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陶瓷器 > 导航 >

榆林一收藏者欲捐罕见石器陶瓷器

榆林一收藏者欲捐罕见石器陶瓷器

古代陶瓷器 古代陶瓷器具 古代陶瓷器皿

2021-01-25

古代陶瓷器。

刘福学展示要捐赠的陶器

在得知我省安康市筹建博物馆的消息后,榆林收藏爱好者刘福学欲捐数十件来自陕南的石器及陶器瓷器,希望安康文管部门尽快派人前来验收。

收藏者:要捐献的器物来自陕南

据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刘福学开始收集手镯、佩玉等装饰件以及陶罐、瓷器等。目前收集的陶器、瓷器合计3100多件,还准备筹建博物馆。据刘福学说,1986年至1987年两年间,他总计花了2.7万元从他人手中买来几十件来自陕南的石器及陶器瓷器,之后一直精心收藏。好几次,有商贩想高价买走,但都被他拒绝了。

去年12月初,一则“投资1.5亿占地41亩,安康开建陕南最大博物馆”的新闻让刘福学有所感触。“与其卖给贩子,还不如捐给国家。”刘福学的想法简单而朴实:将这批石器及陶器瓷器捐赠给安康博物馆。

安康博物馆:将按相关程序接收

记者在刘福学家里看到这些石器和陶器、明清瓷器都完好地保存着,从史前白垩纪、新石器时代到两汉、明清都有,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陕南的历史风貌民俗,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同时,他也希望安康文管部门尽快派人前来验收。同时他还表示,接下来凡是获得国家批准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博物馆,他都会考虑捐赠一些自己精心收藏的藏品。

对刘福学的这一善举,记者电话联系了安康博物馆馆长施昌成,施馆长称这是一件好事,陕南最大博物馆的开建,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文化软实力等意义重大,个人的捐赠行为对博物馆建设无疑具有促进作用。他们将就此事尽快请示省文物局,之后将按相关程序接收,同时他们很感谢刘福学的这一善举。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瓷器收藏者的新宠—“文革”瓷


在如今的瓷器收藏领域,明清古瓷已不再独步天下。由于目前古玩市场里所见的古瓷十有八九都是赝品,使许多初涉收藏领域的瓷器爱好者敬而远之。而一些做工精美、价格较低的当代瓷器,在近几年里却出人意料地被一些收藏爱好者所看好,收藏与投资当代瓷的人也越来越多。

“文革”瓷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大多为瓷像和像章,此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日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其图案多为毛泽东语录、诗词、工农兵图案、英雄人物形象等。

由于“文革”瓷生产年限很短,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它就有了一定的收藏价值,且增值潜力较大。目前一些较为罕见的红卫兵瓷像、“样板戏”瓷像价格大都在500元至1000元之间。而珍品花瓶的价格已超过万元,且仍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在前两年北京的一次国际拍卖会上,有一件高40厘米、直径20厘米、图案为“毛泽东去安源”的立式瓷瓶拍出了2万元的高价。

“文革”瓷器中还有一脉精品值得重视,那就是“主席用瓷”。它是毛泽东主席专用瓷的别称,也称作“毛主席瓷”是轻工业部工业科学研究所在1975年1月为毛泽东主席专门制作的生活用瓷,故也称“7501”瓷。

“主席用瓷”以明正德官窑瓷器器型为蓝本,采用蕴藏量十分稀少、质地纯净的临川高岭土制作,瓷品洁白如玉,晶莹剔透,釉面光泽滋润,外形高雅大气。画面设计是根据毛主席所喜欢的红色与梅花,采用了红梅与水点桃花两种样稿,并进行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工艺装饰,效果尤佳。由于“主席用瓷”制作要求高,成功完成一套需要数套、数十套乃至更多的试验。据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主席用瓷”调查组调查统计,目前存世的“主席用瓷”数量并不多,仅数千件而已,所以显得尤为珍贵,其投资价值丝毫不比古瓷低。在2005年6月上海拍卖行举行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名为“梅花一品锅”的“7501”瓷器以27.5万元的高价成交。

