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茶叶末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怎么收藏鉴别茶叶末釉瓷器?

怎么收藏鉴别茶叶末釉瓷器?

茶叶末釉瓷器鉴别 明代茶叶末釉瓷器鉴别 茶叶末釉瓷器年代鉴别

2021-01-11

茶叶末釉瓷器鉴别。

怎么收藏鉴别茶叶末釉瓷器?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而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乾隆茶叶末釉则偏绿的居多。

由于釉吐灰绿,俨如茶叶之色而故名。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古朴清丽,耐人寻味。古人赞誉说:“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嫩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最美目。”质地细腻、造型新颖、工艺精湛、釉色鲜艳。

茶叶末釉产生于雍正时期,早在唐代耀州窑及辽金的磁州窑也有类似的釉色。但是,到雍正时,唐英把它和景德镇瓷器的白瓷胎结合到一起,发明了这种釉色。当初唐英定的名称叫厂官釉。茶叶末是《陶雅》一书中记录古玩商人的叫法。好的茶叶末釉很值钱,主要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品为多,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茶叶末釉中绿者称茶,黄者称末。雍正时是有茶无末,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有的上挂古铜锈色。因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所以又叫“古铜彩”。

作为中国传统的温颜色釉品种之一,茶叶末釉以其外形颇似茶叶细末而得名,它是釉料中含铁﹑锰的结晶釉陶瓷。其釉色黄,而中掺杂着绿,在黄褐色的底色中散布着许多细小的绿色斑点。由于配方和制作工艺的变化,釉色不尽相同,故有蟹甲青、鳝鱼黄、蛇皮绿、老僧衣等品种。釉面多数呈半木光。

茶叶末釉实际上是一种结晶釉,晶体很小,呈黄绿色或黄褐色,主要分布在釉层表面,表面层下面是黑色底釉。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镜成分分析表明,析出的晶体属于辉石类型。辉石是一系列辉石族矿物的总称,其组成很复杂。由于组成不同,烧成后辉石的品种也不尽相同,颜色当然也不一样。古代茶叶末釉色调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配方和烧造工艺条件的变化所造成的。

茶叶末釉是一种含结晶矿物质的半无光釉,呈深绿黄色,因釉中均匀地布满形似茶叶的针、片状结晶体而得名,釉面呈失透状。<<陶雅>>中说"瓷以黄黑相间者,谓之茶叶末。其黑色较浓,而又有黄色碎点于底足内外围绕一遭。瓷致活泼者,则谓之鳝鱼发。以成化仿宋者为上。绿多而无碎点者,厥为蟹甲青。有垂沫星若水眼,或如栈眼者,命曰新桔。其绿色亦较浓也。"在雍正时期的<<南窑笔记>>中将茶叶末釉称为"厂官釉"。

茶叶末釉从唐起自宋元明,始终是民窑生活用器的主流。艺术追求独具慧眼的雍正皇帝一见钟情,授意御窑厂成批制作官窑器物,由唐英创建了厂官釉,均为白瓷胎,青褐色釉呈色似茶叶末颜色,釉色中则闪现不规则的黄色斑点和丝纹。这种绿不绿,黄不黄的厂官釉在<<陶成记事碑记>>中有三种: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这是烧造原料,工艺细节差异派生出的色差,以及人们在品鉴过程中对釉色差异的肉眼判断所致。黄斑点即蟹甲青,即像蟹壳一样的青色。

乾隆茶叶末釉精品大器物古穆沉雄。小器物细纤文秀,轮廓线条不能增减,釉色之美更是滋润、鲜明、活泼,如万点金星隐于釉中。这些都是后世难以仿制和企及的。

乾隆茶叶末釉香炉是小器物中的佳品,其釉色深沉丰厚,光华内敛,反复观之不厌。这种单色釉在雍正时期已达到陶瓷史上的一个颠峰,也代表了人类在陶瓷上对色彩的纯熟运用。

此件大清乾隆款茶叶末釉象耳尊撇口,粗颈,双耳,鼓腹,圈足。此尊造型精准,瓷质坚实,胎泛黄褐色。整体装饰简约,端庄大气,颈上起弦纹两周,腹上饰凸起的十字纹饰,耳做象首状,造型写实,形象生动。通身施茶叶末釉,釉面光滑细腻,流油均匀,釉色古朴典雅,泛丝绢光泽。底琢阳文“大清乾隆年制”篆款。造型典雅古朴,釉质凝重,品相完美,为乾隆色釉瓷的典型器。

乾隆时期官窑茶叶末釉制品多为琢器类,有如意尊、纸槌瓶、觚、三牺尊、罐、绶带葫芦瓶、花浇、钵式缸等,碗、盘圆器类少见。如意耳尊是雍正时期的创新器型,乾隆朝十分流行,除茶叶末釉外,尚有斗彩、青花、粉彩、青釉、仿汝釉等品种,均制作精致。

清康雍干三代颜色釉瓷,典雅隽秀的器形与润泽瑰丽的色釉完美地结合,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富有天然韵致,使人领悟到古人非凡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的真谛。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陶瓷的收藏无疑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收藏群体最大的艺术项目。欧洲、日本、港台先后掀起了对中国陶瓷的收藏与研究的巨大热情。百年间,明清瓷器的价格反复波动,并持续攀升。近二、三十年的来,中国收藏家们对明清官窑的瓷器收藏的热情也充分展现出来。清代官窑瓷器的涨幅尤巨,有的涨幅多达数百倍,而明代瓷器的热情则明显不足,原因如下:其一:明代瓷器传世品稀少,尤其精品佳作更是难得一见。

