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哥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专家称哥窑瓷器存世稀少多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专家称哥窑瓷器存世稀少多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哥窑瓷器鉴别 古代哥窑瓷器 鉴别哥窑瓷器

2020-12-28

哥窑瓷器鉴别。

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对哥窑的认识已渐趋清晰。然而;由于缺乏同代文献,且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零零碎碎,有的还互相矛盾,仍无法揭开层层面纱,呈现它的真实面目。虽然数十年来与哥窑相关的考古实物资料不断增多,并且也依据这些实物资料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在惊喜之后,蓦然回首,人们发现,这些实物资料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文献记述无法对应,有些甚至南辕北辙。因此,哥窑问题依然迷雾重重。

那么怎么去确定其的价值观跟研究价值呢?

第一:看其窑口,是官窑、名窑还是民窑;

第二:看其年代,是高古瓷还是宋元瓷还是明清瓷;

第三:看其制造工艺,除了本质上的工艺之外,是否有为了美观而加工的工艺;

第四:看其文化底薪及其传承历史;

第五:目前市场对其的认知程度,以及近期的一些市场走向。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访著名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


“作为生活的一种休闲方式,收藏会让你受益匪浅,但如果抱着拾漏一夜暴富的心理,那是很危险的。”7月17日,曾在故宫博物院从事陶瓷研究40多年的著名学者、央视《鉴宝》栏目特邀嘉宾叶佩兰来到郑州,出席由河南省收藏协会、河南电视台主办的“迎奥运·陶瓷收藏文化高峰论坛暨国宝

珍瓷高仿品展示发行”活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她这样对有“投机”心理的收藏爱好者“泼冷水”。

拿文物当生意容易看走眼

年逾七旬的叶佩兰1956年起一直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与陈万里、冯先铭等文物大家共事多年,她的十几部著作成为收藏家们案头必备的教科书和参考书。退休后的叶佩兰更忙了,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人们传授鉴别和欣赏中国古瓷的知识,同时她也在忠告许多误入收藏迷途的人。

采访中,当记者说起郑州古玩市场近年来的火爆现状,叶佩兰毫不讳言地说,不止是郑州、河南,目前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收藏热,古玩市场变得炙手可热。叶佩兰认为这是祖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文物市场的繁荣,喜欢和参与进来的人越来越多。

叶佩兰说:“人们富裕后收藏些古董来陶冶情操,并在研究古董的过程中提高文化修养,不失为一件好事,周末逛逛文物市场,也是一种休闲生活的方式。比如在北京,潘家园是著名的古玩市场,那里整天摩肩接踵,淘古董的人流经常把市场挤得水泄不通。不过,我要提醒那些抱着拾漏心理的人,如果把收藏做成生意,又不具备文物知识,蒙着买,绝大部分都要买错。”

高仿品是不是假文物

在郑州华夏文化爱心会馆举办的这次“国宝珍瓷高仿品展示发行”活动推出了一批清代鼎盛时期的皇家宫廷艺术品的高仿精品,这批高仿品由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中国文物学会监制,完全采用清代瓷器的烧制工艺,手工制坯、手工绘花、柴窑烧炉,全用国家一级文物为仿制原件。中原陶瓷始终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河南人喜爱陶瓷、收藏陶瓷历史由来已久,那高仿品有没有收藏价值?有人说高仿品是“假文物”,是这样吗?

叶佩兰很果断地告诉记者:“高仿品不是假文物。高仿品是仿真度高的文物仿制品,它并不隐瞒自己的‘替身’身份。这里首先要纠正一个概念,我们做鉴定的不说‘假文物’,只说是仿品,年代近。当然,真正的高仿品必须建立在对原文物的研究基础上,从制作的基本材料开始,专家必须了解工艺、纹饰、颜料、尺寸、釉色、外形等每个细节。就我观察,这次展出的这批高仿品质量上乘,制作工艺很好,它们和冲击文物市场正常交易的赝品有根本不同。制作高仿品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传统文化的更好地传承。”

叶佩兰说:“我们现在的收藏观念应该有所改变,我曾经在北京嘉德拍卖会上看到当代做的新瓷器拍出百万元的价格,所以,我认为收藏现在的艺术精品也是一种收藏途径,应该加快现代艺术品走入市场的步子。高仿品的制作有助于普及大众的文物知识,一些镇馆珍宝的展览机会很少,普通大众很难有机会欣赏到原件,更不可能收藏。而高仿品对文化产业而言,前景无疑将有更大的发展。”

