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碗有和字 > 导航 >

清代瓷器 康熙瓷器和光绪瓷器有何不同

清代瓷器 康熙瓷器和光绪瓷器有何不同

古代瓷器碗有和字 清代瓷器鉴别 康熙瓷器鉴别

2021-03-01

古代瓷器碗有和字。

左为康熙瓷器右为光绪瓷器

清代瓷器康熙瓷器和光绪瓷器有何不同。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仿制康熙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的区分康熙和光绪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的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其次,在胎质方面。康熙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光绪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再有画工方面,康熙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以人物、山水为佳。光绪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较之康熙就显无力了。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也有一种表面有小点,釉质较薄、呈浑浊的白色,常有爆釉现象,与光绪瓷器极为接近。光绪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陶瓷的鉴定不可以偏代全,仅就两件瓷器加以分析,验证以上的观点。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陶瓷文化】康熙瓷器与光绪瓷器辩识


图一(左康熙,右光绪)

图一(左康熙,右光绪)

图一(左康熙,右光绪)

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康熙瓷器与光绪瓷器的几点不同。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代,相对比较强盛,有&xqypic光绪中兴&xqypic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仿制康熙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的区分康熙和光绪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处理。康熙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的平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的瓷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其次,在胎质方面。康熙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坚实来形容。光绪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再有画工方面,康熙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确,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以人物、山水为佳。光绪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起落笔的提顿,但较之康熙就显无力了。在绘画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也有一种表面有小点,釉质较薄、呈浑浊的白色,常有爆釉现象,与光绪瓷器极为接近。光绪釉质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陶瓷的鉴定不可以偏代全,仅就两件瓷器加以分析,验证以上的观点。第一组图片:康熙的人物脸型比较丰满,造型准确,衣纹线条流畅。光绪人物的脸部线条纤软。第二组图片:注意楼阁和树石的线条,康熙瓷刚劲有力,青花浓淡变化明显。光绪瓷线条软弱,青花层次不清晰。第三组图片:胎质的不同,更要注意康熙瓷器器足处理规矩,清楚。光绪瓷器器足棱角不分明。

光绪瓷器有什么特征?


光绪瓷器有什么特征?自辛酉政变之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封建统治政权得到了暂时的巩固,进入所谓“同光中兴”的历史时期。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一方面不断出卖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则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从光绪元年开始,景德镇御窑厂陆续为清代宫廷和东西两厂烧制了数量可观的精美瓷器和祭器,使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下面Neil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光绪瓷器鉴定特征:

1、光绪瓷器鉴定造型特征:光绪瓷器除了沿用传统样式外,新创的器型有官窑荷叶式盖罐和加铜丝提梁的茶壶,以及器体较大的盆、碗、面盆、花盆及“大雅斋”款的瓶、盆之类,制作规整,样式较多。

2、光绪瓷器鉴定胎体特征:胎体仍然厚重,但和同治时相比,质量略提高;瓷土筛廉较细,胎质较为慎密。仿康熙的器物,胎质粗细兼有,和康熙时相比,胎薄体轻,硬度不足,民窑器多粗糙不规。

3、光绪瓷器鉴定釉面特征:釉汁稀薄,釉面欠莹润,质地松软,色调白中略微泛青,也有部分釉面为纯白色,和现代瓷釉面相接近。

4、光绪瓷器鉴定纹饰特征:光绪纹饰非常丰富,凡是在清代能见到的纹饰,光绪朝都有绘制。官窑青花纹饰画法有三种。第一种单线平涂法,此法应用很广,其中以仿康熙雍正的缠枝莲纹最多,这是工匠将传统画法简化;第二种为单线平涂法加点染法,用于仿清三代青花,在画风上多带有光绪特点,在点染上更加程式化;第三种是光绪朝流行画法,多用于创新作品,纹饰清新,笔法细腻,风格朴实,具有绢画效果。

5、光绪瓷器鉴定款识特征:光绪官窑款识以楷书为主,楷、篆并用。官窑瓷器的款识通常采用双行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双行四字“光绪年制”楷款少见。楷书款近似颜柳笔法,峻峭飘逸,锋芒毕露。篆书款少见,多为“大清光绪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笔画圆润,与道光篆书款相似。

