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代官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怎么鉴别明代嘉靖时期瓷器?

怎么鉴别明代嘉靖时期瓷器?

明代官窑瓷器鉴别 明代瓷器鉴别 嘉靖青花瓷器鉴别

2021-02-18

明代官窑瓷器鉴别。

怎么鉴别明代嘉靖时期瓷器?

方法一:辨胎釉

底足胎釉的交接处多有火石红

从明嘉靖起瓷器胎质已远不如明代早、中期的淘炼精细、致密洁白。嘉靖初期,胎质尚能与正德接近,之后便越见粗糙。虽官窑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空隙较多。瓷釉方面,嘉靖朝初期与正德相似,一般施釉较细腻,中期显肥厚。白釉釉色前期较白,中后期闪灰,多数为亮青釉。有一点值得注意,嘉靖时期青花器物底釉均为亮青釉。嘉靖器底足的胎釉交接处多有一线橙黄之色,也称火石红,这是鉴定的一个依据。

方法二:辨纹饰

纹饰线条如硬笔所绘

嘉靖时期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人物、动物、植物常常比例失调,婴戏纹中的孩童头大如斗;麒麟瑞兽老态龙钟。

方法三:辨工艺

修胎不十分规整

嘉靖时期瓷器制作细致程度大不如前朝,除少量小件器物仍保持着前朝的精细程度以外,大件器物多制作粗糙,时有夹扁现象;嘉靖时期瓷器修胎不十分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加上此时工艺较粗糙,腹部可见明显接胎痕;底足处理不规整,大件器物可见粘砂现象;圈足较浅,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微向内收拢;露胎处常见橙色红色火石红现象。

方法四:辨款识

嘉靖款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

明代嘉靖年间官窑瓷器款,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可分为青花款、矾红款、暗刻款及刻字涂金款等,但以青花款最为多见。以青花书写的纪念款,以“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嘉靖年造”、“嘉靖年制”为主。其特点是字体瘦长,笔画较粗,刚劲中藏秀逸。款字中“靖”字的特点最鲜明,即其左边的“立”位置较高,有的已位于右边的“月”字之上。落款位置和排列方式较复杂。位置已发现的有外底、内底、口沿、颈、肩、腹等处,但以外底落款最为多见,六字或四字分双行排列于外底中心,外加双线圆圈或双方框,也有无边栏的。砂底器仅于写款处盖釉。四字款中亦有个别仿照钱文按“上下右左”顺序作十字形排列的;另见有在器物外底按顺时针排列的“大明嘉靖年造”无边栏六字款,属于罕见的年款。高足杯上的款识多为六字青花款,有的书于内底,做六字双行排列;有的书于足内沿,做顺时针环绕。大件器物中,大盘于口边自右向左横书六字年款,围以扁框;大缸则于外口沿自右向左横书六字年款,无边栏。

嘉靖民窑

青花发色多数蓝中泛紫

嘉靖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增长,加上官窑的压榨也从反面促使民窑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景德镇的民营制瓷业有迅猛发展。嘉靖民窑瓷器遗存较多,常见器物有盘、碗、高足杯、盖罐、梅瓶、香炉等,器物胎土淘炼较细,胎质干涩,间有孔隙;釉面光洁,釉色泛青;器物修胎不够规整,常有变形现象;碗类器物内底常见突起,俗称“馒头心”;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圈足较浅,微向内收拢,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器物底足修胎不十分规整,并常见粘砂现象;纹饰构图趋于繁密,多数用笔草率,瓷器纹饰受官窑影响,以道教题材多见,纹饰题材十分丰富,主要有树石栏杆、花鸟、盘螭、鱼藻、天官、高仕、婴戏、松下读书老人、人物故事、“寿”字等。青花用料为石子青配有少量回青,色调多数蓝中泛紫,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这一时期除了青花外,品种还有五彩、酱釉、祭蓝、白釉、绿釉、珊瑚红描金等,民窑五彩器在这一时期大量烧造;民窑青花瓷多数有款,有“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年造”年号款;另外还有吉祥语款,有“富贵长春”、“”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写年月款的有“嘉靖三十五年岁次丙寅仲吉日造匠人明山笔记”款,此外也有书匠人款的,如“”吴文自造“陈守贵造”“陈守钊造”等,另外还有“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仿款。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明代嘉靖时期瓷器怎么鉴定?


