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 导航 >

元青花如何鉴别赝品

元青花如何鉴别赝品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2021-01-25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如何鉴别赝品。

元青花的器型种类很多,绝大多数是生活实用器,有部分祭供专用器和少量的装饰器。宋无大器,相比之下元瓷胎厚体大,但也有精制到薄如蛋壳的小碗。

赝品元青花的器型整体感觉不协调、不规矩。溜肩不圆润,带盖的器物吻合不好,间隙过大。纹饰大多数按照真品原作去摹绘,但由于是仿画,必然拘谨,显得生硬、呆板。动物不生动,人物不传神,花叶松散不紧凑,海涛纹也多数走形。器型、纹饰是断代的重要依据,不同时期有当时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赝品的纹饰只能说相像,但缺少真器的内涵,更无法画出真品的神韵。

如果把一件瓷器比做人,胎是人的骨架,釉面就好似人的皮肤,白细光滑的皮肤世人都喜欢。元青花的釉面一部分泛青色,多为白色,积釉处呈水绿色。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有肥厚凝重的特点,有些器物表面有轻微橘皮釉和缩釉现象。民国以前的传世古瓷釉面,都有沉稳、老旧、釉厚的玉质感,上手柔和。微观看留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棱角、凸起部分会有历史的烙印。元青花的仿品,釉面火气还没散去,更没有真品那种稳重、老旧感。釉色有的偏白,积釉处太绿,整体釉面没有自然使用痕迹。有些赝品仿出土器,釉面有大块伪沁。现代仿品多用电、气烧窑,气泡相对均匀,没有层次感。

一般赝品元青花的胎泥是用机械搅拌,密度要高于真器,胎骨显得硬。真、伪相比同样规格尺寸的器型,赝品多数要比真品重。器底没有老胎风干滑润的感觉。伪造的火石红较为死板,多为人工喷、刷氧化铁,没有过渡。由于是新作,器物底部没有老旧变化的层次感,更没有真品的油润感。有些赝品圈足没有刀削痕,有的虽可见到,但能看出很笨拙。

元青花绘画使用的氧化钴多数是进口料,有不规则黑褐色的斑块或锡光点片,并有凹凸感和晕散。有的流淌,还有的泛紫色。青花发色具有青翠浓艳、深浅不一的效果,有的能产生水墨画的效果。由于是天然矿,金属含量不一样,提炼使用效果就有区别。国产料是低铁高锰,发色灰蓝、浅淡,也有蓝黑色,重笔处有蓝褐、红褐斑。部分是使用混合料。于画师在配比上随意性较强,以及受窑温、胎质、釉色的影响,青花发色的差异也很大。元青花钴料已使用了700年,无论是进口料还是国产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枯、下沉现象。

现在仿进口料看上去很像,但没有真品天然的聚集丝线、珠点等特征,有些珠点是人为点画的。铁斑、锡光飘浮表面,也不见浓淡有致的过渡感。最重要一点,由于是新画在坯胎上的,没有历史的沉淀,青花浮于器表,没有沉于釉下的效果。

从制作烧造工艺上看,有些低仿器不是手工拉坯,是机械制造,可见机械纹。采用电或气烧窑,所产生的气泡均匀。元、明至清康熙早期,罐的制作腹部都有内接口,有些元青花仿器腹部、足部不见接口。有的赝品为了省工时,把盘口、罐颈部接口,对接在明显的上方位置,违背了时代特征。元青花梅瓶、玉壶,除六棱八棱外,腹部必须有内接口,这才符合当时工艺。有些仿品为了遮掩新作新胎,把器内施满釉,而真品只有在元末时出现非常少的罐内、瓶底施釉,而且非常稀薄,手感滑润。有些仿品内接口有带状接痕,而且留下修理毛刺,没有真器接口风干的特征。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鉴别元青花很难吗?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元青花瓷器的器型种类是非常之多的。但在再如此之多的种类中,绝大多数的瓷器器型还是以人们的生活实用性为主,只有极个别的瓷器器型属于祭祀专用器和生活装饰器。虽然说元青花瓷的瓷胎都是与厚体为主,但是也有一定数量上精致如蛋壳般薄厚的小碗,在元青花的收藏之路上,有不少藏友都给小编吐槽说,鉴别一件元青花太难了。小编今天就给这部分收藏者们送福利来啦,给收藏者们重点讲解一些鉴别元青花的方法和一些辨别元青花的小经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啊吧。

1、从其瓷器的器型上来看:由史料记载以及我国的考古研究发现,元青花瓷器虽然有着众多种类的器型,但是在其用途方面却都是以实用性为主,只有少量的祭祀器型和装饰瓶。在目前我国的古玩市场中,常见的元青花器型有大小罐、梅瓶、葫芦瓶、玉壶春、大小盘、大小碗等等。而由现代工艺制造出的赝品,虽然也是依照真品所仿制出来的,但是在其整体上会给人一种不协调之感,甚至会给人一种僵硬,不伦不类的感觉。常见赝品会出现溜肩、瓶腹部线条不流畅、如果是有盖的瓷器,其盖会出现间隙过大而不吻合的情况。这些都是赝品瓷器最常出现的问题,收藏者们在鉴定的过程中可特别注意一下这方面。

2、从其瓷器的纹饰上来看:我们纵观元青花瓷器,不管是大件还是小碗其瓷器表面所描绘的纹饰,都是极为复杂繁琐,甚至有些瓷器上的纹饰造型可达十层之多、而且元青花上所描绘的龙纹与其他朝代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龙眼更是以正视为主,其目的也是为了突出其龙的霸气、张扬、藐视一切之感。元青花瓷器中常见的纹饰有:海涛、云纹、鹿纹、菊花、荷花、人物故事纹等等,其中每一种纹饰所要描绘的位置都是有一定的讲究,这一点主要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多下一些功夫,将其熟记于心,这样才不会犯相同的错误。

3、从其瓷器的胎质上来看:大部分元青花的瓷土都是高龄土掺瓷石,这种使用瓷土的方法也被专家学者们称之为二元配方法。虽然说这种方法发明与北宋时期,但是真正将其广泛的运用与瓷器烧制中还是在元代。经过配方后的胎土,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以最大程度上控制住瓷器因为高温而变形。而赝品的胎土一般都是使用机器搅拌而成,没有其柔韧性所在,会给人一种僵硬、死板之感,这是真品与赝品之间最大的区别。

