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陶瓷文化 > 导航 >

“艺术陶瓷”创造文化产业新亮点

“艺术陶瓷”创造文化产业新亮点

陶瓷文化 陶瓷艺术 艺术瓷砖

2021-02-08

陶瓷文化。

作为瓷都最负盛名的“招牌”资源之一——出产于景德镇北部山区鹅湖镇高岭村边高岭山上的高岭土以其优异的品质享誉国际陶瓷界。国际上通用的高岭土学名——Kaolin,就是来源于景德镇的高岭山。

高岭土是陶瓷工业最重要的原材料,千百年来,用景德镇高岭土制作的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四大传统名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繁荣中蕴含着危机,经过千余年的开采,景德镇的高岭土蕴藏日益枯竭,如何开发利用好现有的珍贵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瓷都面临的新课题!“景德镇的高岭土资源将在30年后开采殆尽,和国内外其他陶瓷产地相比,景德镇的日用瓷和建筑陶瓷已经不具竞争优势,发挥千年传承的传统技艺优势,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艺术陶瓷产业是当然的选择!”为民瓷厂的窑口经理刘根发言之凿凿。

2005年,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勘探发现了一条70公里长、15公里宽的高岭土矿产带,富集的资源催生出陶瓷产业之花。几年间,一座方圆28公里的陶瓷产业园拔地而起,吸引众多建筑陶瓷品牌入驻兴业,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几年间,众多鹤城书画家往来于齐齐哈尔·景德镇艺术陶瓷创作基地,尝试陶瓷创作、开拓艺术视野、施展艺术才华、积累经验技法,两地行业交流风生水起、生机勃勃。

委员艺术家们“扎堆儿”南下的文化现象也成为齐齐哈尔市政协关注和研究的课题。2012年底,市政协文史学宣委专程前往依安县,专题研讨“以齐齐哈尔·景德镇艺术陶瓷创作基地为纽带,引进景德镇传统技艺,开发依安高岭土资源,填补艺术陶瓷生产空白,打造鹤城文化产业新亮点”的可行性并达成共识,北国瓷都,前景可期。

双方的合作紧锣密鼓!2013年5月,依安县调研组造访瓷都,踏查创作基地、窑厂、交易市场,拜会行业部门和工艺大师,共谋产业发展蓝图。此行,依安县还同江西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办签订了长期培养和重点招取齐齐哈尔籍学生的合作协议。8月新学期,江西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首批北国鹤城的学员。10月,取自依安高岭土产地的三份土壤样本被送至景德镇科研机构,接受专业检验。

“2014年夏季,计划邀请一批景德镇杰出艺术家到齐齐哈尔进行一次大型瓷艺展。”刘延龙介绍,通过现场再现拉坯、修坯、绘画、烧窑等制作工序,全面展示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让更多喜爱陶瓷艺术的鹤城人进一步了解和感悟青花的魅力。

小编推荐

在东西方文化中创造艺术对话


嘉宾名片

安田猛英籍日裔,1943年生于东京,1973年移居英国,与夫人FelicityAylieff女士同为国际著名陶瓷艺术家。长期执教于英国及美国多所大学,并多次被邀请在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挪威、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等众多高校举办讲座和主持工作室,现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玻璃与陶瓷艺术研究员。2004年来景德镇创作,并担任乐天国际陶社艺术总监,2011年创办红房子工作室。

特约主持人名片

彭春兰1948年生于吉林延吉,祖籍江西安福。江西日报社原总编辑、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江西省记协副主席、江西省散文学会会长。出版散文集《走过千年》、《女人的眼睛看世界》等专著。

让生命和瓷土一起生长

陶瓷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它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实用主义的属性,而是我们的想象赋予这实用的物器更高的生活质量。让我的生命和这瓷土一起生长,也是生活中一种有意思的课题。

安田猛陶瓷作品

彭春兰:首先感谢您接受采访。很想知道,您是怎么爱上陶瓷并与陶瓷结缘一生的?在您的生命感悟中,人与陶瓷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安田猛:这似乎已经是很久远的故事了。1961年,那时我18岁。夏天我利用暑假去了益子町旅行。没想到的是,这次旅行竟会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益子町本是一个毫不起眼的乡间小镇,大正14年(1924年),日本几名陶艺家以此为基地,发起和开始推广日本民艺运动,最终使这个小镇被公认为世界民艺运动的中心。“民艺”是日本陶艺家为世界所造的一个新词,它是以审美为基础,对民众生活实用品制作工艺的略称。民艺学家认为,民艺的美,是单纯、朴素、健康的美,他们把人们以前很少注意到的民众日用杂器,提升到极高的美学地位,从而改变了人们以前对美的价值观念。

我从小就喜欢制作各种东西。在益子町一周的旅行期间,我第一次体验了陶泥的神奇,深深地被陶泥和各种生动的陶艺作品所吸引。我毅然放弃了报考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选择了学习陶艺,把益子町作为自己陶艺生涯的起点。

经过两年的作坊学习后,我用祖母留下的遗产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且和其他的大窑厂签订了合作的协议。在当时,这可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在益子町的九年里,我创作、生产的陶瓷产品适应了民众对生活艺术化的需求,在本国以及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丰厚回报。

通过这几十年的陶艺创作,我从中体会到每日生活里的知与不知,让我的生命和这瓷土一起生长,也是生活中一种有意思的课题。陶瓷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它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实用主义的属性,而是我们的想象赋予这实用的物器更高的生活质量。

景德镇是陶艺家的天堂

我被景德镇的魅力所吸引,这里成千上万的陶瓷作坊每天都在迸发鲜活的创意,空气中弥漫着蓄势待发的无限能量,传统被不断打破又重建,景德镇简直就是陶艺家的天堂!

安田猛陶瓷作品

彭春兰:您最早是怎么知道景德镇的,从最初的认知到爱上景德镇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景德镇对您而言,是什么样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您?

安田猛:像大多数爱陶瓷的人一样,我在开始接触陶瓷时,就已关注了很多博物馆和书籍里的景德镇瓷器和历史文化了。

2003年,应中国美术学院邀请,我作为英籍日裔陶艺家为陶艺系学生授课,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中国美院读博的香港艺术家郑祎,邀请我到景德镇来看看,在李见深的三宝陶艺村住了几天。那年秋天,我受邀参加在景德镇举办的陶瓷国际艺术研讨会,第二次来到景德镇。在研讨会上,郑祎和我达到了一种共识:在这座世界著名的陶瓷之都,建立一个提供给国际艺术家驻场及文化交流的机构,以利于国内外艺术家的交流融合。这个平台,就是现在景德镇颇有名气的乐天陶社。当时我已经被景德镇的魅力所吸引,这里成千上万的陶瓷作坊每天都在迸发鲜活的创意,空气中弥漫着蓄势待发的无限能量,传统被不断打破又重建,景德镇简直就是陶艺家的天堂!我欣然答应,并于2004年重返景德镇担任乐天国际陶社的艺术总监。那年,我已经60岁了。