明代嘉靖时期瓷器怎么鉴定?

官搭民烧

由于烧造量巨大,御窑厂无法完成宫廷的派烧任务,当时一部分钦限瓷器,以“官搭民烧”的名义派给民窑完成,代烧官窑器是民窑中的“官古器”户,在民窑“官古器”户中烧造的瓷器,平时供民间上层阶级所使用,这样就使官、民窑之间界限变得不像明初以来那样分明了。

造型古朴凝重

嘉靖时期景德镇瓷器风格与前朝大不相同,大型器物如大龙缸、大罐、葫芦瓶、大盘等的制作日渐增多,而且一般都较粗糙,不注重修胎,琢器腹部的胎体接胎痕比明初的还要明显,但官窑小件器物仍较精细。嘉靖时期,唯重大器,瓷器造型繁杂而拙笨,风格浑厚敦实。琢器中的瓶类多饰活环双耳,执壶垂腹常突起鸡心;最为流行的是各式各样的大小葫芦瓶,这与皇帝崇尚道教有关;大盘的口径达80厘米;还见有长方、四方、六方、八方、银锭形状的盒,其成型工艺难度,远胜过圆器。更有上圆下方之器,合乎道家“天圆地方”的理论,这些为别朝所少见。

嘉靖朝器物虽制作较粗糙,但瓷器制作水平取得了不小成就。在这里必须要提及的是明嘉靖“大龙缸”,大龙缸是皇宫的专用品,一是用来养鱼观赏,二是放置在宫中盛水防火的。嘉靖朝大龙缸瓷质坚硬,胎体厚重,釉质肥厚,使用回青料绘画。由于龙缸器形巨大,制作技术复杂,烧制十分困难,当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载:“嘉靖间……上忽命烧大缸,围至六尺,所用土料青料既多,比入火,十无二三完好者,做是为虚费甚巨,而人莫教言”。到明万历时期已经烧制不出这种大龙缸,万历随葬的青花龙缸,也只好用他祖父嘉靖年间制造的了。

嘉靖时期瓷器多见道教色彩纹饰

由于嘉靖帝尊道教,故当时瓷器上多见道教色彩的纹饰,如八卦、云鹤、鹿鹤、三星等;花纹图案趋向繁缛华丽,但形象却不如以前生动活泼;此时的婴戏图中,小孩的多数短躯头大,而且头后脑勺画得特别大,小孩显得天真可爱,画匠似将全部爱心绘在瓷器上;此时的龙纹还是猪嘴龙,有的张着大嘴,眼睛圆睁,一副憨态可掬的感觉;也有一些正面龙,面部向外,犹若狮头;瓶、罐于肩部多绘有璎珞纹。

嘉靖青花用的是回青,色调蓝中泛紫

嘉靖官窑青花瓷,是以使用“回青”料为标志的明代嘉靖青花,是明代青花瓷器史上又一个突出的阶段,由于采用西域的回青料,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发色蓝中泛紫。成书于嘉靖年间的《江西大志·陶书》说:“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石子青产于瑞州诸处。回青行,石子遂废。”可知嘉靖时期景德镇曾用过3种青花料,即乐平的陂塘青、瑞州的石子青和西域的回青。其中“回青”料主要是官窑使用,由官府专门保管。民窑中的“官古器”户可能在接受官府派烧官窑器任务时非法的挪用一点外,一般民窑是不能得到的。因此,所谓“回青行,石子遂废”之说,只是指官窑而言。事实上,即使官窑使用回青料,也一定要和江西料掺和使用。《江西大志·陶书》记载嘉靖时期官窑青花配料的情况说:“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为之中青;十分之一,谓之混水……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清亮;真青混在坯上,如灰色;石青多,则黑。”嘉靖官民窑青花瓷有各种色泽,由于使用不同成分的青料,而官窑中的典型器那种浓翠艳丽的色调正是由于正确的配比所产生的效果。回青钴料应是今新疆地区所产。

