镌刻楷书“山水之中作主人”七字,落款“子冶”。

子冶即瞿应绍,字子冶,清道光时期制壶名家,是继陈曼生之后的又一壶艺书画家,他所制之壶时人称之为“三绝壶”——诗、书、画合绘于一壶。

陶瓷文化:清代各时期瓷器文化特点及鉴定小常识之乾隆时期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清代乾隆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并成为主流,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体制上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制宫廷御用瓷,并实行官搭民烧的办法。

清代青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最能代表景德镇制瓷工艺水平的仍然是官窑产品,品质精良,主要担负着朝廷陈设和生活用器及对内外赏赐和交换的需要。而民窑青花风格上则表现出自然、淳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

乾隆一朝六十年(1736~1795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出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通过对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青花瓷器整理和研究,综合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

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二、青料

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乾隆早期青花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许多青花瓷器的青料描绘上加重点染纹饰,有橘皮纹、晕散和黑色斑点,主要是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渤青”的艺术效果。乾隆中晚期青花发色同样浓重艳丽,但晕散现象逐渐减少。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或纯蓝色的以及浆胎青花,但数量不多。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釉青花等。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传世较多。

三、造型

既有继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式样,也有仿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式样,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还有创新式样,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四、纹饰

景德镇御窑厂多是按照朝廷送来的图样描绘,装饰风格以细致、繁缛、华丽为特色,反映民众生活内容的已少见。

乾隆青花最引人注目的是缠枝莲、云龙、八宝纹大量出现。另外还有:荷莲纹、三果图、勾莲、折技莲、把莲、缠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云蝠、宝相花、朵花“寿”字、鱼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叶、松竹梅、博古、梵文、诗句、过枝梅、鹊梅、鹭莲、芦雁、狮球纹、团鹤、穿花龙、穿花凤、穿花龙凤、松鼠葡萄纹等。

仿古铜器纹饰有:回纹、夔纹、兽面纹、饕餮纹等。多数是用在琢器上。

人物纹:有山水人物、柳下钓鱼、渔家乐、八仙过海、山水牧樵、人物楼阁、婴戏纹等。人物头部多采用渲染手法。

乾隆青花纹饰题材广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富丽繁密,细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另外,经常看到一些盘、碗采取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盘、青花里外缠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云团花外浅蓝地盘、里青花缠枝宝相花外霁蓝盘等,这种装饰手法在晚清瓷器中常出现。在乾隆青花的纹饰中,吉祥图案增多也是其特点之一,就是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如蝙蝠与“福”通,鱼与“余”通,松鹤表示长寿,鸳鸯表示成双成对等。可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长”、“万寿无疆”等寓意长寿的文字也经常出现。

五、款识

乾隆青花多数是在器物底足内书写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极少见四字篆书款和楷书款。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乾隆本朝官款字体紧凑工整,横平竖直,青花色调浓艳而又深沉,鉴别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製”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样,即出头,这种写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宁晋斋”、“澹宁斋”、“彩秀堂制”、“养和堂”、“彩华堂”、“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乾隆青花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产生的影响都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清乾隆时期瓷器特点(彩瓷)


乾隆一代六十年间,彩瓷的制作发展到历史的最高峰,此后便进入由盛转衰的时期。乾隆青花以正蓝色为主,呈色稳定,无晕散,画面清晰,色彩明艳。青花玲珑瓷是这时的新品种,做法是先于胎上用青花绘画,并在适当的位置上透雕花纹,然后内外上釉,烧成后镂孔处透光度很强,使青花瓷愈显得玲珑剔透,优雅美观。青花釉里红色调同样稳定鲜艳,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品种。如浅绿地青花釉里红龙纹双耳扁壶,下部绘青花海水波涛,腹部绘釉里红正面龙戏宝珠和青花云纹。色彩艳丽,花纹精细。此外还有青花胭脂紫,或称青花加紫,紫彩为釉上彩。

朝夕时期的珐琅彩和粉彩瓷极为盛行,造型更加奇巧,纹饰尤为绚丽。工匠精心构思创造了由内外两层组成的转左面瓶和转心瓶等新颖器形。转心瓶外层镂宽空,内瓶彩绘各种花纹,当内瓶转动时,可由外瓶镂空处窥见不同的画面。转颈瓶颈部可以转动,颈部多书天干,瓶体书地支,转动时可以组成“干支”记日。又体瓶也是这一时期的流行器形,或称合欢瓶,外形似两瓶粘合为一体。上海博物馆珐琅彩龙凤纹合欢瓶,两瓶体各画彩凤、夔龙和卷草纹图案,由于不用大红大绿,虽然五彩缤粉,却无浓艳之感(见《中国陶瓷.景德镇彩绘瓷》);另一粉彩花卉双体瓶彩用了轧道工艺,色地半为深蓝,半为深红,其上用黄、白、绿、红等色绘折权花卉,尤为新颖瑰丽。乾隆彩疱除继承康熙以来的传统工艺外,还大胆吸收了西文油画的技法和题材,如圣经故事,西洋美女、天使、婴儿、风景等。这类作品无论瓷质纹饰均异常精美。传统题材有时也采用西洋画法。如《陶雅》所载洋彩大盘,“对径几尺,四周黄地碎锦纹……工细殊绝,背面相同。盘心画海屋添筹之属,仙山楼阁,缥缈凌虚,参用泰西界画法……”

