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家里的瓷砖 > 导航 >

阿婆倒掉明朝陶瓷的土地公,被家里母鸡给刨出来了

阿婆倒掉明朝陶瓷的土地公,被家里母鸡给刨出来了

家里的瓷砖 明朝瓷器鉴别 陶瓷艺术

2021-02-12

家里的瓷砖。

每到年底,人们总是习惯除旧然后迎新。把家里彻底的打扫一番,除去过去一年的晦气,讨个新年的幸运。张大婶在今年过年前,把老房子的边边角角打扫干净以后,一股脑的把垃圾全都倒在了垃圾堆。她不曾想到,竟然倒掉了一个宝贝。

过了两天,她又把院子里的垃圾提到垃圾堆的时候,看见自家的几只鸡在垃圾堆里觅食,爪子到处乱刨。突然,张大婶看见鸡爪子刨开的地方,有个灰色的陶瓷,张大婶赶紧把鸡赶走,走进一看,才发现是一个陶瓷的土地公。

喜出望外的她赶紧抱着土地公回家,等老板回来后一问,老头也不知道这个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反正打记事开始,每次搬家都带着他。张大婶说,你还不如问问专家,看这到底是啥年代的。

经过专家的鉴定,才知道这原来是明成祖时期的物品,能够保存到现在也实属罕见,价值自然不菲。这下高兴坏张大婶了,她笑着说,要不是这几只鸡,我家的宝贝可不知道到了什么人手里了。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家里的针线罐竟是800岁的瓷盘


周道祥现场鉴宝

“这个东西不错。应该是辽金时期汝窑系的瓷器。是个小托盘。这个盘边磕损了一块有点可惜了。”昨天下午,秦淮古玩城收藏节迎来了“鉴宝”这个重头戏,著名文物鉴定家周道祥、王胜利、马建等坐镇现场,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内,100多位市民带着大包小包的“宝贝”前来鉴定,而每一个“宝贝”几乎都是左三层右三层地包裹着,可见主人对它们的重视程度。

鉴宝一开始,孙老先生带来的一个裂纹陶罐就让几位专家眼前一亮,而孙先生却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的。他告诉记者,“这些东西都是家传下来的,平时我也没怎么留意收藏。前段时间看新闻,看到故宫损坏的青釉葵瓣口盘,觉得花纹什么的和我家这个针线罐很像,所以今天就带来给专家看看。”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陶罐罐体和盖子保存得都相对比较完整。然而在仔细鉴定了之后,专家的话却让孙先生大吃一惊,“老先生,其实这个罐子和盖子并不是一套东西。”著名文物鉴定家周道祥先生称,这个陶罐是一个笔洗,时代应该是在清雍正到乾隆年间的;而那个“盖子”其实是个小托盘,时代更久远,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而且是汝窑系的制品。

这样的结果虽然让孙老先生开心不已,但遗憾的是,因为这个笔洗和托盘,在孙先生家中数十年,一直是当做针线罐使用,都有了轻微的损毁,托盘有了磕损,笔洗出现了裂纹。对此,周道祥也给藏友提了些建议。“家传的东西,一般都不错。但我们也发现,这些家传的宝贝很多时候会被忽视,依然在使用,造成进一步破损。我们也建议市民,尤其是一些老户人家,如果觉得东西传了很久,可找专家鉴定一下,以免造成这些宝贝的进一步损毁。毕竟这些古董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出现了清雍正、乾隆时期的笔洗,辽金时期的汝窑系托盘、清代的琴炉等好东西,但是整体来说,仿品、赝品依然占据了大多数,甚至有的藏家掏出十多件玉器,每件都是“现代工艺品”。对此,著名文物鉴定家王胜利表示,玉器是收藏市场上的一个重灾区,其仿品、赝品的数量是最多的。“建议市民要多去听听讲座,多了解一些收藏知识,在淘宝的时候最好能请懂行的朋友把把关。”

香炉鉴定:明朝宣德炉的鉴定


宣德炉,为明朝宣德年间创制的陶瓷香炉,通常用于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

传世的宣德炉很少很少,且价格为天文数字,非常昂贵。因此,各朝历代都纷纷仿制,如今很多仿品充斥市场,无论到哪个旧货市场或古玩店,均可见到“大明宣德年制”款的宣德炉。