选择景德镇作为我后半生事业和创作之地,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在来景德镇的前几年,我就开始在我英国的工作室里用瓷土这个材料。我认为我可以更好地在景德镇用这种材料,也想尝试不同的瓷土,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土。其二,在景德镇让我看到我年轻时在益子町的影子,在那里成长过我感到很幸运,没有很多人有这样的幸运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尝试着新的被接受的事物,而我却经历过。

我相信我的预见是对的,今年已是我在景德镇的第10个年头,我用了7年来建设乐天陶社。2011年,我和我的英籍夫人弗丽斯蒂·阿里芙以及中国的熊白煦女士共同成立了红房子工作室。3年来,我看着一批批年轻的陶艺家用青春的血液和想法在这儿扎根成长,就像自己又一次经历着青春般的朝气蓬勃。

文化交叉碰撞迸发新的光芒

文化的交叉碰撞,最易产生新的光芒。年轻的陶艺家更需要了解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从中得到启迪,接受新的创作路径,来丰富自己。

安田猛在创作

彭春兰:日本、英国、中国,您生活过的这三个国家,其陶瓷在世界陶瓷中都是极具光彩的。经历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您有什么样的感悟可以与我们分享?

彭春兰:日本、英国、中国,您生活过的这三个国家,其陶瓷在世界陶瓷中都是极具光彩的。经历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您有什么样的感悟可以与我们分享?

安田猛:1973年,我离开日本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地英国,是想去看看西方世界,体验不同的生活。为了走出原有的日本文化模式影响,后来我长期定居英国,并娶了同是陶艺家的英国太太弗丽斯蒂·阿里芙,在全然不同于亚洲的欧洲艺术氛围中进行了30多年的陶艺探索和教学。

但我发现英日两国瓷文化差异太大,很难找出共同点。直到有一次去韩国旅游,发现韩国的瓷器和日本的瓷器在文化上同出一脉,虽然也有小小的不同,却真正体现出瓷的本性之美。这个发现让我觉得震撼,我意识到其实我更需要了解亚洲的东方文化。

西方人对陶瓷的真正认识还要从中国元青花的引入为开始,在此之前并没有对材料艺术产生任何的深入理解和欣赏。日本对陶瓷文化兴趣的发展还需归功于中国,日本人对传统和现当代陶瓷的理解和欣赏都是在日本国里很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依此看来,西方和东方对于陶瓷的理解是在不同的层面和层次上的。

在我看来,文化的传承并不是通过单一的直线路径完成的,而是通过许多新的文化运动的循环更迭。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发展节奏和路径,既要做与他国的横向比较,但更应尊重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而文化的交叉碰撞,最易产生新的光芒。年轻的陶艺家更需要了解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从中得到启迪,接受新的创作路径,来丰富自己。几十年来,我从日本到英国再到中国景德镇,就是希望在东西方的艺术碰撞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艺术价值源于对生活的感悟

景德镇正慢慢变成陶瓷文化的中心。来景德镇创作的人们都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受,他们在这样一个为瓷而生的城市中受益并精彩地创作着。

彭春兰:陶艺是需要张扬个性的艺术,作品承载着艺术家的灵魂,因而从事陶艺不是简单的生产者,而理应是追求艺术价值的创造者。您觉得作为创造者,创意、创新的灵感来自哪里?

彭春兰:毫无疑问,您已经成为成千上万“景漂”队伍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在这里生活了10年,您对景德镇这座城市和景瓷,有了一份怎样的感情?

安田猛:艺术价值并不是来自昂贵的材料,也不是来自复杂的工艺。我在创作上的灵感来源于很多生活中的感受,从自我学习的兴趣点,突然间对某些人与事物的感受等。

我在来景德镇的前五年就开始使用瓷土创作,而在之前40多年间一直从事陶艺创作。我认为在陶瓷的表达中,泥土,包括陶土,有很多没有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而瓷器通常给人的印象是烧制完成之后“硬化”以及瓷器的细致度,瓷器可以做出非常精细的图案和能被人感知的通亮度。

但是除这些印象以外,瓷土还潜在了许多泥土没有表达出的效果,而我就是想把瓷泥的泥性表达出来。我的作品所想展示的是泥土本身的状态与质感,而制作青白釉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青白釉颜色比较纯,并不花哨,不仅可以很好地展示出作品的器型,更能纯粹地表达泥性,而不像釉里红或是粉彩瓷器,后两者更注重于陶瓷表面的装饰性,不那么着重于瓷器的本质。我创作青白釉的另一个原因是,在景德镇烧制出著名的元青花的前350年,陶工们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青白釉制瓷。所以,我的制作也是基于对景德镇历史的学习。

在制作一个陶瓷之前,我会这样思考:“这个材料会带给我什么,而我又能赋予这个材料什么?”就像是我与陶瓷的一种交流对话。我希望我烧制成的作品,单纯、朴素,但从其作品表面的肌理、留痕,能让人感受到艺术家创作的心境和激情。

最近我刚回复一位来自巴西的日本籍艺术家的邮件,她被朋友们告知“成为一名陶艺家是很艰辛而且并不好谋生的职业”,她想听听我的看法。我的回答是:“如果把用从事艺术或是陶艺家的想法看做成是谋生的手段,这是不对的。你应该去享受自己选择的事业,并去爱它;你会看到其他的人慢慢地也开始对你所付出的事情提起兴趣,之后你就能寻找到供你选择的意义。你要去寻找是什么让自己感兴趣,慢慢地你可能会感觉到是陶瓷在创造你的生活。”

安田猛:我个人的经验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景漂”族们,不过我能确定,来景德镇创作的人们都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受,他们在这样一个为瓷而生的城市中受益并精彩地创作着。

辉煌的历史已鉴证,景德镇毫无疑问地曾是中国文化符号的代表之一。但这种文化符号随着时间慢慢地消失掉。现实是,景德镇已一度不再是以前那个有着最大规模和最好瓷器的代名词,正在中国和世界的视野中逐渐变淡了。但是近十来年,新的运动开始了,特别是近五六年。不像之前工业化生产一样,景德镇正慢慢变成陶瓷文化的中心。我相信,这将是景德镇未来所呈现的面貌。

责任编辑:江南都市报黄铭黄浦江

让科技创新与艺术创造结伴而行


内容摘要: 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屠杰在谈到同行创造的陶瓷新工艺“汉光瓷”时赞不绝口,认为代表了“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由中国陶瓷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教授领衔研发的汉光瓷,不仅实现了“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更获得了“纯如脂、透如晶”的美誉。

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屠杰在谈到同行创造的陶瓷新工艺“汉光瓷”时赞不绝口,认为代表了“中国形象”、“中国文化”。而中国陶瓷协会名誉理事长杨自鹏给予的专业评语是:“汉光瓷的出现,使中国陶瓷再一次站到世界的前列。汉光瓷的任何一件作品都是收藏品、艺术品,又是实用品,堪称盛世奇迹。”