一收藏爱好者 5年收藏上千个陶瓷酒瓶


7月20日,在新花鸟市场认识冯新桂时,他收藏的陶瓷酒瓶引起了记者的采访欲望。先后两次采访,在四个小时的长谈中记者发现,这名来自钦州的民间收藏爱好者,从2003年至今,共收藏上千个各种造型的陶瓷酒瓶。谈到这些藏品,冯新桂说,通过收藏这些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酒瓶,他的心情无比快乐。

陶瓷瓶成家中宝贝

当天上午9时许,走进金牛桥路冯新桂的家,映入记者眼帘的都是收藏品,除了各种陶瓷酒瓶,还有字画、铜钱、瓷器等。原来,那都是他在收藏酒瓶之前喜欢的藏品。

冯新桂称,2003年以前,他一直在钦州玩收藏,当时并没注意到陶瓷制作的酒瓶子。有一天,他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北京、上海、武汉有人收藏陶瓷制作的酒瓶子,这个藏品具有收藏潜力。看了这则新闻,冯新桂开始注意这方面的收藏了。

刚开始,冯新桂都是到酒店里向人家收购,后来觉得单与酒店联系收不到比较特别的酒瓶子,于是开始跟一些酒厂联系。“几乎每周都会跟他们联系一两次,他们如果推出新样式的酒瓶,就会通知我注意收藏。”冯新桂说,只要觉得很特别的酒瓶,他都会收购回来,特别是一些仿青花瓷制作的酒瓶子。

广西生产的陶瓷酒瓶也是冯新桂喜欢的藏品,在他家中,就摆着几个以广西东兰铜鼓为造型的酒瓶子,瓶身的铜鼓图纹明快清晰,带着浓厚的广西民族气息。另一套以会展中心为原型的酒瓶子很特别,白色的瓶身,显得庄重大方。

收藏千个酒瓶子

5年来,冯新桂已收藏上千个酒瓶子,大部分都摆放在钦州的家中。遗憾的是,由于这个收藏在广西还属于“新兴行业”,在钦州仅有两位藏友跟他沟通。

2008年3月份,冯新桂带着收藏的一些陶瓷酒瓶来南宁查看收藏市场,发现这里有10多名藏友在收藏陶瓷制作的酒瓶子,于是扎根南宁。

如今,冯新桂收藏的酒瓶子的种类繁多,产地也广泛,有广西的,还有江浙一带的,最远的酒瓶子来自西藏。冯新桂说,酒瓶子的收藏要有一定的讲究,他只收藏用陶瓷、紫砂制造并具有一定艺术特色的酒瓶子。玻璃酒瓶子到目前他只收藏了三个,一个是北京天坛造型的,一个是茅台酒特制版,第三个是五粮液特制版。

学习藏品鉴赏知识

收藏是一门学不完的学问,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在冯新桂的家里,除了藏品,记者看到最多的就是有关收藏鉴赏的书。《金银器·中国文物鉴赏丛书》《玉器鉴赏·中国文物鉴赏丛书》《中国古钱大集》……各类书籍都反映着冯新桂对收藏的热爱,与对收藏知识的热切追求。冯新桂说,平时除了买书来充实自己,他还坚持订阅报纸,了解最新的收藏信息和学习鉴赏知识。

在冯新桂的家里,仿佛置身于一个收藏的世界。看着满屋的藏品,冯新桂一脸的满足,不停地找出20多件令他得意的藏品,一一展示给记者看后感叹道:“有空时,就看看这些藏品,虽然不是价值连城的东西,但心情会变得愉快。”

收藏者瞄上了“大师瓷”


“大师瓷”成为市场新宠

近年来,古代陶瓷尤其是官窑精品动辄几百万甚至过亿元的身价,让很多普通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而流散在古玩、旧货市场上的古瓷,价格虽然具有诱惑力,但鱼龙混杂,使人又不敢轻易下手。

“一件瓷器的市场价值由其历史和艺术价值及存世量等因素共同决定,而古瓷收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市场需求也逐渐集中到了少数精品和极品身上。”天津市三品堂拍卖有限公司资深拍卖师曹开达表示,近年来的市场热点是明清官窑陶瓷,可以说它们已经完成了大幅度升值的过程,流通量越发稀少,价格快速上升的空间也不大了。

