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青花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明代天启崇祯的青花瓷如何鉴别?

明代天启崇祯的青花瓷如何鉴别?

青花瓷器的鉴别 明代天启瓷器鉴别特征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2021-01-18

青花瓷器的鉴别。

明代天启崇祯的青花瓷如何鉴别?

收集古玩瓷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两关比较难,那就是辨伪和断代。首先是识真伪。因为,如果你买了假货,断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先要学会识真伪,然后再研究断代的问题。而且,断代又在某种意义上是辨伪的一种延续。

辨伪工作十分复杂,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得清,即使对于鉴识专家来说,也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因此,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感受,探讨一下天启崇祯青花瓷的辨伪和断代问题。

对于天启崇祯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谈。因为,青花瓷发展到万历之后,已明显走了下坡路,而天启、崇祯制瓷风格比较相近。那个时候,由于制瓷业的趋于衰落,官窑生产几近停顿,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此两朝的胎质显粗糙,盘碗类器的器底有点点黑疵,跳刀痕明显,部分有烧痕或有粘砂。官窑器较民窑器稍好,但总体均不如前朝。主要是三类产品:庙宇供器、一般日用瓷和销日本的外销瓷。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虽然也有精良之作,但大多制作较为粗糙。底足处理草率。釉色灰青。青花大都用石子青着色,少数也有用浙料的。色泽有鲜亮明快的,但大多数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有些甚至泛灰黑,无青翠之感。崇祯时还出现灰暗发褐者,青花多有晕散。天启崇祯之时,底釉的釉发青,并常见有橘皮纹出现。明代天启之时,在审美风格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静物,大至龙凤神仙,小到虾虫之微,无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泼、写意天然,颇具水墨写意的风韵,山水画面常以细线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如果再看到兔款装饰,且底部见跳刀痕者,足尖略成尖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明末之物。绘画风格上与万历相仿,青花器也用双线勾边,中间一抹平涂的画法来绘制。此外,崇祯时期的瓶、罐、笔筒之类,常在颈部和近底部位装饰二圈暗刻花的图案,部分器物上有酱口,这也是辨别崇祯之器的一个装饰特征。当然,仅以此理念去辨别,却往往会上当。笔者就因此而吃过药。

后来,在见到真正的天启崇祯青花瓷后,方才悟到,有些东西仿品完全可以依样而做得和真品无异。如窗格纹、白兔款、瓷釉色调、造型制式等等,这些特征后来人均可仿制,因此,不仔细辨认的话很容易上当。要鉴识真正的天启崇祯瓷,首先必须看得懂明代瓷器的釉色。明瓷与清瓷不一样,由于年代久远,传世品包浆厚重,故釉色较清瓷尤为清亮。凡釉色暗浑,釉面无亮润之色,青花呆滞毫无灵动之气者,即便纹样风格、制式造型、青花发色均对,也不要轻易认定。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嘉靖期瓷器的胎釉之间常有一线橙黃之色显现,而且自万历以后,在青花的涂抹处,已有指捺水印纹出现。而窗格纹装饰一般出现在万历之后,因此,如在釉色和青花发色上可认定是晚明之物后,如胎釉之间无橙黃色调,又可见指捺水印纹者,加上纹样上有窗格纹、白兔款和底部见跳刀修饰者,再参考其他特征,如均符合,则断为天启崇祯瓷应无大错。因年代久远而生出的包浆,虽然现在也有仿造者,但仔细辨认则不难区分。水印指捺纹较难仿造,当是鉴定时的一个主要依据。当然,这种断代也是大体而言的,因为,无论是水印指捺纹也好,胎釉之间的橙黃色调也好,均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明代天启崇祯青花瓷鉴识要点


收集古玩瓷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两关比较难,那就是辨伪和断代。首先是识真伪。因为,如果你买了假货,断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先要学会识真伪,然后再研究断代的问题。而且,断代又在某种意义上是辨伪的一种延续。

辨伪工作十分复杂,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得清,即使对于鉴识专家来说,也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因此,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感受,探讨一下天启崇祯青花瓷的辨伪和断代问题。

