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陶瓷艺术 > 导航 >

当代陶瓷走俏

当代陶瓷走俏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0-12-28

陶瓷艺术。

虽然2011年的拍卖市场可以用高开低走来形容,但是在当代陶瓷的市场上,高价却纷纷在秋拍中出现,其中在中国嘉德的秋拍中,白明的红苇颂青花釉里红箭筒,估价80万至9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26.5万元,创出其作品拍卖的最高价。在北京保利的秋拍中,周国桢的青花釉里红“雏鸡”天球瓶,估价25万至35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15万元,创出其拍卖的最高价。一个个高价的背后,实际上折射出当代陶瓷市场巨大的升值潜力。

机构介入推升价值

综观当代陶瓷的收藏市场,除了个人之外,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其中“璟翎资本”就是一家在这几年大力推动当代陶瓷市场发展的机构,其“掌门人”徐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市场对当代艺术陶瓷的再认识,其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以景德镇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为例,上世纪80年代末,普通规格作品在1000元以内,上世纪90年代末在1万至3万元,而在2009年更是攀升到10万至30万元。演绎了“十年涨十倍”的传奇。中国嘉德2008年春开设陶瓷专场拍卖,从最初的1000万的成交额,到2011年秋拍达到了6000多万的成交额,创了新高。

对于如何开始关注当代陶瓷这个领域的问题,徐娴表示,去年年初,发现当代艺术的价格已经到了一个高点,从投资角度来选择,当然是会更关注有潜力的价格洼地来投资,从那时起就开始关注当代陶瓷。包括有周国桢近年来创作的动物雕塑扛鼎力作系列;白磊的茶器作品系列、摆件作品系列以及瓷板作品系列;白明的荷花作品系列,釉下彩器皿作品系列以及纸上水墨作品系列等。都已经成为了“璟翎资本”的关注对象。

全面理解当代陶瓷

陶瓷在英文中被称为“China”,这无疑显示出了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但对于当代陶瓷,许多人往往还是抱着不解的眼光。事实上,中国人开始关注现代陶艺,并在舆论上形成规模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情。这些年来,老一辈陶艺家如祝大年、周国桢等在现代陶艺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而且产生了一大批中青年陶艺家,如白明、白磊等,风格流派众多,技法日趋多样。他们中大多数是高校教师,或受过高等教育中传统陶瓷艺术的熏陶,因此,中国的陶艺在一开始便与学院有着不解情缘。从某种意义上说,正由于这一些学院艺术家的出现,中国才有了自己真正自觉意义上的当代陶瓷。wwW.TaOCI52.com

在徐娴看来,当代陶瓷在构图布局上,突破了传统的主题;在装饰工艺上,传统名釉得到传承,颜色釉、釉上彩和釉下彩都呈现出新面貌。古彩、粉彩、新彩、墨彩、喷刷花、堆雕金、浮雕、半刀泥、刻划花等新工艺、新形式、新创造层出不穷,亮点不断。当代艺术陶瓷由于集观赏性、艺术性、文化性、收藏性、投资性、实用性于一体,其艺术语言的当代性和新颖性,以及在家居之中具有很好的可视性及与环境的协调性,都预示着现当代艺术陶瓷具有良好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为《白明作品集》写的序言中,有些观点也是值得关注的,其提到:“……运用书法般的线条和写意绘画的笔法进行描绘,使形象呈现出类似抽象的形式美感,形成古典气息与现代感受的结合……构思与文化情怀更多地结合起来,使陶瓷的造型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实用而尽量美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限制了陶瓷作品发展。在这种观念下,其功能只是实用加玩赏。陶艺家只能在追求设计与形式美的领域里探索,陶艺家也更接近于工艺家,无法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而当代陶瓷的作用在于它扩大了原有陶艺的艺术属性,使陶艺家不受“制器”的限制,可以在其审美和价值批判领域里驰骋。他既可以在原来的设计领域里继续有所作为,也可以充分发挥其艺术家的天性,针对现实进行有价值的文化批判,从而涉足到雕塑、装置等众多艺术领域。丰富了自己又补充了其他艺术门类,从而丰富视觉艺术的门厅。陶艺家创作过程是不断地向陶瓷造型的难度发起冲击的过程,他们的艺术彰显了中国当代陶瓷追随时代发展的路向。

市场前景不可估量

记得2008年的时候,还有文章指出,当代陶瓷是适合工薪阶层投资的艺术品种,而从今天的市场行情来看,它俨然进入了主流品种的行列。对此,徐娴表示,在决定购买当代陶瓷之前,一定要搞清自己究竟是投资还是收藏。

从收藏的角度来说,关注当代陶瓷一定要关注其艺术性,强调艺术含量,注重作者本人的思想原创,特别是要与自己审美偏好相符合,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你所买的,一定是自己喜欢的,而不是市场价格高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在品种选择上就不能以个人爱好取向来选择标的物,更多会以流通性、受众面、增值性、稀缺性来考量。对于初入这行的投资人而非纯收藏家来说,徐娴建议选择以精品为主,好的,精的,稀缺的,在价值相对低时可以买入,任何投资要获得好的收益,道理都是相通的。

其实从中国当代陶瓷的市场发展来看,也是在重复海外的一些老路。像美国当代陶瓷市场来看,彼得·沃克思(PeterVoulkos)无疑是领军人物,其将陶瓷的工艺语言,转化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也被我国陶瓷艺术界奉为经典,而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价格仅为300至1000美元,而现在是85000美元以上的高价。除了拍卖行之外,美国主营当代陶瓷的画廊有不少,较著名的画廊有纽约的加瑟·克拉克画廊、旧金山的多瑞希·韦斯画廊、北加州戴维斯的画廊、拿梭拉斯画廊、南加州弗兰克·劳易德画廊等。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陶艺家也开始与画廊签约,像璟通艺坊也在包括上海艺术博览会等众多展会上,推出其签约的4位艺术家——周国桢、解强、白磊、白明。这样通过一、二级市场的结合,让当代陶瓷市场不断走向成熟。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当代陶瓷不输古陶瓷”


