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青花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陶瓷赝品多 解析青花瓷的收藏要领

陶瓷赝品多 解析青花瓷的收藏要领

青花瓷器的鉴别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12-28

青花瓷器的鉴别。

“广州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对海上瓷路的繁荣起着决定性的促进作用。”正在广东博物馆进行的“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共展出了174套古代陶瓷精品,其中包括近年发掘的“南澳1号”青花瓷器,吸引了市民的热烈观赏。

作为本次展览的项目主持,广东博物馆艺术部主任黄静对中国陶瓷有着20余年的研究经历,日前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向读者介绍了青花瓷的鉴赏及收藏要领。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景德镇

记者: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关于青花瓷的历史溯源,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肇始于唐或宋,也有人称起始于元。在您看来,青花瓷的源头在哪个历史时期?

黄静: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的巩县窑就开始使用含有钴的蓝釉彩来装饰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还不成熟,量不大,对后代的影响也小。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到了元代后期,由于国际上,特别是西亚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并且得到了来自于波斯的优良青花料苏麻离青(简称“苏料”,是来自伊拉克的一种青料),青花瓷器才开始成熟并被规模生产出来。

记者:青花瓷工艺能在元代逐步成熟,还有什么历史原因?

黄静:这不得不感谢元代的开创者,即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族。他们是游牧民族,对白色和蓝色青睐有加,这代表着圣洁与干净。所以说,我们要想真正掌握青花瓷的鉴赏要领,除了要懂得青花本身的工艺史,还要熟知与工艺史相对应的社会史,包括当时的文学艺术、市井风俗、政治活动等。

记者:能否结合明代,再谈一下当时的工艺如何与社会生活互动?

黄静: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从底层走出来的平民皇帝,是吃过苦的,深知劳苦大众之艰辛,所以他在安排祭祀等政治活动时,就取消了金银器的使用,改用瓷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包括青花在内的瓷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再看明晚期的青花瓷,纹饰中出现了戏剧故事,而这又与当时戏剧的勃兴分不开,再次证明青花瓷工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贴得很紧,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就很难理解青花瓷为何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新工艺。

鉴赏青花瓷看器形胎釉纹饰和款识

记者:具体到鉴赏的细节,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黄静: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既要看器形与胎釉,又要看纹饰与款识。就器形而言,元代多大罐与大盘,而明代的罐与瓶变得修长,而到了清代,器形就更复杂多样了。就胎而言,元代因为工艺水平不够高,胎相对粗糙,而康熙时期的胎就很精细。就釉而言,元到明的青花瓷釉有淡淡的泛青色,而康熙以后则比较白。

记者:那应该怎么样从纹饰方面鉴赏青花瓷?

黄静:元代的青花瓷纹饰丰满,层次丰富,且繁而不乱,而到了明晚期,青花瓷上的人物形象多了起来。对纹饰的鉴赏最重要的是看青料,康熙年间,工艺师对青料的使用达到了最高水平,纹饰显得淡雅青翠。当时纹饰借鉴了国画的技法,比如山水画皴法的使用,再加上当时康熙皇帝很开明,鼓励追求个性,纹饰的个性就特别突出。而随着国门的逐渐打开,西方的审美原则逐渐影响到青花瓷的纹饰表现,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比如西方的造型方法就在青花瓷上运用得多了起来。

记者:青花收藏入门者该如何尽快提升自己的鉴赏及辨别真伪的水平?

黄静:现在,陶瓷收藏界的赝品越来越多,造假的本领也越来越大,这就对收藏者辨别真伪的能力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对此,我想强调三条建议。首先,收藏爱好者要多到博物馆去看实物,博物馆的级别越高越好,因为这意味着藏品的规模大、规格高、水准严。其次,多看各大博物馆整理或出版的图书资料。现在市场上关于青花瓷的出版物很多,但真正有水准的占少数,应该选择那些真正有实力的鉴赏家写的书。第三,最好能去窑址实地考察,借此获得亲身感受。有些人提出通过瓷片练习鉴别瓷器的眼力,其实,瓷片也不可靠,造假也很普遍。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当代瓷器泡沫多 收藏青花瓷要谨慎