4、从其瓷器的釉面上来看:元青花瓷器的釉面艺术,不仅是取前人之精华,更是将西方的艺术融入在其中,使得中西方的艺术文化在其瓷器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其绘画的风格也是以构图饱满、繁而不乱、随意洒脱、一气呵成为主。

元青花精品赏析及价格参考:

1:元青花云龙纹大罐,尺寸:高28.5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3,000,000,成交价: RMB 11,500,000 ,成交时间: 2018-06-19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此罐造型饱满,唇口,短直颈,丰肩,弧腹,为元青花经典造型。施釉肥厚滋润,釉色白中泛青,积釉处呈现鸭蛋青色泽。通体青花绘饰,颈部一周绘制卷草纹,近足处绘莲瓣纹,皆为元青花经典的边饰,余下皆留白,突出腹部为主题纹饰,布局简练,类似一例可参考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 青花孔雀牡丹纹罐」,高29厘米,与本件体量相若,亦为口沿、足胫绘纹饰,腹部留白绘主题纹饰。腹部通体绘二行龙纹,一龙昂首向前,一龙回首而望,皆张口露齿,肌肉鼓胀,气息豪迈雄劲,身材飘逸灵动,极具神采;龙为三爪,为元代青花龙纹标准制式;龙身周围绘制火焰状祥云朵朵,烘托龙之苍劲、洒脱、雄伟之势,整体笔法洒脱豪放,青花一色苍翠妍丽,有如水墨之凝重晕染,颇得笔墨意趣。多数元代龙纹瓷,龙鳞绘画皆为交错网状画法,而本品不同于前者,则是由细笔勾绘致密鳞片轮廓,可见绘画者用心至深和技法高超。公私典藏所见装饰龙纹之大罐多绘单龙,绘双行龙者寥寥可数,此件更见珍稀。本品之青花苍雅雄浑,彰显出一份浓郁的文人水墨画的效果,云龙的精神气质生动威猛,例如龙爪的刻画,显得比其余要锋利遒健,肘毛的刻画更见飘逸。

2: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尺寸:高42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RMB 11,270,000 ,成交时间: 2018-01-08 ,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7秋季拍卖会。

拍品唇口外侈,短颈,丰肩,鼓腹至下渐收,至底微外撇,浅圈足,器型饱满丰润,古朴壮硕,极富元代游牧民族所崇尚的粗犷之美,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民族风采。此梅瓶通体以青花描绘纹饰,自上而下层次分明,以缠枝牡丹为主体,呈带状分布于肩部及腹部,肩部短窄故纹饰巧雅,腹部阔大故花卉更为繁茂圆硕,枝蔓蜷曲缠绕,牡丹一仰一覆妍姿盛放。足胫处绘变形莲瓣纹,花瓣内绘朵云,并加饰圆圈,每片花瓣均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平行勾勒出轮廓,花瓣间不相连,留有一定空隙,尽见元青花特色。不同纹饰间以唐草纹或菱形纹相隔,构图虽满,但密而不乱,纹饰主次分明,视觉冲击力极强。青花成色苍翠妍丽,浓淡相宜,砂底微泛火石红色。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异常珍贵,本件即为传世元青花中的一例精品,其臻美之态弥足珍贵。

3: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尺寸:高43.8厘米,估价:HKD 6,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HKD 9,640,000 ,成交时间: 2006-11-28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4:元青花龙纹双兽耳罐,尺寸:高38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0,0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0 ,成交时间: 2015-12-08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此件罐洗口,束颈,溜肩,鼓腹,通体以青花装饰,口沿绘以金钱纹一圈,颈部绘制卷草纹,为元青花经典的边饰,肩颈之间凸出两道弦线,内画数瓣仰莲纹,与近足处之仰莲纹饰对应,风姿典雅,仰俯有致;两肩以兽首为耳饰,双目怒凸,两耳竖立,生动威猛,颈部下侧绘凤鸟穿花纹饰一周,花叶间留出空隙,疏密有致。腹部为主题纹饰,绘出云龙赶珠纹,龙昂首,张口露齿,身材飘逸灵动,矫健曲身,戏以火焰宝珠,极具神采;龙为三爪,为元代青花龙纹标准制式;龙身周围祥云朵朵,烘托出双龙苍劲、洒脱、雄伟之势,整体笔法洒脱豪放,青花一色苍翠妍丽,有如水墨之凝重晕染,颇得笔墨意趣。通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带青,积釉处呈现鸭蛋青色泽。纵观全器,口沿虽有爆釉、磕碰之瑕疵,然不掩其蒙元盛世所特有的雄健之风,令人每每视之,在在感受元代工艺之美。本品腹部主题纹饰为龙纹戏珠图,绘画神态生动,龙鳞虽然不相同于戴维德爵士所藏至正十一年铭大瓶的大鳞片,但绝非常见的交错网状画法,而是一丝不苟地由细笔勾绘而成的致密小鳞片,可见绘画者用心至深和技法高超。而且本品在整体纹饰布局方面颇见特色,常见此式铺首罐的腹部会分别绘饰两层图案,而本品则合二为一,整一个腹部空间皆绘画整龙纹戏珠图。检阅当今公开出版资料,此式铺首罐绘饰此种题材者总共不过八例,而与本品类似风格者仅见山东明鲁荒王戈妃墓出土的青花云龙纹铺首残罐和香港葛氏天民楼典藏青花云龙纹铺首罐,而且前者整体纹饰分布与本品最为相似,尤其辅助纹饰画法、布局皆几无差别,如出自同一人之手。