对于天启崇祯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谈。因为,青花瓷发展到万历之后,已明显走了下坡路,而天启、崇祯制瓷风格比较相近。那个时候,由于制瓷业的趋于衰落,官窑生产几近停顿,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此两朝的胎质显粗糙,盘碗类器的器底有点点黑疵,跳刀痕明显,部分有烧痕或有粘砂。官窑器较民窑器稍好,但总体均不如前朝。主要是三类产品:庙宇供器、一般日用瓷和销日本的外销瓷。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虽然也有精良之作,但大多制作较为粗糙。底足处理草率。釉色灰青。青花大都用石子青着色,少数也有用浙料的。色泽有鲜亮明快的,但大多数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有些甚至泛灰黑,无青翠之感。崇祯时还出现灰暗发褐者,青花多有晕散。天启崇祯之时,底釉的釉发青,并常见有橘皮纹出现。明代天启之时,在审美风格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静物,大至龙凤神仙,小到虾虫之微,无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泼、写意天然,颇具水墨写意的风韵,山水画面常以细线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如果再看到兔款装饰,且底部见跳刀痕者,足尖略成尖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明末之物。绘画风格上与万历相仿,青花器也用双线勾边,中间一抹平涂的画法来绘制。此外,崇祯时期的瓶、罐、笔筒之类,常在颈部和近底部位装饰二圈暗刻花的图案,部分器物上有酱口,这也是辨别崇祯之器的一个装饰特征。当然,仅以此理念去辨别,却往往会上当。笔者就因此而吃过药。

后来,在见到真正的天启崇祯青花瓷后,方才悟到,有些东西仿品完全可以依样而做得和真品无异。如窗格纹、白兔款、瓷釉色调、造型制式等等,这些特征后来人均可仿制,因此,不仔细辨认的话很容易上当。要鉴识真正的天启崇祯瓷,首先必须看得懂明代瓷器的釉色。明瓷与清瓷不一样,由于年代久远,传世品包浆厚重,故釉色较清瓷尤为清亮。凡釉色暗浑,釉面无亮润之色,青花呆滞毫无灵动之气者,即便纹样风格、制式造型、青花发色均对,也不要轻易认定。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嘉靖期瓷器的胎釉之间常有一线橙黃之色显现,而且自万历以后,在青花的涂抹处,已有指捺水印纹出现。而窗格纹装饰一般出现在万历之后,因此,如在釉色和青花发色上可认定是晚明之物后,如胎釉之间无橙黃色调,又可见指捺水印纹者,加上纹样上有窗格纹、白兔款和底部见跳刀修饰者,再参考其他特征,如均符合,则断为天启崇祯瓷应无大错。因年代久远而生出的包浆,虽然现在也有仿造者,但仔细辨认则不难区分。水印指捺纹较难仿造,当是鉴定时的一个主要依据。当然,这种断代也是大体而言的,因为,无论是水印指捺纹也好,胎釉之间的橙黃色调也好,均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如何鉴别明代洪武青花瓷?


明洪武·青花缠枝莲大罐

洪武(1368~1398)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建国后不久,就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目前尚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从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瓷制作大都带有元代遗风。

洪武青花瓷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菊花纹使用较多,葫芦叶的绘画却不如元代规矩。

器型

洪武官窑器虽然比较敦厚,但已经逐渐摆脱了元瓷厚重粗笨的风格,形成了端庄舒展的风格。现代仿品则显得僵硬呆板。另外,现代仿品的器型不是过小就是过大,和真品相差很大。

胎体

洪武官窑器物胎体坚致细白,民窑胎体断面呈泥土黄,大多数都略含杂质的浅灰白色。现代仿品胎色偏白,因用机械工艺淘炼胎土,瓷化程度比真品高,胎土比真品坚密。

釉画

洪武釉面多为青白色,有的出现细碎无色的开片纹,釉质较厚,玻璃化程度高,色泽清雅,柔和悦目。施釉的圈足底面,有釉底与器身不一致现象。现代仿品或比真品颜色深、釉面呈灰白色,或比真品颜色浅、釉面偏白。

纹饰

洪武官窑纹饰精细秀丽,层次丰富,主要有折枝牡丹、扁菊等;民窑纹饰简洁豪放,多描摹自然写实。现代仿品纹饰呆板,画工远不及真品。

明代崇祯青花瓷器的装饰特点


明代崇祯青花瓷器的装饰特点。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除了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如画面中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放有官帽的托盘献给主人,意寓加官,有的绘两人分别捧一官帽、爵杯献与主人,意寓加冠进爵。