采访结束,听说郑州市目前正在致力进行嵩山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叶佩兰连声说:嵩山建筑群申遗应该做,是件大好事。而家住北京的她更表示,奥运期间将呆在家收看电视的赛事直播。

故宫博物院专家来淄博免费为藏友鉴宝


为庆祝建党90周年,由淄博市文物局、淄博技师学院、鲁中晨报社、鲁中收藏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大型免费鉴宝活动,将于6月26日上午9:00在淄博技师学院图书馆隆重举行,届时,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器修复专家霍海峻领衔的国家级、省、市专家现场免费为广大藏友鉴别陶瓷、青铜器、书画、古籍善本等方面的古玩艺术品。同时,广大藏友可以就古玩艺术品修复、鉴赏、投资等方面的问题与专家交流。

据了解,目前在打压楼市、股市萎靡的情况下,古玩艺术品出现了投资与收藏火爆的局面,淄博技师学院新设立了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为了让鲁中地区广大的藏友了解淄博技师学院,特于6月26日上午举办大型公益鉴宝活动。为保证专家队伍质量,特邀北京故宫青铜器修复鉴赏专家霍海峻先生、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博导刘凤君教授等省市专家现场为广大藏友鉴宝。

鉴宝活动于6月26日9:00开始,前往鉴宝的藏友到达淄博技师学院图书馆广场后,先到报名处领取号码,藏友按照号码顺序依次进入鉴宝现场,如果藏友的藏品是珍品,将被告知参加本次鉴宝活动的“十佳藏品”候选,如果被评为“十佳藏品”,将颁发“十佳证书”,本次鉴宝活动对被评为“十佳藏品”的藏友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市民踊跃报名。 报名电话:(0533)2778731 13573345202(苏一宏 张敦松)

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清代陶瓷收藏品精粹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在近百万件藏品中,陶瓷器占三十四万余件。

宫廷使用和收藏陶瓷器至迟可上溯至唐朝。唐、五代时,朝廷曾旨令一些制瓷质地优良的窑场烧造贡瓷,《国史补》、《元和郡县图志》和《新唐书•地理志》中有河南白瓷和浙江越窑青瓷向长安进贡的记载。宋代,朝廷先是令一些制瓷质量较好的窑场如定窑、耀州窑等烧造贡瓷,而后设立汝窑、钧窑、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等官办瓷窑,专烧宫廷用瓷,至明代初期,皇室已收藏了数量可观的宋代名窑瓷器。明、清两代朝廷均在景德镇设御窑厂,并选派督陶官驻厂监造,不惜工本,大量烧造宫廷用瓷。从《明史》、《明实录》、《大明会典》、《江西大志•陶书》、《瓷务事宜示谕稿•序》、《陶成记事》等有关记载看,其烧造数量十分惊人。如明宣德八年,应专掌御膳的机构尚膳监之需求,一次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清雍正六年至十三年“计费帑金数万,而制进圆琢等器不下三四十万件”。至清末皇宫内保存的陶瓷器达数十万件之巨,这为后来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这些瓷器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国内外其他一些博物馆及私人也有零星收藏,其中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即收藏约三十二万件。许多闻名于世的精品,如唐代邢窑白釉葵口碗,宋代汝窑三足樽、哥窑鱼耳炉、官窑弦纹瓶、钧窑月白釉出戟尊、龙泉窑青釉凤耳瓶、定窑孩儿枕,元代蓝釉白龙纹盘,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盖罐、成化斗彩鸡缸杯、弘治黄釉描金双兽耳罐、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清代康熙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乾隆各色釉彩大瓶等,均属于原清宫旧藏品。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拨交、个人捐献、出土流散文物征集等方式,使故宫博物院的陶瓷收藏日益丰厚,并弥补了原清宫收藏品在某些年代方面的欠缺。

如今,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古代陶瓷可谓自成体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陶瓷生产八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特别是所藏宋代五大名窑及明、清官窑瓷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世界上均堪称首屈一指。

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叶佩兰:10年民间鉴宝80%是假的


4月18、19日,第五届湖北民间寻宝专家鉴定会在徐东古玩城举行。受帝云轩古玩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珠宝专家杨诗妍邀请,故宫文博专家叶佩兰、丁孟、刘静、孔晨坐镇,大雨挡不住藏友热情,只见人头不见“宝”。

