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有什么瓷器 > 导航 >

磁州窑瓷器有什么特点?

磁州窑瓷器有什么特点?

古代有什么瓷器 古代的瓷器有什么 磁州窑瓷器鉴别

2021-02-08

古代有什么瓷器。

磁州窑瓷器有什么特点?"南有景德,北有彭城",是中国瓷器历史赋予彭城崇高的敬意,在彭城以北20公里的地方,是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也就是后来的“磁山文化”,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深厚的古陶瓷文化成就,造就了磁州窑在民窑体系中的代表性地位。

“磁州窑还原烧造场景”

不可小觑的地位——草野之间代有遗才

草野之间,代有遗才。磁州窑便是被“官窑”遗忘的一颗明珠,磁州窑系虽不能与五大官窑齐名,在“江湖”中的地位却不可小觑。瓷器史上“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中彭城便是指磁州窑。因磁州窑所有产品都直面市井大众,物美价廉的要求使磁州窑系在粗瓷黏土原料上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内功,众多品类风格清新,不受任何束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不可小觑的艺术价值——人间瓷画继往开来

磁州窑巧妙利用化妆土,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使化妆土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并达到了高超的水平。

黑与白诗性与市井文化的结合

磁州窑器物宋元以来,诗文写在黑白瓷器上,以白当黑,装饰的虚实由黑白来互补。简单的黑白,时尚而经典,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磁州窑的画工不是从临摹画谱入手的,而是从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为切入口,直接取材于乡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宋元时期田野生活的再现。尤其是自然小景和动物写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于细微处见功夫,质朴感人,生动传神。

磁州窑历代陶瓷纹饰的演变

历经宋、金、元、明、清直至现在,题材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质朴到精美;表现形式由白地黑花到红绿彩再到白地黑花褐彩、青花、五彩,为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按照时间顺序和艺术特点,我们把磁州窑纹饰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

磁州窑装饰艺术

绘画

磁州窑不比御制官窑为上层阶级服务,他们从真实生活中捕捉自然清新的灵感与题材,用黑彩在白釉底上自由挥洒书画,犹如在宣纸质地的瓷胎渗化墨色,成了纯粹黑白相间的中国书画艺术。

书法

磁州窑以各种装饰技巧对书法了艺术进行创新。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磁州窑书法装饰中出现了一种适宜生产工艺的书体,这种字没有一丝士大夫的书卷气,然而却质朴可爱。

诗词

磁州窑装饰艺术别具一格,最为人所称道的是诗词、歌赋。其继承唐代长沙的铜官窑书写诗词的特点,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装饰特色,创造出比长沙窑更为丰富、灵活、形式多样的装饰风格。

磁州窑装饰手法

剔花

剔花出现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的磁州窑,具有相当浓厚的北方文化特色。剔花之所以在北方地区流行,是因为北方的瓷胎较厚,较之南方的薄胎瓷器更适合剔刻工艺

绘划花、白地黑花

绘划花是金代最为盛行的装饰艺术,在黑彩上刻划出筋脉,突出了纹饰的立体感,也减少了工艺程序,从而提高产量。宋代到金代,再到元代,工艺上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铁绣花

磁州窑系独创的装饰技法,以点褐彩为主,绚丽多姿,精彩纷呈。《陶雅》说:“紫黑之釉,满现星点,灿然发亮,其光如铁”。含铁的釉料经高温烧成时析出晶体,在紫黑色釉面上呈现色如铁绣的花草纹,故名。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北宋磁州窑瓷器有什么特征?


北宋磁州窑瓷器有什么特征?北宋磁州窑瓷器,从其胎,釉,型,纹饰,装饰技法,口足看有其独特的特征;即灰胎,使化妆土、玻璃釉、剔、划、印、绘、纹饰、平圈足。

1、胎:磁州窑胎由于使用了本地大青土或黄土。其胎质有两种:一种灰白,青灰,香灰,胎质坚细。另一种呈土黄,褐红,胎质粗松。磁州窑为了弥补灰、黄胎体粗糙的不足,除黑釉器外,普遍都使用白色化妆土,装饰胎面。又叫打粉地。这是磁州窑瓷器的主要特征。

2、釉:釉有白釉,绿釉,黑釉,棕黄釉等。白釉、绿釉多为白色化妆土打底,装饰完花纹后,罩以透明玻璃釉。其釉层均匀,无泪痕,有的有开片。黑釉,黄釉不使用化妆土打粉底,直接在胎体上施釉。

