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 导航 >

文物收藏与保值

文物收藏与保值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古代瓷器收藏 瓷砖与地板

2021-03-01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有很多文物收藏者是将收藏品看做是商品来投资的,这是一种新形势的投资。有很多投资者都会关心一个问题:投资古陶瓷、古画之类的文物是否能够保值?今天小编就带您探讨一下文物收藏与保值的相关问题。

文物的价值和作用,并不直接与金钱有关。存文物能不能保值,所有的投资者肯定都关心这个问题。文物具有的三个价值:第一是历史价值,第二是科学价值,第三是艺术价值。现存文物的沧桑表情完全可以让人们由此追寻到历史的足迹,所以文物的价值首先是历史价值。不同类的文物都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因为它们都从不同的侧面分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状况,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

文物承载着的科学价值,主要是指文物制作工艺等所反映的其所在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它所体现的是在自然科学或者工程技术科学方面的价值。

另外,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且这些文化传统往往成为人们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争取解放而斗争的精神支柱。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物体现了各自长期形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质、意识形态、生活习俗等特点,在一定意义上说,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因此,文物对于一个国家及其各族人民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这也是文物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

各种类别的文物中,最大量的文物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古代艺术品,包括历代的书画、建筑、雕塑和工艺品(陶瓷、玉石、漆器、金属工艺、竹木牙角、织绣等)。

同时文物还有三个作用:教育作用、借鉴作用、科学研究作用。那么,是不是文物就没有经济价值呢?不,有经济价值。但是经济价值是人赋予它的,而不是文物本身所有的。

因为文物的经济价值是人赋予的,当然不可避免地要有许多人文因素来左右文物的经济价值,比如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就会持有不同的审美观,当然也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这就应该算是与物品本身无关的潮流转变带来的风险,多少有些不可预见性。

文物、古代艺术品,本来无法准确估价,它不像新的产品,其价值就是其使用价值;其市场销售价格可以在计算成本,并加上一定的利润后制定出来。古玩,或是地下出土,或是祖先遗留,不能以使用价值对其进行评估。其价值体现在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而这个价值的确定是十分复杂,很难量化的。那么如何区分其价值大小呢?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按照国家的文物定级标准来划分。

各类古玩艺术品的估价是在分析、品评、判断其价值的基础上,再根据其存世数量的多少和历年来市场交易情况作出的。这个估价只能是一个大致的估算,不应该也不可能像现在某些书籍与电视节目那样,煞有介事地“准确”定价。另外,在具体情况下,会因为一件艺术品的珍稀程度与其竞购程度的不同上下浮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各类和各种级别的、珍稀情况不同的古玩艺术品都被竞相购藏,其价格涨幅很快,出现了价格都高过价值的情况。但理论上,三个价值层次的标准应该是一定的,并且,价值或称为品质,应与存世数量或称为珍稀程度是一致的。投资古代文物珍玩,如今有人称其为第一流的投资。这大概就缘于:首先,文物价值不是金银货币所能简单衡量的,而且世界公认流通;其次,文物收藏增值率奇高,所谓古玩店“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文物古玩最具有保值效益;当然,以文物收藏投资还有其他投资所不能比拟的情趣品味,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投资,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特定阶层身份的象征。

古代珍玩的增值多少都有些传奇色彩,一夜暴富的神话比比皆是。但是高收益永远都是与高风险结伴而行的,这是不争的经济规律。所谓“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提高学养就是提高眼力。规避风险的办法,只有了解和熟悉文物相关的综合学问,再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行。文物相关的综合学问包括文物的基本知识,它的年代、起源、历史、工艺、文化内涵以及演变和变化规律等等许多方面的细节。分门别类了解起来,也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角度的极庞大精深的杂学。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大维德与他收藏的中国文物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物收藏史上,大维德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

他收藏的1400多件中国瓷器,绝大多数为历代官窑中的精品和带重要款识的资料性标准器,其中包括仅次于台北故宫的汝窑收藏和海外最好的珐琅彩瓷器收藏以及被陶瓷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元青花标准器——大维德瓶;还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镇馆之宝——唐韩幹《照夜白图》,以及2008年12月在佳士得拍卖行创出世界漆器拍卖纪录的明永乐剔红双凤莲花盏托也都出自于他的收藏。

他1935年发起和组织的伦敦国际中国艺术展,招揽了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240个租借单位及个人的3080件中国文物参展,第一次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艺术,不仅使北京故宫藏品第一次走出国门,而且聚集了大部分当时散落在海外的中国文物精品,成为中国文物展览史上的绝唱。

他是西方最早研究汝窑的学者,也是西方公认的研究中国官窑瓷器的权威。他将明初曹昭《格古要论》3卷和王佐《新增格古要论》13卷全部翻译成英文,取名为《中国鉴赏学:格古要论》,成为西方学者和收藏家广泛应用的工具。

他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设立英国乃至西方第一个中国艺术大学学位课程,并将其收藏的全部瓷器与中国艺术相关的中外书籍,包括很多古籍珍品捐给亚非学院,成立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使之成为西方研究中国陶瓷的重镇。

大维德不仅是二十世纪英国乃至世界最有实力、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物收藏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海外公认的最具宫廷欣赏品位和学术眼光的收藏家和鉴定家,他收藏的中国文物特别是中国陶瓷质量之精、品位之高、学术价值之大,是西方其他收藏家所无法比拟的。

大维德收藏中的“皇家情结”

1、大维德与故宫

大维德的父亲萨森·大维德爵士是著名的银行家、印度银行的创始者。1913年大维德移居伦敦,赴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学位,同时也开始了他的中国文物收藏生涯。从1914年起大维德开始频繁地从伦敦两家主要经营中国文物的公司约翰·史帕斯和布鲁特父子处购买中国瓷器。1918年他从史帕斯处买到一件刻有乾隆皇帝御题诗的定窑碗,为了弄清楚这段铭文,他曾写信向博物馆咨询。为了读懂瓷器上的款识,他开始自学中文。凭着超常天赋和毅力,到1924年他已具有了一定的中文阅读水平。此时,在伦敦他已小有名气,1923年霍蒲孙编撰的《中国陶瓷艺术》中就曾提到他的收藏,但与同时期英国一流中国陶瓷收藏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然而随着收藏的深入,大维德越来越沉迷于中国古代艺术,他决定亲自去中国!

