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陶瓷艺术 > 导航 >

陶瓷釉上花鸟装饰工艺和艺术特点

陶瓷釉上花鸟装饰工艺和艺术特点

陶瓷艺术 古代瓷器艺术特点 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2021-02-01

陶瓷艺术。

陶瓷釉上花鸟装饰有古彩、粉彩、新彩、红绿彩、金银彩、电光彩、墨彩、广彩和刻瓷等品种,从目前来看,釉上花鸟装饰以粉彩和新彩占主导地位。总的发展趋势可用八个字概括:即“百花齐放,创新繁荣”。本文试从几种主要的陶瓷釉上花鸟装饰的工艺和艺术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简述于下:古彩又称硬彩,其艺术特点是构图严谨、形象概括夸张、笔线刚劲有力,红绿鲜明、对比强烈,而且多结合图案装饰,显示出健康、质朴的民间艺术特色。古彩装饰是在成化、嘉靖、万历的大明五彩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至清代康熙时期才完全成熟的一种独具一格的釉上五彩装饰。古彩花鸟的纹样色彩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发展到现代,有些古彩名家在工艺上有所创新,如戴荣华的《荷香》、蓝国华的《硕果》、方复的《富贵万寿》中的花果均富有粉彩洗染的艺术效果,从而丰富了古彩的表现形式。粉彩又称软彩,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是在古彩基础上吸取了铜胎珐琅彩的用色,增加了桃红、广翠及不透明的玻璃白等颜色。对物象的描绘,不仅用线,而且用彩、笃、拍等手法,填色也从平涂丰富到洗染、接色等技巧。因此粉彩装饰具有线条纤细柔顺、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秀丽雅致、形象细腻生动等艺术特点。粉彩始创于康熙时期,到雍正时已趋成熟,而且制作精致。干隆时的纹饰趋于繁缛,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画工笔重彩和西洋画素描的表现手法。雍正时期的粉彩花鸟多以白釉为地施彩,如北京故宫收藏的粉彩“蟠桃”天球瓶便是一件传世珍品。雍正粉彩清丽典雅,而且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干隆时期的粉彩花卉装饰多在中央绘牡丹,周围绘上其他四季花卉。色地开光装饰也比较多,而且往往在瓶的口沿、颈、腹以及底足部位描绘金彩,更显富丽堂皇。彩绘效果可与珐琅彩媲美。现代粉彩在色调与装饰工艺上也有新的变化与发展。如刘雨岑研创的水点法粉彩装饰,绘制的水点桃花滋润鲜活、娇艳动人。又如胡光震大师于2002年推出的浅粉彩花鸟作品与传统粉彩相比,更显笔墨清爽、灵动活脱,开拓了粉彩装饰新的领域。粉彩花鸟在构图上多种多样,有纯图案装饰;有以国画为主、图案为辅和以图案为主,国画为辅;有纯国画装饰。在盘类和瓷板类中多采用国画折枝式构图,而在立体型的瓷胎上可采用通景构图。粉彩名家大都习惯采用这种纯国画式的构图。而且当下这种构图已成为比较普遍的形式。新彩因最初是由国外进口的颜料,因此又称洋彩,新中国成立后得到长足的发展。新彩的特点是发色稳定,烧成范围较宽。新彩颜料品种十分丰富,颜色较薄而且鲜艳明快。除个别颜料外,绝大多数颜料可以相互搭配形成新的色相,而且烧成前后变化不会太大,易于把握色相色调的艺术效果。正因为新彩具有这些长处,因此在釉上花鸟装饰上得到广泛应用。其装饰形式除手工彩绘外,还可应用于刷花、喷花、贴花和瓷相的描绘。新彩装饰技法多样,可以分别采用填(类似古彩填色);跺、拍(即用丝棉或海棉将色拍平拍匀、拍出层次感);彩(类似粉彩的洗染);扒、刮(在颜色上用针或竹笔扒、刮,多用于表现花瓣的边沿和叶筋叶脉);点(用颜色点花蕊、苔藓以及某些细部的变化)。新彩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可以多次重色敷彩,以达到弥补缺陷,获得色彩丰富而厚重深邃的理想效果。应用于绘制瓷相和壁画,可以达到类似油画的艺术效果。北京国际机场的巨型壁画《森林之歌》便是新彩的旷世杰作。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一些陶瓷名家的探索、研发,新彩装饰又发展出指掌画、泼彩、珍珠彩、水晶绣彩等新的装饰工艺。指掌画是用手指或手掌的大小鱼际部位蘸新彩颜料在瓷上点按涂抹形成画面,其艺术效果迥异于笔画装饰,尤其是花瓣的肌理非常接近自然实动,滋润鲜活、栩栩如生。泼彩是利用樟脑油等挥发性油类具有流变与散发的特性,用中国画水墨画的泼墨写意技法,结合西画水彩技法,使画面产生出淋漓酣畅、意韵无穷的审美效果。水晶绣彩是近年新开发出来的釉上装饰,其主体颜料是从国外进口,绘制时,须经高科技手段在白胎上反复处理,多次烧烤而成。具有丝绸锦锻的艺术效果,而且遇光闪亮、移光变色,显得十分华贵绚丽。在装饰材料,如颜料、釉料的研制开发上,近二、三十余年来也有创新和发展,赖德全大师研制推出的釉上亚光珍珠彩便是典型一例。由于珍珠彩釉具有折光、衍射等效应,因此用其装饰的陶瓷,产生出清新、典雅、莹润、调和的色彩和肌理,既有西方水彩画的艺术效果,又有中国画的笔墨韵味,风格独特,令人耳目一新。墨彩是从粉彩技法中衍生出来的一种陶瓷装饰,它是用新彩艳黑单独在瓷上作画,勾线染色的一种彩绘方法。墨彩常用金色来丰富画面的色彩效果,称为墨彩描金,其画面既显得清新雅致,又雍容华贵。广彩是广州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釉上彩绘形式,全称是广州织金彩瓷,其风格接近粉彩。广彩多采用开光形式进行装饰,其花鸟作品构图饱满,画法上用笔工整,勾线填色、用线较重,色彩浓艳而明快,间以金色平填,表现出金碧辉煌、绚丽华贵的艺术特色。刻瓷是用坚硬锋利的器具在瓷器的釉面上凿出纹样,利用被凿釉面的凹凸不平和折光时的反差显出画面纹饰,而且可以通过染色来进行深层次的装饰,具有纹样朴素,刚健而富有金石味的特色。各种釉上装饰,各具特色和长处。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不少陶瓷艺人大胆探索、开发出釉上综合装饰,以获得优势互补,增强审美韵味,提高作品档次的目的。例如有的将粉彩与新彩结合;有的将粉彩与墨彩结合。如李文跃便创立出富有个性特色的粉墨彩。综上所述,陶瓷釉上花鸟装饰发展总的趋势是既有传统继承,又有开拓创新,呈现出多元化、高档化,中西创作元素结合,多种装饰技法融汇的发展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有更多更新的精品佳作问世。

