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 导航 >

朱银木:我只收小名好壶

朱银木:我只收小名好壶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瓷砖好还是木地板好 古代瓷器壶

2021-01-25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木亭轩”里,藏着几件看上去不起眼的紫砂小壶。紫砂壶收藏家朱银木视之若珍宝,摩挲赏玩不离左右,戏称此乃未来大师之少作。来此赏壶的朋友,可以端起一杯清茶,听朱先生慢慢道出这其中的奥秘。

且看这一把景舟石瓢:本山绿泥料,形简胎薄,立于掌心里干净利落,精神抖擞。朱先生称赞其“清秀中藏雄浑之气,朴拙中露书卷之韵。”此“君子壶”的文人气度首先来自其形制。腰桶微微顶起,弧度与壶底相呼应,底片与腰片衔接自然,曲线柔和,把与嘴的结合达到景舟石瓢的最佳效果。壶的整体线条光润大度。壶身篆刻的诗画是文人气的点睛之笔。一面是储国锋的行草“饮此甘泉,可以延年”,落款“大风”;一面是飘逸的高士图。更难得的是此壶纯手工制作,壶身内面题字为证,接头处亦有手工痕迹。

此壶作者鲍岳中,属于紫砂艺人中的少壮派。据朱先生介绍,这位青年艺人常被大师找去代工,做一把壶,可以得到一两万元代工费。而一转手,大师只需落上自己的款,这把壶便可提升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钱。单这一两万元,对做壶者来说已经是高回报了。若署上自己的名姓,市场价不过几千元。家人因此很是费解:花费同样的力气,为了图个虚名,少赚许多银子,值得吗?

再看另一把同样命运的壶。这把紫泥调砂柱础壶看上去俊朗大气:肩与底平稳开阔。壶身向内凹,如同将士之腰身,优雅挺拔,嘴与把外侧棱角分明,与壶肩相配,内侧优美的圆弧与壶身相呼应。方圆之间,线条酣畅淋漓,尽显外柔内刚之美。壶底落款:谈文贤。

朱先生又拿出一把毛旭平的红清水泥含香壶,一眼望去,圆润空灵,气质超群。此壶系筋纹器型,壶盖与壶身阴阳相接,毫厘不差。壶身扁平,易于存香,而壶嘴下唇微张,似欲吸纳天地之气,又似吞吐芬芳,壶底四足挺立,使壶有凌空欲飞之态。阴阳互补之圆满与动静结合之美妙在此得到呈现。

这些壶在紫砂家族的万千成员中只是“凡夫俗子”,因为它并非出自名家之手,并非“名人之后”。但是将其置于众壶之中,气度不凡,自与“庸众”不同。

像这样的紫砂作品还很多,朱先生正致力于收藏这些新人力作。它们的作者都是后起之秀,曾跟老艺人学徒,学成之后自立门户。朱先生认为,他们才是紫砂收藏者投资的潜力股。紫砂创作,是艺术家心灵和匠人手艺相结合的一门综合艺术。作为一门手艺,年龄便是资本。二十到四十五岁是创作的最佳年龄。这时,思想开阔、思维活跃,可以说心明眼亮,眼到手到。这些人的技艺与那些所谓高工大师相比,毫不逊色,且年富力强,正是精力和创造力最旺盛的好年龄,大有发展空间。

朱先生举了一例:顾景舟一把玉露壶在今年春拍中以943万元高价成交。此壶创作于1943年,那时二十八岁的顾景舟不也还是无名之辈吗?朱先生有一个心得:收藏不是盲目追捧名人,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从发现中得到乐趣。收藏也不是单纯占有别人的劳动,而是分享创作者成长的喜悦。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花八千元买下一把鲍志强的龙香提梁壶。那时鲍志强还只是一个市级技工,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这把壶也跟着身价倍增了。朱先生并不打算拿这把壶去换钱。看着它,如同看到一个平凡人成长为大师的足迹,更坚信了自己的眼光,心里美滋滋的。

事实上,朱先生曾在宜兴学徒,深知做壶之艰辛。后来几十年收藏老壶,也明白落款的意义。许多年后,人已作古,那壶便是生命的延续。因此,他总四处游说那些青年手艺人,不要只顾眼前小利,代工不是在出卖自己吗?人活一世总要留下点什么。那个小小的落款,是做壶人的荣誉,做好自己的壶,就是维护自己的荣誉。谈文贤说的好:只有小名,只做好壶。

目前紫砂界代工之风越演越烈,面对那些屈居幕后的代工者,朱先生想问一句:代工的你如同一个木偶,大师在后面牵着你劳作,你自己在哪里?