曹开达介绍,近两年,国内现、当代陶瓷艺术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且量增价升的过程——不断更新的工艺技术、鲜明的时代感和艺术性,使得现、当代艺术陶瓷迅速被市场认可。“由于艺术性、工艺性、观赏性、作者知名度、存世量等都是重要的收藏价值评判标准,因此一些‘大师瓷’和‘限量版’的精品陶瓷纷纷跨入‘百万级别’,尤其是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大师们的作品,成交最高价甚至突破了千万元大关。”

资料显示,近几年,包括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北京瀚海、上海泓盛在内的国内主流拍卖公司都先后开设了“现当代陶瓷专场”,“大师瓷”更是频繁创下“天价”: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瓷版画《三顾茅庐》,以1300万元的成交价将我国当代陶瓷拉入了“千万元时代”;2011年已故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王步的《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四屏》,以2700万元成交价刷新拍卖纪录。

“限量版”被收藏界看好

“现代瓷”一般是指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来生产的陶瓷作品,由于缺乏一定的历史积淀,因而前些年并不太被藏家所重视。事实上,这些作品尤其能反映新中国制瓷艺术品水平,具有几极高收藏、投资的价值。

在天津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范声源眼中,现、当代陶瓷艺术家对瓷器艺术的认识是超过前人的,很多陶瓷工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历史上名瓷的制作水平,譬如现代“大宋官窑”制作的钧瓷被当做国礼赠送外宾,本身就是其制作工艺的体现。“一方面当代名窑吸取历史上各种制瓷工艺,起点已经高于历史。另一方面,当代名窑吸取时代精神推出一系列创新的限量产品,加上对艺术精品的把关,使得很多当代瓷器都能当做精品收藏。”

范声源表示,与书画等艺术品相比,制瓷因为涉及很多流程,更是一种群体智慧,更能折射时代背景,并且名窑成品率极低,比如为世博会定制的“中国红”,400多件只成了3件,目前收藏界已经抬价到百万了。“当代名窑名瓷在保持精品的同时,限量、定量生产,这样成为当代名窑名品被收藏界看好的主要原因。”

“省大师”不逊于“国大师”

在天津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天津市工艺美术大师王辉的“金瓯阁”陶瓷会所里,摆放着不少他亲自设计的陶瓷,还有许多“省大师”“国大师”的陶瓷作品。

一件器形硕大的盘子,形似盛开的荷叶,釉透细腻、胎质精纯,叩之声音清脆动听。王辉介绍,这件名为“荷口看盘”的作品,作者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阎夫立。“这件作品起初拉坯60件,最终仅得一件成品。尽管盘中有些许瑕疵,但盘口径为65厘米,这么大的器型极其少见,烧制后的色彩丰富且出现稀少的‘蚯蚓走泥纹’,我认为这是阎夫立迄今最好的作品之一。”王辉认为,这件作品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欣赏价值,超过了一些“国大师”的作品。

“当代陶瓷市场一般按照‘大师’级别来定价,并以‘国大师’‘省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次序形成阶梯价格。”曹开达透露,很多时候,拍卖当代艺术陶瓷作品的初始定价,不是来自拍卖行,而是由“大师”亲自给出的。“大师”们定价时会有各种不同的想法,有的大师会考虑年纪越来越大、作品越来越少,因此提升价位;有的大师则觉得自己处于艺术造诣的上升趋势中,定价高一些则是艺术水平提高的反映。而一些“大师”在其个人工作室的售价则远远低于拍卖场上的成交价,这已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事实。“因此,不要仅凭拍卖市场的价格来衡量一件陶瓷作品的价值。”

“数量”决定了升值潜力

“投资收藏理念是贵稀贱多,厚古薄今。而当代艺术陶瓷由于产量无法限定,增加了投资风险。”一位有着近20年瓷器收藏历史的张某认为,从艺术价值上说,古代陶瓷多出自文人之手,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而当代艺术陶瓷的作者除了“大师级别”的作品,更多的是“手艺人”作品,在人文底蕴上是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的。他表示,一种藏品的升值潜力,主要由这种藏品的历史年龄、稀缺程度以及艺术价值等指标决定,当代陶瓷虽有一定艺术性,但其发行量不能严格控制,制作成本低,其高卖价多为一些商家炒作所致。“当代艺术陶瓷市场被称为‘大师’的很多,再加上冒充大师的,还有批量复制的,目前赝品太多了。”

