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的特点 > 导航 >

天启红绿彩婴戏碗的特点

天启红绿彩婴戏碗的特点

古代瓷器的特点 古代瓷器的彩 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2021-03-01

古代瓷器的特点。

明王朝政权的动荡,瓷业不景气,客观上官方放松了对民间瓷工的约束。工匠和作坊老板像除去桎梏的壮汉,有点随心所欲,艺术上不必像制作官窑瓷器那样屈从清规戒律,制瓷工艺的自由度提高了,瓷工们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天启红绿彩婴戏碗,充分体现了晚明民窑返璞归真、崇尚自然、清新刚健、敦厚致用的特色。

天启红绿彩婴戏碗的特点:

胎:胎土淘炼不精,灰白中有点泛黄,胎体较为厚实。

釉:釉层较稀薄,透过瓷釉,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胎体拉坯成型时留下的削痕。

色彩:矾红为主色调,以绿釉点缀,红绿相映,疏朗清逸,给人以艳而不俗的视觉效果。

纹饰:稚婴采用轮廓勾画填色的大写意画法,用笔随意,线条流畅,色块衔接自然,儿童形象虽未刻意勾画,但十分传神,欢蹦雀跃之状栩栩如生,体现工匠绘画技巧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

工艺:修胎粗疏随便,圈足留有粘砂;底足有明显的火石红,并有放射状的跳刀痕。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明末红绿彩婴戏纹碗的特点


陈玉文明熹宗天启(1621—1627年)共七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政权日暮西山,社会动荡,内外战事不断,国力严重衰竭。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十分萧条,因此传世出土制作精致的瓷器相对前几朝要少,大都不带年款。这种造型古拙,工艺粗疏,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晚明瓷器,虽然未被醉心官窑精瓷的国内收藏人士看重,但深受日本古陶器收藏者的青睐。

十几年前,我去苏州,在地摊上发现数只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见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摊主侃价,摊主也非见“钱”眼开之辈。他说,你别看它们粗糙,这是晚明的东西,是真家伙。东西虽真,但不是细路子,乏人问津。摊主见到我颇为热衷,似乎遇到了“曲高和寡”的知音,他侃侃而谈,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激昂情绪,最终以“宝剑赠英雄”的气概,价格一槌定音,这几只碗全部让利售于我,打包的时候他又显得依依不舍。

我把宝贝携回家,请几位对古陶瓷研究有素的藏友过目,他们一致夸奖这位苏州摊主是讲诚信的,确确实实让我捡了“漏”,嘱我好好珍藏。我反复把玩,渐渐明白了晚明民窑瓷器受到日本友人青睐的原因。

明王朝政权的动荡,瓷业不景气,客观上官方放松了对民间瓷工的约束。工匠和作坊老板像除去桎梏的壮汉,有点随心所欲,艺术上不必像制作官窑瓷器那样屈从清规戒律,制瓷工艺的自由度提高了,瓷工们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中展现自己的个性……这几只天启红绿彩婴戏碗,充分体现了晚明民窑返璞归真、崇尚自然、清新刚健、敦厚致用的特色。我愈把玩愈珍爱,兴致倍增,乐于把它们的特点记录下来,供同道们共飨。

胎:胎土淘炼不精,灰白中有点泛黄,胎体较为厚实。

釉:釉层较稀薄,透过瓷釉,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胎体拉坯成型时留下的削痕。

色彩:矾红为主色调,以绿釉点缀,红绿相映,疏朗清逸,给人以艳而不俗的视觉效果。

纹饰:稚婴采用轮廓勾画填色的大写意画法,用笔随意,线条流畅,色块衔接自然,儿童形象虽未刻意勾画,但十分传神,欢蹦雀跃之状栩栩如生,体现工匠绘画技巧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

工艺:修胎粗疏随便,圈足留有粘砂;底足有明显的火石红,并有放射状的跳刀痕。

我查阅南京博物院古陶瓷专家霍华女士撰写的《陶瓷述古》一书,该书第5页上有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的照片,她说“江苏省苏州市文物店九十年代出售此类瓷碗,当时仅20元一只。”我又在几年前出版的一本上海古陶瓷拍卖图录上见到此类瓷碗的芳影。如今,国内古陶瓷收藏者的收藏理念日趋理智,藏家们不仅追捧官窑精瓷,对文化含量高、存世量又不多的民窑瓷也有浓厚的兴趣。

明末红绿彩婴戏纹碗的特点(组图)