3、型:磁州窑器型多以生活用器为多。如:瓶、坛、罐、炉、枕、盘、碗、盆、盒、钵等等生活用器应有尽有。

4、纹饰:北宋磁州窑纹饰有两种。北宋早期是硬装饰,也就是胎色装饰。硬装饰主要以剔、刻、划,模印为主。图案多为缠枝牡丹,龙,凤,莲花,鱼,水波,折带,玄纹,珍珠底等。北宋晚期出现软装饰,也就是彩釉装饰。软装饰以毛笔彩绘为主。主要用黑彩画和红绿彩绘。图案多为缠枝牡丹,龙凤,人物,花鸟,文字,楼阁等。

5、装饰技法:由于使用了白色化妆土,装饰技法打破了过去单色釉的装饰,创造出许多美丽缤纷的装饰图案,装饰品种达60多种。如:白底剔花,白地划花,白地绿彩,白地黑彩,白地褐彩,珍珠地白花,珍珠地黑花,黑釉凸线,绞胎等等。把剔、刻、划、绘,相互搭配,使装饰技法活泼,图案华丽。将磁州窑瓷器推上了一个艺术品的新高峰。

6、口足:北宋磁州窑瓶多用翻卷口,只此一朝。还有花口,盘口,折沿口,平口等。足多为宽圈足,足底平削。还有喇叭口等等。

三、北宋磁州窑官窑器二件(均为私人收藏家收藏)

北宋磁州窑官窑器中有官窑器与民窑器两种。官窑器多为酒瓶,造工精细、造型大气,图案规整,完美无缺,具有皇家霸气。而民窑器相比较,造工粗糙,随意性强,没有规矩,难登大雅之堂。看官窑器两件。

1、北宋磁州窑官窑白釉剔花牡丹纹酱釉底大梅瓶

梅瓶,北宋创烧的一种酒瓶,因盛美酒而称「美酒瓶」谐音:「梅瓶」。也有因插梅花而得「梅瓶」。

胎:该瓶胎体为香灰色胎,胎薄体轻,质坚细密,修胎规整。内不修胎。

釉:施透明玻璃釉。釉内无气泡。釉面细开片。

型:高颈翻卷口,肩宽圆润,体型修长,站立稳健,具皇家霸气。

纹饰:四层纹饰:一层肩部划卷草纹,二层腹部剔,划缠枝牡丹纹三组。三组牡丹用三分法分为三等分。三层胫部划卷草纹。四层足部划莲瓣纹。

工艺:该瓶工艺特征,采用在青灰色胎体上,缺涂一层酱色化妆土,然后再上一层白色化妆土,在半干时的化妆土上,迅速剔刻下牡丹花、叶以外的白色化妆土,露出酱色底子,再划出牡丹花瓣,叶茎,卷草,莲瓣等纹,然后待干燥后上透明釉。一幅酱底白色牡丹花图便显露出来。其工艺难度在于,先要有定型纹样,再用剔,刻,划工艺相结合技法。要求工匠有极高的熟练技术,在半干的化妆土上作画走刀如飞,用刀如笔,剔刻自如,划刻严谨。如宣纸上作画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后还要用大匣钵装瓶陶治。

口足:口为翻卷口,仅北宋一朝特有。足为宽圈足平削,足底无釉露胎。

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工匠能造出如此霸气规整的大酒瓶,其难度,制作成本,绝非民窑可为。其使用者,只有皇室贵冑,非寻常百姓家可使用也。流传至今可谓宝中之宝也。

2、北宋磁州窑官窑白釉划花珍珠底牡丹纹大梅瓶

尺寸:高37cm,口径8cm,足径15cm,可盛酒十斤(5000千克)。

胎:香灰色胎体,胎薄体轻,修胎规整大气,内不修胎

釉:透明玻璃釉,釉内无气泡,釉面荞麦地窑灰,釉面有细开片。

型:高颈翻卷口,宽肩,壮腹,细胫圈足,体壮而不肥,肩宽而不矮,肩腹圆润平滑,体型秀美大气,尽显皇室之霸气。

纹饰:白釉划花牡丹纹珍珠底。纹饰有三层,肩胫上下两层划水波纹,中间腹部绘三组缠枝牡丹,三组牡丹用三分法平均分开。像朵朵牡丹开在满地珍珠上,一派珠光宝气。

工艺:该瓶使用单线条划花工艺。即在香灰色瓷胎上,涂一层白色化妆土,待化妆土半干时,工匠用刀迅速划出牡丹纹,水波纹和珍珠底。划掉化妆土的单线条,露出香灰色底,然后施以透明玻璃釉,一幅满地珍珠的牡丹图便呈梅瓶上。虽工匠刻意时有随意性,但规幅的图案设计,流畅的线条,显示出皇家御用器的精致,规范和工匠的高超技艺。

口足:口为北宋特有翻卷口,足为圈足平削,足内无釉露胎。该瓶为北宋官窑器,流传至今为宝中之宝。

宋代瓷器有什么特点?