1、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

崇祯以前虽然也有不少青花瓷器以人物作装饰,但题材大多局限于八仙、仕女、婴戏、高士等,而崇祯青花瓷器的人物故事题材较前更为广泛,所见题材有十八罗汉、苏武牧羊、水淹七军、仙人乘槎、刘海戏金蟾、对弈图、兄弟联芳、仕女伎乐、庭院仕女婴戏、梦境图、加冠进爵图、进戟图、钟馗出猎图、东方朔偷桃、浴象图、携琴访友图、月宫图等。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除了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如画面中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放有官帽的托盘献给主人,意寓加官,有的绘两人分别捧一官帽、爵杯献与主人,意寓加冠进爵。也有的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插有三戟的花瓶献给主人,意寓平生三级。还有的绘浴象图,绘一人物捧一花瓶(意寓平安)献给骑在象(意寓吉祥)背上的主人,意寓平安吉祥。其次,受晚明高度发达的版画业的影响,出现大量取材于版画和小说插图的有关历史、戏剧故事的题材,如故宫博物院藏崇祯十年青花山水人物笔筒即取材于战国时期须贾向张禄赠绨袍的故事。此外,扬州文物商店藏青花人物故事莲子罐则是取材于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的故事。

2、简单旋纹状的暗刻花纹

在笔筒、莲子罐、筒瓶等琢器的近口沿或肩部一周和近足际一周装饰釉下暗刻花纹,有的仅为简单的旋纹,系崇祯青花瓷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人物故事的背景都绘有太阳或月亮

画面中的主人往往手指太阳,意寓指日高升。这种画法一直影响到清代顺治、康熙,我们在康熙十年辛亥中和堂制青花釉里红盆中仍能看到这种画法。

4、装饰倒垂的蕉叶纹

筒瓶、莲子罐等器物的口沿一周多装饰倒垂的蕉叶纹或倒垂的花枝,也有的为倒垂的城垛纹。筒觚等器物则多于中腹以下绘一周倒垂的蕉叶纹。倒垂的蕉纹最早见于万历年间,万历的倒垂蕉叶纹比较写实,见于筒瓶的口部。崇祯的倒垂蕉叶比较简洁,多为大小相间的形式,大蕉叶中间留白,为崇祯辅助纹饰中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手法。

5、萱草和合欢树

此类器物的画面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画有萱草和合欢树。为什么此时人们喜用萱草和合欢树作为装饰呢?我们从嵇康所著《养生论》一书中找到缘由。康书日:“合欢蠲(免除)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崇祯、顺治年间社会动荡,人们以合欢、萱草为饰、籍此来免除他们心中因战乱、天灾而来的烦闷和忧虑。所绘萱草为鱼鳞状,合欢树的叶很小很密,由细小的叶子左右对称组成一小枝,再由若干小枝以放射状组成圆形,颇具特色。

6、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

在笔筒、筒瓶、莲子罐、净水碗、香炉等琢器的器身所绘画面中,往往绘有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有的在器身一周留出一段绘以左右飘荡的括号状云,极富时代特征,这种括号状云一直延续至顺治,从上海博物馆藏顺治十四年青花人物净水碗中仍能看到这一特点。

7、画面中常以洞石芭蕉、洞石花卉作衬景

也有的以麒麟芭蕉、花鸟、博石花卉作为主题图案。传说麒麟有角不用,故被人视为仁兽并以之象征祥瑞。崇祯、顺治之际,社会动荡,百姓苦于战乱天灾,故此时瓷器常以麒麟为装饰,籍此企求吉祥平安。有的则于一件器物上同时描绘麒麟和大象(大象寓意吉祥),借以表达祈求吉祥平安的愿望,如《金明集瓷选录》中的青花麒麟芭蕉笔筒和《翰海95秋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中的青花大象麒麟缸。

8、画面空白处以隶书题写干支纪年、作者字号和摹绘的印记等

受绘画的影响,此类青瓷器往往于画面空白处以隶书题写干支纪年、作者字号和摹绘的印记,个别还题写诗句,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先河。如上海博物馆藏崇祯十六年青花罗汉图笔筒画面空白处青花隶书题写“飞鸟遗址”蝉退亡壳。垂露成帷,张宵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至心能变,违士拔俗。癸未夏日述古律,书为尔济词文轻政”并于款识末端摹绘圆形“竹”字、方形“景”字图章各一方。

