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 导航 >

如何通过温度来鉴定陶瓷?

如何通过温度来鉴定陶瓷?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如何鉴别开片瓷器 如何鉴别安徽繁昌窑瓷器

2021-01-11

【www.taoci52.com -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如何通过温度来鉴定陶瓷?​

中国古陶瓷发展到元,几乎是景德镇窑一统天下,所以人们往往会把景德镇的各种技术指标当作标准固定模式,之前一直到唐宋,各窑口的温度还是千变万化的。元明时期,景德镇陶工们找到新的硬质制瓷原料麻仑地高岭土,即“麻仑土”。泥坯由瓷石的一元配方,发展成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如高岭土制胎,即使火候达1400℃,胎泥也未必能烧结,故瓷器须掺合其它原料,不能只用纯高岭土制坯。凭借二元配方,便能烧出一种质地像玉一样晶莹润泽,色调白中泛青的优质瓷。提高了瓷坯硬度,还使大件器物很少变形,因为高岭土的耐火度可达1700℃。烧造温度也有序递增,由1100℃-1200℃,上升到1300℃-1380℃。如清初的五彩瓷器的烧温大致在1300℃或者略微偏上。

唐宋时期,很多的窑口因材料的耐温性多数达不到这么高的温度。南宋官窑与汝窑的火候大抵相类。据专家测定,郊坛下窑的烧成温度在1100-1220℃之间,老虎洞窑烧成温度为1150-1260℃。因此这类瓷器用手指敲击,声音略为沉闷、沉重。还比如定窑白瓷的烧成温度,晚唐、五代时1300℃左右,到北宋时期烧温有所提高。宋湖田窑影青瓷烧温在1100℃-1150℃左右,多数湖田窑产品手指敲击没有清脆之声。宋湘湖窑影青瓷在1200℃左右。火候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南方瓷石为高硅低铝,1200℃即可成瓷。其化学特点不同于之后的原料高铝低硅,火候上温度有100℃落差,除了瓷石,还有助熔剂与铁质含量不尽相同的缘故。由此可见,烧温高与烧温低的瓷器是不一样的,凡烧温高的瓷器,手指轻敲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凡烧温低的瓷器,手指敲打,声音不如高温烧造瓷器的清脆,时而会有些沉闷。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怎么通过底足鉴定陶瓷?


怎么通过底足鉴定陶瓷?陶瓷鉴定,不外看器型、辨胎釉、论纹饰,了解历史背景等途径,但对初学者来说,单器型就够复杂了。老师越讲,听起来越糊涂,回家翻书越多,脑子越空白,心中着急却不知从何着手。突破口是什么呢?专家建议不妨从底足着手。

小小的底足好似人的内脏,抓住“五脏六腑”综合分析,较易找到感觉,避开假货,发现真品。例如,底足中的“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纹及切削纹)、“跳刀痕”、“棕眼”、“火石红”(窑红)、“垫烧痕”、“湖米底”、“敲底”、“沾窑砂”等都是古瓷类收藏品所留下的明显的年代痕迹。“乳突”为底足中心隆起如乳房突起。元代“乳突”明显,明早期“乳突”也较大,洪武中期渐小,永乐、宣德有细小“乳突”,虽然成化弘治、正德“乳突”较少见,但到嘉靖万历时又出现,一直到崇祯才消失,这就是说“乳突”是明及明前古瓷的特征之一。

“旋痕”包括“跳刀痕”,在明末清初较为明显,而明初时底足外壁往往有重刀斜削痕;宋时底足内壁也有旋转半圈的刀削痕,致使中间隆起一脊梁。而在明正德时底足处往往有放射状的田螺纹。“棕眼”(针鼻孔),康熙时底釉处往往出现大小不一的“棕眼”,疏密不均,但无论大小都能从“棕眼”中清晰地看到胎体。而光绪民国及现在高仿瓷器里的仿康熙作品“棕眼”较浅,从“棕眼”里一般看不到胎体。