有堂名款的光绪瓷器也不少,如有落“大雅斋”、“玉海堂”、“宜春堂”、“济世堂”、“天海堂”、“乐敬堂”、“满福堂记”、“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坤宁宫制”等的瓷器,其中以落“大雅斋”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清代瓷器特征:早期之康熙


康熙(1662-1722)朝经过顺治时期的过渡,政权已趋稳定,社会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制瓷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官窑开创了以督陶官姓氏称窑的先例。“臧窑”是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臧应选督驻景德镇时烧造的各种单色釉品种,它代表了康熙前期景德镇瓷器制作的水平。“郎窑”是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景德镇窑事时所烧造的瓷器,如著名的“郎窑红”等,它代表了康熙晚期景德镇瓷器制作的水平。外销瓷有了新的发展。民窑质量明显提高,康熙十九年以后景德镇官窑的开始烧造,更加促进了民窑业的发展。

1,整体上看,康熙瓷器造型古拙、凝重而质朴。早期胎体厚重,中晚期胎体逐渐变薄,造型、色彩皆有很多、很大的创新。瓶、罐少带耳,方肩时间较早,圆肩时间较晚。

2,胎体由时代发展有厚变薄,胎质坚硬细蜜,胎土淘炼的极为纯净细腻,如糯米般细白。大器胎体厚重,分段接烧修胎细致,接痕平滑规整。釉料配制纯净,釉面、胎体结合紧密。器口施含粉的白釉,给人以厚唇或出边的感觉,为康熙瓷的普遍现象。早期的部分器口亦有露胎或“酱口”现象。白地青花和五彩瓷的釉面,早期、晚期为青白色,中期为粉白或浆白色。

3,器足有平足、圈足、璧形足、双圈底、二层台底等。圈足早期呈尖状,中晚期呈圆润的“泥鳅背”状。双圈底于明末、顺治时出现,延续到康熙中期,圈足内的底面近足处挖有沟曹,宽窄深浅不一,槽内无釉,圈足外墙着地,内墙悬空。二层台底又称“台形底”,于圈足外墙处旋削一圈釉面而露胎,使釉不能抵达足端,形成两个不等高的切面,多见于琢器类。璧形底,施釉于外底中心凹陷处,器底有一圈露胎无釉,多见于笔筒等。

4,康熙瓷器纹饰丰富,山水、人物是最具特色的纹饰题材,雍正以后显著减少,尤其是“斧劈皴”山水画和“刀马人”古装人物画更具有特别风格,这两种题材在康熙青花、五彩瓷上应用十分广泛。康熙五彩色泽鲜亮,人物面部用线条勾出,十分简洁,衣褶细巧,色彩深淡相宜。康熙五彩的最突出贡献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墨彩,金彩运用打破了单一手法。粉彩、珐琅彩始烧于康熙晚期。珊瑚红始于康熙,盛于雍乾,金红釉“洋红”亦是康熙朝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并首先应用在珐琅彩瓷器上。

5,康熙官款出现在中后期,主要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和:“康熙御制”四字款,字体以楷书为主,亦有篆书、行书、满文、波斯文、八思巴文等,双圈六字款多,单圈、无圈、方框款少。还有堂名款、纪年款、人名款、题记款、吉语款、花押款、章款等,其中堂名款、吉语款繁多。

建盏所用陶土有何不同


建盏是采用建盏当地特有的泥土制成铁胎的,以当地釉石加入草木灰制成釉水,再经过窑炉内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窑工制作建盏靠山吃饭,就地取材。熟悉建盏的朋友都知道,烧制建盏的陶土和其他陶土最大的区别在于建盏的泥土含铁量非常高。

建盏的原材料在建阳随处可见,但真正建盏胎釉的原材料具体在哪,很多人并不知晓。宋人最为推崇的建盏会诞生在闽北建阳,而没有诞生在其他地方,这跟历史、地形、气候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联。在过去,建阳水吉能够给建盏烧制创造带来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且水吉有许多森林,能够提供充分的燃料。建盏最为重要的的原材料也只有水吉才有,那就是含铁量较高的黏土和釉矿,只有这种陶土才能够烧出精美的铁系结晶釉。就连立建阳武夷山的遇林亭窑,胎土的含铁量都要比建窑当地的要低很多。更别说,距离更远的其他窑口了。

