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斗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怎么鉴别成化斗彩瓷器?

怎么鉴别成化斗彩瓷器?

斗彩瓷器鉴别 明成化斗彩瓷器如何鉴别 斗彩瓷器开片鉴别

2021-01-11

斗彩瓷器鉴别。

怎么鉴别成化斗彩瓷器?成化斗彩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的极品,与成化皇帝的特点、性格、环境和喜好精巧细腻之物是分不开的,充分体现了成化皇帝与当时的制瓷有着密切的关联。成化斗彩的成就,是成化御窑的艺人们用聪明的智慧和勤奋的汗水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化斗彩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更深层次研究的内容,以进一步提升对成化斗彩的认识。

嘉靖时白瓷色偏灰黄,姹紫色偏灰黑,黄彩带微红,较多杂质,青花色浓暗偏灰,比如成化青花发色淡雅,成化青花线条结合处的针孔整齐有序,而嘉靖时的针孔就大小深浅不一了。嘉靖时期无特意仿造成化斗彩之作品,到万历时因万历帝的挥霍无度并喜好奇珍异宝,自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十万钱起,仿品开始泛滥成灾,特别是斗彩鸡缸杯,天字罐和当时曾在鸡缸杯之上的斗彩葡萄把杯仿品特多!但这些仿品都不能与成化斗彩相提并论!其白釉色泛灰黄,青花发色灰暗,笔调僵硬细弱红彩色浓带黑,葡萄姹紫为一的而无留下四颗不上釉而无生熟之分,清三代仿品更多,当数雍乾二朝官仿最好,然而还是留下不少破绽,如用彩片浓偏厚,口沿过度打磨,胎壁偏厚,色彩过渡不自然。画风拘谨生硬,釉色过白,青花发色偏浓。到了晚清民国的仿品,其差距就更大了,而现在的那些仿品就更加不堪入目了!当然了,如果手中无真品却也是无所适从,特别是对那些高仿品来说。

因此要判断其真假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手中有真货,有道是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对于手中没有获得真品或上手过真品的人,光凭他从书本上所得到的片言只语的资料就敢判断真假,那是一种很不负责的作为,万不可取!因为成化斗彩在万历时就有了仿品,而这些仿品的价值也非同小可,因此我们既不能随便承认也不能一概否认,二者做法都不可取,都是不负责任的。不管是官方专家也好,民间鉴定家也好,还是民间收藏家也好。

方法一:辨胎釉,釉质肥腴润如凝脂

成化瓷器胎质洁白、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红色;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方法二:辨纹饰,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

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之淡雅之态如轻歌漫舞,画意飘逸潇洒。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方法三:辨彩料,“姹紫”一色独具特点

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色彩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方法四:辨工艺,器物砂底呈褐黄色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由于成化时期工艺非常好,瓶、罐、壶等琢器,接胎痕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底足较直而且较高。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抚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器物底足墙较窄,足脊较圆;足迹露胎处可见黄溢;器物里釉、底釉平滑细腻;足外墙大多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靠近足根那条圈线较深,上面一条则谈。

方法五:辨款识,成化款肥

明代成化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有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两种,不见“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成化官窑瓷器年款主要体式为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围以青花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也有极个别无边栏的。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另见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的六字楷款,落在盘类的口边或高足杯的的足内沿,另成化彩瓷均属青花款。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粗,字体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说法。字体并不严谨规范,似为儿童所书,透着稚拙之气,成化官窑款识的蓝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为历代仿写所不及。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成化款识,作有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

就是说款识中的“大”字的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不很高;“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生硬;“化”字左边单人旁和右边“匕”上端几乎持平;“制”字中下半部分的“衣”字一横一般不越过右方的立刀;“明”字左边的“日”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相同;“成”字最后一笔的一点,有的点在横以上,有的点在与横持平部位,有的点在横以下,但以点在与横持平部位多见;另还有个别“成”字没有一点。“天”字款只见于成化斗彩罐上,落款位置在器物外底。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天”字款,作有歌诀为“天字无栏却为官,字沉云濛在下边。康雍乾仿虽技巧,字浮云淡往上翻。”是说成化时期有一种官窑斗彩罐,外底书写一“天”字,字外无边栏;因釉质肥厚,青花书写“天”字不是很清晰,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感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仿烧过天字罐,仿款字体较成化时显得漂浮。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大明成化斗彩瓷器


成化皇帝(1465-1487)在位二十三年,是瓷器艺术成就极高的盛世。其间国泰民安,承前启后,发展创新,生产烧制了大量瓷器。誉以青花与斗彩最负盛名,其特点是青花淡雅沉静,以玲珑秀奇,清欣雅丽的色调风靡天下;斗彩闻名于世,以秀丽雅致,争奇斗艳的风度神韵,倍受世代珍爱。

斗彩婴戏纹大碗

口径 30厘米

一、成化斗彩色彩的工艺特殊性

斗彩之名最早见于清雍正年间【南窑笔记】所载,其中谈及彩瓷曰:“成,正,嘉,万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考古研究认为成化斗彩是借鉴于元末明初盛行于世的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的工艺技法,而传承发展的瓷器品种。为适应纤巧的型体和优良的瓷质,线条精细遒劲,施彩规矩中略带率意,色彩搭配协调雅致,颇具法度。由于平等青钴料的呈色淡雅和景德镇细腻、温润、薄而通透,特殊瓷胎的效果,加之成化皇室赏玩背景等因素。使成化斗彩瓷器这个品种一出世,便成为皇家贵族身份的象征。

我国彩瓷发展的历史,在元代开始就是以青花为主线向前发展的。成化斗彩的制作是“釉下青花,釉上彩”的烧造工艺。属于青花填彩工艺,是五彩瓷的一个种类。根据其画图画意所需,以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技法,利用线条与施彩技法表达艺术效果的彩瓷品种。

釉下青花素描轮廓线鸡缸杯与釉上彩斗彩鸡缸杯对比图

(一)在成化斗彩艺术表达形式上,是在器胎上用青花料双勾纹饰轮廓,施亮青釉烧成素瓷后,在青花双勾线内施填需要的色彩。烧成器多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红、黄、绿、紫等鲜丽的色彩拼绘纹饰,有釉上、釉下色彩争艳媲美之意,遂称为“斗彩”。斗彩的彩料丰富,有鲜红、油红、杏黄、姜黄、水绿、叶子绿、葡萄紫、“姹紫”等等。彩料品种丰富鲜丽,烧成器物上均能见到红、绿、黄三种色彩,一改传统青花呈色单调的格局。在施彩方面非常讲究,彩色透明鲜亮,极具明显的时代特点,每种彩色各具特点。如红彩,鲜艳而不浮躁,在纹饰中格外醒目。黄彩则变化多端,有娇黄、鹅黄,十分淡雅,娇嫩透明;杏黄色中微微闪红,密蜡黄稍微透亮,姜黄则色浓光弱。绿彩呈湖水般的水绿色,清澈透明。而松绿则色浓泛青。紫色多如熟葡萄,发色紫黑或为嫩茄皮的感觉,特殊者为浓黑紫色,似一层乌暗的金属氧化层,泛出五光十色的光晕。