其二:近一个世纪,欧美、日本藏家已经将大部分佳品囊入自内,欲求无量一直困惑着国内藏家。

再者:国内藏家对明代瓷器的研究认识不足,也大大局限了明代瓷器的收藏。

例如:1988年香港苏富比拍出一个宣德的青花花浇,当时成交价格为275万,去年东正拍出一件类似拍品仅为500多万。时至今日,虽拍品早以落锤,东正依旧为不能给此件珍品正名心存惋惜和遗憾,但是同时也为购入本品的买家感到欣慰,明代御窑瓷器光明的未来必将为他带来更大的收藏乐趣。我们有理由相信,明代瓷器在不久的将来,会迎来它无限的风光。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茶叶末釉瓷器有哪些特点


茶叶末釉瓷器有哪些特点?茶叶末釉瓷器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茶叶末釉瓷器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而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瓷器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瓷器偏黄的居多,乾隆茶叶末釉瓷器则偏绿的居多。那么,茶叶末釉瓷器有哪些特点呢?

由于釉吐灰绿,俨如茶叶之色而故名。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古朴清丽,耐人寻味。古人赞誉说:“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嫩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最美目。”质地细腻、造型新颖、工艺精湛、釉色鲜艳。

茶叶末釉瓷器产生于雍正时期,早在唐代耀州窑及辽金的磁州窑也有类似的釉色。但是,到雍正时,唐英把它和景德镇瓷器的白瓷胎结合到一起,发明了这种釉色。当初唐英定的名称叫厂官釉。茶叶末是《陶雅》一书中记录古玩商人的叫法。好的茶叶末釉瓷器很值钱,主要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品为多,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茶叶末釉瓷器中绿者称茶,黄者称末。雍正时是有茶无末,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有的上挂古铜锈色。因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所以又叫“古铜彩”。

作为中国传统的温颜色釉品种之一,茶叶末釉瓷器以其外形颇似茶叶细末而得名,它是釉料中含铁﹑锰的结晶釉陶瓷。其釉色黄,而中掺杂着绿,在黄褐色的底色中散布着许多细小的绿色斑点。由于配方和制作工艺的变化,釉色不尽相同,故有蟹甲青、鳝鱼黄、蛇皮绿、老僧衣等品种。釉面多数呈半木光。

茶叶末釉瓷器实际上是一种结晶釉,晶体很小,呈黄绿色或黄褐色,主要分布在釉层表面,表面层下面是黑色底釉。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镜成分分析表明,析出的晶体属于辉石类型。辉石是一系列辉石族矿物的总称,其组成很复杂。由于组成不同,烧成后辉石的品种也不尽相同,颜色当然也不一样。古代茶叶末釉瓷器色调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配方和烧造工艺条件的变化所造成的。

茶叶末釉瓷器是一种含结晶矿物质的半无光釉,呈深绿黄色,因釉中均匀地布满形似茶叶的针、片状结晶体而得名,釉面呈失透状。《陶雅》中说"瓷以黄黑相间者,谓之茶叶末。其黑色较浓,而又有黄色碎点于底足内外围绕一遭。瓷致活泼者,则谓之鳝鱼发。以成化仿宋者为上。绿多而无碎点者,厥为蟹甲青。有垂沫星若水眼,或如栈眼者,命曰新桔。其绿色亦较浓也。"在雍正时期的《南窑笔记》中将茶叶末釉瓷器称为"厂官釉"。

茶叶末釉瓷器从唐起自宋元明,始终是民窑生活用器的主流。艺术追求独具慧眼的雍正皇帝一见钟情,授意御窑厂成批制作官窑器物,由唐英创建了厂官釉,均为白瓷胎,青褐色釉呈色似茶叶末颜色,釉色中则闪现不规则的黄色斑点和丝纹。这种绿不绿,黄不黄的厂官釉在《陶成记事碑记》中有三种: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这是烧造原料,工艺细节差异派生出的色差,以及人们在品鉴过程中对釉色差异的肉眼判断所致。黄斑点即蟹甲青,即像蟹壳一样的青色。

茶叶末釉


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经1200℃-1300℃之间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

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意烧造。明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似鳝于鱼皮色,称“鳝鱼黄”。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也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称“古铜彩”。

茶叶末釉为以铁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的黄釉。釉面为失透状,釉色黄、绿相间,在暗绿色的底釉中闪耀着许多美丽自然的黄色星点,犹如将茶叶研成细末调在釉里,古朴清丽,耐人寻味,俗称“茶叶末”,绿者为茶,黄者为末,是由釉中铁、镁与硅酸化合产生的结晶。“其艺术的外观主要是受含镁的辉石类晶体和含钙的长石或硅灰石晶相的含量多少所控制,其色调的黄绿则与含铁的浓度和烧成气氛有密切关系。”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耀州窑。山西浑源窑也有生产。宋代北方磁州窑系各窑生产较多,主要生产碗、盆、盘、罐、瓶等。其中以茶叶末釉凸筋罐为代表。

明代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被称为厂官釉的“鳝鱼黄”,釉色黄润,如鳝鱼皮故称鳝鱼黄。康熙时则以蛇皮绿、鳝鱼黄称之。雍正时则以厂官釉称之。

