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哥窑瓷器质量如何鉴别 > 导航 >

哥窑瓷器该如何鉴别?

哥窑瓷器该如何鉴别?

哥窑瓷器质量如何鉴别 哥窑瓷器鉴别 鉴别哥窑瓷器

2021-01-04

哥窑瓷器质量如何鉴别。

哥窑瓷器该如何鉴别?

文房四宝之一的笔洗是收藏家热衷的珍品。哥窑笔洗因数量少而受到收藏家喜爱。

鉴别哥窑笔洗除了看釉瓷,应仔细观察胎骨上的“火焰红”与“跳刀痕”。现代有多种仿冒品,但对于彰显制瓷工人技艺与功力的“跳刀痕”却难以模仿。

哥窑上品釉面光泽莹润

收藏爱好者黎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笔洗。它浑身布满了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裂痕。收藏专家黄浩全说,哥窑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瓷的主要特征是釉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色沉厚细腻。凝腻的釉面间有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被称为“金丝铁线”。

“‘开片’与‘金丝铁线’是哥窑瓷最典型的标志与特点,而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哥窑上品。”黄浩全表示。

鉴别看“火焰红”“跳刀痕”

鉴别哥窑瓷的价值主要看三方面:釉色、器型、年代。具体方法是,首先应确认“身份”的真假。应从釉色光泽与瓷胎两处着手。真正的哥窑瓷表面温润匀净;普通仿制品,表面瓷光强烈刺目,俗称“贼光”。

其次是看瓷胎,可以将瓷器倒转过来看底面,观察胎骨上面的“火焰红”与“跳刀痕”是不是自身的。一般真正的哥窑瓷,由于瓷胎的含铁量较高,在烧制过程中会爆出来,就变成了暗红色俗称“火焰红”。而“跳刀痕”则是在泥胎制作完成后,用竹刀挖出中间部分,刮出来的痕迹就叫“跳刀痕”,比较粗糙,但挖痕自然,需要非常熟练及高超的技术,现代很难仿制得出。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哥窑瓷器怎么鉴别


哥窑瓷器怎么鉴别。

传说在南宋时,处州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两个在浙江龙泉县建窑制瓷,兄建造的窑为哥窑,弟建的窑为龙泉窑。哥窑极负盛名,同汝、官、定、钧并为宋五大名窑。据查,哥窑列入宋代名窑,始于明宣德年间《宣德鼎彝谱》。其窑址迄今未被发现,其“身世”扑朔迷离,成为我国陶瓷史上的“历史之谜”。哥窑属官办瓷窑,供宫廷用,主要为陈设礼器之类。

器型

从传世品看,哥窑瓷器器型丰富,制作规整,但鲜见大器。陈设瓷有尊、瓶、罐、鱼耳炉、三足炉、葵口洗、贯耳瓶等,多仿商周秦汉时期古铜器型制;日常用品有盘、洗、碗、杯、花盆、哥窑茶具等。哥窑制作规整精良,器型古朴典雅。因胎体较厚,釉层饱满,其器表外观要比汝、官窑瓷器显得厚实。哥窑器物底足挖削工整,足端圆润,多采用裹足支烧,很少用垫圈,常伴有支钉痕和黑褐色“铁足”。支钉痕较汝窑略大,较官窑略小些。

胎釉

哥窑瓷器胎质有瓷胎、砂胎两种,因其胎骨含铁量较高,故烧成后呈现黑灰色、深灰色、浅灰色等。哥窑胎质坚密,足底多露胎。其施釉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亮,釉层凝重,无光,失透,既不及汝窑莹润,亦不如官窑平静。釉表均为失透的乳浊釉呈现酥油光泽,釉色常见的有奶白、米白、粉青、奶酪黄、灰绿等。釉面大都有纹片,开片呈“金丝铁线”状,大者如冰裂,小者如蚌纹,纵横交错,自然变化,大纹片粗似铁黑褐色,小纹片细浅呈黄色,恰如金丝,为瓷器之美化构成特殊效果。哥窑器物多数为“紫口铁足”,但并非每件器皿都有,一般来说胎质黑灰、深灰色的呈铁足,而多数浅灰色、白黄色器物或满釉裹足者则既无“铁足”亦无“紫口”。所以,我们在鉴定哥窑瓷器时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纹饰等方面综合判断。