小编推荐

陶瓷釉下彩艺术


陶瓷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文化艺术的载体,自古以来对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审美趣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釉下彩瓷,作为一种当下的生活器具以及艺术陈设品,已成为一种文化载体,包含着这个时代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人们的生活品位和习俗,反映出人们的精神和思想内容。

一、陶瓷釉下彩的起源与发展

陶瓷,从原始社会起源开始就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日常,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演变逐渐成为了艺术品。陶瓷也不仅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辛勤的结晶,同样也应该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陶瓷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陶瓷工艺与艺术给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陶瓷也为中国增光添彩,荣耀无比。

早在三国时期,陶瓷就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二十世纪初,唐代长沙铜官窑烧制出了釉下五彩瓷。它在继承了唐代长沙铜官窑的优良文化和传统底蕴上,进行艺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明如镜而白如玉,薄如纸又声如磬”是釉下五彩瓷的特点。釉下五彩瓷被誉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在世界上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二、陶瓷釉下彩的艺术特点

釉下彩是用高温色料,在已成型瞭干的素还,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而釉上彩是指在已烧成的白釉或涩胎瓷器上,用色料绘饰各种纹饰,再于700℃—900℃左右的低温窑炉中二次烧造,低温固化彩料而成。其彩料应用广泛,釉色鲜艳,品种丰富且艺术性较强。从种类来分,釉下彩大致可分为三个种类,大致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

纯手工景德镇康熙款青花瓷龙纹将军罐

(一)青花

青花称青花瓷,是陶瓷烧制工艺的上等佳,同时也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作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初见于唐宋时期,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的烧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打了明代,青花俨然成为瓷器的主流。清代康熙年间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衍生品种。