经过多年累积的经验,工匠们发现将三种不同的有色黏土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之后,制成坯子最适合建盏的烧制。这三种陶土都来自于建阳水吉,但是分布在不同的村子里,通常是后井村的猪肝色黏土,大理村的玫红色黏土,还有南山村的黄白色黏土。其实,这三种陶土在全国范围内都普遍存在。但是,建盏对陶土的要求非常严格,想要烧出宋代神韵的建盏,必须要在建阳以及水吉周边采集,人为是无法添加的。烧制建盏的胎土既然需要如此严格,那么采取陶土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几个采土点都位于海拔接近五百米的山上,这对于丘陵为主的水吉来说,已经是很高的位置了。

南山村位于建窑窑址东部,很多窑工会驾车去取土,南山的路崎岖不平,要走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找到烧制建盏所需要的黏土。南山所产的黏土,从外观上看是偏黄白色的,含硅量和含铝量都很高,这类黏土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在建盏中的配比一般不会很多,但却是建窑胎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南山的土之外,还需要两种胎土来配制建盏的胎土,分别是后井村和大梨村,不过这两种红土的成分却不尽相同,后井村的红土含铁量本身很高,这类高铁红土是建盏胎土的主要成分,占了七成以上。而大梨村的红土铁含量低,主要作用不是为了增加含铁量,而是为了增加建盏抗变形性和耐高温性。

清代康熙铜红釉瓷器有哪些品种


铜红釉瓷器在中国瓷器收藏史上受欢迎度非常高,尤其是红釉瓷器的颜色与中国人的喜庆色一致,因此对铜红釉瓷器的喜爱度要远超其他品种的瓷器。而在清朝时期也有很多铜红釉瓷器,其中康熙朝最多,包括霁红釉、郎窑红以及豇豆红三种。

清代康熙铜红釉瓷器的品种

1、豇豆红瓷器

这是清朝康熙时期创烧的高温铜红釉瓷器,这种瓷器的颜色多变,但基本色调都是成熟的豇豆红色,有时候是深浅变化的浅粉色,有时候是掺杂绿斑点或者是色晕的红色,还有看起来像大红袍一样的色泽。这些不同深浅色泽的豇豆红瓷器也因此而获得不同的命名,比如不稳定的叫做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最好的被称为是大红袍。豇豆红的烧制难度非常大,因此只有官窑少量烧制,供皇室使用,没有大件器物。最有名的就是文房用具八大码,其大小基本都在十几厘米之内。

2、霁红釉瓷器

这种铜红釉瓷器为康熙朝时期为了仿制明代时期的宣德红釉瓷器而创烧的一种瓷器。这种铜红釉瓷器以铜、紫英石为主要原材料,加入玛瑙、宝石、碎器等材料,以铜为着色剂,高温烧制,最终烧成霁红釉瓷器,胎体坚硬。不过,这种铜红釉瓷器有的釉面有细小橘皮纹,有的是呈垂流状,有的红色中泛黑,个别较为鲜亮,色泽均匀。

3、郎窑红釉瓷器

郎窑红釉瓷器也是仿前朝铜红釉瓷器,不过在前朝的基础上做了创新,为明代时期比较珍贵的瓷器品种之一。这种瓷器也是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的高温之上进行烧制。无论是烧制温度还是环境要求都非常高,因此成功率也很低。

如何收藏铜红釉瓷器?

