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怎么鉴定 > 导航 >

怎么鉴定清顺治瓷器?

怎么鉴定清顺治瓷器?

古代瓷器怎么鉴定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老古代瓷器鉴定

2021-02-15

古代瓷器怎么鉴定。

怎么鉴定清顺治瓷器?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此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官搭民烧”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清顺治瓷器鉴定方法:

1、造型特征。顺治瓷器,造型古朴,胎体厚重,如瓶、尊、罐、炉、大盘类。造型部分承袭前朝,具有明代遗风,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品种,如怪石花卉纹饰的盘碗,斑片云中出现的龙纹筒花觚等。署顺治年款的官窑中国多圆器;民窑则以佛前供具为多,器型稚拙,器足宽厚,露胎砂底光润,釉质青白。因顺治民窑大多无年款,故易于明末和康熙初期的器物想混,鉴定师应从造型、胎釉、纹饰上作比较,有的还可以器上的干支纪年款为佐证,去“对号入座”。

2、图案纹饰特征。顺治时期,瓷器的装饰工艺,有印、刻、划、绘。图案纹饰的演变较为明显:晚明时富有民间生活气息的绘画题材(如捕鱼、牧牛)已渐消失,代之以粗狂豪放的怪石花卉和工笔潇洒的任务故事,呈现了典型的时代风格;尤其是这一时期常见的积累特殊图案,使人触目即有清初之感。

3、青花特征。顺治时仍采用明代晚期的国产浙料,釉料的提纯。培制工艺,均有所创新;青花色调较为丰富,已开始能分出浓淡和阴阳面的层次,为康熙青花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胎体、底足特征。胎体:胎体仍显厚重,但胎质较之明代崇祯的显得坚硬细润。器足规整,盘类器底极少有下凹现象,个别的仍有浅显的跳刀、刮削和旋痕。粗制器物足底些斜削草率,多粘有砂砾。精细的足尖呈滚圆的泥鳅背状,较为圆润。这时器物的圈足,较之明代有显著的变化,由浅矮渐高深,至康熙时期愈甚。明代万历出现的一种裹矮外高的斜削式宽圈足,顺治时仍然很多,其底足多不施釉,甚是光润;此类延续到康熙时期,以后即行小时。此时变圈底也有所见。

5、釉面特征。釉面:顺治时期的釉面多种特点:一般为青白色,器物外部釉色尤酷似卵青;盘、碗类底部近足处,呈较淡的亮青色;早期的粗器类,釉面较为浑浊。器物口沿所施酱黄釉,深浅不一,深者呈黄褐色。此种“黄釉口”,是顺治时期的重要特征。

6、款识特征。款识分为官窑款和干支纪年款。款式有楷书、隶书和篆书。堂口款中多见的是“玉堂佳器”款。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图解清顺治青花瓷的特征及鉴定技巧


自明万历后期至淸康熙前期大约60年间,官窑停烧,民窑独秀,艺术风格特殊,西方称之为过渡时期,以顺治瓷为代表。

靑花的胎骨大多粗松,含灰,釉青白厚润,口沿普遍施或深或浅的酱黄釉。青花呈色灰靑居多,有凝重感,少量的翠丽。

纹饰线条大多粗壮,多见人物、云龙、端兽、花卉、湖石等,纯图案性质的内容较少。画面有刻板沉闷之感。

特征性纹饰有:

太湖石玲珑瘦削,棱角分明,加染靑料呈阴阳面;

山水风景用淸初四王的“披麻皴”法,附题句及干支纪年;

芭蕉画出生干,叶的主茎中空,梳状叶脉加染青料;

土坡加绘小的山,草丛鱼鳞状;