嘉靖瓷器品种繁多,色彩丰富

嘉靖五彩器开创了一代彩瓷制作新局面,色调以红绿取胜,整体给人感觉古朴艳丽。为我国彩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白釉地上直接绘以五彩的器物,其中红彩艳丽如枣皮红色,有时以黄彩衬托,使红黄色重叠,呈现凝厚的橙红色调;黄彩似同蜜蜡;绿彩为大绿;蓝色则以青花代替,色调蓝中泛紫;由于当时烧造红釉器原料缺少和技术退步等原因,多用矾红彩施于白釉之上,来替代红釉。这种彩釉的特点是多数颜色较深而亮,颜色似枣皮的红色,可见用笔涂抹的痕迹;除青花、五彩、矾红彩外,嘉靖时期烧造的品种还有,白釉、黄釉、蓝釉、斗彩、三彩、金彩、孔雀蓝釉、白釉绿彩、白釉黄彩、黄釉绿彩、黄釉红彩、红釉绿彩、黄釉青花、青花红彩、蓝釉白花等,品种十分丰富。

方法一:辨胎釉

底足胎釉的交接处多有火石红

从明嘉靖起瓷器胎质已远不如明代早、中期的淘炼精细、致密洁白。嘉靖初期,胎质尚能与正德接近,之后便越见粗糙。虽官窑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空隙较多。瓷釉方面,嘉靖朝初期与正德相似,一般施釉较细腻,中期显肥厚。白釉釉色前期较白,中后期闪灰,多数为亮青釉。有一点值得注意,嘉靖时期青花器物底釉均为亮青釉。嘉靖器底足的胎釉交接处多有一线橙黄之色,也称火石红,这是鉴定的一个依据。

方法二:辨纹饰

纹饰线条如硬笔所绘

嘉靖时期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人物、动物、植物常常比例失调,婴戏纹中的孩童头大如斗;麒麟瑞兽老态龙钟。

方法三:辨工艺

修胎不十分规整

嘉靖时期瓷器制作细致程度大不如前朝,除少量小件器物仍保持着前朝的精细程度以外,大件器物多制作粗糙,时有夹扁现象;嘉靖时期瓷器修胎不十分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加上此时工艺较粗糙,腹部可见明显接胎痕;底足处理不规整,大件器物可见粘砂现象;圈足较浅,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微向内收拢;露胎处常见橙色红色火石红现象。

方法四:辨款识

嘉靖款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

明代嘉靖年间官窑瓷器款,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可分为青花款、矾红款、暗刻款及刻字涂金款等,但以青花款最为多见。以青花书写的纪念款,以“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嘉靖年造”、“嘉靖年制”为主。其特点是字体瘦长,笔画较粗,刚劲中藏秀逸。款字中“靖”字的特点最鲜明,即其左边的“立”位置较高,有的已位于右边的“月”字之上。落款位置和排列方式较复杂。位置已发现的有外底、内底、口沿、颈、肩、腹等处,但以外底落款最为多见,六字或四字分双行排列于外底中心,外加双线圆圈或双方框,也有无边栏的。砂底器仅于写款处盖釉。四字款中亦有个别仿照钱文按“上下右左”顺序作十字形排列的;另见有在器物外底按顺时针排列的“大明嘉靖年造”无边栏六字款,属于罕见的年款。高足杯上的款识多为六字青花款,有的书于内底,做六字双行排列;有的书于足内沿,做顺时针环绕。大件器物中,大盘于口边自右向左横书六字年款,围以扁框;大缸则于外口沿自右向左横书六字年款,无边栏。