在成化斗彩中还有比较特殊的色彩,如“姹紫”的彩料,也有写成“差紫”,呈铁锈褐紫色。这种彩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空前绝后的一种色彩”。“姹紫”一色只在成化斗彩中出现过,是成化斗彩典型的时代特征。它的特点是彩厚,色如赤铁,表面粗糙,干涩无光,具有厚重的焦灼感。再如红彩也很特殊,称为鲜红,艳如鸡血,鲜丽耀目,多施于主体纹饰中。它比明晚至清早期的枣皮红更鲜,更红,更艳。细察彩表面还有一层紫光,是年代久远形成的一种氧化硅凝胶光晕,这种红彩料也是成化斗彩的重要标志之一,后仿者难以企及。

雍正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二)鉴定成化斗彩瓷同样要从胎、釉、彩、绘画、工艺、器型、款识进行综合论证。重点是要以斗彩瓷的釉下青花,釉上彩绘,施彩的细部特点为主线,以点连线,以线成面。综合分析,重点论证鉴析。在鉴定成化斗彩瓷中,“彩若是老彩,东西必定是老的。彩若不老东西也会不老,一切也就免谈了”。成化斗彩所施的彩料,主要是以含铜,含铁,含锰等金属元素为呈色剂的矿物质,并掺入含铅氧化物作为助熔剂,以降低烧成温度,增加颜色在瓷器表面的附着力。根据不同呈色,按所需配方,配制不同呈色彩料,按画图画意施色设彩。用700-800度低温二次烧成凝固彩料,色彩呈玻璃状。以达到写实最佳艺术境界表现效果。

斗彩团花折枝花卉鸢尾花蛱蝶纹天字罐

(三)成化斗彩设色丰富,彩料昂贵,采用不同矿料配比,提炼出多种极具时代特点的彩料。这些彩料是景德镇御窑厂匠师精选的特殊矿粉,提炼成本比黄金还贵,因提炼的成功率极低。虽然皇家官窑不惜工本,不惜代价,精益求精。御窑场只能按器物所需登记申请,使用时更是惜料如金,节点俭滴省用,丝毫不敢浪费,烧造了百世流芳的艺术名品。是成化朝制瓷匠师对我国陶瓷艺术的巨大贡献。

陶瓷鉴藏大师孙瀛洲老先生,在谈到成化色彩特征时曾说:“鲜红艳如血,杏黄闪微红。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皆透明。差 (姹) 紫色浓而无光。孔雀蓝色沉,孔雀绿浅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油红色重艳而有光。姜黄色浓光弱”。可谓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成化斗彩在彩色使用上非常灵活,根据器物的纹饰和风格,或用一两种、或选三四种,或用五六种 (如斗彩鸡缸杯) 。用三四种彩绘的较多,用一两种或五六种彩绘的较少。无论选用几种设色,都恰如其分,素雅鲜丽,清新悦目。成化斗彩的创烧成功,为后朝历代的彩瓷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以这样讲,若无成化丰富的色彩,便不会有后来嘉、万、康熙朝的五彩和雍正粉彩的成就。

斗彩鸡缸杯子母鸡画面

(四)成化斗彩瓷以其轻薄细腻,温尔文雅,玩赏性大于实用性誉称于世,赢得历代众多大收藏家的追捧珍藏。由于成化斗彩瓷的珍贵历来仿品甚多,不仅明代仿,清代也仿。不仅私坊民窑仿康、雍、乾官窑更是倾力仿制。

因为成化斗彩在万历时就已有仿品,而现在这些仿品的经济价值也非同小可。因此我们既不能随便认可,更不能一概否认。二者做法均不可取,都是不负责任的。不管是官方专家也好,民藏鉴赏家也罢,还是民间收藏家。瓷器真伪鉴定的核心是“识真辨假,去伪存真”。在成化斗彩瓷的鉴赏中,有些人看图鉴判,实是“雾里看花,盲人摸象”。另有一些人,一知半解,不懂装懂,不作研究,先判后审,不能客观公正的对待历史遗产。看老、普、残藏品,得心应手。看高、精、稀藏品,就不得要领无从下手。把假的看成真的是打眼吃药,但是把真的看成假的是对历史的犯罪。故历来鉴定家不愿触碰成化斗彩瓷器,遇到后也不置可否绕道走。敢于涉足成化斗彩瓷器,又经得起鉴定,检验肯定的鉴藏家,通常都是有超级功力的鉴定家。

当然在鉴定时“只有识真,才能辨假”。如果你手中无真品,却实也是无所适从。特别是对那些高仿品来说,因此要判断其真假,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手中有真品。有道是“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对于手中没有获得真品或上手过真品的人,只凭从书本上所看到,或道听途说的支言片语就敢判断真假,那是一种很不负责的作为,更是犯罪万不可取!鉴定是把双刃剑,误判的同时即伤害了持有者,同时受伤害最大的应是鉴定者本人。成化斗彩难以鉴定的重要原因是:

1、存世量稀少,在鉴赏中只有认识真的才能辨识假的,但是真正接触认识成化斗彩瓷器真品的人少之甚少,因此在鉴定中缺乏应有知识容易走眼。

2、成化斗彩是历代名品重器,经济价值极高。历朝历代均有仿品面世,鱼龙混杂,新老仿品相互掺差,流传于世。一些人形成了“真伪不分皆为仿”的歪风邪气。

3、对于成化斗彩存世量及品种,后世既有真识凿见,真才实学,识真辨假的真言实语。也不乏一知半解,臆否恶断,真假不分的歪理邪说。因而鉴藏界部分专家也形成了,假的是假的,真的也是假的。对成化斗彩瓷器不依实物论证,真伪不辨都是假,少惹事非的怪异现象。

成化斗彩葡萄杯

(五)就后朝仿前朝瓷器来说。康、雍、乾青花也倾尽全力仿制永宣及成化青花,但这个两个朝代青花差距较大,还是比较容易辨别出是明还是清的。仿制好的仿古艺术品也是有一定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并不是凡是仿品就都是赝品垃圾。

成化斗彩则不然,从明嘉万到清康雍乾所仿制的成化斗彩和近现代的高仿成化斗彩。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悬殊天壤之别。因此在鉴定断代,准确掌握斗彩色彩的时代特征极为重要。

嘉万仿成化斗彩,因时代与烧制瓷工艺水平十分接近,只是在彩料及款识上有所区别。嘉万红彩红中泛黑 (即枣皮红)。黄彩用氧化铁做颜料,先施白釉再施黄彩,釉润有玉质感。清三代仿成化斗彩器,特别是康熙,雍正做工精细,仿得逼真到位虽是仿品但也是精细之作。清三代红彩中泛黄至清末已蜕变成牙黄色。黄彩用氧化锑做颜料,在胎上直接上黄彩,彩釉较薄但光亮。明晩至清代仿的较到位的仿品,经济价值也很高,但很少面世。

近现代仿品铺天盖地,有的仿品出于经济利益,利用了高科技设备,分析细化成化斗彩的彩料化学成份,用化学料进行配比使品质大增,有的几乎可乱真,但是没有古韵之味及岁月留下的痕迹烙印,更没有古拙的感觉。一般仿品从胎釉、做工、画功、色彩都不到位并没有收藏价值。