1、去拍卖会上拍卖,这种大多是精品,竞拍人数较多,最终的价格会比较贵一些。好处是能保证是正品。

2、私人转手,不过,这种比较少,一般都是熟人之间有意向转手才有可能。

3、去民间收藏,俗称捡漏。这种比较难,尤其是百姓都意识到古董价值之后,想要像过去那样捡漏已经不大可能了。

4、通过古玩交易平台购买,比如,因为渠道广,人脉多,所以,能够帮助买家获知铜红釉瓷器信息,让买家如意。

总的来说,铜红釉瓷器作为我国瓷器史上比较珍贵的品种之一,它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历史价值都是非常高的,也因此收藏价格不会太低。

康熙铜红釉瓷器鉴赏及价格参考:

1:清康熙红釉橄榄瓶,尺寸:17.9厘米,估价:HKD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HKD 680,000 ,成交时间:2012.10.09,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款。

瓶直口,宽颈,中腰鼓张,下腹渐敛,圈足。外壁施红釉,色呈紫红,明亮鲜艳,垂流于口而汇聚于足。底署青花六字双圈楷款。

2:清康熙红釉尊,尺寸:高19.6厘米,估价:RMB 250,000 ~ 350,000,成交价: RMB 425,500 ,成交时间:2017.09.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嘉德四季第49期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款。 著录:著录:《佳趣雅集会员珍藏—瓷中佳趣》,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佳趣雅集,金立言主编,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5年,第82、83页,图18。

拍品直口微侈,溜肩鼓腹,下承圈足,线条流畅,仪态端庄。尊外壁通施红釉,釉质润泽,发色红艳,口沿釉汁略有流淌,红白交织,更富变化之美。尊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款识字体端正,为康熙晚期御窑款识之标准字体。本品造型取法于汉代铜壶而来。此造型在康雍干三代御窑颇受追捧,衍生出大小多种尺寸,或加饰双耳,或隐去圈足,成鸠耳尊等新样式,凸显了此造型颇受三代帝王的喜爱。康熙红釉为郎廷极仿制宣德红釉所创,并衍生出郎窑红、豇豆红等品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本品红釉发色稳定,釉面平整光洁,联系所书康熙晚期御窑款识,可知其应为康熙晚期红釉烧造技术已完全成熟的集大成之作。查阅各大博物馆及拍卖市场资料,未见有与本尊完全相同的作品,颇为珍稀。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青釉隐圈足小尊,书豇豆红类器物常用的六字三行楷书款,与本品造型类似,二者应存在传承关系。

3:清康熙红釉碗,尺寸:直径20厘米,估价:RMB 320,000 ~ 350,000,成交价: RMB 402,500 ,成交时间:2012.05.11,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高温铜红釉烧制工艺难度很大,《景德镇陶歌》有载:“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祭红釉盛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此碗内壁施白釉,外壁施红釉,釉面肥腴滋润,色泽均匀浓艳,深沉自然。外底篆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

4:清康熙红釉大碗,尺寸:直径22.7厘米,估价:RMB 160,000 ~ 180,000,成交价: RMB 322,000 ,成交时间:2017.06.0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款。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内壁施白釉,外壁施红釉,釉面肥腴滋润,色泽均匀浓艳,深沉自然。外底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高温铜红釉烧制工艺难度很大,宣德朝是明代红釉器制作最辉煌的时期,宣德之后,红釉一度衰落,直到清康熙时才恢复。祭红釉盛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其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景德镇陶歌》有载:“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

5:清康熙红地绿彩龙纹碗,尺寸:直径19.7厘米,估价:RMB 80,000 ~ 120,000,成交价: RMB 313,600 ,成交时间:2010.11.2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敞口微撇,深腹,圈足,造型敦厚。胎质细腻,内施白釉,外壁主体纹饰为二龙赶珠纹,近足处为莲瓣纹。应先于瓷胎上刻划出外壁纹饰,剔刻精细流畅,且极富层次感,纹饰处饰以绿彩,留白处全部施矾红彩。整器色泽浓艳,红、绿色彩对比强烈。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红地绿彩器,常见于明嘉靖时期,此器应为沿袭旧制烧造。康熙时期常见品种有绿彩龙纹碗、盘等,而以色地装饰纹样的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款黄地红龙纹碗,可为参考。此品种较为稀少,流传至今更为难得,更为可贵的是此件藏品曾为著名香港实业家徐展堂先生旧藏,并著录出版。如今有幸出现于拍卖场上,以思故人。

6:清康熙红釉梅瓶,尺寸:高25.7厘米,估价:RMB 40,000 ~ 60,000,成交价: RMB 276,000 ,成交时间:2016.06.0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

