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青白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青白釉

青白釉

青白釉瓷器鉴别 古代青白釉瓷器特征 马未都古代青白釉瓷器

2021-01-18

青白釉瓷器鉴别。

青白釉又叫影青。它是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的独创。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莹。加上烧质极薄,器上的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在花纹边上,现出一点淡青色,其余几乎都是白色,故称青白釉。也有人将它叫作映青、隐青或罩青的。

南宋时,采用覆烧方法,青白釉瓷器产量激增,以景德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南方青白资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入元以后,青白釉略显青色,也不象宋代那样清澈透亮。taocI52.COm

精选阅读

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色品种,青白釉来源于瓷器的釉色,又称影青,是介于青白之间的一种釉色,青中泛白或白中闪青,故称。釉面莹润如玉,敲之声音如磬,被当时人称为“假玉器”。多见刻花、划花及印花装饰,并有各种各样的瓷塑。元朝在瓷业产区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专门生产宫廷及皇家用瓷,烧造出了像青白釉观音菩萨像、青白釉多穆壶及一些艺术水平较高的青花瓷,对景德镇制瓷业进行了统一管理,促进了元代瓷业的发展。

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元(1279-1368) 北京西城出土

此尊观音菩萨像呈观水中月姿势,故称“水月观音”,是唐代画家周昉最早根据玄娤《大唐西域记》中的观自在菩萨而创造,之后广泛流传,宋代较为流行而逐渐世俗化。观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种装饰手法,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

“水月”意为“水中之月”,在佛经中寓意佛法皆无实体。身后的一轮圆月可以说是水月观音的标志。水月观音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出处,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五代时期所见的水月观音为男性形象,面部有胡须。宋代人们对水月观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间各个阶层,表现形象多种多样,所见水月观音形象已演变为女性形象,面容娇美,体态阿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满了智慧和慈爱。

古代瓷器: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釉色品种,青白釉来源于瓷器的釉色,又称影青,是介于青白之间的一种釉色,青中泛白或白中闪青,故称。釉面莹润如玉,敲之声音如磬,被当时人称为假玉器。多见刻花、划花及印花装饰,并有各种各样的瓷塑。元朝在瓷业产区景德镇设浮梁瓷局,专门生产宫廷及皇家用瓷,烧造出了像青白釉观音菩萨像、青白釉多穆壶及一些艺术水平较高的青花瓷,对景德镇制瓷业进行了统一管理,促进了元代瓷业的发展。

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元北京西城出土

此尊观音菩萨像呈观水中月姿势,故称水月观音,是唐代画家周昉最早根据玄娤《大唐西域记》中的观自在菩萨而创造,之后广泛流传,宋代较为流行而逐渐世俗化。观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种装饰手法,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

水月意为水中之月,在佛经中寓意佛法皆无实体。身后的一轮圆月可以说是水月观音的标志。水月观音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出处,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的。五代时期所见的水月观音为男性形象,面部有胡须。宋代人们对水月观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间各个阶层,表现形象多种多样,所见水月观音形象已演变为女性形象,面容娇美,体态阿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满了智慧和慈爱。

甜白釉


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清时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它的鲜艳色彩来。甜白釉在清代还有烧造。康熙甜白釉有奶粉般的色泽,白而莹润,无纹片,也称奶白。

宋代青白瓷粉盒


宋代是我国陶瓷的鼎盛时期,瓷器窑址星罗棋布,各具风格。宋代景德镇窑在前代青瓷和白瓷生产的基础上,创造出独具风格的青白瓷。这种瓷器看上去如冰似玉,洁净高雅。集“南青北白”之大成,而倍受青睐,受到当时社会的欢迎,享誉海内外,并影响发展到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广大地区广为仿效烧造,并共同形成了青白瓷系。

宋代青白瓷,以景德镇烧制的最为著名。当时的景德镇青白瓷品种主要有:盘、碗、杯、托、注子、注碗、熏、灯盏、盒、枕等。其装饰手法丰富多彩,北宋前期的青白瓷无花纹,以器型的规整和玉一般的釉质取胜。中期以后,它的装饰以刻花为主,兼有印花、浅浮雕、镂空、堆塑。色调雅致大方的青白瓷釉里藏花,若明若暗,韵味无穷。