对此,天津博物馆研究员刘渤提醒,收藏当代陶瓷首先要看作品本身的造型、色泽、工艺,如果是新人的作品要看其价位和作者未来的发展前景,大师名作则要衡量其作品数量,以及是否为手绘作品。

刘渤表示,由于当代瓷器离现代时间较短,一些精品还在资深收藏者手中,目前价格还处于一个较低区域,很多收藏者不愿意放入市场,但在未来价格的上升区间还是非常大的。

本组采写江浩

在陶瓷收藏领域,尽管古瓷是永恒的收藏热点,但升值空间有限,不少收藏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具有升值潜力的现、当代陶瓷市场,一些“大师”和“限量版”的精品陶瓷更是成为了追逐目标。

宋朝酒樽让收藏者着迷


中秋佳节,许多市民都举杯欢庆,迎接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饭桌上,高脚杯、小酒杯、瓷杯、玻璃杯……各式各样的酒杯层出不穷,酒杯的花样和款式也日渐新颖。现代的酒杯大家见多了,今天,记者就带你见识一下千年之前的宋代酒樽———“虎子”(行话,虎子是收藏爱好者对老虎形状器皿的称呼)。

在唐山西街古玩城,记者见到了这双“虎子”酒樽现在的主人赵纬芳,酒樽是他刚从台湾收藏爱好者的手上买回来的。赵纬芳收藏的这两只“虎子”出自宋代的长沙窑,“虎子”的外形如一只站立的老虎,虎尾巴紧收,大嘴张开,有几分威严之势。整个“虎子”呈橘红色,在老虎身上描有虎斑。用收藏爱好者惯用的放大镜观看虎斑,色彩斑斓的纹路细腻鲜艳。在老虎身上架着一条绳索状的“桥梁”,那是酒樽的“提手”。指着老虎张开的大口,赵纬芳说,这是杯口,宋朝人就是从这里倒酒进虎身,再从“虎口”中“夺”酒喝的。细看两个“虎子”的口,唇印非常的明显。

在桂林也开有一家商店的赵纬芳说,前几天他从台湾回来后,第一站便是到桂林。“这双‘虎子’在桂林一现身就被一个收藏爱好者抢到手上,吵着一定要买走,我又把它抢回来带到了南宁。”赵纬芳小心翼翼地把“虎子”放到收藏匣中。

瓷器磨痕暗藏玄机 专家教收藏者辨别假货


呼市新华东街建华旧货市场的摊主谢全宝去年收购的9张民国时期的印刷画经专家鉴定,为照拍复制品。

目前的旧货市场及古玩市场上,假货、赝品随处可见,涉及到瓷器、字画等众多收藏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赝品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作为收藏爱好者,究竟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购买赝品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呼市五塔寺古玩城新世纪收藏社的张先生。

★瓷器风格磨痕藏玄机

据了解,目前收藏品市场上的假瓷器多来自江西景德镇和河南,这些地区自古盛产瓷器,一些私人作坊以传统的制作工艺制成瓷器,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出来的假瓷器足以以假乱真。

瓷器收藏者们若要鉴定瓷器的真伪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张先生说,鉴别瓷器的真伪首先应该注意不同年代的瓷器,其风格是不同的。其次,真正的老瓷器表面存在自然的磨痕,底面的磨痕也有分段不平的现象;而伪造的老瓷器表面的磨痕都是人为打磨的,底面的磨痕也显得平整而不自然。此外,老瓷器虽然经过了百年,但它的釉质感仍旧要比伪造老瓷器要好,瓷性显得温和润泽,有油脂感。而仿制的新瓷“火”气未退,有浮滑感。

建议:增强自身的鉴赏能力,多请教有经验的同行或者专业人士,在购买瓷器时,最好有内行人陪同。

★字画神韵很难作伪

“瓷糊涂,纸老虎。”与瓷器相似,字画在收藏品市场上的“李鬼”也不少,且同样难以辨认。

目前,市场上流传以前的真正的印刷画很少。真伪印刷画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不同?张先生告诉记者,辨别印刷画真伪,首先是从画面效果及印刷的清晰度。复制的印刷画无法达到真迹的神韵和效果,画面没有真正的印刷画自然的形成上浓下淡且不均匀的陈旧颜色。而复制品的陈旧颜色,由于是用茶水、新颜料或者烟熏,使其看起来显得陈旧,这样的颜色过于均匀因此不自然。再则从纸张上看“旧”,不同时代的纸张也各有不同。