清代前期的御窑厂对明厂官釉多有仿造 (景德镇窑仿制的茶叶末釉在当时被列为官窑秘釉,别名为“厂官釉”) 。如《陶成纪事碑记》载:“一仿厂官窑,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其中的黄斑点即为茶叶末釉,如清末寂园叟《陶雅》:“(茶叶末)黄杂绿也,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花为瓶,最美目。茶叶末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茶叶末纹理之佳妙,有若干泥疏散于水中者,且其渐渐晕开,汇于底足,围绕周遭,直如鳝鱼腹皮之姿态流动,又于窑变外得少佳趣。”其卷二十三又曰:“茶叶末一种,本合黄、黑、绿三色而成,以雍正仿成化者为贵,然则成化之有茶叶末者明矣,仿明者略偏于黑,雍正官窑则仿于黄矣。而尤以绿色独多者,最称稀罕,盖乾隆窑也。嘉、道以后,取人憎厌,亦莫名其所以然,大抵色暗败而板滞,釉汁不润,质又颇粗,故康熙一代,不见有茶叶末之瓷品,抑独何欤?”可见,茶叶末釉的呈色颇为重要,即色要清雅,釉质滋润者为佳,符合中国人含蓄的审美意识。这也是雍乾器为佳,而以后作品均不及前朝者的原因所在。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在谈到茶叶末时道:“各种黄色……若和黑、绿二色者,则名茶叶末。茶叶末导源最古,一为纯正之茶末,一为不纯之茶末。不纯正者,或偏于黄,或偏于绿;纯正者如将茶叶研成细末调于釉中,其色古雅幽穆,足当清供焉……”品种极受重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官窑多有烧造。

清康熙时已有蛇皮绿、鳝鱼黄等品种。康熙时期臧窑即有茶叶末的烧造,如《景德镇陶录》:“(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

雍正、乾隆时茶叶末釉器最多,制作精细,改变了唐宋茶叶末釉的粗犷雄放的风格,做得端庄规整,灵秀美观。雍正时期的茶叶末釉釉色多偏黄,俗称“鳝鱼皮”、“鳝鱼黄”。如景德镇陶瓷馆藏雍正茶叶末釉花浇即为典型器,唇口,一侧有流,直颈,球形腹,卧足,口与腹之间有一龙形柄,通体施以茶叶末釉。呈色稳定,釉面分布有黄色斑点或丝纹,古朴典雅。底“雍正年制”篆书刻款。由于在窑内受烧成气氛上的影响或在窑内摆放的位置不同,釉色差异极大,因此又将这些不同形象的称之为旧玉、鳝鱼黄、蟹甲青、蛇皮绿、老僧衣、黄斑点、鳌裙、新橘等。雍正茶叶末釉器有纸槌瓶、荸荠扁瓶、撇口瓶、弦纹瓶、六孔瓶、扁方瓶,双耳扁瓶、绶带葫芦、葫芦瓶、花囊、背壶、兽耳衔环方壶、执壶、贯耳方瓶、贯耳瓜棱瓶、双螭尊、渣斗、三牺尊、牺耳尊、花浇、花盆、缸、盒、水盛、圆洗、四足洗、瓜式罐、钵缸、三系缸。以观赏用器如花浇、胆瓶、铺首耳方瓶多见。底多“雍正年制”篆书刻款。

清代茶叶末釉瓷器有哪些特点


茶叶末釉瓷器是一种高温黄釉瓷,也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茶叶末釉的呈色剂为铁,烧成温度为1200~1300摄氏度的高温还原焰。其釉面有湿透之感,釉色绿者称茶,黄者称末,黄绿掺杂如茶叶细末,很有古朴清丽之味。清代茶叶末釉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仿烧唐宋时期耀州窑及山西浑源窑等窑口的瓷器很成功的作品,在当时一度成为很名贵的黄釉品种,尤其是雍正、乾隆两朝的茶叶末釉瓷最为令人惊艳。雍乾以后,茶叶末釉瓷也有一定烧造,但是总体水准已经丧失,精品不多见。目前传世茶叶末釉瓷仍以雍乾二朝的器物为最多,也最收藏家喜爱。

那么,清代各时期的茶叶末釉瓷器都分别有哪些特点,我们又该如何区分它们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雍正时期的茶叶末釉瓷器在造型上比例界限很分明、协调,讲究形态的秀丽端庄,注重器物线条的流畅感及自然的变化感。此时的茶叶末釉瓷更多被称为“鳝鱼皮”,釉色多偏黄,釉面细润凝腻,色泽幽静匀润,气韵质朴简洁又刚柔并济。器物款识均为阴刻“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三行或“雍正年制” 四字篆书款。

乾隆时期的茶叶末釉瓷与雍正时期最大的差异,就是釉色上的偏向不同,此时的茶叶末釉普遍釉色偏绿,俗称“蟹甲青”。并且釉面的色调还多有深浅层次变化,深者偏黑褐,浅者偏黄,在青褐釉中还散布不规则的黄色棕眼或丝纹。整体气韵来看,乾隆朝要更朗润活泼一些。 在造型上,乾隆朝除继承雍正样式外还有较多创新造型及仿古铜器造型。胎质上,乾隆时期要更细腻紧实,但胎壁略厚于前朝,釉面平匀程度则相当。在款识上,乾隆朝一般书六字三行“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少部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在当前的收藏市场上,雍乾时期的御窑厂茶叶末釉瓷器至少也要几十万,一些品相好的甚至多在百万及以上。如2014年,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拍出了一件高27.3cm、“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的清雍正-茶叶末釉灯笼瓶,获价410.7万元;2017年,经由保利华谊拍出的一件高46.8cm的清乾隆-茶叶末釉双如意耳大葫芦扁瓶则获价更高,达437万元。