火焰纹由两至三个“W”组成。

清顺治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

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清顺治,高38.7cm,口径18cm,底径12.3cm。觚(gū 音孤)撇口,直腹,中间略凸,胫(jìng 音敬)部外撇,平底。通体白釉闪青,口沿施酱釉。器身以青花五彩装饰。画面分三层,上部绘月影洞石花卉,牡丹、玉兰等众多花卉簇拥在洞石周围,竞相开放,五彩斑斓。腰部绘两组饱满的石榴纹。胫部绘垂枝海棠。外底涩胎。无款识。顺治五彩瓷器造型基本保留了晚明时期古拙的风格,多以色调对比强烈的红、绿彩描绘粗犷的纹饰。此觚胎体致密,釉面光亮,釉色白中闪青,构图疏朗,以釉下青花来描绘洞石,青花色泽蓝中闪灰。花卉则以釉上黄、绿、红等彩描绘,各色彩料均鲜艳明亮,给人以清晰雅致之美感。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

青花花鸟纹盖罐,高47cm,口径20.6cm,足径20.4cm。罐直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砂底。伞形盖。罐通体以青花装饰,盖面绘牡丹、竹、菊图案,颈部饰倒垂的变体莲纹,颈肩交接处平行细线两周。器身一面绘一只长尾雉鸡独立于山石之上,仰首翘尾,似高声鸣叫;雉鸡上方盛开着两朵饱满的双犄牡丹花。罐的另一面绘有竹雀纹。此罐胎体洁白,造型敦厚端庄,釉面光润,白中微微泛青。纹饰生动活泼,充满生机。青花蓝中泛灰,有水墨画之效果。由于顺治朝青花器传世品较少,因此,这件花鸟盖罐显得分外珍贵,是研究顺治朝瓷器的重要实物资料。

清顺治青花五彩雉鸡牡丹纹尊

青花五彩雉鸡牡丹纹尊,清顺治,高35.3cm,口径12.5cm,底径12cm。尊唇口外撇,短颈,溜肩,筒形腹,平底内凹。通体青花五彩装饰。颈部绘山石花卉纹。腹部绘雉(音zhì)鸡牡丹纹,画面中一轮红日挂在天边,岩石上立一长尾雉鸡,周围盛开朵朵牡丹、玉兰,花繁叶茂,几只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外底素胎无釉。无款识。此瓶造型古朴厚重,施彩丰富,具有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特色。此种瓶式是清顺治、康熙时最为流行的器形。

清顺治茄皮紫釉暗花云龙纹盘

茄皮紫釉暗花云龙纹盘,清顺治,高4.3cm,口径24.6cm,足径15.8cm。清宫旧藏。

盘内外均施深茄皮紫釉,釉下均暗划云龙纹,外壁近足处暗划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顺治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在传世品中尚见有顺治黄釉盘,其造型、纹饰及款识与此盘基本相同。

清顺治青花云龙纹炉

青花云龙纹炉,清顺治,高19cm,口径21cm,底径12cm。炉盘口,短颈,敛腹,平底,因残缺无耳无足。口沿施酱釉,外口下绘几何纹,颈饰菊花宝珠纹,腹饰二龙戏珠,隙地青花书“山东东昌府临清州席厂街,三义庙供奉炉、瓶一案。顺治十一年四月初三日,信士董世瑜奉。”此炉造型、纹饰均为清初青花炉的典型式样,且书有具体的供奉地点、年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清顺治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

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清顺治,高4.6cm,口径21.4cm,足径8.9cm。盘口沿涂酱色釉。盘内一侧绘怪石,另一侧绘楸叶,楸叶上题有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外底署青花篆体“玉堂佳器”四字两行款。所题诗句系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中的两句。原诗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清顺治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青花“加官进爵”图盘,清顺治,高7cm,口径33.7cm,足径17.5cm。盘敞口,弧壁,坦底,圈足。口沿施酱釉,白釉闪青。盘内青花绘加官图。庭院内花树草坪,洞石盆景,景色宜人。一官人立于华盖之下,身后有一侍者,手举华盖。官人面前,差人敬献官帽,画面有“升官进爵”的吉祥寓意。图案空白处署青花楷书“戊戌冬月赠子墉贤契 鲁溪王锳制”纪年款。外壁及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玉堂佳器” 双行四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戊戌年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当时王锳任江西饶州守道,此盘应是其定制的送给友人的礼品。此盘画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时代风格鲜明,为顺治时期瓷器断代的标准器之一。