这些盛赞绝对出于真诚,出于尊敬,出于欣慰。当笔者在首次晋京举办的汉光瓷181件珍藏版系列实用瓷展览上一睹芳容时,立刻和众多接触过汉光瓷的观者一样,被它的精美绝伦、高贵典雅所震撼。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难忘,展览已结束半月有余,但笔者脑海中时时浮现出那些杯、盘、碗、碟的倩影,总觉得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

由中国陶瓷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教授领衔研发的汉光瓷,不仅实现了“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更获得了“纯如脂、透如晶”的美誉。他从景德镇、醴陵等产区挑选了一批能工巧匠和陶瓷工程技术骨干,与高等艺术院校专家学者相结合,组成一支核心团队,全面发掘、整理与研究中国传统制瓷技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工艺手段,以明清官窑为超越目标,以德国、日本、英国等著名皇家瓷器为标杆,以打造中国现代高端瓷器品牌为己任,探索中国陶瓷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在15年磨一剑的艰辛过程中,这位工艺美术大师矢志创造陶瓷新工艺、塑造中国现代陶瓷新形象的志气和勇气令人起敬,而他高度注重科技创新、实现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理念和追求,在当下国内文化产业如春苗拔节般快速生长的环境中,更具积极而现实的示范意义。

如果说艺术创造是汉光瓷的灵魂,那么科技创新则是汉光瓷的生命。经过10多年的筚路蓝缕,攻克难关,汉光瓷在瓷器材质、工艺技术、美学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白、透、润、纯、硬等理化指标均创历史纪录。此前历史上瓷器最高烧成温度为1300℃,汉光瓷烧成温度高达1380℃―1400℃,釉面硬度7843MPU,光泽度98.6%,白度88.5%,透光度56%,抗冲击强度3.60J/cm,全部超越了国际上最高端的瓷器品牌。同时,传统的釉上彩最多可以保持几年、几十年或上百年,而汉光瓷的高温釉下彩不仅无铅无毒无害、绿色环保,而且理论上可以保持20万年。正是由于这一项项过硬的新科技新技术,汉光瓷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与设计专利500多项、国内外金奖20多项,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相继收藏。

据了解,为将汉光瓷品牌和产业做大做强,上海市政府将其同时作为创意产业典范和高新技术、高新成果转化项目,给予大力支持。我们希望,伴随着汉光瓷产品大步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它从始至终所蕴含的完整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也会在文化产业界发扬光大起来。要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实现文化产业的持续繁荣,必须更加注重科技支撑,让科技创新与艺术创造结伴而行,把最传统的工艺美术产业转化成最有科技含量的高端创意产业。

陶瓷艺术的创造者与发现者:谁主沉浮


周国桢《站起来的雄狮》瓷塑/博宝宝珍商城BZ020307号作品

陶瓷艺术品的创作需要自觉性,需要创作者自觉担负起历史的使命感,从而创作出时代的精品。我们拥有优秀的当代陶瓷创作者,而当代陶瓷艺术品又拥有那么多的欣赏者拥戴者,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陶瓷艺术作品投资收藏时代也就指日可待了。

而当代陶瓷艺术品收藏者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艺术修养,要理智有主见而不盲目跟风,作充分的调研准备,既哪位才是真正的值得付诸心血和财力的陶瓷艺术大家及作品。选对经纪组织及代理商同时也是选择藏品及规避风险的关键环节。聪明的收藏者在其初涉收藏市场的时候,往往选择“借脑袋”和“借眼力”的办法。所谓“借脑袋”,就是倾听专家的意见,行家给他出谋划策,提供收藏的思路和方法;“借眼力”,就是借用行家的知识和经验,去鉴别藏品的真与伪、优与劣,从而保障自己不走弯路,不栽跟头。合格的有智慧的代理商经纪人首先是热爱艺术陶瓷,有责任感和前瞻性的,对作品艺术含量和工艺水平进行筛选,有能力把好进货关。立足投资收藏者,做藏家的理财师。权衡经济利益和名誉口碑孰重孰轻。收藏家也要具备专业研究的热情,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任何成名成家的收藏家,都是一流的鉴赏大家。无论是名垂青史的中国字画收藏家张伯驹,还是中国瓷器收藏家孙瀛洲先生,无一例外。

邹宝林豆青釉边脚《人物游园品茶》/博宝宝珍商城BZ020305号作品

当代艺术陶瓷作品不仅接受国内收藏市场的检验和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检验,需要接受更高端审美品位收藏家的检验。可喜的是,中国当代艺术陶瓷收藏者,是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发现者。他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研究的热情和水准,建立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收藏体系。更加令人钦佩的是,许多藏家不但倾注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更凝聚了多年乃至一生的心血和智慧,他们以自己的努力成果,积累物质文化财富,作为历史长河中有限阶段的保存和保护者,通过系统的主题收藏,让艺术品经过系统的整合,延续中国文化,焕发新的价值,并最终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功德无量。

陶瓷艺术文化与书法


书法艺术,同样讲究和强调线的表现力。它在艺术特征方面,与陶瓷艺术的联系,初看似乎不相关。实际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陶瓷艺术文化与书法。

首先,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来看,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再现与表现、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它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来自自然形象而又远离了自然形象。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化为或纵或收、或枯或润、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笔墨线条的枯润、浓淡的个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起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中国古代美学家对书法的这种特性早有精辟的论述。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中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蔡邕在《笔论》中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唐代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可以见出书法艺术家的情感,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怪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清代刘熙载更是一语破的:“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另外,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不适宜于表现持续性的情节性的事件,而长于表现一动作瞬间,并在动作瞬间内创造出颇富生命力和表现力以及想象力的艺术形象。黑格尔曾经指出:绘画“只能抓住某一顷刻”,把正要过去的和正要到来的东西都凝聚在这一点上。莱辛说得更加具体和明确,他说:“绘画在它同时并列的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某一顷刻,所以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刻记得上,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清楚的理解。”这虽然说的是绘画,但适用于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而且,这正是这两种艺术的特征之一,书法艺术表现得更甚,尽管书法要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要“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站,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尽管要求书法艺术要有如“悬针垂露之异,奔雷附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岩身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但它毕竟是一种抽象性、表现性、虚拟性的艺术。

陶瓷艺术家们,或许从这种比较中,获得对陶瓷艺术特征的更深入、更完整的理解,以加强陶瓷的表现性和抒情性,创作出更加有审美力度和审美价值的作用。

陶瓷艺术的图形文化


图形是组成陶瓷艺术图案的重要元素。在具体的画面构图中具有多样的艺术特征,它协调的色彩以及平衡的结构使得图形传达出经典的民族文化精神。陶瓷艺术的图形不仅是对整体造型上的把握,同时更多的体现在器物表面的构图中。通过多变的陶瓷图形艺术,体现出多样统一、和谐的审美文化。