据大维德夫人回忆,大维德首次到北京是1924年,“那时紫禁城里的皇家珍宝正被打包在箱子里杂乱无章地放置着,没有人想到去展览。大维德成功地说服了故宫官员,挑选合适的宫殿陈设出一些珍宝,向一直期盼能看到先人遗产的市民们开放。一个合适的宫殿被选出,但需要彻底维修。大维德又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这个展览取得了巨大成功,出版了展览图录,观众远远超出了预期……”此后的1927、1930、1931、1932、1935年大维德又多次往返于中英之间,参与了故宫各个宫殿里文物登录以及展览和图录的策划工作。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档案记载:1929年7月24日,大维德爵士捐款5073.05元,用于修缮景阳宫后院御书房及购置宋、元、明瓷器陈列馆的陈列柜;1929年8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聘请大维德为顾问。位于景阳宫御书房的宋、元、明陶瓷陈列馆从展品遴选、展览设计甚至到说明标签的撰写都基本上是在大维德的指导下进行的;1935年春,大维德发起和策划伦敦国际中国艺术展览会,并作为理事会总干事来中国遴选展品,共选出艺术珍品1022件参展,其中有735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宫廷文物精品。

由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从1924年到1935年间,大维德频繁地奔波于中英间,他亲自参与了故宫博物院早期的文物登录和展览工作,与大量清宫旧藏的文物有着零距离接触。正是由于他在故宫的这些特殊经历,使得他以后的收藏展现出迥异于同时代其他英国收藏家的“皇家品位”。

1927年,盐业银行准备出售溥仪1924年抵押在那里的清室珍宝。故宫博物院为此专门于1927年4月25日发函请国务院及内务部禁止盐业银行变卖、处理清室抵押物品。大维德看到这批清宫旧藏的文物精品后,几番周折,到第二年大维德才与盐业银行达成一致,购买了其中40多件清宫旧藏的精品。在这40多件器物中,大部分为宋代名窑瓷器,其中官窑、哥窑瓷器居多,近20件,很多上面有乾隆御题诗。宋代其他名窑瓷器也为数不少,此外还有少量明、清官窑精品。除瓷器外,这批清宫旧藏还包括了一些漆器精品,如乾隆御题明宣德款红底黑漆八仙盖罐、乾隆御题明嘉靖款剔红碗等。

这批清宫藏品的获得,对大维德的收藏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据郭葆昌辑《清高宗御制咏瓷诗录》,清宫旧藏中有乾隆御题的瓷器大约有199件。在大维德收藏中,有乾隆御题的瓷器20件左右,大部分御题藏品出自这批盐业银行出售的清宫旧藏。这批藏品,构成了大维德收藏中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部分,正是由于这批精品的获得。在英国中国文物收藏界引起了轰动,1930年,也就是这批藏品通过日本、美国辗转运回伦敦的第二年,大维德才终于获得英国同行们的认同,获准成为代表着当时西方中国陶瓷收藏和研究最高水平的东方陶瓷协会会员,进入了英国中国文物收藏的核心群体。此后他开始了对中国古代传统艺术鉴赏理论的系统研究。他的收藏自此也不再局限于瓷器,他开始以乾隆的趣味来搭建他的收藏。

2、大维德收藏中的“皇家品位”

在与故宫亲密接触的同时,大维德也广泛地与北京、上海等地古玩商、收藏家及相关人士结交,从他们那里购买了大量与清宫收藏类似的藏品。在大维德收藏中,就有来自民初北京著名陶瓷收藏家沈吉甫旧藏的宋钧窑盘、宋钧窑莲瓣碗、宋定窑刻花梅瓶、宋定窑刻花洗以及来自端方旧藏的宋龙泉窑琮式瓶等珍贵文物,宋龙泉窑琮式瓶全世界现仅存两件。大维德与上海著名古玩收藏家仇炎之也私交甚密,他收藏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就来自仇炎之的旧藏。据记载,大维德还曾在仇炎之的引领下一次就从上海张仲英经营明清官窑瓷器的“聚珍斋”里买走3万银圆的货物。同时,大维德也与其他一些在中国和海外有实力的外国古玩商和收藏家如日本的丸山、根津、法国的迈克·卡尔文、美国的弗雷斯特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大维德收藏中的很多精品也出自于他们的收藏,如久居中国的英国人希普斯里,是英国皇家海关服务部专员,早在1887年他收藏的300多件中国瓷器就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院展出,大维德收藏中的雍正款珐琅彩梅花题诗碗和乾隆款珐琅彩开光西洋风景杯、山水人物杯等一批珍贵的珐琅彩藏品就来自于他的收藏。

1934年,英国权威陶瓷专家霍蒲孙对大维德收藏的陶瓷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整理,从中遴选了180件最重要器物,编著了《大维德所藏中国陶瓷图录》。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为该书题写了中文书名。在选入的这些瓷器中,主要是宋、明、清官窑瓷器,其中宋官窑瓷器居多,占选入器物的一大半。

在大维德收藏中,宋代官窑瓷器是他最值得骄傲的部分,除了从盐业银行购买的那部分清宫旧藏的精品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收藏的汝窑瓷器。大维德收藏了12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仅次于台北故宫的汝窑收藏。非常有意味的是大维德收藏了一幅1728年由宫廷画家绘制的反映雍正皇帝收藏中古物和瓷器的《古玩图》,图中恰好描绘了大维德收藏的乾隆御题汝窑碗,可见这只汝窑碗深得雍正、乾隆两位皇帝的喜爱,而大维德能够同时将《古玩图》和汝窑碗收集到,足见大维德所下功夫之深,由此也能领略到大维德收藏的汝窑之精。

虽然大维德藏品中以大维德瓶最为著名,但元代瓷器确实不为大维德所看重,至少1934年以前情况如此。因为虽然1927年他已购得一只大维德瓶,但在1934年编著的《大维德藏中国陶瓷图录》里并没有收录这只青花瓶,而且在这本图录中也很少有明确标明为元代的器物。

明代官窑瓷器同样是大维德收藏中的亮点,他收藏的明代瓷器不下550件,被陶瓷界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五个明代陶瓷收藏之一。在大维德收藏中仅永乐时期的瓷器就有29件。此外大维德还收藏有一批永宣德时期其他种类的陶瓷精品。大维德成化斗彩收藏也很丰富,其中斗彩罐、鸡缸杯、夔龙纹杯、葡萄蕉叶纹高足杯等都是成化斗彩中的精品。