过去收藏界有些人说起张海国时,口气有些不屑:“哦,他是玩新瓷器的。”在他们眼里,只有古代陶瓷才值得收藏。

最近,有关方面为张海国举办陶瓷生涯50年回顾展,人们领略到张海国超前50年的前瞻眼光。现年70岁的他不仅收藏有当今景德镇陶艺界最顶级大师、名家的作品,他还往往是这些大师最早的发现者和推介者。50年前,他就在《羊城晚报》上发表文章,介绍当时的“年轻”陶瓷艺术家周国祯,这是他第一篇介绍景德镇陶艺家的文章,也是报刊上最早介绍周国祯的文章。至今,他已经为海内外百余家报刊撰写了3000多篇共计百万字的陶瓷论文、专访、随笔小品等。

张海国的陶瓷之缘始于50年前,他从上海考入学院。后来他被分配到轻工业部研究所,担任国家用瓷(现被收藏界称为“现代官窑”)的研制。在回顾展上,记者看到了他撰写的陶瓷专著《古陶瓷鉴赏与收藏》《中国古陶瓷珍赏》《民国瓷鉴赏》《千年瓷都景德镇》等。但张海国最为推崇的还是当代陶瓷。他认为,中国古代陶瓷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但当代陶瓷不输古陶瓷,现代陶瓷还有很多胜过古人之处。

他举例说,譬如现在陶土和釉料的提炼和制作更为精细,窑温控制更为稳定,许多过去没有的高温釉彩开发出来,如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工艺就是过去没有的;现在的陶瓷艺人大多是艺术院校毕业,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不断提高;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陶瓷艺术的信息及时交流,也有利于当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所以,中国当代陶艺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正呈现巨大潜力,是有道理的。但他也提出,陶瓷艺术创作也出现过于商业化和媚俗化倾向,“名家”“大师”如雨后春笋,鱼龙混杂。仅以景德镇为例,“高级工艺美术师”就有1000多人。如何从中发现真正具有艺术造诣的陶艺家和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现代陶瓷收藏对“鉴赏眼力”的要求,恐怕不亚于古代陶瓷收藏。

当代陶瓷投资攻略


编者:这些年来,古瓷特别是官窑瓷器在市场上流通数量日益减少,赝品大行其道。据收藏行业权威统计,最近两年古玩收藏品市场中的赝品率已达到98%,而威名远播海内外的古代官窑瓷价格大都到达顶端。很少有捡漏的珍稀品,没有过高的升值空间。同时由于前期投入成本过大,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和藏家。一些嗅到市场先机的部分藏家和投资者开始把目光转向当代瓷器。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了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何政谷及中国文物学会研究鉴定中心主任沈煜中几位专家为您把握现当代陶瓷投资攻略。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

何政谷:

投资当代瓷潜力巨大

1.现当代瓷器值不值得收藏?比起古陶瓷,现当代艺术陶瓷作为投资项目的优势在哪里?

何政谷:所谓现当代陶瓷一般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生产制作的陶瓷。由于现当代瓷其中一部分已有一定的历史积淀,亦能反映新中国制瓷工艺及水平的瓷器,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在中国的拍卖市场上,古陶瓷向来与国画、油画并称为三大主力品种。投资古陶瓷,固然不错,但其面世的概率已经越来越低了:首先,市面上的古陶瓷,有一大部分是出土的,均是犯罪分子非法盗墓获取的,这类东西绝对不能碰,否则就是违法;其次,传世的古陶瓷,人们一旦了解其珍贵之处和艺术价值,出于传承方面的考虑,也就不会轻易让其流向市场;第三,拍卖会。大型拍卖会是藏家能够近距离接触古陶瓷概率最高的地方,但相对来说,起步也很高。现在的大型拍卖公司都只拍官窑,其价值太高,一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民窑,无论是从审美角度来说,还是从技术、工艺方面来看,其价值均已大打折扣,因此不如玩现当代瓷器了。尤其是从目前的价位来看,现当代瓷器仍处于“洼地”,它有着相当可观的可选择空间和升值空间;从发展前景来讲,作为新兴的收藏门类,它的潜力巨大;而从艺术性上来讲,现当代陶瓷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在某些方面与高古瓷器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2.为什么很多人把现当代瓷器视为地摊货,认为毫无收藏价值?

何政谷:这主要还是由当前现当代瓷器市场的混乱引起的。很多人明明没有大师级职称,却偏偏冒充大师,拿自己的作品冒充大师作品,滥竽充数;其次,目前全国的瓷器展销会很多,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以次充好,扰乱了普通收藏爱好者的视线;第三,在景德镇,最好的作品与最差的瓷器制品是并存的,它们彼此的市场定位不一样,价格自然也不一样。很多瓷器在制作时的定位,就是定位在地摊货上,而且这些瓷器往往数量庞大,它们的大量存在也不同程度的混淆、蒙蔽了初入收藏的人们的眼界,误以为瓷器都是这样,自然也就认为现当代瓷器毫无收藏价值了。说到底,其实还是由于人们对现当代瓷器缺少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实际上,我国当代艺术大师的陶瓷作品已进入大拍行列。举个例子吧,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的一件“观棋不语真君子”高温颜色釉镶器作品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190.4万元成交;而任瑞华教授个人作品“和之韵”2007年被大连一藏家以106万元收购。应该说,现代陶瓷收藏贵在“文火慢工”,既要心态平和,又要持之以恒。如此坚持多年必有所获,投资回报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3.虽然人们知道现当代瓷器是不应被忽视的收藏新宠,但与高古陶瓷一样,如何鉴别精品是摆在许多收藏爱好者面前的难题。

何政谷:对于“现当代陶瓷”的收藏,选择艺术家的眼光尤为重要。投资或收藏现当代瓷器的初入门者最应该避免收藏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的现代瓷器,这种瓷器没有任何投资价值。就我看来,收藏当代的名人名作是主要方向。拿景德镇来说,最早由轻工业部评出的一批以王锡良、张茂松、刘远长、徐亚凤等23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撤消,更名为陶瓷行业协会后评出的刘平、戚培才、舒惠娟、汪桂英等9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是最值得大家关注、了解的对象。因为这2批大师是国家最权威机构评出的技术最全面的制瓷大师,他们在设计、制作上较为全面,技艺过人。其中,部分社会美誉度极高的大师因其成就斐然,还被国家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还有一大批高级工艺师和年轻的工艺师,以及虽没有职称但系出陶瓷世家并对某一方面有特别擅长的陶瓷艺术家,作品也具有很大潜力。此外,“学院派”也迅速崛起,这些人以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的师生为主,其中不少有在外留学的经历,他们在周国桢、李菊生、陆如、陈淞贤、李政、谭畅等陶瓷艺术家和教授的影响下,对当今国外的现代陶瓷新理念、发展潮流十分了解,开展了许多新的理念、流派、特点的探索性创作。