哥窑真仿鉴别

哥窑制作精致,釉色莹澈,深受世人珍爱,为历代藏家所重视。其仿品最早始于明代永乐末年。据《皇明纪略》载:明仁宗当太子时,因偏爱哥瓷,曾令人成功地仿制,署成化款,在北京、台北两地博物馆均有收藏。清代的仿哥窑产品多出自江西景德镇,以白瓷土为胎(注:宋哥窑无纯白瓷胎),造型比例失调,呆板无灵气。20世纪80年代大批现代仿品充斥市场,其胎体过重或过轻,胎质过细或过疏,釉光“火刺”明显,器型轮廓生硬,多为粗制滥造,无收藏价值。

支招

真正的哥窑器表除上述特征外,器口大多有水渍,即口沿在高温下釉有熔化的流淌痕迹;“金丝铁线”粗黑而上下行,细线黄褐自左右走;观哥窑气泡,如同官窑,小泡零乱不均匀,大泡层浅缺变化;釉面出汗,汗线左旋,这是哥窑的最大特点,也是区别宋其他窑口主要特征。

粉彩瓷器有些什么特点 该如何鉴别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瓷器种类,粉彩瓷器就是很受中国人喜欢的一种瓷器,是四大名瓷中的一种,且能够与青花瓷相媲美,下面就介绍下其特点和鉴别的要点。

一、特点

1、粉彩最为独特的地方在于彩绘的时候添加了一种名为玻璃白的彩料,这种彩料有着乳浊的效果,能够使的图案发挥出类型渲染的效果,让瓷器呈现出一种粉润质感来。

2、粉彩的图案在画法上主要使用洗染技巧,综合点染和套色手法,使得绘制图案无论是山水还是人物花卉等都有着非常分明的层次,能够达到很强的质感。

3、绘制粉彩瓷器时,要经过一系列工序,包括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等,精细的工序加上独特的画法,让粉彩能够呈现出国画的风格来,使其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性。

二、鉴别

在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清朝的粉彩,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特征来进行鉴别:

1、雍正时期的粉彩是其全盛期,从各方面来说都达到高位,其地釉的质量非常好,彩面有着晶莹光泽感,色彩是要微凸于釉面的,纹饰主要以花鸟和草虫为主,官窑人物多为仕女民间则多戏剧人物。

2、乾隆时期的粉彩,不但结合了康熙雍正这两时期的工艺,还在其中吸收一些来自西洋的技法,喜欢多色彩多样式的表达,并且通常会在口部底部位置有松石的绿釉。

到了清朝的晚期瓷业处于衰退的阶段,粉彩瓷器普遍不如乾隆时期,基本都是沿用之前的形式,只是偶有特殊,比如道光的冬瓜罐,同治的灰槽等,宣统则基本都是光绪时期的品种了。

宋朝官窑的钧瓷该如何鉴别


钧瓷的价值是收藏界公认的珍贵,历来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说法。尤其是宋金时期的官窑佳品更是难得,而仿烧效果出彩的清代炉钧瓷器也是收藏人士的心头爱。对于这种钧瓷收藏热,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璀璨,看到了国人对于这种华夏文明经典的的爱护、追捧与珍惜。另一方面,很多心存不轨的人却频频利用这种机会来制假售假、谋取暴利。因此,在收藏钧瓷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功课”,最大程度地避免自己经受各种损失。