“火石红”(窑红),明前由于胎土中含铁量高,加温时露胎处氧化成砖红,甚至羊肝色。明时已较淡,但明宣德时还常见火石红斑。直到清早期仍可见到火石红。

“湖米底”,见于明与明前砂底大盘,由于胎中含铁量高,烧后高温下要通风冷却,吹风的砂底处氧化成米饭烧焦似的片片的痕迹。

“敲底”,见于道光时钧红,由于其釉肥厚,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在一起。为使其分开,只好人工敲开,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但尽管如此,由于年代较长,所敲处一般胎色变深,且手感平滑。

“沾窑砂”,由于过去特定的烧窑工艺,往往盘碗底足沾有较粗的窑砂,如磁州窑碗底足就沾有较粗的窑砂,明清时不少盘碗等瓷器足内也沾有窑砂。

如何通过气泡鉴定瓷器?


在收藏中,鉴定瓷器真假,看瓷器气泡也是鉴定瓷器年代、窑口的方法之一。如何通过气泡鉴定瓷器?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瓷器肯定有气泡,哪些瓷器肯定没有气泡。

清代青花瓷气泡

1)有气泡的瓷器

青花瓷、釉里红、青瓷、斗彩、唐三彩、等等,一句话,凡是釉下彩瓷器,都是有气泡的。

2)绝对没有气泡的瓷器

高古陶、粉彩瓷、五彩瓷、法郎彩、一句话,凡是釉上彩瓷器,都是没有气泡的。

3)凡是电驴烧的瓷器,应该没有气泡

如果是应该有气泡的瓷器而没有气泡,肯定是现代电驴烧的瓷器。瓷器气泡,与瓷器窑口有很大关系,什么样的窑口瓷器,就是什么样的气泡。

宋代钧窑瓷器气泡

宋汝窑瓷器气泡

宋代哥釉气泡

元代釉里红瓷器

元代釉里红瓷器

元青花气泡照

玛瑙釉气泡

清代青花瓷气泡

现代青花瓷

如何通过外表特征鉴定彩陶真伪


如何通过外表特征鉴定彩陶真伪。

一、白色粉末状碱性皮壳鉴别

白色粉末状碱性皮壳在彩陶上的出现,多因陶瓷在含碱性、酸性化学物质较严重的地下埋放之故,形成时间长达千年以上,浸蚀从外涉内。反复清洗都会重复出现,只有用利器反复刮取,后用盐酸加水清洗,方可达到满意的清除效果。

伪造这类皮壳者,多使用农药中的二铵、尿素、化肥或醋类含碱较强物质,再掺上水,进行多日浸泡后也会出现类似状况的皮壳,但存有刺鼻的气味,而真品内含泥土和湿阴造成的地气味,不呛人。此外,选择含碱性较强的阴湿地带,埋下伪品,经多日后也会出现白色粉末状皮壳。两类伪造方法都时间短,浸蚀浮浅,稍加清洗便会清除掉。

二、合成皮壳(俗称土锈)鉴别

地下潮湿形成的泥浆、土类、沙粒含碱物质合成后浸蚀到彩陶上面,致使彩陶局部表层出现颗粒状皮壳。由于形成时间较长,浸蚀较深,清洗很难,用酸加水反复清除方见底胎和色彩。如不得法会损坏外部绘制的颜色和纹饰。

伪造这类皮壳,多用木胶、乳胶稍加水稀释成浆状,外用不规则的刷子刷上去,内多用灌浆方式以饰其表。这类也分两种,即回窑类和不回窑类。所谓回窑,即色彩与皮壳处理后,再回到高温炉窑内烧制,这样一来,后上的色彩、皮壳坚实牢固,不易清除。而不回窑就是不经过高温炉窑处理,皮壳与色彩易清除。

鉴别此类伪造也不难。首先要知道木胶、乳胶经高温会被吸收或熔化,惟有搅拌的沙土物质尚存,但因没有浸蚀性,清洗两三次很容易掉落。用盐酸加水清洗,可以一次性清除。而不回窑一类用热水清洗就可清除。