 陈玉文明熹宗天启(1621—1627年)共七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政权日暮西山,社会动荡,内外战事不断,国力严重衰竭。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十分萧条,因此传世出土制作精致的瓷器相对前几朝要少,大都不带年款。这种造型古拙,工艺粗疏,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晚明瓷器,虽然未被醉心官窑精瓷的国内收藏人士看重,但深受日本古陶器收藏者的青睐。

十几年前,我去苏州,在地摊上发现数只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见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摊主侃价,摊主也非见“钱”眼开之辈。他说,你别看它们粗糙,这是晚明的东西,是真家伙。东西虽真,但不是细路子,乏人问津。摊主见到我颇为热衷,似乎遇到了“曲高和寡”的知音,他侃侃而谈,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激昂情绪,最终以“宝剑赠英雄”的气概,价格一槌定音,这几只碗全部让利售于我,打包的时候他又显得依依不舍。

我把宝贝携回家,请几位对古陶瓷研究有素的藏友过目,他们一致夸奖这位苏州摊主是讲诚信的,确确实实让我捡了“漏”,嘱我好好珍藏。我反复把玩,渐渐明白了晚明民窑瓷器受到日本友人青睐的原因。

明王朝政权的动荡,瓷业不景气,客观上官方放松了对民间瓷工的约束。工匠和作坊老板像除去桎梏的壮汉,有点随心所欲,艺术上不必像制作官窑瓷器那样屈从清规戒律,制瓷工艺的自由度提高了,瓷工们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中展现自己的个性……这几只天启红绿彩婴戏碗,充分体现了晚明民窑返璞归真、崇尚自然、清新刚健、敦厚致用的特色。我愈把玩愈珍爱,兴致倍增,乐于把它们的特点记录下来,供同道们共飨。

胎:胎土淘炼不精,灰白中有点泛黄,胎体较为厚实。

釉:釉层较稀薄,透过瓷釉,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胎体拉坯成型时留下的削痕。

色彩:矾红为主色调,以绿釉点缀,红绿相映,疏朗清逸,给人以艳而不俗的视觉效果。

纹饰:稚婴采用轮廓勾画填色的大写意画法,用笔随意,线条流畅,色块衔接自然,儿童形象虽未刻意勾画,但十分传神,欢蹦雀跃之状栩栩如生,体现工匠绘画技巧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

工艺:修胎粗疏随便,圈足留有粘砂;底足有明显的火石红,并有放射状的跳刀痕。

我查阅南京博物院古陶瓷专家霍华女士撰写的《陶瓷述古》一书,该书第5页上有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的照片,她说“江苏省苏州市文物店九十年代出售此类瓷碗,当时仅20元一只。”我又在几年前出版的一本上海古陶瓷拍卖图录上见到此类瓷碗的芳影。如今,国内古陶瓷收藏者的收藏理念日趋理智,藏家们不仅追捧官窑精瓷,对文化含量高、存世量又不多的民窑瓷也有浓厚的兴趣。

宋代定窑红绿彩婴戏碗


宋代定窑红绿彩婴戏碗

红绿彩瓷是在高温白釉或白地黑花瓷烧成后,在白釉上用红、绿、黄等彩勾画出纹饰,再入窑以800度左右的低温烧成的一种彩釉瓷,因此也常称为“宋加彩”或“金加彩”。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用青矾加热、煅烧而成,红绿彩瓷常与釉下棕褐彩和黑彩相配合,是宋元时期瓷器装饰艺术中的特点。宋时《婴戏图》上承隋唐之雄浑、下启元明之飘逸,是我国绘画史上精彩的一笔,给《婴戏图》成熟绘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婴戏图碗,口径15厘米,高4.2厘米,底径5.6厘米,为瓷质,敞口、斜壁、圈足、全裹足、芒口、腹较浅、圈足内敛,足端呈平面,器底微下凹,为典型的北宋婴戏绘画工艺,艺术表现手法臻于成熟,碗内外施釉加红绿彩,画面婴戏孩童较多,碗内为婴孩有7个,碗外婴孩6个,共13个婴孩,个个生动活泼、憨态可掬,可谓形神兼备,妙趣横生。尤其线条飘逸洒脱、自然、动感十足,再加上碗身装饰的云龙纹、山石、花卉的衬托,使得整个绘画场面更显和谐,充满着勃勃生机。其碗釉色明丽、整体气息典雅、孩童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恰似宋人二幅人物山水画般,让人神往。