那么宋朝官窑的钧瓷鉴别,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探讨一下。

第一点,看瓷胎。宋官钧的胎质,非常紧密、细腻且坚硬,因此叩之声音圆韵清越。胎体形制一般是上薄下厚,胎体断面可以看到瓷质纯净无杂。

第二点,看釉。首先是施釉手法,宋官钧一般施满釉,底部露胎处也会涂一层“芝麻酱色”釉作护胎釉。在釉的质感上,宋官钧的釉有一种浑晕的柔玉质感,即釉质像玉一般温润,却又保持一种比玉还柔的“乳光”。因此如果见到一件号称是宋官钧但是釉面浮光锃亮,有一种很“锐”的感觉,那么多是现代仿冒品无疑。其次,釉面较厚——一个是釉层厚,使得釉面看起来比较肥润、稠密但不通透;另一个是釉质的厚实,乳浊程度高,这两者都会使得窑釉变更加顺利。所以,宋官钧的釉面往往凝重,同时也很均匀。再者,还要看釉色。宋官钧的釉色具有“纯”、“正”、“活”的特点。所谓纯是指窑变单色釉,天青、天蓝、月白等色,纯净均一,与瓷胎浑然一体,包裹严丝合缝。所谓“正”,说的是其他窑变釉的色彩纯正到位,色浅者需明快清亮,色深者需沉静凝厚,如红色者绝不能有发灰之感,葡萄紫者不能有显白的痕迹。最后所谓“活”,是指釉面要有动态感,不能死板,这是后世很多钧瓷的通病。宋官钧的灵动,就是来自于其釉面的“活”,而一般情况下,釉面的肥润是足以达到这种效果的。只有施釉层次浅薄而釉质粗糙的情况下,钧瓷的釉面会显得没有生气,那么这种产品一定不是宋官钧。

第三点,看纹理和底足。在众多纹路中,蚯蚓走泥纹是宋官钧最为显著和独特的一个特征。其次,鱼子纹、飞瀑纹、兔豪纹、虎皮斑、珍珠点等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但是,由于在现代技术的破解下,蚯蚓走泥纹等的制作原理和技术已经被掌握,因此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而不能作为唯一依据,并且有些宋官钧它本身就不一定具备这些纹理。至于底足,这里主要是指与元钧瓷的一个差异。宋官钧底足不露,施“芝麻酱色”保护釉,圈足有旋刀纹,部分产品底部刻“一至十”的号码铭文,数字越小代表器型越大,当然还是无铭文者居多。元代的钧瓷圈足内外均没有施保护釉,修胎也不太规整,在底部还常有如蜡泪般的釉堆积。

像这里有一件号称是宋金时期的钧窑笔掭。它的胎体厚重,釉色青灰、有开片,盘内显红紫色釉斑,有温润柔美之感。但是通过上述一些要点去判断,能够看出这件笔掭不是真品。一个是它的釉不纯,首先是釉色不纯,其青灰带有一种看起来有点的死板的感觉;其次是釉层不纯,也就是釉层不够肥润,均匀度也不够好,没有那种似玉而胜玉的柔润之感。第二个是它的红斑不自然,与整个釉面没有呈现浑然一体的感觉,显得突兀。第三个是底足修饰欠缺,修胎不够规整,并且“芝麻酱色”的保护釉也没有上到位。因此可以断定是一件高仿的现代工艺品。

古董瓷器该如何保存


古董瓷器该如何保存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自隋唐而起,中国的瓷器逐渐多样,色彩也变得愈加丰富。诗人陆龟蒙这首诗正式对那时越窑秘色青瓷赞誉的赞誉。中国瓷器源远流长,瓷器文化博大精深,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高超的瓷器技术,还有一批批精美的瓷器古董。

爱古董之人莫不爱收藏古董瓷器,古董瓷器美则美矣,若不细心保养却会失去原本的色彩,使其自身价值大打折扣。普通的收藏者收藏一件上好的古董瓷器需要花费大量大财力,做好保养工作才能使古董瓷器物有所值,继续绽放光彩。

古董瓷器保养的注意事项简单归纳,以供藏友们借鉴:

一、古董瓷器是易碎品,存放地点有讲究。一般来说,有玻璃的橱柜是最佳选择,但是托板最好要是木质的,这样不容易磕碰导致瓷器受损。另外,放在柔软的布垫上也是可以的。防磕碰、防震防挤压是古董瓷器保养头等大事。

