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是什么 > 导航 >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瓷砖是什么 瓷砖区别 古代的瓷器有什么

2021-01-11

瓷砖是什么。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陶瓷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茶具材料多种多样,造型千姿百态,纹饰百花齐放。究竟如何选用,这要根据各地的饮茶风俗习惯和饮茶者对茶具的审美情趣,以及品饮的茶类和环境而定。下面我们来说说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

人们通常所说的陶瓷茶具其实是“陶器”与“瓷器”茶具的总称。用陶土烧制的茶具叫陶器茶具,用瓷土烧制的茶具叫瓷器茶具。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茶具都可以叫陶瓷茶具。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下面是陶器茶具与瓷器茶具的区别

一、使用原料不同。陶器茶具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茶具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二、烧制温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陶器茶具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四、坚硬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五、透明度不同。陶器茶具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哥窑和弟窑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哥窑和弟窑瓷器的区别就在于哥窑有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这也是鉴别哥窑瓷器的主要方法。

哥窑的窑址在哪儿,到目前为止还不大清楚。但是民间有一种说法,哥窑相对来说应该有个弟弟,即弟窑。弟窑指的就是龙泉窑。龙泉窑是宋代南方第一大青瓷,颜色青翠欲滴,釉色非常厚。哥窑的特点就是它的开片。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兄弟俩各烧一窑。哥哥那口窑生意特别好,弟弟多少有点羡慕嫉妒恨,就趁哥哥窑快出窑的时候,往里泼冷水,导致瓷器开片了。开片是一个缺陷,不是一个好事,但中国文人把这种缺陷上升到美学高度,变成了缺陷美,哥哥的窑反而变得更为值钱。哥窑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金丝铁线,一个是紫口铁足。由于它的胎是黑色的,所以在口部和足部露胎处呈现了紫口铁足的特征。紫口铁足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官窑的一个特征,它在主观上向官窑靠拢,但是也有哥窑仿造官窑之说。

官窑葵花式洗 南宋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哥窑和弟窑的区别是什么?


哥窑和弟窑的区别是什么?

我国五代时期,人们创烧了“龙泉青瓷”,人们用“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来形容龙泉青瓷。龙泉青瓷的制作在宋代发展至顶峰,期间龙泉青瓷又衍生出两个小类:哥窑和弟窑。这里小编和和大家分享一些哥窑和弟窑的区别的知识。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瓷器的特点是胎薄釉厚、釉面开片,即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被誉为“瓷中珍品”;弟窑特点为胎骨厚实、胎釉青翠、瓷器表面光润纯洁,被誉为“青瓷之花”。

哥窑瓷器和弟窑瓷器的区别在于,哥窑为开片瓷,弟窑不是开片瓷。哥窑青瓷在烧造过程中,因为瓷胎膨胀系数比胎釉膨胀系数大,烧成之后的青瓷表面布满像裂痕一样的纹路,并且纹路各不相同,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本来这些裂痕是一种缺陷,但是因为出现了“金丝铁线”的效果,形成了一种残缺美,于是闻名瓷界。弟窑是不开片瓷,没有裂痕、纹理者为上品,其出产的粉青釉最为珍贵。弟窑在烧造粉青釉的时候,在往瓷胎上的涂釉料时,涂在一些转折部分的会比较薄,烧造完成后会形成“出筋”现象。

定窑和邢窑的区别是什么


定窑在唐后期受邢窑的影响烧制白瓷,制瓷生产经历了晚唐、五代、北宋的发展,逐步成为北方最著名的瓷窑。在邢窑窑址未被发现以前,对邢窑白瓷的研究主要依据文献记载,把定窑出土的器物误定为邢窑的。在邢窑窑址发现后,邢、定不分,把本来是定窑的器物却说成是邢窑的,把刑窑的器物又说成是定窑的。这种情况下,对定窑的烧制以及和邢窑的关系进行区分还是有必要的。定窑和邢窑的区别是什么呢?