7:清康熙红釉暗刻龙纹碗,尺寸:直径20.3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RMB 253,000 ,成交时间:2007.06.02,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碗敞口,深腹,红釉滋润柔和,口沿因高温釉熔融垂流而自然映现胎骨,形成圆润白边。碗内壁施白釉,暗刻二龙赶珠纹。龙形矫健凶猛,为富于动态之康熙典型龙纹。此红釉加暗刻龙纹品种少见,竹月堂藏有外蓝釉内暗刻龙纹碗(参阅《五色琼霞 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 图56),红釉暗刻碗则未见发表。又底款书写工整,横画收笔处有宋椠体笔意,近似雍正朝年款,故应为康熙晚期之御窑制品。康熙霁红釉仿自宣德,色彩浓厚,釉面光洁莹润,釉里有小桔皮棕眼。应与康熙朝晚期郎廷极督办御窑厂(1705-1712)的特殊红釉制品有关。

8:清康熙红釉盘,尺寸:直径16厘米,估价:RMB 120,000 ~ 180,000,成交价: RMB 253,000 ,成交时间:2017.12.1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款。

敞口,弧壁,圈足。造型规整,盘形周正,胎体坚硬细密,形制优美。器内外壁皆施祭红釉,口沿留有一线「灯草口」,釉色深沈匀净,红釉泛黑红,釉质光亮,釉面莹润。器底施白釉,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青花楷书双圈款。古代配制祭红釉料时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碾成粉末掺入其中,不惜工本。由于祭红釉的生产气氛不易控制,成品率也相对很低,因此更为名贵。明中晚期祭红釉器曾一度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有如本品则为摹古之作。明朝嘉靖年,高温红釉的烧制技术已失传,即使朝廷督命再三「拘获高匠、重悬赏格」亦烧造未成,只得「改造矾红」。清朝《景德镇陶歌》中曰:「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观本品款识,亦不同于它者书写,康熙六字款楷体书写洒脱,不同于康熙中晚期之近雍正楷书款的规整,故此件似为康熙早期仿永宣之物,康熙十九年前后最早一批制品。据史书记载,康熙年间掌管官窑的著名官吏有臧应选、郎廷极和刘源,其中以刘源成就最大。刘源为康熙时期工部侍郎,其人多才多艺,在康熙十九年重开御窑之后,承命主持设计各式御瓷,擅长烧制五彩、斗彩制品,成就斐然。《清史稿》对此评曰:「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储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既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今日所见康熙早期御瓷,类本品者,应皆出刘源之手。

9:清康熙红釉炉,尺寸:直径14厘米,估价:RMB 50,000 ~ 80,000,成交价: RMB 149,500 ,成交时间:2012.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戊辰年制」款。

通体高温铜红釉的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而成,在明永乐、宣德时期技术达到顶峰,烧出鲜艳夺目的红釉瓷器,受世人宝爱,被冠以鲜红、宝石红、祭红、霁红等名,有“永器鲜红最贵”之说。后世虽多有仿制,但因用料、窑温、技术等之囿故不得其法,而至康熙时才使铜红釉得以恢复,如豇豆红、郎窑红即是这一时期的成功之作,而此炉发色纯正,亦是当时窑工成熟掌握稳定的铜红釉烧成技术之代表作。其造型敦实沈稳,直口垂腹,胎体厚重,线条古朴,内壁白釉清透滋润,微泛青色,外壁所施红釉色泽深沈,纯净无瑕,亮丽匀净,釉面肥腴滋润,不流不裂,深具永宣宝石红釉意趣。外底施白釉,正中青花书“戊辰年制”四字两行楷书青花款识,书法工整,法度严谨。关于此炉的断代,亦颇可考究,以其胎釉特点判断,必是十八世纪早期所出,则“戊辰”可能为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或乾隆十三年(1748年),但其款字书法则更接近康熙,特别是“制”字“衣”无点,是为典型康熙中晚期写法。并且铜红釉之烧造成本高昂,民窑无力承担,以此炉呈色之成熟稳定推断,必是官窑所出,故此炉也可作为康熙官窑红釉断代之标准器,颇为难得。

清代康熙青花瓷器特征


清代康熙朝(1662——1722),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器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康熙青花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二、色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