1、其釉色与真品虽有区别确不大,所以从釉色鉴别如功底不深较难区分。

2、造型就更不用说了,做到和成化斗彩瓷器原物完全一致基本不是太难的事,即使有的地方相差几毫米如不太显著的话,专业鉴定家也难察觉。

3、从胎质上来说,明清官窑所仿制的与现代高仿的成化本朝斗彩差别也不是很大,即使有所差异也很小。所以很多鉴藏家从胎质入手辨别成化斗彩,如果没有真品实物比较,最终结果也是难以判断。

但是任何时代的仿品都是有形无神。必将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时代烙印。后仿成化斗彩瓷器纹饰生硬呆滞,线条宽粗无力,色彩深暗无光泽。画面紋饰虽然也用点染画法也有浓淡之分,由于近现代的彩料与成化时的矿物质彩料截然不同,所以没有真品色彩丰富和谐,更没有透澈鲜亮的古朴及神韵。施彩非薄即厚,红彩经常配成红油漆状的颜色,又闷又厚又不清透。黄绿紫彩往往发暗不够鲜亮。因此真品永远是真品,仿的再好终归是仿品。真品变不成仿品,仿品也永远仿不成真品。仿的再好总会有不到位的地方,总会有时代烙印的蛛丝马迹露出破绽。

成化斗彩花鸟团花纹杯

(六)成化斗彩烧成后彩色薄厚不均,器物釉面光洁,用手扶摸彩釉面有凹凸不平凸彩挡手感。透过色彩可见彩面下青花纹线,色彩透明有玻璃胶质感。特别是绿彩,黄彩表面均有开片,片纹上翘,釉面滋润有宝光。放大镜下可见青花下沉明显,彩面有开裂纹现象。传世品或出土器彩色表面附有一层因岁月沧桑,而自然滋生的白色氧化钙化斑膜,侧光会反射出五光十色的动感蛤蛎光晕。由于矿物质色料的特殊性,年代越久,彩越鲜丽清透。仿品因彩料配方失传,年代越晚彩越暗淡混浊。因此,老胎上只能用老彩,新胎上只会用新彩而绝不会用老彩,老胎新彩是后加彩而只能用新彩。实践证明,在彩瓷鉴定中这是一条不可逆转的道理。由于年代久远成化本朝斗彩瓷,常在釉下青花轮廓线边有因年代久远产生的色彩老化收缩边,特别是黄绿彩边沿有或多或少的矿物质颗粒呈现。

成化斗彩色彩名称图

成化斗彩的色彩丰富,彩料多透明鲜亮。釉下勾勒青花料为国产青料平等青,呈色幽倩淡雅。孙瀛洲老先生对成化斗彩有鉴定要决:“鲜红淡抹绿闪黄,姹紫浓厚却无光”的经典概括。因此在研究鉴别成化斗彩瓷器彩绘的红、绿、黄等禇彩色类中。各种釉上彩,鲜明澈亮极具时代特征,所以成化斗彩所施用的彩料,是不可忽略的鉴定要素。

斗彩婴戏对弈纹碗-色彩对比示意图

特别是艳丽鲜明的矾红鲜红彩及“姹紫”彩。红色鲜艳而不浮躁,在纹饰中格外醒目。极具时代特征的“姹紫”彩,其彩层粗糙较厚,色如赤铁无光泽,后世皆无。是成化斗彩极具时代特征的彩色。因为矿物质彩料是不可再生的,在明末清初后已逐渐枯竭。“姹紫”彩色,由于彩料配方早已失传从嘉靖至今难以仿制。可谓鉴别成化斗彩的标志色彩,识别彩料对于准确鉴别成化斗彩瓷,具有举足轻重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化斗彩瓷器中鲜艳的矾红彩,其红彩呈色的时代差异及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

1、成化斗彩--矾红彩

1.1、矾红彩也称深红彩,鲜红彩。在成化斗彩瓷中应用极为广泛,其色泽鲜艳尤如鸡血,纯正自然,施彩时先用淡黄彩打底再以红彩平涂,俗称“黄上红”。彩面薄厚不均,有浓淡色阶,厚重处红里透黑,浅淡处微微闪黄(是成化斗彩的主要特征),此色主要用于装饰花卉图案。(矾红彩自成化的鲜红呈色,明末逐渐演变成橙红,到清末已蜕变成牙黄色)。

1.2、浅红彩亦称油红彩,与深红彩颜色十分接近,但其色泽更深沉,更均匀,无浓淡色阶,其釉层也很薄与鲜红釉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釉面有光泽,一般也无开片现象。、

1.3、橙红彩红中泛黄,色彩极其鲜明,醒目,令人印象深刻,此色应用不多,点缀出星点或花朵,且多用于成化彩瓷的早期产品。橙红彩施彩均匀无浓淡色阶,无光,不产生开片。

斗彩(姹紫)缠枝莲纹高足杯

成化斗彩团花灵芝云纹碗

台北故宫藏

总之,成化红彩是成化斗彩瓷中非常重要的色料。其中,深红彩的应用最为广泛,浅红次之。其他红彩的应用相对较少,但也都是不可或缺的色彩。这些成化红彩和其它色彩是构成斗彩瓷姹紫嫣红的最重要的元素。

2、成化斗彩--“姹紫”彩

成化斗彩“姹紫”彩细部特佂及微观图

“姹紫”彩的特点是彩层较厚,粗糙无光泽,很像一颗颗细小的铁粒排列于彩面的感觉。它是一种褐色的彩,色如赤铁,红中泛紫。这种彩至今难以仿制,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空前绝后的一种彩,是成化斗彩部分瓷器中含有独具时代特佂的色彩“姹紫”,这一色彩是孙赢洲老先生首先提出来的。

瓷器鉴定大师耿宝昌老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指出:“至于独具特色的姹紫,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过去有人对此色不甚了解,每清洗便误认为是汚洉而刮削,损及彩釉),作为识别成化斗彩的特殊依据,常凭此色便可定论。所有后仿者,均望尘莫及。”又指出:“在清康、雍、乾时烧配的盖,其他色彩都仿制的近似,惟‘姹紫’(差紫)一色不及远甚。可以肯定的说:凡带‘姹紫’(差紫)色的成化斗彩绝为真品。”常凭此色即可定论。

成化斗彩鸡缸杯““姹紫”彩微观细部图

成化斗彩鸡缸杯 (姹紫) 微观细部图

成化斗彩“姹紫”彩示意图

“姹紫”彩微观细部图

成化斗彩“姹紫”彩三秋杯

斗彩蝠芦花绘纹"天"字罐

斗彩蝠芦花绘纹"天字"罐 (姹紫) 彩细部图

3、成化斗彩--赭紫彩

赭紫显褐色泛紫色,有二紫一红三绝色之称。以矿物质彩料氧化铁为呈色剂,赭紫色暗,犹如熟透的葡萄色,自然逼真又通透。常作主体纹饰和点缀用彩。

斗彩葡萄纹“天”字罐

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

成化斗彩葡萄杯

4、成化斗彩--黄彩

成化斗彩黄彩以氧化铁为呈色剂,彩中含有黄金而富于变化,由于施彩先用白釉打底,黄彩显色特别鲜亮娇嫰明澈,是成化斗彩黄彩的重要特征。有鲜娇艳嫩的鹅黄色,有微微闪红的杏黄色,柔和温润的浅黄彩,沉而透亮的密腊黄,浓而不躁的姜黄色。因苍桑岁月和年代久远老化的自然变化,黄彩均有开片,呈鱼子纹状。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釉上黄彩有不规则的颗粒状收缩痕和斑斑点点金光闪烁。