收藏者鉴别宣德炉,第一要知道真宣德炉选用的是一种风磨铜。反复提炼,同时铜中加入金、银等贵金属,这样,愈烧愈纯,金银等贵金属便浮于表面,轻轻擦拭,便泛出光泽,所以说铜质非常精细,而作假者不知其内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不了解其比例,因此从铜质上能鉴别真伪,须看宣德炉底、足,露铜精者为真,粗劣者为假。

第二,真炉色泽蕴藏于内,映出黯淡奇光,灿烂自然、柔和;而伪者照于外表,非自然生成。

第三,真假宣德炉不管是圆形还是方形,也不管是陶耳,还是桥耳、半环耳,相同形者,轻浮者为假,浑厚古朴者为真。

第四,真宣德炉的款识有一、二、四、六字款,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结构严谨,字体规整;而假宣德炉一般为“大明宣德年制”的六款,随意书者为多,字体不规整。

第五,鎏金或散鎏金宣德炉真者,金水很厚,呈黄中闪白色;假者,金水薄,不均匀,显轻浮。

总之,宣德炉最奇妙处在于色彩。伪造的宣德炉色彩炫于外表,真的宣德炉色彩融于内质,从黯淡中放出奇妙的光泽,如同美丽的女子,其肌肤柔滑细腻,惹人抚弄。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前—样,伪造的宣德炉,即使用火培养数十年,一旦脱火,则形容枯。

家藏珍宝"靓"出来


☆靓品一:金代磁州窑大盆

这件宝贝的主人也是青铜焦斗的主人———正定瓷器收藏家刘金海先生。在看过这件器型硕大的藏品后,“探宝”专家都赞不绝口。此器物直径可达50cm,褐彩,有漂亮的纹饰。造型端庄大方,大盘底部为鱼草纹,内壁饰以规整的莲瓣纹,外面施黑釉,双鱼画面灵活生动。专家李和祥认定,此为金代磁州窑的典型作品,品相不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藏品。说到这件磁州窑大盆的收藏史,正定收藏协会副会长郝双群先生告诉记者,大盆也是刘先生十年前买的。刘金海以收藏瓷器见长,所以,对于这件罕见的磁州窑大盆,更是珍爱有加。有人曾出高价想收藏,刘先生却从未动过心。

☆靓品二:嘉庆葫芦方瓶(一对)

“探宝”专家寻访至我省邢台,见到了收藏爱好者魏杰先生的一对粉彩葫芦方瓶。这两件瓷器高40cm,外型秀美、着彩绚丽。省民间收藏协会秘书长李昆堂介绍说,这是一对典型清中期粉彩葫芦方瓶器型,一只主绿釉,一只主蓝釉,上装饰有开光花卉,地子全方位饰以席纹,纹饰繁琐并不失工整,上下以粉彩锁口,端庄完整,是一对不可多得的艺术品。邢台市收藏协会会长吴佩英不失时机对藏品和它的主人进行了介绍。他说,这两件器物在魏杰那里已经保存多年,别看魏杰年龄只有40多岁,但搞收藏已经有20多年了,他家中藏了不少瓷器和玉器,“眼力好”在邢台收藏圈里也是出了名的。

被错过的晋瓷香炉


迷上收藏后,我最爱逛的地方就是古玩市场。一次外出办事,路过古玩市场,我忍不住又进去逛了逛。结果,在地摊上发现了一件很不错的三足陶瓷香炉。

该香炉高29cm,底径24cm,肚径29cm,虎面双耳,盖子如同凉亭屋顶,盖子上还有几个细小的孔,是古代熏香炉结构。据说,古代香炉分为两种,一种无盖,用来祭祀或是文人摆于书房点香用;一种有盖,盖上有些细孔,在里面点燃碳火,撒上香料,香味便从细孔排出,用于给房间清洁空气,或是驱散蚊虫等。

这只熏香炉看起来有些年代了,外表有些粗糙,应该是民间用品。店主开价3000元,说是从乡下收来的。我感觉贵了些,要是真从乡下收来估计1000元就能收到,给摊主2000元就够了,但想着还要办事,带着这么大的香炉也不方便,于是就懒得还价,打算办完事回头再看看,如果价格合适就买。

办完事已是下午4点多,我匆匆忙忙赶到古玩市场,可地摊上哪还有虎面双耳瓷香炉的影子啊!我顿感情况不妙,问了摊主后才知道,原来香炉早在一个小时前就被人以2500元的价格买走了。这让我遗憾不已,后悔自己未能及时出手。

回来后,我无意间在网上发现一件形状一致的虎面双耳瓷香炉,报价居然是6000多元,据资料介绍还是高古晋瓷呢!我顿时傻了眼,平时老跟藏友抱怨没逮着捡漏的机会,可现在到手的捡漏机会却让我白白浪费了。如今,我只能一声长叹,狠狠地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擦亮眼睛,再有机会,千万不能错过,该出手时就出手!