大维德收藏的清代瓷器同样卓尔不群,其“皇家品位”更加明显。在大维德来中国之前,他的收藏中几乎没有清代瓷器。大维德来中国后正是通过与故宫藏品的接触,才培养了他对清代瓷器的收藏兴趣。他曾提到1929年他在故宫时看到清宫当时被称为“古月轩”的珐琅彩收藏,他甚至还试图在故宫里寻找制作珐琅彩的作坊。珐琅彩瓷器原为清宫秘藏,是专门为宫中烧制的御用品,产量少,一般人很难见到。大维德收藏的清代瓷器品种非常窄,只局限于一些他在故宫见到过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极高的彩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珐琅彩瓷器。传世珐琅彩瓷器主要集中在台北故宫,有400余件,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大型博物馆也只有少量收藏。而且从装饰题材上看,花卉较多,山水、人物稀少。大维德收藏了31件珐琅彩瓷器和料器,其中有2件山水、4件人物,题材涵盖各个方面,是除中国外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珐琅彩收藏。他收藏中的乾隆款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与2006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的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为一对,该碗当时以1.5132亿港币成交,创世界珐琅彩瓷器拍卖纪录。

除瓷器外,大维德也同样收藏了一些带“皇家品位”的其他种类的藏品。大维德的绘画收藏中有唐韩幹《照夜白图》、五代周文矩《宫中图》(第三段)、元钱选《梨花图》等一些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其中《照夜白图》为清宫旧藏,嘉庆皇帝时与陆机《平复帖》一起颁赐给亲王永瑆,后传至其后裔民国著名画家溥心畬手中,1936年溥心畬因为母亲治丧缺乏资金将其变卖。“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图左上方“韩幹画照夜白”六字为南唐后主李煜所题,此外还有唐张彦远、宋米芾、贾似道、明项子京等人的题名或收藏印,卷后有乾隆御题诗,是一幅流传有序的早期绘画珍品。张伯驹在《沧桑几度<平复帖>》一文中曾提到当时他在上海,听说《照夜白图》被上海古董商买去准备卖往国外,急忙给当时主政北平的宋哲元去信,希望他过问此事,不要使之流落国外。可惜当宋哲元接到信时,此画已被一个姓叶的人带走,转卖英国。而这英国的买主便是大维德。

大维德的漆器收藏与清宫旧藏一样以元、明、清三代宫廷传世品为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永乐款剔红双凤莲花盏托。现存世的永乐款剔红盏托,全世界仅存3件,其中一件在北京故宫,另一件在美国一私人收藏家手中,但只有大维德收藏的这件上有乾隆御题诗,可见这只盏托深得永乐、乾隆两位皇帝的青睐。乾隆1781年为这只盏托所作的御题诗大意为:永乐的盏托还在,可是上面的碗却丢失了,后给它找了个嘉靖时的碗,倒也十分般配,虽然丢失了一半,幸运的是还能再次让它完整。然而虽然现在完整了,没准哪天又会失散……侥幸的是,乾隆担心再次失散的这只嘉靖款碗也在大维德收藏中,大维德从盐业银行与永乐盏托一并购得。1935年国际中国艺术展上,大维德收藏的这批漆器首次向世人展出,当时有评论称“它们使故宫借展的漆器黯然失色”。遗憾的是大维德的这些收藏除陶瓷外在上世纪70年代后陆续被变卖,如《照夜白图》、《梨花图》等绘画珍品1977年由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购得,而这只永乐剔红盏托1976年由香港著名漆器收藏家李经泽购得并于2008年通过佳士得卖出,其他收藏也都通过拍卖行等各种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

从以上阐述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宋、明、清瓷器,还是绘画和漆器,大维德都非常注重收藏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极高或比较稀缺的品种,他的收藏基本上沿袭了明清以来的皇家趣味。早在1934年霍蒲孙在《大维德所藏中国陶瓷图录》的前言中就提到,在他的收藏中仅清宫旧藏的官窑瓷器已不下70件,堪称“小型宫廷收藏”。正如大维德夫人所说,大维德是以中国宫廷特别是乾隆皇帝的欣赏趣味和眼光来建立他的个人收藏的,在大维德的收藏中有着浓厚的“皇家情结”。

文物瓷器保护和收藏


瓷器文物与所有的物质存在一样,寿命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其寿命长短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条件”,比如一般说来,石玉类寿命长于陶瓷类,陶瓷类寿命长于金属类,金属类寿命长于纸、竹、木、丝毛棉麻等有机类;二是“外在条件”,即客观环境对它们造成的危害。

想让任何文物达到“永寿无疆”是不可能的,但人们可以使它在妥善的保管条件下“延年益寿”,尽可能长久地为人们服务。瓷质文物的材料与内部结构比许多类文物要稳定得多,所以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改善其外在条件,使之存之久远。

瓷器文物,尤其是精美者,一定要置于囊匣中保藏,囊匣一定要内软、外硬。内部可用软泡沫塑料包以绢绸,柔软舒适,最好不用棉花,棉质易吸水发霉长虫;外部可用木质。

古瓷一定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最好在黑暗处保藏,鉴定中有“灯下不看瓷”之说,如必须在日光中看瓷器,一定要在散射光下,而避免直射光。

搬运输出瓷器的工具也应当静稳,尽可能减少震动,绝不能有跌落的风险。

传统的说法,让人手经常摩挲古瓷,长久使之产生“包浆”,泛一种“宝光”,这是人汗脂等弱酸在瓷器表面的积累作用,其实这种做法不妥。

瓷器如胎瓷结合良好,可以在流速缓慢的净水中洗涤,如釉面肮脏,可以用淡肥皂水清洗,但洗后一定要用净水最好是蒸馏水反复洗净,如果瓷质胎釉结合不好,则 不能水洗。对新出土的瓷器,要让它缓慢自然还硬,不能暴晒,收干之后看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洗涤,能洗则洗,不能洗则在附泥上少许施水而缓缓剥除,千万不能用 硬物刮擦。

瓷器表面灰尘用小吸尘器去除,沾着的灰尘可用丝绢等软质材料拂除,不能用鸡毛掸。有些瓷器因釉面光泽枯涩,可用四川白蜡、亮光蜡、胡桃油等薄涂补光,但手法要慎重,避免釉面受伤。此外,出土瓷器深入釉中的土沁不要强行去除。

历代瓷器文物作伪手法与鉴定


随着瓷器收藏的升温和藏家“只进不出”的收藏风格,使得目前古玩市场上仿品充斥。仿制文物自古就有,历史上出现过四次作伪高潮。第一次是在宋代,以仿造商、周青铜器为主;第二次是清乾隆时期,主要是名人字画造伪、作假,连乾隆皇帝也难辨真假,当时许多书画赝品上都有乾隆的题跋;第三次是晚清到民国时期,大量复制、仿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无所不造、无所不仿;第四次高潮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各种仿古工艺厂多如牛毛,作伪手段更为高超,造假者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分工合作,市场逐步专业化。