宋代瓷器有什么特点?官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传世作品少,令人惊叹的纹裂美著称。传宋徽宗因不满于当时现有贡御瓷器的瑕疵和缺陷,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指挥烧制和创制的巅峰之瓷,其不仅是我国陶瓷史上第一个由朝廷独资投建的“国有”窑口,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

开片本是由于坯釉结合不好而导致釉面开裂的弊病。但北宋官窑瓷却慧眼识珠,利用这一陶瓷缺陷开创了著名的纹片釉,同时利用其独特的坯釉配方,施釉方法和烧成技术,创造出“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这些不是装饰的装饰。严格地说,这些人们不能完全控制和设计的效果不能称做装饰手法,它是一种材质之美,是一种本质的美。

宋代官窑瓷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两个部分。北宋官窑瓷出现在北宋徽宗后期,南宋人顾文荐《负暄杂录》记载,“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宣、政间”是指宋徽宗政和至宣和15年间,当时,宋徽宗不但在汝州征烧青瓷,而且在京城又置窑烧瓷。说明宋徽宗对青瓷的强烈爱好。北宋官窑的窑址在当时的都城汴京(今开封),然而由于历史上黄河几经改道和水灾,宋汴京已淹没于6米深处的泥沙之下,地面没有任何遗迹可找,考古发掘很难进行,因此,北宋官窑的窑址始终没有找到。北宋官窑当时专供宫廷使用,产量少、烧造时间又短,故而传世品也少,至今考古界也有人否定它的存在。但从现存的传世官窑器来看,它有自身的特点。器物有碗、瓶、洗等,采用支钉撑烧,青釉色泽较淡,器身开有纵横交错的大块纹片,胎骨由含铁量较高的瓷土制作,所以胎呈紫黑色,足部不上釉,铁骨外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釉瓷器。

公元1127年,宋室南迁建都临安(今杭州)后,为了满足宫廷的用瓷需要,先后在杭州建立了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据宋叶寘《坦斋笔衡》记载:“中兴渡江……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沏,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名官窑。”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美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能识之者。”

花觚撇口,长方颈,鼓腹,高胫,近底处外撇,通体施青釉此瓶釉面肥厚润泽,闪现一种酥油般光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造型上也颇具特色,器身于稳重端庄中以凹凸变化的弦纹线条突出其精巧。

方尊方形,口,肩上对角各饰一兽耳,衔环,腹下部饰弦纹,此尊仿汉代铜器式样,线条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釉色给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质美感,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釉面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釉色以粉青为主。釉面开片本因釉与胎的收缩率不一致,冷却时形成一种釉裂胎不裂的现象,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错落有致的开片,顺其自然,形成一种妙趣天成的装饰釉。这种装饰主要出现在宋代官窑、哥窑、汝窑青瓷表面。或称“开片”、“龟裂”。

此方尊和花觚虽然器型不同,但是我们在鉴定中仍然界定为一对,原因有四:1,两个器物的口径相同2,两个器物的底径相同3,两个器物器身都有弦纹的特征4,两个器物发出的光泽完全一致,都是发出那种温润的酥油光。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出自一位制瓷大师之手,并且此对官窑瓷器站在一起,像是一对恩爱的伴侣,在深情的凝视对方,携手并进,从历史的烟云中走入我们的视野,向我们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但它们一直未变,同心亦同行。

宋官窑瓷器存世量极少,当时烧造时间极短,收藏爱好者一生能得见一件亦是幸事,所以此对宋官窑瓷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空间。

南宋官窑的产品造型端巧,线条挺健,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和米黄等多种,以粉青为上,浑厚滋润,如玉似冰。釉面布满纹片,纹片形态有冰裂纹、流水纹、鱼子纹、百圾碎等,以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瓷器底部为铁褐色,上部隐呈紫色,称为“紫口铁足”。典型的官窑珍品,坯体的厚度仅为釉层的三分之一左右。釉层中还攒聚着无数微小如珠的气泡,行家称之为“聚沫攒珠”。这一特征也是今天我们用来鉴定宋官瓷真伪的方法之一。当时的器形以生活实用器为多,如碗、盘、杯、碟、洗、壶等,还有部分陈设瓷,如仿青铜器的香炉、尊、觚、琮式瓶等,器物造型优美,具有典雅秀美的风范。

宋代官窑瓷器带给人以含蓄、沉静、温和、清逸、高雅的美感,这种独特的意蕴是我国中古时期特定的思想文化的产物,一件小小的瓷器与宋代的一首词、一幅山水相比,是同等地位的东方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而它是通过色彩和质感来表现的,因此更抽象。宋代官窑瓷器的价值主要在此。

“宋代名瓷数量稀少,民间收藏品多沉淀在大藏家手里,再现机率不大,而且流通的周期也随着流通量的递减而加长,可谓进入了可遇不可求的阶段,毫无疑问是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藏项之一。同时也是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及收藏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其价格上升空间是不可估量的”。

清代瓷器有什么特点?