9、人物衣饰上的特殊花纹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的衣饰上大多绘有“*”形花纹,这种“*”的衣饰,广泛见于明代绘画、版画等其他艺术领域,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如何鉴别青花瓷的青花料


青花瓷深受当代人喜爱,很多人会将这些青花瓷摆在家中以供观赏,也有很多被收藏。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去辨别,其实只要认识了青花瓷上的青花料,就可以更好的进行分辨。那么,究竟如何鉴别青花瓷的青花料呢?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特质,这其中又分为进口青花料和国产青花料之说。

一、进口

1、苏麻离

这个青料特别好辨识,具有独特的铁锈,色彩特别深的地方还会有点发污。这种青料元代的人就用了,当然也有和国产混合使用的情况,这样的情况颜色就会暗,并且出现的铁锈就会比较小了。明代开始这种料子就开始大量使用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料的消失是在成化早期。

2、回青料

这个使用期间在正德晚期到天启年,它的蓝色中带点紫头儿,色彩也是十分的绚丽。这个在使用的时候搭配石子青,搭配得当最好,如果混入少了,就显得特别紫,纹饰变得模糊,嘉靖时期使用的期间,就是混入少石子青;如果混的多了,就又会变成灰色了,嘉隆庆时期就是混的多。

3、翠毛蓝

这种使用的就是珠明料,康熙时期那会使用的比较多,颜色也是十分的亮丽,多用于对人物山水的勾画。

4、洋蓝

光绪年间十分流行的叫洋蓝,色彩有点紫色,看上去像紫药水一样的颜色。

二、国产

1、石子青料

刚刚提到的和回青料搭配在一起的就叫石子青料了,流传的时间比较久,一直从元代到早清年间都在使用,可以展现在青花瓷上的颜色有很多种,需要研磨,研磨的好的就比较蓝,研磨的差的就会有点犯污。元代的青花瓷的颜色就是有点暗暗的,灰灰的。

2、平等青料

成化年间,弘治以及正德年间,大量使用了平等青料,这种青料的颜色比较淡,是青灰色,从青花瓷中可以看到类似“棉絮”一样的暗纹。

3、浙料

浙料虽然在万历期间就有,但是并不多见,清代顺治的时候是比较流行的,其中成色最好的是在雍正到乾隆期间,这期间的颜色发亮,发蓝,特别艳丽。而在嘉庆道光时期,浙料就开始变得有点发黑了,再到咸丰之后可以看出的是用的浙料有点偏灰。

所以,要想准确的鉴别青花瓷的青花料,那么对于以上的这些常识一定要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鉴别。

鉴识:崇祯青花瓷


鉴识:崇祯青花瓷

崇祯时期是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较为特殊的时期。由于朝廷动荡、国力衰竭,朝廷顾不及官窑瓷器的生产,因此官窑瓷器带有帝王年号款的甚少。本文对天启、崇祯青花瓷真假辨伪。

辨伪工作十分复杂,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得清,即使对于鉴识专家来说,也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因此,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感受,探讨一下天启崇祯青花瓷的辨伪和断代问题。

对于天启崇祯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谈。因为,青花瓷发展到万历之后,已明显走了下坡路,而天启、崇祯制瓷风格比较相近。那个时候,由于制瓷业的趋于衰落,官窑生产几近停顿,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此两朝的胎质显粗糙,盘碗类器的器底有点点黑疵,跳刀痕明显,部分有烧痕或有粘砂。官窑器较民窑器稍好,但总体均不如前朝。主要是三类产品:庙宇供器、一般日用瓷和销日本的外销瓷。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虽然也有精良之作,但大多制作较为粗糙。底足处理草率。釉色灰青。青花大都用石子青着色,少数也有用浙料的。色泽有鲜亮明快的,但大多数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有些甚至泛灰黑,无青翠之感。崇祯时还出现灰暗发褐者,青花多有晕散。天启崇祯之时,底釉的釉发青,并常见有橘皮纹出现。明代天启之时,在审美风格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静物,大至龙凤神仙,小到虾虫之微,无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泼、写意天然,颇具水墨写意的风韵,山水画面常以细线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如果再看到兔款装饰,且底部见跳刀痕者,足尖略成尖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明末之物。绘画风格上与万历相仿,青花器也用双线勾边,中间一抹平涂的画法来绘制。此外,崇祯时期的瓶、罐、笔筒之类,常在颈部和近底部位装饰二圈暗刻花的图案,部分器物上有酱口,这也是辨别崇祯之器的一个装饰特征。当然,仅以此理念去辨别,却往往会上当。笔者就因此而吃过药。