目前的仿古瓷与民国时期仿古瓷的大量出现十分相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为皇室专门烧制瓷器的御窑厂停办,全国成立了不少瓷业公司,此时为了维持中国瓷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涌现了大量仿古瓷。上至六朝青瓷,下至唐、五代、宋的名窑名品以及明清御窑典型器几乎无不仿制,而且惟妙惟肖。时至今日,大量的民国仿品仍然混迹市场,甚至不少还流往海外,当然其中的精品也不乏艺术价值。当今的仿古瓷同样也是鱼龙混杂、良莠难辩。

与瓷器收藏热同步的是有关瓷器辨识的书籍浩瀚无垠,各述己见,甚至也颇多争论,但相同的是,这些书籍一般都从瓷器的胎、釉、形、画等多种角度进行辨识。一个瓷器收藏爱好者要从外行变成内行,毫无疑问需从全方位掌握对瓷器进行辨识的方法,但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不少收藏者把玩多年,却仍不得辨识瓷器的要领,又沾沾自喜于自己玩了多年早已是行家里手。与此同时,笔者发现一些有着良好美术基础,甚至是专业画家对瓷器一“上手”就很快入门,成为真正的行家,其人门的诀窍就是瓷画。这就印证了瓷器古玩界的一个规律,瓷器辨识往往是“突破一点,再及其余”,内行是用自己最强项的技能“看进去”的。

笔者认为,如果瓷器收藏爱好者能增长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不妨从瓷画入手辨识明清、民国瓷器,也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瓷画辩瓷器有很多特征可以入手,但归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一“形与色”。形就是瓷画的造型,其最突出的造型手段就是线条;而色就是色彩,包括青花的墨分五色。这就要求鉴赏者不仅要有一些最基本的造型和色彩方面的美术知识,而且要较熟练的掌握各个时代瓷画形与色的一些基本特点。

文物瓷器的保护和收藏


瓷器文物与所有的物质存在一样,它们的寿命总是有一定限度的,但这种限度有长有短。文物这种物质的寿命长短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条件”,比如一般说来,石玉类寿命长于陶瓷类,陶瓷类寿命长于金属类,金属类寿命长于纸、竹、木、丝毛棉麻等有机类;二是“外在条件”,即客观环境对它们造成的危害。想让任何文物达到永寿无疆是不可能的;但人们可以使文物在妥善的保管条件下达到延年益寿,尽可能长久地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服务。而瓷质文物,其材料与内部结构比许多类文物要稳定的多,所以它们具有延年益寿的内在条件;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改善其外在条件,使之存之久远;这对利用古瓷文物研究、欣赏者十分重要,对企图保有瓷质文物而保值、增值者就更为重要。

瓷器文物,尤其是精美者,一定要置于囊匣中保藏,囊匣一定要内软、外硬,内部可用软泡沫塑料包以绢绸,柔软舒适,最好不用棉花。棉质易吸水发霉长虫,外部可用木质。

古瓷之“家”,一定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最好在黑暗处保藏,鉴定中有“灯下不看瓷”之说,如必须在日光中看瓷器,一定要在散射光下,而避免直射光。

搬运输出瓷器的工具也应当静稳,尽可能减少震动,绝不能有跌落的可能。

传统的说法,让人手经常摩挲古瓷,长久使之产生 “包浆”,泛一种“宝光”,这是人汗脂等弱酸在瓷器表面的积累作用,其实这种做法不妥。

瓷器如胎瓷结合良好,可以在流速缓慢的净水中洗涤,如釉面肮脏,可以用淡肥皂水清洗,但洗后一定要用净水最好是蒸馏水反复洗净,如果瓷质胎釉结合不好,则不能水洗;对新出土瓷器,要让它缓慢自然还硬,不能暴晒,收干之后看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洗涤,能洗则洗,不能洗则在附泥上少许施水而缓缓剥除附泥,千万不能用硬物刮泥。

瓷器表面灰尘用小吸尘器去除,沾着的灰尘可用丝绢等软质材料拂除,不能用鸡毛掸拂除。

有些瓷器因釉面光泽枯涩,可用四川白蜡、亮光蜡、胡桃油等薄涂补光,但手法要慎重,避免光泽过硬,避免釉面受伤。

出土瓷器深入釉中的土沁不要强行去除。

收藏与投资


瓷库中国讯大自然赐予人类温润莹泽的美石“玉”,中国人将各种玉,雕琢成形式多样的玉器,用以装饰、祭祀、礼仪、馈赠、陈设和日用,从古至今形成了一种浓郁的崇尚玉器的传统,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玉文化。收藏与投资玉石变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说起和田玉,可以说人人都喜欢,但是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和田玉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据业内人士称:近十年来,和田玉的价值涨幅超过100多倍,而当今,玉石珠宝收藏也演变成了大众消费,成为时下收藏市场的“新动向”,和田玉投资也被誉为最具投资价值的艺术品之一。然而,和田玉因其几千年人类历史长河所积淀的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与“千种玛瑙万种玉”各种材质的乱花迷人眼,使很多人想涉足而又不知如何开始。

由于和田玉收藏与投资市场的复杂性,让每一个初识和田玉的人都会摸不着头脑,如何快速入门至关重要。和田玉培训是一项系统并渐进的过程,无论是和田玉基本知识,鉴别的方法,还是对其辉煌历史文化与崇高价值的了解,以及进入一个好的和田玉的圈子,来大幅提升学习和收藏的起点,这都需要学会选择最有潜力、最有价值的和田玉学习方法和途径。尤其最为关键的是专业的和田玉感觉训练,比如如何感知和田玉温润与细腻的质感,如何对和田玉皮色色调、好坏、真假作出判断,如何训练和田玉轻重、光滑的手感,以及如何识别各类和田玉替代品、仿冒品等。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对大量的实物标本的观察、体验、比对,通过科学的系统学习,专业老师的指导与交流,以及自己不断体验的内化而得,由此真正入门、入对门,给今后的提升、收藏和消费打好基础。

五彩瓷器文物的作伪与鉴定


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物化测定分析,五彩中的红彩主要着色剂是氧化铁,黄彩也是氧化铁,绿彩系铜绿铅釉,蓝彩属钴蓝铅釉,黑彩为铁、锰、钴和铜,即用钴土矿和铜花片配制而成的。由此所见,明清时代的五彩和粉彩大部分都是在古代低温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两者在化学组成上的最大差别是低温色釉都属二元系统,而釉上彩则大部分为三元系统,在着色机理方面,绿釉和绿彩都是离子着色,黄釉和黄彩都属离子着色,矾红和金红分别为和金的悬浮体着色,蓝釉和蓝彩都属离子着色。所以,五彩的炉温高达800度:左右,具有鲜明透彻、耐火、不褪色、不剥落、恒久如新的特点。