陶瓷文化:明末红绿彩婴戏纹碗的特点(组图)


陈玉文明熹宗天启(1621—1627年)共七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政权日暮西山,社会动荡,内外战事不断,国力严重衰竭。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十分萧条,因此传世出土制作精致的瓷器相对前几朝要少,大都不带年款。这种造型古拙,工艺粗疏,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晚明瓷器,虽然未被醉心官窑精瓷的国内收藏人士看重,但深受日本古陶器收藏者的青睐。

十几年前,我去苏州,在地摊上发现数只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见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摊主侃价,摊主也非见“钱”眼开之辈。他说,你别看它们粗糙,这是晚明的东西,是真家伙。东西虽真,但不是细路子,乏人问津。摊主见到我颇为热衷,似乎遇到了“曲高和寡”的知音,他侃侃而谈,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激昂情绪,最终以“宝剑赠英雄”的气概,价格一槌定音,这几只碗全部让利售于我,打包的时候他又显得依依不舍。

我把宝贝携回家,请几位对古陶瓷研究有素的藏友过目,他们一致夸奖这位苏州摊主是讲诚信的,确确实实让我捡了“漏”,嘱我好好珍藏。我反复把玩,渐渐明白了晚明民窑瓷器受到日本友人青睐的原因。

明王朝政权的动荡,瓷业不景气,客观上官方放松了对民间瓷工的约束。工匠和作坊老板像除去桎梏的壮汉,有点随心所欲,艺术上不必像制作官窑瓷器那样屈从清规戒律,制瓷工艺的自由度提高了,瓷工们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中展现自己的个性……这几只天启红绿彩婴戏碗,充分体现了晚明民窑返璞归真、崇尚自然、清新刚健、敦厚致用的特色。我愈把玩愈珍爱,兴致倍增,乐于把它们的特点记录下来,供同道们共飨。

胎:胎土淘炼不精,灰白中有点泛黄,胎体较为厚实。

釉:釉层较稀薄,透过瓷釉,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胎体拉坯成型时留下的削痕。

色彩:矾红为主色调,以绿釉点缀,红绿相映,疏朗清逸,给人以艳而不俗的视觉效果。

纹饰:稚婴采用轮廓勾画填色的大写意画法,用笔随意,线条流畅,色块衔接自然,儿童形象虽未刻意勾画,但十分传神,欢蹦雀跃之状栩栩如生,体现工匠绘画技巧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

工艺:修胎粗疏随便,圈足留有粘砂;底足有明显的火石红,并有放射状的跳刀痕。

我查阅南京博物院古陶瓷专家霍华女士撰写的《陶瓷述古》一书,该书第5页上有天启红绿彩婴戏纹碗的照片,她说“江苏省苏州市文物店九十年代出售此类瓷碗,当时仅20元一只。”我又在几年前出版的一本上海古陶瓷拍卖图录上见到此类瓷碗的芳影。如今,国内古陶瓷收藏者的收藏理念日趋理智,藏家们不仅追捧官窑精瓷,对文化含量高、存世量又不多的民窑瓷也有浓厚的兴趣。

青花婴戏纹碗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13cm,口径22.1cm,足径7.5cm

生产时代:正德

生产窑口或产地:景德镇窑

品种:青花瓷

陶瓷造型:碗

说明:明正德

碗敞口,瘦底,圈足。里口沿画青花双线,外口沿饰青花勾云纹,碗外壁以婴戏为主题纹饰,20个婴儿游戏于庭园中,姿态各异,空间衬以山石、松竹、柳树、栏廊等。足外墙绘回纹,足内无釉无款识。

据文献记载,正德青花使用的是江西乐平所产的“陂塘青”,又称“平等青”,在适当温度中能烧成柔和、淡雅、透澈的蓝色。

此碗之造型色调、釉色、纹饰等方面均反映出正德青花瓷独特的风格特征。构图层次清晰,青花色泽明快,釉质莹润。这一时期的人物绘画犹有宣德、成化朝之遗风,笔意浑厚和纤细工丽兼而有之。正德官窑青花器处于明中后期的转变阶段,从此碗的造型及纹饰可见其中的转承。

雍正斗彩婴戏图小碗


雍正是整个满清政权厚积薄发的一朝,御窑厂瓷器作为手工艺的代表,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清代的斗彩瓷器在雍正时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

纹饰布局上彩色配合和填彩工艺上都较康熙时有新的发展,于斗彩瓷器上,表现为突破了在单纯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传统工艺上,将粉彩、珐琅彩等与釉下青花结合在一起,使得色彩更加艳丽、诱人。