(成化娇嫩的黄彩,到明末以后彩绘工艺直接在胎体上施彩,雍正改用氧化锑为呈色剂就没有成化黄彩娇嫩鲜亮感了,呈色逐渐变深,变暗,变薄,呈“鸡油黄”或黄红色)。

成化斗彩扶琴纹执壶

斗彩云龙纹碗

成化斗彩婴戏纹盘

5、成化斗彩--绿彩

成化斗彩中有多种绿彩,如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皆纯正。成化绿彩以矿物质氧化铜为呈色剂,釉面玻璃质感强清澈透亮,对光线较敏感,光线柔和时略闪黄色,而光线亮时即略闪蓝色。质感厚重胶质感较强,彩釉凸出釉面有凹凸的厚重感,彩面有开片纹,彩边有不规则的颗粒状收缩痕,在光线侧视下呈现金光闪闪的七彩蛤蛎光。(明末以后绿彩呈色混浊不清澈,变暗,变薄,发黑,无光泽)。

成化斗彩折枝莲纹杯

成化斗彩黄釉葡萄纹杯

二、成化斗彩 艺术价值

成化斗彩瓷器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历史、工艺、艺术审美和文化附加值上。成化斗彩成名于成化,斗彩,也叫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结合,而发展创新的一个新品种。烧造技法是两次烧成,第一次先在坯胎上用青花勾绘出花纹的轮廓,施透明釉后入窑,高温烧成没有色彩只有青花轮廓的半成品。第二次按构图要求在釉上轮廓线内填上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次入窑低温烧成。器型的画面上呈现出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斗媲美的艺术效果。成化斗彩的施彩技法有填彩、点彩、加彩、染彩等多种。

成化斗彩鸡缸杯

台北故宫藏

成化斗彩瓷主要是为皇室赏玩的需要而烧造,因其成本高(有烧一件斗彩等于烧十件五彩瓷的说法)、质量好、数量少,故在明代就成为极其贵重的珍品。明万历《神宗实录》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价值十万”。

三、胎精釉肥 润如凝脂

成化瓷器胎质洁白、胎薄质细蕴润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浅肉红色;釉色微闪青黄,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摸滑润似玉,如同婴儿的肌肤,釉面并有微妙的吸附感。器物口沿部常有一周凸起的细窄垂流釉。为成化御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和特点是鉴定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明成化 斗彩花鸟纹高足杯

成化斗彩的胎质和釉色十分讲究,胎质轻薄、洁白细腻,釉质肥润,光洁明亮,圆润、柔和,白釉中微闪牙黄,完美地烘托出各种色彩的艳丽和动感。成化斗彩的胎釉淘炼得极其精细,胎土几乎不含任何杂质。胎釉非常光润,感觉就像极品的羊脂美玉一样,滋滑温润、柔和莹润。器物釉色内外一致,表里如一。在器物的边角积釉处,会呈现淡淡的湖水緑釉,但并非所有斗彩都有这种緑色积釉。这种胎釉特质的形成,是由于成化瓷中的铁、钙含量极低所致。是造就成化斗彩瓷器高品质的关键所在,是当时皇室对斗彩瓷器的高定位,因而才会生产出创意新、材料精、工艺绝、器型妙、品相好、数量少的千古绝代珍品。

四、施彩丰富 勾勒填色

成化斗彩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青花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之淡雅之态;犹如轻歌漫舞,画意飘逸潇洒。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只分深浅,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饰,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明成化 斗彩婴戏纹杯

成化色彩具有清欣雅丽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色彩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成化斗彩所施的彩虽然也多是红、黄、绿、紫、青蓝五色,由于在彩上再加其它色彩并进行多次入窑烧造,所以一色又可变化为多色,又因用彩淡雅,所以色彩既鲜艳秀丽又柔润优雅,这就是成化斗彩的独特之处!

弘治、正德二朝,因多种原因未烧斗彩。传承的就是优秀的,到嘉靖时按照成化时的图案和技术开始复烧斗彩,但在青花发色与斗彩色泽方面,都不能与成化朝同日而论。

明成化 斗彩宝相花纹高足杯

五、画风活泼题材丰富

成化斗彩的装饰和画风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纹样结构即变化多端又富有动感,表现手法既有特色又得心应手,装饰题材丰富多样。匠师们按画图画意,在不同器物上精心配置合适的纹样和色彩,给人以恰到好处的美感。画面有自然随意的写实构图,也有规矩工整的图案和写形传神的表现。装饰题材以龙凤、海怪、天马、鸳鸯莲花、果树小鸟、子母鸡、团蝶、莲花、菊花、牡丹、宝相花、莲托八宝、折枝花果、四季瑞果、婴戏、高士、三秋、灵芝纹等为主,另有极罕见的落花流水、锦盒瓜果纹和莲托梵文等。在斗彩纹饰表现较为多见的是:各种花卉,有缠枝、团花状等多种纹饰表现手法。

在填彩时也不完全拘泥于青花轮廓线的限制,有时彩料溢出釉下蓝线也并无大碍,比较自然、随意性强。这也是成化斗彩的另一特点。这与康、雍、乾时期的填彩不同,清代彩绘图案化很强,则完全规规矩矩地将彩填在蓝线之内,决不敢将彩施画到线外。

明成化斗彩花蝶纹杯

六、器型纤巧精致多样

成化斗彩少大器,从现有藏品看大器确实极少,成化斗彩的主要器型有七大类:碗、盘、碟、杯、盒、罐、瓶。

从现有藏品看,最高瓶的高度约为19厘米,最大碗的口径为23 - 30厘米,高足杯的高度约为7.6厘米,盘的口径约为16 - 22厘米,罐的高度约为8 -13厘米,杯的口径约为7 - 8.5厘米。但无论何种器型,均具有端庄圆润、小巧铃珑、清雅隽秀的特点。

明成化斗彩瓷鉴别需要看哪几点


斗彩瓷器首创于明代成化时期,而且斗彩瓷的审美来说,斗彩瓷器在明代成化时期达到了巅峰。作为斗彩瓷器中的佼佼者,明代成化斗彩瓷器受到了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和追捧。明朝成华年间,制瓷工匠采用精妙的技艺,烧制了一件又一件扬名海内外的斗彩瓷器,这些瓷器以它的独特魅力征服了无数人,流传至今的明代成化斗彩瓷器堪称绝世精品。数百年来,各式各样的明代成化斗彩瓷器伪作层出不穷,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时期皆在不断仿制。

明代成化斗彩瓷器的绘画工艺并不算复杂,具有一种古朴典雅之美,这也是明代成化斗彩瓷器最为出彩的地方。在清代康雍乾三朝,中国的制瓷工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地步,但这个时期仿制的斗彩瓷器却远远不及明代成化斗彩瓷器,纹饰缺乏神韵,这就给人造成了一种东施效颦之感。

对于中国瓷器来说,明代成化斗彩瓷器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百年来都被古董收藏鉴赏家们视为珍宝。其格调高雅,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脱离明代永宣以来的豪爽之风,无数后世人为之痴狂。明代成化斗彩瓷器在当今收藏市场上备受瞩目,但是现如今的古董市场上真假掺买,那么明代成化瓷器收藏需要看哪几点呢?(为了更直观的了解斗彩的鉴别方式,以下我们会将之与珐琅彩进行对比。)