他更想劝告众藏家:壶之妙在气度不在出身。练好内功,练好眼力,切莫认款不认壶。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朱海彬的收藏心得——陶瓷艺术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初学者来说,如能潜心钻研,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朱海彬凭借多年收藏鉴定的经验,介绍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古陶瓷。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艺术品的最大特点。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点,是我们鉴别古陶瓷年代和窑口的可靠依据。

无私捐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古董艺术品市场的升温,古玩文物的流转和经济价值大大提升,与此同时艺术品捐赠却遭遇了另一个拐点。市场经济让人们懂得了古玩文物和艺术品的价值,他们更愿意把家中收藏拿来参与拍卖、投资等市场活动,而并不愿向博物馆捐赠。然而,作为收藏大家的

朱海彬看到的却是自己手中藏品的社会价值,情愿将它们捐献出来,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观看。

2012年,朱海彬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收藏多年的古代雕塑精品186件(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大家启迪一种高尚的思想:捐献让艺术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部分,这必定是未来中国艺术藏品的一个重要流向。

唐三彩扁壶(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唐白釉点彩马上人(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唐三彩母子猴(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朱海彬

朱海彬,男,汉族。祖籍周口市太康县,出生在一个古玩世家。祖父从民国时期就特别喜欢研究与收藏字画和古瓷,朱海彬从小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也酷爱收藏,尤其喜欢研究文物古玩,长期的耳濡目染,得到了陶冶和锻炼。从事文物、古玩鉴定及陶瓷器收藏三十余载,现为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陶瓷鉴定专家,人民美术网陶瓷鉴定顾问,亚洲商业委员会顾问,河南省陶瓷委常务理事。

编著有《古代雕塑玩具作品集》,于2012年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收藏多年的古代雕塑精品186件(套),文化部门领导和专家对

朱海彬先生的奉献精神及对博物馆和美术事业的支持给予高度评价。并授予朱海彬先生荣誉捐赠证书。

我的瓷器邮票收藏


我喜欢瓷器,是缘于这样一种观念,人世间一切珍贵的东西,几乎无一例外是美丽而又易碎,比如爱情、比如瓷器……大概正是缘于此吧,因美丽而又易碎才显得格外珍贵的瓷器,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珍爱的宠物。

熟悉我的朋友大都知道,区区在下还是一介低层次的集邮爱好者。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那一旦碰到了以瓷器为题材的邮票,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比如,1999年4月,《钧窑瓷器》纪特邮票的发行,就让我不胜欣喜。

对钧瓷,过去我是一无所知。1985年,我的一篇文章在河南获奖,奖品是尺把高的钧瓷瓶一尊。瓷瓶造型简洁,线条流畅,釉色为成色很好的鸡血红,以此为嚆矢,我和这种厚重、沉稳的瓷器遂一见钟情,并陆陆续续购置价廉、且还看得过去的钧窑瓷器。记得有一次,距我住处不远的一家钧瓷专卖店倒闭清货,我闻讯赶忙前去,还拉了几个朋友帮忙砍价。果然是人多力量大,结果硬是让老板把骆驼卖了个马价,我背着七八个大大小小的瓶子满意而归。只是事后又想:这该不会有乘人之危之嫌吧!

除过前面提到的那尊瓷瓶外,我最好的一件钧瓷是向别人讨要来的。一次,去油画家林安龄的工作室聊天,适逢他刚从河南买回一些钧瓷,遂得以先睹为快。其中有两个小碗,经窑变以后,釉色瑰丽多彩,图案出神入化。通过以往的阅读我知道,钧瓷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这两个小碗正是如此;真是妙不可言啊!见我爱不释手,林安龄说:“见一面,分一半。你挑一个吧!”如今,这个钧瓷小碗就安放在寒舍客厅一个显眼的位置,闲时把玩,真是感觉好极了!

当然,最好的钧窑瓷器,是在博物馆里,我们想隔着厚厚的玻璃看一眼也不容易。正因为这样,把钧瓷精品搬上邮票,就使得像我这样的钧瓷爱好者随时随地都能够聊胜于无地欣赏一番;更何况设计巧妙、印制精美的邮票,也是足以陶冶人心灵的艺术品,瓷器和邮票结合,当然就成为了强强联手的佳制。

1999年4月发行的《钧窑瓷器》纪特邮票共有四枚,所展示的分别是出戟尊(北宋)、尊(北宋)、双耳炉(元代)、双耳连座瓶(元代);皆为钧瓷的传世精品,不但造型各具特色,而且釉色也包括了天青、月白、宝石蓝、鸡血红这么一些钧瓷的代表品种,很能让人对钧瓷“窥一斑而知全豹”。另外,这套邮票还是1999年3月1日外埠平信邮资调整为0.8元后的首套符资纪特邮票,别有一种收藏意义。当年这套邮票首发时,我格外多买了几套,陆续送给了那些像我一样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的朋友。

12年过去了,前不久,在网上读到一条消息,得知一种叫作“《中国陶瓷·钧窑瓷器》邮票发行的12周年纯金珍藏版横空出世,将在第七届中国·禹州钧瓷文化艺术节上惊艳亮相”。据称,这一珍藏版限量发行888套,每套售价8889元,并特别强调“之后增值空间将更加惊人”。哈哈,这么好的发财机会,让给别人吧;我嘛,就算了!