二、不要用手触碰古董瓷器,带汗的手尤其需要禁止。鉴赏古董瓷器时难免会有外行人在,这时候要注意不能让有汗的手接触古董瓷器以免腐蚀瓷器。古董瓷器珍贵却易碎,观看时不能传来递去,最好放置在桌上观看。

三、清洗瓷器时,单色釉瓷只用清水清洗即可,单色釉瓷高温锻造,胎结合紧密,沾上其他不容易去除的污垢有竹签轻轻刮下。若是彩绘瓷就要更加小心,用湿布小心轻轻擦拭,不要使用化学清洁剂。

四、瓷器注意防灰防尘。古董瓷器釉面光滑透亮,灰尘虽小却可可能有尖叫在擦拭时会破坏釉面。实际上,瓷器应少擦拭,因为擦拭会使得釉面失去原来的色泽度,逐渐不再光彩照人。平日里注意防尘。

古董陶瓷尊贵却也易碎易坏,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加细心的保养。正确保养古董瓷器,你手中的古董瓷器才能焕发更美丽的色泽!

享有盛誉的康熙瓷该如何鉴别?


享有盛誉的康熙瓷该如何鉴别?

清康熙天蓝釉百条缸

在一部中国的陶瓷史中,康熙朝的瓷器烧造是享有盛誉的一个朝代。不仅其青花的分水法着色能分出多至七八个层次,成为历朝青花分色之首,代表着青花瓷的最高水平;在彩釉瓷的烧造上,其品种之多,烧造成就之高,也是为历朝所不及。如何区别康熙朝与其他朝代彩釉瓷的不同,下面介绍一些简易的鉴识要领。

要识康熙彩釉瓷,首先要看得懂康熙瓷。康熙朝的瓷、胎和制作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首先,它的胎质与明代有很大不同,除极少量的浆胎瓷器外,一般的康熙瓷胎质均是坚硬精细,胎体厚重,少杂质,含铁成分非常少,所以,胎色非常洁白,官窑瓷尤甚。但因属手工淘胎,不可能细如粉状,因此,细察仍可见颗粒状以及底部有点点黑色铁质沉淀和缩釉点。这也是鉴识康熙瓷的一个重要特征;康熙瓷的釉质非常坚密,釉胎的结合特别好,釉面极其光润。康熙朝的立体器,其器物内外壁的釉色应是一致的;在制作上,凡康熙瓷的器底均能见到明显的旋纹痕;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个时期圈足的特定作法,比如,早期制品的足壁内外斜削而呈尖状,且足边大多数有缺损;器物的双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于内圈;凡有两层台的器物,其折角处都极为挺直,等等。

到康熙朝时,一道釉器出现了不少新的品种,向着色彩多样的方向发展了。在一种釉色中,又可以分出几种色调,因此,品种十分丰富。主要有白釉、祭红釉、豇豆红釉、郎窑红釉、霁蓝釉、洒蓝釉、天蓝釉、茄表蓝釉,和黄釉、绿釉、酱釉、黑釉、豆青釉、茄皮紫釉等。现择其要者而分述之。

豇豆红釉这是本朝红釉器中最名贵品种之一,因其釉色如豇豆而名。它在高温铜红釉中烧成难度极大,故少有大件器。一般器内为白釉,外壁由工匠用吹釉法,以竹管蒙上细纱,分几次将釉料均匀地吹于器物外壁后高温烧成。由于吹釉的层次不同和烧成焰性的影响,釉面必将出现水渍般的现象以及有点点绿斑。这既点缀了器物之美,又成了鉴识的一个特征。豇豆红仿制极难,雍正时已不纯正。清末、民国初的仿品,均未能达真品的幽雅娇艳,往往偏于灰暗,水渍斑刻板,且少见绿色苔点。