在宋代的瓷器中,历来有均、官、汝、哥、定“五大名窑”之称。而“五大名窑”除定窑外,都属于“官窑性质”。

定窑和邢窑的区别是什么

邢窑是唐代最著名的瓷窑之一。它是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开创了白瓷的制作道路,是我国白瓷之父,也是世界白瓷之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定窑在唐代后期受邢窑的影响烧制白瓷,制瓷技术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定窑逐渐成为北方(即邢窑后)最著名的瓷窑。定窑不见于唐人记载,也没有发现早于唐代的遗物留存,因此定窑烧制白瓷的年代应晚于邢窑。

从早期定窑烧制器物的特征来看,大体和邢窑相同,在拉坯成型以及烧窑技术上,定窑虽然比较精细,但不如邢窑。由于两窑相距较近,所以相互学习、相互竞争是很自然的。晚唐到五代时期,定窑白瓷的生产在数量上已超过邢窑。因此,许多被发现的这一时期的白瓷,有些曾被认为是邢窑的,实际是定窑的器物。为了能够区分两窑的异同点,我们还是以两窑产量大、最具代表性的玉壁底碗为例,来加以区分。

玉壁底碗系浅式碗,敞口,碗壁直斜,底足矮形似玉壁。邢、定窑所产的玉壁底碗,造型基本相同,釉色均白中闪青,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也是定窑极力模仿邢窑的结果。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造型上,虽然他们都是浅式敞口,底为玉壁底,而邢窑口沿只是凸起一道较细的边沿,没有将口翻折过来,所以邢窑不见有宽边和留孔现象(但到宋代中期,邢窑的工匠师傅反过来又学习定窑的工艺,也有将口沿翻折过来的,但较少)。而定窑碗的口边沿有多种变化,有的在成型时将口沿翻折过来再沾合,形成唇口的宽边,因而中间有空隙,随着卷边的宽窄往往留有大小不同的圆孔。

2、邢窑器物内外壁加工精细,表面平滑,不见轮旋痕迹。而定窑的内壁精细光滑,外壁则往往留有明显的轮旋刀痕,抚摸时有高低突凹之感。

3、邢窑瓷施釉满而均匀,底部中心也施釉。定窑则不同,有的碗内外施釉,底中心也施釉;有的碗外壁施满釉、底中心不施釉;还有的碗外壁施半截釉、近底部无釉三种。

4、邢窑瓷施釉均匀,定窑施釉不均,往往高低水平有流釉现象,既通常说的“泪痕”。

5、邢窑施釉厚但均匀。定窑碗底中心施釉不均,往往有漏釉现象。

总之,邢窑器物无论是在成形、加工、施釉,还是烧窑等工艺中,均一丝不苟,器形规整、釉色光润。定窑制品虽然也比较精细,但与邢窑制品相比,仍不免有些逊色。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定窑和邢窑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郎红和祭红的区别是什么?


郎红,即郎窑红,完全按照明朝永乐、宣德的红釉来制作的,即追求红宝石般艳丽温润格调。郎红和祭红的区别是什么?

1、郎红釉面玻璃光泽强烈,清澈透明;祭红的釉面凝厚莹润,浓郁呈失透状。

2、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下因此显露出白色胎体,此“脱口”为郎红典型特征,再则,底足有一环深褐色的积釉,称“垂釉”,但流釉一般不过足,故郎红瓷独具“脱口垂足郎不流”之风貌;祭红基本是色不脱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积釉较薄、规整,亦明显有别于郎红),器口与足根处均有醒目而地道的“灯草边”。

3、郎红的釉色鲜红艳丽,由于流动性大,通体上下甚至前后釉色的变化活泼,灵动,釉色浓处好似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其近底足处又常因积釉过厚呈按红色或黑褐色;祭红则釉色通体匀净,少见变化,相对而言,典型永宣祭红釉呈鲜红色,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宽,在3-5毫米之间,清代红釉大多色泽凝厚深沉,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窄,约1-2毫米。

4、永放大镜可见到郎红的釉内气泡分布介于两者之间,不太稠密,然而气泡个大,大的凭肉眼就能一目了然。

5、郎红的釉层内开大纹片,祭红无纹。

6、郎红的釉面光爽,釉面上的橘皮纹现象偶尔会有之;祭红大部分有橘釉现象,明代橘皮纹较清代大,而清雍正橘皮皱纹则较乾隆大。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郎红和祭红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建盏和天目盏的区别是什么?


建盏和天目盏的区别是什么?