清代瓷器有什么特点?清朝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时期,较好的吸收了前几个朝代先进精湛的技艺,跟明代相比,清代的瓷器主要还是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后来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瓷器制造也开始走下坡路。从道光时起,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但是,也可以显现出古代人的那种大方,做事果断。

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写款。原因是康熙认为瓷器上不能写款,写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不让写。但康熙的很多瓷器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写大量的寄托款。比如写"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这三个朝代写得最多。这在我们的想象中是犯大忌的。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狱非常厉害,尤其在康熙一朝,大量汉人提出"反清复明",电视剧里常能看到。当时你要有一丝反清复明的倾向,就被杀头了。可瓷器上写的款,却都是前朝的款。如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宣德年制。

雍正正官窑瓷器底款的篆书年号,《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分三行,每行两字。此种篆体六字款有青花、刻印和金彩三种,字体皆方整,外无双框。那时官窑瓷器另有四字款《雍正年制》,除了青花,还有刻画与模印两种,分两行,每行两字。少数为四字篆书竖式款,分有框和无框。有少量四字篆书款乃分上下左右,如古钱文排列方式。其实,雍正官窑用篆书款不多,主要乃用楷书,中后期为宋体小楷。真款平整秀雅,亦圆润有力。至于行书、草书与隶书则绝少见。另有一些书《雍正御制》,也有官窑器乃依御令不书写年款。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

乾隆青花楷书款字体端庄,落笔利落,早期款字与雍正时期如出一人之手。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青花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

“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乾隆年制”款多双圈。楷书款有六字双行、三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外销瓷一般都不落年号款。

乾隆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澹宁斋”、“彩秀堂制”、“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另外如“景慎堂”、“养和堂”、“彩华堂”、“避暑山庄”、“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百一斋”、“咏梅阁”、“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

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后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

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明代中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多不明显。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文物工作者在鉴别新旧真伪时每以这些作为一部分依据。

有些时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纹饰画法和胎釉原料前后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区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绘三层纹饰,碗外绘四层纹饰,而且乍看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然而如仔细加以对比,便会发现他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碗腹下部收敛程度有所不同,即永乐碗腹较丰满,宣德碗腹微削。雍正时期所仿的成化青花撇口碗,也是在造型上存在着碗腹微削的缺点。

这些细微的差别,是根据实物仿制时,因成型、烧窑等技术条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绽(仿品的器形往往与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区别,因仿制时虽按真品原器制造,在未烧前与真器原形尽同,但经过高温烧成后,其形与真器原形在某些地方就有差别。这可能是由于原料的配制和提炼的精粗不一致,而经高温后纵横收缩膨胀的结果,为鉴别器形的关键)。至于有些仅凭传闻或只靠臆测而制成的仿品,如后世所仿的各式各样的所谓“永乐压手杯”之类,在造型上更是愈变愈奇(自嘉、万间开始越仿越大,甚至后来的已不成杯而变为大碗),只要见过真的实物,自然就不致妄断臆测。

(二)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

陶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其不同时期的水平和特点,因而也成为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大体说来,瓷器纹饰的发展过程不外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纯一色到绚丽多彩。例如元瓷上惯用的变形荷花瓣(俗称“八大码”)图案,就是在晋瓷纹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尤其元代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出现,开辟了瓷器装饰的新纪元,打破了过去一色釉的单调局面。明、清以后各种色彩的发明更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而每一种装饰方法的出现都有其产生、成长、发展过程,因此也可据以推断器物年代的远近。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红因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在元代制品中颜色美丽的较少,而且釉里红中常有色调灰暗或变为绛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点。但大部分成熟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纹饰布局都非常美观,图案不仅重视主次协调,而且惯用多层连续的花边纹饰,无论山石、花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边线不填满色,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至明代中期以后此种画法渐绝,虽间或采用,但为数不多。

此外由于原料成分的限制,在画法上也各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如元末明初有些使进口青料的瓷器,虽以颜色浓艳渲赫一时,但色调极不稳定,很不适于画人物,因而在元代纹饰中画人物的较少,也有所谓“元代人少,永乐无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说法。至于成化斗彩,虽然色泽鲜明,晶莹可爱,却也受原料和技术的限制而有所谓“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缺点,而且画人物不论男女老少,四季均着一单衣,并无渲染的衣纹与异色的表里之分。类似这些就表现为纹饰上的时代特征,往往为后世仿品所忽略,倘能加以注意,自然对于鉴别真伪会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在施用的彩色方面也可以找到一些时代上的区别,如根据现在掌握的实物资料看,成化彩绘中没有黑彩,当时除用釉下钴画蓝线外,还用红、赭色描绘轮廓线。假如我们遇到一件釉上黑轮廓的成化彩瓷器,就应该怀疑它是不是真实可靠,因为黑轮廓线的应用最早不超过正德初期。其他如粉彩的出现,现知不会早于康熙晚期,当然也很难令人相信施有粉彩的仿明瓷器不是赝品了。