在当今古陶瓷鉴定界,叶佩兰这个名字无人不知。她1956年入故宫,1998年出宫,40多年与瓷器为伴,给藏品编号、照相、做卡片和归档,几十万件藏品的大致方位,了然于心。身为故宫陶瓷组组长,带领全组人员编写的《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图录》和《古瓷辨识》等为陶瓷界捧为经典。

这位“国宝级”专家著作等身,为人谦和。“尽一点义务”,让藏友少入迷途,叶佩兰退休之后,不顾劳累,10多年来,奔走于各地鉴定会,为藏友指点迷津。

人物介绍

叶佩兰,1937年生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近半个世纪从事古陶瓷的鉴定与研究工作,尤其长于元代青花瓷的鉴定。著有《斗彩名瓷》、《五彩名瓷》、《元代瓷器》、《海外遗珍》、《古瓷辨识》、《故宫珍藏康雍乾瓷器》、《清代盛世瓷选粹》、《中国彩瓷》、《粉彩・珐琅彩》(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全・陶瓷卷》(副主编)等。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瓷器类首席专家。

时间4月17日

人物叶佩兰

采写记者周洁

一面鉴定一面讲文物知识

问:您曾经来过武汉吗?对武汉收藏界有怎样的印象?

叶佩兰(以下称“叶”):说实在,武汉藏界我还真不了解。湖北有名气的就是铜器,瓷器本地产的不多。也有武汉藏家到北京找我搞过鉴定。若要和其他城市比较,要看明天藏家来的状况。

每次到武汉,都是匆忙一瞥,工作做完就走了。下周二到天津,也是一个文物鉴别会。要不是事先安排好了,真想上武汉蛇山去看看。

问: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故宫专家鉴出假货一堆。相信您有感受?

叶:是这个状况,80%是假的。我10年间参加的民间鉴定,真没看到过上档次的东西。个别的藏家朋友之间让我看一下,有点好东西。

问:可否与您在故宫看好东西多了,一般的都不入您法眼?

叶:我们参加民间的鉴定,主要看东西的真假,年代的早晚。藏家有点宝物,自己拿不准的,可能拿来,真的拿得准的不一定拿来。上周到吉林,那里曾出土了一个大的窑藏,都是元代的瓷器,我想应该可以看上几件元青花,可结果一件真的元青花都没看见。也许藏家有顾虑。如果是真的,肯定是出土的,就要问哪来的?刨根问底一追,就是一个问题,所以不敢拿出来。

问:每一位藏家对自己的宝贝都充满爱,鉴赏会上,您会直言不讳吗?

叶:我一般不说假字,要考虑藏家的心态。“假”这个字对人的心态有很大的刺激,容易带来伤害。

曾在北京一次鉴定会上,有对夫妻从颐和园那边坐汽车特意奔我来,拿来好几件万历五彩。我一看,说老先生,你的东西是仿品,现代新仿的,他太太就晕了。那次对我是一个触动,以后讲话就要小心。

10多年,一面鉴定,一面讲文物知识。为什么大家愿意找我,因为我给他讲知识。我就说这东西从胎呀,釉呀,哪点不太像,哪一点还有一定的差距。一般人就明白了,知道为什么不对。

一秒钟就可看出瓷器真假

问:元青花瓷器屡屡拍出亿元天价,让人眼红。打眼了可怎么得了。听说现在瓷器也可做旧。

叶:最贵的2.3亿。故宫藏品摸了几十万件,一级品一千多件。现在的仿品,再精致,我一秒钟就可以看出来。前不久一个鉴定会,有藏家带来一个元代八方带盖的瓶子,还有个元代大罐,漂亮极了,要我好好看看。说他们家和李鸿章是亲戚,李家转给他们保存到现在,说得很生动,可我觉得这两件东西还没有他岁数大呢。但我要尊重藏家,还得看一下,给他找出差异在哪里。

我们和景德镇的专家交谈过,比如从釉上做旧。新的比较亮,火光要去掉。去光,将新烧的瓶子用药水腐蚀。而腐蚀出来的釉面,没有光泽了。用放大镜看,釉面有很小的细坑;要不然,用很细的皮子打磨。用细皮子打磨出来的光亮是油亮的感觉,和自然的感觉还是不一样。

问:您出版有《古瓷辨识》。在您看来,辨识古瓷最基本的“门规”是什么?

叶:最重要有一定的悟性。各个时代有不同的品种。老是老的样子,新是新的样子。首都博物馆正在举行元青花瓷器的专题展,汇集了二十几个博物馆的元青花,都是出土的。你一进展厅,看,所有的元青花给你的感觉,不刺目,古老深沉。藏家开明的话,把自己的宝贝拿出比一比,新仿的亮晶晶的,很漂亮、很精美,合着一摆,准是两个气质。

分享经验让藏家少入迷途

问:许多藏家持“非官窑不藏”的观点,您怎么看?