粉盒,顾名思义,是种盛放“粉”的器具。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女子就开始铅粉扑面,黛黑画眉,把自己变媸为妍。瓷粉盒创烧于唐,而广为流行于宋,是宋代整个社会最普遍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和妇女陪嫁的用品之一。

此宋代青白瓷粉盒,粉盒通高4厘米,腹径7.7厘米,器型呈扁圆形,子母口,盒盖底基本对半,合盖后,腹微凸,瓷盒釉质肥厚莹润,釉色白中泛青闪黄,光润闪亮,盒盖与盒底吻合严密,盒底无釉,胎呈白色。顶面模印凤穿花纹,线条流畅简练,立体盛强,器型小巧玲珑,构思精巧,制作精致,充盈了女性的温柔和青春美丽,使人遐想万千,爱不释手。

陶瓷名词:卵白釉


卵白釉——釉呈失透状,色白微青,好似鹅卵色泽,故名,元代景德镇窑始烧,元代军事机关枢密院在景德镇订烧的卵白釉瓷,在印花花卉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款,故又称"枢腐瓷".卵白釉瓷延烧到明初。

两宋青白瓷赏析


景德镇自古以来水土宜陶,有着悠久的陶瓷历史。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是在五代白瓷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是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创烧的一种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

北宋 青白瓷葵口碟

北宋 青白瓷盘口双系执壶

北宋 青白瓷花口瓜棱瓶

北宋 青白瓷带盖三足炉

北宋 青白瓷四系盖罐

北宋早期的青白瓷,尚属草创期,其胎质粗糙,质地疏松,青白釉色不纯,釉面开有细小纹片,釉层稀薄,且施釉多不及底。北宋中、晚期景德镇青白瓷的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极好,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装饰方法刻花和印花为主,多在碗、盘的内壁。

南宋 青白瓷鼓钉纽斗

南宋 青白瓷八卦方耳三足炉

南宋 涩胎玄武(左)和青龙(右)

南宋 青白瓷蒜头瓶

南宋时期的景德镇青白瓷,也经历了南宋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历程。早期是青白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具有典型的青白瓷的审美特征;南宋中期以后,景德镇受定窑影响采用复合支圈覆烧法,盘、碗的口沿也形成"芒口"。此时胎质比以前稍粗,釉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偏白,一类偏青。造型前期与北宋相似,主要有斗签碗、平底碟、弧壁浅盘等,南宋中晚期碗演变为撇口弧壁形。装饰手法南宋早期多为刻花、划花,内容以牡丹、荷花等花卉为主,也有婴戏;晚期印花为多,图案层次较多,构图繁缛,除花卉、水波游鱼外,出现了人物故事题材。

北宋和南宋时期的青白瓷,具有不同的历史风貌和风格特征,但有着共同的时代特征和共同的审美风格和魅力,它是整个宋代审美思想、审美观念的折射与反映,是宋代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适应和满足了宋代社会审美的和实用的需要,是宋代哲学观念、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综合反映。

宋代青白瓷盒子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印花盒子

宋代陶瓷器物,最具性别特征的是妆奁用的盒子。宋代瓷盒产量巨大,越窑、龙泉窑、耀州窑、吉州窑、磁州窑等窑系均有烧造。从出土情况显示,数量最众,器形纹饰最丰富,质量最为精美的还是景德镇窑系的青白瓷盒子。

盒子主要是用于盛放脂粉的容器,属妆奁具的一种。妆奁具成熟于商周,战国时期在上流贵妇间已广为流行。其时妆奁具主要是漆盒,以大小形状不一的小盒组成套奁,分“七子奁”、“九子奁”不等。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妆奁瓷盒,经隋唐的逐步发展,至宋代步入瓷盒生产使用的高峰时期。

五代景德镇窑青白瓷果形盒子

唐宋墓葬出土,凡女性墓葬则必有奁具,尤其是宋代墓葬,几乎都有瓷盒出现。作为日常用具,奁具是陪伴女子一生极私密的物品。《左传》言:“夫有尤物,足以移人。”精致新颖的面部妆容,成为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生存手段。