乾隆以后,嘉庆朝早中期的茶叶末釉瓷能够较好地保持乾隆朝的质量,但是后期精品数量也大幅度衰减。此后的道光、咸丰、光绪各朝亦有茶叶末釉瓷器的烧造,但是质量水准不断降低且品质参差不齐,在当前的收藏市场上价格相对较低。以光绪时期官窑茶叶末釉瓷为例,目前的市场成交价也就在十来万左右,虽有一定收藏价值,但与雍乾的百万之作实不可比拟。

茶叶末釉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茶叶末釉瓷器的特征有哪些?茶叶末作为釉色称,始见于《陶雅》一书,该书初名《瓷学》,后又名《古瓷汇考》,是一部记述清末古董商人心得体会笔记性质的杂录。该书所称茶叶末,是指清代官窑那种釉面呈湿透状,釉色黄、绿参杂的瓷器,因其极类似茶叶细末,故名之曰“茶叶末”。

1、茶叶末釉瓷器年代特征:从宫中传世品来看,清代茶叶末基本都是江西景德镇御窑厂所稍早,数量多、品种全,制作精美,主要集中在雍正、乾隆二朝,嘉庆、道光、咸丰、光绪朝也有烧造,但数量不是很多。其中雍、乾二朝特色比较鲜明。

2、雍正茶叶末釉瓷器特征:雍正茶叶末从釉色上看最具魅力,釉面细腻,色泽幽静匀润,颜色多变,釉色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造型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题突出的是“秀丽”,端庄典雅,讲究线条的变化流畅,质朴简洁,刚中却带柔,注重上下比例之前的协调。圆器小件少,琢器多,尤以瓶的数量最多,基本是陈猎瓷,也有部分文房用具。款识均是在器物底足内阴刻四字“雍正年制”或者六字“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字体工整规矩。

3、乾隆茶叶末釉瓷器特征:乾隆茶叶末首先是胎体细腻,瓷质紧密,胎壁比雍正时略厚,釉面匀净,有的带棕眼和丝文,光泽莹润,釉面色调有深浅之分,深者略显黑褐,浅者因黄色釉面上小黑点密集较多而显黄色,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一般器足为黑褐色,仔细观察会发现足部釉与露胎釉相接处有刮削时无意留下的一圈小锯齿状边缘。乾隆茶叶末釉瓷器造型继承了雍正样式,也有仿古铜器式,还有创新样式。款识上,多在器物底足内篆书“达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少数是四字篆书“乾隆年制”,个别写于器物口边六字篆书款。

4、清代晚期茶叶末釉瓷器特征:嘉庆初期茶叶末釉瓷器仍然延续乾隆的风格,有着较高的水准,嘉庆后期,瓷器质量开始下降。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仍有烧制,但是已经逐渐衰落。

茶叶末釉瓷器是如何烧造成的


茶叶末釉是中国古代铁结晶釉的重要品种之一,在我国的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烧造的历程,之后茶叶末釉的发展在北方的一些窑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茶叶末釉主要属于高温黄釉的一种,通过一千二百到一千三百摄氏度的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因为这样的温度至其釉面会呈现出失透的形状,釉色常呈现为黄绿色重掺杂了类似于茶叶般的细末,而这两种色泽的加入给茶叶末釉的整体带来了浓重的古朴庄重之感,其中却不乏清新秀丽的感觉,可谓是两者皆备。虽然在唐朝时期的茶叶末釉就已经开始了它的创烧,但是由于这是在烧制黑釉时,没有掌握好火候才形成的,所以在清朝的雍正、乾隆两朝发展最为兴盛,也最受重视,成为了宫廷的秘釉,只限供于皇室的观赏,可谓是实用性能与审美性皆具。

与其他类别器具的烧制数量来看,茶叶末釉的烧制量相对而言较少,其烧制的难度较大,从其色泽上看,呈现出暗黄绿色,营造出深沉、古朴、凝重的氛围,而对于茶叶末釉的器型上看,没有进行太大的革新,反而是一直维持在模仿青铜器的造型,将其由大化小为小巧精灵般的小型物件,而正是因为化成小型的物件才使其更容易进行传播,方便携带,古人曾说道:“茶叶末釉有古雅幽穆之感”,由此可见,将茶叶末釉的神进行了非常生动形象的表达。

从茶叶末釉的烧制范围中看,有民窑和官窑进行烧制,但是茶叶末釉是雍正、乾隆皇室所器重的物件,是文人雅士、富商世家、官宦世家喜爱的物件,所以官窑进行烧制的茶叶末釉是专供于皇室的,而民间窑厂的烧制则传播范围更广,只要是以文人雅士为主要群体。

茶叶末釉的烧造一般是在以棕黑色或绿黑色底釉中泛现一种错落自然的形态,出现金黄中泛绿的晶点,在低温阶段的氧化气氛中经过初步的烧造之后,就会产生墨绿色的晶点,但是如果没有掌握好火候,就会产生黄色的晶点,对于火候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之后会经过高温的烧造,上色等工艺环节,稍有不慎就会毁于一旦。茶叶末釉的发展最早是在辽金时期就已经开始烧制,但是这一时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没有进行长期烧造。

所以也说唐朝是创烧,之后的发展也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特别是北京地区,器型上来讲主要是以盘、碗等日常生活器具为主,特别是小件的器物,而这类的器物在初期的发展光泽度不像后期发展的好,器物的底部多施加为透明的釉,官窑会在其瓷器的底部绘制上青花的写款,色泽像青花发色黑蓝的感觉,这样的色泽是非常稀有的,收藏价值也就更高。茶叶末釉在今天仍然在发展,但是工艺与古代有着鲜明的差别。