如何鉴别清顺治花觚真伪


元末明初的制瓷工匠们在仿照青铜器造型的基础上创制了花觚,人们最早将花觚称为“尊”,它是一种具有欣赏陈设功能的瓷器。

随着我国古代制瓷技术的不断发展,陶瓷的造型花样百出,许多原本被用来作为陈设摆件的瓷器渐渐变得具有实用性。在经过明朝嘉靖和万历年间之后,花觚的样式也越来越多。虽然,在元朝时期花觚就已经问世了,但是它在明代嘉靖之乾隆时期才真正盛行起来。最初,老百姓们除了把花觚当作陈设以外,还把它用来插花、装饰厅堂。花觚的器型优美典雅,庄重大气,纹饰多种多样。最为常见的花觚品种,莫过于五彩花觚、青花花觚。装饰图案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缠枝花卉、花鸟……

花觚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明代的花觚一般为三段式,口沿外撇,呈喇叭状,腹部比较饱满,底部为凤尾,器型古典雅致。明代五彩花觚纹饰比较丰富,釉色妍丽多彩,风格别树一帜,相较于这个时期的其他花觚品种而言,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最高的,受到了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清代顺治、康熙、乾隆三朝都非常流行花觚,但是从乾隆晚期开始,花觚的生产逐渐没落起来,直至衰亡。我们观赏清朝各个时期的花觚,都可以从中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花觚的造型比较多变,在领略花觚的艺术魅力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色釉、器型和瓷胎三方面去鉴别属于那个时代的花觚真伪。那么我们如何鉴别清代顺治花觚的真伪呢?

顺治时期是大清开国初期,所以这个时候生产的花觚带有显著的过渡性,我们在观察这个时期花觚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的器型比较质朴,制瓷工匠会在觚花觚开口处施以酱黄釉,并且上色并不均匀,这是这个时期花觚的一个主要特点。这个时期的花觚外壁一般描绘的是花鸟山石图,圈足样式由明朝斜削渐渐演变成泥鳅背装,产自于官窑的花觚都为青花品种,并且圈足内会有楷书题款:大清顺治年制和顺治年制。在当时,花觚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烧制的花觚数量非常多,故而流传于世的顺治花觚并不在少数。

清顺治青花瓷盘如何鉴别真伪


不少刚入门的藏友都会将青花缠枝花盘当成一个碗,但实际上碗和盘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碗的口沿比较深一些,所以青花缠枝花盘还是一个类似于用来装水果的果盘之类的容器。

p1清朝顺治青花盘

这是一件清代早期的青花瓷盘,我们一般把清代顺治、康熙时期称为清代早期,这个瓷盘是属于顺治时期的,为什么说它烧制于顺治时期呢?如何鉴别烧制于顺治时期的青花瓷盘呢?下面请诸位藏友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点,清代顺治时期的瓷器的白釉底色偏青,它不是那种特别白的,而是往后走就原来越白,这件青花瓷盘的白釉就是发青的,符合顺治瓷器白釉的特点。

第二点,清代顺治时期的青花瓷盘上面有一个类似于仿金的金边口,并不是真金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浅酱釉,又被人们称之为仿金釉。而这件青花瓷盘上面就有一个金边口。这个特征,也符合判断顺治时期青花瓷的特点。

第三点,现在仿制青花瓷器的画工一般看上去比较粗劣,总是画不像,反复用笔描画,越描线条就越生硬,很容易露出破绽。其实这种器物就像是师傅教徒弟画画,徒弟再照着师父的画,因此每朝每代都是这样画的,并没有想要用它卖出大价钱,而是当时的实用品,所以画得非常的随意。如果画得非常严谨而又生硬,那往往就是仿品。这件青花瓷盘的画工比较精湛,线条比较流畅,不像现在仿的青花瓷盘那样生硬,故而是清朝顺治青花瓷盘真品。

综上所述就是鉴别顺治青花瓷盘真伪的几个要点,希望对各位藏友们有所帮助,以下是其他清青花瓷盘欣赏!