建议:字画收藏爱好者在收藏字画的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从易到难,最好是从本地的印刷画开始收藏,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之后,再扩大自己的收藏范围。

收藏早期陶瓷器的困境


这里所说的中国早期陶瓷是指自新石器时代陶器至南北朝及隋代的陶瓷艺术品。它主要包括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等为代表的彩陶器,夏商周陶器,战国、秦汉陶瓷器,南北朝及隋朝时期的青瓷器等等。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陶瓷器不断地演变发展,承载了丰富的华夏文明信息。无论从造型纹饰还是制作烧造工艺都为后来的中国瓷器工艺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中国早期陶瓷器的收藏,虽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关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已经有人特别是西方学者开始研究收集这类陶瓷器,但真正大规模的收藏应该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大量的关于早期文化考古发掘活动和同时泛起的盗掘古遗址、古墓的非法活动,引发了海内外对中国早期陶瓷器的收藏研究热潮。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境外的文物贩子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向收藏家推荐中国早期陶瓷器,特别是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汉陶俑及南北朝时期的青瓷器等,然后利用初开的国门,到内地按图索骥,盗运出境。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许多人仍然将盗墓作为致富的手段。而香港、澳门则成为这种生意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台湾、香港、欧美各地的古董商和收藏家趋之若鹜,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这类生意的古董商。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荷李活道的一些古董商主要从事的就是所谓早期中国陶瓷器的店面生意,即向外来游客兜售中国出土陶瓷器。至今还有香港的古董商感叹那时候的陶器生意真好做!

其实,对中国早期陶瓷器的欣赏和收藏,部分原因是源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流行。许多西方现代艺术家的创作都汲取了东方原始和早期艺术的营养。古陶器上的抽象纹饰和线条,古陶瓷的质朴造型,无不激发现代艺术创作的灵感,当然也引起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关注。直到2000年左右,一件陶罐可以卖到几万至几十万不等。带精美彩绘的陶罐价钱最好。装饰精美的汉瓷罐、谷仓,南北青瓷都是商家和藏者追逐的对象。纽约、伦敦的拍卖场上也不乏这类文物的精品。可以说,那时的国际收藏市场对中国早期陶瓷器的需求,诱发中国境内的大肆盗掘,给中国古文化遗存造成的破坏令人痛心疾首,也无法挽回。

然而,盛行一时的早期陶瓷器的收藏,进入本世纪以后却迅速冷却下来。荷李活道的门市生意清淡了。市场的需求似乎一夜之间饱和起来。价位一落千丈!个中原因至今仍然令很多人不解。其实,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太多了,二是太紧了。

所谓太多了,就是大量的盗掘出土的早期陶瓷器涌入国际市场,冲击了物以稀为贵的定律,势必影响其价位。早期陶器的制作使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文化时期,其数量庞大,工艺质朴简洁。但制式大同小异,出现多了就有雷同之感,其价格自然就会走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量的假货赝品的充斥,也加快断送了这类市场的“繁荣”。由于这类器物制式简约,纹饰质朴,对于制假者来说技术障碍较小。以致在大量的走私货柜内也夹杂着越来越多的赝品。河南、山东、甘肃都出现了许多古陶器的制假高手。90年代初期,一个河南的制假高手将自己生产的汉代陶俑大量投放北京潘家园市场,居然蒙骗了专家。大量重复雷同的器物器形的涌入,使这个市场迅速饱和;大量真伪难辨的赝品充斥,使收藏者信心受到打击。

所谓太紧了,就是中国政府不断加大了对这类盗掘走私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并加强了和国际反文物走私组织的合作。通过修订刑法,增列了盗掘国家珍贵文物罪并加大了量刑幅度;法律明确禁止出土文物的买卖。通过和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地区的合作,大大压窄了国际文物走私活动的空间。这使得很多过去从事中国早期陶瓷器经营的古董商货压仓底,无法出手。舆论也让国内外盗掘走私者不敢嚣张;也让藏家不好追捧。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收藏热的兴起,国内藏家对明清瓷器的喜好也转移了人们对早期陶瓷器的热情。