后来,在见到真正的天启崇祯青花瓷后,方才悟到,有些东西仿品完全可以依样而做得和真品无异。如窗格纹、白兔款、瓷釉色调、造型制式等等,这些特征后来人均可仿制,因此,不仔细辨认的话很容易上当。要鉴识真正的天启崇祯瓷,首先必须看得懂明代瓷器的釉色。明瓷与清瓷不一样,由于年代久远,传世品包浆厚重,故釉色较清瓷尤为清亮。凡釉色暗浑,釉面无亮润之色,青花呆滞毫无灵动之气者,即便纹样风格、制式造型、青花发色均对,也不要轻易认定。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嘉靖期瓷器的胎釉之间常有一线橙黃之色显现,而且自万历以后,在青花的涂抹处,已有指捺水印纹出现。而窗格纹装饰一般出现在万历之后,因此,如在釉色和青花发色上可认定是晚明之物后,如胎釉之间无橙黃色调,又可见指捺水印纹者,加上纹样上有窗格纹、白兔款和底部见跳刀修饰者,再参考其他特征,如均符合,则断为天启崇祯瓷应无大错。因年代久远而生出的包浆,虽然现在也有仿造者,但仔细辨认则不难区分。水印指捺纹较难仿造,当是鉴定时的一个主要依据。当然,这种断代也是大体而言的,因为,无论是水印指捺纹也好,胎釉之间的橙黃色调也好,均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历代青花瓷如何鉴别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这是周杰伦那脍炙人口的《青花瓷》,短短几句就道出了青花瓷那无尽的韵味。而如今收藏青花瓷也成为了收藏界的一大热门。鉴定青花瓷器应从胎、釉、造型、纹饰、绘画风格、青料的呈色、工艺以及书写款识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解它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您能懂得怎样鉴定青花瓷器便能从收藏中获得极大的乐趣,也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由于古代青花瓷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从明成化(1465—1488)起就开始仿制前朝的青花瓷器,直到今日江西景德镇仍在烧制大量的仿古青花瓷器。作为一个收藏者,当然不会愿意出高价去买“假古董”。但是,一些仿古作伪者的手段非常高明,其作品往往能够以假乱真,这就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辨伪能力,如今快报《藏品》特别邀请程晓中教授分期讲述青花瓷的专业知识,为读者提高鉴赏和辨伪能力。

从胎、釉鉴定历代青花瓷

胎,或称胎骨。瓷坯经高温烧结后即成了“胎”。瓷胎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和少量的钾、钠、钙、镁、铁等元素。洁白的瓷胎是烧制青花瓷器的基础,一般以瓷石和高岭土为原料,在1300℃以上的高温下烧成。釉,是附着于瓷胎表面的玻璃质覆盖层。釉有着与玻璃相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瓷胎起着保护和装饰作用。釉的主要成分与瓷胎基本相同,只是钾、钠、钙、镁等助熔剂的含量较高,使釉汁易于在高温下熔融,填补了瓷胎表面的孔隙,显得光亮而平整,好似给瓷器穿上了一件整洁、美丽的外衣。由于各个时期用于烧制青花瓷器的胎和釉的成分有所差异,修胎、挖足、施釉的工艺也不相同,所以通过对胎、釉和制作工艺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辨别青花瓷器的时代和真伪。程晓中南京博物院瓷器专家

唐代青花

瓷器胎质比较粗松、厚重,胎色有黄白和灰白两种。由于胎料的漂洗、筛选十分粗糙,所以在胎土中往往可见夹杂着一些灰色、黄色或黑色的小砂粒,瓷胎中还有比较明显的小气泡或孔隙。为了掩盖胎色之不足,在器物的胎、釉之间都施有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又称“护胎釉”),釉色也有灰白和乳白两种,釉面往往还有细密的冰裂纹。