嘉靖民窑

青花发色多数蓝中泛紫

嘉靖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增长,加上官窑的压榨也从反面促使民窑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景德镇的民营制瓷业有迅猛发展。嘉靖民窑瓷器遗存较多,常见器物有盘、碗、高足杯、盖罐、梅瓶、香炉等,器物胎土淘炼较细,胎质干涩,间有孔隙;釉面光洁,釉色泛青;器物修胎不够规整,常有变形现象;碗类器物内底常见突起,俗称“馒头心”;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圈足较浅,微向内收拢,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器物底足修胎不十分规整,并常见粘砂现象;纹饰构图趋于繁密,多数用笔草率,瓷器纹饰受官窑影响,以道教题材多见,纹饰题材十分丰富,主要有树石栏杆、花鸟、盘螭、鱼藻、天官、高仕、婴戏、松下读书老人、人物故事、“寿”字等。青花用料为石子青配有少量回青,色调多数蓝中泛紫,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这一时期除了青花外,品种还有五彩、酱釉、祭蓝、白釉、绿釉、珊瑚红描金等,民窑五彩器在这一时期大量烧造;民窑青花瓷多数有款,有“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年造”年号款;另外还有吉祥语款,有“富贵长春”、“”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写年月款的有“嘉靖三十五年岁次丙寅仲吉日造匠人明山笔记”款,此外也有书匠人款的,如“”吴文自造“陈守贵造”“陈守钊造”等,另外还有“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仿款。

明代瓷器怎么鉴别真伪?


明代瓷器怎么鉴别真伪?

明代是中国瓷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着的地位。明代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制瓷工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五彩,斗彩以及各色彩釉逐渐发展和流行起来。青花瓷在元代已趋成熟,但存世量极少。经过明代的改进和创新,青花瓷才被推广开来并成为中国明代,清代及现代瓷业发展的主流。

明代瓷器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绘画)为主要手法。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及虫等无不入画。明代早期以写意画为主,画风自由、奔放、洒脱;明后期以写实为主,画面抒情达意,简约轻快,极有漫画趣味。

发展周期:

整个明代1368——1644年,先后有十七个皇帝在位执政,共经历276年(除南明外)

其瓷器的制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

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

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民窑不仅产量超过官窑,而且烧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可以与官窑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如何鉴定明代瓷器,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谙熟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

在鉴别中,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无须多究,便可一眼识破那些低劣的赝品;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对那些貌似真品的伪作,经细心体察和揣度后,就能看出神离之处,找出其细微差别;

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腹、底、柄、耳、颈、流、系、足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2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晕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在后代的仿品中都不能准确再现。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发现时代的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器物,都应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在决疑辨伪中,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

对于明代各种不同的釉面观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观察时更要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面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征。

对各时代釉面的典型表现,要牢记心中,对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等状态也需掌握,这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4款识

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窑场数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展的局面。

明代各时期瓷器文化特点及鉴定小常识之嘉靖、隆庆时期


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6、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得粗率, 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

7、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8、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玲珑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圆足。

9、款识字体,笔划较粗,均为楷书体。一般多于底足书写六字双行、带有双圈。“大”字的一抛一捺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抛挨上点,“制”字衣横少越刀。

10、隆庆时青花色调兰中泛紫,浓重艳丽。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这点可作鉴定判别隆庆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11、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隆庆时器物传世不多。

陶瓷文化:明代各时期瓷器文化特点及鉴定小常识之嘉靖、隆庆时期


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6、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得粗率,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

7、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8、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玲珑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圆足。

9、款识字体,笔划较粗,均为楷书体。一般多于底足书写六字双行、带有双圈。“大”字的一抛一捺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抛挨上点,“制”字衣横少越刀。

10、隆庆时青花色调兰中泛紫,浓重艳丽。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这点可作鉴定判别隆庆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11、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隆庆时器物传世不多。

嘉靖青花瓷器怎么鉴定?


嘉靖青花瓷器怎么鉴定?

造型特征

嘉靖时期,为重大器,瓷器造型繁杂而笨拙,风格浑厚敦实,和前朝大径相同。琢器中的瓶类多饰活环双耳,执壶垂副常凸起机心,最为流行的是各式各样的大小葫芦瓶。圆器盘,碗类口多不圆,圈足直径较万历略小,足脊较薄,圈足一般均向心倾斜,倾斜度大者可以用手指钩挂起。

常见器形:梅瓶、玉壶春瓶、活环瓶、蒜头瓶、葫芦瓶、执壶、梨壶等。(以后我会写一篇关于各种器形详细介绍的经验)