陶瓷收藏家苏银溪的故事


瓷库中国讯“我现在藏有德化近代名家作品有数百件,另外还有上百件上世纪德化厂集体创作的各类作品,这些作品的时间横跨半个世纪。可以说是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雕艺人的创作历程。所以,在我展厅里,精品荟萃,也是德化当代瓷艺作品的集中展示。”在德化进城大道“德化古玩城”内的主建筑大楼五层,“宝兜艺瓷”的苏银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些来,国内外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一定程度也促进瓷雕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苏银溪的这批作品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据介绍,苏银溪的这些名家作品大都来自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那时市场意识相对淡薄,收藏这些作品纯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种偶然,是他年轻时到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经营瓷器店留下来的。对此他笑着说:“不是我有什么独到的眼光。”

中国人最早是用陶器的,大概是新石器时期,发明了瓷器,已经是汉代的事了。陶瓷一词前后一字之差,在时空上却跨越了数千年。早先的瓷器,色泽是青灰色的,汉时的人在端详着灰不溜秋的瓷器时,大概在想,如果瓷器能烧成白色该有多好看。白是一种非常高雅的颜色,白云、雪花还有女人脂白如玉的肌肤,都是极美的东西。古人不知道瓷器能不能烧成高贵的洁白色,孜孜不倦地追求了一千年,终于在北朝末期或唐初才烧出相对意义的白瓷。到了明代,白瓷烧制到达一个顶峰,之后又有各种色泽瓷器被烧制出来,但“白如雪,润如玉”似乎永远是瓷器色泽的最美境界。

何朝宗的存世神品至今几乎都在国家博物馆,民间难得一见。建国后德化瓷人凭借日趋先进的烧制工艺,在继承古人的艺术风格下,大胆创新,创作了相当多的瓷艺精品。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德化陶瓷一厂一些老工艺师所创作的艺术精品,目前在收藏市场亦价格不菲,为有识之士的关注收藏对象。

德化“宝兜艺瓷”的掌门人苏银溪,就是这样的一个收藏家。在几十年大江南北经营德化陶瓷艺品的过程中,他早已深深热爱上了这些“沉默的朋友”,作为商人,他本是要把这些优秀瓷塑作品卖掉赢利的,“但有的东西太美了,卖了就没了,有的甚至是孤品,所以不舍得卖。”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如今他的“宝兜艺瓷”已收藏了几百件德化白瓷近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德化瓷艺名家的创作历程,“宝兜艺瓷”便真成了德化白瓷的“宝兜”了。

《鱼篮观音》是当代德化著名艺人陈德卿的作品,作品精雕细刻,线条流畅,衣纹自然、飘逸,面相饱满温柔又庄严肃穆,是当代德化瓷器仿何朝宗观音的上乘之作。

《毫光如来》与《毫光观音》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许兴泽的作品,二佛通体用上好的德化瓷泥烧制而成。这种白似乎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白到极致么?似乎也不是,因为分明有点透明,却只是有一点透明,那么若隐若现,就如佛的拈花一笑,却又非笑,让人不由自主神定气闲。

陈德卿另一作品《浴女》,把一个东方女子的绝美身材在一条浴巾上中展露无遗,细脖与腰身,让人窒息的臀部曲线,以及乳白如凝脂的皮肤,或许只有德化白瓷才能如此艺术逼真地表现出东方女子的含蓄与开放,每个部位看上去都是那么匀称与自然,让人回味无穷。

《思》在刻画一个闺中少妇的淡淡忧愁。齐整的刘海、标致的五官、瓜子型的脸庞以及对襟的短衫,年轻却挽着传统的中式发髻,看来是已为人妻了。在想些什么呢?是思念远行的夫婿?还是在追忆少女时代快乐的时光?不说也罢,就这么永远含蓄着,这便是典型的东方风情了。这件作品获得福建省“文明交通杯”艺术陶瓷大赛的金奖亦不为奇了。

一只汝窑碗引发的官司


最近几年,古玩市场火得一塌糊涂,前有马未都等人大谈收藏乐趣,后有拍卖会屡创历史新高,古玩圈儿里的那些事儿,可谓是层出不穷。

本人不是古玩的收藏爱好者,一来不懂,二来没钱。可是,也接触了一些有名或无名的圈里人,大约五六年前,我曾听一位河北省的所谓“专家”说,他曾去过一些“鉴宝类”节目,总是被先告知某些东西要开多少钱,这位“专家”也算是比较有骨气的,扔下一句“太缺德”后走人了。说实话,我挺佩服这位“专家”的,至少他还说了“实话”。

这次,我们要说的也是一个关于“打眼”的故事,原告背后是一堆的“专家”,被告本人也是知名“专家”,两拨“专家”对簿公堂,那势必是看点多多,不过有一点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这两拨“专家”中,肯定有一拨是“打眼”了。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成交,创近现代书画拍价新纪录”、“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4.025亿元成交,创今春拍卖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成交新纪录”……2011年春拍频出天价的同时,古玩市场的乱象也开始显现。

近日,北京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刘先生起诉鉴宝名家、央视《寻宝》节目鉴宝嘉宾毛晓沪,称毛晓沪造假骗他上当,要求返还387万元货款及损失209万元。

随后,毛晓沪发表声明,他并不认识刘先生,也无仿造古物,甚至称此事已不是一件普通的民事诉讼案,而是专家与专家的一场博弈。目前,北京丰台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谁“打眼”了

刘先生是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负责人。他诉称,2004年3月,他参加了一个古董培训班。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杨静荣前来讲课,他通过杨静荣认识了毛晓沪,并花387万元,从毛晓沪的手里购得“宋代汝窑碗”1只。后经数位专家鉴定,此碗属赝品,并指出造假者即为毛晓沪本人。

宋代汝窑是文物界极其珍贵的文物。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至今没有发现。为“五大名窑”之首,有“名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这些特征也成为鉴定汝窑瓷的重要依据。

根据一些陶瓷专家的考证,现存于世的汝窑瓷器仅有六十五件。那么,刘先生购得的这只“宋代汝窑碗”是不是真品呢?