选购这些人的作品,首先还是要对其本人有足够的了解。只有从多方面了解其绘画风格、特点、施釉技法,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考虑下手。尤其是在选择名家名作时,市场上鱼龙混杂,尽管东西不是越贵越好,但也不能贪图便宜。如果真的不知道如何选购,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大师手中直接购买。不过,大师年纪大了,不可能保证每件作品都亲力亲为,有些作品是大师指点、徒弟制作的,一般也会挂上大师的名字,这一点在选购时也要有所考虑。

今日之新乃后日之古。由于现当代的陶瓷制作已无官窑之说,并且对于所有瓷器收藏者机会均等,收藏现当代顶尖工艺大师的作品,就意味着你收藏现当代“官窑”瓷器精品,十年、百年之后,不也同样成为古董?“现玩”终将成为“古玩”。

4.手工拉坯、制坯并进入柴窑烧制的瓷器与现代化机器操作制作出来的瓷器有什么不同?它们在市场上的价位如何?

何政谷:在制瓷业均采用气窑、电窑的今天,柴窑陶瓷艺术品已难得一见,因为柴窑烧制的方式已经被国家明令禁止了,市面上流传的柴窑作品都是以前烧制的,且数量有限。所以其市场价位要比气窑或电窑贵3-5倍以上,由于市场存量越来越少,收藏价值便越高。

如果要说它们之间表面有什么不同的话,一个是釉面润泽,一个满身贼光。柴窑烧瓷传统上一直采用松木,因为松木富含松脂,在燃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松脂对陶瓷有滋润作用。其烧制原理是通过不断添加柴火让温度慢慢上升,使窑中的器皿慢慢受热,加上炉内的水汽与瓷器釉料的有机结合,使烧出来的瓷器釉面含蓄、滋润。但同时,柴窑的烧制风险也大。烧制的时候全凭经验,稍有疏忽就会因时间或火候掌握不好,出现瓷器“夹生”或“烧过头”等质量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塌窑”意外,经济损失动辄以数十万元计算。所以,从上世纪末开始,景德镇的陶瓷烧造全部改用温度容易掌控、相对环保、成本较低的气窑或电窑来烧造。柴窑烧制的方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5.很多人初涉现当代瓷器收藏,对整个现当代瓷器的脉络还不清楚,名家、流派什么的也完全不了解。您能帮我们的读者理一下吗?

何政谷:选择门类一,五六十年代陶瓷。五六十年代我国陶瓷业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陶瓷这个传统产业的发展,号召各地成立国营性质的工厂,以发挥集体组织的智慧和力量,保证批量生产以此推动出口创汇和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于是诞生了诸如千年瓷都景德镇十大瓷厂之类的大型陶瓷生产企业。

当时这些工厂均聚集了大批老陶艺家,例如:景德镇雕塑瓷厂拥有曾山东父子、蔡敬标、何水根等一些成名于民国晚期的雕塑名家;前身为明清御窑厂的建国瓷厂起初就由中央工艺美院参与工厂产品的设计并由徐悲鸿、齐白石、梁思成等宗师级的人物亲临指导把关;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拥有民国“珠山八友”中的刘雨岑及其“八友”后代和传人,有王锡良、汪桂英、刘平、王怀俊、徐亚风、胡庐、周国桢、张松茂等。因此当时这些工厂企业占用着极强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得这一时期的陶瓷作品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最高艺术水平。选择门类二,文革时期陶瓷。现代瓷器品中的“文革”瓷器,眼下正成为收藏界的热门新宠。由于“文革”瓷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大多为瓷像和像章,此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日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其图案多为毛泽东语录、诗词、工农兵图案、英雄人物形象等。此外,文革晚期1975年由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研制生产的毛主席专用瓷更具收藏价值。因其工艺水平极高,存世量极少,又被称为“红色官窑瓷”,这批瓷器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追崇。选择门类三,当代艺术名家瓷。当代艺术大师们在研制他们个人作品时首先注重其作品胎、釉、纹饰、器形的品质和艺术水准,同时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在研制他个人作品时曾对高温颜色釉做了多年的反复试验,并运用其自身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将古代诗文诗赋、古代画风以及油画风格有机地结合,使其作品在历史文化、艺术观念、工艺造诣等方面均达到极高的水平。

中国文物学会研究鉴定中心主任沈煜中

沈煜中:只有先收藏文化,才能收藏到财富

1.与动辄上百万的高古陶瓷相比,现当代瓷器作为投资项目的优势就在于它的价格,其价钱往往仅为前者的一个零头。据了解,现当代瓷器的价格目前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个别大师的个别作品甚至达到几十万、上百万元。这让很多人看到了现当代瓷器的收藏、投资价值。不知您对现当代瓷器的收藏与投资怎么看?

沈煜中:现代“工艺大师”工艺瓷真假难辨,首先过去一个皇帝一种风格,且还能由上传承,由下继承,使之传承有序。而现代大师几乎一人一种审美趋向。收藏者很难对其了解透彻。加之仿品都以仿大师作品为主,都是现代工艺技术制造,很难甄别真伪,所以要想收藏一件当代工艺大师作品,其价格高,风险更高于古瓷器收藏,所以本人观点不提倡藏友刻意收藏身份不明的现当代工艺瓷。

至于收藏现当代名家制瓷,个人认为应当慎之又慎(毛瓷不在此列)。1、中国的“工艺大师”一般都是八十年代景德镇制瓷工匠,其中褒贬不一良莠不齐,有的技艺确实高人一筹,相对来讲这一批人文化底蕴略逊风骚,加之制胎的不一定会绘画,懂绘画的不一定会“把桩”(烧窑大师傅)……总之,他们都有一技之长,但代表不了当代制瓷最高水准;2、“现代工艺大师”的封号也有不同级别之分与分封,他们所制造的现代工艺品又有市场运作方法不同,现行价位与未来增值空间不一定成正比。

2.据行内人介绍,2000年以前,藏界比较关注高古瓷,2000年以后,藏界收藏现当代瓷的居多。因为高古瓷比较难鉴别,年轻藏家对老瓷吃不透。在您看来,是玩老瓷好呢,还是玩新瓷好?如果玩新瓷,需要注意些什么?