三、自然草根纹鉴别

彩陶上草根纹多见,这是因为彩陶与各种植物茎根常年在地下共存,年复一年,草根生长的痕迹在彩陶表面留下纹理,并且浸透很深,有压印上去的感觉。有的草根纹已深入胎内,对彩陶的色彩、胎质有所破坏。

伪造草根纹,首先在器表伪造一层土状皮壳,再手工压印草根纹,因此没有深进底胎的感觉,而是轻浮于皮壳之上。如果用水反复冲洗,草根纹会随着伪造皮壳的消溶而脱落。而真品的草根纹形成时间需要千年,不易清除。有的伪造者也将伪品埋在多草地带,经过一段时间草根生长的痕迹也会浮现在器表,但与真品相比,浅显轻浮,没有凹印的力度。所以鉴定此类纹理多以入木三分、犹如凹印其内为标准。当然也有一些形成年限短、草根纹浅浮的彩陶,这多为后期形成,比例很小。此外鉴别这类草根纹要注意它的局部性特点,它的埋放地理环境是否存在草根生长环境,这直接决定着彩陶哪个部位出现草根纹或草根纹的形成数量。(图5、6)

四、胎质鉴别

早期胎质,因受手工制作或慢轮兼制局限,胎质厚度不均匀(贴敷、捏制、泥条盘制、轮制),器形多不规整,有歪口、左右腹凸起、凹进变形或整体外倾现象,其内胎多见轮行轨迹、手工盘制痕迹,外胎光滑透亮。此外老胎在地下经几千年埋放,其陶质中许多化学物质已经被其他物质吸收,胎质显得疏松、轻盈,有可透性。另外这种现象与原始的用柴火烧制有直接关系。

伪造的新胎给人的感觉首先是胎质光滑、坚硬,陶质密度较高,外观整齐、规整。在重量上比真品沉重,并且其内有高速轮制留下的痕迹。其次表面有伪装白色粉末状或土浆状皮壳。整体迹象,没有几千年的沧桑感,多是现代人高速轮制,煤火、电力高温技术的产品,尽管伪装得很真实,但经仔细辨别我们依然会找出它的破绽。(图7、8)

五、色彩鉴别

真品陶瓷的器表与色彩之上的草根纹、白色粉末状或黄土浆状皮壳有浸蚀脱落现象。也有因黄土高原气候干燥,自然保护条件较好,浸蚀现象较少。不过陶器色彩经历几千年沧桑,有陈旧感,色彩毛孔似的、斑点似的脱落到处可见。此外真品多用吸附性较强的矿物质颜料,色彩的脱落会造成底胎脱落现象。(图9~11)

新彩第一感觉是鲜艳,自然脱落现象少见。也有用手工打磨其表制造脱落现象来作旧,但多为通体而做,均匀、呆板如刷墙状,缺少真品自然脱落现象。有的色彩绘制上以后,再通过回窑高温烧制,其彩绘不易脱落。不过用盐酸加水清除的办法可以解决此难题。色彩的新艳、伪造的外表看上去多不自然,略加分析就会一目了然。也有绘彩后不经回窑处理,颜色多用植物颜料剂,但见热水后即易溶化掉落;也有使用矿物颜料的,但没有经过回窑高温处理,反复冲洗就会出现大面积掉落或完全消融。

怎么鉴定陶瓷真假


建材市场上伪劣产品可谓防不胜防,尤其是瓷砖,真假难辨,本文给大家支招五个简单容易操作的方法鉴别劣质瓷砖,一起来看看“怎么鉴定陶瓷真假”。

第一步:请倒水!