现在但凡上点岁数的老瓷器都太贵,那么限量版的当代瓷器是否有收藏、投资价值?”日前,乌鲁木齐市民郑公庆打进晨报收藏热线询问。

12月15日,记者了解到,在读者打来的热线中,和郑公庆抱有同样疑问的藏友不少,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一种藏品的升值潜力,主要由这种藏品的历史年龄、稀缺程度以及艺术价值等指标决定。”晨报我家有宝瓷器专家乔木认为,当代青花瓷器虽有一定艺术性,但其发行量不能严格控制,制作成本低,其高卖价多为一些商家炒作所致。

有近20年瓷器收藏历史的张华和一些藏友亦表示,从艺术价值上说,老瓷器多出自文人之手,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而当代艺术陶瓷的作者则多为“手艺人”,在人文底蕴上是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的。

中国瓷器学会会员徐中慈介绍说:“投资收藏理念是贵稀贱多,厚古薄今。当代艺术陶瓷由于产量无法限定,增加了投资风险。”他提醒藏友,如果要收藏当代青花瓷,还是要谨慎。

赝品成本仅2万左右 收藏元代青花瓷有窍门


自从2005年伦敦佳士得春拍一件元青花鬼谷出山图罐以2.28亿元人民币成交以后,元青花一夜之间遍地开花,民间拥有几件“元青花”的人比比皆是,拥有几十件、甚至上百件的收藏家也不乏其人。而随着元代青花瓷器收藏热升温,市场上许多赝品充斥其中,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青花是在成型的胎体上用钴料描绘纹样,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品种。青花瓷器出现于唐代,到元代发展成熟。元代青花瓷器所用的钴料有两种,一种是进口料,特点是高铁低锰,发色浓重艳丽,浓厚处有黑色斑点;另一种是国产料,特点是高锰低铁,发色蓝中泛灰。目前国内虽有一定数量的元代青花瓷器出土和传世器物,但大部分流散海外,尤以土耳其、伊朗、英国等各大博物馆的收藏量最多。

现在仿制者已经逐渐掌握了元代青花瓷器的烧造工艺,仿制的水平越来越高,市场上陆续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仿元代青花瓷器,从选料、加工、绘画、成型、装匣到烧制完全按照元代工艺进行,一丝不苟,这样烧成的仿品几乎与真品相差无几。景德镇当地人士曾透露,制作一件高仿的元代青花瓷器,仅彩绘一项就需要人工费8000元,如果加上其它的费用,其成本最少在2万元以上。但是一旦出手的话,其利润至少要翻数倍。

所以在收藏元代青花瓷器时,千万不要听信某个农户家装鸡蛋的大罐就是元代青花这类的故事,也不要迷信专家学者的话。一定要提高警惕,睁大眼睛,多看多比较,多到博物馆去对照实物,要特别注意制作工艺,这是因为元代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极富特色。首先,器物胎体采用分段制作粘接技法,所以器底与器腹之间往往留有明显的接痕。梅瓶的颈部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有毛糙感;高足杯的足与腹相接处用胎接,足内顶端无釉,留有凸起的接痕;盘、碗的口沿较薄,至底部渐厚。其次,器物施釉采用醮釉与荡釉技法,所以圈足处往往留有浸釉时手握的指印痕。瓶、罐的圈足多呈内凹状,挖足较浅;盘、碗的圈足多呈外侧斜削状,有不规整感。第三,器物内外均施釉,除玉壶春瓶底部施釉外,其余器物底部多无釉,但常有釉斑或釉块的粘痕。

陶瓷收藏鉴赏:大明青花瓷收藏鉴赏


青花压手杯(花心),明永乐,高4.9cm,口径9.2cm,足径3.9cm。杯体如小碗状,口微撇,折腰,丰底,圈足。内外均绘青花纹饰。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青花篆体“永乐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绘朵梅,腹部绘缠枝莲纹。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此杯制作精细,形体古朴敦厚,青花色调深翠。压手杯的特点为胎体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沉重压手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一种实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明人谷应泰撰《博物要览》一书中特别提到了这种杯:“若我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球内”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篆书,细若米粒,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有双狮绣球内书年款和花心内书年款的永乐青花压手杯。另有杯心为鸳鸯卧莲图案者,系明万历时期仿制。此种品质精良且带有永乐年款的压手杯,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仅故宫博物院收藏有4件。