沈煜中:无论是玩老瓷还是玩新瓷,收藏首先是收藏文化!再者才是收藏财富。关于市场中的赝品率已达到98%,那是低估了。例如现在北京潘家园地摊市场真品应在1%。左右。有人讲缘分之说我是不赞成的。古玩都集当年政治、经济、文化、审美趋向、工艺特征为一体,作为藏友首先要拜名师,多了解历史,多看出土文物,多看博物馆馆藏真品,心态要端正,不求最多,但求最精足矣!如果想收藏真品当代工艺大师瓷器,其价格不菲,应对其制作者各方资料多了解,分清是国家级大师,还是地方级大师。若收藏者喜欢哪个大师作品,必须在其手上买到,留下相关影像资料,购买手续等等,不提倡在中介单位购买,那样很有可能花了大价钱买了个赝品,即使是真品,后人也不一定认同。我有一好友性情孤傲,他不能静心研究学问,听其他友人讲改收藏现代大师作品,但他总想捡漏,便在民间收藏。有一次请我鉴赏,我邀了同行一起去鉴定,通过最简单的网上比对,发现漏洞百出,几乎一件真品都没有!所以建议藏友应在学习上下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

3.请您跟我们《大江南收藏》的读者聊聊您多年的瓷器收藏与投资的实践经验吧?您当初被打眼的情况是怎样?

沈煜中:本人收藏已近四十年,当初也走了一些弯路,早期的收藏主要在百姓家里买,那时档次虽然不高,但赝品几乎很少。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全国收藏热的兴起,景德镇、河南、湖北、山东等地仿古之风兴起,大量赝品充实市场,加之有些拍卖公司在鉴定方面的缺憾,拍卖市场赝品也能拍出天价,致使许多藏友找不到北!看多了拍卖图录也会把赝品看成真品。加之业内专家学者大部分都不是本专业研究出身,有部分人也会指鹿为马,造成真亦假、假亦真的现象,因此忠告藏友以下几点:

1、要看就看冯先铭、耿宝昌、陈万里、叶佩兰等顶级老师个人名义出版的书。

2、要看文物学会、文物报出版的考古报刊。

3、要拜师就花功夫拜名师,多听大师的讲座,综合考古新发现,评判真伪。

4、要收就收当代精美的文物,但求最好,不求最多,哪怕只有一件也罢。

5、若有机会多同每个市的考古界专家交朋友,尽最大可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考古出土文物,并及时分析其中的文化元素,并做好记录档案资料熟记于心。

6、本人也是从业余收藏者到专业收藏家过程过来的,因本人研究的学术成果得到国家文物部门领导的赞成,又从收藏家过程至专业文物研究工作者。总之,心得体会很深,希望广大藏友收藏的出发点要正,对待学习要孜孜不倦,博古通今,积累文化。我相信广大藏友会发现更多文物,为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投资小贴士

现当代艺术陶瓷收藏标准

一要美。在造型方面:要线条流畅、简洁、不繁杂、上下贯气、富有节奏与韵律,具有强烈的力度和个性;在装饰方面:要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的新面孔和“中国特色”,要强调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画外之音”,要强调独创性和个性化,要以美的形象和表现形式去感染“读者”;在绘制技巧方面:要精细、工整、传神;在色泽方面:青花要纯净幽雅、润泽丰富,釉里红要红而不俗,层次多变,釉色要亮丽莹透。

二要看。看器型外观是否有缺陷,如开裂、斑点、欠釉、着色不均;器型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不要有砂包、气泡、脱釉等疵点;瓷质是否洁润,是否有其他杂色;看瓷质是否够硬,可用金属工具刻划,看是否有痕迹。

三要听。听敲击的声音是否清脆悦耳,沙哑声可能是有裂纹,再好看也不值钱。

四要试。试陶瓷器皿的导热速度,好的瓷器相对厚重,密度高,导热速度慢。

五要光源好。选购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或是日光灯照射的地方。如在射灯或彩灯下察看器皿,肉眼往往会产生误差,影响对收藏品的鉴赏效果。

当代陶瓷的收藏现状


目前,瓷器市场收藏的主流人群主要有两类:一是以收藏为主要目的的人群,二是以投资、获利、收藏增值为主要目的的人群。第二类人群成为目前瓷器市场的主流人群。大量资金的介入,改变了瓷器传统的以研究、鉴赏、交流、展示为主要宗旨的市场结构,开始向投资目的转变,这一市场格局的变化也促使瓷器市场更快的与世界接轨和融合。

长期以来,瓷器主要以收藏、鉴赏、学习、交流为主要目的。瓷器的收藏家们通常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知识,通过对瓷器的收藏,满足自己的审美爱好,这主要集中在少数专家学者型的特定群体当中。收藏家们通过收藏过程,学习、交流、了解社会。他们通常不会将自己的藏品用于出售和拍卖。

解析:当代陶瓷的收藏现状

与这些收藏家不同,以投资、获利、收藏、增值为主要目的的收藏人群,他们关注的焦点是有关作品的市场行情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他们在市场上寻找投资的潜力股和黑马股。因此,这些投资型买家对作品优劣及价格等都把握得十分到位。在作品增值以后,将其出售,以此获得投资回报。他们当中以企业类的投资群体为主。

目前,瓷器收藏市场上,企业家占到了相当的比例,来自企业的资金量占60%以上。由于当前市场正处于上升期,作品只要具备一定的市场价值,都能获得不菲收益。

投资瓷器的企业家的出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参与到瓷器市场的市场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以瓷器收藏为主要目的的市场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以投资、增值、保值为主题的市场格局,而且这一市场趋势越来越明显。

企业资金转入到瓷器作品的收藏领域,极大促进了这个市场的发展。它预示着瓷器投资时代的到来。

这种市场投资结构的变化,使人们看到了企业资金转向瓷器乃至艺术品投资后,艺术市场的重新洗牌和新市场格局的生成。此外,中国新崛起的一代中产阶层也开始将目光锁定在瓷器的投资领域。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财富积累都是未来瓷器投资市场上不可低估的一股力量。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高潮。21世纪初,中国兴起了第二个艺术品投资和收藏高潮。

由于当时严格的文物政策和体制制约,参与收藏活动基本上是国有单位和文化部门的专利。随着我国政策环境和经济实力的提高,瓷器收藏和其利益上的回报吸引了大量的资本进入市场。投资瓷器的企业家的出现,是瓷器市场发展的结果。