5:元青花云龙纹兽耳罐,尺寸:高38厘米,估价:RMB 5,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0 ,成交时间: 2013-12-05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此式铺首罐为元青花大罐的三大经典造型之一,公私典藏所见装饰双行龙者更是寥寥可数,至为珍稀。本品当为其中特殊的一例,气息豪迈雄劲,通体以青花装饰,口沿绘以回字纹一圈,颈部则是浪涛纹,为元青花经典的边饰,肩颈之间凸出两道弦线,内画六朵缠枝莲纹,风姿典雅,仰俯有致,两肩以兽首为耳饰,双目怒凸,两耳竖立,生动威猛,胫部绘卷草纹一周,下承十瓣仰莲纹内填绘垂云纹和滴珠纹,莲瓣间留出空隙,疏密有致。腹部为主题纹饰,绘出双龙赶珠纹,前龙回首顾盼,后龙昂首对视,飘逸灵动,矫健曲身,戏以火焰宝珠,极具神采,龙身周围祥云朵朵,烘托出双龙苍劲、洒脱、雄伟之势,整体笔法洒脱豪放,青花一色苍翠妍丽,有如水墨之凝重晕染,颇得笔墨意趣。通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带青,积釉处呈现鸭蛋青色泽。纵观全器,口沿虽有爆釉之瑕疵,然不掩其蒙元盛世所特有的雄健之风,令人每每视之,在在感受元代工艺之美。本品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戏珠图,二龙神态生动,龙鳞虽然不相同于戴维德爵士所藏至正十一年铭大瓶的大鳞片,但绝非常见的交错网状画法,而是一丝不苟地由细笔勾绘而成的致密小鳞片,可见绘画者用心至深和技法高超。而且本品在整体纹饰布局方面颇见特色,常见此式铺首罐的腹部会分别绘饰两层图案,而本品则合二为一,整一个腹部空间皆绘画双龙戏珠图。检阅当今公开出版资料,此式铺首罐绘饰双龙题材者总共不过八例,而与本品类似风格者仅见山东明鲁荒王戈妃墓出土的青花云龙纹铺首残罐和香港葛氏天民楼典藏青花云龙纹铺首罐,(图一、图二)而且前者整体纹饰分布与本品最为相似,尤其辅助纹饰画法、布局皆几无差别,如出自同一人之手。本品另外一个重要特色则是所绘行龙皆为四爪,目前所知此式青花双龙纹铺首罐绘饰的都是三爪行龙,仅有一例除外,就是前述提及朱元璋第十子明鲁荒王戈妃墓出土元青花龙纹铺首残罐。通览当今所知绘饰细鳞片行龙的元青花瓷器当中,三爪者占了绝大多数,四爪者极为稀罕,除了以上二例之外,唯见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底部墨书“射”、“御”、“数”字款的三个梅瓶运用,该三例梅瓶的腹部皆绘四爪行龙,诸龙姿态神韵与祥云晕染效果(云头中心不留白)皆和本品一致,由此可鉴彼此烧制年代应相同无异。本品之青花苍雅雄浑,彰显出一份浓郁的文人水墨画的效果,云龙的精神气质生动威猛,例如龙爪的刻画,显得比其余要锋利遒健,肘毛的刻画更见飘逸,与元代画家张羽材所绘的《霖雨图》当中的云龙造型细节颇为相近(图三),皆是四爪。此式铺首大罐的使用对象目前合理推测应该集中在蒙元官宦显贵阶层。作为元青花外销集中地的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宫旧藏仅见三件此式铺首大罐,反而过去几十年国内屡有出土发现,可知其似应为内销商品瓷。那么,这些铺首大罐的实际使用者究竟是谁?当时社会上除了蒙古族之外,最有权势和地位的就是在朝廷任职和替朝廷经商的色目人,能够使用和偏爱使用元青花器皿的更多是色目人,绝非汉人,因为汉人秉承赵宋的审美风尚,推崇纯净一色的颜色釉瓷器,认为 “青花及五色花者俗甚”,可见青花瓷在当时汉族文人眼里并非上品,故而不可能喜欢和使用。反观色目人长期以来习惯故土烧造的钴蓝陶器,来到中原为官或经商,生活习惯依循从前更符合常理,所以他们使用颜色相同而质量更为优胜的元青花瓷器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6:元青花赶珠云龙纹罐,尺寸:高27厘米;34.6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9,080,000 ,成交时间: 2005-05-02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7:元青花花卉缠枝牡丹纹大梅瓶连盖,尺寸:高47.3厘米,估价:无底价,成交价: HKD 8,799,750 ,成交时间: 2003-07-07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3年春季拍卖会。

8:元青花垂肩八吉祥缠枝花卉纹罐,尺寸:17.2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0,000,000,成交价: HKD 8,520,000 ,成交时间: 2006-04-10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春季拍卖会。

9: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尺寸:宽35.5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8,100,000 ,成交时间: 2016-11-30 ,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此罐纹饰从上往下分五层,颈上绘海水波涛纹,肩部绘缠枝莲纹,腹部饰六朵缠枝牡丹,或仰或侧,叶片丰腴,花边衬白色联珠,更添立体感,下腹饰卷草纹,胫部为仰莲瓣纹,每层纹饰皆以两道弦纹作间隔。器底无釉。此罐器型浑圆饱满,为元青花大罐的典型风格。青花呈色浓淡有致,绘画自然流畅,六朵牡丹花姿态各异,如同卷轴画一般徐徐展开,为元代青花瓷巅峰时期之作。

元青花如何鉴定?


元青花如何鉴定?宋代以前景德镇制瓷,胎土只使用瓷石一种原料,烧成温度较低,制大器易於变型。早期景德镇瓷多中小件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南宋后期至元初,在麻村发现了烧瓷的黏土(即麻仓土,现在通称高岭土),经研究在瓷石中掺入20%左右的高岭土,耐温高,走型少,提高了硬度,增强了瓷胎的白度和透明度,为烧制优质大型青花器提供了条件。这就是二元配方制胎。具体配料一般掌握高岭土在五分之一,瓷石占五分之四上下。二元配方的使用是景德德制瓷工艺的一大创新:

① 用麻仓土成胎,可以提高炉温,瓷胎不易变形

② 胎色较白,微显青灰色阶

③ 胎骨里面含有气孔较多,鉴于手工制胎的原因,胎骨中孔隙多数是偏狭形④ 胎底颗料状明显,不如明清瓷胎细腻。

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因为含有麻仓土,胎色是以白为基色,微显青灰,显青灰的程度有深浅不同的色阶。大概是窑温的不同而造成。这种白中微显青灰色阶细分可能有多种,一般粗略分成较深较浅两类即可。元青花的胎色没有纯白的,但有深灰和土黄的两种。按程度也可细分多类。但基本上都是不含麻仓土的其他窑口的产品。有因烧窑失败烧结不透而胎色发黄的,不在此例。有的元青花露胎处显土黄色,并不是其胎质本色,有的是因胎土里含有铁质,入窑前晾胎不够干燥而形成的微显淡淡的窑红,有的是长期接触黄土等物形成的包浆。并非瓷胎本色。不应该误解里面也是土黄色的。