分歧

刘先生:从毛晓沪处购得此碗

毛晓沪:我根本不认识刘先生

刘先生称,“宋代汝窑碗”是在参加一个古董培训班时,认识了毛晓沪,并花387万元购得。而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的法人代表毛晓沪对记者说:“事发前,他从来不认识这位刘先生,也没有和他打过交道,更没有收到过他的387万元货款。故宫杨静荣从没有向我介绍过此人,我也不知道什么古董培训班。”

那么这个“宋代汝窑碗”是怎么转手到刘先生手里的呢?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沈平对记者说,当年,毛晓沪确实鉴定过此碗,并且经人介绍,以86万元的价格卖出,“可以肯定,第一个买走这只碗的买家绝不是刘先生。”至于刘先生如何花了387万元从何人手中购得此碗,就不得而知。

但刘先生坚称,此碗是花高价从毛晓沪手中购得。

除此之外,刘先生所称,此碗还附带一份由“中国文物鉴定中心和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共同出具的真品鉴定证书,证书上有杨先生等几位专家的签字。

在文物鉴定行业里,鉴定陶瓷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鉴定工作者凭实践中获得的鉴别能力,吸取前辈经验,参考文献与图像来进行鉴定的传统方法;另一种是科技工作者运用分析、化验、测试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鉴定。

“当年鉴定此碗时,不仅有我出具的鉴定证书,也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赵青云等人的鉴定证书,除此之外,我还找了北京的研究机构对此碗的元素成分和老化程度等进行了鉴定,也出具了真品鉴定书。”毛晓沪清楚记得当年鉴定的种种细节。

对于“中国文物鉴定中心和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书,毛晓沪说,该中心是对公机构,并不接受私人的鉴定申请。“直到现在,我也敢保证当年鉴定的那只碗属真品,可我不敢保证刘先生手里的那只碗就是我当年鉴定过的那只,他需要拿出证据。”

刘先生对记者说,经过多年收集,他手里已有足够证据,但要在开庭时才能拿出来。

从2005年开始,刘先生不仅请了众多专家鉴定,得出此碗为赝品,而且还向警方举报毛晓沪诈骗。2008年8月8日,毛晓沪被警方拘留,15天后被取保候审。

对于此事,毛晓沪并不否认。他称,“前两年,就是这位刘先生,向公安机关举报,把我以‘诈骗罪’抓了起来,丰台民警查了15天,查不下去了,只能放人。”

“过了这么长时间对他再起诉,就是因为我向警方报案后,至今警方还没侦结此案。这次向法院提出的是民事诉讼。”刘先生说,民事诉讼要求毛晓沪返还387万元货款及赔偿损失209万元。

对质

刘先生:

专家称造假者是毛晓沪

毛晓沪:

我和“专家”有私人恩怨

2005年8月,刘先生聘请5位故宫陶瓷鉴定专家鉴定此碗。专家称毛晓沪曾带两只这种汝窑瓷钵给他们看,被当场指出是假货,并指出瓷钵的主人和造假者就是毛晓沪。

2008年6月,刘先生再次找国家级专家对该碗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该碗系赝品,并出具了鉴定书。

“在我人生中从未仿制过汝窑碗,更没有卖过仿品。至于故宫专家说刘先生手里的汝窑碗是我仿的,希望刘先生能提供证据,我就可以起诉他们诽谤罪了。”得知此事后,毛晓沪在博客上发了一份声明,对刘先生提出的质疑一一进行了回应。

“既然已经起诉,我就要把这件事搞清楚,也要让故宫专家给我一个交待。”毛晓沪说,他从小在故宫长大,十分了解某些故宫专家。

查找毛晓沪的成长经历:1951年,毛晓沪生于上海,1955年随父母迁居北京,成长于故宫博物院家属大院,早年受到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刘九庵先生等老前辈的真谛亲传。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寻宝》、《艺术品投资》以及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等节目的特约鉴宝专家。

虽然从小在故宫长大,毛晓沪自认不是科班出身,属于实战派专家。他不仅鉴定古陶瓷,也仿制和修复古陶瓷。网上曾流传,多年前,他带着亲手修复好的仿金代黑釉凸线纹花口瓶,拿给故宫专家鉴定,被一些专家鉴定为宋金时代磁州窑的精品。“我与故宫一些专家颇有渊源,也存在一些私人恩怨。”毛晓沪说。

目前在国内,做鉴定的专家分为好几类,由于级别不同,价格也不同。大体分为一般专家、省级专家和国家级专家;也有分为专家、专家的弟子和实习生,还有分为市场实战的专家和研究机构的专家。而且,各家鉴定中心对一般专家的理解不同,有的将一般专家理解为该中心的工作人员,有的理解为实战派的专家,有的理解为是中心指派的专家;因为如果持宝人指定某专家鉴定,还需要交纳价格不菲的点名费。

目前鉴定界最纠缠不清的就是实战型和研究型专家之争,到底谁的眼力和鉴别力更胜一筹? 难有定论,只能根据持宝者自己的喜好去做判断。

对于这场诉讼,毛晓沪说:“此事已不是一件普通的民事诉讼案,是体制内专家与体制外专家的一场博弈,我已做好捍卫真相的准备。”