一、陶瓷艺术的图形特征

陶瓷艺术的图形形态各异,伴随时代的不断变化,它的图形随之发生新的变化,但是总体来说,它的图形特征可以从画面布局以及色彩搭配来研究。

1、平衡的画面构图

陶瓷艺术的画面构图根据具体的造型而定,对于画面的艺术处理,应造型而作。在创作的过程中,画面整体布局合理,遵从着共性中对于个体的凸显,同时又不着痕迹的将个体融于整体之中。通过点线面的构图实现陶瓷艺术的画面结构。

1.1、视觉的整体性

从视觉上讲,陶瓷艺术的图形呈现出整体性的风格,在视觉上给人完整的形象感官。在瓷器表面的图案作品,多是能够独立存在的个体,人们通过它可以接收到完整的图像信息,同时在看到这些画面的同时又能够引起人们另外的思考空间。例如:早期瓷器中的简单鱼纹。通过抽象的纹饰人们可以猜测纹饰的原型,这是其带给人们视觉整体性的最大思考。

1.2、个体布局的多样性

在陶瓷艺术的图案中,每一完整的画面是由多个部分共同组成的。起到衬托作用的纹饰,展现整体面貌的主题构图,它们在画面布局中是彼此依赖共存的关系。由具体的物体简化出的纹饰,形态各异,飞扬的姿态恰如纹饰在舞蹈一般,刻画在陶瓷作品的表面,表现出多样的图形特征,深层次的展现动态均衡的审美文化。

2、协调统一的色彩

色彩是构成瓷器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风格艳丽、华贵的唐代瓷器,还是朴素淡雅的宋代陶瓷,它的色彩始终遵循着协调统一的画面追求。

2.1、传统五色的运用

赤、黄、青、白、黑是传统的五正色,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色彩文化内涵。运用在具体的陶瓷艺术中就是将五色按照时代的审美观,进行不等分的放于图案的构图中。例如釉彩中颜色丰富多样,在多变的颜色中创造出清淡雅致或者风格瑰丽的陶瓷图案。

2.2、素雅的水墨

唐宋之后的瓷器艺术图案深受绘画艺术的影响,宋代之后倾向于意境悠远的水墨山水,于是这样的艺术风格使得陶瓷艺术的图形风格发生变化。素雅的水墨并不是单纯的指它的颜色像水墨一般呈现出黑白相间的图案,它主要是指淡雅的水墨风格。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可以说是传统陶瓷艺术的精品,在青白对比的图案中展现出文人雅致的情怀。

3、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

陶瓷艺术的图形通过画面的构图以及色彩营造出艺术的感染力。这样的图画能够在美丽的图形之外传达深刻的精神,与欣赏者进行交流,产生共鸣的艺术情感。陶瓷艺术的图案造型追求清新的艺术风格,它以精美的图案、丰富的色彩、独特的工艺、精湛的技术、奇特的创意,呈现出与外部整体造型浑然一体的风韵。

二、陶瓷艺术的图形文化内涵

图形在陶瓷艺术产生之初就一直伴随,形色各异的图形局域不同的审美特征,但是深究其暗含的文化则是最为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儒道释三大主流文化的思想体现在陶瓷艺术中,是超越于日常生活的艺术体验。陶瓷艺术的美学思想超越了日常生活经验后的积淀,以艺术的方式传达出生命精神的境界。

1、传统文化的艺术载体

传统的中国文化以其深层次的方式存在于艺术、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其内容是具象的图案还是抽象的思想。都需要以最鲜明的形式体现出来。陶瓷艺术将儒家倡导的礼制文化以及道家洒脱的精神气质融为一体,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陶瓷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它作为艺术的一个类别而存在,传统的制作工艺对于现代的制陶技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流传至今的每一件陶瓷都是古老的文化;另一方面是深层系的文化内涵,艺术是记载文化的载体,它的图案富含中国传统意义的象征性,在每一时代的制作中,传递着不同的审美倾向。

中国的陶瓷就像是一朵美丽的奇葩绽放着无限的光彩,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蕴”,在精神的感召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陶艺风格。它并不是孤立静态地记载着传统的文化,而是在时代变化动态的和谐中展现出民族文化的象征、追求美好的愿望。

2、吉祥如意的象征性文化

象征性是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儒家孔子的礼制文化赋予传统思想更多的延伸意义。而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习惯,能够通过一物而思考其背后暗含的意义。恰如中国传统绘画中倡导的传神性,在陶瓷艺术中,颜色的不同会代表不同的象征意义。民间流行的各类鱼、凤等图案,采用谐音等方式寓意象征美好的意义。在这些象征性的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

2.1、吉祥图案的寓意性

传统图案在运用的过程中充满审美和文化寓意的双重含义。吉祥图案在陶瓷艺术中运用广泛,题材分为人物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等组合类。多样的吉祥图案虽然题材各异,但是它们巧妙地运用人物、花鸟、自然的日月星辰等,将图形与吉祥的寓意完美的结合。这些图案通过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蕴含着祈福纳意的吉祥文化。

吉祥图案的寓意运用人类丰富的想象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关系进行概括和总结。它的构成本着图必有意,而意必吉祥的理念,富、贵、寿、喜是竭力追寻的目标。陶瓷艺术中的吉祥图案借用图形的寓意性传达出艺术文化的特征。

富是财产富有的象征,同时也寓意着丰收的美好希望;贵,表示的是权力、功名,寓意升官;寿,是对身体平安、延年益寿之意;喜,传统所说的八喜都蕴含在其中。这四大寓意体现在具体的陶瓷艺术中,有的是整幅图案所包含的意义,有的是图案的局部纹饰所表示出来的含义。陶瓷艺术中经常出现的富贵花开图案,年年有余的喜庆画面,龙腾虎跃的权力象征,都是寓意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在局部的纹饰中,祥云嵌八宝纹、龙拥祥云等都寓意着权贵。通过对陶瓷艺术吉祥图案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吉祥图形的文化内涵。

2.2、符号文字的象征性

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在创作的过程中就是根据这一思维模式而创作出来的。汉字的构成就具有象征的特性,运用在陶瓷艺术中将其象征性发挥到装饰性的图案中,进而表达出更为深层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谐音双关为陶瓷艺术的图形文化提供了广泛的素材。由于汉字的谐音特性,一个读音之下往往有众多的汉字,于是相近的汉字可以提供特殊的文化含义。在图形中经常出现的喜鹊就是谐喜,桂花取桂之意,柏树则是“百”,在图案之中穿插这些汉字不仅使得图案的构成更加平衡和谐,增加装饰性,同时也能够使得其蕴含传统文化的象征性内涵。

3、和谐的审美文化

作为中华瑰宝的陶瓷艺术将审美文化发展到极致,在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中力求达到和谐的视觉审美效果。和谐是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观念,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受到中国传统的阴阳统一观念的影响,同时倡导中庸的文化体系,衍生出和谐的审美文化。陶瓷艺术从早期的简单图形到后期发展成熟的装饰艺术,它的图形一直体现出传统审美文化。