茶叶末釉瓷器精品欣赏及拍卖成交价格:

1:清乾隆粉彩茶叶末釉双象耳转心瓶,尺寸:40.2厘米,估价:HKD 2,500,000 ~ 3,500,000,成交价: HKD 8,815,000 ,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款。

双象耳转心瓶,制瓷技艺超卓,独出心裁,乃景德镇御窑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任职期间最傲人之创新。乾隆帝喜爱新颖之物,唐氏聪慧,恪尽职守以投圣意,所创新瓷,琳琅满目,此类转旋器,更是巧心独具。

2:清乾隆茶叶末釉双龙耳汉壶尊,尺寸:高51.4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4,800,000,成交价: RMB 7,056,000 ,成交时间:2010.12.04,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五周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本品为仿西周后期盛酒铜壶的形制,造型庄重古雅,颈饰对称双牺耳,腹部饰凸起的革带方框纹,通体施茶叶末釉,厚润静穆,品视之,愈觉韵味醇厚,怡人心扉,经久不绝,是为仿古隽品。通体尽施茶叶末釉,茶叶末釉,学称厂官釉,指一种铁、镁质结晶釉,唐代陕西铜川黄堡镇的耀州窑即烧制,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仿制成功,其“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当时便视若“秘釉”,御窑厂专烧仅供皇室使用,清代内务府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过问厂官窑瓷器,乾隆二年,皇帝传旨:“厂官窑收小双耳鼓款式不好,不必烧造。”乾隆三年,太监交给唐英烧制厂官窑瓷器的旨意:“厂官窑葫芦马挂瓶、厂官窑六孔瓶、厂官窑四方双耳杏元瓶、厂官窑收小双环七弦尊、厂官窑太极纸槌瓶、厂官窑仿大兽面双环大汉尊、厂官窑仿大腰圆天禄尊、厂官窑三阳尊、厂官窑小缸。”

3:清乾隆茶叶末釉菊瓣贯耳直颈瓶,尺寸:高41.5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5,800,000,成交价: RMB 6,325,000 ,成交时间:2012.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乾隆与雍正于陶瓷鉴赏有着相似的艺术品味,故乾隆早期景德镇御窑的生产基本沿袭了雍正的美学意趣,如雍正皇帝喜好将一种器形赋以诸多的色釉来装饰,犹如十二色菊瓣式碟一样,达到“同形而异彩”的表现效果,此特色为雍正高级御瓷的一贯风格,同时每一品类制作数量极为有限,甚至只有孤品一件亦不足为奇,而本件与前作即为这一特点在乾隆御窑的延续。二者造型、尺寸相若,惟施以茶叶末釉,黄褐杂陈,色泽苍雅静穆,光泽厚润柔和,圈足露胎处为黑褐色,以摹“铁足”之效果,底款为阴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亦是典型乾隆早期“唐窑”款识。此式茶叶末釉于雍正之后的清宫档案中称为“厂官釉”,其名得于清代学者蓝浦记述:“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景德镇陶录》卷五)其中“鳝鱼黄”无疑即是茶叶末釉的前身,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关于茶叶末釉记载为“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也沿袭了这一说法,并应用于清宫档案。“厂官釉”当时便视若“秘釉”,御窑厂专烧仅供皇室使用,清代内务府档案中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过问厂官釉瓷器烧造的情况,最早记载是乾隆二年十月承命烧造“厂官釉收小双耳瓶”,而乾隆三年六月是档案记载规模最大的一次烧造,器形多达八种,可见乾隆对茶叶末釉色之钟爱。

4:清乾隆茶叶末釉折肩贯耳大尊,尺寸:高53.5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5,980,000 ,成交时间:2011.06.07,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本品是乾隆朝茶叶末一色造型最宏伟者,造型敦实大气,线条起伏婉转,颈部装饰双贯耳,古意悠然,并饰有凸起弦纹一道。通体敷施茶叶末釉,色泽苍雅静穆,光泽厚润柔和,圈足露胎处为黑褐色,以摹“铁足”之效果。底款为阴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为唐英榷陶时期之特有写法,故知此器乃为唐窑之名作,风格古朴清丽,耐人寻味。茶叶末釉原名为厂官釉,系雍正朝督陶官唐英借鉴古代北方窑场产品烧制出的重要色釉之一,《陶成纪事碑》记载“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乾隆早期御窑厂对其烧造甚盛,最早记载是乾隆二年十月承命烧造“厂官釉收小双耳瓶”,而乾隆三年六月是档案记载规模最大的一次烧造,器形多达八种,均是造型颇为雄伟的瓶和尊,例如“厂官釉四方双管杏元瓶”、“厂官釉三阳尊”、“厂官釉放大腰圆天禄尊”等,本品很可能烧造于此时。本品精致隽秀,釉色沉稳,为乾隆茶叶末釉之精品,其器身光素不事雕饰,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置于殿堂之中,可解思古之幽情,殊为难得。其色泽静穆深沉,富有天然韵致,使人领悟到古人非凡的审美情趣,相同器型亦有青花和其它单色釉传世。清宫旧藏清乾隆酱釉贯耳弦纹尊,与本品造型、尺寸一致,唯釉色各异,彼此演绎出厂官釉神秘而丰富的变化。