嘉靖时期瓷器纹饰多用双勾轮廓线填涂,画风自然,即使图案画亦不板滞,乃显风趣。

常见的图案纹饰:灵芝、瑞兽、寿山福海、缠枝莲托寿字是最为常见的纹饰。

各品种特征

青花——嘉靖时期青花品种的典型特征是由于采用回青料,改变了以往青花的色调,形成了浓艳泛紫的色泽。但是嘉靖时期,烧瓷年代长,数量多,不同时期的产品有不同的特点。其呈色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青花呈黑蓝色,色调深沉而灰暗,纹饰有散晕现象,类同于正德晚期。这种现象,主要见于嘉靖前期,在嘉靖晚期也同时出现,如嘉靖仿明初的青花罐及碗类,但釉面色泽却与洪武时期的那种灰青不同,而是青中闪白。

2、青花蓝色浅淡,这种色调嘉靖中期最为常见,并且不乏精细之作。至万历时期愈发愈浅淡,为纹饰线条更加细密。此类青花器,有鱼藻纹盘及婴戏罐等,不但纹饰精致,而且胎骨玲珑,釉质细润,颇有成化青花器的效果。

3、青花色调浓重而泛紫,为嘉靖时期典型的上等颜色,这是“回青”中加有“石青”的缘故;其色泽如蓝宝石一样鲜亮又似青金蓝般艳丽。

以上3种只是青花瓷器常见的特点,至于其他釉色瓷器到时候我会单独写一篇经验分享给大家。

釉面特征

嘉靖时期瓷器的釉面与胎骨的情况一样,粗细,厚薄参差不齐。一般官窑器及民窑小件精品,釉面都很精细,呈青白。黄白。或者灰白色;而那些釉面欠平,制作记起粗糙的大器类,与官窑及民窑小件相比,有天壤之别。

陶瓷知识:吕成龙|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概述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处于明代社会晚期,历时99年。放眼世界,这三朝时值欧洲地理大发现、殖民主义发展时期,同时也是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时期。在中国,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开启,市井文化发达。经济方面,商品经济更加繁荣。制瓷业方面,景德镇御窑瓷器烧造在经过正德朝承上启下的作用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御窑瓷器产量空前大增,产品造型更加多样,装饰愈加繁缛,色彩愈显华丽,大件器物明显增多,胎体趋于厚重,工艺略显粗糙。至万历三十六年,随着管理的不利,景德镇御器厂终于寿终正寝。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迅速扩张,国内民间和海外对瓷器的需求呈现前所未有的高涨,这就促使民营瓷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产量和质量比以往均有很大提高。民间窑场除了大量烧造供国内外各阶层使用的瓷器外,还要搭烧临时交办的御用瓷器的任务。加之御器厂内部管理混乱,致使生产技术外泄,甚至描画青花瓷器所用青料也被盗取[1],这就进一步刺激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以下将按朝代加以阐述。

嘉靖朝御窑瓷器主要品种

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嘉靖朝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瓷器数量比以往各朝明显增加,但质量却有所下降。所烧造瓷器品种有青花、浇黄地青花、青花加矾红彩、浇黄地青花加矾红彩、红绿彩、五彩、斗彩、浇黄地矾红彩〔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嘉靖中遇烧御器,奏发工部,行江西布政司贮库,时给之,每扛重百斤按:验青法。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算青者,止记回青数,而不及石青也。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青亮;真青混在坯上,如灰色;然石青多,则色黑。真青澄底,匠愤不得匿,则堆画、堆混,则器亮而不青,如徽墨色。[2]

典型嘉靖朝御窑青花瓷器以进口回青混以国产石子青料描绘纹饰,其色泽一反成化、弘治朝御窑青花瓷器纹饰蓝色浅淡和正德朝御窑青花瓷器纹饰蓝色稍浓、泛灰的色调,而呈现蓝中泛红紫的鲜艳色调,开创了明代御窑青花瓷器发展的新境界。随着回青和石子青的配合比例不同、烧成温度的差异,纹饰的呈色深浅亦有变化。典型嘉靖朝御窑青花瓷器所绘纹饰所呈现浓重鲜艳的蓝色,正是成功掌握回青与石青配合比例和烧成温度的结果。