至于乾隆时期由于大量使用洋彩,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的装饰方法,有些作品但求笔法线条精细与纹饰奇异,从而有部分花样失掉了固有的民族风格。这种瓷以乾隆中期以后的制品较多。其他如明代正德时期的官窑瓷器中多有用阿拉伯文字作装饰的。清代外销瓷器中也有画着西洋纹饰图案的,都是比较别致的一种装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用文字作为瓷器装饰的特点上,明、清两代制品仍有所不同。如明代瓷器有写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字的,而用大篇诗、词、歌、赋以及表、颂等作装饰文字的则是康熙时期的创作。例如“赤壁赋”、“腾王阁叙”、“前后出师表”、“圣主得贤臣颂”等,此种只有文字而无图画的器皿历朝很少仿制。明确这一点,对判断时代和辨别真伪的具体工作,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根据纹饰的笔法同样也可看出时代特征。例如康熙瓷器由于当时对绘瓷方法十分重视,因而官、民窑瓷器在这方面的成就都非常可观,而且瓷器上的图案纹饰多是模仿名画家的笔法。只以画树方法而论,康熙枝干喜用披麻皴,显得老笔粉披、奔放有力,而雍正彩所绘枝干只是描绘皴点,工力虽细,但笔力纤弱,索然乏味。若能仔细从它的起落转折等处看清笔法,自然会有助于我们的鉴定工作。至于明、清官窑纹饰多较为工整而板滞无力,民窑纹饰则气韵生动而粗放不羁,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特点。不过,在官窑中又有所谓“钦限、部限”之分,民窑瓷器中往往也有近似官窑的作品,这种以清代带私家堂款者居多。

提到官、民窑瓷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所谓“官窑龙五爪,民窑龙三爪或四爪”的问题。这种封建社会的典型纹饰,一般说来固然也提供给我们一条判断真伪和区分窑口的线索,然而并非是绝对的。相反,在民窑瓷器中既有五爪龙的纹饰,而官窑瓷器画三爪、四爪龙的作品也不是没有的。例如“宣德官窑青花海水龙纹天球瓶”及大量的“康熙官窑青花鱼龙变化折沿洗”等均画三爪龙,“康熙官窑绿地素三彩云龙纹文具盒”画四爪龙。而元代民窑青花纹器皿则三爪、四爪、五爪者均有,并且明、清民窑瓷器中也不乏此种例证。

官窑瓷器上的纹饰往往还与当时最高统治者的爱好和意愿分不开。如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于是多喜用八卦、仙、云鹤一类的图案作装饰。清道光皇帝嗜爱鸟、犬、草虫,因而这一类的画面也出现得较多。又如清代有赏赐瓷器之风,举凡雍、乾、嘉、道、咸五朝皇帝所赐群臣的瓷器,照例是以白地青花莲为主要纹饰,并以海水纹饰绘瓶口者为多(此种赏瓶通身共有九层花纹)。使用这种纹饰的含义,据说是表示为官以清(青、清同音)白为重,莲是廉(莲、廉同音)洁,海水是象征四海升平之意。其他如一桶(统)万年(万年青)、二蟹(甲)传芦(胪)、三羊(阳)开泰、四十六子、五伦图、六国封相、七珍、八宝、九莲登、百福、百寿、红蝠(洪福)齐天等,类似这些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纹饰,在明、清瓷器上出现的很多,如能进一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掌握其发展规律大有裨益。

此外,如某些常用的瓷器纹饰在同时代的银器、漆器、铜器乃至织绣等方面得到有力旁证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若能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往往能发现时代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而对于历代瓷器纹饰中较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尤其需要了如指掌。例如元瓷的变形荷花瓣和山石花朵不填满色的画法,永、宣瓷的牵牛花与海水江芽,正德瓷的回文的行龙穿花,嘉、万瓷的花卉捧字和道教画,康熙瓷的双犄牡丹和月影梅花,雍正瓷的过枝花与皮球花,以及乾隆瓷的万花堆和锦上添花等纹饰,在决疑辨伪中有重要作用。

总之,观察瓷器纹饰既要考虑到它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色到多彩的发展过程,也要留意其题材内容、笔法结构以及时代风格和所用材料,并且多参考其他旁证,方可得出初步认识,当然还不能执此一端即轻下结论,因为后世利用所谓复窑提彩、旧胎刻填加彩、加暗花等种种手法制成的仿品,往往足以乱真。必须进而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作全面的分析研究。