叶:这是个偏见。你要是真正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就应该喜欢彩陶呀,六朝的青瓷呀,宋代的民窑,应该都喜欢。

河南和山东有人专门收集瓷人,有的是五彩的,有的是红绿彩的。小孩、老头、妇女、胡人、佛像……反应生活各个方面的,很好的,这不也是艺术嘛。而且还很便宜,一个二三百块钱。存得时间久了,还是一笔财富。收藏不一定要找官窑。

问:您是国宝级的专家,自己收藏文物吗?

叶:莫说“国宝级”,无非老一辈专家都不在了,我排队排到了前面。我不搞收藏。我自己收藏,必须质量好,得够收藏水平。但是真正够的,不仅没有,有的话,我也买不起。全家东西卖了,也不值一个瓶子。

以前看官窑看珍品,学的都是正统的知识。退休了,经常参加点社会的活动。虽然70多岁了,还不糊涂,把自己的鉴定知识分享给藏友,大家多交流,提高辨别的能力,少入迷途。

问:做心理辅导师了?

叶:真是这样。深圳有夫妻俩因买古董打架,日子过得一点不消停。太太把老板丈夫轰出家门,儿子把爸爸给找回来,经过谈判,说想办法把叶老师请来,如果叶老师说不对,那就不买了。

问:结果呢?

叶:展转找到了我。去他家一看,他家里三层楼都买满了。一屋子唐三彩,唐三彩哪这么多?平台上全是铜器,大的小的,盖着塑料布。我揭开塑料布一看,流绿汤。我就给他下毛毛雨,说你的瓷器不对,铜器也危险,最后又给他找了个可靠的铜器专家鉴定。这个企业家很理智,就真不玩。我就给他做工作,你不要灰心。如果喜欢,还可以作为业余爱好。

问:面对一屋子假货,再玩那不是添堵吗?

叶:企业家凡是收藏古董的,不上歌厅,不爱玩,白天累了一天,回家就是看自己的古董,看书做研究,收藏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古董古董,起码有二三百年吧,凡是老的瓷器都比较古朴深沉。我跟这位企业家说,就把家里的做反面教材,跟他讲了好多知识,再上大街他就不随便买了。那两口子豁然开朗,不吵架了,经常一起逛,碰上特别的,跟我寄一个照片。过年过节打个电话,中秋节还寄盒月饼,我们成朋友了。

胸中绘有一个故宫藏宝图

问:朱门九重,隔断满城喧嚣。故宫在中国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地方,当您第一次跨进故宫厚厚的大红门,故宫给您是怎样的记忆?

叶:1956年进入故宫,那时候就觉得故宫好玩。我们那一批二十几个同学,现在就剩下五六个了。开始我就被分到业务部,搞了两年的历代艺术,漆器、珐琅都搞。从1958年到退休就搞瓷器。那时候对人员审查很严格的,我家庭比较好,又是党员,才让我管理一级品的库房。后来当组长,就全管了。

问:您18岁入故宫,正是灿烂年华。终日和那些古物打交道,会觉得枯燥吗?

叶:兴趣是慢慢培养的。开始看着玩,不太懂。我们很幸运,像陈万里、冯先铭都是世界著名的老专家,后来的孙瀛洲、耿宝昌,和他们一起工作、学习,定一级品,一起编书,对我是极大的帮助。又赶上了故宫的大整理,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大整理,编号、整理上架,每天换着看,也不觉得累,一天就不知不觉过去了。反反复复的看,记了好多花纹,胎呀款呀,做的笔记好几十本,一纸箱子。几十万个宝贝,大致知道它们的位置。

问:几十万件瓷器,光说搬来搬去就很辛苦的。

叶:是的。过去,二级品以下都放在外东路07门。老房子,窗户都是纸糊的,经常一刮风,土从门缝全进去了,瓷器上积的土非常多。狐狸、耗子、猫进去,到处拉的是屎。有耗子死了,腐烂了,变成虫子了。你一扯瓷器,许多小虫子飞出,弄得满身都是。每次整理出来,就成了灰人……

特别想念孙瀛洲,他是一个古董商,非常开明。穿着旧式衣服,衣袖里老装一个手绢,一拿出来,把桌子一拍说,你们是新中国第一代女陶瓷专家,一定要好好学习。为让我们成才,从不留一手,我们好多经验都是从他那里学的。高墙大院,外面喧嚣,里面安静。故宫是得天独厚的库房。最珍贵的宝贝交给我管理,什么时候想看,什么时候可以看。可是现在退休了,就没这个条件了。

问:特留恋故宫生活吧?