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双耳瓶

(二)釉里红

釉里红瓷器是指用铜红料在素胎上描绘,然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以现有的资料和传世实物表明釉里红瓷器大致发源与于元代景德鎮。由于釉里红以铜红料为呈色剂,但铜红釉在烧造技术上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正常的显色也不仅仅与铜红料中的铜含量和基釉等成分有关联,并且对烧造气氛和窑温的要求都非常苛刻,成分配比和烧制条件的任何细微差别都会导致色调不正,因此发色纯正的釉里红瓷在元代很少见,大多是灰红色。而到了明代洪武时期,釉里红依旧较为罕见,而且可见的釉里红瓷器颜色饱和度仍旧很低,但较之元代有了很大提高,永乐宣德时期的釉里红发色极佳,浓厚鲜艳、色泽瑰丽,红的好似宝石,也有淡红色的,这与当时的透明白釉提炼技术极具发展有很大关系。宣德以后釉里红走下坡路,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才得以复苏,而这时的釉里红发色也已经能够较为纯正艳美。

(三)釉下五彩

釉下五彩,在景德镇也叫“窑彩”,是一种釉下高温烧成的彩绘方法。这样烧制出的瓷器的胎质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釉色润泽,釉面滑、润,光彩雅丽。最外层的透明釉在保持胎壁纹样不受损坏的同时还能在作为日用品使用时减少了彩矿中铅对人体的危害。在敲击优异的釉下五彩瓷表面时,声音听起来很清脆响亮声音十分好听。如果把釉下五彩瓷器拿起迎光细观,你能感受到它如于玉般透白,晶莹透亮,光泽度很好。釉下彩瓷器胎壁很薄,重量偏轻。如果把釉下五彩瓷器的透光性从艺术观赏性的角度来观察的话,那么釉下五彩瓷器还有另外的特点:一、色彩丰富,精细雅丽;二、画面晶莹润泽,平整光亮,能够给予人们饱满的水份感。总之,它的美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从以上种种特点不难看出,釉下五彩瓷一经问世便立刻便受到业内外人士的极大肯定。窑彩集中了许多表现方法的特长,将点、洗染、勾、涂、空白线条等不同方法综合运用,效果良好。现在釉下五彩所用颜色大致有艳黑、草青、海碧、金茶、玛瑙红、紫色、大绿、墨绿、蓝绿和黄色等几十种。

三、陶瓷釉下彩装饰的题材内容及文化内涵

在釉下彩装饰上,已有100多种不同色相的色料可以运用。工艺技法的不断成熟使釉下彩瓷器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与题材。釉下彩瓷器的题材内容涉猎十分广泛,以花卉题材举例,从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花王牡丹,到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品格高贵的兰花,或者明色艳丽、清香远溢,象征清白的莲荷,或者具有其他意向或者特色的植物,如梅、竹、菊、松、柏、石權、灵芝、芙蓉等等,这些都是釉下彩瓷的艺术题材。从绘画风格上研究也大体分为工笔重彩或泼墨写意,在工笔重彩的形式进行勾勒描绘,就会显得端正秀美、简洁大方,显得精干洗炼。而采用大写意绘画则表现出一种雍容大度、豪迈洒脱的霸气。从釉下彩瓷器的表现语言与绘画风格研究,则基本都是勾绘而一些寓意吉祥的花舟图案,如“莲莲有余”等。“莲生贵子”在釉下彩瓷器的艺术题材内容中也较为常见。对这些题材的表现,寄托了创作者们对美的追求、对自然向往和对生活的祝福,体现了一种传统民俗的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骨肉联系。

陶瓷艺术不仅仅是生活的必需品了,它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对人类生活的发展和审美趣味的提升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釉下彩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仅是一种当下的生活器具和艺术陈设品了,她已成为一种文化载体,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她包含着这个时代的文化内涵与精神风貌,体现出普罗大众的审美品位和生活习俗,更反映出当下人们的思想状态。

四、当代釉下彩瓷的艺术表现语言及未来展望

时至今日,作为釉下彩瓷器的创作者们,只有不断的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之精华,效法自然,才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拓宽思路,创造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拥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蕴美好的当代釉下彩瓷器,这也是我们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代陶瓷的发展无法脱离传统技法的传承与桎梏,但作为新时期的陶瓷创作者,我们也不仅要研究掌握陶瓷的烧制工序与技法,还有从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作为出发点,创作出承古拓今,具有鲜明时代语言、同时具有审美特点的陶瓷艺术制品,陶瓷釉下彩这门古老的艺术,才能代代相传,方兴未艾。