促使瓷器市场由收藏向投资转变的主要因素,首先来自于海外资本,其次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区域,尤其是长三角一带的企业资本大量进入瓷器投资市场。虽然,瓷器的价格在最近的6年间已经攀升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更多资本的介入和作品的供给比例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对精品的需求更是趋之若鹜。(列举当代大师陶瓷作品价格攀升的例子)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对瓷器的投资性购买已经成为这一市场发展的趋势。因而,只有创作出好的瓷器作品、杜绝假冒作品的出现、提升瓷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才能推动瓷器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

收藏陶瓷

全世界最贵的瓷器是清乾隆吉庆有余粉彩镂空瓷瓶。这东西价值连城,怎么价值连城?很难说清楚。那么,全世界有个通俗的坐标,就是钱,用钱划出它在历史上的地位。虽然钱很俗,但通俗易懂,有文化和没文化的人都能听懂,表明中国的陶瓷文明达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2009年以前买世界上最贵的中国陶瓷的人是外国人。但是,事隔一年,随着国家的强盛、国人知识的提高、实力的增强,2010年,中国陶瓷的最高价格是中国人来创造的。

投资的神话(案例)

1、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只哥窑洗,当时的成交价是2200万港币。二十多年前,2200万港币,当时创造了中国瓷器的世界纪录这个记录保持了很久。

2、1989年,当时苏富比在伦敦拍卖,有一匹非常漂亮的唐三彩马。成交价是374万英镑,当时折合600万美金。这个由西方人创造的中国艺术品的最高记录,由一匹唐三彩马保持了很长时间。

3、2000年,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在香港创下当时中国瓷器的世界记录,4400万元港币,这个记录保持了很久。

4、2004年,美国旧金山一家拍卖行拍卖了一个洪武釉里红大盘,直径45公分,当时成交价是570万美元,创下当年中国瓷器的世界记录。

5、2005年,在英国一个乡村的小拍卖行,拍卖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元青花。这个瓶子是老头儿的祖上在1990年5月23日,花10英镑买的。买了以后,就记录在当天的日记里。到拍卖的那一天呢,整整过了一百零五年。一百零五年里这件瓷器涨了多少倍呢?从10到344.5万,涨了将近35万倍,摊到每一天,每天差不多涨10倍。每个想投资的人,都很愿意听到这个消息在自己身上发生。打投钱那天起,每天涨10倍。我10块钱买的东西,第二天就变成110块。

6、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就是我们艺术的价值。

以体积而论,这件元青花是全世界范围内最贵的瓷器;单件工艺品最高价,也是这件元青花创造的。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非常高,全世界的人用金钱表示对我们文化的尊重。

 鬼谷下山罐价格高的原因:

第一、是它的题材决定的。瓷器题材很少有故事情节,过去中国人画画也很少画带有情节的画,“鬼谷下山”是著名的历史军事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诸侯纷起,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军事人物。王翊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军事奇才,号称“鬼谷子”,大名鼎鼎的孙膑(孙子)就是他的徒弟。当时燕国和齐国交战,孙膑是齐国这头儿的,被燕国俘虏了。齐国就求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救徒。这青花罐画的就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

第二,元青花开中国陶瓷装饰的一个先河。画有人物纹的元代青花罐非常罕见,全世界不足十个,分别藏在博物馆和私人手里。全世界就这点儿,所以就变得非常贵。

第三,就是这个罐子的传奇色彩。再卖之前,这罐子一直在他们家装CD。

7、2010年10月2日香港苏富比秋拍结束。此次苏富比秋拍一路高唱凯歌,多项拍卖记录被刷新。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成交价高达2亿5266万港元,刷新了中国工艺品及瓷器的世界拍卖记录。

当该乾隆长颈葫芦瓶亮相时,现场买家竞价激烈。现场由第一口价2000万港元开始竞投,期间1位电话投标者由3500万直接叫价至5000万。此后,收藏家张永珍与一名电话投标者由8000万开始,竞争超过30口叫价。最终,在经过45口叫价后,张永珍以2亿5266万港元拍得乾隆长颈葫芦瓶,且刷新了中国工艺品及瓷器之世界拍卖纪录。

 8、2010年11月11日一个估价在80万英镑至120万英镑之间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4300万英镑(加上20%的佣金,为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成为最新的中国最贵艺术品。

天价花瓶高40厘米,体态匀称,色泽饱满典雅,品相堪称完美,由黄蓝粉彩精巧绘制,瓶身鲤鱼图案栩栩如生,瓶颈上绘有一个大红色的“吉”字,寓意“吉庆有余”。花瓶的制作年代可追溯至1740年左右,拍卖行称其为乾隆官窑,并曾保存在中国皇宫。

 拍卖过程:

伦敦时间2010年11月11日晚,伦敦郊外一个小乡村的某座简陋仓库内,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接受私人遗产小拍,一只来自中国宫廷的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是其中的一件拍品。这只瓶子的拍卖过程跌宕起伏,持续了半个小时。房中挤了几百人,绝大部分是华人,不少人是“打飞的”赶过来的。其间,拍卖槌被拍卖师敲碎,委托人之一曾一度因休克被抬出拍卖现场。最终,拍品以4300万英镑(加上20%的佣金,约合5.5亿元人民币)落槌,成交价相当于估价的40倍。至于买家,据权威人士透露是一位中国人,很可能来自北京。

花瓶的卖家:

英国一个退休的律师和他年长的母亲。托尼·约翰逊和珍妮·约翰逊这对母子看着他们送到拍卖行的花瓶以高于最低价40倍的价钱成交后,两个人完全震惊了。

物是人非,人亡物在。在文物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这件花瓶由中国人花了5亿5千万元人民币才回到祖国,虽说扬了眉吐了气,但仍让人心中百感交集,五味俱全。

天价花瓶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如今中国的一些富人们,正带着爱国主义情节,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收回这些文物,有助于我们重寻身份和文化。”

“当代名窑”评选 吹响当代精品陶瓷收藏号角


中国是瓷器的国度,而一说到陶瓷器的收藏,我们习惯性的会想到,中国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宋瓷之典雅朴厚,元瓷之深邃自然,清三代之煌煌气象。名窑若璀璨明珠,熠熠闪烁于历史的天空。除明代人总结宋“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外,北方的耀州窑、磁州窑,南方的越窑、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等都是盛极一时。有人就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中国的古陶瓷藏品阵容犹如一座金字塔,塔尖是宋代名窑、元青花,塔的中部是明清官窑、外销瓷,塔的底部则是历代民窑。