叶:留恋!故宫的环境我也喜欢。每个库房前都有果树。我们一级品库现在变成陶瓷品研究中心,院子里有两棵大树,八棱海棠,个有小酒杯大,特别好吃。每天进库房从地上捡两个吃。到了冬天,把它捡起来,放在窗台上,吃冻海棠。还有核桃树,枣、柿子……现在,杏子快下来了,宫廷大白杏,好吃着呢,年轻时工作的环境,让人很留恋。

故宫博物院古代陶瓷精选——明代宣德青花海水龙纹


故宫博物院古代陶瓷精选——明代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钵作者:阳光玉路

青花海水龙纹钵,明宣德,高12cm,口径26.5cm,足径12cm。

钵(音bō)口微敛,弧腹,平底。通体青花装饰。外壁从上至下依次绘海水纹、云龙纹、莲瓣纹。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底素胎无釉。

此器造型敦实,纹饰生动,青龙矫健,颇有气势,为宣德官窑瓷器之精品。

钵形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但“钵”字是佛门盛贮器的音译,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多用之。明宣德时,皇家崇信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大批藏地僧侣纷纷入京朝贡。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钵,敛圆口,弧形深壁,底有两种,一为细砂平底,一为无釉浅圈足环底。品种有白釉、洒蓝釉和青花器。洒蓝釉器的外壁饰有暗刻云龙纹。青花器的外壁绘有云龙、缠枝莲等。清代有仿制品。

安徽博物院藏宋代梅瓶精品赏析


刘东

讯“梅瓶”一名最早见于清末寂园叟的《陶雅》,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则对“梅瓶”有较详尽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于是,今人就将小口、短颈、丰肩、窄胫的这类瓷瓶称之为“梅瓶”。

今天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梅瓶”始于宋代,后至元明清三代均很流行。有人认为“梅瓶”主要是陈设之用,多用来插放梅花,故名“梅瓶”,这大概是据《饮流斋说瓷》中的描述演绎而来。近来有学者考证“梅瓶”其实就是一种“酒瓶”,上海博物馆藏的两件宋代磁州窑梅瓶上书有“醉乡酒海”和“清沽美酒”的字样。笔者认为“梅瓶”的最初用途应当是盛酒之用,酒饮完后或可置于案几插放梅花,而到了明清之后,梅瓶盛酒的功能就渐趋淡化,逐渐演变成为陈设瓷了。

在安徽博物院所藏的众多梅瓶中,有七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梅瓶中的精品,它们的时代均是宋代。

宋代的梅瓶主要为民间生活用器,官窑中十分少见。而将宋代南北窑口烧造的梅瓶比较起来,风格上则存在着不小的差别。总体来说,北方窑口的梅瓶多高大峻拔,而南方窑口的梅瓶则雅致精巧。

安徽博物院所藏的这七件梅瓶,均为南方窑口产品。它们的高度在18至37厘米之间,比起北方窑口高度40-50厘米的梅瓶而言,它们要小巧很多。而它们的器形均成修长优美的S形曲线,可谓“丰肩瘦股,体态婀娜”。下面对它们做逐一介绍:

北宋繁昌窑影青釉梅瓶(二件)

北宋繁昌窑影青釉梅瓶(二件),高37.1、口径11.5、底径9.8厘米,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墓出土。

这两件梅瓶为盘口,短直颈,丰肩,椭圆腹,腹下渐收,平底略内凹,圈足,造型丰满圆浑,是北宋时期梅瓶中难得的佳品。其胎薄质坚,胎色白而微黄,内壁无釉,外体满施影青釉,釉色白中闪黄。据胎釉白中泛黄的这些特点,不少学者认为这两件梅瓶应属安徽繁昌窑烧造的产品。

影青瓷最早创烧于五代时期,北宋年间甚为流行。因其色白中闪青、温润如玉,故受到“尚玉”之风盛行的宋代社会青睐,又名“青白瓷”、“隐青”、“映青”、“印青”。

而宋代也是我国瓷器生产最蓬勃发展的时期,安徽繁昌窑就是这一时期瓷窑的佼佼者。它始烧于五代,兴盛于两宋,其烧造的影青釉瓷器以民间日用品居多,实用美观,堪与江西景德镇窑影青釉产品相比。