5:清雍正茶叶末釉大画缸,尺寸:高33.8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5,520,000 ,成交时间:2011.11.17,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画缸,有贮盛书画功用,更为书斋所设一景,此器不同凡例的是取佛家所用之钵,即圆口,丰肩,鼓腹,近足处收敛。钵式缸为雍正时期新创器型,器底多满釉,阴刻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其釉色有青花、青花釉里红、窑变、仿官、仿哥、青金蓝釉和茶叶末釉。作为仿铜器之作,茶叶末釉更为接近铜钵的色泽和沉着。外底阴刻“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茶叶末釉黄绿色相掺杂,似茶叶细末之色,故名。茶叶末釉烧制始见唐代,宋明两代相续沿烧,入清雍干,臻至圆熟。陈浏《陶雅》记:“茶叶末一种,本合黄、黑、绿三色而成,……雍正官窑则偏于黄矣,而尤以绿色独多者,最为希罕,盖乾隆窑也。嘉道以后,取人憎厌,亦莫名其所以然。大抵色暗败而板滞,釉汁不润,质又颇粗。茶叶末黄杂绿色,妖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茶叶末釉在唐英《陶成纪事碑》中称为“厂官窑釉”。《南窑笔记》载:“厂官窑,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雍正时期的茶叶末釉,釉色偏黄,俗称为“鳝鱼皮”、“鳝鱼黄”。而乾隆时期的釉色偏绿,俗称“蟹壳青”、“茶叶末釉”。

6:清雍正茶叶末釉茶壶,尺寸:宽17.1厘米,估价:HKD 3,800,000 ~ 4,200,000,成交价: HKD 5,428,000 ,成交时间:2019.03.31,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雍正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此壶宽圆直口,壶身低矮呈短圆形身,壶流微曲,弓形执手,浑圆顺滑。平底圈足,瓶盖有圆顶纽盖。造型大器端庄、古拙内敛。器内、外底、盖内满施黄绿色茶叶末釉,釉面略有针孔棕眼。器物口沿,壶盖边沿釉薄之处影约可见棕黄色,如一圈铜色边线,自然流畅。通体茶叶末色微微偏绿,质地细腻、釉色鲜艳,周身光素无纹,施茶叶末釉,釉色匀净,釉面平整光润,发色沉稳,色泽深沉静穆,古朴自然。底足露胎呈褐色,钤刻「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字体深刻入胎骨,颇有金石之气,款中釉面似隐约露出胎色,与款识之美相互呼应。茶叶末者,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在铁系色釉中结成细小晶体而成,其结晶俨如茶末故名。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到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在著名的督陶官唐英的主持下创制出的茶叶末釉呈现出一种清雅滋润、细腻古朴的美感,成为景德镇官窑名贵的色釉品种。

7:清乾隆茶叶末釉六方贯耳瓶,尺寸:高45.5厘米,估价:RMB 3,500,000 ~ 4,500,000,成交价: RMB 4,945,000 ,成交时间:2015.12.0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件瓶形制六方,壶型,口沿外撇,收颈,颈部饰有贯耳一对,足外撇,造型敦实大气,线条起伏婉转,颈部装饰双贯耳,古意悠然,通体敷施茶叶末釉,色泽苍雅静穆,光泽厚润柔和,圈足露胎处为黑褐色,以摹“铁足”之效果,底款为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本品精致隽秀,釉色沈稳,为乾隆茶叶末釉之精品,其器身光素不事雕饰,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置于殿堂之中,可解思古之幽情,殊为难得。其色泽静穆深沈,富有天然韵致,使人领悟到古人非凡的审美情趣,相同器型亦有青花和其它单色釉传世。

8:清乾隆茶叶末釉摇铃尊,尺寸:高26.8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2,000,000,成交价: RMB 4,945,000 ,成交时间:2018.06.30,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製 ”篆书款。

此尊小口长颈,溜肩广腹,平底内凹成圈足,因其形似长柄铜铃,故名,但是查阅相关典籍可知,此尊学名称为双陆尊,以其造型渊源来自古代之双陆棋而得名。茶叶末釉是铁结晶釉中的重要品种之一,釉黄绿色相掺杂,似茶叶细末之色,故而得名。茶叶末釉烧製,始见于唐代,宋代、明代也有烧製,以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製品最好。陈浏《陶雅》记“茶叶末一种,本合黄、黑、绿三色而成,……雍正官窑则偏于黄矣,而尤以绿色独多者,最为希罕,盖乾隆窑也。…… 茶叶末黄杂绿色,妖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茶叶末釉在唐英《陶成纪事碑》中称为“厂官釉”,《南窑笔记》载“厂官釉,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对于这种釉色的评价,陈浏《陶雅》则有以下述赞:“豆青、东青、茶叶末、蟹甲青数者又各有古雅之气韵,而不能以相掩”。乾隆时期官窑茶叶末釉製品多为琢器,以类上古青铜,计有如意尊、纸槌瓶、觚、三牺尊、罐、绶带葫芦瓶、花浇、钵式缸等,碗、盘圆器类少见。双陆尊是康熙时期的创新器型,在乾隆朝仍然烧造,除茶叶末釉外,尚有少量青花,釉里红,单色釉等品种,均製作精致。清康雍乾三代颜色釉瓷,典雅隽秀的器形与润泽瑰丽的色釉完美地结合,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此件双陆尊的造型丰盈端庄,线条简素,富有天然韵致,其颈部颀长,挺拔秀美,至于腹部忽而外扩,给人一种稳如泰山之感,这一对比强烈的组合,使人领悟到了古人非凡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的真谛。点阅乾隆官窑,单色釉双陆尊数量较为稀少,弥足珍贵。其足内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乾隆官窑精品。