3.1、多样统一性

传统的中国文化是内容多样的融合体,在形态各异的图形表现形式中,传达出统一的文化观念。多样统一使得审美文化具有兼容性,陶瓷艺术在开始之初就分为黑陶和彩陶。每一种陶瓷在图形上都是变化多样,每一时期的陶瓷制作者根据不同时期的审美特点制作出风格各异的陶瓷图形。

它的图形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陶瓷的整体形状。它们或是椭圆的器皿,或者是线条柔和的花瓶,或者是形状优美的装饰品等等。这些形状各异的造型,都是艺术家在结合器物实用性的同时,考虑到美学上的追求进行创作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指,器皿表面的图案。绘制的图案类型有以中国古代神话题材为主的八仙过海、美人图,还有以自然为题材的优美风景,更有多种多样的龙、凤动物图案,这是传统审美文化对热衷自然、崇尚美好在具体陶瓷作品的体现。

3.2、天人合一的美学追求

唐宋之后的陶瓷艺术,开始把绘画的风格转移到图案的构造中。绘画艺术一直遵循的“神韵”,个体与自然外界的和谐统一,寓情于景的情怀,也成为陶瓷艺术的美学追求。陶瓷作品在通透的颜色之上配有鱼水纹、云雷纹,刻画、透雕等自然地装饰图案,使得陶瓷艺术具有浑然天成的自然美,这与传统文化追求物我统一的美学境界不谋而合。

陶瓷的图案构成中,色调、构图配合的和谐统一,含蓄而内秀,力求一种艺术的自然美,显现出道家形而上的自由宇宙观念。道家美学崇尚自然而然的艺术境界,禅学追寻生命的永恒,在大的生命宇宙观念下,陶瓷艺术显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无限亲近。陶瓷艺术图案上的自然美感,是民族审美文化对于个体自在生命的追求,也是传统文化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念在陶瓷艺术中的具体显现。

陶瓷是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图形变化反映着传统审美文化的变迁。它是艺术的载体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它的发展变化就是民族审美变迁的真实写照。陶瓷艺术不仅仅是物质产品,同时也是人类精神的产物,通过对美学的不断追求,陶瓷艺术更是文化产品的代表。它平衡的结构布局,协调的色彩搭配营造出如诗般的意境,表现审美文化的精神,蕴含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

巴蜀文化与陶瓷造型艺术


富庶的巴蜀大地是我国最早使用陶器的地区之一,陶瓷艺术历史星光熠熠。这里既有享誉中外的大溪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又有历史上各个时期著名的窑口:隋唐时期的成都青羊宫窑、琉璃厂窑,邛窑系的固驿窑、十方堂窑诸窑,雅安芦山窑,乐山西坝窑,都江堰玉堂窑以及重庆涂山窑系等等。从闻名遐迩的汉代陶俑和东汉青瓷,到唐宋时期的三彩、釉下彩以及宋代省油灯和彩绘大器、西坝窑的窑变釉陶瓷,再到明清、民国的荣昌安富黑釉金沙釉陶器,这些陶瓷精品无不显示出巴蜀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

根据已有的考古发现,巴蜀地区的陶器历史已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重要的有原始社会晚期到商周巫山的大溪文化以及夏代晚期的三星堆文化。在重庆寸滩、西昌礼州等地,也出土了大量红、灰、黑陶器。到东汉时期,摇钱树和极富艺术价值的陶塑俑、画像砖,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经济的兴盛和歌舞升平的景象,如东汉“击鼓说唱俑”,造型生动,工艺娴熟,被定为国家级文物。由汉至南北朝,巴蜀青瓷逐步发展。大邑白瓷受到唐代诗人杜甫的赞美:“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载《全唐诗》卷226)。唐朝至五代的邛窑、青羊宫窑更是异彩纷呈,无论是生活实用器具,还是瓷塑佛像均釉色丰富,造型多变。邛窑釉下彩的装饰艺术,为唐宋陶瓷的兴盛开辟了道路。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巴蜀各窑口器物造型种类繁多,生活用器、文玩陈设无所不备,特别是夹瓷的省油灯、碟形灯,省油又美观,体现了巴蜀人民的生活智慧。此时,玉堂窑和琉璃厂窑极为繁荣,特别是绘于大件器物上的釉下三彩,手绘鱼纹、卷草纹、忍冬纹、牡丹纹等精妙生动。从宋代开始,重庆涂山窑以及广元瓷窑铺窑的黑釉瓷(天目瓷)也很快走向极盛时期。明清时期直至民国,荣昌安富镇的花釉陶继续延续着巴蜀陶瓷的辉煌。

一、巴蜀的世俗文化底蕴

所谓巴蜀文化,是指从古至今以四川盆地为中心,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体,包括周邻地区各少数民族在内的多元复合文化的总汇。

巴蜀地区人杰地灵,产生了司马相如、李白、苏轼、郭沫若、巴金等文化巨匠;作为民间艺术的川剧、四川清音极富地方特色;川菜作为四大名菜系之一具有重调味的特点,所以泡菜和花椒成为巴蜀人不可或缺的佐菜调料;茶文化和酒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茶文化最早记载始于西汉,源于四川邛崃山脉蒙山之上,为茶圣陆羽所推崇;巴蜀盛产的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美酒更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巴蜀文化双口壶

二、以器造型——陶瓷器皿的形体之美

中国的陶瓷艺术博大精深,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折射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从美学上来看,造型与装饰构成了陶瓷艺术的重要审美内容,陶瓷造型特指器物的造型样式,即“在一定的创作观念和意图的支配下,有目的地运用某种陶瓷工艺材料,运用一定的工艺加工艺术,通过对形体、空间、构件等形式结构的确定和处理,创造出有用的和有意味的器物形态和样式。”陶瓷造型之美首先来自直观上的感应,它具有模拟——具象——抽象的创作过程,由“象形取义”的具象或“天马行空”的抽象形体结构组成,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既给人以一种感性的“意会”,也在不断寻找一种理性的尺度。

陶瓷造型重在和谐,工艺材料、功能效用以及装饰要做到和谐统一。构成造型和谐的要素有对称、均衡、比例、尺度以及节奏等。陶瓷造型既要注意形式与功能的一致性,又要关注整体和局部、局部和局部的统一性。从具体的器物来看,粗犷的美感、精巧的细节、体块的穿插、轮廓线条的变化和流畅性、点的运用、体量的感觉、因形体转折产生的光线和明暗,以及质感的冷暖感,都起到了塑造陶瓷造型美的作用。在体量、比例、点、线、体块和光影构成的空间里,我们仿佛能抚触到时光的流转,获得“单纯但不乏味,丰富却不琐碎”的视觉美感。