这时期的珐琅彩和粉彩盛行轧道工艺,即在器物局部或全身色地上刻划纤细的花纹,然后再于其上加绘各色图案,或于锦地开光内绘山水、花鸟、人物,并题乾隆御制诗谝,故有“锦上添花”的美称。色地轧道和锦上添花的工艺,把瓷器装饰得富丽堂皇,华美之至。但花纹却未免过于繁缛堆砌,失去了雍正时期那种清新秀、飘逸优雅的风格和生动感。五彩和斗彩瓷器在乾隆时仍然继续生产,虽不管佳作,但声光已为盛极一时的粉彩所掩,工艺上也少有创新之作,不再为社会所重视。

乾隆中期以后瓷器制造业开始走下坡路,由于工艺上片面追求精细、华丽,导致了纤巧华缛有余而深厚高雅不足的后果,艺术水平低落。乾隆以后,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整个制瓷业日趋衰落。昔日的灿烂光辉随着国势的衰微变得愈来愈暗淡,中国陶瓷业的黄金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告消歇。但是它给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却始终闪着永远不会磨灭的光芒,为人胶诉说着中国古老的陶瓷艺术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并为现代艺术陶瓷树立了可资借鉴和继承发扬的优秀典范。

乾隆时期瓷器及精品图片


乾隆(1736-1795)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亦是清代制瓷业盛极转衰的转折点。乾隆中期唐英病逝,御窑管理混乱,官窑瓷器质量日渐下降。乾隆五十一年后,“督陶官”做法的终结,官窑制瓷业逐渐滑坡。乾隆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彩”就是典例,至今在西方各国仍有多见。整体上看,器物造型端庄规整,但雄浑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造型更加丰富,转心瓶、镂空套瓶、鹿头尊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我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也是清代瓷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我国传统制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当时最著名的官窑是“唐窑”,即由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时期(1737-1754)的官窑。它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乾隆年间,雍正时期创烧的广彩也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当时瓷器生产的一个时兴品种,并且取代了青花瓷,成为外销瓷的主导品种。

乾隆时期瓷器胎体厚薄适度,器形规整,胎质细腻洁净,早期保持前朝的细润特点,晚期稍逊。釉色如雍正瓷,白釉及白釉地彩瓷釉色多较细白,带有玉质感。青花瓷与雍正有所不同,以青白色居多,釉面光润,偶有波浪釉出现,早期比晚期更细润。本朝彩瓷中大量出现颜色釉地器物,有高温釉,也有低温釉。低温釉色地彩瓷多以湖绿色釉施于器里和底部。“九江瓷”就是本朝开始出现的。所谓“九江瓷”是指乾隆、嘉庆、道光等年代的绿里、绿底彩瓷,因当时由江西省九江古塘镇码头启运进京故名。

乾隆时期瓷器足较前朝宽厚,早期基本保持雍正的“泥鳅背”特征,中晚期器足部稍尖,但不十分明显,足端平滑程度不及雍正。足端涂以黑色或黄色的器物比前朝显著增多。不少小件颜色釉器物底部有支钉痕,民窑仿哥釉瓷盘底部有七个酱色的圆形支钉痕,俗称“七星盘”,该朝烧造最多。

乾隆时期瓷器物装饰工艺极为丰富,构图及画工严谨,但大多数图案纹饰满密、布满器身,有繁缛感。

乾隆时期瓷器物款识形式丰富,早期楷书、篆书兼用,以篆书为主。楷书款有双方框四字款和双圈四字款,前者多为珐琅彩瓷底款,用红、蓝等彩料书写,其它用青花书写,少量红彩款。篆书款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多无圈框)、六字三行双圈、一行横写(外双圈)。在茶叶末、炉钧器上用“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刻款,乾隆末年和嘉庆初多用红字款。官款十分工整,民款书写随便。还有堂名款、纪年款、吉语款等。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蝠纹花口瓶

清乾隆 青花双耳扁瓶

清乾隆 青花蝠果纹葫芦瓶

清乾隆 珐琅彩缠枝蝴蝶纹平底葫芦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乾隆时期瓷器高清大图鉴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乾隆时期瓷器高清大图鉴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代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