青花缠枝花纹罐,明永乐,高17cm,口径14.4cm,足径9cm。罐直口,溜肩,鼓腹,小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上绘卷草纹,肩、圈足外墙均绘海水纹,腹部绘缠枝花纹,近足处绘如意云头含灵芝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此器造型新颖,纹饰繁密,描绘细腻,形制和纹饰均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高9.2cm,口径51.2cm,足径34.5cm。盘折沿,菱花口式,通体作16瓣莲花形,盘心宽大平坦,圈足,细砂底,无款识,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青花底釉青白亮丽,厚润透明。盘心主体图案是一只栖于枇杷枝上的绶带鸟,正回首啄食饱满的枇杷果。内壁绘石榴、桃实、荔枝、枇杷等折枝花果,沿面绘大小缠枝莲花,外沿下绘海水江崖纹,外壁绘折枝菊花纹。永乐、宣德两朝是我国青花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其青花瓷之胎质、底釉、绘画,无一不精。此盘使用永乐时由西洋进口的“苏泥勃青”料,浓重艳丽,渗入胎骨,并有自然晕散形成的“铁锈斑”,手抚之有凹凸不平之感。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材,用枇杷绶带鸟为主题图案的较少见,就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完整的只有三件: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一件,天津艺术博物馆一件,而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这件最为精美。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明永乐,高13.9cm,口径31.6cm,底径21.5cm。盆折沿,腹垂直,平底露胎。里外青花装饰。盆里沿绘缠枝花一周,内壁绘缠枝花7朵,盆底绘回纹一周,回纹内绘八瓣团花,花瓣呈变形蕉叶纹,纹内又绘暗八仙。盆外沿绘折枝花卉8朵,外壁绘缠枝花卉7朵,底边绘变形朵花纹一周。外底素胎无釉。无款识。此盆青花呈色浓艳,有晕散现象,为苏泥勃青料所致。纹饰繁复生动,层次分明,是永乐时期受西亚国家金银器的影响而创烧的一种新器型。

青花花卉锦纹双耳扁瓶,明永乐,高24.3cm,口径3.5cm,足径7.4cm。瓶蒜头口,束颈,圆形扁腹。口肩连以对称的如意耳,腹两侧正中各凸饰一乳钉纹,璧形底足,无款识。瓶口边绘如意纹,腹部纹饰以六角星开光向四周伸展构成六边形锦式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花、缠枝花、朵花、团花、江崖海水等纹饰,足边绘朵梅纹一周。此瓶造型仿自阿拉伯铜器,纹饰的题材与布局都具有西亚风格。

如何收藏青花瓷


目前,我国有近1亿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其中以捧瓷大军为最。专家称,在瓷器收藏品当中,收藏应首选青花瓷。

青花瓷是一种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器。其色调明快典雅,釉面光洁莹润,历久弥新。

据专家考证,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此时河南巩县窑附近地区已有原始青花制作,遗存的青花瓷器及考古发现残片可以佐证。宋代青花瓷虽有生产,但仍属于初级阶段,发展缓慢,传世器物很少。元代青花瓷趋向成熟,尤以江西景德镇生产的最为精致,有一定数量的青花瓷器传世,成为今天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藏品和各种拍卖会上的抢手货。

但是收藏青花瓷也不能随波逐流,正因为青花瓷的珍贵稀少,市面上才会出现众多的仿造品,这就使得青花瓷市场鱼龙混杂,令人不辨真假。

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

首先,看钴料。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它们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高级的工艺师创作,艺术价值更高。

其次,看发色。釉下发色艳丽,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达到巅峰。所谓青花见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

第三,艺术水平是一个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最后,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比如说,顺治时期的青花瓷总体来说较为粗糙,构图比较随意,器型、图画种类还不是很多。

总的来说,如果对于青花瓷的年代背景等知识有足够的了解,那么结合当时的青花瓷制作工艺特点,辨出真假并非难事。

《青花瓷鉴赏与收藏》


《青花瓷鉴赏与收藏》

内容简介:

青花用之于皇室,收之于窖藏,传之于民间,畅销于世界,雅俗共赏,被誉为中国的“国瓷”。它以釉下彩的工艺优势和瓷画的美学艺术价值,受到世人的珍视。《青花瓷鉴赏与收藏》一书从青花瓷的生产开始,一一讲述了唐青花、元青花、明清青花,以及古代青花瓷的鉴定、青花瓷画、青花瓷的外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本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让读者轻松获得关于青花瓷的基础知识和收藏鉴定方法、技巧。

张浦生

张浦生,1934年3月生于上海,祖籍安徽省歙县。1957年9月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陶瓷鉴定,提出了青花瓷起源于唐代,青花瓷鉴定要“一看青,二看花;官窑重青,民窑重花”的观点,并被海内外陶瓷界广泛接受。先后出版了《青花瓷画鉴定》《青花瓷器鉴定》《宜兴紫砂鉴定与欣赏》《青花瓷器鉴赏与收藏》《青花瓷鉴定》等专著。编写了《中国历代瓷器特征、鉴定与保管》《青花瓷器概说》《怎样鉴定古代瓷器》等讲义(内部发行)。曾应邀到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考察讲学。

霍华

霍华,1956年7月生人,籍贯河北平山。1977年到南京博物院工作至今,先后在考古部、技术部、保管部瓷器库房和文物征集部工作,主要研究古陶瓷。1995年整理出版张浦生先生《青花瓷器鉴定》一书,出版《陶瓷述古》(1998年)和 《恰如灯下故人——谛听中国瓷器妙音》(2008年)两本专著。2008年另发表古陶瓷研究方面文字共50余万字。2011年9月被聘为南京艺术学院特邀客座教授,在南京艺术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古陶瓷和博物馆方面的课程。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做古陶瓷方面的讲演。

文章:

如何用仪器鉴定青花瓷

除了传统的鉴定方法以外,现在还出现了一些高科技仪器鉴定,例如:热释光(TL)测量法、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EDXRF)法、加速器质子X荧光光谱分析(PIXE)方法等。

热释光测量法

热释光(TL)是一种发光现象,指的是某些固体在一定情况下,被加热到100~500℃而变得红热之前,所能发出的可见光,可以用高灵敏度的测光量仪器测出这种微弱的可见光。热释光一般发生在不导电的固体中,陶瓷器属于此列。陶瓷器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700℃以上的温度,其烧制前的热释光全部释放完毕,也就是说,烧成的陶瓷器,其热释光是零,但是,陶瓷器中的放射性元素是烧不掉的,它们在射线的作用下,又会重新积聚热释光,它们烧制的时代越久远,积聚的热释光就越多。根据这一科学原理,可以测定古陶瓷的年代。测试的要求是,从需要测试的器物上取一个直径约3毫米,厚0.2毫米的薄片,将它加热到100~500℃时,就可以测出它天然热释光的数值,再根据公式计算出它的烧制年代。虽然由于测量技术的复杂性,热释光测年代技术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但是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年代比较久远的瓷器的热释光测年代真伪鉴定的结果是满意的。

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法

活化分析又称放射性分析,它是利用原子核反应使元素的某一稳定同位素转变成放射性核素,然后通过测定生成的放射性核素的核射特征和活度,对该元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这种方法要求将样品制备成极细的粉末。中国古代各瓷窑的瓷土资源,一般来自于当地的瓷土矿。这些瓷土矿中,含量在百万分之几(PPm)的微量元素对于瓷器的质量和价值都没有任何影响,并不引人注意,而被忽略不计。瓷胎釉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受配料、方法、时代、工匠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或影响甚微,因此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时代属性。瓷土的产地不同,瓷土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的品种、类别和数值也不同。利用灵敏度极高的核分析技术,测出古瓷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再利用计算机的类聚统计功能,制成各窑场的瓷胎特征谱,最终就能建成古瓷特征谱系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李虎侯教授早在1994年以前,就已经在中科院原子能研究院的重反应堆内做了磁州窑、耀州窑、岳州窑、吉州窑、钧窑、龙泉窑、汝窑等十多个窑址出土古瓷的微量元素活化分析。金国樵先生用计算机,将李教授做出的二百多个数据进行聚类统计,做出了它们的特征谱。高仿瓷虽然可以按照已经测试出的出土古瓷的化学成分进行配方,但是微量元素是无法配入的,所以这种测试方法在古瓷科学测试中有比较大的价值。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法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法是一种无损测试方法。这种方法对瓷器中的元素进行分析的原理是:当X管产生的X射线对置于探测室中的瓷器进行辐照时, 瓷器中不同元素的原子中的电子受到X射线的激发,会产生特征X射线,又称X射线荧光,同时将光谱记录下来。根据记录下来的谱图,我们可以对瓷器胎釉中的不同元素作定性、定量分析。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测试研究室可以做这种方法的测试。