吸水率反映的是瓷砖的密度问题,间接地也是反映出瓷砖硬度的好坏,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瓷砖并不是吸水率越低越好哦。这里的吸水率测试,是针对客厅、卧室、走道等区间的瓷砖而做的测试,试想想,如果这些地方的瓷砖都把水吸进去了,岂不是整个区间都进入潮湿状态?好,事不宜迟,我们先把水倒到瓷砖的正反两面,细心观察水的渗透情况,如果你买的是抛光砖,水马上被吸进去,恭喜你,遇到劣质的抛光砖了。

第二步:注意表面平整度

不少顾客在准备购买瓷砖的时候,都会特意向客服询问平整度的问题,反映在市面上买过凹凸不平的瓷砖;更有客户不懂如何判断平整度,把不平的瓷砖铺上了才发现,只好翘起再买一批新的瓷砖。其实,瓷砖表面铺起来后出现不平整的状况,有两个方面,一是装修师傅手艺不到家;其次就是瓷砖本身的质量问题。在瓷砖还没有铺的时候,建议大家先看看瓷砖表面的平整度,确认无误后,再叫装修师傅动工,这样既可避免因瓷砖的问题而引起的美观问题,又可避免师傅把自己手艺问题推卸到瓷砖问题上去。

第三步:边角直度测试

在上一步提到,瓷砖表面决定了铺起来的效果是否平整,而瓷砖边角的直度测试,目的就是要看看瓷砖整体铺贴是否整齐,缝隙大小是否一致。这时候,我们拿起几块瓷砖一同铺放到平整的地面上,留心观察瓷砖与瓷砖的缝隙是否一致,瓷砖的边角是否可以拼凑而且没有太大排斥。如果边角直度不正规的话,铺起来的瓷砖一定是不整齐的,这很影响整体的铺贴效果,大家要留心注意。

第四步:弄上污迹看看吧

这一步主要考察的是瓷砖的耐污性,要知道,瓷砖将会陪伴我们一段好长的生活时间。如果脏了不容易清洗的话,估计不到三、四年,连自己也不想呆在脏脏的家里,恨不得马上把这些瓷砖翘起重铺。其实,做这个防污测试非常简单,只需要在瓷砖表面写上“到此一游”的大字,等一会墨水干了,看看是否容易清洗掉,如果留有墨迹的话,建议大家还是另选一款好的。

第五步:尽情地刮!刮!刮!

现在的瓷砖在耐磨性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无论是抛光砖、微晶石、全抛釉、仿古砖之类的,都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初步判断表面是否耐磨,我们只需拿起手中的利刀,尽情地往瓷砖表面刮,看看是否会把瓷砖表面的釉层刮掉,如果连这样小小的刻划也不能承受,可以断定的是,这款瓷砖不是一个能长久陪伴我们的好伙伴。

鉴定陶瓷可用“望”、“问”、“闻”


众所周知,医生诊病离不了“望、闻、问、切”。我觉得鉴定陶瓷除了运用“望”和“问”这两种手段以外,还应当运用“闻”这种手段。我这里所说的“闻”有别于医生诊病之“闻”,是用鼻子直接在陶瓷上闻,如果能闻到一种气味,那就要特别注意。

有的气味可以显示鉴定对象之真假。比如具有土腥味的陶瓷一般都真,像唐三彩之类,相反不具土腥味,只具土香味的陶器一般都假,像仿唐三彩之类的假出土陶器。又比如具有硫酸、高锰酸钾等酸味或胶水、烟熏、化学药水等等气味的陶瓷一般都假。我见过不少用高锰酸钾染红的假钧窑器,只要拿在手上,用鼻一闻,真假便知。发出古香味的陶瓷一般都较真,但真闻出这种古香味非一般人可以闻出来,要相当的嗅觉方能实现。

“闻”瓷这种方法看似荒诞神秘,实则客观存在。必须区分的是这种古香不是人为造作的土香,而是悠悠岁月散发出来的自然香。

总之,鉴定陶瓷除了“望”、“问”以外,还要“闻”方可“切”,还要通过其他方法综合判断,方可得出结论。当然,鉴定陶瓷时“闻”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惟一手段,对那些无气味的陶瓷,则另当别论,不在此列。