这两件梅瓶出土于北宋中后期(1087年)的纪年墓中,该墓同出的影青釉瓷器还有碗、碟、钵、罐、盂、盏托、注子温碗等多个种类40余件。其中既有景德镇窑产品,也有繁昌窑产品,它们都是难得的判定北宋影青釉瓷器年代标准器。

南宋吉州窑黑地白花荷花纹梅瓶

南宋吉州窑黑地白花荷花纹梅瓶,高29、口径6.3、底径9.6、腹围54.6,1955年安徽省巢县出土。

这件梅瓶小口,唇外卷,短颈,丰肩,椭圆形腹,矮圈足。该梅瓶是典型的吉州窑产品,胎釉虽稍次于景德镇窑瓷土那样洁白坚细,但却极重视彩绘装饰。这件黑地白花梅瓶,整体图案为荷花、莲叶和莲蓬果组成的缠枝花卉纹图案,纹饰饱满,色调柔和。是吉州窑白釉黑褐彩瓷器中的佳品。

我们常见的吉州窑白釉黑褐彩瓷器,往往是白地黑花,而这件则是黑地白花。早年人们误以为它是吉州窑黑釉瓷器,其实并非如此,只是这件梅瓶的白釉黑褐彩绘工艺更为复杂。做法是首先将梅瓶通体施白色釉,后在颈部以下绘黑褐色彩,以留白的方式饰白花。也就是说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不是绘黑花,而是将花以外的部分描黑,留出未描黑的部分组成了白花。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带盖梅瓶(二件)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带盖梅瓶(二件),通高32、口径3.5、底径8.5厘米,1999年安徽省宿松县孚玉山宋墓出土。

这对梅瓶相对前几件更加瘦削,造型更为俏丽,且附盖,较为少见。它们通体施影青釉,色泽温润如玉,冰清玉洁,且有细密的开片纹,更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根据其胎薄而坚实,釉色青白而通透等特点,不难判定其为南宋江西景德镇窑烧造的影青瓷精品。

通常所见的梅瓶多为无盖,或可能是瓶盖遗失,此类带盖梅瓶发现的虽不多,但足以证明梅瓶最初具有盛酒的功用。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印花八棱梅瓶(二件)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印花八棱梅瓶(二件),高18、口径3.5、底径5.3厘米,1999年安徽省宿松县孚玉山宋墓出土。

这对梅瓶体型较小,玲珑精致,瓶体呈八棱状,肩部一周凸弦纹与八棱组成经纬线,将瓶体分成十六个部分,在每个部分中,采用模印技法,饰折枝花卉纹图案。

模印技法,又称印花,始于北宋中期,受定州缂丝以及金银器纹饰制作的影响。南宋以后,印花装饰在景德镇窑大为盛行。江西省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景德镇窑影青釉印花八棱梅瓶,其形制、尺寸几乎完全一样,说明景德镇窑当时盛行此类梅瓶的烧制。

以上介绍的七件梅瓶中,有六件出土于安徽省宿松县。一直以来,宿松县境内出土的宋代影青釉瓷器珍品极多,特别是江西景德镇窑产品最为多见。笔者认为这与宿松县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宿松县地处安徽西南角,是长江流经安徽的第一站,其西南隔长江与江西省鄱阳湖相望。景德镇窑瓷器运销北方的路线,通常是由昌江入鄱阳湖,经湖口入长江。进入长江后,江北正是宿松县。这时“瓷分三路”,一路继续沿长江东下,至京杭大运河北上。另一路则在宿松县上陆,沿大别山东南麓的这条通道,运销江淮各地。还有一路会溯长江而上,运销到湖北省境内。那么在景德镇窑瓷器运销的线路中,宿松县可能是处于中转站的地位。因此,这么多精美的景德镇窑瓷器出土于宿松县,也就不足为奇了。

瓷中繁花——南京博物院藏瓷器精品展


斗彩八吉祥纹大盘清乾隆

纹饰繁密,色彩艳丽,盘心由内向外分别绘有双凤穿花、缠枝牡丹、祥云托八宝、海水杂宝纹等

青花海水红彩龙纹瓷盘清乾隆国家一级文物

高8.8厘米,口径47.8厘米

金釉珐琅彩法轮清乾隆

高27.6厘米宽16.7厘米底径10.8厘米

法轮是佛家八宝之一,象征佛法永不熄灭,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此器施金釉,饰珐琅彩。中央八根菱形轮辐代表佛祖释家牟尼一生传教的八件大事。