元代青花

瓷器的窑场集中于江西景德镇,因为那里有丰富的优质瓷土资源。早在唐代晚期,景德镇瓷工就利用附近盛产的高岭土烧造胎质细腻的青白瓷。元代工匠又改用先进的“二元配方”,即在高岭土加入瓷石,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胎的致密度和洁白度,为成熟青花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如此洁白的胎体上绘制青花瓷器,更能够衬托出青花的娇艳、纯美。景德镇元青花瓷的釉面也非常透明,釉层厚薄均匀,玻璃质感强。釉色微微泛青,显得沉静雅致。

宋代青花

瓷器比唐代有所进步,胎质比较细密、坚硬,少有孔隙;胎体比唐代也要轻薄一些;胎色白中泛灰,露胎处见火石红;釉层稀薄、透亮,釉色青灰有开片。

明代青花

瓷器的胎体,从总体上看比元代轻薄,较清代厚重。胎质比较洁白细腻(除一些民窑粗瓷或浆胎青花瓷)。釉面肥厚、滋润,釉色泛青。

清代青花

瓷器的胎体,总体比明代要轻薄一些。前期胎体稍厚重,胎质坚致细密;中期胎体轻薄,胎色洁白;晚期胎体厚重,胎质粗松。釉面也不及明代厚润,釉层趋向稀薄,釉色前期较白,釉面平整;中期以后釉色泛青,或呈青灰色,釉面起伏似波浪。

明代崇祯时期的青花瓷器的显著特征


明崇祯时期战乱比较多,国力比较弱,景德镇的产量可以说是明朝历史最低时期了。因为没有钱和多余的时间去烧瓷器,所以好东西比较少,但是崇祯时期是明代最后一个时期,有人说这是明末清初的过度开始,我觉得崇祯只是延续了这个过度,过度早就开始了。下面咱们聊聊崇祯时期的青花的显著特征。

器型:崇祯的时期瓷器的生产工艺和质量都在下降。民窑瓷器的风格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因为连年战火,人们更期望平安和吉祥。所以崇祯青花瓷器品种明显减少,主要以花觚、香炉、烛台、净水盂等供品比较多。也有葫芦瓶、莲子罐、盘、洗、碗等日常生活用的,茶具、盘类、餐具一般都直接销往日本了。

胎釉:崇祯的青花一般胎质都不是很精细,胎比较厚,修胎手法很粗,白砂底足的情况比较多,一般都有明显的重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但是崇祯的釉面是有进步的,亮青的感觉明显减弱,有逐渐靠向清代风格的趋势,能感觉到一种过渡。釉面比较薄,有的青花发色重的地方有黑色的斑点,大多数有晕散现象。但是也有发色比较稳定,色泽很亮丽的。釉底的器物一般都有粘砂,有时有细小的缩釉点。

纹饰:崇祯青花的人物故事流传下来的比较多,题材很丰富。这个时期的题材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出现了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因为战乱影响比较大,这也体现了人们渴望平安的一种寄托吧。在笔筒、莲子罐、筒瓶等器物的口沿或肩部一周和底足之上往往装饰釉下暗刻花纹。有的就是简单的旋纹,有的就是明显的明代纹饰。这也是崇祯青花比较显著的地方。人物故事纹饰一般都画太阳或月亮,画面中的主人往往手指太阳,意思是指日高升。崇祯青花的大蕉叶纹饰的中间留白,这个也是崇祯时期纹饰的主要特征,可以辅助我们断代的特征。崇祯的云纹一般都是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有的就是左右画法的括号云,这个括号云也是非常主要的特征。这个括号云一直用的了很久,顺治时期也有的,这一点需要注意一下。

观察一件瓷器还是要仔细观察细节的,因为有些细节就是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就比如我上一篇文章写的那个青花五彩,那个青花的小鸟回头纹饰就是康熙时期的明显特征。多多观察细节,不对的瓷器做的在怎么逼真,也总能在细节发现他的蛛丝马迹的。

明代崇祯青花瓷器的装饰有什么特色?