浅谈明朝民窑瓷器收藏


明朝建立之初,景德镇遭受连年的战争,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瓷业生产受到了影响。一些原来在元代“瓷局”服役了多年的能工巧匠散落到民间作坊。因此,洪武时期瓷器的制作大多沿袭元代末期旧制。

明成祖朱棣在位二十二年,永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也促进了制瓷工艺的进步,这个时期在继承了元代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另外,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在增进经济和贸易交流的同时,又从西洋带回许许多多的物资和各种原料,其中带回的苏泥勃青色料,为中国瓷制业烧制独具特色的青花瓷器提供了原料基础。宣德时期是明代青花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由于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有了非常快的发展。海外贸易在永乐朝的发展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扩大。明代废除元代的“匠户制,”改“编役”、“匠役”等制度,虽然,无偿征用熟练的制瓷工匠,增加了工匠的劳动,但也促进了民窑瓷器制作吸收官窑瓷器的制作工艺,使民窑瓷器制作得到了提高,从而调动了工匠们的积极性。因此,宣德时期的民窑产品比前朝从质量到数量都有较大提高。

青花瓷器的工艺,不仅体现出当时的生产条件、生产方式、自然状况、人们的审美趋向、生活方式,还从中感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因此,可从胎釉、造型、青花料、纹饰等几个方面探讨和鉴定明早期各时期民窑青花瓷器。

一、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瓷的胎、釉

洪武时期民窑青花瓷胎质疏松,烧制的瓷化程度不强,因窑温掌握不好,器物常有未烧透的空隙。官窑民窑皆如此。胎色米灰色或米黄色。洪武时期罐、瓶、盘、碗等器物大多为砂底,并带粘砂,大盘等较为大件的器物足底往往有窑红和分散着许多黑褐色铁质斑点。瓶、罐都是对节成型,底足部留有较为明显的修坯痕和粘沙现象。足内和足墙部涂刷一层釉浆水,因而产生俗称“火石红”或“窑红”。元代早期瓶罐内壁不施釉,元代后期及洪武时期,内壁有施釉,但施釉不够均匀,显露有旋坯痕,呈枇杷黄,浆水涂刷痕迹。洪武瓷器底足常带乳丁或鸡心底,是元代工艺的遗留。器足内墙呈斜坡状。底足根部平切,边宽,碗心有涩圈,有的无涩圈。洪武器物的釉可分两种:一是发青的灰白釉,这些是胎釉白度不够而产生的现象。另一种是卵白釉,釉厚且浑浊。大多器物的釉面出现较为明显的开片,釉密度显得疏松。青花底釉呈影青的瓷器,大多为元末明初。

永乐器物胎体轻薄,胎质细白。永乐时期胎土淘炼的精细,胎里的杂质较少,因此,器物胎壁普遍比其他朝代的薄一些。有些薄胎器物达到了似乎只有瓷釉不显瓷胎的地步。永乐由于讲究修胎,永乐时期瓶、罐的接胎痕迹不明显。大盘多为砂底,但已与前朝的砂底不同,很少有粘砂现象,器底细腻光滑。小件盘子的盘心大多内凹,盘子底通常施釉,但施釉不均并且留有积釉痕。这时期有仿定窑的包口,有的器物是檀香口或芝麻酱口。此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器物平切的足根比洪武时期的狭窄,洪武时期足根宽平。甜白釉是永乐时期的代表作。青花瓷器的釉面总体泛青白,但要比元代的减弱,釉的白度增强。民窑青花用的多是国产料,青花清淡发灰。永乐时期釉面总体来说均匀细致为突出特点。