仿雕漆龙纹碗清乾隆

仿木纹描金碗清

仿朱漆釉金彩御题诗菊瓣纹盘清乾隆

湖绿地粉彩花鸟纹荷花缸清同治-光绪

大雅斋瓷是慈禧太后晚年画室的名字,也是她的专用瓷,每件瓷器上不仅都绘着大雅斋款,旁边还绘着椭圆形篆书“天地一家春”款,款的一周装饰着双龙图。天地一家春是圆明园中一处建筑群的名称,慈禧太后就是在此处得到咸丰皇帝之宠,所以,慈禧太后将自己的专用瓷上绘上“天地一家春”款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大雅斋瓷多以黄色、湖绿色为地;纹样都是寓意吉祥的花鸟纹,这件大雅斋瓷,流传有序,是鉴定大雅斋瓷的标准器。

素三彩卐字纹锦纹薰清光绪

黄地粉彩喜鹊登梅纹碗清同治

绿彩宝相花纹六棱花盆清道光

粉彩锦上添花纹花盆清道光

粉彩寿桃纹天球瓶清道光

粉彩灯笼瓶清乾隆

高30.5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9.8厘米

瓶身似圆形长灯笼,外壁用粉彩绘有庭院婴戏图,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有小桥、流水、亭台、古松,三十个衣着艳丽的童子或手持福字灯,或燃放鞭炮,或敲锣打鼓,在庭院中嬉戏玩耍

粉彩松鼠葡萄纹瓷方尊清乾隆国家一级文物

高30.5厘米

粉彩象驮宝瓶瓷塑清乾隆

象作回首状,施米灰色釉,棕毛毕现,元宝形鞍上驮有葫芦形珐琅宝瓶。这是宫廷中常见的陈设器,象是太平盛世的象征,象驮宝瓶喻意“太平有象”。

细刻墨彩棉花图瓷册清乾隆国家一级文物

长14.5厘米,宽10.5厘米

仿汝釉瓷罐清雍正国家一级文物

高27.3厘米

青花赶珠龙纹大瓶清雍正

高58.5厘米口径19.7厘米底径29厘米

敞口、束颈、圆腹,器形硕大、端庄。主题图案为赶珠龙纹。青花发色浓艳。同类器多见于乾隆官窑,雍正制品罕见。

黄地绿彩瑞兽纹葫芦瓶清康熙

八骑献宝纹花盆清康熙

一位驭手前引着马、鹿相套的满载珊瑚等珍奇异宝的两轮车,八骑异国使者手捧贡品,穿林越壑而来。这种纹饰是瓷画的传统纹样,习称“八蛮进宝”,但此名已不合时代风尚,故改为“八骑献宝”为宜。

五彩《西厢记》纹砖清康熙

斗彩和合二仙图花盆清康熙国家一级文物

高32厘米口长58.5厘米底长41厘米

口沿上绘万字锦地团寿纹和团鹤纹,腹壁六面分别绘有斗彩和合二仙图,神态各异。口沿下墨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行款。

釉里红海兽纹瓶清康熙

青花万寿纹尊清康熙国家一级文物

官窑青花万寿纹尊高达77厘米。它胎体厚重,器内满釉。尊的周身绘寿字纹。口的上沿两周,每周77字;口的侧沿、圈足外沿每周48字;器身竖列75行,横置130排,共计整整一万字。字的大小随器物的造型曲线伸缩,规整而自然,造作而有风韵。烧制如此硕大的器物,需要高超的烧瓷技术;如此明丽的青花发色,需要上等青花色料描绘;表现如此繁缛多姿的异体“寿”字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此非凡的整体策划更显示出封建帝王的威势和臣子们的恭敬。

青花龙纹(凤纹)大盘明嘉靖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是瓷器展厅中口径最大的展品。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有关,盘的内、外壁都绘着具有道教色彩的纹饰。在盘的内壁口沿处绘着十二只翻飞的仙鹤和十二朵任字云,寓意长寿。古代常以“鹤”作为吉祥长寿的题裁,是因为传说鹤可以百年不死,升天成仙,故为人所向往。它正好迎合嘉靖皇帝希望延年益寿、祈求长生的愿望。云龙纹盘的五爪龙纹饰,显示着王权的至尊!