p2清青花过墙龙纹瓷盘

这件瓷器名为:清青花过墙龙纹瓷盘,目前被收藏于新乡市博物馆。它的尺寸为:高6.5cm,口径28.6cm。这件瓷盘中间描绘了一条体魄强劲有力的苍龙,被流云所环绕。苍龙的须发非常细腻,鳞片分布均匀,体态非常饱满,龙的尾巴延展到了器物之外,俗称“过墙”。此件瓷盘的器型比较规整,胎质坚硬细密,白釉底色泛青,青花色泽比较浅淡,晕染层次比较分明,线条比较流畅,称得上是民窑精品。

清顺治年间青花瓷的生产与特点


清顺治年间青花瓷的生产与特点。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此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官搭民烧”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彩缠枝牡丹纹尊

清顺治(公元1644—1661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朝历时十八年,由于新政权是在明末战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清人叶梦珠《阅世编》记载:“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瓷器之丑,较甚于旧,而价逾十倍。”景德镇仍旧沿袭明末采取的临时应急措施,“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虽然也曾令御窑厂生产,但基本上未能恢复,因此传世收藏品中署官窑款的器物很少见,常见的多数为民窑生产的日常用器和供器之类,大多制作欠精细,胎体厚重,釉面青白,器足高深,具有明显的明末初特征,造型及图案也较多地保留了晚明风格。然而青花瓷的绘画技巧却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改变了明代以来的粗犷笔法,运笔时勾、染、擦并用,纹饰多能分出阴阳面和层次,已经显现出清代风格的面貌。

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据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顺治建厂烧造御器始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先是饶州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王英等督造龙缸未成。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再由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噶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等督造栏板、龙缸等大器,尽管花费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仍没有成功。这说明当时景德镇官窑生产虽处于低潮期,但始终没有停止过,官窑器数量较少,精细度也明显不高,个别还比较粗糙。顺治窑主要烧造了青花、五彩、白釉、黄釉和茄皮紫釉等几个品种,这其中青花占主流。

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

清初景德镇的瓷器生产亦如明代晚期推行的“官搭民烧”制度,顺治二年(1645年),朝廷废除了明代官窑那种官办、官烧的制度,而采用官搭民烧的制度,这不仅充分释放了民窑的生产潜力,调动了工匠们积极性,提高了民窑作坊的规模及烧造精细瓷器的技术,同时也无形中刺激了民窑青花的进一步发展。官窑、民窑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和促进,因此,顺治青花民窑数量居多,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官搭民烧”的制度灵活实用,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治年间瓷器


今天由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清代顺治年代的瓷器。

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蓝。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青翠,其它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上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大盘喜欢在口沿处画一青花线圈,再在圈内画主体纹饰;小盘多在盘面一侧画一片梧桐叶,另一侧书“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相近的诗句。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欢用青花线作纹饰的分隔。画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绘画笔调随意,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未见康熙时的严谨、细致的作风。画面布局较丰满,尤其是大盘、罐、瓶、觚等类器物。开始出现皴法和浓淡色阶的变化,但尚不成熟。瓶、觚等多平砂底。盘、碗、罐等底部多见缩釉点,底足粘砂较常见。碗的底部多跳刀痕。民窑器多、官窑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

清雍正五彩人物纹花盆和清顺治 青花龙纹香炉鉴赏


大家好,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先生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我们不定期为粉丝赠送观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古玩一

清雍正 五彩人物纹花盆

这么精致的花盆很不多见。我们知道,花盆本身是一个很一般的器皿,生活的应用当中肯定陈设瓷是第一位的,如花瓶;其次是日用瓷,如碗、盘、茶壶等。到了花盆基本上就降到第三位了,我们过去花盆都是随便的,阳台上种一盆花,打破了再配一个花盆,而把一个花盆画得如此精致,那显然不是一般人所为,这个花盆年份还很靠前,我这么多年都没有买过这么好的花盆。