宣德时期用的瓷土称为“麻仓土”,制造的器物胎质细腻洁白,因此,宣德瓷器的分量要重一些。宣德的工艺没有永乐的精细。胎土掏炼的没有永乐时期的精细,所以器物露胎骨的有些呈现氧化铁红色斑点。瓶罐的接痕比较明显,大瓷盘的砂底与永乐相比较粗。器物的足根更圆润,盘碗带底釉的增多。永乐和宣德时期的盘、碗都有一个特征:旋削坯时特意从盘心向下多挖一刀,盘腹和盘底结合部形成一圈浅浅的台阶,业内称为“月亮底”。另外,这两个朝代的碗也有一个特征:就是在挖足时有意向上深挖一点,也就形成了“挖足过肩”的现象。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尽量减少底部的厚度,在这一时期的碗盘类中非常普遍。宣德器物的釉面相对永乐时期的略厚,釉色白中泛青,釉面大多呈现桔皮纹。

二、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瓷的造型

洪武时期民窑青花瓷敦厚饱满,器型大多显得较厚重。常见的有碗、高足碗、盘、梅瓶、玉壶春瓶、执壶、荷叶盖罐(图1)、军持等。宋、元时期常见的折腰盘,洪武前期盘腹较深,介乎盘碗之间。折腰部位折弯生硬,底部厚重,圏足较小,圏足中心常留有大小不等的乳凸。底部都不施釉。此时的折腰盘部分采用叠烧法,盘心有环形涩圈。洪武后期折腰盘的腹部逐渐发展变浅。玉壶春瓶颈与元代相比增粗,下腹饱满,圈足扩大,荷叶盖罐口外撇,罐肩丰圆,器足外撇。

永乐时期民窑青花瓷优美清秀,大件器物很少见。永乐器物常见有盘、碗、杯、高足碗、高足杯(图2)、瓶、罐、高足碗等。还有僧帽壶、执壶、玉壶春瓶等品种。还有青花水注、花浇、漏斗等,源于伊斯兰文化。如盘子的圏足较高并且内敛,盘底部下榻,盘口沿略微外撇。碗的圏足比较大,碗口略像外撇,碗下腹部转折生硬,弧度较小,腹部显得较深。另外,还有一种造型的碗:口沿较直,圏足较高,碗底心呈下凹尖形如同鸡心状,称为鸡心碗。

宣德时期器物的品种比永乐时期丰富了一些。除实用器盘、碗、高足碗、葫芦瓶、天球瓶、扎斗、执壶、香炉、背壶瓶、梅瓶(图3)等。宣德时期梅瓶有外卷口和平口两种,并且口有大小之分,颈稍长,梅瓶器身较丰满,器底为砂底,梅瓶分大中小。还有观赏器蟋蟀罐、鸟食罐、绣墩、鱼缸等。

永乐民窑青花瓷借鉴了官窑青花瓷的一些图案纹饰,使这一时期的民窑青花瓷上图案内容丰富。永乐时期民窑青花瓷上的纹饰一般以粗细线条相间,纹饰柔美流畅。绘画出的内容既丰富又潇洒飘逸,画面充满活力和灵气。总之,永乐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图案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风格。常见纹饰有:缠枝莲花(图5)、折枝牡丹、折枝菊花、梅花、水草(图6)、鸳鸯、花果、蕉叶、百合、荔枝、葡萄、、麒麟、绶带鸟,以及各种神仙故事:麻姑献寿、西王母上寿等。草书向楷隶发展。永乐时期的绘画也有其时代特征,如牡丹花下侧各飘出两、三片尖花托。现简要介绍几种永乐民窑青花瓷器上常见的纹饰:一是草书、隶书“福”、“寿”字,基本保留了洪武时期的文字特征,永乐后期,大多字体由草书转变为隶书,字体浓重有力。二是月影纹,这种纹饰始于宋代,一直延续到明代。永乐后期到宣德时期民窑青花瓷器常用此纹饰作为装饰内容。一般用实笔写意的技法画在碗、盘的内中心或外壁。描绘出一勾新月悬挂在空中,映照着挺立怒放的几枝梅花,画面充满冰清玉洁的高雅意趣。三是麒麟杂宝纹,这种纹饰一般绘画在永乐后期的盘类的器物内心。麒麟象征着祥瑞幸福,画面中的麒麟或昂首奔跑,或回首蹲卧,还有表现为回首奔跑状。麒麟背部、肩部一般装饰飘动的火焰纹。麒麟周围环绕着火珠、海螺、灵芝、如意、方胜等象征吉祥平安的杂宝纹。还有一种在透明白釉下印刻出细密的海涛纹,映衬着神采飞扬的麒麟纹,画面形成强烈的动态美。