大明五彩是明代成化年间,由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一种釉下青花与釉上红、绿、翠绿和赭色综合装饰的瓷器,旨在打破青花单一色彩的瓷绘格局。《博物要览》、《敝帚轩剩语》、《长物志》均说其因“青花间装五色”而得名,其中尤数成化窑烧制的最为精致,史有“成窑五彩”之誉,这就是著名的成化斗彩瓷器。弘治时期的五彩继承了成化的风格,其产品特色是刻花填彩。即在胎上刻出所需要的图案,上透明釉时将刻好的图案留出,将其高温烧成后,再在白釉露胎的瓷器上施以色彩,并用低温烧烤即成。正德五彩是在白釉瓷器上直接绘五彩纹饰,使用较多的是红、绿、黄三彩,绿色多为翠绿和孔雀绿,色呈浅色略带黄。有些瓷器还用黄绿彩、红彩做点缀,或以套色来烘托纹饰。到了嘉靖时期,瓷器的釉上五彩以红、绿、黄、紫、孔雀蓝、黑彩描画图案,其中红、绿、黄为三主色,也有金彩等多种色彩的五彩瓷器。万历时期的五彩瓷仍基本与前代相同。

康熙五彩的彩料属于低温釉料,烤烧温度较之粉彩为高,故后人称前者为“硬彩”,后者为“软彩”。康熙年间,御窑厂在复制大明五彩的生产实践中,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尤其是俗称“古翠”的蓝彩在烧成后的呈色效果,其浓艳程度超过了青花。从此,古翠取代了青花,开创了纯釉上彩绘的艺术领域,形成了 “康熙五彩”的主导地位。

五彩瓷文物的鉴定除了形以外,最重要的是色,在施用的色彩方面也可以找到一些时代上的区别,如根据现在掌握的文物鉴定方法看,明成化彩绘中没有黑彩,当时除用釉下钴料画蓝线外,还用红、赭色描绘轮廓线。假如我们遇到一件釉上黑轮廓的成化彩瓷器,就应该打上一个问号,因为黑轮廓线的应用最早不超过正德初期。

文物泡沫:全民收藏热如何造就国宝新富


全民收藏热

本书简介:本书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的终结篇,前两部《谁在收藏中国》和《谁在拍卖中国》近年来持续畅销内地和港澳台以及世界其他华语区域,被读者携评论界誉为“解读中国文物市场的百科全书”。

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并不缺少关于“特殊商品”的故事。改革开放前,由于商品紧缺,连同油盐柴米、自行车、布匹等大部分生活日用品都被列为“特殊商品”,必须持证购买。这样一来,那些有证券发放权的人,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特殊人群,他们不但可以任意购买这些“特殊商品”,而且还可以用手里的证券去交换自己权力范围外的商品或其他权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文物和艺术品也被冠以“特殊商品”的名号,含义无外乎两条:其一,文物者,乃纯文化范畴的精神产品,直称商品,有辱斯文,所以需用“特殊”二字遮羞盖耻;其二,当下文物市场赝品充斥、真假莫辨,万一在买卖当中出现有关争议与纠纷,得了“特殊”二字,就可以为卖方与中间商规避法律风险,免受“欺诈罪”制裁。由于文物是“商品”,更由于文物是“特殊商品”,在各种交易过程中,就无可避免地产生出若干既得利益者。这些既得利益者为了扩张资本利润,必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结成必要的同盟,以长期分享对这部分“特殊商品”的解释权、鉴定权、定价权、交易免责权。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巩固他们对广大消费者的欺诈权。当下中国,瓜分文物市场利润的利益集团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起事、敛财于文物市场开放之初的古董暴发户,他们从开始的肩挑手提、走村串户倒卖古董发展到以后的规模化生产、贩卖文物赝品,占据市场优势近20年之久。近几年由于国内外拍卖集团和资本金融的强势介入,这部分人的利润空间正逐渐收窄。第二类是贪腐分子与黑恶势力联手构建的“猫鼠共同体”。这部分人手眼通天、行事诡秘,有些人甚至与国外文物犯罪集团或商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拥有最好、最多的文物资源和最隐秘的巨额财富,他们表面上对国内文物市场不构成显性冲击,却严重威胁着国家的文物安全。第三类是中国文物市场上的新兴利益集团,正在以绝对的金融资本和技术优势,占据中国文物市场的主导地位,他们的代表势力是数千家艺术品拍卖公司和正在蠢蠢欲动的国内资本集团。但是,就目前的市场份额来讲,以苏富比(微博)和佳士得为代表的国际拍卖行仍占主导地位,国内嘉德、保利、瀚海等少数几家顶级拍卖公司正以惊人的速度,抢夺市场高地。从2010年开始,这个集团里又增添了新成员—金融财团和上市公司。这部分势力尽管暂时未成大气候,有部分交易还要依赖拍卖公司完成,但是它们正在以庞大的资本力量,加速打造中国三级文物市场,它们的前景不可小觑。关于这部分势力,笔者将在后面几章作专题评述。

全民收藏运动聚集了数千万富人与穷人。“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一轮旷世聚赌,必然会“造就”一部分社会新富。随着经济地位发生的巨变,为了稳固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开始着手寻找政治代言人,与权力结盟,进而获得更大的社会话语权,以源源不断地攫取和积累更多的社会财富。本节故事里的所有人物都是我在暗访中结识的朋友,他们同意我真实地描述他们的故事,但不允许我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地名。 “就为你们举办一次化装舞会吧!”我开玩笑说。 “那个时代没有化装舞会,可这几十年我的确像前后经历了两个梦—穷得穿不上衣、吃不饱饭,富得数不完钱、睡不着觉!有时候半夜里醒过来想想,总有一个梦是真、一个是假!可又一想啊,糊涂了,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老二—为了兑现承诺,去掉他的姓氏,将名词改作数量词—这样对我说。听他说这话时,我想到庄周梦蝶—周梦蝶还是蝶梦周?真是圣人无意啊!他是三兄弟中读书最多的一个,老大该读书时家里没米下锅,老三该读书时老二小学毕业考上了初中,家里只能供得起一个小孩读书。所以,老二成为他们家庭中唯一的知识分子,一张1983年的初中毕业证在堂屋里挂了足足十年,成为他们家族的全部荣誉与希冀,直到那栋还是在他父亲的爷爷手上盖的“连三间”土砖房被拆迁。提起那栋土砖“连三间”屋拆迁的事,三兄弟至今还如鲠在喉。那还是1999年的事,三兄弟好不容易凑了几万块钱打算盖栋新楼,没想到旧屋刚拆完,警察就找上门来,将老大老二一起带走,并宣布了两兄弟所犯的两项罪名:一、盗墓;二、走私国家珍贵文物。在出门上警车的那一刻,老大忽然大声冲警察喊道:“事情全部都是我一个人做的,不关我弟弟什么事!你们放了他!放了他……”老大一边喊,一边还使劲向弟弟使眼色。其实他不用使眼色,听那一声喊叫老二也听明白了哥哥的意思,他马上接茬儿跟着叫唤:“我什么都没做,你们凭什么乱抓人?” 说起来这家兄弟所犯的案情很简单:此前,深圳海关截获了一件西周青铜器,经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经过审问,走私者供认东西是从一位外省人那里买来的,并交代了贩卖者的详细住址。当地公安接案后,先对涉案两兄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除开走私文物之外,还有盗墓嫌疑。于是,两兄弟被带进公安局。