这件是五彩,五彩虽然是元代人创烧的,但是经过明、清两朝,给我们的古代人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到今天我们依然享受这种乐趣,这是今人的幸福。这个五彩,颜色变得非常丰富,人画得比较小。刚才那个棒槌瓶,画的贵妃醉酒,那个人物画得非常大,但是到了康熙晚期,到了雍正的时候,从整个画面比例上看,人物就画得相对比较小了。依此判断,这就是雍正时期的一个花盆。

古玩二

清顺治 青花龙纹香炉

这是清顺治年间的青花香炉。顺治到现在有350年了。这个龙的画法非常有意思,叫“一身三现”。我们注意看,前面这一段,龙头这一段从云彩里出来了,云彩盖住了一截身子,中间又出来一截身子,尾巴在后边出现,这就叫“一身三现”。“一身三现”、“一身五现”、“一身七现”、“一身九现”都是顺治时期典型的纹饰,“一身三现”最多,“一身九现”非常罕见。这个炉画得不够精细,制作也比较草率,里头有些黑点。这种粘沙现象在过去的鉴定当中是一个鉴定要素,当时绝大部分瓷器都有这种现象,细沙底,没有挂釉,早年就是一个供器,点香的。

我们每天发表历史艺术文物相关文章及马未都录制的视频,同时发送馆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到朋友圈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吧!谢谢你!

怎么鉴定同治瓷器?


收藏瓷器一直以来都是非常盛行的,深受藏家们的喜爱。然而在这个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鉴定瓷器的真伪,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怎样去鉴定同治瓷器的真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几种方法去辨别。

同治瓷器就是我们所说的,同治时期民窑烧制的粉彩瓷器,从大部分的瓷器中看,同治瓷器的胎底可以分为薄厚两种。轻轻敲打能够发出比较尖锐的声音,有点类似于铜器的声音,同治瓷器和清朝末年的瓷器有相同的特点。同治时期还有一个特点是制作不统一,胎底比较厚的显得有一些粗笨,因为釉面不足够平整,所以他上面有很多的褶皱,也成为了它的特点之一,从这一点能够辨别出瓷器的真假。

在同治年间,有很多瓷器上面的纹理都是用了红彩进行添加的,然而,显得他表面不够光滑,也成为了红彩的特点之一。同时他也延续了前朝时期的绿釉,色泽非常的浓厚,在施加颜色的时候也是比较厚重的,但是因为釉面不够平整,上面没有细小的皱纹而因此成为他的特色之一,也是现在人们无法去模仿的,所以可以作为鉴定的一个比较重要依据。

再者在釉面上布局比较凌乱,因此缺少生气,总是给人一种比较暗淡的感觉,显得表面不够润滑,这也是成为了能够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由此能够看出他上面的一些缺点,却成为了能够鉴别他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去辨别这种瓷器的真伪。

虽然说它的外形和其他的瓷器有很大的区别,可能并没有那么完美,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价值,并且在这几年价值一直处于一个上升阶段,有着非常高的上升潜力。这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去辨别这种瓷器的真假,但是需要告诉大家的是,像同治瓷器现在出现的赝品还算比较少的。也是,由于他是古时候民间民窑烧制的瓷器,和官窑烧制的瓷器在价值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说也是因为这样现在现存的同治瓷器还比较多,可以作为一个传家宝来收藏,也是比较有意义价值的。

她也有不一样的历史背景,只不过他的历史背景比较普通。像现在的同治瓷器是比那个时候的民窑青花瓷器,在价格上要高出一些的。同志瓷器在造型上是非常独特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说对于一般的工薪家庭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以上的一些鉴别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如果大家在这些鉴别方法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多多了解一下同治时期它的特点。建议大家在自己无法确定真伪的情况下,可以找一些专家进行鉴别,或者说大家可以去一些正规的场合去购买这些瓷器,可以从根本的去杜绝赝品的出现,也能够保证大家买到自己喜欢的瓷器。

同治瓷器图片及价格:

1:清同治黄地墨彩牡丹花卉缸(二件),尺寸:高35.6厘米,估价:RMB 1,600,000 ~ 2,200,000,成交价: RMB 2,645,000 ,成交时间: 2014-05-11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体和殿制”篆书款。“体和殿”为清代晚期堂名款,体和殿位于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光绪九年为庆祝翌年的慈禧五十大寿,耗银子六十三万两修缮改建储秀宫,将储秀宫南边的翊坤宫后殿打通为穿堂殿,取名“体和殿”。慈禧在使用瓷器上有自己独特的要求,要求为她烧制的瓷器上都要署上自己曾经住过的殿堂名。其胎釉和绘画的精细程度近似于道光时著名的署“慎德堂”款的器物。落有“体和殿”款的瓷器见有黄地墨彩花卉纹盒、缸、盆等器。本品圆口,折沿,肩部横书红彩“体和殿制”四字篆书款。器身绘缠枝牡丹纹,花朵娇艳盛开,叶脉、花蕊绘制细腻。这件缸外壁以富丽的黄色为地,上以墨彩绘制雍容华贵的牡丹,牡丹花朵绽放,枝繁叶茂,墨色浅淡,春意盎然,颇有几分清雅之气。 此缸胎质坚实细腻,施釉均匀莹润,釉面光洁莹亮,造型独特,装饰图案优雅,构图疏密有致,意境悠远,品相甚佳,色彩浓淡相间,极富质感,实为难得之作。

2:清同治蒋中正旧藏五彩梅花花神杯(一套十只),尺寸:直径6.5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1,600,000,成交价: RMB 1,725,000 ,成交时间: 2019-12-20 ,拍卖公司:上海明轩国际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本品为同治御窑摹康熙五彩花神杯之佳品,杯撇口,深腹,下承圈足。外壁以青花五彩绘十月芙蓉花,其旁题五言月令诗句,其诗句为:「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末钤「赏」字篆文印,底署「大清同治年制」青花六字双行楷书款。其器制玲珑,壁薄如纸,釉润似玉,笔法精妙,施彩清雅秀逸,颇得康熙花神杯之精髓。此套花神杯来源显赫,早年为蒋介石先生旧藏,后由阪西利八郎递藏。存放花神杯的锦盒内,付有蒋介石先生亲笔信件一张,墨书「阪西先生大鉴,惠书奉读名画展览会赞助员辱,邀谨当遵命担任也,此复顺颂日祉。」落款蒋中正,由此内容可以知道阪西先生邀请将中正参加名画展览会,蒋中正欣然接受。此套花神杯应为蒋介石先生赠给版西先生的礼物,漂流异国他乡,最终回归故土,一套十件,且品相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3:清同治粉彩百蝶大地瓶,尺寸:高137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1,150,000 ,成交时间: 2014-06-04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本品为晚清御瓷难得恢弘巨制,其形制硕大,造型规整端庄,气势恢宏,通体施釉莹白温润,通体以粉彩绘“百蝶富贵”图,所见彩蝶翩翩起舞,姿态各异,设色华丽,俱不相同,笔意工整,翅质表现细腻,无论点、擦和线条均流畅生动,宛若趣意盎然的国画小品。“蝶”与“耋”谐音,因此百蝶寓有“寿至耄耋”之意。口沿下饰粉彩夔凤纹,但见夔凤于花丛中穿飞翱翔,身姿优雅,体态舒展,近足处饰莲瓣纹,莲瓣之上亦绘夔凤穿花纹饰。整体绘画精细,釉彩明艳,甚为精彩。彩蝶纹饰最早出现于乾隆时期洋彩轧道御瓷之中,至道光朝颇为流行,道光皇帝对此喜爱至深,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数件道光朝御用堂名款白地蝴蝶纹瓷器,清雅佚丽,可谓开后朝粉彩百蝶纹之先河。晚清同、光时期西太后慈禧对此种百蝶纹样亦十分喜爱,此点可由当时大量采用蝴蝶为装饰的宫廷服饰看出,可为一时潮流,故才会有此种大型百蝶陈设御瓷的出现。