此斗彩婴戏图小碗出自雍正官窑,体现了雍正瓷器制造的天才般的创造性与卓越精湛的技术功力。圈足修胎规整,露胎处及碗内壁均施涂金工艺。足底饰青花双线圈,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碗制作极为精心,釉面细润、白净度极高,比有色地更能突出材料的玻璃质感和鲜艳色调。敷彩准确,毫无溢彩现象,是一件品相完美的清三代佳器。

婴戏题材在瓷器上的运用首见于成化官窑,后成一代名品,后朝均有所承袭,尤以晚明嘉靖、万历最为多见。雍正一朝受晚明以来审美影响,童子婴戏的题材亦多有采用,本对即为一例。外壁主题纹饰为童子婴戏图,但见一群小童三五成群,神态各异,嬉戏于庭院之间,或骑竹马,或执蕉叶,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釉彩填绘细致,诸色缤纷,分外可爱。

雍正 斗彩婴戏图小碗 尺寸:

口径:9.3cm

高:4.5cm

足径:3.4cm

民窑五彩婴戏纹钵


五彩是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烧成的白瓷上用红、黄、绿、蓝、紫等五种基本色料彩绘,再经770℃到800℃的高温烘烤而成。五彩创烧于明代,盛于清代康熙时期,以后各朝仍不断烧造,但水平已不如前。由于康熙五彩与雍正粉彩相比,烧成温度略高,柔软程度不够,所以人们又习惯称五彩为“硬彩”,而称粉彩为“软彩”。

五彩在康熙一朝大盛之后,逐渐被后起之“秀”——粉彩所代替。尽管如此,康熙以后各代五彩器仍有烧造,精美之作不时涌现。光绪时期,曾数次大批烧造官窑瓷器,并具有相当的水平。当时除烧创了一些新品种外,同时还“仿明代、仿清康熙、雍正、乾隆甚至嘉庆、道光的各种品种”(《中国陶瓷》)。五彩瓷器在光绪时期虽然已不是彩瓷的流行品种,却也不失自己的特色。

光绪青花五彩婴戏纹钵,通高8.9厘米,口径17.7厘米。基本造型为直口,深腹,平底,底无款。全器以白釉为地,釉色莹润。纹饰主要集中在器物的外壁上,釉下青花装饰树木、山石、围栏、花鸟等背景,红、绿、黄、橙诸色绘饰人物,五颜六色,煞是好看。以描写婴幼儿捕鱼、逗鸟、攀树折花等活动场面为主的婴戏纹,始见于唐代的长沙窑。这类装饰纹样由于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因此在民间颇受欢迎,成为民窑瓷器装饰纹样中的“常客”。

陶瓷婴戏纹饰的“前世今生”


青釉褐彩婴戏纹执壶

接触陶瓷多了,也便能分得出个画面层次来。寻寻觅觅中,看到一些大师的婴戏题材的作品,总会有很多的触动。兴许是对儿时无忧无虑童年的怀念吧。总是带着对幼时玩耍的心情来观赏的,触到心灵最深处,总是有那么一片很圣洁的心灵沃土,被激发的异常活跃,婴戏图所诠释的那份童真和快乐,是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和必承,所以久传不衰吧。

婴戏纹指描写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又称婴戏图或耍娃娃,是瓷画人物的传统题材。始见于晚唐长沙窑所绘“青釉褐彩婴戏纹执壶”,宋元时期,耀州窑、定窑、介休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分别用刻划花、印花、绘画等技法表现婴戏纹。明清两代广泛流传各种婴戏图,不仅数量多题材也层出不穷。画面上的儿童生动活泼,稚趣可爱,就像我们身边的孩童一样。可谓我国古代儿童画的杰作。