1.看胎土

因为明代成华斗彩瓷器早于清代雍正珐琅彩,所以在雍正时期,上等质量的胎土已经难觅踪迹。从瓷器的胎土来分析,成化斗彩瓷器要比雍正珐琅彩好一些,成化斗彩瓷器的胎土光洁细润,这是工艺纯熟的雍正珐琅彩所不及的。

2.看彩料

虽然明代成化斗彩瓷器和清代雍正珐琅彩的纹饰都突出胎体表面,但通过细致观察可以发现雍正珐琅彩要稍微高于成化斗彩瓷器。

3.看纹饰

明代成化斗彩瓷器和清代雍正珐琅瓷都属于官窑,上面描绘的纹饰都是由宫廷画师所绘,然后由皇上批准。但是明代成化斗彩瓷器上面的纹饰图案都是宫廷画师的原创,故而更加生动。而很多雍正珐琅瓷上面的图案,都不是宫廷画家的原创,相比之下画风显得呆板。

成化斗彩瓷器有什么特征?


成化斗彩瓷器有什么特征?成化斗彩瓷器真品与仿品差别?成化斗彩胎薄质细,釉面洁白蕴润,胎骨迎光有的呈肉红色,有的呈牙白,胎釉器物内外一致,有的在器物的边角积釉处会呈现有淡淡的湖水緑,但并非所有的斗彩都必须有这种湖水緑。成化斗彩胎壁轻薄,器沿薄处有划手感,因此在宫廷中使用时有时还会另外打磨。而口沿稍厚者或非皇帝及其后宫得宠者的用器就不再另外打磨!

所以,也不可以用是否能划手来肯定或否定它,应该先分清楚器物是否曾经使用过,还要根据不同器物使用者的等级而有所分别,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是宫中的太监宫女们,他们所用的斗彩器物就没有再另外打磨,而在万贵妃权倾后宫的成化时代,能用得上斗彩的太监宫女也就非通一般了。成化斗彩用彩虽然也是红黄緑紫青兰五色,由于其在色上再加其它色彩并进行了多次烧窑,所以一色可化为多色,又因用彩淡薄,所以色彩既鲜艳秀丽又柔润优雅,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弘治正德二朝不烧斗彩,到嘉靖时又开始按照成化时的图案和技术再烧斗彩,但在青花发色与斗彩色泽方面都不能与成化相比。

成化斗彩为何名贵?好在哪里?根据笔者的研究和分析,主要成因如下:

一、起源宣德成熟成化

成化瓷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历史、工艺、艺术审美和文化附加值上。成化斗彩成名于成化,但何时起源?何时创烧?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明确结论。

1985年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了两件极其珍贵的传世品——“宣德御窑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这个重要发现破解了成化斗彩创烧的时间问题,解决了中国古代陶瓷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又一问题。

这只青花五彩碗为撇口,垂腹,圈足,里口沿以青花藏文为饰,器心绘莲池鸳鸯;外口沿以三条青花弦构成一条宽带,中绘三条青花行龙,并有飘荡的流云;圈足以汹涌澎湃的海水为饰,底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官款。这项发现说明古代文献记载的“斗彩初见宣窑”并非子虚乌有。斗彩品种已知始自宣德,若微之著录,如《物志》尝言明宣窑:“隐纹如桔皮,红花青花者俱鲜彩夺目,堆垛可爱。”这两件青花五彩碗最核心的特点是,纹饰中有一部分是在青花轮廓上填绘五彩,实际上已经具有“斗彩”的特征了,因此,这种“斗彩”工艺在宣德朝时就已经出现了。

明宣德朝是景德镇瓷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之一,制瓷技艺精益求精,创烧出许多新品种,如青花红彩、青花金彩、青花五彩等。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结合,就是景德镇御窑厂在多年实践中发明的一种新工艺。在青花五彩的画面中出现小的局部为青花线内填彩的装饰,这一装饰即成为后世所说的“斗彩”。由于回青的淡雅和景德镇细腻、温润、薄而透特殊瓷胎的效果,加之成化皇室赏玩背景等因素,使成化斗彩瓷这个品种一出世,就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

斗彩,又名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结合而创造的一种制瓷新工艺,因而造就出一个新品种。方法是两次烧成,第一次先在坯胎上用青花勾绘出花纹的轮廓,施透明釉后入窑,高温烧成没有色彩只有青花轮廓的半成品,第二次按构图要求在釉上轮廓内填上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二次入窑低温烧成。器型的画面上呈现出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斗媲美的效果。成化斗彩的施彩技法有填彩、点彩、加彩、染彩等多种。

成化斗彩主要是为皇室赏玩的需要而烧造,因其成本高、质量好、数量少,故在明代就成为极其贵重的珍品。明万历《神宗实录》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价值十万”。

二、胎薄质细,洁白蕴润

成化斗彩的胎质和釉色十分讲究,胎质轻薄、洁白细腻,釉色肥厚,光洁明亮,圆润、柔和,白釉中微闪牙黄,完美地烘托出各种色彩的艳丽和动感。成化斗彩的胎釉陶炼得极其精细,胎土几乎不含任何杂质,胎釉非常光润,感觉就像极品的羊脂玉一样温润舒服、柔和莹润,表里如一。这种胎釉特质的形成,是由于成化瓷中的铁、钙含量低所致。

它的胎骨迎光观看有的呈肉红色或牙白色,胎釉器物内外一致,有的在器物的边角积釉处会呈现淡淡的湖水緑,但并非所有斗彩都有这种緑。形成成化斗彩这种高品质的关键是当时皇室对这种斗彩瓷器的高定位,因而才会产生出创意新、材料精、工艺绝、器型妙、品相好、数量少的千古绝品。

三、设色丰富彩料昂贵

成化斗彩的彩料品种丰富华贵,几乎每件器物上都能见到红、绿、黄三色,一改传统青花呈色单调的格局。在设色方面非常讲究,颜色品种有红、黄、绿、紫及过度色,但没有黑彩。彩色透明鲜亮,具有明显的时代感,每中彩色又各有千秋。如黄彩则变化多端,有娇黄、鹅黄等十分淡雅,娇嫩透明;杏黄色中微微闪红,蜜蜡黄稍微透亮,姜黄则色浓光弱;绿彩似湖水一样绿,清澈透明,而松绿则色浓闪青;紫色大多如熟葡萄,发色紫黑,或为嫩茄皮的感觉,特殊者为浓黑紫色,似一层乌暗的金属氧化皮,泛出五光十色的光晕。

另外在成化斗彩中还有几种比较特殊的色彩,如一种叫“姹紫”的彩料,也有写成“差紫”,呈褐色。这种彩料前无古人,现无来者,是空前绝后的一种彩,只在成化年间出现过,是成化的典型特征。它的特点是彩厚,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像胶泥的感觉。再如红彩也很特殊,称为油红,鲜艳耀目,多在纹饰中点缀出星点或花朵,它比明晚至清早期的枣皮红更鲜、更红,彩表面还有一层紫光,是年代久远形成的一种光晕,这种红料也是成化斗彩的重要标枳之一,后仿者难以及比。