加速器质子X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加速器质子X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是一种无损测试方法。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的古瓷所采用的原料和制瓷工艺不同,所以这些古瓷的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必定保留有各自的烧造年代及地点的信息,可以用来判断年代和窑口。根据这一理论,PIXE方法采用无损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PIXE)可以测定古陶瓷的主量、次量及微量元素的化学组分(包括胎釉和各种色料)。通过测试发现,仿古瓷并不难测定,因为古瓷和现代产品的化学元素含量是不同的,特别是微量元素很难掺假配方。在测试和计算中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被测样品和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进行研究和比较,就可以鉴别出赝品。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的测试原理是,从NEC9SDH-2串列加速器得到初始能量为3.0MeV的准直质子束,质子束穿过厚度为7.5μm的Kapton隔离膜,继续穿越10mm的大气层达到样品。样品上激发的X射线用Si(Li)探测器测量,测得的X射线能谱用GUPIX96软件计算后, 得到样品的化学元素成分和组成的质量百分数,将样品和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和计算,就可以得出结论。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加速器实验室采用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对古陶瓷进行无损测试,该实验室现在对外承担无损测试业务。

清康熙·青花葡萄纹将军罐 尺

寸:高69.5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26厘米鉴赏要点:1960年湖北荆州城南郊御河村出土,湖北荆州博物馆藏。

清康熙·青花人物纹花盆尺

寸:高19.2厘米,最宽37厘米鉴赏要点:南京博物院收藏。这种六方花口造型的花盆于清康熙时期最多。胎体比较厚重。折角处及足端外沿皆起阳线,古瓷中花式造型的折沿花盆,转角处都是如此做法。此盆为平砂底,底部有一只约2厘米的小洞。沿面绘竹叶、灵芝、松树段装饰带,腹部六面分别绘福——童子手捧寿桃,禄——长者身后站着一只鹿,寿三星纹。内壁半釉,下部施釉淋漓。此花盆棱角、转折处的做工也利落干净,极有力度。

清康熙·青花人物盅尺

寸:高5.1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3.3厘米鉴赏要点:此杯的胎体轻薄。口沿有一道薄薄的唇边。青花发色较淡雅,混水均匀。它的一侧绘两位着汉代服饰的高士执手相谈,另一侧绘着数只卧羊。清代早期的官窑瓷器中,像这样在小酒杯上绘人物纹样的,十分少见。

明·青花兽纹碗尺

寸:高6.3厘米,口径14.7厘米,底径5.6厘米鉴赏要点:1996年湖北秭归庙坪35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收藏。

清康熙·青花山水图方瓶(底有伪托款)尺

寸:高54厘米,口径16厘米,底宽11.8厘米鉴赏要点:上海博物馆收藏。采自《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100号。瓶的颈部为圆形,腹部呈方形。肩部四角圆浑,使得瓶子的整体造型和谐统一。腹部四面分别绘四幅山水图,皆有题诗,并绘“木石居”印章款,为作坊名。底款是伪托款,据上海博物馆周丽丽女士考证,瓶子的制作时代应该为17世纪90年代。

清乾隆·青花串枝花卉纹棒槌瓶尺

寸:高30.9厘米,口径4.6厘米,足径8.3厘米鉴赏要点:造型似旧时糊纸袋压折印所用的工具,故又称“纸槌瓶”,康熙、乾隆时期比较流行。内壁施白釉。口沿、肩部和圈足都绘有卷草纹相互呼应,但肩部略有变化,纹样较简单,并且与莲瓣纹装饰带配用。颈部与腹部的花卉纹也相互对应,颈部饰缠枝纹,腹部主体纹饰为串枝纹。