元青花在露胎处经常显出或淡或浓的红黄色。这种现象,是在入窑后火烧形成的。平常称做窑红或火烧红、火石红。元青花的窑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胎土中含有铁元素而形成的。元青花的胎中含有多种元素,还会有一定量的水分。在入窑烧制的过程中,水分会从胎里向外蒸发。而胎土中含有的游离铁元素随着水分的蒸发会浮现到胎皮表面,显出深浅不等的红黄色。这就是窑红。也就是说形成窑红的成因一是胎中含有铁元素,二是胎含水分,胎晾晒干燥不透而形成。

有人说元青花都有火石红,没有火石红不是元青花,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少元青花露胎处没有火石红。只要胎骨、釉面、青料、工艺、绘画等都对的,不管有没有火石红都是元青花。

元青花瓷器的火石红多种特征:

(1) 大面积火石红,和火石红浓重的。

(2) 火石红较浅淡的。

(3) 露胎和釉交接处有一线火石红的。

(4) 没有火石红的。

元青花的露胎处的情况比较复杂,不能以有没有火石红判断真假元青花。

火石红表现多样,是与胎土所含铁元素及水分的情况决定的。

(1)当素胎施釉后晾晒比较彻底,胎釉均已干透的情况下,入窑烧成后,露胎处往往没有火石红,只有一些铁元素积聚的芝麻黑点。

(2)当胎凉晒不够彻底时,胎土中所含的铁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浮现。在露胎表面显出火石红。

(3)表胎已晒透,但施釉后未干透而入炉烧制的,因为釉中含水分缘故,会在釉水周边形成一圈轻重不等的火石红。

(4)个别元青花在底部露胎处显出较浓厚的红黄色类的护胎釉面的东西,似乎是涂了一层东西,经烧制后而凝聚,尚需进一步研究。

因为真元青花既有有火石红的,也有没有火石红的。而现代制品,也有仿制火石红的。因此以有没有火石红判断是不是真元青花就会进入误区,引起失误。

看火石红应该重点看是真正的古窑火石红,还是现代仿制的假火石红,而不是以它论真假。

一般来说,多数假窑红是从外部涂抹上的。真窑红是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很容易区分。但是,几年前在窑中烧制高仿窑红已试验成功。这种仿古窑红如果没有作旧,一般比较鲜艳,出不来几百年的沉旧痕迹,比较好认。如果作旧作的好的,就难认了。因为它也是烧制出来自然形成。特别是新仿一线窑红,围绕釉边露出一线红,很能迷惑人。怎样区分呢?真正的元青花一线窑红不仅有经历数百年的陈迹,周围露胎的地方,还往往伴随产生一些由于胎土中含铁元素聚集成斑而形成的黑芝麻(000716,股吧)点。新仿窑红的胎土与古胎土不相同。因此虽然新仿出了一线窑红,但周围露胎处一般没有黑芝麻点,比较干净。这就区别开了新老窑红。当然这种现象的区别只是对今天的仿古窑红来说的。仿古与鉴别总是相斗争而存在的。我们点出如何区分,仿古者就会研究对策,他们今后也会研究出比较像的窑红和黑芝麻点来。我们的鉴别也要不断提高才行。

元青花的釉料配制呈现出多样化,比较复杂,有影青釉、青花白釉、卵白釉、兰釉、红釉等多种颜色釉。在一些地方窑口烧制的元青花中还有灰青釉。

元代景德镇使用的较多的是青花白釉。这种釉是在原影青釉的基础上改善而来。其中减少了釉灰的比例(约占10%左右),增加了釉果的比例,因此釉层中A2O3的成分增加,CaO成份降低。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元青花如何鉴定?”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如何识别元青花?


近来随着人们对元瓷的深入研究,元瓷的收藏热也持继升温,人们对元瓷的青睐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但元瓷似乎很神秘,市场上仿品这么多,究竟怎么来辨伪? 

   元代青花瓷的胎质白,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由于含杂质多,胎上大多有铁褐色小点。器底不施釉,称之糙底或砂底,在糙底上呈有红色斑,俗称火石红。大盘盘口有采用菱口的,而凤形壶与八楞缸的造型,只有元代才有。 

 元瓷白釉泛青色,釉质虽莹润,但常有积釉处,积釉有时如泪痕,青花常有晕散现象。 

   元青花大多为宽而较矮的圈足,一般器底、盖内不施釉,器胎轮旋纹粗糙,接合处有明显凸起接口。 

 青花发色有浓艳、淡雅、青灰三种。浓艳是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淡雅是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使用。相当部分的青花烧成后有黑色斑点且较深。 

元青花纹饰繁密,层次较多,通常说是“满画”,这是元至明特有的绘画技法。 

元青花因传世少,因而身价很高,故市场上历来赝品满地。大多数赝品器底的火石红做成深橘红,釉面稀薄,有过分晕散、画意呆板等特征,只要多看,便能辨别。 

怎么鉴别元青花的真伪?


怎么鉴别元青花的真伪?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烧产生,以及收藏鉴赏普及,是一个世界性文化课题,更是全球范围内,文博界、收藏界最为关注和热衷的焦点议题。

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立国后至元十五年(1278)便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元贞元年(1295),浮梁县升为浮梁州,在元泰定后“由本路总管监陶”。无论是饶州路总管监陶还是浮梁瓷局管理,元朝政府对景德镇这个地方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景德镇是创烧元青花的圣地,我国同时也是使用元青花最为普遍的地区之一。考古资料表明,凡是元朝统治过的一些重要区域,几乎都能发现有使用元青花器物的痕迹。而来自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考古资料表明,元青花在元朝就被输送至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样的“出口”业绩,充分说明了元青花在当朝时的受欢迎程度和巨大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逐渐增多,人们对元青花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国有博物馆不断从民间收购来补充馆藏,有名气的拍卖公司不断拍出元青花真品,这使得元青花的收藏数量逐年攀升。据2011古董《拍卖年鉴》载:仅2010年在佳士得、苏富比、永乐佳士得、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富德这几个拍卖公司中,拍出元青花瓷器就达11件(假货假鉴假拍不算)。而在国内外市场上,元青花的成交价格也是一再攀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元青花,收藏元青花,研究元青花。元青花已成为古代艺术品中最为热门的焦点话题之一。

元青花显露出的巨大经济价值,也让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机,纷纷设窑烧造仿造元青花瓷器。如景德镇仿造元青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由景德镇陶瓷馆和东风陶瓷厂联合研制进行。从1983年《景德镇陶瓷研究》“在仿造元代瓷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发表的文章说明,开始的仿品是对照着已经发表过的馆藏图片资料仿造。仿造成功后,继而拉开了景德镇民间大量仿造元青花的序幕,各种档次的仿品开始源源不断地分散到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大批仿品充斥市场,令极少量的真品变得真假难辨,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知假鉴假、知假拍假的丑恶现象,给收藏领域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误区。这给一些初涉元青花收藏的收藏者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平和的心态和专业人士的协助引导,是很容易上当受骗的。

那么,我们是怎样来确定元青花的真伪呢?