采用不同矿料配比,提炼出如此多的彩料,是成化时期制瓷工匠对我国陶瓷艺术的巨大贡献。已故陶瓷藏家孙瀛洲先生在谈到成化色彩特征时曾说:“鲜红艳如血,杏黄闪微红。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皆透明。差(姹)紫色浓而无光。孔雀蓝色沉,孔雀绿浅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油红色重艳而有光。姜黄色浓光弱”。可谓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成化斗彩在彩色使用上也非常灵活,根据器物的纹饰和风格,或用一两种、或选三四种,或用五六种(如斗彩鸡缸杯)。用三四种彩绘的较多,用一两种或五六种彩绘的较少。无论选用几种,都设色恰当,素雅鲜丽,清新可人。

这些彩料都是古人精选的特殊矿粉,提炼成本比黄金还贵,因提炼的成功率极低,官窑窑场只能按器物需求登记申请,使用时更是点滴省用,丝毫不敢浪费。成化斗彩的成功为后代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可以这样讲,若无成化丰富的色彩,便不会有后来嘉、万、康熙的五彩和雍正粉彩的成就。

四、画风活泼、题材丰富

成化斗彩的装饰和画风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纹样结构变化多端,表现手法既有特色又得心应手,装饰题材丰富多样。工艺大师们在不同器物上精心配置各种合适的纹样,给人以恰到好处的美感。画面有自然随意的写真构图,也有规矩工整的图案和写形传神的表现。装饰题材以龙、海怪、天马、鸳鸯莲花、果树小鸟、子母鸡、团蝶、莲花、菊花、牡丹、宝相花、莲托八宝、折枝花果、四季瑞果、婴戏、高士、三秋、灵芝纹等为主,另有极罕见的落花流水、锦盒瓜果纹和莲托梵文等。较多见的是各种花卉,有缠枝、团状等多种表现手法。

在填彩时也不完全拘泥于钴料蓝线的限制,有时彩料绘出了蓝线也并无大碍,比较自然、放的开。这与清康熙、雍正时期的填彩不同,清代绘彩则完全规规矩矩地填在蓝线之内,决不敢划到线外,这也是成化斗彩的另一特点。

五、器型小巧精致多样

成化斗彩无大器,从现有藏品看大器确实极少,成化斗彩的主要器型有七大类:罐、瓶、碗、盒、盘、碟、杯。

从现有藏品看,最高瓶的高度约为19厘米,最大碗的口径为23厘米,高足杯的高度约为7.6厘米,盘的口径约为16—18厘米,罐的高度约为8—13厘米,杯的口径约为7—8.5厘米。但无论何种器型,均具有端庄圆润、小巧铃珑、清雅隽秀的特点。

下面是成化斗彩器中的几种典型器型:

分为深腹高体与扁腹矮体二式。高罐:广口与颈直连,丰肩,上腹部圆阔,腹下收敛,圈足内藏而浅。矮罐:广口、短直颈,肩腹到胫部由扩张形的曲线勾勒,圆润饱满,内圈足浅硕,透露着一种端稳、秀雅、含蓄的美,时代特征鲜明。这两式罐均以直边平面、顶心微隆的盖子配戴,亦称“盖罐”。

分为缸杯、莲子杯、铃铛杯和高柄杯四式。

缸杯:广口微微,口下至底轮廓线缓收,内圈足,以其体小却形似大口、大底、硕腹的浅缸而名。如鸡缸杯,主要因绘画图案是子、母鸡,造型像一个水缸而得名。

莲子杯:小圆口直连腹壁,下腹部线缓收,小圈足,形似莲子。

铃铛杯:广口,沿边微撇,以内收后外展的曲线勾成形体轮廓,形似倒置的小铃铛。

高柄杯:以杯身和高柄(亦称高足杯)相连而成,变化之妙则在于杯腹的大小与高柄的高矮之中。由于杯腹与高柄的比例匀称适度,且勾勒形体的廓线缓展,器型柔和舒展,有亭亭玉立之美。

六、成化斗彩件件有款

成化斗彩都是官窑,件件有款。款识有两种,一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六字呈双行排列,款外都带边框,有的围一双圈,二是一双方框。这种始终如一、稚嫩略显笨拙的年款,不可能出自书法名家之手,也不是一般御窑工匠敢于书写,那么在成化帝如此看重的精巧神品瓷器上能留下手笔的会是谁呢﹖据珠山御窑遗址成化断层遗存物考证,“成化年制”款在成化四年就已定型,且一直未变,因此“极可能出自少年成化皇帝之手”,这一推论,也印证了成化帝对成化瓷的研制、设计、烧造自始至终都亲自干预。

七、成化斗彩“天”字款罐

成化斗彩天字罐极负盛名。它是一种短颈、直口、丰肩、收腹、广底圈足的斗彩小罐,高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罐底用青花写“天”字楷款,因此而命名。天字罐的造型端庄秀丽,形体虽小却有大器的风韵。纹饰有缠枝莲、海水瑞兽、双龙戏水、海马行空等图案,色彩艳丽柔和,画意飘逸洒脱。其中以缠枝莲花纹的天字罐最具魅力。器身满绘斗彩缠枝莲纹饰,枝蔓相缠的花,花朵饱满,枝叶繁茂,肩部与足胫处各为一圈仰覆莲瓣,盖顶无钮,微微凸起的釉面正中央绘红彩宝相花一朵。各种纹饰协调有序,疏密相间,给人一种优雅匀称的美感。成化斗彩天字罐还有海水瑞兽、海水云龙等纹饰,成化朝距今已有500多年,岁月沧桑,社会动荡,完整的珍贵器物流传至今已属不易,特别是一些盖罐,其盖原配者罕见之至。

娇艳的成化斗彩瓷


斗彩瓷创烧于明成化时期(1465~1487年),它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斗彩瓷器的烧成是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斗彩是一种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相结合的彩瓷品种,明代文献中称之为“青花间装五彩”。斗彩的制作是先在瓷坯上用青花描绘花草、禽兽、人物的半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用釉上彩而成;或以青花在瓷坯上双勾出纹饰的轮廓,施釉烧成后再在釉上于轮廓中填入彩料。斗彩以成化朝最为著名。由于成化瓷器的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艳丽的五彩相配,形成了娇艳绚丽的艺术特点,故历朝均以成化斗彩瓷最为名贵。成化斗彩传世品极少,多为盖罐、杯、高足杯等小件器,尤以“天”字罐、鸡缸杯、婴戏杯、葡萄杯等最为著名。

成化斗彩可用“质精色良”4字概括,它以线条流畅的造型、薄似蝉翼的胎体、润如堆脂的质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调,在明清彩瓷中独树一帜。成化斗彩鸡缸杯,或许可窥豹之一斑。鸡缸杯应称“鸡纹杯”,它小器大样,造型似缸,所以俗称“鸡缸杯”。此杯高3.3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4.1厘米。杯形较浅,敞口卧足,足底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明成化年制”6字双行楷款。杯身画面绘有雄鸡两只,一只引吭而啼,一只回首顾盼。两只母鸡正低头觅食,几只小鸡在母鸡身旁嬉戏玩耍。神态逼真,呼之欲出。旁边所衬蓝色的山石、红艳的牡丹、幽靓的兰草,淡雅宜人,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景色就这样自然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清人朱琰《陶说》中评述此杯说:“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实不为过。