郎窑红在康熙红釉中,除了淡雅的豇豆红外,数深艳的郎窑红最为名贵了。此类瓷器釉质肥厚,色泽浓艳奔放,多大件器,多见瓶类器。其特征是釉面光亮,器物内外均有开片;口沿因流釉下垂,有轮状白线,洁白整齐,俗称“灯草边”,底足旋削十分讲究,保证流釉不过足,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底部为透明的米黄色或苹果绿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绿底”,偶有本色红釉底,但绝无白底;凡郎窑红器,均无款,凡有款者,即非郎窑器。后仿者不能做到所有特征都到位,仔细观察,可看出破绽。

霁红又称祭红、鲜红,此类釉器,大都系官窑祭器。其釉色,不像郎窑红的浓艳透亮,也不似豇豆红的柔润淡雅,而是失透深沉,呈色均匀,釉如橘皮。底为白色,且大都有款,上以青花书写“大清康熙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两行双圈楷书款。现代仿品较难仿出橘皮釉纹,这是辨别要领。当代高仿品的字体和釉色可以貎似,但青花料非古代呈色,且红釉色调发飘,另有作旧之痕,仔细辨认,可以鉴别。

洒蓝此种釉器系仿宣德的品种,是将以钴为着色剂的洒蓝釉喷吹在坯体上,犹如洒落的水点(因而也叫“鱼子蓝”),再罩以透明釉,以高温烧成。除少数有官窑款外,多系民窑无款。多数辅以描金装饰,尤以洒蓝开光描金为多,但描金部分常因时间久远而剥落褪脱,致使文字和图案模糊不清。因烧造容易,后世仿品较多,但可从其器形、图案纹饰和制作特点来加以鉴别。有的有补描金彩的现象,仔细观察,可发现所描有不能吻合之处。

天蓝釉呈晴天蓝空之色,呈色浅淡,而雍正略深,乾隆时在积釉处微泛淡黄绿。大多是官窑器,底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且无大器。后仿品在胎、釉上与真品有较大差距;霁蓝釉器也是釉呈失透,釉面如橘皮,色泽匀润稳定。多官窑制品。碗、瓶类器内壁施透明釉,外壁施蓝釉,唯盘类器有里外均施蓝釉的;康熙黄釉器均属官窑,以仿宣德、弘治为多,但在造型上有区别,只要能把握时代特征,不难鉴别。此外,康熙黄釉较弘治偏深。

釉上彩和斗彩康熙朝的釉上彩除了明代使用的红、绿、黄三色以外,已能成熟地运用釉上蓝彩。康熙的五彩已不再借助于釉下青花,而纯粹用釉上彩表达,色彩已多达红、绿、黄、蓝、紫、黑、金等七八种。康熙粉彩属发轫期,品种尚不多,通常能见的有两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上加有胭脂红彩。康熙素三彩多见在黄、绿、紫三色搭配,此外更增加了釉上蓝彩。康熙斗彩以官窑小件器为多见,大多有官窑款识。民窑器较少,一般无款。康熙斗彩青花线条粗犷,填色凝厚艳丽,部分色彩表面有小黑点。斗彩加暗花为康熙朝所独有。由于年代久远,在釉上的绿、黄、蓝彩上一般均有明显的蛤蜊光出现,这是判断是否康熙瓷的一个重要特征。后仿的釉上彩器除了在重量上常显得偏轻外,并无蛤蜊光。伪造的蛤蜊光不仅浮于表面,而且常不自然,显得板滞,缺乏灵动之气。

瓷器鉴定该如何入门


在英文当中,中国的简写为China,而China恰恰又是瓷器的英文,由此可见,中国瓷器在国际当中的影响力之大了。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中国瓷器从古至今都有它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精品代表。宋代的五大名窑所产精品令世界人民惊艳,元明清的瓷器制作更是不断的升级创新,精品不断。不过,在瓷器发展的漫长历史当中,仿制品瓷器同样也是数量众多,瓷器收藏者稍有不慎就会打眼买到伪造瓷器。那么,作为一名立志在瓷器鉴定有所成就的新人,瓷器鉴定要从哪些方面来入手呢?