9:清雍正茶叶末釉仿西周菱格条带纹大方壶,尺寸:高59.5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3,500,000,成交价: RMB 4,715,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存世所见雍正御瓷之中,茶叶末釉仿古浅浮雕器皿,极为稀罕,不见与本品相同者,而工艺相近乾隆例,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亦为摹制青铜古器,浮雕青铜器纹饰,本品堪称雍正御瓷之独特摹古佳器。摹古,为康雍乾三代御瓷主题旋律之一,摹制青铜古器纹饰最早见于康熙青花,雍正继之,乾隆则大盛,无论纯粹摹古还是改进性摹古,均独步有清一代,唯一不同之处,康雍之世摹古多为赏玩,乾隆时期则祭祀礼器与陈设赏玩并重,尤其乾隆十六年之后,内府厘定礼制,考订《皇朝礼器图》,瓷质摹古器皿更注重礼仪实用性。本尊属雍正仿古极轨之作,摹宋直口瓶加饰如意双耳而成。其釉汁滋润古朴,端庄典雅,静穆而高贵。此造型为雍乾年间颇受皇帝青睐的官窑花瓶样式。通体施茶叶末釉。椭圆口微撇,阔颈,鼓腹,圈足外撇。颈部有四条凸起,两两对称仿扉棱装饰。器身以十字宽条带纹装饰,交汇处有菱形凸起,左右贴塑双环耳,底刻「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此六字篆书款为典型唐英榷陶时期的风格。

茶叶末釉是铁结晶釉中的重要品种之一,以铁为呈色剂,因高温釉,其发色稳定,无明显透光。釉黄绿色相掺杂,似茶叶细末之色,故而得名。茶叶末釉烧制,始见于唐代,宋代、明代也有烧制,以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制品最为精制。

茶叶末釉瓷器的价格一般多少钱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是最重要的品种之一,属于高温黄釉的一种,在唐朝时期开始烧制,但是因为对于烧制的温度在1200-1300摄氏度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的,釉面呈失透状,黄绿中掺杂着茶叶细末,但是当时虽然种类齐全但是在我国的清朝景德镇才开始真正的烧制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

景德镇清朝烧成的茶叶末釉大多都为琢器陈设瓷器,现在我国的市面上的茶叶末釉以雍正和乾隆时期的瓷器多见,雍正时期的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乾隆时期的茶叶末釉则是偏绿偏多,而且在透明度上的透润度很高,古朴清丽、耐人寻味。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陶瓷的收藏无意已经成为世界上收藏群体中最大的艺术项目,明清时期的瓷器价格也是漂浮不定,一件青花花烧拍卖出了二百七十五万在1988年,而去年一件类似的拍品则拍卖出了五百三十七万,足以展现出了茶叶末釉的收藏价值以及其瓷器地位。

在初期的茶叶末釉出自于唐朝的黄宝窑,属于辉石类型的析晶釉,,其析出的主晶为普石类中的深绿辉石,第二晶相为斜长石中的培长石,由于主晶相为普通辉石或深绿辉石,所以致其烧成后的呈色只能局限于黄褐色或黛绿色,只有少量的茶叶末釉瓷器釉质光滑滋润,黄堡窑出入的茶叶末釉其釉色有深绿、褐绿、黄绿,都为乳浊釉,胎色土黄、胎质较粗、有颗粒状的小料和针隙,器外大多的施釉都没有全部覆盖,为半釉,器物下面的底足露胎,最早的茶叶末釉器型较少,有瓶、尊、洗、炉等,大多为实用的器皿,和后期的清朝茶叶末釉有着显著的区别。

而在清朝时期的茶叶末釉其釉面很平滑,有的有棕眼,圈足呈黑褐色,足边一般都有因施釉厚而刮削留下的极细微的锯齿纹痕迹,因为它的施釉较厚,在釉面中含有很多不规则的小黄色点,暗绿色中混合着结晶状的黄色和黄褐色斑点,犹如茶叶末子一般所以这个名称由此而来。

现在市面上关于茶叶绿釉的瓷器有很多种,但是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和品相较好的瓷器却很少,反而出现了许多仿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辨别,一是通过其器物底面的亮青釉,器物虽小但是很有分量感,底部露胎呈微粉红色,二是在其器物的烧制,一般明朝万历年间的茶叶末釉是强还原焰所烧制的,但是其他时期的大多都是通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三是在茶叶末釉烧制而成高的葫芦瓶从宋朝开始就有了这种造型,器物的外部形状也是有着细微的差别,万历年间烧制的葫芦瓶上端比嘉靖年间的就要苗条一些,以上三种方式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初步的辨别茶叶末釉,所以其价格也是非常高的,高达百万千万不等。

茶叶末与单色釉和颜色釉的区别


茶叶末的出现是在对单色釉的创新,也成为古代单色釉品种之一的贡品。本文以茶叶末为典型,阐述茶叶末与单色釉和颜色釉的区别。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在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所长,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技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全面,是任何时代任何窑厂都无法媲美的。

现在景德镇政府为了把景德镇制瓷技艺传承下去,在每年的十月份都会举办盛大的瓷博会。瓷博会的出现,不仅是给陶瓷爱好者一个欣赏、探讨的机会,更是给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工作的艺术家们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里,陶瓷的魅力能将国内五湖四海的人们团聚在一起,还能将远在五大洋的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游客吸引过来。在这个盛会中,将成为陶瓷艺术师的艺术作品与不同国籍的游客进行心灵对话,这个过程鼓励人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瓷博会中,人们争议最多的就是茶叶末了,争论的原因竟是它到底是单色釉还是颜色釉。