嘉靖朝御窑青花瓷器造型比以往更加丰富,盘、碗虽仍为大宗产品,但大件器物却明显增多,如大盖罐〔器物成型后先在胎体上锥拱纹饰,入窑经高温素烧后,施以黄釉,透过黄釉可以看到纹饰,在纹饰以外涂以绿釉,然后,入炉经低温焙烧而成。

从黄、绿两种彩的色度搭配看,以万历朝产品最为悦目,可谓取得最佳视觉效果。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历黄地绿彩锥拱菱形开光海水云龙纹盖罐〔隆庆六年二月壬寅,诏:工部留江西应解料银一万两,烧造上用瓷器,从抚臣徐栻奏也。[6]《江西省大志陶书》载:陶有料价。先年系布政司公帑支给。嘉靖二十五年烧造数倍、十百加派,阖省随粮带征银一十二万两,专备烧造,节年支尽。嘉靖三十三年又加派银二万两,亦烧造支尽。自后,止于本司库帑银借支,然烦费岁钜万。如鱼缸及砖,则又不止是公私方苦匮鬻罪加赋之说,殆纷纷矣![7]明代万历年间的烧造费用,文献中有磁器节传二十三万五千件,约费银二十万两[8]的记载,可知每件瓷器的平均烧造费用约为一两白银。

后仿嘉靖、隆庆、万历朝

御窑瓷器

后仿嘉靖、隆庆、万历朝御窑瓷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造型、纹饰、款识等均模仿这三朝御窑瓷器原作的一类作品;

二是只仿写这三朝御窑瓷器年款,造型和纹饰则具有仿制时期瓷器特点的一类作品;

三是在原胎上后加彩的一类作品。

后仿这三朝御窑瓷器以清代康熙至乾隆朝、清末光绪朝至民国以及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仿品最为多见。所仿嘉靖朝御窑瓷器品种主要有青花、青花加矾红彩、五彩〔1、2〕、斗彩、素三彩、矾红彩、浇黄釉瓷等;所仿隆庆朝御窑瓷器品种主要有青花、青花加矾红。

〔2〕民国仿明嘉靖五彩海水云龙纹方盖罐通高15厘米

彩、五彩瓷等;所仿万历朝御窑瓷器品种主要有青花〔1、2〕、黄地青花、黄地绿彩、五彩瓷等。鉴别时主要还应从造型、纹饰、胎釉彩、款识等方面寻其破绽。

〔1〕明万历青花折枝花梵文莲花式盘通高19.2厘米

〔2〕民国仿明万历青花折枝花梵文莲花式盘通高19.7厘米

比如说,造型呆板走样或过于规整、纹饰画法拘谨且过于精细、釉面干白、矾红彩不够鲜艳、款识字体笔画缺乏力度或过于工整等。尤其是这三朝青花瓷器的釉,既不同于明初永乐、宣德朝青花瓷器釉面泛橘皮纹,也不同于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朝青花瓷器釉面平整油光,而是呈现一种厚润、白中泛青较重、釉面清亮的时代特征。特别是这三朝御窑瓷器中异形器非常多见,且一般都有变形,而后仿品一般都较规整。另外,这三朝御窑瓷器中大件器物也较为多见,但制作工艺均不太精细,尤其是底足处理得较为粗糙,而后仿品制作工艺和底足处理得往往过于精细。这些都是在鉴定中尤应引起注意的方面。

嘉靖皇帝与嘉靖瓷器


痴迷道教的嘉靖帝

明朝历代皇帝都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太祖朱元璋与名道士周颠仙形同兄弟,周颠仙去世后,朱元璋以皇帝之尊亲撰《周颠仙人传》以纪其事。永乐皇帝朱棣依靠名道士姚广孝出谋划策,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帝位。之后的正统、成化、弘治、正德等皇帝都有不同程度的尊道,但嘉靖帝尊道在明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嘉靖是正德的堂弟,本来与皇位无缘,他的父亲兴献王是弘治帝的弟弟,就藩湖广安陆。正德帝是弘治帝的独子,继大位后荒淫无度,31岁即早逝,且无子嗣。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时在湖广安陆府、年仅15岁的朱厚匆忙赴京继位(1521年),次年改元嘉靖。从16岁登基,到60岁去世,嘉靖帝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