三、巴蜀文化与陶瓷造型艺术

从汉代的陶壶、唐朝的三彩、宋代的梅瓶以及明清的瓶、尊、碗可以看出,陶瓷造型具有规范化和程式化的造型形式,但因各地生活习俗、文化的差别,体现在陶瓷造型上,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造型样式和特点。巴蜀陶瓷因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文化特性,在陶瓷造型上体现出极富个性的“川渝味”。巴蜀的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丧葬文化、民俗文化、文人文化、驿站文化寄托于陶瓷食器、酒器、茶具、明器以及文房用具之上,生动地映射出巴蜀文化的光辉。

(一)巴蜀食文化与陶瓷造型艺术

中华饮食是我国古老文明的一枝奇葩,饮食用器非常丰富,有鼎、敦、钵、碗、盏、碟、盘、杯、罐、壶等。巴蜀地区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有尚麻辣、重调味的偏好,其陶瓷食器也呈现出相应的造型形态。

说到巴蜀食文化就不能不说四川泡菜,据说有关历史记载最早在商周时期。《诗经》中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剥”和“菹”就是腌渍加工的意思。泡菜可说是巴蜀家家必备的传统美食和佐料。腌制泡菜的器物

泡菜坛也正是重庆“安陶”之名产o“安陶”泡菜坛造型以实用为上,兼顾美观。装坛后的菜品不渗透,保鲜保味,给人朴实亲切之感。泡菜坛的造型与东汉至南朝期间江南的双唇罐造型非常相似:双重口、内口直、外口略低于内口且外斜、溜肩、圆腹、腹下内收、平底。比较有趣的设计在于其盖子的折边处理,所谓“折边式”盖子,就是“利用口部的转折边,作为盖子的放置之处”。“安陶”的柳氏菜坛和周氏菜坛还具有不同的造型风格,柳氏菜坛器形饱满,胎体薄,口底灵巧,珠圆玉润,精致细腻;而周氏菜坛身材高挑,柳条腰形,曲线流畅优美,纹饰常用卷草纹,意如狂草,意趣天成,龙飞凤舞,狂放不羁,充满生命活力。

(二)巴蜀茶文化与陶瓷造型艺术

西晋文学家孙楚在《出歌》里写到:“姜桂茶藓出巴蜀”,唐代《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可见巴蜀茶为茶之珍品。成都附近出土的东汉“观伎画像砖”,主客问放置着两个三足杯,器沿各置勺一把,是茶文化在巴蜀地区盛行的最早记载。青羊宫窑出土的东汉“麻布纹双系储罐”内外施釉,直口短颈,广肩鼓腹平底,并有粗犷的双桥系。唐代邛窑“彩绘鱼形茶碾”作为碾茶工具,是典型的“象形肖物”的创作:流线的鱼形,鱼尾有双鳍,鱼头部分有穿孔,身体部分内凹有粗糙凿纹,便于碾磨。整个器物“鱼游天上餐云影,树倒波心濯练光”,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宋代“斗茶”之风盛行,以半发酵茶饼压为细末,茶汤白沫多者为上品,黑釉与白沫相互衬托,黑白分明,故黑釉瓷茶盏最为合用。斗茶所用的各种黑釉碗盏,以福建建窑的黑釉系列茶具最受欢迎。而在巴蜀地区,涂山窑系之“安陶”宋代遗址中的黑釉盏碗,其釉面乌黑发亮,修胎精细,有脉脉细纹。从造型上看,盏腹较深,直口内侧壁向外壁面靠拢形成一条线角的唇边,平底,为斗茶之佳器,证明了曜变天目并非建窑所独有。重庆涂山窑系、川东巴县姜家窑、蒲江窑、琉璃厂窑、邛崃十方堂窑都有出品黑釉瓷器,尤以涂山窑窑址最多,产量最丰富。涂山窑系除延绵十几公里的黄桷垭窑址群外,还包括清溪、姜家场、荣昌瓷窑里、合川炉堆子、涪陵蔺市等众多窑址群,它们大多为宋代瓷窑。

(三)巴蜀酒文化与陶瓷造型艺术

巴蜀地区盛产美酒,在战国至东汉该地区墓葬出土的青铜器、画像砖和画像石中,表现酿酒、贩酒、饮酒的画面屡见不鲜。成都平原史前遗址出土的陶质酒具,水井街酒坊遗址出土的大量明代、清代陶瓷酒具和餐具,说明巴蜀大地无疑是我国最早掌握蒸馏酒技术的地区,拥有着先进的酿酒技术和醇厚的酒文化历史底蕴。

巴蜀地区陶瓷盛酒工具很多,有罐、钵、瓮、尊、爵、杯、盅、壶、觚、瓶等。有高贵的盛酒器梅瓶,有造型别致的鸡首壶,还有趣味性和科学性兼具的西坝窑倒流壶。五代到清代,倒流壶经历了由柿形、瓜形到梨、桃形的转变,其流嘴由短变长,壶流位置由肩部滑向下部,经历了由玩赏到实用,到渐脱离功能性再回归观赏性的历史进程。倒流壶造型上无盖,上尖下大,其原理为底部注入酒,与壶中的通心管相连,灌酒时将壶倒置,灌满时将壶扶正,酒便可从壶流中倒出了,而底部的倒入孔同时又起到了通气的作用。西坝窑的宋代玳瑁釉倒流壶尖顶、长流、周身玳瑁斑块、雍容华贵、意趣天成,实为陶瓷艺术之精品。

邛窑系的玉堂窑酒壶造型极为多样,有唐代早期的短流、饼足、无柄、复式系的黄釉双系无柄壶,又有壶身椭圆乖巧别致的绿釉直把壶,有似梨、似瓜,体圆似贵妃或体瘦若貂蝉,形态各异,造型多变,釉色丰富,特别是双流壶较为多见。

荣昌“安陶”的宋代沥彩执把壶,为轮制,壶盖为手捏,胎体为红泥,简易碟形盖,有盖口和两个气孔,肩部用白泥浆沥彩装饰花卉图案,壶身分为上下两部分,壶颈为梯形圆柱状,上窄下宽,下部为大肚椭圆形,其壶流嘴曲线弯度明显基本无“嗉”,壶把在肩部将上下两部分连接,曲线优美,适合手的捏拿,如随意书写的数字“3”,平底略凹,重心在下,放置平稳。此酒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感,是荣昌陶器千年历史的铁证。

(四)巴蜀市井文化与陶器造型艺术

巴蜀地区的省油灯、市井文化的把玩小品、宋三彩陶俑等陶瓷造型和装饰艺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情趣及社会风尚。丧葬习俗亦是地方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战事、人口迁徙等因素塑造了巴蜀陶瓷艺术“世俗化、现实化和实效化”倾向。