明代崇祯青花瓷器的装饰有什么特色?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除了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如画面中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放有官帽的托盘献给主人,意寓加官,有的绘两人分别捧一官帽、爵杯献与主人,意寓加冠进爵。

1、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

崇祯以前虽然也有不少青花瓷器以人物作装饰,但题材大多局限于八仙、仕女、婴戏、高士等,而崇祯青花瓷器的人物故事题材较前更为广泛,所见题材有十八罗汉、苏武牧羊、水淹七军、仙人乘槎、刘海戏金蟾、对弈图、兄弟联芳、仕女伎乐、庭院仕女婴戏、梦境图、加冠进爵图、进戟图、钟馗出猎图、东方朔偷桃、浴象图、携琴访友图、月宫图等。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除了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如画面中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放有官帽的托盘献给主人,意寓加官,有的绘两人分别捧一官帽、爵杯献与主人,意寓加冠进爵。也有的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插有三戟的花瓶献给主人,意寓平生三级。还有的绘浴象图,绘一人物捧一花瓶(意寓平安)献给骑在象(意寓吉祥)背上的主人,意寓平安吉祥。其次,受晚明高度发达的版画业的影响,出现大量取材于版画和小说插图的有关历史、戏剧故事的题材,如故宫博物院藏崇祯十年青花山水人物笔筒即取材于战国时期须贾向张禄赠绨袍的故事。此外,扬州文物商店藏青花人物故事莲子罐则是取材于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的故事。

2、简单旋纹状的暗刻花纹

在笔筒、莲子罐、筒瓶等琢器的近口沿或肩部一周和近足际一周装饰釉下暗刻花纹,有的仅为简单的旋纹,系崇祯青花瓷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人物故事的背景都绘有太阳或月亮

画面中的主人往往手指太阳,意寓指日高升。这种画法一直影响到清代顺治、康熙,我们在康熙十年辛亥中和堂制青花釉里红盆中仍能看到这种画法。

4、装饰倒垂的蕉叶纹

筒瓶、莲子罐等器物的口沿一周多装饰倒垂的蕉叶纹或倒垂的花枝,也有的为倒垂的城垛纹。筒觚等器物则多于中腹以下绘一周倒垂的蕉叶纹。倒垂的蕉纹最早见于万历年间,万历的倒垂蕉叶纹比较写实,见于筒瓶的口部。崇祯的倒垂蕉叶比较简洁,多为大小相间的形式,大蕉叶中间留白,为崇祯辅助纹饰中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手法。

5、萱草和合欢树

此类器物的画面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画有萱草和合欢树。为什么此时人们喜用萱草和合欢树作为装饰呢?我们从嵇康所著《养生论》一书中找到缘由。康书日:“合欢蠲(免除)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崇祯、顺治年间社会动荡,人们以合欢、萱草为饰、籍此来免除他们心中因战乱、天灾而来的烦闷和忧虑。所绘萱草为鱼鳞状,合欢树的叶很小很密,由细小的叶子左右对称组成一小枝,再由若干小枝以放射状组成圆形,颇具特色。

6、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

在笔筒、筒瓶、莲子罐、净水碗、香炉等琢器的器身所绘画面中,往往绘有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有的在器身一周留出一段绘以左右飘荡的括号状云,极富时代特征,这种括号状云一直延续至顺治,从上海博物馆藏顺治十四年青花人物净水碗中仍能看到这一特点。

7、画面中常以洞石芭蕉、洞石花卉作衬景

也有的以麒麟芭蕉、花鸟、博石花卉作为主题图案。传说麒麟有角不用,故被人视为仁兽并以之象征祥瑞。崇祯、顺治之际,社会动荡,百姓苦于战乱天灾,故此时瓷器常以麒麟为装饰,籍此企求吉祥平安。有的则于一件器物上同时描绘麒麟和大象(大象寓意吉祥),借以表达祈求吉祥平安的愿望,如《金明集瓷选录》中的青花麒麟芭蕉笔筒和《翰海95秋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中的青花大象麒麟缸。

8、画面空白处以隶书题写干支纪年、作者字号和摹绘的印记等

受绘画的影响,此类青瓷器往往于画面空白处以隶书题写干支纪年、作者字号和摹绘的印记,个别还题写诗句,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先河。如上海博物馆藏崇祯十六年青花罗汉图笔筒画面空白处青花隶书题写“飞鸟遗址”蝉退亡壳。垂露成帷,张宵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至心能变,违士拔俗。癸未夏日述古律,书为尔济词文轻政”并于款识末端摹绘圆形“竹”字、方形“景”字图章各一方。

9、人物衣饰上的特殊花纹

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的衣饰上大多绘有“*”形花纹,这种“*”的衣饰,广泛见于明代绘画、版画等其他艺术领域,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代天启崇祯的青花瓷如何鉴别?》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代天启崇祯的青花瓷如何鉴别?》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青花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