茶叶末与单色釉是否有区别呢?它釉料中的主要氧化物不止一种,绿的反应是铁,黄的反应是铁与镁的化学效果。所以与其它单色釉相比,从成分的构成来说,茶叶末比单色釉复杂,这是它们最大的不同。烧造气氛不同,首先不说比其它颜色釉的温度高,它们的烧造气氛也是有区别的,大部分是氧化焰烧成,而茶叶末则需要还原焰。陶瓷颜色表达品种异同,因为所含化学成分不一样,烧出来的颜色效果自然不同,茶叶末有黄与绿相间,而其它所有单色釉,都只有一种颜色,这是它们最明显的区别。那茶叶末能不能归属于其它类别的陶瓷品种呢?不能,因为道理极具简单,茶叶末的釉面发色虽不是一种颜色,可它的基本理念却是由单色釉的黄釉与青釉相结合的新品种,所以茶叶末是最特别的单色釉,也是单色釉中的复合品种。所以,没有单色釉的发展,就没有现在的茶叶末。

茶叶末属于单色釉的一种,也是颜色釉的分枝。它的创作过程几经历新,它的改革标志着陶瓷艺术创作自古以来离不开创新,创新的源泉离不开生活。在陶瓷史的里程中,不乏运用各种手法对陶瓷进行胎体塑造、造型规划、画面构成。这一次次改变都是陶瓷史中悄无声息的革命,这一次次的革命使陶瓷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改变伴随着华夏儿女从远古的历史走向繁华的现代;它的改变伴随着每一个朝代兴荣衰败;它的改变伴随着每一个皇帝的更换。它的改变无人察觉,却又适时而生,使它一次又一次地形成“自己”鲜明的时代风格,成为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茶叶末的由来是不是很有趣?站在现在景德镇回头想一想,这个盛产陶瓷的大都市,这里的每一个品种,似乎都是这么浑然天成,却又异于其它。古时候大部分瓷器,都是因像什么而取什么名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景德镇的陶瓷技艺能传承千年的原因。有时某种瓷器的名称可能很俗,可能很土,还可能用景德镇话翻译成拗口的普通话。但就是因为但这就是它存在千年的原因,也是它继续传承下去的根本条件。

陶瓷文化在中国文化元素中已经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从古自今,陶瓷都做为国礼赠送与中国友好邦交之国,也被当做奢侈品被外国贵族追捧。它的地位已堪比中国国粹。

茶叶末:是由中高度的黄釉和绿釉调配而成,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呼。自然,釉面发色也略有不同,虽说是小小不同。但魅力却不可同比而语。史书记载,出土最早的茶叶末是唐代,当时的茶叶末温度较低,属于景德镇的低温颜色釉的范畴。也因为唐代茶叶末釉面发色暗胎体密度小等因素,都影响到了颜色釉的发色和观赏性。到了元代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出世,把陶瓷的艺术魅力更是呈现的无与伦比。硕大的器型流畅细腻的线条,再加上蒙古人喜欢的绘画风格,使单色釉一度隐没。到了明代,单色釉又重新被大家想起来。并且慢慢地改变釉料的配方,使它更适合这个细腻温润的胎体。所以在明代有许多单色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例如:豇豆红,天青,隐青,豆青,娇黄,甜白等等。所以茶叶末正是青釉与黄釉的结合而产生的,但这个时代的茶叶末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明代茶叶末颜色偏深,黄釉呈现的不明显,所以俗称“蟹壳青”。到了清代,茶叶末的配方又悄悄发生了变化,青釉与黄釉得到了融合,也达到了合适的烧造温度,并且伴随着1200度左右的高温,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釉面不仅能看见清晰地、均匀地茶叶碎末,还能体会到一种温润如玉感觉。即使它颜色单一,没有冷暖变化,也没有绘画的灵巧、雕刻的堆积、笔触的韵律。但它有水的温润火的永恒。它的美不是刻意制造出来的,是通过火的温度,上釉的手法,以及胎体的薄厚体现出来。就如所有的单色釉一样,只依靠水与火的洒脱和颜色装饰带来的美感。

其实,茶叶末、单色釉不单单是颜色釉的一种,更是一种艺术理念的表达。人们通过艺术形象进行感受,透过这种感受、理解,思维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则是艺术家透过所使用的艺术材料和加工手段,产生一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综合性的艺术产品。这也是从古至今陶瓷当仁不让的成为了现代人最喜爱的艺术收藏品之一。它不拘泥于材料的造型力,也不拘泥于画师的想象力。它的塑造力和无尽的变幻性能成为了当今艺术大师的首选。所以,在各种形式的展示状态下,形成了现在捏雕、微雕、绘画多样性的百花齐放的现状。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不论年代、环境;也不论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洗刷,它的魅力只会与日俱增,与时俱进。不管它重复了多少次,创新和思想都会赋予它最顽强的生命力和最璀璨的魅力。

陶瓷知识:茶叶末釉始烧于什么时代?


作为中国传统的温颜色釉品种之一,茶叶末釉以其外形颇似茶叶细末而得名,它是釉料中含铁﹑锰的结晶釉瓷。其釉色黄,而中掺杂着绿,在黄褐色的底色中散布着许多细小的绿色斑点。由于配方和制作工艺的变化,釉色不尽相同,故有蟹甲青、鳝鱼黄、蛇皮绿、老僧衣等品种。釉面多数呈半木光。

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而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乾隆茶叶末釉则偏绿的居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怎么收藏鉴别茶叶末釉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怎么收藏鉴别茶叶末釉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茶叶末釉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