隆庆瓷器有什么特点


了解瓷器的特点不仅对收藏有益,对了解那段历史也有很好的帮助。因此,每天关注瓷器特点,欲了解瓷器历史的人非常多。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隆庆瓷器,看看这个瓷器有什么特点,它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有多高。

隆庆瓷器为隆庆时期制作的瓷器,这个时期仅存在了六年,也就是从1567年到1572年。这个时期不仅吏治腐败,且弊端终生,财政拮据,外忧内患,朱载垕在这种情况下继位,并将朝号改为隆庆,希望通过改朝号让明朝腐败局势有所起步。但可惜的是,朱载垕的努力并未起到效果。他虽然不是史料明君,但也算是有所作为,他用张居正的观点整顿朝政,并采取各种方法解决内忧外患,为当时的百姓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隆庆瓷器是这个时期的瓷器,它所用的回青料铲子西域,不仅颜色艳丽,且比较稳定,因此烧制出来的隆庆瓷器非常漂亮。隆庆时期对瓷器的烧制技艺非常高潮,各种色彩的变化更是数不胜数,让人赞叹。除了民间烧制的瓷器之外,宫廷也烧制了不少的瓷器,据悉,在当时隆庆宫廷烧制的瓷器数量达到了数十万件。

如此多的数量如果能流传下来,必然会给后世带来巨大的影响。但可惜的是,隆庆皇帝早夭,随着隆庆帝的去世,本来下令烧制的瓷器数量也停止,所以,虽然瓷器烧制的数量巨大,但真正烧出来的很少。再加上这个朝代比较短,真正流传下来的极少。但即使如此,隆庆瓷器也比很多朝代的瓷器要精致很多。

据专业藏家介绍,隆庆瓷器的做工、选料都极为讲究,画面精美,线条清晰,题款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它的胎体非常紧密,无论是大器还是小件,基本特征都是一致的。不过,相比于前朝,隆庆瓷器的造型更加规整,器形变化也很大。

鉴定隆庆瓷器的真假,可以从其青花器色调上分辨。真正的隆庆瓷器青花器颜色浓重,且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当中,隆庆青花是最好的,这一点是鉴定隆庆瓷器的重点。另外,隆庆瓷器的官窑款识是“大明隆庆造”,没有“制”,釉面细亮,美观。纹饰多采用嘉靖时期的纹饰,人物修长,姿态飘逸,仕女婀娜多姿。

以上就是关于隆庆瓷器的特点介绍,看过之后相信你对此也有了大致的了解。隆庆瓷器因为烧制有限,存世量少的缘故,所以市场表现不错。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隆庆瓷器就要比其他朝代瓷器更高档一些。事实上,隆庆瓷器的价格会因为瓷器的烧制情况而存在不同。

隆庆瓷器精品及拍卖成交价格:

1:明隆庆青花「瑞芝云龙」杂宝纹盖盒,尺寸:32.7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7,240,000 ,成交时间:2013.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隆庆年造》款 。

2:明隆庆青花矾红「水波九龙」图小碗,尺寸:8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6,040,000 ,成交时间:2013.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钤印款识:《大明隆庆年造》款 。

矾红彩龙纹,始见于明洪武时,正德至万历年间再度流行,直至满清一朝。此盘上饰纹,体现了技艺传统之传承。

3:明隆庆五彩龙纹盖盒,尺寸:宽12.7厘米,估价:HKD 4,200,000 ~ 6,200,000,成交价: HKD 4,956,000 ,成交时间:2016.11.2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钤印款识:“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二行楷书款,隆庆本朝。

盒呈如意形,子母口。该盒胎体致密,底足露胎处带火石红,釉厚而润,微微泛青。通体以五彩饰九龙,盖盒顶部开光部分略微凸起,饰单龙戏珠纹,以青花绘龙身,红彩绘鬃发,四周缀以云彩;盖盒上下口沿处以青花绘卷草纹,上下腹部主体以青花、绿彩、红彩各绘四条五爪龙,形态各异。底以青花书双圈「大明隆庆年造」款。隆庆一朝仅六年,政局不稳,景德镇生产一度停滞,从遗存的传世品来看,其瓷器工艺与装饰风格与前朝相近,多以青花和五彩器物为主。嘉靖到万历三朝年间好制盒子,各式各样,有圆盒、方盒、蛐蛐盒、菱形盒及方胜盒等,现存隆庆款盖盒多为瓜棱形,方胜形与银锭形,如意盖盒仅见此例。有别于明清各朝,隆庆款识多用“大明隆庆年造”,少用“制”字。此盒纹饰画工古朴豪迈,设色浓艳,布局繁密,属“大明五彩”的典型。其大红配大绿的鲜艳搭配向世人展现宫廷皇室生活的极度奢华生活。五彩是一种传统的釉上彩绘,成熟于嘉靖、隆庆、万历时。不需五彩皆备,以红、绿、黄三色为基本色,由于当时尚未发明釉上蓝彩,因此常以釉下青花代之,所以又称为“青花五彩”。各种颜色交错使用,纹样色彩绚丽。此种技法不以青花为主色,只把青花作为组成画面的一种色彩,与红、绿、黄等色处于同等地位。