古陶瓷是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以“鬼谷子下山”为代表的天价拍品不断涌现,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对古陶瓷收藏的热情。不幸的是,伴随着收藏热,古陶瓷的赝品泛滥也使得我国这座本可引为傲的金字塔,从塔尖到塔基都被蒙上了层层迷雾,甚至被人搞得面目全非。这也是当今古陶瓷收藏面临的最大难题。对于充斥在当今市场的古陶瓷高仿品,不光一般收藏者难以鉴别,就是有着丰富鉴定经验的相关鉴定专家也不免有打眼的时候。因此,近些年,许多陶瓷收藏者已不敢再奢望拥有古代的官窑名瓷了,而纷纷将收藏重点转向当代陶瓷器。而陶瓷专家也强调,其实陶瓷收藏不必一味求古。当代的陶瓷工艺,从技法、美术、文化承载量等方面都并不比古陶瓷差。问题只是在于历史上的名窑是经过了历史岁月长河考验的作品,而当代的名窑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才使人无从选择的。

近日,由上海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收藏》杂志社、新浪.收藏、艺超网六家联合主办的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敢为天下先,率先作了这样的评选活动。据“当代名窑”评选活动办公室主任、《收藏》杂志主编李毅民介绍,因近年来许多读者、藏家纷纷提出了应多关注当代陶瓷器收藏等观点。所以《收藏》杂志社联合了其他五家相关单位,举办了这次“应民声”、“顺天意”的“当代名窑”评选活动。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设立了“传承奖”与“创新奖”两个奖项。“传承奖”主要是面向当代优秀的陶瓷企业。旨在鼓励当代陶瓷企业积极挖掘、传承并发展中国传统名窑的烧造工艺,推出优秀的创新作品。而“创新奖”则是具体针对当代的陶瓷艺术原创作品的,它旨在鼓励陶瓷工作者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积极创作具有时代感和鲜明个性的艺术作品。而为了保证这次活动的公平性、公正性与权威性,活动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文化界、文物界、收藏界的多位相关领导和知名人士组成了活动组委会。并由数十名,陶瓷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收藏家、美术评论家等组成了最具专业眼光的专家评审组。活动将从8月份一直持续到12月份。活动经过,企业报名、杂志网站公示、专家读者网民投票、揭晓颁奖等几个步骤组成。

本次评选活动,自8月拉开帷幕起,已开通了报名邮箱、报名电话,官方网站等,并已经接受来自全国各地企业的报名、咨询。活动详情可具体登陆艺超网查询或翻阅近期《收藏》杂志。

陶瓷收藏 从现当代陶瓷入手


第一届中国陶瓷创新设计作品展正在上海陶瓷博览中心举行,有关专家从120件入围作品中评出两个创新设计大奖和20个创新设计奖。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当代陶瓷的关注。

对于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说,最近传来的消息让他们感到“进退两难”:一方面,元青花瓷瓶在英国拍出天价2.3亿元,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以1.22亿元的价格创造了清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另一方面,媒体在不断揭露瓷器造假的种种伎俩。

在这种情况下,专家建议:瓷器收藏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不妨收藏投资一些现当代陶瓷,尤其是那些艺术水平和成就高的大师名人的作品。民国以来,我国制陶工艺受中国绘画影响产生的景德镇新粉彩和现代绘画大师林风眠、唐云、朱屺瞻等亲临景德镇参与陶瓷绘画而兴起的名家绘瓷,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陶瓷制作不仅对传统工艺进行了良好继承,而且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出现许多新品种,许多工艺大师烧制了很多艺术价值极高的精品陶瓷。

目前,当代陶瓷市场价格较低,是入手的好时机。国内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国家级工艺大师的陶瓷原创作品上至几万元下到几千元都可以拍得,不存在贬值的问题,适合个人小额投资或进行系列、专题收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收藏人数的不断增加,价格势必会大大上扬。投资现当代瓷器无异于优先持有“原始股”。当代瓷器无真伪之别,无赝品困扰。相对古陶瓷,现当代瓷器赝品极少。

今日之新乃后日之古。由于当代的陶瓷制作已无官窑之说,对于所有瓷器收藏者机会均等,收藏当代顶尖工艺大师的作品,意味着你收藏现当代“官窑”瓷器精品。十年、百年之后,其同样会成为古董。“现玩”终将成为“古玩”。预计今后5年至10年,当代陶瓷将逐步走向成熟,并成为收藏市场的热点。

据悉,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陶瓷设计专业委员会将原创设计研发中心落户挂牌在上海市黄浦区。有关专家表示,陶瓷创新设计展是一个新生事物,今后每年举办一次,将为中国当代陶瓷的发展和收藏起到积极作用。

今世水墨画拍卖价格连续走俏


只要提及传统中国画,信赖许多人不会生疏,这是20多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受青睐的字画收藏品种。作为其连续和发展的新艺术情势——中国今世水墨画,有些人大概还不太认识,但这一新画种最近几年已在艺术市场崭露锋芒。与老一辈艺术家相比,中青年艺术家头脑观念更加开放包涵,一些弘大的叙事画面已不再是关注的核心,他们的作品更夸大微观体验,出现出与传统迥异的多元化艺术图景。相对于传统中国画板块,今世水墨画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敏捷扩大。

嘉德首推今世水墨画专场

今世水墨画之以是在拍坛上备受追捧,与中国嘉德拍卖行的积极推动是分不开的。2012年春拍期间,中国嘉德首度推出“水墨新天下”专场拍卖,这是国内拍卖行初次以专场情势拍卖新水墨作品,标记着今世水墨画以团体的姿态正式迈入艺术品市场。当年这个初次面世的专场仅有53件拍品,但成交率却高达92.45%,成交额达1377.4万元,并诞生了4件过百万元的拍品,此中,徐累一幅2011年创作的《夜中昼》以149.5万元成交。

在随后的2012年秋拍中,中国嘉德之外的多家拍卖行也纷纷举槌今世水墨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在2012年秋拍中推着名为“中国今世水墨的中坚气力”的夜场拍卖,49件作品成交了44件,成交总额达3386万元。从2013年春拍起,曾被称为“边沿水墨”的中国今世水墨画异军突起,渐渐成为各大拍卖行主打的强势板块。

今世水墨画拍卖多点着花

进入2014年以来,今世水墨板块可谓强势不减,连续走俏。2014年春拍,香港苏富比今世水墨专场席卷了蔡小松、刘丹、彭薇、徐累、曾小俊等艺术家的作品,最终,该专场成交额达5145万港元,此中,徐累的《岛石》以340万港元成交、刘丹的《罂粟图》成交价为256万港元。