“闻”也包括听觉,用手或用物体敲击陶瓷,听其发出的声音,根据声音来辨别其真伪。古陶大多声音沙哑,仿品则清脆响亮。有些古瓷因瓷化程度高,胎骨坚硬密实,叩之会发出金属声,例如古吉州窑产品;赝品则相反,声音发“冷”、清脆不带沙哑。

陶瓷文化:鉴定陶瓷可用“望”、“问”、“闻”


众所周知,医生诊病离不了“望、闻、问、切”。我觉得鉴定陶瓷除了运用“望”和“问”这两种手段以外,还应当运用“闻”这种手段。我这里所说的“闻”有别于医生诊病之“闻”,是用鼻子直接在陶瓷上闻,如果能闻到一种气味,那就要特别注意。有的气味可以显示鉴定对象之真假。比如具有土腥味的陶瓷一般都真,像唐三彩之类,相反不具土腥味,只具土香味的陶器一般都假,像仿唐三彩之类的假出土陶器。又比如具有硫酸、高锰酸钾等酸味或胶水、烟熏、化学药水等等气味的陶瓷一般都假。我见过不少用高锰酸钾染红的假钧窑器,只要拿在手上,用鼻一闻,真假便知。发出古香味的陶瓷一般都较真,但真闻出这种古香味非一般人可以闻出来,要相当的嗅觉方能实现。

“闻”瓷这种方法看似荒诞神秘,实则客观存在。必须区分的是这种古香不是人为造作的土香,而是悠悠岁月散发出来的自然香。

总之,鉴定陶瓷除了“望”、“问”以外,还要“闻”方可“切”,还要通过其他方法综合判断,方可得出结论。当然,鉴定陶瓷时“闻”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惟一手段,对那些无气味的陶瓷,则另当别论,不在此列。

“闻”也包括听觉,用手或用物体敲击陶瓷,听其发出的声音,根据声音来辨别其真伪。古陶大多声音沙哑,仿品则清脆响亮。有些古瓷因瓷化程度高,胎骨坚硬密实,叩之会发出金属声,例如古吉州窑产品;赝品则相反,声音发“冷”、清脆不带沙哑。

如何通过光泽鉴别陶瓷的年代


如何通过光泽鉴别陶瓷的年代​。

任何瓷器都有光泽,正确认识和辨别瓷器上的所属光泽,是鉴定瓷器真伪及年代远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

瓷器上到底有哪些“光”呢?一、贼光,或称新光、火光、浮光,一种发于瓷器表面炯炯刺目的光,像刚出窑的一样。有这种光的瓷器一般被认为是年代不远的新货。然而实践证明,不是每一件有这种所谓贼光的瓷器都是年代不远的新货。例如有些从未使用也从未启封的旧瓷,一旦开箱示人,其光泽依然灿烂如新,南京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院收藏的明永乐青花鸡心碗就属于这类旧瓷。所以,新的不一定不老,看瓷也必须辩证地来看,不能一刀切。

二、宝光,一种由内而发的温润鲜嫩、如脂如玉的光泽。具有这种宝光的旧瓷都是瓷质精良、胎釉优秀的上乘之作,它能经得起氧化物的侵袭及人为磨损的考验,即使历经数百年也依然如故,依然光辉夺目、宝光四射。例如四川文物总店乔德光先生收购的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豆就属于这类瓷器。

三、无光,虽然暗淡、失亮,反射不出明显的光来,但也应属光的一种。具有这种无光的瓷器常常被认为是年代较远的旧瓷。由原来的有光变为现在的无光大约是因在空气中长期的化学作用及人们长期使用的结果。但是正如新的不一定不老,老的不一定不新一样,有些新瓷,通过人为加工处理,也可以将其表面的火光去净,变成无光之器,但它的本质却是新瓷。