4:明隆庆青花龙凤纹罐,尺寸:高44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RMB 1,680,000 ,成交时间:2009.11.11,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钤印款识:“大明隆庆年造”楷书款。

罐圆口,丰肩弧腹,底平。口沿外壁绘卷云纹,肩部饰以云龙纹。罐身主体部分绘青花缠枝莲纹团凤纹图案,底部一周亦绘云龙图案,底书“大明隆庆年造”青花楷书款。隆庆朝在明代经历了6年的光阴,时间短促,此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器数量有限,且大器鲜见,此件青花龙凤纹罐,保存之完好,绘画之精细,实属罕见。

5:明隆庆青花双龙纹圆套,尺寸:直径32厘米,估价:HKD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1,407,750 ,成交时间:2003.07.0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3年春季拍卖会。

6:明隆庆青花龙凤纹缸,尺寸:直径49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1,150,000 ,成交时间:2013.05.10,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钤印款识:款识:大明隆庆年造。

唇口宽阔,深腹,隐圈足。此卷缸口部饰缠枝莲纹,内落“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一行楷书款,形体硕大,胎体细腻而厚重,通体以青花绘制龙凤纹及火云装饰,苏麻离青发色浓丽,纹饰绘画精美,釉面肥润,为明隆庆本朝产品。

7:明隆庆青花婴戏图碗,尺寸:直径20厘米,估价:RMB 300,000 ~ 400,000,成交价: RMB 1,012,000 ,成交时间:2018.12.0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钤印款识:「大明隆庆年造」款。

隆庆一朝,历时六载,窑烧工艺精湛。承嘉靖遗风,纹饰画意潇洒自如,疏密有致。回青料运用炉火纯青,发色稳定。隆庆官窑瓷器,带年款者如凤毛麟角,多书「造」字款。本品碗心及外壁绘婴戏图,外壁绘十六子婴戏图,图中童子或骑竹马,或放风筝,或读书,稚趣可爱。整器虽构图较为繁密但不零乱,画法生动随意,古拙有童趣。青花色泽浓艳,蓝中闪紫,分水特征明显,器底书「大明隆庆年造」款。同类器传世品中惟见一例,甚为珍罕。

8:明隆庆青花五彩莲池鸳鸯满池娇纹碗,尺寸:直径22.5厘米,估价:RMB 720,000 ~ 900,000,成交价: RMB 828,000 ,成交时间:2017.06.18,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钤印款识:款识:“大明隆庆年造”款。

《古今注》中说鸳鸯为“鸟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必思而死,古曰匹鸟”,故古人视鸳鸯为爱情之象征。瓷器装饰中鸳鸯皆成双成对出现,且多与莲池荷塘相配,自宋代起就普遍采用,元、明、清时景德镇窑更为多见。拍品为明隆庆御窑作品,形制规整,绘连池鸳鸯,颇有意趣。荷叶田田,荷花娇艳,清波环绕,鸳鸯戏游,神态惟妙惟肖,画面生机盎然,充满自然情趣。此作品彩饰鲜妍,勾绘精准,极其鲜见,属隆庆御窑佳作。

9:明隆庆青花赶珠云龙纹三足洗,尺寸:22.3厘米,估价:HKD 100,000 ~ 150,000,成交价: HKD 840,000 ,成交时间:2006.04.10,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春季拍卖会。《大明隆庆年造》款.

民国瓷器有什么特点?


民国瓷器有什么特点?民国瓷器虽在中国的制瓷史上技艺并不高超,但也不乏制作精良的佳作,再加上与中国近代某些重要事件相联系,往往具有神秘色彩。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瓷器收藏市场的火爆,民国瓷器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究竟民国瓷器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工艺

民国初期瓷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开始由制瓷作坊向瓷业公司转型,并由传统的手工生产转变为现代机械化生产。机制瓷器造型更加统一并且规范化,但也略显呆板,而且一般商品化日用粗瓷器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民国瓷器的瓷胎有明显的现代瓷质感,白度和硬度较高。尤其描金工艺作为民国瓷的一大特色,通常在器口、壶嘴、瓶的双耳、瓷塑罗汉像、底款等处进行描金。