我们也是从学习标本入手的,标本就是古瓷碎片。这些珍贵的古瓷片,正是认识元青花、熟悉元青花、掌握元青花特性的法宝。通过大量的摸索研究总结,才能让我们的收藏研究达到从量变到质变升华,才能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去鉴别真伪,淘得真品。

有人认为:凭什么别人总是假的,你总是真的?这个问题提的好!正因为我们选择了正确的鉴别方法,靠的是正确的方法、刻苦地专研和脚踏实地地实践精神,才达到“离真品更近的结果”。如在我260多见元代陶瓷藏品中,其中元青花整器和残器大小80多件、元青花重要题材的藏品有20多件。而这些都是我从混杂的民间藏品中筛选征集所得。这批藏品经过了13次展览展示,历经诸多文博界专家和元青花瓷器行家们的反复论证和检验,得到了广泛认可。

人们常说,真正的古董是可以对话的,那就要看你是不是真正地认识它、了解它、熟悉它了。在社会上征集摸底的实践经验告诉我:绝大部分的好藏品已经被一些懂行的收藏家收藏起来了。比如有一件元青花花卉出戟瓶,是在南京早年发现的,先后

被藏友们转来转去几次易手,大家谁都没有重视这件瓶子的最大意义,最后转到了一位南京当地知名收藏家手里。后来,经元青花俱乐部的一位会员介绍,我看到了这件出戟瓶,非常喜欢便提出求购。起初,这位藏家舍不得转让,经过几次做工作,最终如我所愿被我购入囊中。经过简单修复后,它便成了我收藏品中最珍爱的藏品之一。后来,北京大都会馆在举办展览时还曾把这件出戟瓶当作标志性器物来做宣传,可见这件器物还是在瓷器藏界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和认同。

一般情况下,只要听说哪里有元青花的消息,我都会尽力安排时间“飞奔过去”。再远,也会抽空跑一趟去看看到底是真是假。回想起10多年前在内蒙古地区征集时,每一次出门都特别渴望见到元青花。正是在那一时期,让我收获大量的元青花瓷片标本,对我收藏鉴识元青花,起到了很大帮助。

在鉴别时,除了对器物常规的胎土、釉面、画工、纹饰、器足、手头,以及正常磨损和使用痕迹的辨别,我们不会忘记对高仿品制作进展的信息重视和研究,尤其是对用特殊手段制作的高仿品欺骗性加以防备,要了解到真实的仿造信息不可忽视。

经过近20年的收藏经历、实践磨练,反复的藏品展览,每一次的展览、展示都能结交一些玩真货的专家和藏友,每一次的征集交流,都能丰富自己的藏品,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鉴别经验。目前,我正在做的一项工作是,有计划地把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元青花藏品和碎片标本慢慢地积聚到一起,待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做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元青花展览,展现给社会。我想,这个工作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我的体会:1.在收藏交流学习中一定要找对门路和结识良师,包括书籍资料一定要寻找正确,参考图标选用确保正确。2.认识真品要从标准的标本入手,经常不断地对照标本交流,认识真品,熟悉真品,多看博物馆里的资料核对实物找感觉,从社会实践中不断摸索找灵感。3.藏品要勇于亮相,多举办藏品展览、展示、讲座、交流,以此机会结识有实际经验的高手、结识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倾听业内人士的评论和意见,不断取得收藏鉴赏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在多次的展览中,笔者曾受到过国内外大批元代瓷器研究专家们的赞扬和积极评价。藏品中,选择收藏了有代表性的元青花标本1000多片,有一些在元代陶瓷中属于特殊品种,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尤其是带有文字的元青花“火照”60多只。这一批“火照”,对研究元青花的烧造生产的形成,以及烧制成熟的过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学术价值,是研究元青花烧造试品、成熟样品的重要资料。

我国南京博物院着名瓷器专家、有着“青花王子”之称的张浦生老师,曾6次来京指导我的收藏研究工作,并欣然为我题词:“苦尽甘来与时俱进”。国际着名的收藏机构香港天民楼的掌门葛师科老先生来观看后,给与很高赞誉,并热情邀我去香港看他们收藏机构的27件元青花藏品;北京故宫博物院泰斗级专家耿宝昌老先生一行,参观后同样给予很高的评价。国内一些知名收藏研究机构表示出极大的研究兴趣,国际着名收藏家族给予很高的评论。国内一些科研机构也主动来承担一些科技测试,想来证实眼学和科技测试的是否一致。在几年中,国内外已有超过100位研究元代瓷器的专家学者来我馆指导收藏鉴别工作,很多都是着名的大专家,用科学而严禁的专业精神和谦诚热情的品格对我的收藏给与了积极的建议和帮助。

我国是元青花的主要产地,也是使用元青花的重要场所。民间有元青花的遗存,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元代器物还待我们去认知和发现。民间会经常发现一些普通的元青花器物,虽然这些元青花可能有的器型小、发色浅淡、绘画简单,市场价值不是很高,但它们的历史文物价值却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把这些零散的藏品串联、整理出来,一定会有很大收藏研究价值。然而大众收藏一般都喜欢把眼光盯在档次较高的漂亮藏品上,总是抱着要发大财的心理去收藏,如果是这种目的,我要告诫大家:收藏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收藏这些器物和标本的来源有几个方面:1.海南渔民早年从南沙群岛打捞上来的元青花出水瓷片标本;2.内蒙古地区元上都附近元代皇宫旧址和生活遗址大量出土标本;3.北京元大都皇宫遗址和附近生活遗址出土的大量元青花标本;4.景德镇元青花窑址发现的大量元青花标本和火照及窑具;5.祖国各地大面积的城市改造出土,散落在民间收藏家手里的元青花标本(南京、扬州、杭州、安徽、河北等地);6.有名气的拍卖公司和国外的个人收藏机构。