分析宋元德化陶瓷的工艺特点和成就


德化瓷历史悠久,载誉环球。

早在唐五代,德化就有用青瓷殉葬的习俗。宋元时期,封建政府重视海外贸易,传统外销瓷数量急剧增长,有力地刺激了各地瓷窑的发展。由于泉州市舶司的设立,泉州港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和东南沿海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德化县与泉州近邻,瓷业生产也应运崛起。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安平志》称:“白瓷出德化,元时上供”,足见元代德化瓷器不仅饮誉海外,并作为贡品登上了大雅之堂。

本文以一九七六年发掘出土的德化盖德碗坪仑和屈斗宫窑宋、元标本为依据,对宋元德化瓷的工艺特征和成就浅析如下:

一、宋元瓷器的胎质结构:

德化位于闽中戴云山脉,山高水长,植被繁茂,矿产丰富。根据地质调查,全县有瓷土矿三十余处,储量达40多万吨,“瓷土分布之广,几各区各乡无不有之”。

碗坪仑窑的发展,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北宋以生产白釉瓷器为主,南宋以生产青釉瓷器为主,兼烧黑釉瓷器。北宋瓷器胎土致密如石,白中略微泛灰,产品大部分口薄底厚;南宋产品胎质稍后,呈现灰白或浅灰,略含细砂。含有微量的二氧化二铁。

元代屈斗宫窑土选料精,烧成技术显著提高。胎土白净细腻,胎釉紧合紧密,结构坚致。胎、釉中的三氧化二铁含量分别为0.37%和零。根据屈斗宫窑附近的观音歧和褒美瓷土的采样分析,观音歧瓷土含三氧化二铁0.551—0.71%,褒美瓷土不含三氧化二铁。屈斗宫瓷土胎质白度的提高,与瓷土中三氧化二铁含量减少有关。

二、宋元瓷器的釉色:

釉色是瓷器的仪表,釉质呈色好坏,直接影响瓷器的外观和质量。

碗坪仑北宋瓷器的釉色品种,有白瓷和影青瓷。白釉瓷器,白而不莹,白中闪灰,类似定瓷釉色;影青釉瓷器白中泛青,与景德镇影青相仿。影青又称青白瓷,是介于青白二者之间的一种瓷器专称,最早烧制于江西景德镇,釉色莹润如玉,白里泛青,较之白定,另有新意,它的出现,立即得到了推广,并成为宋元时期风靡江南的一大瓷系。其冰清玉洁的质地,恬静幽雅的外观,曾博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北宋词人立清照曾用“玉枕”赞美景德镇硬青瓷枕,其《醉花阴》一词咏道:“薄雾浓云慈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碗坪仑北宋影青瓷器,是窑工们继仿定白瓷之后又一种创新产品,也是窑工们充分利用当地瓷土含铁量少,原料纯净,有效控制三氧化二碳还原的结果。德-化-陶-瓷-总-站

碗坪仑南宋产品,一反常态,改生产白瓷为黑瓷,黑瓷和酱釉瓷器。其次釉色多为灰青或青黄、釉层较薄、釉面光泽,带有冰裂纹,黑瓷、酱釉、酱褐釉瓷器仿制著名的建窑兔毫盏,釉面比较粗糙,釉下多气泡,没有仿制成功的兔毫盏。釉的褐绿釉盏,口部釉一圈白釉,俗称“白覆轮”,在本省的一些遗址曾有出土,解决了这类瓷器的窑口问题。蔡襄《茶襄录》曾说:“茶色白,宜黑线,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胚微厚,烧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浅,斗试家自不用“。建窑兔毫盏的出现,是宋代饮茶风盛行的产物,也是各种釉色瓷器在斗茶中唯一取胜的佼佼者。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评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碗坪仑黑釉。酱釉仿建盏无论在胎、釉、形,乃至工艺方面,较之建安茶盏都使人感到望尘莫及,除技术方面的原因外,笔者认为,主要是当时的窑工没有根据当地的原料性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而是望风却步、盲目地模仿时髦的结果。这种历史的经验,对后世德化窑的发展鼎盛不无启益。

元代屈斗宫产品,又发挥了本地原料和产品的优势,生产影青和白瓷。影青瓷釉质较薄,釉面洁净莹润,光泽性强,釉下花纹若隐若现,十分美丽;釉面呈色比碗坪仑毫,数量上也占优势。白瓷的釉面洁白无疵,柔和匀净;其中一类釉色微青似鹅卵,俗称:“卵白釉”,釉质较厚,是仿烧元代宫廷用次“枢府”釉的一种新产品。还有少量的釉微闪牙黄或肉红,已开明代“猪油白”之先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