二、胎釉

与明清瓷器相比民国时期的瓷器胎质相对疏松,瓷釉与胎骨的结合也不够紧密,釉面上也常出现气泡或是脱釉现象。民国早期的瓷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结合部多泛黄,而晚清瓷器则多数没有这一特征。

三、纹式

民国瓷器使用化学彩料,因而多数色彩浮艳。日用粗瓷的绘画为省工力,也常偷工减料,多采用简笔画法。除机械炼泥、制坯、成型外,民国制瓷工艺的最大变化在于贴花纸的使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生产力。

民国瓷器的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博古等图案,装饰图案也由山水、人物、花卉图案,转变为一面为绘画,一面为诗词文字装饰。但这一时期的画风和图案还未脱离清朝的绘画特点。但是图案、内容还是带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民国瓷器的绘画一种是流行于清代的吉祥寓意纹样,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宣传时事和政治主张的内容。

明朝瓷器有什么特点


瓷器是我国历史发展中一项重要的产物,它的出现与广泛的应用让人们的生活有了重大的改变。明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朝代之一,它同样也是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此时的瓷器已经遍布了生活,建筑,文艺作品等各个行业里。伴随着明朝制瓷工艺技术的提升以及“官搭民烧”制度的实施,瓷器工人的积极性提高了,此阶段里的青花,五彩,斗彩瓷成为了瓷器的生产主流。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文玩爱好者对明朝瓷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这我们就需要来了解一下明朝瓷器的特征了。

青花瓷的特征

据资料显示,明朝瓷器的生产与烧制沿袭了前代的工艺优点并且进行了优良改造,青花瓷的制作选料精致,胎体厚重,烧制成品的质地坚密,声响清脆。在瓷器表面的绘画图上,其题材广泛,写意较多,摆脱了传统的写实风格它更讲究创新,例如孩童图画的大头小身子,龙咀较长且草率,但其龙爪却又雄壮有力。在不同时代里,瓷器绘图有它自己的八宝图案,在明朝阶段里,八宝图案的顺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罐、长,画风明显与前朝有较大的区别。在纹饰上多有云龙,云凤,缠枝花卉以及人物故事,飞禽走兽为主。在青花瓷的用料方面,它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是以永乐宣德为代表的苏泥勃清料,它给人以浓重绚丽鲜艳之感,中期是成化待表表的平等清料,给人的感觉是淡雅幽静,晚期是嘉靖万历时期的回青料,蓝中带紫的色彩给人以尊贵感。

明代五彩瓷的特征

明代初期,五彩瓷制品数量较少,即便少量的五彩瓷也多为民窑所烧制。但即便如此,民窑所烧制的五彩瓷制品即便是物件较小,但其图案纹理的布局依然非常的合理,瓷器的胎壁均匀,对光投映。此时期的五彩瓷制品多以盘,碗以及各种盒制品为主。明朝后期,五彩瓷制作工艺得以提升,其釉质晶莹,釉面闪青,具有柔和的光泽以及自然的使用痕迹和氧化皮层,其主题纹饰多花鸟,人物故事,绘画技法古朴,画工彰显豪放,笔法写意。

总之,明朝瓷器代表了我国瓷器时代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具有其他时代所不具有的特征。

乾隆瓷器有什么特点?


乾隆瓷器有什么特点?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s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磁州窑瓷器的造型特点


磁州窑瓷器的造型特点。

宋代磁州窑瓷器的产量很大,造型也十分丰富,主要生产民间日常用瓷,还有少量的文具、玩具、娱乐用品及各种瓷塑等。

常见的器型有:各式的盘、碗、碟、盏、盏托、渣斗、瓶(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瓜棱瓶、多管瓶)、壶、罐、钵、洗、盆、缸、水盂、笔洗、砚滴、镇纸、炉、香薰、唾盂、灯、盖盒,仿古铜器式样的樽、奁等,尤以多种多样的瓷枕最具代表性。

瓷枕始见于隋代,最初只是用于陪葬,唐代多为医用脉枕,式样上体轻形小,入宋以后大量生产,形体变大。人们逐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从而开始把它做为驱火明目,延年益寿的理想夏令寝具。

磁州窑即有长方形、腰圆形、如意头形、花瓣形、鸡心形、六角形、八方形、银锭形、虎形、人形等瓷枕,品种繁多,形式新颖别致,侧重实用性。磁州窑最突出特点是淳朴、粗犷,大件器皿豪放雄伟,神态端庄古朴,有气魄。小件器皿制作精美,盘、碗、碟类注重灵巧实用,形体比例,轻重适度,线条干净利落,造型与装饰能够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磁州窑瓷器有什么特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磁州窑瓷器有什么特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有什么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