巴蜀的省油灯作为陶瓷艺术的杰作之一,为历代诗人所赞誉。汉代灰陶省油灯灯柱较高,盏沿的短嘴与柱内相通,可注水,中空设计。邛窑在唐代开始烧制省油灯,爱国诗人陆游在《陆放物翁全集·斋居纪事》曾写到:“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过半。”其造型虽其貌不扬,却设计精巧,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盏有夹层,油盛放于坦弧形的表面,前有短嘴,柄在盏弧内与嘴在同一侧,水由此注入夹层,可利用夹层中的水来降低油温从而达到省油效果。省油灯在唐代邛窑、十方堂窑、玉堂窑等皆有出土,工艺稍有不同,或绿釉、褐釉或黑釉,或厚或薄,或有柄无柄,或将流嘴捏成龙头形以增加装饰性,但省油灯的原理大致相同,凸显了巴蜀人民的生活智慧。

在重庆荣昌安富镇刘家拱桥一带的“瓷窑里”宋代遗址,曾出土大量的陶瓷,其中有黑釉单盘式油灯和青釉油灯、民国绿釉灯、民国朱砂釉三足香炉等。民国高足绿釉灯造型敦朴古拙,底部为圆盘,可接滴油,高足下方有执把,便于拿握,上方油灯肖茶壶造型,好像执壶结构重组。巴蜀地区香道盛行,除灯具外,各式陶瓷香薰、香炉等香器,文人雅士的高古瓷砚,装饰把玩器无所不有,丰富了市井休闲文化。

巴蜀民间传统陶瓷造型有着与江南陶瓷的细腻和中原陶器的粗犷不一样的气质和神韵。它不强调巧夺天工的技巧和五彩斑斓的色彩,也不精于生动细腻的雕琢,也不具备狂放不羁的中原性格。但它有着民间富庶的平和,带着安居乐业的审美,充满生活的智慧和哲学,也蕴含西南多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交织的纷繁。对巴蜀陶瓷造型与生活的研究,有助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更有助于审视我们的生活,从一个个简单朴素的陶瓷造型中去发现、理解生活的本质,追求泥土中凝结出来的和谐之美。

元朝陶瓷文化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结合


元朝,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从元朝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习惯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元朝的陶瓷文化及其对中国陶瓷文化方面的影响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它揭示了社会历史背景对陶瓷文化的影响,为我们陶瓷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出现,使我国在瓷器装饰艺术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种装饰类型能达到青花瓷那样影响巨大而且流传深远。青花瓷器的真正全盛时期在明代,制造技术传播至远东、日本等国,最后传到欧洲。

据考古发现,早在唐代就已出现过用含有钴的蓝釉彩用来装饰,这到早期青花的出现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到元代,烧制青花瓷器的窑址有江西景德镇和吉州、云南玉溪、浙江江山等,其中产量和质量都以景德镇为最。景德镇地区是在当地宋代影青和卵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下彩绘的技术上和艺术上受到过磁州窑的影响。

为了发展瓷业,元代统治者实施了多种管理手段,除设立行政机构外,对具有一定技术的工匠也很重视,规定免去工匠的一切差科,对他们的技艺实行“世袭制”,既使生产专门化,又使得特殊技艺后继有人。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特点是形态较大、胎体较厚、份量较重。装饰花纹所使用的青花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料颜色鲜蓝、艳丽,采用影青作面釉,所绘图案构图严谨、笔法工整、描绘细致。这类产品体积都比较大,系当时浮梁瓷局的高档产品,其器型豪放、青料浓重,总体风格气势磅礴。国产青料发灰较淡,一般施以乳浊的卵白釉,所绘图案构图疏朗,笔法淳朴,风格粗犷。这类产品大部分为小件产品,多为普通民窑所生产,目的也多为日用器皿。装饰纹样主要有松梅竹莲、龙凤鹤鹿、人物花鸟、卷草锦地等,此外,历史故事也风兴一时。

此外,元代景德镇创烧的另一著名产品为卵白釉器。这种产品亦称“枢府窑器”,相传是为元朝官府枢密院的定烧器,有些器物上有“枢府”字样,但烧制这类卵白釉瓷器的窑场还同时烧造青花瓷和黑釉瓷。卵白釉的特征是釉层较厚,呈失透状,色泽如鹅蛋白,它的出现为明代永乐甜白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6年,在朝鲜新安海底打捞出一艘元代沉船,载有中国瓷器近两万件,包括当时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官窑、钧窑以及景德镇等窑场的大量产品,成为考查元代各窑址产品情况的可靠实物佐证。

二、元朝陶瓷文化与现代绘画

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晴”,着重形象的刻划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陶瓷艺术无一例外地要遵循。传统派是如此,学院派也毫不例外。

绘画性的彩绘作品是这样,即使是陶瓷雕塑作品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著名陶瓷雕塑艺术家刘远长,对中国绘画与陶瓷雕塑之间的关系深有体会。他在《学习瓷雕古装人物的体会》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物画特别是工笔重彩人物画,对意境、形象、动态、衣纹都有严格的要求。既写实又夸张;既要求逼真,又讲究装饰性。传统人物瓷雕受中国画的影响很深,它们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因此,学习中国人物画对于古装人物瓷雕有着直接的影响。应该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它们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古装人物瓷雕也是如此,石湾‘公仔’的传神、古朴和苍劲,德化瓷塑观音的慈祥端庄、衣纹流畅婉转,以及景德镇瓷塑色彩斑斓、富丽堂皇、造型简练、富于装饰性等等,都是从传统的中国画中吸取了营养。

三、结束语

元朝的陶瓷文化的成就对促进中外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及工艺美术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明清陶瓷生产格局和装饰风格,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陶瓷文化的研究包含历史学,工艺学,美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是中国文化研究的一部分,也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意识研究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在我国也已经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出具规模。而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资本。本文通过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发展现状研究,以法蓝瓷为例分析树立品牌意识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提出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发展策略。

品牌意识是指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它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观、品牌资源观、品牌权益观、品牌竞争观、品牌发展观、品牌战略观和品牌建设观的综合反映。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根源,品牌意识是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企业对其产品自觉维护并创成名牌的意识。品牌意识为企业制定品牌战略铸就强势品牌提供了坚实的理性基础,成为现代竞争经济中引领企业制胜的战略性意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了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型创意产业,强调的是一种以文化的因素通过技术、创意产业化的开发和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伴随这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树立品牌意识的观念,引进箭牌、欧神诺、法蓝瓷等大型企业落户景德镇,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

1、景德镰陶瓷刨意文化产业品牌发展现状

有史以来,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陶瓷文化底蕴深厚。自元代以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这四大名瓷奠定了景德镇在世界陶瓷文化艺术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如今全球化产业急速发展,资本技术流动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增加,社会转型加快,经济体质改革加速推进,从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景德镇市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停产和倒闭,景德镇陶瓷产业随之下滑,直到现今,景德镇已经形成了以工艺美术大师为市场主导品牌,以落后的小型手工作坊为生产模式的分散式经营,因而产品两极分化严重、市场品牌凌乱,一直以来缺乏具有国际发展空间的商业品牌,这些因素制约了陶瓷产品的文化上升,也限制了景德镇陶瓷行业整体实力的大规模发展。