收藏经:陶器藏高古 瓷器收老窑


赏玩古玩,趣味在于一个“古”字,玩到高古便高雅,玩到高古便有境界。

如赏玩青铜器,可先从历代钱币上手,玩到汉唐铜器,玩到商周青铜器,工艺越玩越深刻;如赏玩陶瓷器,通常从赏玩新瓷起步,玩到老窑瓷、玩到古陶器,形式越玩越朴素;如赏玩漆木器,一般先从民国、清代彩金木雕起始,玩到明代剔红、汉代漆器,色调越玩越无华;如赏玩玉器,常人按惯例总是从佩带新玉器开始,玩到清乾隆工,唐宋、六朝

、老三代玉器雕工越玩越简洁。因为从民国以后,老三代古玉几乎极其难见踪影。玉器藏家,都推崇汉玉的“汉八刀”雕工,一块汉玉蝉,仅仅八刀之雕工,就栩栩如生了,可见古玉之艺术魅力。新世纪后,收藏红山文化古玉成热点,红山文化古玉之艺术风格也就是两个字:简洁。

我们再把具体收藏的品种落实到陶瓷上,略作分析。

赏玩新瓷者,总是先被新瓷上的彩绘图案所吸引,当藏家赏玩到元明清青花之后,就会感觉到明清官窑、民窑彩瓷太喧闹,即青花比五彩、粉彩、斗彩清静。当藏家赏玩到宋青白瓷、宋龙泉窑、耀州窑青瓷、宋建窑、吉州窑里瓷、宋五大名窑一道釉(一般民间藏家几乎没有赏玩宋五大名窑完整器的可能)、唐白釉、三国魏晋越窑青瓷之后,你又会感觉到元明清青花的轻浮,即宋代及以前的单色釉青瓷、白瓷、黑瓷,比元明清青花深沉。当藏家赏玩到汉代青釉及褐釉陶罐、陶钟、陶壶之后,你又会感觉到魏晋至宋朝的瓶、盘、碗、盏等器型比汉代釉陶罐、陶钟、陶壶小派。即汉代釉陶比魏晋至唐宋的瓷器更有气韵。当藏家赏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寺洼文化马鞍型红陶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壶之后,你又会感觉到,汉釉陶上的釉水仅起护胎作用,陶器仅器型就具有艺术震撼力了。而彩陶上奇异的纹饰、图案、符号,又远远比汉釉陶神秘。即,新石器时代后期的素陶、彩陶,比汉釉陶更具有幽深的历史感。

所以,我们从陶瓷审美之立场出发,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一种观念:赏玩陶瓷器,赏玩到老窑瓷便高雅,赏玩到远古陶器便有境界。

再从赏瓷识陶的收藏人群分析中,我们可以应验以上的论点:即凡艺术欣赏水准平平的商界精英,他们喜欢一掷千金投资收藏明清官窑青花彩瓷;凡美学修养高深的文人、画家、艺术家等,他们偏爱老窑瓷器、高古陶器、远古彩陶。这种奇特的泾渭分明的收藏文化现象,是很耐人寻味的。

作为投资性的收藏,明清官窑青花彩瓷当然增值快,因为古陶瓷炒家主要是商界精英;作为装饰性的收藏,明清民窑青花彩瓷当然漂亮,摆放在博古架上,耀眼夺目,能满足人的炫耀心理。但作为美学艺术收藏、修身养性收藏、人文精神收藏,收藏老窑瓷器,收藏高古陶器,比收藏明清官窑、民窑青花彩瓷,更有艺术品味,更有人文价值。

曾有一个富翁与渔夫的对话令人深思。大意是:富翁问渔夫,为何悠闲休息看山,不多打几条鱼?渔夫反问,多打鱼为了什么?富翁说,多打鱼可以买船,买船后多打鱼可以赚更多的钱买游艇、别墅。等年老以后像我一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休闲、看山。渔夫说,如今我已做到了,已有更多的时间休闲看山。后富翁无以应答。

这个故事启迪我们:投资明清官窑、民窑青花彩瓷,仅仅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最终,人还是要追求高境界的生活。而人生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绚烂归平淡也。故朴素无华蕴含着古代文化、远古文明气息的老窑瓷器、高古陶器,将是一位成功人士的最后的陶瓷收藏选择,也将永远是下一轮收藏热点……

磁州窑酱褐地黑釉银油滴碗


“油滴”一词,其名称主要来源于釉色上的花纹形状,即在瓷器(一般是指在盏或碗)的黑色釉面上散布着无数具有金黄色或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斑点,故又有“金油滴”“银油滴”之叫法。这种斑点多呈不规则的圆形状,它们大小不一,分布无规律可循,犹如密密麻麻散落的油滴,使人眼花缭乱。油滴斑实质是釉在高温下的一种结晶现象,烧成难度大,历史上成功烧制一件合格的油滴盏(碗)因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其成品率相对较低。因此品相完整、纹饰漂亮的“油滴盏(碗)”尤为显得弥足珍贵。