据记载,鸡缸杯自问世以来便倍受赞赏。郭子章《豫章陶志》赞“成窑鸡缸杯为酒器之最”。清《唐氏肆考》里也有“神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末已贵重如此”的记载。由于鸡缸杯的名贵,明万历时率先仿烧,清代各朝继之,尤以康熙、雍正时的仿品最佳,达到几乎乱真的程度。成化斗彩杯极负盛名,除鸡缸杯外,尚有三秋杯、高士杯、婴戏杯、葡萄杯、灵云杯、鹦鹉啄金杯等,皆为稀世之宝。

明青花五彩瓷器与成化斗彩瓷器


明朝宣、成时期,由于景德镇彩瓷制作的迅速发展,御窑厂改变往日色彩较单调的制瓷风格,将釉下青花与釉上低温彩结合,制作出一种前世未有、色彩丰富的混合彩瓷-青花五彩。

青花五彩的范围比较大,它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混合彩瓷总称。青花五彩主要分为“早期青花五彩”、“青花斗彩”、“后期青花五彩”三个主要分类,接下来本文将介绍青花五彩的特征和成化斗彩。

一、青花五彩的分类

1、早期青花五彩

早期青花五彩创始制作于宣德时期,主要归功于景德镇御窑厂低温色釉的高度发展。首先,当时矾红、绿釉、酱色釉、以及黄釉等低温色釉器皆可单独制作、并大量生产。其次,永、宣时期盛行的素三彩制品标志着御窑厂对数种低温彩釉结合烧制的掌握程度。在各项条件齐备的情况下,御窑厂制瓷者将釉下青花与釉上低温彩釉成功结合,使器物整体图案结构以及色彩搭配完美和谐,终于制作出“青花五彩”的雏形-“早期青花五彩”。

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盘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

类似的器物在成化时期也有制作,它的主要特点是:

1)釉下青花与釉上低温彩釉相结合。

2)釉上低温彩釉没有使用釉下青花或釉上黑彩做轮廓边线。

成化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盘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

2、青花斗彩

青花斗彩创制于成化时期,之所以称其为“斗彩”,是因为该类彩瓷用釉下青花勾绘图案轮廓,再用釉上彩填绘装饰,使两者完美结合,达到争奇斗艳效果。其中的“斗”,即是凑在一起的意思。与“早期青花五彩”相比,“青花斗彩”显得更有规矩,制作也更严谨,以釉下青花线条为轮廓,进行釉上填彩装饰。

成化青花斗彩缠枝莲纹高足杯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

从明朝工艺制品的总体发展看,“青花斗彩”使用釉下青花做为轮廓装饰应该是吸取了当时掐丝珐琅的特点,使用青花代替景泰蓝中的铜丝轮廓,使用低温彩代替各色珐琅釉,制作出与之风格相似的成化斗彩。

明景泰掐丝珐琅番莲纹盒 台北故宫藏品

3、后期青花五彩

后期青花五彩是明朝嘉万时期盛行的“青花五彩”制品,与前两者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使用釉上黑彩代替“青花斗彩”中的釉下青花绘制部分轮廓线。

万历五彩仙人碗

二、“成化斗彩”简介

明朝的“青花斗彩”以成化时期最为突出,成化时期,官窑制作极其昌盛,御窑厂所制器物种类之多令人难以置信。

在1987年春至1988年冬,景德镇珠山出土了大量成化官窑落选贡器,据说可复原遗物上万件,包括青花、各色彩釉、斗彩等。遗迹中的斗彩器基本以碗、杯、盘、天字罐为主,其中包括比较有名的高士杯、鸡缸杯、以及葡萄靶杯。这些器物中,除天字罐的用途暂且难以确定之外,其它斗彩器物都是比较明显的日常饮食用品,因此出土数量极多、品种齐全。

分类修复的明成化官窑瓷器

成化青花斗彩折枝花鸟纹高足杯

成化青花斗彩葡萄纹高足杯

成化青花斗彩应龙纹天字罐

这些出土斗彩器物的共同特点是:

1)釉色莹润、胎土细腻、绘画严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娴熟,表明为比较典型的成化后期制品。

2)器物造型主要有碗、杯、高足杯、天字罐等,除天字罐的用途暂有争议外,其它制品几乎皆为饮食器。

根据这些发掘出土器,我们可以推断:

1)以上斗彩瓷的主要用途皆为饮食器具,因此,该时期的观赏器还没有被考古工作者发现。

2)以上斗彩瓷主要为成化后期制品,后期之前的斗彩器也没有发掘出土。

的“五彩”),为今后的彩瓷发展又添砖瓦。

纤巧精细的成化斗彩瓷


这件明代成化飞马云海纹斗彩盖罐,直口,短颈,有盖,溜肩,椭圆腹,腹略向下敛,浅圈足,盖面微凸,上面饰有一红色飞鸟纹及云海纹,盖沿四周饰有海水波浪纹,肩部饰有黄色网状纹,腹部周围饰有红、黄、蓝等不同颜色的3匹飞马以及祥云与海水波浪纹相间的图案,特别是3匹不同颜色的飞马形象,系采用写意画手法,浪漫夸张,情趣横生,看上去给人一种似龙非龙、似狮非狮、似马非马的遐想感觉。

从器物的胎质釉色来看,其胎质较为轻薄,而且洁白细腻,釉色肥厚,光洁明亮,圆润、柔和,白釉中微闪牙黄,很好地烘托出各种色彩的艳丽和动感,成为成化斗彩瓷的又一大特征。

如何鉴定明成化斗彩瓷的真仿品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明代成化斗彩器最大的特点是以勾绘青花轮廓线,施上白釉烧后,经过二次烧造,其风格基本上改变了明代永乐、宣德时的拙重而显得秀丽清雅的韵味,具体表现在造型上多为小器,如碗、杯、盏、罐等,故有“成化无大器”之说。其制作工艺精细,但稍显纤巧,特别像盖罐,以后清代康熙、雍正两朝所盛行的仿品,与明代成化的盖罐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明代成化盖罐盖面显得微凸,而清代仿品则无此现象,却是平面,兼有棱角分明感觉,这是鉴定盖罐真伪的鲜明而典型的特征。

胎釉、胎质较轻薄,细腻洁白,釉色讲究纯净莹亮,给人以圆润柔和之感觉,同时以青花构成整个斗彩画面主色,它的施彩只分浓淡,不分阴阳,多采用平涂,往往同一色彩呈现不同色调,而同一纹饰却采用不同颜色,且多用三四种颜色绘成,很少用五六种颜色,器面气泡大而多,似有一层白色云雾,仿品青花显得涣散而上浮,气泡不均,杂乱无章。

纹饰较多运用写意画手法,题材较广泛丰富,如山水、人物、花鸟等,但其绘画风格却有独到之处。

款识多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多用青花、楷书,有框或无框,青花书写色浓而艳,如“天”字款,多无框。

斗彩瓷杯品味成化风格


斗彩,又名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个品种,指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施釉烧成后,于轮廓内填以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经炉火二次烧成,画面呈现出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斗媲美。斗彩瓷创烧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至1487年),施彩技法不仅有填彩,还有点彩、加彩、染彩等多种,其制品胎薄透体,釉面莹润,色彩鲜艳,画面清新雅逸,特别是像鸡缸杯、高士杯等更是珍稀,堪称绝代精品。