进了局子以后,老大什么都招了,墓是他盗的,青铜器是他卖给深圳文物贩子的,两次共得赃款8万多块钱,都买了盖房子需要的建筑材料。他还一口咬定此事与两个弟弟毫无关系,他们不知情。老二被车轮战审问了两天两夜,自始至终一言不发,开口就喊冤枉。警察说:“你哥哥什么都招了,你还不老实交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老二说:“他干了坏事招了是他的事,我什么都没干,你让我交代什么?” 其实跟深圳人直接交易的是老大,盗墓却是老二老三两人干的事。既然都被老大顶了,警察又拿不到老二老三的证据和口供,当然就无法治他们的罪了。末了,老大因为盗墓和参与走私国家一级文物被判了死刑,老二无罪释放。老二回家后,又找出两件同时出土的青铜器,并且向亲戚朋友借了8万块钱,以老大的名义送进公安局,表示悔罪。恰巧深圳那边的走私犯也协助公安部门追回了卖到香港去的那件青铜尊,被广东法院改判死缓,老大这边属于从犯也跟着沾光了,加上又有主动交出赃物和赃款的立功表现,被当地法院效仿判了死缓。 “那一阵子别提有多惨,老屋拆了,打算盖新房子的材料也折价卖了替哥哥交罚款保命,我跟老三就靠到附近窑厂里打工维持生计,白天帮老板和泥拉坯,晚上就睡在窑厂里帮人看场子,省几个房租钱!”老二看上去很豁达,讲起十多年前他们家族所蒙受的苦难并不显得苦大仇深。

老二是我的采访对象中职务最多的人,名片正面首行印着××独资瓷业公司董事长,下面跟着一连串的社会职务—当地人大常委会委员、工商联副主席、手工业联合会主席,等等,大约有十几行,从名片的正面延伸到反面。熟悉国情的人看一眼这些头衔,肯定就会明白此人今非昔比。的确,老二不再是当年那个掘坟盗墓、靠了哥哥顶罪才侥幸逃过牢狱之灾的初中毕业生,而是一位有着巨大社会号召力的财主。为了弄清楚他的真实发迹史,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约访了能找得到的所有知情者,好不容易才拼拢了一个大概。 “那小子怎么发起来的?我敢断定他走的不是什么正路!说不定当年他盗墓搞的文物压根儿就没全部上缴,过后又去走私贩卖!”一位当年拘押过老二的公安局警员这样对我说。他还感叹地告诉我:“有钱能使鬼推磨啊!他搞到了钱,他哥哥,就是那个我们侦办的文物走私案子判了死缓的,前几年先是由减刑改为无期,隔了一年又由无期改为有期,又过了两年由有期改为提前释放!有什么立功表现?没有,说来说去人家现在是亿万富翁、本地首富,还是钱立的功!” “我最了解他,他哥哥判刑以后,他们两兄弟那个可怜相啊,您是没看见,真叫衣不遮体,东吃一顿、西混一顿。在窑厂里打工又嫌活儿累、挣钱少,后来他堂叔让我带他们两兄弟下乡收古董、去北京跑单帮,挣点辛苦钱!”说这话的是三兄弟的一位远房亲戚胡老板,现在北京经营一家古玩店。

他告诉我,像他这样在潘家园旧货市场成立时进场的人,现在都混出了个人样,有几百上千万资产的不在少数。胡老板还说:“那会儿东西很好收,钱也好赚!上十块钱从乡下收一个晚清、民国的青花罐,拿到潘家园可以卖到几十上百来块钱,下去跑一趟怎么也能赚几千万把块钱!”胡老板说着把话题转回老二:“那小子脑瓜灵光,跟着我干两年就单飞了。他胃口很大,让弟弟在北京支摊子卖一点大路货,自己天南海北四处找货,整的都是一些我们不敢搞的高档古董,‘老三代’青铜器、战汉玉器、高古瓷器,什么都有! “当时卖那些东西的风险比现在要大,潘家园、古玩城有专门的文物检查小组长期驻守,每逢周日开市都会到各摊位检查,发现出土文物一概没收!他整的大东西不拿到摊上卖,完整器偷偷运到广东卖给他哥哥原来的道上朋友,转手就倒到香港去了!一部分残器和普通点的‘土货’或‘水货’(出土、出水文物),就在北京收藏圈内消化掉。

北京这些有头有脸的大收藏家,很多藏品说起来传承有序,其实就是我们当初卖给他们的,不相信我可以给您数出一串儿!像×××、×××……”胡老板给我列出一串名单。最后,胡老板感叹道:“做生意总是这样,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没几年工夫,那小子就发达了,生意直接做到了香港。究竟挣了多少不知道,他在北京买了房子,在老家盖了大楼,娶了个年轻大学生做老婆,外面还养了好几个女的……” 包女士(化名)也是北京一家古玩店的老板,据说她原来是老二的相好,她那家店铺和第一批商品都是老二盘下来送给她作为分手费的。包女士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虽然话里话外可以听出她旧情未了,但表述起来却是没遮没掩,不时会爆出些猛料:“从2005年开始,他就在自家院子里搞了两个窑厂,花高价请了最好的画工和师傅用柴窑烧制官窑瓷器。他仿制的东西不怕专家过眼,也不怕上机测试,那就是跟真东西没什么区别。一件东西出手起码几十万,订货的客户国内外都有!跟您挑明了讲吧,好多拍卖行都拿了样品去他们家订货! “外界传闻老二走私、卖古董,其实那还是开始几年的事,现在人家根本犯不上再去冒那个险了,他做的是仿古生意,光明正大地挣钱!” 包女士最后说。

当地一家博物馆的桑研究员(化名)对关于老二高仿品的神话颇为不屑,他对记者说:“那是外界给他抬轿子编织的花环,他自己也需要这样的神话来抬高市价!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哪有鉴别不出真假的东西?再说,国内一些拍卖公司好蒙,像苏富比和佳士得那样的国际大公司跟他合伙欺骗买主是不太可能的!他是在境外拍过几件官窑瓷器,成交价都过了百万千万,但那些不是高仿品,那是真东西呀!” “您这说的倒真有点吹捧他的意思了!他一个要饭的出身,哪儿来的官窑瓷器?”我反驳桑研究员。 “这您就不知道了吧?现今这世道黑呀!有钱人什么事办不到?他在境外公开拍卖的那两件东西,本来是我们博物馆的藏品!”桑研究员牢骚很大,他说自己因为这件事吃过暗亏。 “他从上级领导那里批了一张条子,说是要搞科研解密古代官窑瓷器的烧制方法,美其名曰传承官窑文化,需要借两件东西出馆做样本。我当时强烈反对,这不符合文物管理条例呀!可没用啊,留下20万押金,东西拿走了!