这是一只金元时期磁州窑的酱黑色“油滴碗”(图1)。之所以将其称为“油滴碗”,是与建盏相比较而言,前者为浅斜弧腹壁,后者为深斜弧腹壁,两者在外形上存在明显的区别。该“油滴碗”高6.2、口径17厘米,厚圆唇,口唇下内凹呈束口状,口沿下1厘米至圈足处呈浅斜弧腹壁,碗内斜内壁至碗心近似斗笠状,碗心下凹成圆形乳头状小坑,圈足较矮,挖足较浅不及肩,圈足底有较小角度的外斜修足(倒角)痕迹,足径5.5厘米,足内底心外凸呈圆弧状,其圆弧顶端有一不太明显的鸡心状的小突峰,涩胎处可见旋削痕和刮削痕,修坯随意草率,刀法自然有力。

该碗内施满釉,外壁上半部施釉,下半部至圈足及底足内涩胎无釉(图2),从露胎处可见其胎土泛白微黄,胎质较细腻。仔细观察,该碗采用了二次上釉的方法,即先在涩胎上施一层薄薄的酱色釉(也可称之为护胎釉),然后在此基础上又罩上一层较厚的黑釉,这可从碗的口沿和碗外壁黑釉垂流处与护胎地釉的不同釉色分辨出。由于釉层内薄外厚,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因重力作用釉水向下流动,口沿处的釉较薄在强光下呈酱褐色,外壁内层釉边缘部分未被外层釉覆盖部位也呈酱褐色,而碗外壁外层釉的边沿部位有明显的垂流痕迹且与内层釉存在明显的色差(图3),即内褐外黑。因此,该碗也可称作磁州窑“酱褐地黑釉银油滴碗”,他采用的二次上釉的方法与磁州窑“白地黑剔花”“釉下白地黑剔花”和“釉下黑彩”等品种,在工艺上相近或相似,前者是二次上釉,后者是二次上化妆土、在二次化妆土上再施釉和在涩胎上绘上设计好的图案并施上化妆土,然后再罩上一层釉。在这里用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之妙来形容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一点也不为过。

磁州窑不仅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最知名的民间瓷窑,他的主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彭城镇和磁县等地,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产品主要是各类日常生活用品,如碗、盘、碟、瓶、罐、盏、枕等。因磁州窑独特的装饰风格,其刻、划、剔、填彩、绘画交错使用,工艺繁复,产品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的喜爱,从而名噪一时并奠定了北方“瓷都”的地位。特别是“白地黑剔花”“釉下黑彩剔花”“釉下黑彩”等品种,更是磁州窑的名品而受到世人的仰慕。“酱褐地黑釉银油滴碗”作为磁州窑众多名品中的一员,其装饰技巧、施釉风格、艺术内涵及历史价值在磁州窑的同类产品中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值得我们进一步去解读和认识。

两宋时期斗茶之风盛行,人们招待宾朋,品茗论茶,加之文人爱屋及乌咏茶成趣,对建窑黑釉茶盏推崇备至,从而使黑釉茶盏受到人们的普遍追捧。而建盏自身所具有的一些排他性特点,尤其受到古人的钟爱。其最大的亮点是独特的釉色变化,即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釉色,其空前绝后、变幻莫测的璀璨色斑纹,与人工彩绘及雕刻完全不一样,釉面是在窑内一定温度和气氛中产生变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的“天工”与“人工巧匠”的完美结合所产生的“鬼斧神工”之作,因而十分稀少和弥足珍贵。如被称为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名品,更是身披炫目华丽的色彩、以难以人为控制的纹饰,散发和弥漫着神秘的艺术魅力,即使在宋代也被帝王及王公贵族、名流士大夫奉为高级奢侈品。而作为磁州窑“酱褐地黑釉银油滴碗”,虽工艺独特,装饰繁复,做工精细,纹饰漂亮,由于无法撼动建窑黑釉茶盏的霸主地位,无法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从而掩盖了自身的光环,阻碍了人们对其产品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进而使其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虽然历史上建盏受到上层社会的青睐,并一时成为宋一代唯我独尊的不二选择。而作为北方最负盛名的窑场磁州窑,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利用自身的技艺优势,将建盏的美深度融合于自身的产品之中,探索烧制适销对路的黑釉瓷碗也在情理之中。“酱褐地黑釉银油滴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问世的。其釉面乌黑油亮,如胶似漆,胶质感极强,釉面呈亚光,其上布满着大小不一的颗颗油滴,油滴呈银灰色金属光质,它们相互依偎在一起,好似正在由高到低向碗心流淌积聚。磁州窑“油滴碗”虽不及建窑“油滴盏”名扬海内外,但该“油滴碗”也不失建窑“油滴盏”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它黑如松墨、厚如凝脂的釉面,配上银灰色的颗颗油滴妙趣横生,犹如黑夜中的繁星,在天空中闪闪发光,闪耀着迷人的艺术光彩;它又好像轻盈的气球,正在展翅飞翔,遨游蓝天,层层叠叠蔚为壮观。它与建盏一北一南,遥相守望,惺惺相惜,各展风采,是北南窑口匠师技艺的大碰撞,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文化语言、艺术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性。

瓷器鉴定我有小妙招


瓷器向来都是我国古代最精美的艺术品,在市场上也是一直很畅销的,瓷器收藏也应运而生,瓷器作为收藏理财的一种,也有很多风险,特别是瓷器的辨别能力,因此作为一名收藏专家,必须得有敏锐的辨别能力,有规避风险的能力。