建盏:用福建南平地区一带含铁量较高的红土为胎底,含铁量高的釉料为着色剂,经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黑釉系茶碗。

天目:而天目釉系列茶碗,则氧化烧和还原烧并存,且含铁量也较低,从胎低能明显看出与建盏含铁量的区别。

一般建盏唇边露锈色,而天目盏唇边较圆润。

1)建盏: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着名的古窑之一,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

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施半釉,而器物唇边釉层较薄,呈褐红色,有的近似芒口。

因胎土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

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2)天目盏:早在宋代,留学中国浙江天目山一带的日本禅僧们,就把当时的黑釉系茶碗(其中也有来自建阳窑的建盏)当作宝贝带回国,他们把这类黑釉茶碗称为天目碗。

今天“天目”已成为黑釉类茶盏的国际通用名,日本和台湾有许多陶艺家,都有烧制天目釉茶碗,不仅釉色变化丰富,且胎质较细腻。

如今,在日本和台湾一般都通称“天目盏”,传世的建盏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变”、“油滴”等三只建盏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是稀世之珍,极受重视。

建盏是天目釉系中的一个品种,也是最高端的品种,产自福建南平地区的黑釉茶碗,才能称之“建盏”,它与其它窑口所产的天目有着本质的区别,除了产地不同,胎和釉料也不同。

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的区别是什么?


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的区别是什么?

与原始瓷同期流行的陶瓷还有一种印纹硬陶,它使用的原料也是瓷土,但淘洗不很精细,并且含铁量高于原始青瓷的原料,烧成温度在1150℃——1200℃之间。因含铁量较高,胎色稍深,一般为深褐、黄褐、紫褐等色;没有釉,有的因烧成温度较高致使胎子表面烧结,有和釉相似的光泽,但质地很粗糙。印纹硬陶器表拍印的纹饰及拍印方法也应用于原始青瓷。烧窑遗址中经常发现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同出于一窑。有的印纹硬陶烧得恰到好处,而原始青瓷却因火候不够没有烧结,夹生了;有的原始青瓷烧得很好,印纹硬陶却因过火而烧塌了。这说明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除了所用原料淘洗粗细程度不同外,烧成温度的要求也是有区别的。

由于印纹硬陶质地粗糙,又没有釉子,多做贮藏器皿,而原始青瓷略微精细一些,又有釉子,多做食器使用。这时期原始瓷的另一个特点是品种减少,与印纹硬陶在品种、用途方面有着明显的分工。原始瓷以生产碗、盘、盅等饮食器皿为主,印纹硬陶则以罐、坛、钵等盛贮器为主。推测分工的原因有二:一是印纹硬陶胎骨坚硬厚重,表面粗糙无釉,宜于盛贮食物;原始瓷胎质细腻,器型规整,器表有光滑透明的釉层,清洁美观,利于口唇接触和便于洗涤,所以把它做成饮食器。二是现已发现的春秋晚期至战国的窑,多数为原始瓷与印纹硬陶在同一个窑场生产,便于原料、器类与产量合理调整与安排,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汉代瓷器与原始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汉代瓷器与原始瓷器的区别是什么?汉代瓷器绿釉瓷居多,也就是青瓷,与原始瓷器的区别如下

绿釉瓷

绿釉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我国传统的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我国在汉代就已用铜作着色剂烧铅绿釉,宋时瓷器上的绿釉已较普遍。但是,在明代孔雀绿烧成熟以前,所有的绿釉都呈深暗青绿色,没有达到亮翠的程度。所以,成功的绿釉都是明清时期的产品。如高温绿釉中的郎窑绿,苹果绿,低温绿釉中的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等等。孔雀绿亦称“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浅二种;深者色葱翠,釉内有细碎片纹,而且衬有酱白釉底,釉色鲜明艳丽;前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绿。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颇有宋代磁州窑孔雀绿黑花的效果。

原始瓷

目前学术界基本一致的观点认为,距今3500年左右商代的高温青釉器物应该是瓷器。它们胎体坚硬,火侯高,不吸水或基本不吸水,物理性能更接近于瓷器,只是原料处理欠精,烧结程度稍差,故可称为原始瓷。

原始瓷制坯的原料多数不做处理,胎质较粗,制作时通常采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辅助手工捏或者轮制,器形不规整,胎体厚薄不匀,器物内外施有薄釉,釉色有青、青黄、青绿、黄绿、绿褐、茶黄等;常见的纹饰有方格纹、篮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席纹、圆圈纹以及绳纹,与同期印纹硬陶的装饰风格极为类似。原始瓷的胎骨比陶器细腻坚硬,叩之有金石之声,釉色比陶光亮,施在器表和口沿部分。到了东汉时期,原始瓷逐渐被成熟的青瓷取代,由此我国开始出现了现在人们所说的瓷器,这时的瓷器采用瓷石或高岭土作胎体坯料,用1180℃以上的温度烧成,胎体施釉,釉胎结合紧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什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什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