4:清同治粉彩花卉捧盒(一对),尺寸:直径33厘米,估价:RMB 650,000 ~ 950,000,成交价: RMB 943,000 ,成交时间: 2017-01-12 ,拍卖公司:北京观唐皕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迎春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拍品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同治粉彩百花纹捧盒形制相似,可兹比较。盒硕大饱满,颇具气势,白釉为地,口沿及足胫皆描金边,外壁上以粉彩绘折枝百花图,玉兰、荷花、牡丹、芙蓉、莲花、兰花、芍药、水仙等各色花卉,姹紫嫣红,群芳争艳,绿色枝蔓,互不相连,取百花献瑞之意。全器纹饰布局匀称,密而不乱,施彩清丽,别具一格,成对相传,实为不易。底矾红彩篆书“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款。

5:清同治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尺寸:高29.2厘米,估价:RMB 350,000 ~ 450,000,成交价: RMB 920,000 ,成交时间: 2011-11-19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秋季拍卖会。

6:清同治青花缠枝花卉赏瓶,尺寸:高38.6厘米,估价:RMB 200,000 ~ 300,000,成交价: RMB 828,000 ,成交时间: 2014-05-11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7:清同治宝石蓝釉玉壶春(一对),尺寸:高30厘米,估价:RMB 350,000 ~ 450,000,成交价: RMB 713,000 ,成交时间: 2013-04-27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第22期精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同治年制”款。瓶撇口,束颈,溜肩,垂腹,圈足微外撇,造形丰腴优雅。底书“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瓶外壁满施宝石蓝釉(祭蓝釉),祭蓝为以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料,因其色烧成像蓝宝石般幽蓝而又称“宝石蓝”,自明以来祭蓝器以祭祀用具为多,此瓶施釉均匀,釉质细腻,发色纯正静穆,形体端庄秀美,祭蓝釉为清代较为盛行的品种,成对保存,诚可珍贵。

8:清同治青光加彩海水云龙纹大缸(一对),尺寸:55厘米,估价:RMB 280,000 ,成交价: RMB 605,000 ,成交时间: 2002-06-26 ,拍卖公司:天津文物,拍卖专场:2002春季文物展销会。

哥窑瓷器怎么鉴定?


哥窑瓷器怎么鉴定?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遗憾的是,宋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发现,我们只有从传世作品上去解读哥窑的历史。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氧化,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一般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地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

在鉴定哥窑瓷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造型

哥窑器物较少大器,但制作规整,器型典雅大方。因胎体较厚,釉层饱满,故器物的外观要比汝窑和官窑显得厚实。哥窑器物的底足挖削规整,足端比较圆润。另外支钉痕较汝窑大,又较窑、钧窑小。

2、胎釉

哥窑器物的胎较为复杂,从胎质上看,有泛灰、浅灰、深灰等灰胎,这类灰胎器在传世哥窑中数目最多,其胎质较坚细,叩之声音悦耳。另有泛黄、土黄、杏黄等黄胎,这类胎质较为疏松,叩之声音如瓦。不论何种胎质,其胎体都比汝窑和官窑厚实。

哥窑器物的釉质浑厚失透,不及汝釉莹润,也不及官釉平静,恰如人脸微微出汗一样。其釉虽比汝釉厚,但却比官釉要薄。另外其釉面厚薄不匀,多有缩釉斑和棕眼,釉泡隐现如珠,且分布均匀。

哥窑器物虽有一部分是紫口铁足现象,但多数米黄色釉器物则是有铁足而无紫口,而有些器物则是有紫口而无铁足。另有一些器物既无紫口也无铁足。故在鉴定时要结合其他方法综合进行。

3、纹饰

哥窑器物的外口沿多有微微凸起的特征,主要见于没有紫口的器物上,用手抚摸有微凸的感觉。哥窑盘、碗、洗、碟等圆器的口部多有水渍印,即外口沿下有一周浅白色印痕,印圈线的边沿不规则的曲线状,状如衣物上的汗渍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怎么鉴定清顺治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怎么鉴定清顺治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怎么鉴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