香港佳士得在2014年秋拍初次推出今世水墨作品并体现精彩,除成交额高达6067万港元外,还诞生了两个天下拍卖新记录,此中,今世水墨画家刘国松1987年创作的水墨设色纸本手卷《香江光阴》,破天荒地以1684万港元的高价成交。

2015年6月1日,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国今世水墨”专场再度推出50件拍品,成交额则到达2677.5万港元,有数件作品成交价过百万元。

至2017年秋拍,今世水墨画拍卖行情更是多点着花,各大拍卖行均有不俗体现。在北京瀚海秋拍中,田黎明的《观照》册页以667万元成交、袁武的《笔墨宗门》以310.5万元成交;在北京匡时秋拍中,李唐的《地藏王菩萨》以460万元成交;在北京保利秋拍中,王明显的《四序风情》以442.75万元成交、史国良的《捡土豆》以402.5万元成交、任重的《秋林敲句》以322万元成交;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杜新元的《平挹九州》以287.5万港元成交、徐累的《龙壁》以230万港元成交、袁熙坤的《比翼》以201.25万港元成交。

现当代陶瓷收藏“看未来”


现代陶瓷艺术家白磊作品

 [大话收藏]

詹皓

金融危机以来的收藏界,唯一未受影响一路高歌猛进的板块就是近两三年才被拍卖市场挖掘出来的现当代陶瓷。甚至有人直言,未来影响世界的中国艺术一定是当代中国水墨和当代中国陶瓷。

然而,现当代陶瓷阵营本身正在发生一场“暗战”,其结果很可能直接导致收藏热的转向。这场“暗战”的交战双方便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首的传统陶瓷派和美术学院教授、年轻艺术家为主的学院陶瓷派。传统派承袭了清末民国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上绘画风格,将传统中国画搬上陶瓷。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受东南亚藏家关注,悄悄吸纳,直至上世纪末,中国内地藏家介入,价格一路攀升。

两年前中国嘉德首设现当代陶瓷专场,市场价格再度飙升,目前最高端的景德镇大师陶瓷作品拍出六七百万元价格,国家级大师作品普遍在十万元以上,省级大师三五万元以上,高级工艺师近万元。由于内地追捧者日众,目前造成了以职称论价的局面,也曝出大师贬值一说。

有的学院派教授本身又评到了大师,但不屑于排名在大师之列;有的学院派陶瓷艺术家直截了当地表示传统陶瓷属于工艺美术,不能称为艺术。艺术之争其实是市场话语权之争,背后则是利益之争。当求作品者踏破大师家门槛时,当一些艺术品经营机构无法正常从大师那里拿货时,天平便发生了有意味的变化,而变化的依据也很充分——学院派的作品相对价格太低。

目前,最高端的中国学院派陶瓷艺术家作品只拍到近百万,许多在国际上已取得名望的艺术家其作品在拍场上仅数万元而已。更多的学院派年轻人作品锐气十足,兼具了现代艺术视野、设计理念和传统陶瓷造型、釉色、火候的技巧,只苦于没有关注度,市场尚未成形。

与此同时,一些先知先觉的艺术机构和藏家正在转变观念。尤其是一批国内最早从事现代陶瓷收藏的大藏家,正在从学院派艺术家中挑选未来的大黑马。他们认为,十几年前市场上流行明清官窑,他们却发现现代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当时正处于价值洼地,大师的艺术风格成熟,又代表了当代社会趣味;如今大师作品已经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断言价格到顶可能为时尚早,但素来喜欢挖掘价值洼地的他们已经从学院派中嗅到了未来的流行。

最近,北京各大拍卖公司纷纷推出现当代陶瓷专场,各地的陶瓷博览会上也是新人辈出,这个时候,就看藏家的文化底蕴和“看未来”的水平了。

当代陶瓷收藏的“新玩法”


时下,迷恋当代陶瓷的“粉丝”队伍在不断壮大,聊起收藏之初,他们常会心照不宣地会心一笑,默契来自一份共同的经历:初心在古瓷,遇挫之后,转向当代陶瓷。

当代陶瓷没有在古瓷的夺目光芒中暗淡,却成了“碰壁”古瓷的藏家的新选择,原因何在?

首先,有些藏家在接触古瓷之后,发现“侯门一入深似海”,不仅古瓷的真假很难考证,连鉴定的专家队伍也良莠不齐。资深的瓷器收藏家王清泉就走过这样一段弯路。他感叹现代的高仿品,不仅技术手段了得,而且对人的心理拿捏也相当精准。“连大小、重量都仿得跟故宫里的瓷器一模一样,假乾隆朝的瓷器比真乾隆朝的还精美,真是神仙也难断定。”

其次,如今的古瓷收藏拼的是经济实力,让许多钟爱它的人因资金短缺而止步。而当代陶瓷的价格与古瓷相比,更容易为普通藏家所接受,而且可以不断衍生新“玩法”,让收藏过程变得妙趣横生。

经过一番审时度势,早在2002年,王清泉就开始转向当代陶瓷收藏。王清泉跟别的藏家不太一样,他亲自到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大师家里买瓷器。精明的他很快注意到,这些大师很“坏”,常常雪藏自己的精品于“深闺”,而只在外面摆出一些相对“平凡”之作。这时的他断不肯轻易出手,而是采用迂回战术,勤跑景德镇,跟大师们交朋友,再慢慢熟悉每个人的创作风格。

景德镇有专门做壶的小作坊,王清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始自己设计壶型,然后请大师在上面题款作画。每位工艺师都按他的要求,画上最有自己代表特色的图案,这样让人一看便知是哪位大师的作品。王清泉共做了一二百把壶,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绝不雷同,栩栩如生。他还在家中亲自设计了专门陈列瓷壶的展架,朋友来了可以直接取出把玩。

王清泉的收藏“品类”独特,自号“壶王”。他将“壶小乾坤大,壶中天地宽”作为座右铭,因为他深知关于当代陶瓷收藏的天地还有很大的探寻空间,像这样的花样,将来会在不同的藏家手里层出不穷。

玩出花样对于刚刚入门的当代陶瓷爱好者来说,段位略高,如何淘到好的瓷器才是当务之急,对此,“壶王”也自有绝招相授。

首先,不跟风,不贪名。大师之作也未必件件都是精品,画不出神韵的复制之作比比皆是,追求精品质量的藏家未必青睐。

那么,聚焦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也不失明智。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景德镇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每年会诞生几十位,如何鉴别其艺术造诣之高下?