宣德时期民窑青花瓷器,基本继承了永乐时期的纹饰特点,但在绘画笔法上比永乐时期显得更粗犷和豪放。线条流畅,图案丰富,画面豪放疏朗,绘画技法采用一笔点画法,还有一部分采用勾勒渲染的绘画方法。纹饰有福、寿、海水、龙凤、云凤、鱼纹、灵芝、蕉叶、卷草、兰花、奇石、牡丹、麒麟(图7)、怪兽、宝相花、松竹梅、枇杷、缠枝莲,束莲等。宣德以前,器物上画花鸟和人物较少。题材有岁寒三友、王母骑风、庭院仕女(图8)、琴棋书画、仙人骑鹤等。道教题材的故事也反映在画面上。宣德时期民窑青花瓷器较有特色的纹饰:一是高士图(图9),大多绘制在盘类的内心,绘画采用写意的笔法描绘出云彩烘托出一轮明月下,一个文人(高士)抄手盘膝跪坐。旁边画有山石、兰花等。画面显得超凡脱俗,雅逸宁静。二是鱼乐图,宣德时期民窑青花瓷器上此纹饰出现的较多,喻意年年乐有余、富贵有余。宣德官窑中也有“鱼乐图”,但官窑“鱼乐图”画面规矩呆板,呈图案化。而民窑青花瓷器上的“鱼乐图”绘画的活灵活现,绘画的鱼儿穿梭游离在水草、浮萍、莲花之间。画面显得生机勃勃。三是花卉纹,宣德民窑青花瓷器上的花卉纹饰全面继承了永乐时期的花卉纹,只是宣德民窑青花瓷器上的花卉纹在绘画笔法上比永乐时期更加豪放。画面随意而自然。这时期有的纹饰图案添加了许多辅助纹饰,纹饰显得层次多而且繁密。这些绘画特点也是宣德时期纹饰装饰风格。

总之,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是在继承元代特征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景德镇民窑制作工艺在永宣时期有了长足进步。从对胎釉配方的改进,到对窑温和窑内气氛的有效控制,使明代早期的民窑青花瓷器的制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为以后青花瓷器的制作积累了经验和基础。

陶瓷浮雕壁画《红山魂》被永久收藏


由内蒙古翁牛特旗文体局穆怀学主创,马耀武、史占义等人参与的陶瓷浮雕壁画《红山魂》,在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期间,被内蒙古博物院永久收藏。

壁画《红山魂》高120厘米,长1300厘米,厚8厘米,共分“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文化”、“蒙元文化”四个部分。以在赤峰地区出土的42件有代表性的文物为主线,以48个北方游牧民族普通生活人物为背景,构成一幅历史文化长卷。壁画《红山魂》从2004年开始构思,到今年年初定稿,历时3年。

作为向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作品,翁旗文体局抽调穆怀学等人成立了《红山魂》创作组,并由穆怀学个人出资12万余元,用了8个月的时间,采用梧桐花陶土于8月中旬烧制完成。8月18日应邀参加了第三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得到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博览会闭幕后,陶瓷浮雕壁画《红山魂》被内蒙古博物院永久收藏,这也是内蒙古博物院成立以来,继胡锦涛总书记赠送的民族团结宝鼎之后的第二件艺术收藏品。

文物造假亟待法律给力


“金缕玉衣”骗贷事件揭开了假文物泛滥的冰山一角,据圈内人士披露,文物造假非常普遍,成为业内潜规则,包括北京著名的拍卖公司都无法保证只卖真货不卖假货,一些懂行的买家常明确告知要买假货,回去加工后再卖出,以最大限度地牟利。

现今文物造假手段五花八门,让人难以想象,将活羊的腿割开,塞进普通玉石缝合好,一两年后取出,浸血的玉石可以冒充鸡血石卖高价;将现代红木家具扔进粪池,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就成了“明清家具”;青铜器用酸梅汁浸泡、酸碱液煮黑,再粘上铜锈,就变成“古代青铜器”。在景德镇,元明清瓷器高仿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专家凭肉眼已很难甄别真伪。

一方面是假文物、假古董充斥市场,另一方面是文物鉴定机构良莠难辨,不少“鉴宝”专家皆为钱来,职业道德丧失,谁愿掏银子、谁掏得多,赝品摇身一变成文物,让天下人不齿的5位大师竟然将假金缕玉衣鉴定成价值24亿的天价。许多拍卖行公然为赝品出具文物鉴定书,却无须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同时,高科技助推了文物造假,使得“鉴宝”仅靠眼力已难以为继,故近些年热释光、化学成分分析、中子测试等科学检测手段纷纷出笼,很多鉴定机构宣称科学“鉴宝”准确无误,招揽生意,而事实上科技检测并非万能,如陶瓷照X光一秒钟后就可以“变老”100年,造假高手通过这种手段轻易骗过热释光检测,用现代瓷器冒充古瓷。