现在,香港荷李活道的古董商铺里的陶器等出土文物几乎成为无人问津的摆设。一位老收藏家20年前通过一位古董商花40多万港币收藏的彩陶器,去年找同一位古董商帮他出让,几经努力,终以18万沽出。这还是因为这件东西实在特别,而且这位老藏家声誉极好,才会有人愿意接手。

现在,非常令人尴尬的是,由于初期对盗掘走私的打击不够,已经有大量的珍贵的早期陶瓷器流失海外。如何使这些由非法变为合法的国际收藏回流,应该引起重视和研究;国内也有很多人通过各种途径收藏这类文物。公开的流通是不合法的,而作为物权的拥有又似乎是合法的,这种不明不白的状况势必影响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对古陶瓷的保护管理和学术研究,应该引起重视。

早期陶瓷器收藏的尴尬


早期陶瓷器收藏的尴尬

这里所说的中国早期陶瓷是指自新石器时代陶器至南北朝及隋代的陶瓷艺术品。它主要包括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等为代表的彩陶器,夏商周陶器,战国、秦汉陶瓷器,南北朝及隋朝时期的青瓷器等等。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陶瓷器不断地演变发展,承载了丰富的华夏文明信息。无论从造型纹饰还是制作烧造工艺都为后来的中国瓷器工艺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中国早期陶瓷器的收藏,虽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关于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已经有人特别是西方学者开始研究收集这类陶瓷器,但真正大规模的收藏应该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大量的关于早期文化考古发掘活动和同时泛起的盗掘古遗址、古墓的非法活动,引发了海内外对中国早期陶瓷器的收藏研究热潮。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境外的文物贩子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向收藏家推荐中国早期陶瓷器,特别是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汉陶俑及南北朝时期的青瓷器等,然后利用初开的国门,到内地按图索骥,盗运出境。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许多人仍然将盗墓作为致富的手段。而香港、澳门则成为这种生意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台湾、香港、欧美各地的古董商和收藏家趋之若鹜,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这类生意的古董商。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荷李活道的一些古董商主要从事的就是所谓早期中国陶瓷器的店面生意,即向外来游客兜售中国出土陶瓷器。至今还有香港的古董商感叹那时候的陶器生意真好做!

早期陶瓷器收藏的尴尬

其实,对中国早期陶瓷器的欣赏和收藏,部分原因是源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流行。许多西方现代艺术家的创作都汲取了东方原始和早期艺术的营养。古陶器上的抽象纹饰和线条,古陶瓷的质朴造型,无不激发现代艺术创作的灵感,当然也引起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关注。直到2000年左右,一件陶罐可以卖到几万至几十万不等。带精美彩绘的陶罐价钱最好。装饰精美的汉瓷罐、谷仓,南北青瓷都是商家和藏者追逐的对象。纽约、伦敦的拍卖场上也不乏这类文物的精品。可以说,那时的国际收藏市场对中国早期陶瓷器的需求,诱发中国境内的大肆盗掘,给中国古文化遗存造成的破坏令人痛心疾首,也无法挽回。

然而,盛行一时的早期陶瓷器的收藏,进入本世纪以后却迅速冷却下来。荷李活道的门市生意清淡了。市场的需求似乎一夜之间饱和起来。价位一落千丈!个中原因至今仍然令很多人不解。其实,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太多了,二是太紧了。

所谓太多了,就是大量的盗掘出土的早期陶瓷器涌入国际市场,冲击了物以稀为贵的定律,势必影响其价位。早期陶器的制作使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文化时期,其数量庞大,工艺质朴简洁。但制式大同小异,出现多了就有雷同之感,其价格自然就会走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量的假货赝品的充斥,也加快断送了这类市场的“繁荣”。由于这类器物制式简约,纹饰质朴,对于制假者来说技术障碍较小。以致在大量的走私货柜内也夹杂着越来越多的赝品。河南、山东、甘肃都出现了许多古陶器的制假高手。90年代初期,一个河南的制假高手将自己生产的汉代陶俑大量投放北京潘家园市场,居然蒙骗了专家。大量重复雷同的器物器形的涌入,使这个市场迅速饱和;大量真伪难辨的赝品充斥,使收藏者信心受到打击。