一、从瓷器的款识来确定新旧和真伪

据瓷器鉴定行的专家表示,在目前的瓷器市场,传世品和仿品最多的当属距今时间较近的明清时代的瓷器,而明清时代的官窑瓷器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绝大部分都有年款特征。例如,后人根据明代官窑瓷器款识的特征就编出了一个顺口溜,即“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当然,清代不同时期的瓷器在款识上也有类似的特征,关于这一点,在相关的书籍当中都有记载。

二、根据瓷器的造型特点来鉴定瓷器的真伪与时代

据瓷器研究专家表示,瓷器的不同造型和特点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审美观点以及制瓷技术的高低有密切关系,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制瓷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瓷器造型变化上也是逐渐变化的,这一点可以从距离目前时代较近的元明清三代的瓷器的造型变化看出来。元代的瓷器造型多为常用的坛子,罐子,瓶,壶等一般器物,而且器形较大,胎体较厚,制作相对粗糙,而在明清时代的瓷器在造型上不仅仅有常见的日常器物,同时还增加了可供陈列欣赏类和文具娱乐类的瓷器,例如插屏,花托,花尊,笔筒,棋具,蟋蟀罐以及一些仿古礼器等。

三、根据瓷器的足底特定来辨别

根据大量不同时代的瓷器特征总结来看,元代以及以前的瓷器足底多露胎,而且胎质粗糙,在明清时代,足底开始挂釉且带有款识,自清代中期开始露胎瓷器基本全无。

瓷器的真伪辨别是每一个瓷器爱好者和鉴定师要求掌握的技巧,只有在掌握了这些技能之后,才会减少打眼的机会,淘到更多的真品瓷器。

如何鉴别瓷器质量


如何鉴别瓷器质量?

景德镇陶瓷自古名扬天下,其中不少精品不失为“国宝”,为众多收藏家所青睐。但是很多初涉收藏的朋友对于瓷器喜欢是喜欢,但鉴于知识有限,所以总是一头雾水的,吃点小亏有时也就是无可避免的了。下面我就给您支支招,告诉您几个鉴别瓷器质量的小窍门。

工具/原料

便携显微镜

方法/步骤

一、外观造型必需新颖、别具一格,颜色雅致、釉面细腻、手感光滑,在注重艺术性和装饰性的基础上,也可注重实用性。

二、以上看下、从里到外、看有无变形、扭曲,有无缺釉、粘釉、磕碰掉瓷及疤痕现象。把陶瓷品放在柜台上,看是否平稳,有无翘曲现象;有口有盖的物品,一定试一下口与盖是否合适。同一规格、型号产品应大小、厚薄一致。

三、把瓷器放在柜台上、地上或用手托起,轻弹几下,声音清脆、响亮,说明质量好、结实,如声音异常,则说明有裂纹、内伤或破损现象。如大件陶瓷品,还应在不同部位听听声音。

四、带把、嘴中浮雕类的陶瓷艺术品,如花瓶两边的“耳”等,都是二次成型,也就是说粘到主体上去的。因而应仔细观察这些部位有无间隙、缺釉现象,有无分离感,应注意平滑顺畅自然过渡,无粘接痕迹。

如何鉴别瓷器质量?

五、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统一、清晰、牢固,勾画的装饰金、银线,应粗细一致,光亮美观,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色泽一致。

六、对于成套陶瓷器具,要看好各部分的造型、图案、颜色是否一致、协调、配套。正规产品的底部或包装箱上大都印有商标、产地或厂名。同时还要看包装是否完备、结实,以便携带、运输。

六个小窍门,希望各位藏友多多揣摩,于瓷器收藏之路上可多多排除障碍,渐享收藏的乐趣。

陶瓷收藏商家 谈该如何鉴别高古陶瓷


中国古陶瓷窑口众多,烧瓷历史绵长,其鉴定一直是文物收藏界的热门话题,也困扰着很多藏家。近日,记者从古玩陶瓷收藏商家杨先生处,听杨先生谈起该如何鉴别高估陶瓷。

关注造型釉色

与其他门类古玩艺术品赝品自古有之不同,高古陶瓷古代仿制的现象并不多见。“市场需求决定了赝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宋瓷造假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逐渐增多,而且大都集中于五大名窑,其赝品的数量也远远少于明清瓷器。随着高古瓷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现在的古玩市场里,高古时期瓷器造假越来越多,藏家很容易上当。”古玩商杨华说。