法蓝瓷从2001年在台湾创办,2004年开始在景德镇发展,创建了占地达七万五千多平方米其在全球最大的工艺品陶瓷生产基地,当今已经进去5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遍布全球6000多个卖点。2008年法蓝瓷景德镇园区还获选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同年还与景德镇古窑是江西省为二入选此项目的文创产业。评选项目包括在文化产业有优异的成果、为该行业的典范、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等。一直以来法蓝瓷品牌理念以“仁”为核心,“让艺术生活化,让生活艺术化”的品牌理念包含了东方美学思考的优雅时尚。然而景德镇作为拥有千年传统陶瓷文化的历史名城,法蓝瓷的产品制作于瓷都景德镇,继承了最纯正的传统技术,有独特的中西合并的设计风格,将艺术融入生活。

2、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品牌建设

在景德镇对于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法蓝瓷很好的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做了榜样。法蓝瓷作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一种,是以科技作为后盾、以人文艺术为支持、以创意为核心。法蓝瓷本着以“创新、承诺、实践、学习、分享”的经营理念创造世界品牌。法蓝瓷创始人陈立恒的瓷器理念是:“做瓷器要先研究人,要有能够打动人的亲和力和魅力。”他指出:“法蓝瓷在于其拥有独树一格的创意与风格,在欧洲瓷器品牌走向把实用性与摆饰性分开之际,法蓝瓷却强调功能艺术,以丰富的色调与立体雕刻手工工艺,坚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并得到国际市场的肯定。”陈立恒深知“人”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的道理。他说:“不管是派出去的人还是当地帮你跑业务的外国人,一定要弄出一个核心价值共同愿景,并赢得他们的认同,这样一切事情才会到位。”他把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他认为这个产业要“以科技为后盾、以人文艺术为诉求、以创意为核心”。所以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要以雄厚的人文资源作为基础、加大科技的投入、加强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产品的创新性、树立陶瓷文化产业品牌意识、建立建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才能不断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发展。

3、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品牌创新性

传统的中国陶瓷艺术,在法蓝瓷中尽可能的被演绎得如此别有一番韵味。“蝶舞系列”瓷陶瓷作品享誉世界的。在2002年纽约国际礼品展上获得“最佳收藏品首奖”。翩翩飞舞的蝴蝶,似乎正收敛它那微微颤动的翅膀,将蝴蝶的形态没增加于瓷器上,生动地停在朵朵水仙上,静中带动,动中有静。色彩优雅,艳丽生动,图案飘逸梦幻。经典却不失时尚感,更具有创新性。法蓝瓷以这种新颖而大胆的瓷艺创作理念,开创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新瓷器时代”。艺术的基础是创新,它聚集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景德镇有大部分人在做艺术瓷,他们就应该具有创新思维,将景德镇传统和现代的文化都融入之中。据我了解,景德镇目前比较缺乏的是现代文化的融合力,很多人在瓷器的造型上还是跳不出复古仿古的圈子。陈立恒说,“法蓝瓷进驻景德镇,我个人认为它对景德镇艺术瓷市场的冲击是正面的,会让景德镇反思很多问题,会让他们更多地结合国内外的形势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闷着头反复地做过去老祖宗做过的东西。我们要活在当下,要用当下的思维方式去做事情”。法蓝瓷品牌策略布局采“台湾研发、大陆生产、全球营销”,研发设计及营销部门设在台北,约有200人,生产制造在台湾及中国大陆,产品营销于全球。因此,在数年内快速成长,已经自创品牌营销国际。法蓝瓷的产品定位是“有功能的艺术品”,即使是艺术品,但是它也可以用,而仅仅是用来观赏、摆设,正因为法蓝瓷除了传统的茶具、餐具、摆件等功能,更加促进“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景德镇拥有瓷都这一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是个可观的无形资产,但是却没能好好的利用。要加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建设,现今面对国内外日以加剧的市场竞争,我国陶瓷产业必须按照我国产业的政策为向导,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更要加强技术、设备、设计、管理的创新,不断提升日用陶瓷产品质量,使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从近些年来,随着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品牌的创新性,让产品更富有内涵。

4、品牌意识对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影响

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已经发展的初具规模,但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思想理念作为基础,建立和建全陶瓷品牌是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必须通过企业的管理手段以扩大生产规模、吸引人才、创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把无形的资产变为有形,有形的资产又能增进无形资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使得陶瓷产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要坚持实施品牌战略,构造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一些不法商人和企业假冒、仿制、销售他人的创新产品,损害了中国的对外形象。因此,要在加快以品牌建设和资产重组以及生产要素整合的同时,积极推动陶瓷文化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战略,发展行业特色品牌,努力形成和完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同时,要完善认真规范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制度,强力实施陶瓷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把仿冒和侵权盗版产品阻击在市场之外。品牌意识对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景德镇地区经济增长都有很长远的意义。

5、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树立品牌意识的重要性

景德镇拥有千年瓷都这一很好的品牌享誉世界,但是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出更好的品牌作用,甚至逐渐慢慢丧失。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来说,品牌意识淡薄,思想观念陈旧都有重要的关系。再加上政府部门、企业和协会也同样缺乏品牌意识,所以没能更好的推动景德镇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要推陈出新,以新的思想观念来树立品牌意识,才能更有利的引导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发展。品牌意识不仅注重品牌形象,而是独特的品牌文化内涵赢得消费者认可的经营理念,正确把握消费者心理,提升服务质量。品牌是以核心产品为物质基础的,没有以高品质产品为支持的品牌。很难获取品牌美誉度。和消费者忠诚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品牌意识。在商品经济时代,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取胜不仅要靠质量,更要靠品牌塑造,营销宣传等等。

景德镇‘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拥有渊远流长的制瓷历史与文化,是中外闻名的干年瓷都。法蓝瓷即继承东方瓷艺美学又融入当代时尚,因此,投资数亿人民币于景德镇兴建法蓝瓷生产基地。法蓝瓷以“作坊像学校,学校像公园,公园像观光景点”的理念经营景德镇生产基地。文化部期许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能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为提高我国创意文化产业做出贡献。

6、总结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讲,法蓝瓷似乎与景德镇传统陶瓷技术和材料没有关系,但是它却能独占景德镇商业顶点。这是值得让我们思考关键,为什么能在市场上独领风骚?因为法蓝瓷拥有自己的陶瓷文化创意品牌,同时它也拥有在创意理念支持下形成景德镇独特的产业链,它的成功和市场的肯定给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基础。中国的陶瓷亨誉海内外,法蓝瓷是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并具有品牌优势、市场优势、经济效益优势,能带动陶瓷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大规模陶瓷龙头企业。但是在景德镇要坚持实施品牌战略,构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因此,要在加快以品牌建设和资产重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推动陶瓷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战略,发展行业特色品牌,努力形成和完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现今面对国内外日以加剧的市场竞争,我国陶瓷产业必须按照我国产业政策为向导,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更要加强技术、设备、设计、管理的创新,不断提升日用陶瓷产品质量,使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