第一、古代的瓷器分为官窑和民窑,官窑的瓷器价值比较高,而民窑的瓷器价值要低很多,官窑的瓷器的造型方面规整,有很强的塑造感,另外官窑的瓷器造型一般都很圆润,而且充满灵巧,给人清秀大方的感觉。

第二、我们鉴定瓷器的时候可以看胎土淘炼精细的程度,另外还要看胎体轻重适度,另外古代上品的瓷器讲究修胎,而且器形十分规整,瓷器的瓷胎注意淘炼而且含杂质少,瓷器的胎色洁白光泽适度。

第三、上好的瓷器特别是宋朝和元朝的瓷器现在已经存世很少,明朝的瓷器数量较多一些,官窑的瓷器釉面特征比较明显的是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色泽纯正,而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第四、我们鉴别瓷器的时候,要注意瓷器的纹理变化,一些假冒的瓷器由于是化学制品进行加工,纹理看起来很不自然,而正规的制品我们可以看到纹理之间的自然规律,有一种超然的感觉。

第五、古代的瓷器经过多年的变化,在细节上会有明显的时代特别,我们只要多看一些该时代的制作工艺的书籍,就会很快发现瓷器的真假,这个是一个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积累,大家一定要多这类书籍。

第六、每一个年代的瓷器都有不同的款式特征,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和大家说一下,例如著名的永乐青花瓷,这类瓷器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的瓷器有年款,大家只要知道这些知识就很容易鉴别瓷器真假了。

瓷器鉴定还需要拿时间去砸的,花大量的时间去博物馆看馆藏;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做知识积累;花大量的时间去跑市场;花大量的时间研究每年全国考古的最新进展;甚至花大量的时间研究假货和造假技术。现在的科技对瓷器和玉器这样的物件基本无能为力,还是得靠自己的眼睛,所以还得花功夫砸。

收藏现代瓷不能只看景德镇


去年广州曾举办过多次现代瓷展览,专家认为收藏者要多看这些展览积累经验知识。

目前石湾公仔作品的设计较过去更为多样与时尚化。

有人误以为现代瓷独指江西景德镇名人瓷;有人只知河南禹州钧瓷出众,不知汝州汝瓷同样优秀;有人对动辄数万元、十多万元的大师作品望而生畏,却不知同样出自大师之手的德化白瓷只需几千元便可拥有……近日记者了解到,国内不少收藏爱好者对现代瓷的收藏存在误解。对此,广州一些专家表示,收藏现代瓷不能盲目跟风,而应关注“代表或表现现代、当代文化、艺术与社会精神的陶瓷,因为其必然成为组成中国陶瓷史的重要一环”。

市场现状

现代瓷大师作品受市场追捧

如今在陶瓷收藏领域,古瓷已不再独步天下,一些做工精美、价格较低的现代瓷越来越受到收藏爱好者追捧,成为艺术品投资“新贵”。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现代瓷,一般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生产的瓷器作品,这些作品尤其能反映新中国制瓷艺术品水平,同样具有收藏、投资的价值。

目前,工艺美术大师的现代瓷作品受到市场的追捧,包括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刘远长、戴荣华、何叔水、赖德全等人作品。在新近举行的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近现代艺术陶瓷专场”上,王锡良的一件56cm×32cm的黄山瓷板被藏家“抢”至123.2万元成交,较起拍价28万元高出数倍;张松茂的一件36cm×28cm的雪景昭君出 塞瓶则拍出95.2万元高价,同样较起拍价高出近两倍;而何叔水的一件富贵大顺瓷板则以39.2万元拍出……此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也同样受欢迎。

有藏家认为,现代瓷能直接从工艺美术大师手中购买,不存在赝品一说,安全性高。该藏家表示:“古瓷虽有价值,却是赝品泛滥。即使是有一定的眼力,在这个领域行走,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而广东省收藏协会副主席、收藏文化与经济研究委员会主任、文化艺术收藏网营运总监陈庆彰认为:“陶瓷艺术在中国是不会"断代"的,是薪火相传、代代有繁荣的。故现代、当代陶瓷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时至将来,现当代艺术品自然会成为古代艺术品,成为古董。所以说,现当代陶瓷若收藏得当,价值足现。”

投资建议

除作者名气还要看艺术性

但同时,陈庆彰提出,在当下浮躁的市场风气影响下,需要对现代、当代陶瓷艺术的价值作出正确判断。“制作者的荣誉称谓、职称不是死标准!真正的"收藏价值"来源于文化内涵和视觉欣赏等精神需求,还有世代传承与市场金钱判断的物质需要。”陈庆彰说:“我特别力荐代表或表现现代、当代文化、艺术与社会精神的陶瓷,因为其必然成为组成中国陶瓷史的重要一环。收藏价值不应以作者现时名气所定。”

而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馆长谭伟彬指出:“景德镇国家级大师的作品,目前一件大概是十几万到二十几万元。个别出名的大师,一件作品可以换套房子,这个价位已经很高了。不过要注意,有些大师虽有大师的职称,但未必有大师的水平,部分作品价格虚高,水分比较大。”据悉,从2003年开始,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每年大约都要举办10场当代工艺品展览,当代陶瓷是其中的主要门类。