文物造假皆为一个字:利。中国民间收藏正方兴未艾,收藏爱好者超过7000万人,这为文物骗子提供了滚滚财源。央视有一个《寻宝》栏目,记者们走遍几十个城市进行民间找宝,但令人遗憾,收藏者兴致勃勃捧来的“宝贝”,经鉴定90%以上是赝品,更令人震惊,这些“文物”大都有鉴定机构或专家开出的真品鉴定书。可见假文物泛滥让绝大多数民间收藏者做了冤大头,无疑是一件很“悲催”的事。

文物造假还导致赝品文化泛滥成灾。文物是文化的构件,是历史活化石,人们收藏文物一定意义上是在收藏文化,假文物大行其道,无异于是对真文化的污染与戕害。

文物市场乱象丛生,根本原因在于法律缺失,200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主要是对文物考古、挖掘、馆藏文物的保护进行规范,基本没有涉及民间收藏鉴定,对文物造假牟利行为缺乏法律规范。显然,当民间收藏热如火如荼时,文物市场出现了法律真空,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又不适用古董买卖,收藏爱好者买了假文物,难以通过《消法》维权、索赔。另一方面监管失范导致文物市场放任自流,如对专家的“鉴宝”行为失去法律、制度约束。

文物市场乱象亟待道德规范与法律监控双管齐下。文物鉴定是一门科学和高深知识,不可缺失严谨的治学精神与职业操守。法律规范是治乱利器,要打造从文物鉴定、拍卖、市场管理、打击赝品“一条龙”的强有力地监管链条,这既是对文物、文化的保护,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明朝不同时期五彩瓷器特点


五彩瓷器是明朝众多瓷器品种的一种,每个朝代和时期明朝五彩瓷器的时代特征也不同,了解明朝不同时期五彩瓷器特点对鉴别明代瓷器有一定帮助。

明嘉靖、万历年间的彩瓷主要有两类,一是以红、绿、黄为主的纯粹釉上五彩,包括各种色地的金彩,还有一种就是上篇提到的青花五彩器,它是以青花作为一种色彩与釉上多彩相结合的彩瓷。青花五彩与斗彩的区别,是青花从斗彩中的主要地位,在青花五彩中退居其次。因此,青花五彩也统称为五彩。

最早的青花五彩器可上推到明宣德年间,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时局动荡,在制瓷工艺上毫无成就,没有发现五彩瓷器。成化年间又出现了五彩瓷,十分稀少而珍贵,且与斗彩难以区分。

到了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开创了全新的局面,且出现了较大器形的罐、瓶、盘等。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器的共同特点是装饰繁密、色彩绚丽,流行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制作工艺和造型大同小异,不看官款根本鉴别不出来瓷器的年代,常被归于一类器物。

嘉靖五彩多用孔雀绿彩,而万历五彩则很少,这是两朝五彩瓷之间的重要区别。但这个判断的标准也不是一刀切,只能凭经验,多看。反正,小编也分不清。明嘉靖、万历时期,官窑烧造五彩瓷数量很大。如万历十年,明廷命令景德镇官窑烧制瓷器九万六千多件,在给事中王敬民上书要求减缓的奏折中,描述这些瓷器“龙凤花草各肖形容,五彩玲珑务极华丽”,说明多是五彩瓷。这时,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瓷器的生产还是一片繁荣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万历四十四年(1616),山海关外的努尔哈赤建国“大金”,敲响了大明的丧钟,给本已腐败衰落的大明,加上了最后一根稻草。到天启朝,皇帝朱由校喜欢亲自动手做家具,愿当木匠而不理朝政,使阉党魏忠贤掌权,利用“三大案”打击东林党,虽仅七年,但使政局混乱,景德镇官窑也迅速陷入衰落的状态。

崇祯元年(1628),陕西安塞人高迎祥揭竿而起,自称闯王。虽在崇祯九年战败被俘而死,但李自成后继“闯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明王朝雪上加霜。崇祯朝历时17年,景德镇官窑基本处于停废状态。老百姓依旧过自己的日子,民窑还在继续生产,仍有民窑瓷器大量出口,但制瓷质量明显下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