王清泉经过多年摸索,找到“稳妥”的收藏规律:有传承、有职称而且年轻的艺术家的作品,最具潜力。道理何在?以景德镇的高级工艺美术师王秋霞为例,她的父亲是德艺双馨的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而父女俩又皆为赫赫有名的“珠山八友”的传人。有了这样的家承渊源,王秋霞的粉彩作品雅俗共赏,如同她的作品名字《桃花经雨香犹在》,耐人回味。类似王秋霞一样的中青年艺术家不占少数,取舍全在个人的雅好。

除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之外,“学院派”这个创作群体也不容忽视。王清泉觉得,如今的“学院派”思想活跃,不拘泥于过去的传统,有许多创新,比如对五彩、粉彩等传统瓷器的探索,可谓是精益求精,不断生发。如今,大学教授兼大师的作品,十分受追捧。

中国有几千年的陶瓷历史,那么当代陶瓷在创作上还有多大的表现空间?它与古瓷相比,传承和创新又体现在何处?

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中的“乾坤”,笔者走访了艺术品策展人于红河先生,他最近正忙于筹备“瓷韵春华”——第八届当代中国陶瓷名家精品展。

通过每一届展览、请艺术家们亲自现场表演,于红河对当代陶瓷的发展之路深有感悟。他认为艺术家要想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要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于红河以青花、青瓷、综合装饰等瓷器类别,诠释了当代陶瓷的新变化。

光影青花:从不经意到着意的追求

青花瓷始于唐宋,经历过不同朝代的审美更迭:纹样繁复、层次多样的元青花;工整细腻、优雅富丽的明青花;率意洒脱、题材丰富的清青花。及至现代,似乎穷尽了各种风格、各种题材的青花,仍然在艺术家的探索中不断“惊艳”登场,时下的青花,让人们找到了传统和时代的新契合。

例如国家一级美术师汪吟泉先生的光影青花,艺术语言鲜明独到,尤其是釉下填白技艺的成熟运用,三维空间的表现手法,打破很多传统的限制。他重视突出光影效果,缭绕的云雾在他手中诞生出“气蒸云梦泽”般的生动质感。汪吟泉只创作自己游历过的山水,那幅山水瓷板画作品《明月松间照》既真实又空灵,远景、中景、近景层次鲜明逼真,朦胧的月色诗意盎然,潺潺的流水似有回声。因为表现“雨、雪、雾、夜”难度很大,所以古人很少在青花作品中创作这样的内容,但这正是汪吟泉的强项所在。

汪吟泉早年师从陶瓷大师段茂发,之后从事舞台美术工作30余年,再返陶瓷创作。正是这段特殊的舞台美术创作设计经历,启发他将西画理念融入到青花的装饰技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由最初不经意的尝试,到着意的艺术追求;由对传统的继承,到融合现代艺术的实践,偶然与必然像是创作的两翼,激发着艺术家创新的灵感,把青花的表现力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青瓷:再次打动人心的纯粹之美

青瓷的艺术水准在宋代就已登峰造极。如今,当代青瓷之美又为何再一次打动现代人的心?于红河认为是它的纯粹性带来的沉静之感,在“花哨”的陶瓷世界里一枝独秀,也是现代人稀缺的一种精神气质。

青瓷在古代常作为日用品出现,“命运”随着统治者的审美嗜好而“随主沉浮”。当代的青瓷,在釉色和器型上跟古代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便凸显了当代青瓷的魅力。

从釉色方面说,比传统的青瓷色彩更丰富。同样是梅子青或粉青瓷器,颜色上却千差万别,细微之处见高下。在青瓷的发源地龙泉,每一位创作者的釉色都是独创配方,秘不外传。生于青瓷世家的陈相源,就以“薄胎厚釉”闻名。在青瓷的创作历史中,3到4毫米的釉,几乎无法烧制,陈相源却继承了父亲的“厚釉”特色,让创作在自己的手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所以他的瓷器作品色泽动人,远看晶莹无瑕,近观水润如玉。

除了釉色之外,器型的创新是当代青瓷的另一动人之处。以陈相源的作品《容天》为例,它瓶口很小,却收得非常有气势;“肚子”很大,似有吞吐天地之气概,这种完美的造型堪称精品。

而作品《高节》的创作灵感则来自古代的御赐赏瓶,但古代的赏瓶常常用青花而非青瓷,寓意像莲花般清廉。陈相源从青花借鉴而来,化用古人之意,而且将瓶颈着意设计成了竹节纹,使作品典雅沉稳。

综合装饰是单色釉、复色釉和多种色釉材料综合体的运用,往往融合了两种以上的装饰种类,最常见的有青花和粉彩的组合,粉彩和新彩的组合,高温颜色釉和粉彩或青花的组合。

既能表现釉色自然流动的抽象美,又刻画了生机勃勃的具象美。现代人在这种组合上,往往比古人更灵活,审美也更多元化,不少是古瓷中不曾见过的。

高温颜色釉瓷器是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之一,釉料经高温窑变后产生了璀璨的光色。在瓷器历史上,色釉器皿多为单色釉装饰,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才发展了以色釉表现具体形象和内容的技法。这种色釉的“流变、釉变、窑变”常常神秘莫测。要使釉色明朗、层次分明则需要非常高超的技术。在这方面,堪称一绝的是生于景德镇的余水贵。他早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余仰贤先生,作品追求陶瓷材质的肌理与变化,对釉能流到什么位置、流成什么形状胸有成竹,然后再根据形状设计画面。他的作品《长空鹤鸣遍山红》,对色釉的控制,有巧夺天工之妙。

余水贵的作品,常将高温颜色釉和粉彩结合,赋予画面丰富的颜色,彩虹釉如梦似幻,无论是春山含笑,还是落红秋水,都有一种浪漫气质。这种气质也是一种当代人的精神,反映在瓷器中,构筑一段新的历史。

对于中国当代陶瓷的魅力,陶瓷大师李菊生有过精妙的比喻,他说学西画在人生的创作中只是一段回忆,像一个美丽的情人擦肩而过。油画再好,是西方的,只有陶瓷,是我们中国的,所以弃油画而转陶瓷……这其中便揭示了留守传统之根与时代创新的微妙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