这里介绍的一件斗彩瓷高足杯,就具有明成化时期斗彩的风格。该杯通高10厘米,口径13厘米,足高4.2厘米,足径5.9厘米,形状似古代豆的造型,撇口沿,尖圆唇、椭圆腹、高足柄、喇叭形圈足,足的下部有青花双弦纹,圈足中空,有“大明成化年制”青花横写楷书六字款。杯的胎质洁白细腻,白中泛青,透光见影,填彩自如,浓淡色阶相映生辉,尤其是紫红色上的刷痕十分清晰,修胎工整,外壁纹饰为莲纹和鸳鸯纹两组间隔相对,杯内中央为莲池,成双配对的鸳鸯嬉戏于莲池之中,相互追逐,情趣盎然,使得整个杯子里外画面布局合理,非常和谐,疏而不散,错落有致,具有一种争奇斗艳的艺术效果。

众所周知,成化斗彩瓷既如此珍贵,又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因而在当今的市场上,一些制伪者受利益驱动,使得各种斗彩“克隆”产品层出不穷,以致以假乱真、鱼龙混杂,令人一时难以把握。笔者以多年从事基层文博工作的实践体会,在此对明成化斗彩瓷的鉴别作一简要介绍,仅供初涉收藏领域的同志参考。

其一,器型。成化斗彩的器型除个别为大件外,绝大部分是小件器,且多为日用器,如碗、杯、盘、瓶、罐等,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高足杯、鸡缸杯、婴戏杯以及“天”字款的小盖罐等;其二,胎体。多拉坯成型,外壁多隐约的旋痕胎釉,晶莹剔透,迎光照视见影,具有一种圆润柔和之感;其三,色彩。多以浅黄、浅绿、红、蓝、姹紫等为主要色调,运用自然,绚丽斑斓、争奇斗艳;其四,纹饰。多用勾勒平涂的工艺,表面色彩刷痕明显,而且多采用写意画技法,寓意深邃,同时题材也较丰富,如山水、人物、花鸟等均有,画风古朴典雅;其五,填彩。这是斗彩瓷的一个明显特征,其填彩自如,不觉拘谨。在描、填、点、涂等运用色彩的地方,往往有超出青花线外的现象;其六,款识。多为双圈款,也有方框或无圈款、横书款和“天”字款等,“大明成化年制”和“天”字款多用青花书款。真的成化款字体不太规范,如“成”字最后一点是点在上、中、下的均有,繁体“制”字下面“衣”字的一横,不超过上面简体“制”字右边的“刂”偏旁,故有“‘大’字尖圆头非高,‘化’字人七平微头,‘制’(繁体)字衣横少越刀,‘明’字日尖月肥胖,‘成’字一点头肩腰”的口诀。

娇艳绚丽的成化斗彩瓷


斗彩瓷创烧于明成化时期(1465-1487年),它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斗彩瓷器的烧成是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斗彩是一种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明代文献中称之为"青花间装五彩"。斗彩的制作是先在瓷坯上用青花描绘花草、禽兽、人物的半体,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再用釉上彩而成;或以青花在瓷坯上双勾出纹饰的轮廓,施釉烧成后再在釉上于轮廓中填入彩料。斗彩以成化朝最为著名。由于成化瓷器的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艳丽的五彩相配,形成了娇艳绚丽的艺术特点,故历朝均以成化斗彩瓷最为名贵。成化斗彩传世品极少,多为盖罐、杯、高足杯等小件器,尤"天"字罐、鸡缸杯、婴戏杯、葡萄杯等最为著名。

成化斗彩可用"质精色良"4字概括,它以线条流畅的造型、薄似蝉翼的胎体、润如堆脂的质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调,在明清彩瓷中独树一帜。成化斗彩鸡缸杯,或许可窥豹之一斑。鸡缸杯应称"鸡纹杯"。它小器大样,造型似缸,所以俗称"鸡缸杯"。此杯高3.3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4.1厘米。杯形较浅,敞口卧足,足底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明成化年制"6字双行楷款。杯身画面绘有雄鸡两只,一只引吭而啼,一只回首顾盼。两只母鸡正低头觅食,几只小鸡在母鸡身旁嬉戏玩耍。神态逼真,呼之欲出。旁边所衬蓝色的山石、红艳的牡丹、幽靓的兰草,淡雅宜人,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景色就这样自然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清人朱琰《陶说》中评述此杯说:"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实不为过。

据记载,鸡缸杯自问世以来便倍受赞赏。郭子章《豫章陶志》赞"成窑鸡缸杯为酒器之最"。洁《唐氏肆考》里也有"神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末已贵重如此"的记载。由于鸡缸杯的名贵,明万历时率先仿烧,清代各朝继之,尤以康熙、雍正时的仿品最佳,达到几乎乱真的程度。成化斗彩杯极负盛名,除鸡缸杯外,尚有三秋杯、高士杯、婴戏杯、葡萄杯、灵云杯、鹦鹉啄金杯等,皆为稀世之宝。

成化斗彩器型均小巧精致,俗语说"成化无大器",其中一种高士杯为成化斗彩特有之造型,皆为敞口,弧腹,杯足中空呈喇叭状,外壁施以艳丽的釉彩,款识写底足外撇处。斗彩葡萄纹高足杯即属于这类器物。这件清官收藏的珍品,高6.7厘米,口径7.9厘米,足径3.6厘米,敞口浅腹,口沿微撇,口以下渐向内收,与喇叭状高足相接,构成秀美的杯体。高足中空,足底边沿一周无釉,亮釉处自右向左楷书" 大明成化年制"6字款,用笔圆拙有力。这种杯形因其足部高可以手擎之,故称"高足杯",俗名"把杯"。杯身满绘葡萄纹,茎蔓相缠,枝繁叶茂,一串褐紫色熟透的葡萄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一派金秋硕果累累的景色。在色彩设计上独运匠心,仅取浓紫和淡黄与青花相配,色彩虽则简单,却把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真切地表现了出来。杯身环绕彩绘葡萄藤枝,人窑烧造前,匠师先在素胎上勾勒出青花轮廓线,罩透明釉人窑装烧,而后再填以不同的彩绘,经低温二次烧成。烧成后器物釉面光洁,透过色彩可见釉下青花的纹线。成化斗彩中的紫是金属锰的呈色,据科学测试断定,如果呈色用量超过"饱和",烧成后的色彩就失去光泽。这可能就是成化彩中的浓重无光的"差紫"的呈色奥妙所在。为了弥补画面中这种无光紫色的美中不足,在适当部位略施亮釉,那蓝紫相辉的光泽增添了葡萄成熟时的质感。由于采用平涂的方法,故图中叶子只有阳面,没有阴阳向背之分,葡萄也只能绘出正面而无反侧之别。据传成化斗彩杯是宫中帝妃们的玩赏品,因此制作极其精致。成化斗彩为明代彩瓷之冠,文献中对于明瓷评价有"首成化,次宣德,次永乐, 次嘉靖"之说。成化斗彩以其鲜嫩而淡雅的风格,旷绝古今,而彩色中的"差紫"一品更是独具特色,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怎么鉴别成化斗彩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怎么鉴别成化斗彩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斗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