为了更好地做好民间元青花收藏鉴赏摸底工作,我创办组建全国性的元青花收藏俱乐部,会员已有80多人,其中有骨干力量数人,已经形成了收藏鉴赏元青花较为成熟的专项研究机构的基础人选,元青花俱乐部每年组织会员到有学习意义的遗址和城市举办民间藏品展览、讲座和义务鉴定,在艺超网元青花版为藏友网友义务鉴赏、鉴定,结交更多的藏友高手做朋友,引导初藏者们找到正确的收藏方法,劝解怎样去理解收藏,怎样做到快乐收藏。

我们已经形成了有一定水平的鉴赏圈子,我们这个圈子,相互提醒、相互解答、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的风气已经逐步形成,很多会员有眼力、敢说话,积极参与俱乐部活动,我相信他们今后应该是民间收藏、研究元青花的骨干力量,是值得信赖的藏友和朋友。我也非常感谢很多藏友朋友源源不断地提供的信息,尤其是,经过筛选,选择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为我的藏馆收藏品增加了光彩。我坚持实事求是,认物不看人,不为金钱诱惑,敢于说真话,不骗人、不坑人,这是我的处事原则,也是我做人、为人的法宝。

目前,对于元青花的研究,我们国内的实物资料相比国际上要多,应该说已经走在世界的前面,但民间的研究仍不可忽视。因此,普及元青花收藏鉴赏知识、提醒收藏误区和陷阱以及提高民间收藏研究保护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元青花瓷器的鉴别口诀


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胎釉工艺鉴别口诀

瓷土掺加高岭土,二元配方元代始。

手制胚胎多层摞,斜削外足刀法主。

釉下钴料画青花,各色釉下青花属。

一千二百高温烧,胎体瓷化程度足。

白瓷青花美清楚,元代瓷业世界瞩。

创烧二元青白瓷,真正白瓷元代始。

底足刀工鉴别口诀

元瓷到底看些啥,看着粗糙摸着滑。

挂浆涂红元瓷有,垫砂支钉粗磕手。

器底粘釉留釉斑,跳刀旋痕也全有。

看底认清刀技法,抖刀不稳有七八。

元青花工艺鉴别口诀

器型高大胎厚重,青白卵白都常用。

呈色青灰国产料,呈色浓艳苏料用。

瓢瓶梅瓶玉壶春,多棱制作有成就。

上窄下宽梅瓶口,枢府瓷器小足正。

碗盘器底常无釉,大件底部有滴釉。

圈足外墙斜削制,旋痕跳刀底上皱。

纹饰构图多密布,图过双线鉴之重。

实心蕉叶分瓣莲,鉴时条条不疏漏。

代社会杂剧繁荣昌盛,北方蒙古人对南方汉人历史故事非常着迷,戏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动蒙古人爱憎分明的朴实情怀。将故事凝固在厚重结实的瓷罐上,放进蒙古包里,在存放食品杂物的同时,还可时时欣赏那回味无穷的戏剧故事。即使不小心用足踢到也不会被轻易碰碎。那些厚重而扁的元青花罐,成为蒙古皇室贵族的生活实用器。其绘画,一般采用剪纸或版刻模印取其部分拼图,在瓷胎上填色而成。透露着浓郁的年画风味。因为缺乏原创,除造型不同,精美程度大同小异。

怎么鉴别元青花的仿品?


怎么鉴别元青花的仿品?50多年前,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还知之甚少。自从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原北京智化寺旧藏)藏“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纹象耳瓶为依据,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藏元代青花瓷器发表了两本研究报告后,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近30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与此同时,当代景德镇瓷器制造业对仿制元青花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各种元青花的仿制品不断问世,并由当初的低档产品逐步向高档仿品发展。那些高仿品,其价格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可以讲,他们制作的“高仿品”无一不是用来打行家、专家之“眼”的。在现今古玩市场上,如果没有那些行家和专家为买家“掌眼”,谁又会花数十万元买东西呢?

在笔者看来,仅仅知道真品的一般特征是远远不够的,往往还会让藏家自觉不自觉地走入一种误区:误以为凡是具备某些真品特征的东西就一定是真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笔者仅就一般仿品特征简述如下,换句话说,凡具有下述特征之一者,必定是现代仿品。

1.瓷胎过白、过细或过密者。景德镇产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质与宋代青白瓷的胎质相似,看上去白中泛灰。

2.底足露胎部位有人工涂抹或喷洒的氧化铁锈色者。社会上曾普遍认为元代青花瓷器的露胎部位均有“火石红”现象,并将此作为鉴定标准。其实不然,“火石红”现象仅存在于部分元代青花瓷器上,有相当数量古代真品上没有“火石红”现象。

3.内壁光滑无纹者。元代瓶罐等器物多采用陶瓷外膜慢轮拓坯成型工艺,在瓶、罐等器物内壁往往会留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如果器物内壁光滑无纹,就应当是采用现代注浆成型工艺生产的仿品。

4.内壁有修坯刀痕者。在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中,修坯用的刀具有两类。一类叫“条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内壁的;一类叫“板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外壁和圈足的。“板刀”的出现至少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而“条刀”仅仅是在清康熙年间才有的。即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内壁。康熙中期以后的瓷器才开始用刀具修整内壁。

5.具有均匀细密线状刀痕者。明代以前的修坯刀是在铁匠煅打成型的基础上,再用磨刀石磨制而成。而用“条刀”修整的瓷坯,会留有均匀细密的线状刀痕。

6.釉色过白或釉质呆板者。元代青花瓷器的釉质都白中泛青,特别是早期产品与宋代青白瓷的釉色基本一样。

7.釉面光滑平整或釉质稀薄者。元代青花瓷器是采用蘸釉、浇釉和刷釉工艺,所以看上去釉质丰满肥厚但平整度欠佳。特别是采用浇釉和刷釉工艺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泪痕”和“刷痕”现象。

8.青花中的铁元素浮于釉表面者。现代绝大多数仿品,大都只是在国产青花料中简单地加入氧化铁粉,也不作高温煅烧处理,所以氧化铁不可能均匀地融合在氧化钴中,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氧化铁会迅速浮到釉的表面形成结晶。在显微镜下看,多呈矿渣状斑点。