白釉荷叶盖罐明洪武国家一级文物

青花寿山福海纹炉明宣德国宝级文物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上虽然没有书官窑款,但它不仅是明代宣德朝官窑瓷,而且是官窑瓷中的重要器物。炉高58厘米,造型仿青铜鼎。它与一般白地蓝花的青花器不同,是蓝地白花,即以青花为地,白釉表现海浪。浓重的青花发色、青料略有蕴散的缺陷美、仿青铜鼎的造型与满器似要外溢的海浪相融于一体,使青花炉具有憾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令观者为之动容。完整的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仅存一、二件,足以见其珍贵。

釉里红花卉纹盘明洪武国家一级文物

釉里红与青花并称为釉下彩姐妹花,区别在于釉里红是采用铜红料描绘花纹,而青花是用钴料绘画。釉里红就是先在胎体上绘好纹,然后再施上一层透明釉。用高温一次性烧成。釉里红由于发色特别困难,所以成功率也特别低。温度要求高,属于名贵品种。由于明初期釉里红的温度很难掌握,所以这一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大部分釉色都会发黑变暗。

白釉“赏赐”铭瓷梅瓶明洪武国家一级文物

出土于南京明故宫遗址东部社稷坛内一口大井里11米深的淤泥中据考为朱元璋立国前后几年之物,应为朱元璋赏赐臣下之物,同类型文物仅此一件,尤为珍贵。

青花寿山福海纹瓷花盆清康熙国家一级文物

高36厘米

黄釉描金双耳瓷罐明弘治国家一级文物

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清乾隆国家一级文物

通高70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24厘米

转心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极为复杂,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此瓶底施湖绿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青花花卉纹瓷洗明永乐国家一级文物

流传至今的完整永乐青花洗仅十余件,非常珍贵

青花云龙纹扁瓶明永乐国家一级文物

青花云龙纹扁瓶是明永乐朝(1403—1424)的官窑瓷,高46厘米。因它腹部的造型是圆形,前人浪漫的将瓶与明月相联想,所以老古玩界的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宝月瓶。同许多明代永乐朝的官窑瓷一样,青花云龙纹扁瓶带有异国色彩,这与郑和下西洋的事件有关。您看,它的造型据有伊斯兰教器物的特征,绘青花所用的颜料是产于今天伊朗的“苏泥渤青”料,特点是发色浓重,有铁质黑斑。在器物扁硕的腹部,对称绘着两条好像要腾飞而出的蛟龙。虽然器物上没有绘官窑款,但是腾龙尽显帝王之气。

吉林博物院藏辽金陶瓷赏粹


吉林地处中国的东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这里的历史文化与中原古代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骨肉联系。

历史上的肃慎、东胡、扶余、沃沮、鲜卑、靺鞨、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洲等许多兄弟民族既接受了中原文化影响,又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

本文集中介绍吉林出土和馆藏的一批辽金陶瓷。

辽金时期的遗迹、遗物遍及吉林全省。中部平原和西部草原的上百座城址,几乎全部兴建于辽代。城址中出土有大量的铁制农业生产工具、手工业工具、马具和生活用具,表明辽代在西辽河以北广大草原地区已普遍使用铁器,并出现了以铁器耕种的农业。城址中出土各式各样的陶瓷器,既有中原传入的,亦有当地烧造的。从出土的辽代陶瓷器看,无论在造型或制作技术上都明显地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保持着本民族的特有风貌。如鸡冠壶、鸡腿坛、长颈瓶、凤首瓶等均为辽瓷中的典型器物。此外,还有仿唐三彩工艺传统的三彩釉陶器等,这类三彩器工艺精湛,造型别致,绚丽多彩,艳而不俗。

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金代遗迹、遗物在吉林省内不断被发现。在怀德、农安、吉林、集安、靖宇等地都有出土。金代的手工业生产在辽代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进步,制瓷业的发展尤为显著。金代瓷器的发展史以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建国初,太宗完颜晟注重“务本业”“实内地”的政策,大批汉族手工业匠人从中原迁至“金源内地”,为陶瓷生产创造了条件。但这时期的产品多系日用粗瓷,釉色单调,胎质较粗,烧造火候不高,器物多施釉不及底,纹饰除少数白釉黑花瓷器外多为素面,器型有碗、盘、碟、瓶、壶、罐等。后来,原北宋时的一些北方名窑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女真族居住地也开始建窑烧瓷。在吉林省金代遗址、墓葬和窖藏中出土不少精美的定瓷和仿定瓷器,奈曼、农安两处窖藏最为典型,为研究我国陶瓷艺术史特别是北方陶瓷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