嘉靖自幼身体羸弱,经常患病,尤以气喘为重,稍遇风寒即咳喘不止。道教的养生健身之道深得嘉靖共鸣。以嘉靖的体质能在位45年,应当说与道教重视养生健身有一定关系。

嘉靖尊道教、敬鬼神,一生乐此不疲,这与他从小生长的环境关系密切。荆楚之地本就是道教的源头,嘉靖的父母也尊信道教,耳濡目染对嘉靖的影响不言而喻。嘉靖个性很强,认定的事大多难以改易,他不仅本人信道,当上皇帝以后,还要全体臣僚都要尊道,尊道者升官发财,敢于进言劝谏者轻则削职为民,枷禁狱中,重则当场杖死。嘉靖时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等官至礼部尚书,陶仲文还一身兼少师、少傅、少保数职,这在明朝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斋醮即供斋醮神、设坛祭祷神灵,是道教独具特色的宗教仪式,内容有清洁身心、设坛摆供、焚香、化符、掐诀、叩齿、存想、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音乐、灯烛和禹步(传说禹因治水而足跛,后世道士作法时步伐模仿大禹,称禹步)等仪范程式。嘉靖嗜好斋醮,道士段朝用煽惑他专心修道,说:“皇上只要深居宫中修炼,不与外人接触,就可以炼成黄金和不死药。”嘉靖很高兴,吩咐大臣让太子监国,自己要请一二年假再亲政,“举朝愕不敢言”。在道士们的煽动下,嘉靖深居西苑,20余年不上朝。为兴建道观、祭坛则不惜民财。《明史·食货志》称:“世宗(嘉靖)……中年以后,营建斋醮,采木采香,采珠玉宝石,吏民奔命不暇,用黄白蜡至三十余万斤……沈香、降香、海漆诸香至十余万斤。”又说:“世宗营建最繁……斋宫、秘殿并时而兴。工场二三十处,役匠数万人,军称之,岁费二三百万。”致使明王朝开国以来“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

嘉靖迷信丹药方术,他派人到处采集灵芝,并经常吞服道士们炼制的丹药。为满足自己修道和淫乐,嘉靖数次遴选民女入宫,每次数百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嘉靖命宫女们清晨采集甘露兑服参汁以期延年,致使上百名宫女病倒。宫女们忍无可忍,差点将嘉靖勒死,这就是历史上罕见的宫女弑君的“壬寅宫变”。

道教以生为乐,重生恶死,宣扬长生不死。它的修道方式切实可行,普通人操练起来并不难,而且它尊崇的神仙又都是凡人修炼而成者,因而它比儒家的道德教化、佛家的因果报应更直接更实用。道教的炼丹术由于继承和发扬了大量古代医学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确有治病保健之疗效,因而自古上自皇帝下至平民信者弥多。特别是那些享有世俗大权、富贵已极的皇帝更有条件、因而也更希望做到“长生不死”。

明代洪武瓷器鉴别方法


明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历史承上启下的朝代,明代瓷器最著名的是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这两个朝代瓷器后代仿造的最多,所以对应瓷器鉴别也最难。今天介绍一下明代洪武瓷器鉴别方法。从简单入手,打开瓷器鉴别的大门。