9.青花色泽过于灰暗或鲜艳者。

10.所绘纹饰有破绽者。

11.器物造型与时代或工艺特征不符者。

12.器物的口沿和足圈线条生硬或过于规整者。

13.器物的体积与重量之比明显超常者。

14.成型工艺与时代特征不符者。

15.垫烧工艺特征不符者。

16.表面有明显人工作旧痕迹者。

17.采用X光荧光检测,指标元素超标者。

18.采用波普分析,釉质老化系数在0.10以下者。

元青花的档次和真伪鉴别


自从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文选中专门介绍了“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后,1952年又经美国人波普研究,元青花在瓷器史中脱颖而出。随后,国内元大都窖藏、江西丰城县凌氏墓和江苏金坛的元明墓中先后出土了带有纪年款的元青花瓷,国内外收藏家乃争先恐后收集元青花瓷器。

景德镇在元代设立“枢密院”,后改进工艺,在烧出卵白釉基础上,青花瓷、青花釉里红瓷逐渐趋于成熟,特别是釉上红绿彩瓷更丰富了瓷器的种类。到了元代中期,元青花瓷向国内外市场大量供应。当时用的青花料有少量的进口苏麻离青(也称苏尼勃青)料,此料通过民间贸易从西亚运达景德镇。这时景德镇瓷器的工艺制作及青花料的提炼日趋成熟。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说:“过去人们常笼统地视元代瓷器粗大、厚重、拙笨,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失之偏颇。新中国成立后,在考古发掘和其他出土文物中,陆续发现了许多细致精巧的器物,尤其是些青花和釉里红品种,更使人耳目一新……元瓷并非都是粗大厚笨,并告诉我们不能用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和方法去认识事物。在瓷器鉴定中尤其是这样。精致细腻的器物和粗糙低劣的器物往往在同一时代杂然并存。”这使我们想起出口瓷中常见的大盘、大碗等较大器物多精,而玉壶春瓶、小盘、小碗、高足杯、出戟觚、执壶、盖盒、盏托等,有的精美,有的粗糙。

图案简单、青花灰暗的梅瓶、多棱瓶、扁壶、高颈罐、鱼藻纹罐等,在国内也是常见的。从国内实物可见,元青花在至正元年青花发色比较淡雅,釉料为进口苏麻离青,青料水分大,故淡雅,是续承宋青花淡雅的风格。苏麻离青比较浓艳者应该在至正五年(1345年)左右。至正十年以后苏麻离青配制已达最高水平,此时青花发色追求的是蓝宝石色。如霍布逊介绍的“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鬼谷子下山图罐等一大批精良瓷器全用苏麻离青,青花料以敲青法精炼。明代早期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进口苏麻离青料绘的纹饰也比不上元代青花料。刘新园老师曾说过:“永、宣青花,从工艺制作到纹饰勾画都赶不上元代后期青花细腻及发色水平。”元青花铁晶斑少于永、宣青花瓷,因为从原料的精选到青花料的炼制已达到顶峰。造型硕大雄健的元青花瓷符合蒙古族生活习惯及市场需要。昭君出塞、西厢记、蒙恬将军、三顾茅庐、桃园结义、萧何月下追韩信、李广、唐太宗等人物故事图案,画面多样,鱼藻、花鸟、缠枝莲、缠枝牡丹、吉祥八宝等花样繁多。主题画面生动,深受柯九思画风的影响。

元青花种类较多,其中器形较大、纹饰繁密而有层次感、造型做工一流、青花料全为苏麻离青者,是当年皇帝用来奖赏有功大臣、宫廷专用及用以出口的青花瓷。元代景德镇御窑厂喜用平等青(即苏麻离青加陂塘青),这种青料是“湖田窑”为俭省苏青料而创造的一种配方。另一种制作工艺一般的罐、盘、碗等青花蓝灰、蓝黑,所用为次青花料。还有一种青花灰黑、勾画流畅但画风无规则,是杂窑烧制,虽说是元代青花,但价值不高。

以下我们谈谈元青花的档次和真伪鉴定。

1.元代青花罐、碗、盘造型硕大雄健。如罐的重量适宜,口与圈足直径相差不多,甚至相等,圈足宽浅,底旋削有跳刀痕;碗的圈足高矮都是外撇,足底里高外低,窑红基本呈象牙黄。对传世窑红、窖藏窑红、常见水窑红等,笔者以300年、600年、900年来区别窑红的变化。听声音、看“三光”是很关键的鉴定环节,元青花真品釉色莹润明亮、宝光璀璨。

2.元青花的胎是二元配方,即麻仓土加瓷石,这是御窑专用配方。其土质细腻,少有杂质,洁白如玉,含微量铁元素。这类产品属皇家宫廷专用瓷和出口瓷,是上上品。超大青花瓷的胎是安徽祁门土,呈白色泛灰,为上品。

3.元瓷釉色很多,有青白釉、鸭蛋青釉、青亮釉、卵白釉等。元代釉比明清釉厚,聚釉、集釉现象较多。釉的变化与釉的配置浓度、窑温高低、钾钠配比有很大的关系。唐代后期以来,为克服釉面开片,景德镇技师们采用钾果作釉面原料,加入白色的钠,反复实践得出了最佳的钾钠配比,提高了釉的白度,而且还不开片。钾的比例多,釉就透亮较白,钠的比例多,釉即白度稍差。这两种配方的浓淡也很重要,水分多,釉润稍差,水分少,钾钠浓,釉就润。这种配置釉料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4.元代青花纹饰粗犷流畅。凡是宫廷用瓷和出口瓷都有“纹针法”限制,至正年后的人物、花鸟、龙纹罐、盘等大器,用青料勾画纹饰前多采用这道工艺,特别是大盘、大罐,迎强光能见到此纹。元青花主纹加辅助纹比较多,繁而不乱。变形莲瓣排列不紧,菊花单层,莲花瓣像葫芦,蕉叶满茎,云像蝌蚪,山石色不满,围墙一点短。人物花草有灵气,无描红之意。这些特征,今天的景德镇是仿不像的。