一个月后,那两件官窑器物仿制成功,东西还给博物馆,又加付了10万租金!” “个把月时间一共付了30万,那你们不是挺合算的吗?放仓库里搁着也是搁着……”我说。 “合算?我告诉您,他还回来的不是真品,是他自己仿制的假东西!”桑研究员提及此事就生气,嘴唇有些颤抖。 “您这种说法有依据吗?是不是仅仅因为对他的人品有怀疑?”类似这样的事情圈内虽然早有传闻,但是如此逼真地从当事人嘴里讲出来,我还是非常吃惊。 “我公开表明了我的观点:第一,绘画在细枝末节上与原件有出入;第二,青料发色与原件有些微出入。领导们都说我没事找事,根本不理这个碴儿!后来在我一再坚持下,馆里就这两件东西专门开了一次论证会,除开我们两三个本馆业务人员外,还请了两位上级文博单位的专家一起参加。结果我的意见被否决了!” 桑研究员还告诉我,这件事情发生以后,领导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干什么事情都会遭到责难,所以自己就提前退休了。 “那两件东西当时做过机器测试吗?”我问。 “没有,做也是白做!清代的东西,加上原件没上过机测,也没有任何数据,死无对证……” “您有没有想过,会不会是您自己的判断失误呢?”尽管我听过有关文物的案例无数,但实在无法接受这么荒唐的事实。他摇摇头:“我一走,听说那些参加过论证的专家都被聘为他们公司的技术顾问、特约研究员!这年头,有钱能使鬼推磨啊!”桑研究员用一声长叹结束了一个近乎离奇的故事。

“大家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能怪谁?怪鬼还是怪出钱的雇主?”初中生老二的话语总是那样深刻,常常挤得出一些深奥的哲学酱汁。跟他深交之前我做好了磨砺自己的耐力和智力的准备,没料想那家伙竟然玩世不恭地对我说:“想知道什么我都告诉您,本来我打算以后不做生意了就把自己这一生经历的事写一本书,现在先由您代劳,倒是省心了!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您的书写出来后别让我为难,咱们也来一个‘甄士隐(去)、贾雨村(言)’怎样?” 在与老二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似乎读过不少书,动辄引经据典。谁要敢轻视老二的智力和才干或不把他当知识分子,那真是一个不小的错误! “您说我们哥仨,过去谁把咱当人看?盗墓贼、劳改犯!现在怎么样?走到哪里都高人一头,凭什么?不就是钱?我是挣了很多钱,开销也很多很大,每年向上要为当地的面子工程捐款,为某些官员出国考察、购物报销成堆的发票,还要把做的高仿瓷器拿给他们去送礼。向下给希望工程、受灾群众做慈善,这些开支要占我们公司利润的近一半多!当然,我得到的回报也不少,除开在税收方面明里暗里都享受优惠之外,还有名啊!这个委员、那个特约研究员,别看这些都是虚名,指不定在哪个环节上就能派上用场! “就说您来的那天我没有亲自接待,就是因为北京来了人,考察我们公司的一项很大的工程,如果谈成了,国家下拨给我一个亿的科研经费!另外呢,他们这次还派给我几单任务,烧制一批外事活动的国礼瓷器,让我开价。这种活儿等于给我们公司免费做高级广告,别人上杆子求都求不到手的呀!咱还能要钱?我说不要钱算是给国家做贡献。可领导说:‘为什么不要钱呀?国家不差你这几个钱!’当然,我不会亏待所有诚心帮助过我们的各级领导!但是—”董事长老二说到这里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可能是为了强调接下来要说的内容。

“我心里清清楚楚,那些贪官名义上是帮我,实际上主要是帮他们自己,因为每一单生意里面都有他们自己的利益!头些年时兴给贪官们的妻子儿女送股份,每年年末参加分红。后来中央发文件,对高干的家属子女参股企业作了严格的限制,胆大的暗地里还在搞,胆小的就变换方式,很多人干脆就收现金。还有更胆小的,我们就送古董、送我们自己生产的精仿品。” “还有一个问题,您现在头衔那么多,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个‘红顶商人’了。那些头衔对您的事业能有多大用处?”我问道。 “我这么给您打个比方吧,美国总统选举为什么都要去拉拢说服国会议员?道理很简单,无论是参选阶段还是当上总统后在施政方面有什么新提案出台,都需要议员的选票支持吧?那好,那些有投票权的议员们自身的利益,总统先生要不要保护?中国的国情虽然还没到那一步,但是现在不管怎么讲,有些面子上的民主哪怕是走过场也得走走吧?既然要让人大委员、政协委员投票,得票多的人总比得票少的面子上好看一些吧?这事儿说到底,我们和政府官员在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方面的关系,现在是越来越紧密了,谁也离不开谁! “比方说,前年有媒体给我们曝光,说我们公司生产的高仿品被人拿去当官窑真品拍卖,并且高价成交。类似这种事情我们经常碰到,作为政府部门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让公司停业整顿、接受调查处理,另一种方式是对舆论进行疏导。市领导采取了后一种方式,一方面向媒体表明我们公司生产高仿品是传承官窑文化的科研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司法方式择清了我们和拍卖公司卖假的关系,强调制造原子弹与使用原子弹有着根本性质的区别。

“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我们现在不是个体,而是集团行为,把我们整垮了,对地方政府而言每年几百万税收、几十万赞助款没了,还有随时可取的高档礼品也没了。对于他们个人而言,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既然如此,人家为什么要跟我们过不去呢? “这场拍卖风波过去后,不但我们的利益没受到损失,而且还坏事变好事,满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的高仿品可以以假乱真,直至高价上拍。自那以后,我们的订单供不应求,就连一些有影响的大人物也频频光顾,收藏我们的高仿品!” 从文物黑客到政治明星,“老二”的故事听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仔细思考却也并不偶然,黑金政治、资本丑闻,早已经是西方世界的古老剧目了,只不过在21世纪的今天,被中国的富豪新贵翻出来重新演绎一把而已。从上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全民收藏运动,就这样造就了一批特殊的新富,他们往往集收藏家、制假者、买卖人、经纪人等多种角色于一身,是弥漫在收藏市场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一夜暴富的故事主角,是一个个国宝神话的炮制者,是一次次收藏热点的兴风作浪人。通过近30年的资本积累,这部分人的能量与合力,足以影响中国庞大的文物市场。至今,在他们制造的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的忽悠下,数千万收藏者仍津津有味地游戏于一个巨大的财富泡泡之中。