明代洪武期官窑瓷器的胎质与元代相仿,皆为白色,又比元瓷更要白一些,胎质缜密,胎壁也相应要薄些;但与永乐官窑比则又显得粗厚而疏松,胎体中有针眼状细小裂隙。民窑器胎色灰白,胎质显粗,胎体也较厚。纵观明代瓷器的胎质,早中期较为精细,胎壁也稍薄些,到晚期则胎质逐渐转为粗糙,胎壁也变厚些。洪武期瓷施釉肥润,一般施青白釉,釉面白中泛青,民窑器尤甚。由于施釉较厚,圆器口沿均见积釉。民窑器由于胎体淘炼不精,杂质多,故釉面显青灰或灰白色。由于此期施釉肥厚,洪武期瓷釉面给人一种特别温润柔和之感。特别是官窑器釉面常见细碎的自然开片纹,底部常见刷有一层白釉浆,薄处泛黄,厚处呈乳白或青白色,光泽感不强。民窑器多为沙底,可见明显的修刀痕。仿品胎质或粗或细,官窑器釉面常过白或过灰。开片也可仿出,但纹里不见土侵,或人为作伪。洪武朝的传世品中釉里红器较多见。但目前市场上所见到的所谓洪武釉里红器,十有八九系后仿,因此,要特别小心谨慎。釉里红器创烧于元代,在洪武朝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由于属初创时期,烧制多数不成功,除极少数发色较红外,大都颜色淡而发灰,有的甚至呈暗黑色,常有飞红现象出现。在绘制手法上,在元代时,因不能控制飞红现象,因此较多采用拔白的涂抹绘法。而到了洪武朝,铜红料在烧制过程中的飞红现象已大都能得以控制,因此,用线描法来绘制图案增多。绘制精美的釉里红器,尤其是一些大器,大都是官窑器,一般釉面应有无色细开片。有些制作方法值得注意,在洪武的釉里红器里,除玉壸春瓶、玉壸春执壸和一些口径较大的碗做成釉底外,一般均为沙底。但又常在盘碗的沙底上刷上一层护胎釉浆,烧成后呈红色,多数能见明显的刷纹。官窑青花器在当时要少于釉里红器。洪武青花所用之料多数为国产料。极少数为色泽明快的淡蓝色,而大多数为发色浅淡,有的蓝中泛灰黑,这是该朝青花的一个特征。多数民窑器青花发色泛灰,有的纹饰中出现较大的斑块状黑青色,釉面均呈灰乳色。由于色料中杂质所致,使得釉面着彩处也产生高低不平之状。在制作上与釉里红器一样,可参照来鉴识。

看纹饰有利于在鉴识时作断代的参考。但,看纹饰必须是在胎釉、制作、老气等方面都基本认定之后的一种断代依据。

洪武朝瓷器的纹饰,以花卉纹为多见,在花卉纹中又以扁菊纹和緾枝扁菊为主,洪武时所画的菊花均成椭圆形,而且是两圏花瓣,在元朝则是单瓣的,这是与前朝相区别的一个时代特征。其它也见緾枝牡丹、西番莲、草叶、灵芝和鱼纹等。洪武期的扁菊和牡丹均留白边,扁菊的花蕊绘成细方格状。与元代不同的是,洪武期的折枝或緾枝莲叶纹都画成螺丝状,不同于元代的葫芦形;在大小上是元代是大花大叶,而洪武时则明显缩小了。仰莲瓣纹在元代是每瓣都分开绘的,到洪武则已大都不再分开,而是合用一条边线,并出现了双勾边线而不填色的白描画法。蕉叶纹为双茎,中间留空白。云纹大都还保留着元代的风格,为勾边留白的长尾蘑菇云,后期的云脚变短。洪武龙纹已不如元代时凶猛,爪为五爪,而在元代绝少五爪龙,多数是三爪。洪武的回纹为一正一反的两方连续。民窑的碗上多见画意随便而率性但颇见气势、深淡有序的云气纹,仿品常画得拘谨而小气,两相比较,一看便知。在洪武器上不见松竹梅、庭院芭蕉和飞凤等纹饰,如发现这些纹饰,均是后仿之品。要提醒的是,前面说过,纹饰只是一种断代的参考,主要还是要看胎釉、彩料和器物的老化程度。这一点,在鉴识时务必要注意。

瓷器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尤以景德镇窑的发展最为明显。洪武朝是明代的第一个朝代,洪武时期在景德镇已有本朝官窑瓷器的烧造。洪武期处于元末明初,因此,识别洪武瓷器,既要注意其与元代瓷器的区别,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与典型的永乐瓷器鉴别混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怎么鉴别明代嘉靖时期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怎么鉴别明代嘉靖时期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代官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