青花兽纹碗 明代

青花兽纹碗内花纹 明代

清康熙 青花葡萄纹将军罐

清康熙青花山水图方瓶

清康熙青花山水图方瓶

清康熙青花人物纹花盆款

清康熙青花人物纹花盆款

清康熙青花人物纹盅

清康熙青花人物纹盅底部

清乾隆青花串枝花卉纹棒槌瓶

清乾隆青花串枝花卉纹棒槌瓶底款

收藏独爱青花瓷


青花斗艳,最美不过元青花。青花瓷,古朴典雅,越来越多的人为之倾倒,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将其作为收藏品。今天,瓷库记者就采访了一位独爱元青花的陶瓷收藏家张联军,请他来和我们讲讲他的收藏经历。

众所周知,保存至今的完整元青花少之又少;目前还没有一件元青花是传承有序的。而且收藏要讲缘分,更要有丰厚的文化基础和历史知识。对于张联军来说,收藏元青花瓷器是机缘巧合。“我在孩童时代很喜欢收藏铜钱,后来工作了开始收藏邮票和工艺品,收藏瓷器是一种巧合。1993年的秋天,我去赤峰市出差,在赤峰西部一个村子吃饭时,看见有村民的房前摆了一堆造型各异的瓶子和罐子,都粘着泥土,一问才知道他是刚刚挖菜窖时挖出来的。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我花了一万多元才把18件瓷器买了下来。”有了物件也就有了研究的欲望。从那以后张联军开始研究瓷器,理论结合实践,学到了许多历史和收藏方面的知识。“那个年代已经出现了陶瓷热,有很多人拿着家里的老瓷器出来卖,有些是从乡下收来的,有些是做旧做出来的……收藏要讲缘分,更要有丰厚的文化和历史知识。”

在众多藏品中,张联军独爱元青花。“我大多数瓷器是元代和明初期的。这一时期的瓷器特征明显容易辨认。器物表面有铁锈斑,就是俗称的‘瑕疵’,这是使用进口青花料独有的现象。而瓷器胎土大都是高仓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制作的,也就是说有蜂窝状底部,容易辨认。这一时期的器物大多粗大笨重,纹饰多是缠枝牡丹、莲花、蕉叶等,动物无非龙凤、麒麟,鲜有绘制历史人物,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在我的藏品中,元代青花瓷不但有出口的庞然大物,还有老百姓日常生活用瓷。”

古玩收藏:高仿赝品多 持古需谨慎


赝品民国侍女盘正面

在一个不打假的行当,搞收藏谨防上当受骗。“交学费”不仅针对初出茅庐的人,老江湖也免不了“挨一刀”。9月19日上午,笔者来到隆昌县张宗基的家中,听他讲述他的古玩收藏经历……

高仿赝品多持“古”需谨慎

张宗基在收藏江湖里已经“混迹”几十年了。对于如今的古玩收藏市场情景,他侃侃而谈……

古玩是不可再生的,因此也愈加珍贵。如今,随着收藏爱好者的增多,市场上的仿品也越来越多。随着科技的发达,有些高仿品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蒙骗了许多搞收藏的“老江湖”。

“如今,很难遇到一件年代够久远的古玩了,仿品充斥着市场。”张宗基感慨道。

张宗基凭着几十年的收藏经验告诉笔者,文玩物价每年都有上涨,目前的价位就比改革开放初期上涨了几十倍。

就连环画来说,最早出版的1956年《铁道游击队》十册全套售价已达10万元,上世纪80年代的连环画也卖到了几百元不等。

瓷器买卖猫腻多一月上三次当

在众多古玩类别中,瓷器是张宗基的最爱,也是他最擅长收藏的一类。张宗基认为,瓷器代表着中国的古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外国人用瓷器“Chi-na”称谓中国,可见瓷器的价值。