早期陶瓷器收藏的尴尬

所谓太紧了,就是中国政府不断加大了对这类盗掘走私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并加强了和国际反文物走私组织的合作。通过修订刑法,增列了盗掘国家珍贵文物罪并加大了量刑幅度;法律明确禁止出土文物的买卖。通过和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地区的合作,大大压窄了国际文物走私活动的空间。这使得很多过去从事中国早期陶瓷器经营的古董商货压仓底,无法出手。舆论也让国内外盗掘走私者不敢嚣张;也让藏家不好追捧。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收藏热的兴起,国内藏家对明清瓷器的喜好也转移了人们对早期陶瓷器的热情。

现在,香港荷李活道的古董商铺里的陶器等出土文物几乎成为无人问津的摆设。一位老收藏家20年前通过一位古董商花40多万港币收藏的彩陶器,去年找同一位古董商帮他出让,几经努力,终以18万沽出。这还是因为这件东西实在特别,而且这位老藏家声誉极好,才会有人愿意接手。

现在,非常令人尴尬的是,由于初期对盗掘走私的打击不够,已经有大量的珍贵的早期陶瓷器流失海外。如何使这些由非法变为合法的国际收藏回流,应该引起重视和研究;国内也有很多人通过各种途径收藏这类文物。公开的流通是不合法的,而作为物权的拥有又似乎是合法的,这种不明不白的状况势必影响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对古陶瓷的保护管理和学术研究,应该引起重视。

探究粉彩瓷器价格居高不下 为受收藏者青睐所致


何为粉彩?它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器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低温釉上彩新品种瓷器。由于这种瓷器的色彩丰富、精美,因而很快获得了清代王公贵族们的青睐,逐渐取代了五彩瓷器的地位,成为景德镇主要生产的瓷器制品。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各朝流行不衰。

康熙晚期,粉彩瓷器初创,数量不多。至雍正一朝,粉彩瓷器的烧造数量和工艺水平有了极大的发展。而后至乾隆朝,由于粉彩瓷受乾隆皇帝弘历本人的格外青睐,景德镇御窑瓷器的生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官窑粉彩瓷器的制作,在保留中国陶瓷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工艺美术的优点,烧造出许多具有新意的粉彩瓷器,以工艺精细、图案华贵、色彩艳丽而成为这一时期官窑瓷器的特征。

清乾隆粉彩满大汉奶壶

尺寸:高130mm

成交价:5100RMB

成交时间:2011-4-2520:56:19

清雍正超大号酱釉开光粉彩花卉大盖盆

尺寸:高19CM,盖子直径1CM,盆口直径16.7CM

成交价:8900RMB

成交时间:2011-5-123:06:57

清雍正粉彩花卉盘

尺寸:直径23CM

成交价:3500RMB

成交时间:2011-5-821:19:16

小编整理华夏收藏网等相关艺术收藏网站的粉彩瓷拍卖出售数据及深入了解各大拍卖行和收藏市场的粉彩瓷器的市场价格行情,得出以下粉彩瓷器行情分析:

从艺术收藏市场上看,粉彩瓷器较多,其中以官窑粉彩瓷器最受藏家的青睐。2001年苏富比拍卖会上,“清雍正粉彩蝙桃橄榄瓶”被拍至4150万港元,创当时清代瓷器的市场最高价;尤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佳士得推出的大收藏家张宗宪收藏的“清乾隆法郎彩杏村春燕图碗”在2006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5123亿港元卖出,创粉彩瓷器的市场最高价。更甚者:在2011佳士得春拍上最为瞩目的“清乾隆粉彩镂空团螭龙纹时时报喜转心瓶”,该瓷瓶估价高达2亿,成为目前估价最贵瓷器。

谈到粉彩瓷器的收藏,当首推雍正、乾隆粉彩瓷器。因雍正、乾隆粉彩瓷器一向以其细腻的胎质,莹润的白釉,典雅的图案,艳丽的色彩而倍受收藏家的青睐,成为中外历次中国艺术品拍卖的聚焦点,价格更是直线上扬,居高不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