《彩陶鉴赏与收藏》


内容简介:

《彩陶鉴赏与收藏》

自从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发现以后,中国彩陶以其特有的魅力征服了世界。由于彩陶的造假比较多,其总量已经大于真品,如无本而仿、有本而仿、真器伪纹、拼接作伪等作伪手段都有见,鉴定时我们应注意分辨。《彩陶鉴赏与收藏》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彩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各时期彩陶特点、彩陶的收藏与养护,以及鉴定的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文字翔实,图文并茂,让读者领略彩陶的无穷魅力。

姚江波

姚江波,199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博系,同年开始在河南三门峡博物馆、虢国墓地等从事文物研究工作。主要从事西周晚期玉器、青铜器及古瓷器的研究,先后在浙江大学、湖南美术出版社等出版专著30余部,其中两部分别获得河南省三门峡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在各级报刊如《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香港《大公报》等发表专业类文章50余篇。接受河南电视台《中华古代瓷器鉴赏系列》栏目100多期的专访,受到各界好评。

精选文章:

彩陶的收藏价值点及收藏渠道

彩陶自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后即成为收藏市场上的宠儿,中国彩陶的魅力征服了世界,但中国彩陶的收藏主要以国内为主,国际上虽然也有一些中国的彩陶,但数量和种类都不是很多,在世界各地的古玩市场上基本上也很难觅到踪影。

新石器时代彩陶在市场上表现活跃,有一些显著特征。从大型古玩市场来看,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主要存量于大型古玩市场,如北京的潘家园、北京古玩城、琉璃厂等大型的古玩市场上就常见到彩陶的身影,而且从数量上看不在少数,但集中于专卖店倒是很少,只有几家,主要是零散地夹杂在一些小摊位之中,这些摊位之上有时摆放着几件彩陶,多则十几件, 但总量规模比较庞大。

从文化类型上看,在大型古玩市场上基本上新石器时代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彩陶都能见到,如大地湾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后岗类型、姜寨类型、大河村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沙井文化类型等都有见,但由于种种原因,从数量上看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类型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早期大地湾文化类型彩陶很少见,但半坡和庙底沟类型彩陶则经常可以看到,而且数量比较多;后岗类型、姜寨类型、大河村等类型彩陶在数量上不是很常见,多数只是偶见;马家窑文化中的马家窑、半山和马厂类型彩陶则最为常见;而在马家窑之后的齐家文化彩陶在数量上则是急剧减少;再后期的四坝、沙井等文化类型彩陶出现的概率也比较小。由上可见,从大型古玩市场上的文化类型特征来看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就是与新石器时代彩陶的鼎盛和衰落有关,以兴衰为序列,初始期的大地湾彩陶在数量上比较少,而鼎盛期的半坡和庙底沟类型彩陶以及马家窑鼎盛期的半山、马厂等类型彩陶较常见,而衰落期的沙井文化等类型彩陶出现的数量就更少了。

从小古玩市场上看,盛世收藏。今日中国恰逢盛世,中国民间收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古玩市场星罗棋布,主要以城市为中心,如省会城市、地区级城市和县级市里都有一到两家古玩市场,甚至更多,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古玩市场都有很多彩陶,而是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如甘肃多数以马家窑彩陶为主,再如西安就是以半坡彩陶为多,再如河南的一些城市多是以庙底沟类型彩陶为多,等等,而在南方的一些小的县级市古玩市场找不到彩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古玩市场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不仅仅是只限于街市的形式。在中国,民间交易也是一种普遍方式,就是在藏友和熟人之间私下的交易,这种交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另外在农村可能会碰到很多上门收购的贩子,这应该说也是一种交易;文物部门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艺术品的需求,近年来也增加了文物商店文物的数量;还有就是拍卖行里也有很多彩陶供交易,总之中国彩陶收藏古玩市场多而复杂。从真伪情况看,无论是大型古玩市场还是小型古玩市场或是拍卖行等都有许多彩陶珍品,不少人都如愿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珍贵艺术品,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伪器在里面。真伪鉴别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伪器充斥着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在收藏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先辨明真伪,另外还要调整好心态:是作为艺术品欣赏而购买,还是作为文物真品来购买。从收藏人群来看,彩陶的收藏人群很庞大,这源于彩陶自身的价值所在。彩陶开中国绘画之先河,在造型艺术、审美艺术、绘画艺术以及色彩艺术上都有着极高的价值,对现代艺术更是有着借鉴的作用,是每一个画家和艺术工作者所追求的。

彩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研究新石器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特别是在文字没有产生的原始社会,彩陶就相当于一部浩瀚的史书,忠实地记录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所发生的一切。新石器时代彩陶在考古、人类学、博物馆学、民族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于是博物馆、大学以及全球的众多研究机构便成为重要的收藏群体。正是因为彩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彩陶才具有了相当意义上的经济价值,产生了价格。不过近些年来,彩陶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百姓家中,虽然他们也很欣赏彩陶的艺术价值,但主要还是作为一种投资,作为一种具有升值潜力和保值价值的艺术品在收藏。

以上简单介绍了中国彩陶收藏市场的一些情况,虽然彩陶产生的历史很长,但彩陶在收藏市场上的历史却不是很长,应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每一件彩陶能够保存到今天都是历经了岁月长河的考验,是相当珍贵的艺术品, 鼎盛期彩陶的数量更是稀少,那么根据“物以稀为贵”的价格原则,彩陶一旦在收藏市场上以价格的形式出现,那么必然会是一浪高过一浪,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彩陶的收藏渠道有很多,如拍卖行、文物商店、群众自发艺术品市场等都有见,都是有效的收藏渠道。而在这些渠道当中最可靠的无疑应属文物局系统中的文物商店,一是开店时间比较长,有一些老底子;二是货物真品比较多;三是自发性的艺术品市场,三五户成群,出售的彩陶真伪参半,难以辨认,全凭自己的眼力,难免有失。

八角星纹彩陶豆

齐家文化·兽形灰陶盉

辛店文化·双钩纹单耳鬲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三角纹圜底钵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人头器口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