杨华告诉记者,“器型、纹饰、款识、釉彩和工艺是鉴定古陶瓷真伪传统意义上的重要指标。首先从釉面的造假来看,赝品的剥釉是用电动刻笔钻下的,表面有坑,而古陶瓷上的自然剥釉呈大小片状或颗粒,有棱角,器物周身可见。另外,自然风化的剥釉古瓷,釉面通常有光泽度,而经酸处理的赝品,表面暗淡无光。从岁月的痕迹上来看,赝品是人为用砂纸打磨出来的,方向明显且不自然,而古陶瓷的使用痕迹杂乱无章并不规则。值得注意的是,手法再高明的造假者,也仿造不了古瓷器的胎质。古代瓷器人工炼泥,胎泥还要放置多年,导致烧制出来的陶瓷胎质疏松,细看可见细小的气孔,而现代赝品的胎泥是机器磨的,非常细密光滑。”

古陶瓷的造型和釉色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是重要的判定依据。“断代的要领是掌握陶瓷的造型和釉色特征。如钴蓝釉瓷器,其上限不早于元代早期。比如梅瓶,宋代开始流行,元、明、清都有,但每个时期的曲线有所不同。宋代的梅瓶身体修长,圈足,古朴秀美。到元代则下身加粗,体形变大。到了明代早期,其口又改为卷唇口,下身较胖,这一时期梅瓶造型最美。此外,从釉色来看,定窑的白釉,汝窑、耀州窑、越窑、龙泉窑的青釉,建窑的黑釉,钧窑的紫釉等都是其显著的特征。”杨华建议,藏家要尽量熟悉中国陶瓷史,多读多看博物馆展出的收藏品和图录。

“另外,古陶瓷的釉中有无气泡也是一种鉴定方法。不过对于不同时期器物的气泡特征、形成原因和变化,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杨华说,“行家鉴别时会掂一掂瓷器的重量,如果对每个时代的瓷器非常了解,用手一掂就能够知道真假。还有人听音,用手指敲瓷器仔细听其回声,也可以帮助鉴定真伪。真品的回音清脆且时间较长,而赝品的回声短暂且混浊。当然这些直观的鉴别手法是建立在长期积累的经验之上的。”

从瓷片收藏入手

然而,一些专家却提出对中国高古陶瓷的鉴定一直存在着误区。某资深鉴定专家告诉记者,所谓“气泡鉴定并不靠谱”。他说:“瓷器气泡鉴定的说法太夸张了,有忽悠的嫌疑。很多人热衷用放大镜观察瓷器上的气泡,但气泡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也不能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

对此,杨华认为,相同窑口的器物在气泡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同窑口的瓷器,在原料、配方、施釉、烧成温度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所以烧成后的气泡特征也应该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以气泡特征来鉴定古陶瓷的前提是,对器物的窑口、工艺和气泡特征都非常熟悉,且具有相关真品的鉴定经验。”杨华告诉记者,蛤蜊光曾经是瓷器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不过,蛤蜊光已经不能为我们的鉴定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了,因为现在的造假者甚至能逼真地做出蛤蜊光,使赝品在光线的折射下产生七彩光。另外,对于高古瓷器的仪器检测也不能过于迷信,现在的仿品完全可以达到与真品的元素比例一样的水平。”

“高古陶瓷收藏的第一步应该从瓷片收藏开始。”杨华说,“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光读书本看图录行不通,应该多摸、多研究瓷片的质感,这样才能练出好手感。而且现在收藏圈里,瓷片收藏也开始逐渐形成规模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哥窑瓷器该如何鉴别?》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哥窑瓷器该如何鉴别?》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哥窑瓷器质量如何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