5.元代青花料分国产料、进口料、国产加进口料等。进口苏麻离青发色稳定,色像蓝宝石,这是上上品钴料,含铁高。用“敲青”法提炼青花料,每斤青料可得五两左右的用料。钴的比例占0.5%青花色为宝石蓝,钴占1%为深蓝,钴超过1%呈蓝黑,钻占0.25%就是淡蓝色。元青花上较圆的铁晶斑深入胎骨,溶于釉中,透于釉面。釉面钴历经600年以上空气氧化使铁晶斑留下像铁锈一样的棕褐色块状斑点,上手触摸有凹凸不平之感。如元青花和元蓝釉器在强阳光下可见蓝紫泛红润色,直观是宝石蓝及翠青、藏蓝、深蓝,钴占比例应该是0.5%~1.0%。

在纹饰中落笔行笔转折点处和青花料聚集的地方,蓝黑青料钴已超过1%,这都是我们鉴定元青花和明早期纯苏麻离青的要领。共同之处还有晕散以及铁晶斑呈不规则的圆点与圆片状锈斑等。前辈的经验告诉我们:“元吃胎,清吃釉,明代青花两头吃。”这是鉴瓷经验的总结。元代平等青(苏麻离青加陂塘青)接近纯苏麻离青,笔锋转折处蓝黑点特别突出。青花发色呈蓝灰带浅紫,接近纯苏麻离青色乃上品青料,这种青花料主要用于宫廷和达官贵人用瓷,景德镇湖田窑在元至正年前后基本都用此料,含锰量较高,稳定性较差,是官窑指定长期用料。纯陂塘青料色呈蓝灰、微蓝,这是上品次青花料,青花浓厚中有绿色斑点,亦有黑褐色斑浮于表面,元中早期官、民窑都用此料,晕散同以上青料相差很小。其他呈色黑、绿、灰等的青花料,均为杂窑所用。

6.元青花罐圈足宽矮,元中期左右的圈足稍高,晚期足最矮,修足整齐,里外斜削,底旋削处有跳刀痕;窑红逾600年经氧化呈牙黄、淡黄色;器底经常能看到几点釉斑,这是窑记。元代青花少款,有款的都是根据个人需要而烧制的。

2.45亿元青花瓷罐疑为赝品


它,可能是世界文物极品的一员;它,创下了中国瓷器及中国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它,就是一件被定为中国元代作品的“鬼谷下山”图青花瓷罐。7月12日,美国古董商以1568.8万英镑(约2.45亿元人民币)拍得,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

“这个罐子存在不少疑问,极有可能是伪造品!”家住泉州的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语出惊人。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论断,须知能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的,都经过了几道严格的鉴定程序。对此,裴光辉提出了5点疑问,如果有一处存在,这个价值2亿多元的元青花瓷,就可能一文不值!

裴光辉,泉州人,1986年开始从事文物鉴赏。也就是从那时,他开始关注和研究元青花瓷器,目前还在中国文物在线鉴定网主持文物鉴定。

8月19日,在裴光辉的书房里,记者采访了他。

[怀疑一]

拍品来源有疑问

拍卖方伦敦佳士得拍卖行透露,瓷罐是20世纪初荷兰人范·赫默特男爵在中国购得的。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于1913年至1923年期间在荷兰海军服役,被派驻北京担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且负责德国及奥匈帝国等使节及领地的安全,在这期间赫默特购到了这个瓷罐。

裴光辉说,这个来源让人怀疑。荷兰在一战期间始终是中立国,并无参战的事实。并且当时的三条战线都在欧洲,中国并无战事,怎么可能驻军中国,并“负责德国及奥匈帝国等使节的安全”?第二,中国在一战期间乃协约国成员,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的对德宣战布告里明白宣布与德、奥等国断绝外交关系,所以一战期间,在中国已不存在敌国(德国及奥匈帝国)的驻华外交机构,范·赫默特男爵又如何以“护卫军司令”的身份在中国“负责德国及奥匈帝国等使节的安全”?

[怀疑二]

天价瓷罐特征有异

裴接着从专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伦敦这件拍出世界纪录的元青花瓷罐根本就没有元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

裴光辉说,绝大多数元青花瓷器的青花呈色都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铁锈斑,这是当年工艺水平所限,铁成分含在釉里,烧成后元青花瓷器表面会出现铁成分氧化而留下的痕迹;二是晕散,绝大多数的元青花都有这个特征,从元青花的图上看,有像毛笔写在宣纸上浸润开去的晕散。而在伦敦拍卖的这件元青花瓷罐表面,根本就没有这两个特征。其青花呈色板结,与常见苏麻离青的发色特征有明显差异。

[怀疑三]

人物绘画风格生疑

裴说,这件人物的绘画风格与常见元青花人物画有明显区别。

尽管边饰和主纹中的植物图具有元青花的风格,但人物画部分的风格却与常见元青花人物画风格迥然不同。从用笔(笔触)到形象勾画、“着色”都有明显不同。而其他常见元青花人物画之间在风格上却都具有统一的特征,此“特例”未免令人生疑。

[怀疑四]

绘画水平并不高

裴光辉认为,该瓷罐的绘画水平并不像拍卖方所说的那么高,细节经不起推敲。

他说,首先是线条呆板,不够流畅;其次人物形象勾画不佳,缺乏神采。尤其是人物面部五官的勾画最见败笔,既乏生动,也不同于常见元青花人物画笔法。如鬼谷子的表情就显得很呆滞,骑马执旗武士的五官勾画也显草率,表情麻木如偶人。这与一些著名的元青花瓷画,如萧何追韩图、三顾茅庐图比较,简直有天壤之别。

[怀疑五]

人物服饰和用具不对

裴专门研究了瓷器上的人物服饰和用具。他说,拍卖的瓷罐上面,武士头盔更接近于明代而不似元代或元以前的形式。

此外,瓷罐绘画中一军士的外披服后背竟然缀有一块葵花型补子。而“补子”乃是明清两代文武官员、吏卒和其他公职人员缝缀于服装上的区别品级、职别的标志性图案装饰。明代以前的服装是不可能有这种补子的装饰的。

还有,军士腰间所挎的军刀竟然是典型的明代“戚家刀”,这是明后期才出现的一种军刀形式,为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发明。裴说,元代画师是不可能画出这种明代“军人形象”的。

这样一件在裴光辉眼里漏洞百出的“文物”,为何又能通过伦敦佳士得专家的眼睛呢?这件伦敦拍出天价的元青花瓷真的像裴光辉所说的一样,有那么多的破绽吗?国内的一些文物专家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元青花如何鉴别赝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元青花如何鉴别赝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