四、玻璃光,近似于酥油上反射出来的光、翡翠上反射出来的光,它不同于上述的宝光,它有一种玻璃的质感,亮度也较高,而且倾向于外烁,少生于内含。具有这种玻璃光的瓷器大多年代比较久远、不易失亮,有的即使埋在土中历经千年,依然光亮不减当年。此类瓷器尤以宋代哥窑制品及景德镇影青瓷制品为盛。

五、蛤蜊光,一种鲜见、奇异的美丽光,它产于彩瓷和含铅瓷上,而与青花绝缘。可惜蛤蜊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光,目前尚无定论,蛤蜊本是生在浅海的长约3厘米的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赭色,周围紫色,因此笔者认为蛤蜊光就不应脱离蛤蜊本体的颜色,就应当是淡赭或紫色,或两者混杂。有人视蛤蜊光为淡红色之光,此说可列为离题不远之论。有的则认为是一种无色的闪烁之光,是瓷面产生的膜状物所致,可以用“电光水”、镀膜法制造假“蛤蜊光”。

蛤蜊光不是在每件彩瓷上都有,也不是有蛤蜊光的彩瓷都是真品。蛤蜊光要多少年才能形成以及蛤蜊光有色无色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讨达到公认共识。

必须说明的是,上述五种光泽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件瓷器上,一般是一种光泽,除了有蛤蜊光的面外。收藏者应该在实践中多看、多学习、多对比,练就正确认识和辨识瓷器光泽的过硬本领,提高鉴定瓷器真伪的水平。

玩瓷新手 怎样收藏和鉴定陶瓷


目前,许多人的生活富裕了,多余的钱喜欢用在收藏,其中喜欢古陶瓷收藏的更是不少。本人因是省博古陶瓷研究与鉴定人员,曾受邀到各地参观,因此发现了不少问题。在湛江,有一藏家满屋都是陶瓷,足有数百件之多。价钱少者几百元一件,多者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但细看多是仿品,真的极少。最近汝官窑瓷名声大震,以致许多仿品流入市场。我就见过一仿汝官窑莲花型花瓶,式样前所未有,说是河南某一鉴定名家看过,还写有证明,甚至说要捐给国家博物馆收藏,要价数百万元。但仔细看没什么光泽,还有用黄土浸过的痕迹,再用放大镜照时,黄土都浮在表面上,明显是件仿品。

究竟应该收藏什么样的陶瓷呢?若是行家、富人,当然是古陶瓷为好,但也不是越古越好,还要看它的艺术价值,如造型的好坏,纹饰、釉色是否优美等。其次要看它的研究价值,如铭文、款式,有绝对年代的身价更高。对于初学者,我觉得可以从新陶瓷艺术品入手。买新的绝不会有假,价钱也不会太高,要买那些造型好、釉色美、纹饰精细或名家的作品,如石湾工艺美术大师庄稼、刘泽棉、曾良、廖松标等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原作也相当贵,一般人买不起,但半原作的精品还是可以买得起的。半原作,即部分是翻模部分是经作者亲手制作,并盖有作者的印章以示对此件作品负责。除了石湾,还有瓷都枫溪的名家,无论是雕塑或通花瓶都很有名,也较便宜,在台湾、东南亚已小有名气。再如文革瓷的收藏,也是许多人所追捧的。

如何学习陶瓷鉴定?一是闲时多看多研究。二是参加学习班,听听老师们讲授,再看看实物。三是不妨先玩出土瓷片。到一处窑址必捡一些瓷片回来,经专家鉴定后,作为标本瓷片放在家中,经常看,自然就会记着某窑瓷器的特征,以后在选购瓷器时就会用得上。四是要多看专业人士写的古陶瓷书,以及大博物馆或文博部门出版的图录等。但看书不能死搬硬套,不能看到市场上或文物贩子的东西和某书上的图是一样的,就认为是真品把它买下,还要细看它的釉色、纹饰、轻重、款式等。五是常到博物馆、文物商店走走、看看。这些场合的东西可作为标准器物学习。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如何通过温度来鉴定陶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如何通过温度来鉴定陶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