奁具演变,与妆容形式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楚辞·大招》有“粉白黛黑,唇施芳泽”句,描述了先秦时期女子简洁明丽的素妆风貌。汉时已使用“铅粉”和来自西域焉支山的“胭脂”。“胭脂”在当时是极为重要的商贸物资,霍去病攻克焉支后,匈奴人悲歌:“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唐代崇尚雍容华贵之气,开元进士万楚诗云:“眉黛将夺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唐时女性浓艳张扬的妆容,是与其金戈铁马、万国来朝的霸气相匹配的。此时虽已有较为成熟的瓷盒,但唐人主要使用的还是追求华贵气质的漆器奁具和金银盒子。经五代入宋,妆奁具与妆容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化妆材料的极大丰富与面饰技法的日益成熟,使得宋代女性的妆容形式多姿多彩且风格独具,奁具特别是瓷盒的发展也步入了全盛时期。

作为伴身物品,瓷盒不仅是闺房用具与把玩之物,更寄寓了日常生活中的喜忧情怀。在承袭五代简洁素朴风格的基础上,宋代瓷盒造型更趋丰富多样。与前朝单一的几何形不同,宋代青白瓷盒子已有各类仿生的瓜果形、鸟兽形、花瓣形及丰富的多边形等,盒盖顶部有加塑钮扣形、瓜蒂形、石榴花托形等,另有平足卧足、高足矮足不等;除单体形外,亦有双联盒、三联盒之分;装饰纹样有婴戏、花卉、鸟兽、龙凤、摩羯等,其剔刻划花工艺愈显精美。宋人惯称盒子为“合子”,我们今天常见青白瓷盒子有标“段家合子记”或“吴家”、“潘家”等底款者,都堪称瓷盒中的精品。据统计除前面三家外,北宋标底款的作坊另有许、张、朱、余、陈、汪、蔡、蓝、程、徐等约十余家。至南宋已少见标底款者,瓷盒工艺质量较之北宋亦相去甚远。

宋代景德镇窑刻花瓜形盒

青白瓷盒子式样繁多,与宋时女子繁复而独特的妆容样式相对应。宋人妆容虽尚素淡,其化妆过程却极为考究。根据妆容寓意不同,化妆颜料的组合又各有不同,大体包括了傅粉、胭脂、额黄、贴花、扫眉、斜红、妆靥、点唇等程序。

宋代女子往往根据出行或社交性质定其妆容,其中不乏传承自前朝者,然更多为当朝新创。有“梅花妆”、“寿阳妆”、“酒晕妆”、“桃花妆”、“泪妆”、“佛妆”等数十种之多,故需诸多不同形状大小的盒子分装“铅粉”、“胭脂”、“鹅黄”等。“鹅黄”也称“额黄”,是“佛妆”的主要材料,王安石有“汉宫娇额半涂黄”之句,可见其传承之久远。汉魏以来佛教盛行,女信徒因虔诚之心以“栝萎草”饰容,模仿佛像金面。宋时女子“额黄”浅傅,与唐人的浓艳“佛妆”已截然不同。南宋词人周密在其《声声慢》中有“妆额黄轻,舞衣红浅”句,是对宋人“额黄”妆容的诗意描述。

依据瓷盒尺寸大小,化妆材料的盛放皆有讲究,寸半小盒一般用于盛放朱砂与胭脂,故称“朱盒”、“胭脂盒”。二至三寸盒子多为“傅粉”、“额黄”所用,故称“香粉盒”,其量最众。北宋时期“香粉盒”形制多以瓜果为主,偶有内衬小碟者,可加置花瓣状“香绵”即“粉扑”。四五寸间则为“花盒”,用于放置贴花钿的各种材料。宋代花钿不同于唐代以金银贴片为主的华丽,追求的是清新出奇的风格,一般用云母片或彩纸等制成薄片,剪成花鸟虫鱼等形,贴于眉心或面颊。有追新求异者,往往选材奇巧。据《宋史·五行志》记载,淳化年间,京师里巷有妇人以鱼腮饰面,号“鱼媚子”,堪称创举。深腹盒子亦有作“油盒”用,即盛放“木犀油”、“蔷薇油”或“花茶子油”等头油。多层叠装的是瓷奁盒,另有盒中捏塑荷叶托起三小杯者,可分装“朱”、“粉”、“黛”三物,最为精巧考究。因盛放量小,其陈设玩赏性已多于实用性,可助闺阁间鉴赏攀比之趣。