瓷器又是收藏类别中最难辨别的一种,仿品之多,仿造之像,几乎能以假乱真。近一个月,张宗基在买瓷器上,就遭受了三次挫折……

第一件是在朋友处买的一件黑釉瓶,看起来是宋代瓷器。张宗基买到以后是又惊又喜,仔细观看后却发现,器形有些古怪,便找到收藏行家邓先生瞧瞧。结果邓先生只是晃了一眼便说:“东西不对。”

“这个就是我买的第二件瓷器——赝品民国仕女盘。”只见该仕女盘颜色与民国时期瓷器相当,不论是瓷器光泽还是图案,都看不出破绽,盘中侍女画工也十分精致。假东西最终都逃不过行家的眼睛。张宗基仔细研究时,便发现釉色有异。于是找到收藏圈内的行家谢先生看,谢先生也认为东西有问题。最后,张宗基带着赝品来到内江找爱瓷器的张先生看,一开始张先生也说是民国的,始终看不出破绽。后来张先生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嘴里冒出一句:“是印刷品,还有网格,是喷涂的新货。”

笔者也拿着高倍放大镜仔细看,还真看到画中侍女图的线条是由多个点组成的。再用放大镜看一件真品小蝶瓷盘上的图案,无论放多大,图案仍清晰不变,不是点状构成。

张宗基在近一个月买到的第三件假货也是在一藏友处购买的,是一个杯子,说是元代的。买回来与同行分享,便发现釉色不对。

买卖擦亮眼谨防被“故事”蒙骗

在逛古玩摊子的时候,藏家也心怀目的。看上一件像样的货,便拿在手上犹豫,此时要是有人争着买,由于怕真品丢失,便会心慌地出价购买走。

许多人在购买古玩时,喜欢听商家以及一些藏品交流人士讲述藏品的故事。不少人为了让假货脱手,有可能会为藏品编织一个美满的“故事”。当买家相信故事了,便很容易对藏品动心了。

张宗基介绍说,如今普通的古玩市场上的玉器、铜器、瓷器等文玩杂件真假难辨。实在要买,也要找懂行又信得过的人一起鉴定好,方可下手,千万不能轻信“故事”。

尤其是仿古瓷,随着科技的发达,越做越逼真,一眼是很难辨别真假的,有些借助工具都很难辨别。“我接触瓷器二十多年了,至今也要‘交学费’,可想古玩买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张宗基笑言。

有时逛古玩市场,张宗基遇到假货也要买回家好好斟酌这仿品中的“道道”。如今的假货比以前的假货更加“麻人”,一不小心就掉入陷阱,多学点假东西的特征对鉴别真品是十分有用的。(实习生张玲玉文/图)

陶瓷收藏与鉴赏:大明青花瓷繁复的美


青花麒麟翼龙纹盘,明正统,高10.7cm,口径52.4cm,足径28.7cm。盘口微撇,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一麒麟驻足于松柏、山石与蕉叶间,麒麟所占空间很大,几乎占满盘里心。内壁绘四行龙穿行于云海之间。外壁绘缠枝莲纹。素底无釉。无款识。明正统时期的青花呈色及画法与明初已有所不同,不见明初那种普遍出现的铁结晶斑。麒麟,作为古代一种祥瑞动物广泛出现于明代各时期的瓷绘之中,它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象征着吉祥幸福。而纹饰中麒麟与龙纹组合在一件器物上,在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中却比较少见。

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明宣德,高25cm,口径3cm,足径10cm×7.5cm。壶直口,细颈,扁圆形腹,平底。颈、肩之间置对称如意形耳。通体青花装饰。颈上绘缠枝花纹,肩绘蕉叶纹,腹两面均绘饰折枝茶花纹。素底无釉。无款识。此器造型源自阿拉伯铜器,器形端庄,纹饰疏朗。花卉题材在明代宣德瓷器装饰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石榴花、菊花、莲花、茶花、牡丹、百合、宝相花、牵牛花等较为常见。每种器物多由2种、4种、6种或更多种类花卉通过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化丰富的花纹装饰。除花卉组合使用,也流行以单独花卉为饰,此件扁壶即为一例。其腹部两面各绘茶花一枝,笔触细腻,图案写实,别有一番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