婴戏图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虽所见不多,但艺术特征明显,特别是“青釉褐彩婴戏纹执壶”又名莲花太子图。因为壶体上,孩童手持莲子荷花,腰围肚兜,彩带在臂间飘举的虎步生风的姿态,很容易联想到类如神话中托塔天王之子哪吒的形象,其两眼瞅着前方,下巴微微扬起的天真烂漫神气。还有“太子”的那股傲气,不管所画的是谁,这种可爱的婴戏形象本身以及那种联想,就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祥瑞意念。画法表现较单纯,以圆健有力的工笔线条进行勾勒,头手的线条,肚兜、腰际彩带的处理,颇具唐代宫廷工笔人物画的画法。此婴戏图,既是对当时孩童的真实反映,又是长沙窑画工抒发生活感受,以及个性化艺术的真实表现,对后代的婴戏图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李公麟、张泽端为代表的皇家画院,以及苏汉臣、李嵩为代表的民俗画家。可以说不同程度的对宋代瓷器婴戏图的繁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宋代的瓷器装饰中婴戏题材更加广泛,或刻、或划、或印,人物自然活泼、丰富生动。在构图上或疏或密、或婴戏莲、婴戏逐梅竹、婴戏鸟、或婴荡秋千、婴骑竹马等极富生活气息。同期辽代花卉盛行,婴戏纹极为罕见。金代婴戏受宋代影响,虽然婴戏纹饰日趋简单,但形象之生动,仍代表了当时瓷器人物纹饰的时代水平。

元代瓷器最大成就是青花和釉里红的问世,但较之宋代可以说中国陶瓷略有衰微。与后边的明代似乎也不可相提并论,元青花瓷中婴戏纹饰也较多。吉林扶余元墓出土的青花瓷中就有“庭院蝴蝶”“双童蹴鞠”,但较之宋、明、清实物数量上还是较少。元代婴戏图的时代特征明显,重在表现世俗生活的多姿多彩,为明清婴戏人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般来讲,婴戏题材是明中晚期瓷器上广为流传的装饰纹样。但各个时代纹样不尽相同。无论是颜料的色泽,还是构图的疏密,或画法上的勾勒及平涂,均有差异。这不仅反映了当时工艺水平的高低,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应兆。

作为瓷器装饰纹样的一大门类的婴戏在明代早期洪武至天顺朝的九十余年时间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究其原因除受早期的青花料所限制之外,与社会现状亦有着较大的关系。因此,客观上反映社会生活和经济繁荣的装饰纹样也少得可怜,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及欢快情景的婴戏图不能得到发展,也就是极其自然了。明代在成化以后走上了中兴之路。婴戏图器物渐多,官窑婴戏纹饰前期布局疏朗,后期较为繁密,以斗彩的青花器物较为多见。这与社会相对稳定及青花料的使用有很大的关系,并且成化帝尤喜小巧的工艺品。这一点不仅直接反映在成化器物的精巧无大器上,而且纹饰亦细腻雅致。婴戏图的盛行可谓水到渠成。弘治期间婴戏图继承了前期民窑的写意画法,多以间笔勾勒外部轮廓,表现手法上洒脱随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正德皇帝重视伊斯兰教文化,并亲为佛、道两教,故官窑纹饰上多见阿拉伯文和宗教内容的吉祥图案,成化时一度中兴,婴戏纹此时倒是难得一见了,从嘉靖初,婴儿的脑较大,身体较瘦长,下肢较短,比例失调。反映了当时人物纹饰的时尚。

清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人物图大发展时期,而婴戏图在整个人物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乾隆之后,婴戏图不仅人数众多,场面开阔,而且所表现的婴戏内容也超过前朝。显示着清代婴戏人物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表现手法有青花、五彩、珐琅彩、粉彩等,但不容否认的是明代那种民间色彩已经淡出。代之而起的是贵族子弟的游戏场面。如点彩灯、骑马、做官、舞龙等。即使是民窑器物上的纹饰也多寓意着升官发财等内容。生动活泼不足刻板呆滞有余。以下就清三代婴戏图做一归纳:

康熙官窑婴戏纹饰绘工精湛,童子多为头顶的束发,眉目清晰、层次分明。民窑:婴戏纹饰单线平涂,布局较满,童子头较长,后脑凸起。

雍正官窑婴戏纹饰有工笔画风格,面目清秀,头部浑圆。民窑:婴戏纹饰偏重于图案化,头部较长,后脑突起不明显。

及至今日,在传承先辈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少瓷画艺人开拓创新,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一些现代元素,将孩童置于田间地头,乡野幽林……这些喜闻乐见的农村风光中,更凸显童稚可爱、淳朴天然的生活气息。画面中天真的孩童们或扬鞭打陀螺、或削竹乘车马、或牵线放纸鸢、或下塘捉鱼虾……,孩童们个个光着脚丫,一任的奔跑和撒欢,无忧无虑。透过画面我们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和蝉鸣,更有孩子们的嬉笑打闹。这些无不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天启红绿彩婴戏碗的特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天启红绿彩婴戏碗的特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的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