宋代景德镇窑瓜形盒子

尺寸更大者有内装多个小瓷盒的子母套盒,扁平者则为装铜镜之用“镜盒”。因宋人多以墨为黛,故又有描眉的“墨盒”。此外还有装香囊与香料的“香盒”,闺中文房之“印盒”、“药盒子”等。青白瓷盒子极得闺中宠爱,是与其独特的质地及精湛的工艺分不开的,从中也体现出宋代女子追慕先秦素妆之意趣。

“古淡有真味。”追求有内涵的雅致是复古思想的体现。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云:“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范温《潜溪诗眼》亦有“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句。宋代文人最喜闲雅生活,对女子的妆容,及至对闺中妆奁具的喜好,自然是偏爱柳三变所咏“嫩脸修蛾,淡匀轻扫”般的简逸。而莹润如冰玉的青白瓷盒子,恰恰迎合了宋人崇尚风骨清盈之状、娇柔素雅之美的慕古心态。

安徽繁昌窑青白瓷鉴赏


安徽繁昌窑青白瓷  

青白瓷是对天然瓷土材料人为控制含铁量后生产出的一个新品种。正是由于有了它,明清两代才会演绎出斑斓绚丽的彩绘瓷,所以青白瓷在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繁昌青白瓷就是这样一朵奇葩。1995年,全国古陶瓷学术年会在繁昌召开。一百多位知名学者云集繁昌,实地考察,给予当地出土青白瓷以极高的评价,并将其命名为“繁昌窑”。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曾组织会员两次到繁昌窑考察,丰富的窑址青白瓷残片和文物管理所精美的完整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繁昌窑遗址分布在安徽省繁昌县城南郊和西郊的丘陵地带,现已发现窑址多处,主要有柯家冲窑、洛冲窑、姚冲窑、半边街窑等,面积约1平方公里,遗留有龙窑30余座。其中,以位于繁昌县南郊的柯家冲窑址面积最大。虽然烧造的是民间日常生活用器,但器物造型工整,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青,釉面光洁莹润,达到了较高水平。经专家初步认定,繁昌窑始烧于五代,兴盛于宋代早、中期,衰退于宋末元初,是长江下游专烧青白瓷的重要窑址,对研究我国青白瓷的早期发展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和繁昌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历时两个多月的科学发掘。在五百多平方米的面积中,就清理出北宋龙窑窑址一座,作坊遗址一处,还出土大批瓷器标本及窑具,其中较完整或可复原的器物数百件。从发掘出的器物看,繁昌窑的性质是民窑,以烧造民间生活实用瓷与冥器为主,品种有碗、盏、杯、碟、盆、盘、盂、瓶、罐、盒、炉、壶、奁、俑、玩具、谷仓等。造型工整,制作精细,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繁昌窑产品的工艺特点是:胎质相对来说普遍较厚,大都为矮圈足,足圈外直内撇,稳实而厚重,以素瓷为主,少量的瓷器有简单的刻花、印花,朴素无华。

通过实物可以确证,这些窑址遗物既有青白瓷窑系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

繁昌窑的碗、碟或宽厚唇,或外卷唇,或斜浅腹,或弧形腹,或大平底,或矮圈足,极具地方风格。

从五代到北宋,繁昌窑还注重托盏的烧造。托盏的托柱是由矮向高逐渐演变的,形制很多,造型各异,有荷花形、莲蓬形,还有高托柱素面托盏和连托盏。

窑址发现的盒分镜盒和粉盒两种。镜盒有扁圆形和筒形,均子母口,弧形盖,盖顶蒂形钮青白泛翠。粉盒腹径约6厘米左右,形制多样。

执壶有多种。双系盘口壶是繁昌窑的典型器,盘口束颈,系置于肩二侧,多见于五代至北宋初。另有长颈喇叭口壶、折肩壶、瓜棱壶等,是繁昌窑的一般产品。

繁昌窑的杯也种类繁多,有高足、圈足、卧足、饼足等。

有学者将繁昌窑青白瓷与宋代以前的瓷器进行器形比对,认为它具有五代的特征,这说明繁昌窑也是中国青白瓷的发源地之一。

由于繁昌窑的研究还在深入进行中,所以对窑的性质专家看法也各有不同。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广宁指出:“当时的南唐国就在繁昌这片区域,繁昌窑每年烧出的青白瓷中的精品都要进贡给皇上,所以具有官窑性质,其他差一点的流入市场销售。”南京南唐二陵曾出土大量白瓷,一直未确定窑址,如果能确定南唐白瓷出自繁昌窑,将对五代白瓷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