日用瓷精品也有收藏价值

“现代瓷收藏非名人瓷专美,凡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精品都具有收藏价值。”谭伟彬认为,日用瓷器价值未必低于艺术瓷:“现代瓷收藏领域里,可能很多人没有想过日用瓷的位置。事实上,当年清宫留下的很多东西都是日用瓷,其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并不低于今天的国家级大师作品。当然这里面还有历史价值、材料价值等因素,比如当代的"毛瓷",就是日用瓷,但它在制作上特别选用了最好的原料,制作也集中了景德镇最好的人才,具有了珍稀性,也就具备了收藏的价值。”

谭伟彬说:“收藏一看珍稀二看精品,具备了好的材料和做工,具有了不可再生的属性,也就具有了收藏的价值。目前广东部分藏家在实践中已经体会到,一些日用瓷精品碗盘也有艺术品位。”

了解整个行业才能找准方向

“事实上,除了广为人知的江西景德镇名人瓷外,中国作为历史悠久陶瓷古国,许多地区传承和发展了传统的优秀制瓷工艺。只要多了解陶瓷行业,就可以寻找到更具升值空间的投资洼地。”

在现代瓷投资方面,谭伟彬比较推荐陕西的耀州青瓷、河南汝州的汝瓷,以及福建德化白瓷。“就青瓷而言,自古就有“南有龙泉瓷、北有耀州瓷”一说,耀州瓷就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它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现时名气稍弱。正因为这样,一件值得收藏的比较好的耀州瓷作品只要一千几百元就能买到,非常有升值潜力。此外,像德化白瓷,出自省级大师之手的原作也只是卖数千元。”

记者日前从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获悉,“第二届广州紫砂·陶瓷艺术文化节”将于今年8月4日至7日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举行,届时,专家、学者、陶瓷艺术大师将亲临现场,向市民讲解陶瓷艺术。展会现场还将举办陶瓷制作表演,以及“第二届紫陶杯”紫砂陶瓷艺术作品评选活动等。

日前该艺术节相关负责人何敏思告诉记者:“其实,现代瓷器的收藏范围非常广,不仅有深入民心的江西景德镇名人瓷,还包括诸如湖南醴陵的釉下彩瓷、河南禹州的钧瓷、汝州的汝瓷、山东淄博的刻瓷、河北唐山的骨质瓷、河北曲阳定瓷、陕西耀州青瓷、浙江龙泉青瓷、福建德化白瓷、潮州描金彩瓷,以及广州的织金彩瓷等等。普通市民对整个行业有所认识,方可找到正确的现代瓷投资方向。”

专家建议

新入行者勿盲目追求大师作品

现代瓷大师的作品价格普遍较高,那对于初入行的收藏者来说,收藏现代瓷应该从哪里起步呢?

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馆长谭伟彬支招:“不要急于下手,更重要的是多看、多走、多听。”具体来说,多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多看权威机构举办的展览,多比较实物,从而最终领悟出来,这些瓷器好在哪里;另一个方面是看书,把各个种类,包括历史进行对照。多走,就是要到产地去,多了解当地陶瓷的发展状况。多听,即多听取有经验的行业专家讲解,积累经验。

“新入行者勿盲目追求大师作品,无需一步到位,切忌好高骛远。”谭伟彬说:“先不讨论"有名无名的假大师",即便是有水平的真大师, 作品也不一定全部都是精品。因此,收藏重在看作品,要了解材质、做工,更要结合作者的情况来分析。我认为,刚入行的收藏者买东西不要在乎大小,价格多高,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手工不错的,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也可以从日用瓷精品,如茶具、碗等介入,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可以装点、美化家居。”

相关报道

石湾公仔近年价格猛涨

广东佛山石湾陶塑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石湾公仔”最受市场欢迎,高度写实与适度夸张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令石湾公仔兼有生活趣味和艺术品位,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

“4~5年前,购买具有高级职称的中青年陶艺家作品,即使是“原作”也只需万余元/件,如今普遍升到10万元以上,名气大的甚至达到30万~40万元/件。”广州市收藏家协会理事、紫金堂艺术中心总监张启新告诉记者,不仅老一辈陶艺家的作品价格上扬,中青年陶艺家作品的价格也逐步上升:“不过参照当前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价格,石湾公仔普遍价格还不是很高,尤其是中青年陶艺家的作品还有上升的空间,属于“潜力股”。”

张启新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石湾公仔的认识不断加深,消费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就消费群而言,呈现三大特点。其一,过去,石湾公仔比较受中年人士欢迎,如今连年轻人也喜欢上这种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陶艺作品;其二,不仅南方人喜欢收藏石湾公仔,越来越多的北方人也迷上了石湾公仔的收藏,但他们更为钟情“原作”;第三,惟妙惟肖、生动有趣的石湾公仔深受外国人青睐,以在美国纽约的售价为例,一般可以与中国大陆市场的数字标价持平,即在佛山买1万元人民币的,在美国纽约可以卖到1万美元。”

日前记者在广州芳村越和工艺品市场看到,石湾公仔作品的设计较过去更为多样与时尚化,而尺寸方面趋向大体积,甚至有如成人般大小。“一般来说,2000~3000元价格区间的中级职称陶艺家作品“精品”(限定一定生产数量),销量最大。而“原作”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