三、造型。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盒、瓶、尊、壶、罐、炉、钵缸、香熏、笔筒等文具、挂钟等。

四、纹饰。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图安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充满生活气息。这种自然的民窑青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官窑青花则代表着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改变了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渲染的技法,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最多能分出八九种色阶。

题材方面主要有:植物、山水、动物、人物、故事、以及长篇诗句等。如;松石鹤鹿、雉鸡牡丹、松姒葡萄、海水异兽、鸳鸯卧莲、八骏图、花鸟蕉叶、喜鹊登梅、鹭鸶莲花、麒麟蕉叶、牧童骑牛、童子戏莲、八仙、西游记等。

最能体现康熙青花特色的是山水人物,风格上模仿名画家的笔法,立体感很强,画法精细,分色层次鲜明,浓淡相宜。画面效果讲究意境美,整体给人以疏朗清闲的感觉。人物纹中以耕织图、渔家乐图最具代表性,画面有生活情趣。以长篇诗文作为装饰,也是康熙青花的一大特点。多是书写在笔筒上,有《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滕王阁序》、《四景读书乐》等。

五、款识。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丰富多样。朝代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

仿明代款有:“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多是楷书。

民窑青花多数不书年号款,往往写堂名款,又称斋堂款。如:碧云堂制、兴裕堂制、兆庆堂制、惟善堂制、慎得堂制、杏林轩制珍玩、丛菊斋制、拙存斋、白云堂依古制、应德轩博古制、全庆堂仿古制、寿古斋得星堂造、德磬堂制、芝兰斋制、天宝堂制、琳玉堂制、天琛堂、应德轩博古制、永和堂制、宿云斋、三元堂制、笔花斋制、世锦堂制、中和堂皇制、吉言赞颂款有: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慎友鼎玉珍玩、益友鼎玉雅制、风流宰相家、青玉宝鼎之珍、有美子斯、文章山斗、益友鼎玉雅制、可林春宴、球琳珍玩、球琳琅轩之珍等。个别器物只是在圈足内画双圈,圈内无字,也有绘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荷花、如意、杂宝、银锭等。

清代康熙御窑瓷器款识之我见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顺治朝御窑瓷器所见很少,康熙朝初期御窑瓷亦不多见。这也许是因为这时正是从明到清改朝换代的过渡时期,御用瓷器生产这类区区小事,不可能被顾及到。直到康熙18年之后,天下基本安定了,才出现了御窑瓷器发展的高潮,也就为清三代瓷业成为中国瓷器发展史的顶峰打下了基础。

康熙18年前的款识很少见,仅见有一种“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横排款。其熙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即熙),也叫古熙字,是历来各朝代沿用至今的写法。例如五彩山水纹碗活动底座上的青花款识属于此类(图一)。

康熙18年后,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御用瓷器有摔打跌破的可能,康熙帝认为朝廷称号被打成碎片是很不吉利的大事,故下令停止用康熙年号作款识。这是康熙中期(即康熙19~40年)御用瓷器款少的原因。但是,总得有个办法可以用来表示御用瓷器,因为从瓷器本身来说,有些民间定制瓷器(例如达官贵人家庭用瓷)的档次与水平并不见得低于御用瓷器。于是就采用划双圈作为御用瓷器款识的方法。也就是说,有双圈青花款识的,都应划属御窑瓷的范围内。

此外,在这一时期,御窑还烧制了许多仿明瓷,故有不少“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的仿明款识。

到了康熙40年——从康熙40年至康熙61年,算作康熙晚期,御窑瓷器质量大大提高,数量也成倍增长,此时才容许所以本朝款识。但仍有顾忌,仍然担心打碎底款的不祥预兆,所以便将“熙”字加一笔,改写成“熈”字(见图二)。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熙”字的异体写法。今天所见的康熙御窑瓷有此款识的极多。

这一时期,除了“熙”字写法的变化外,康字的写法也不一样。六字双行款的康字下部一般是一竖直勾、一点一挑、一撇一捺。

四字款“康熙御制”出现在珐琅彩器上,一般有三种写法。一种是当康字下部为“水”字时,御字中间上部则首先是一撇,成为“午”字头的头两笔,下部是一个竖出头,最后一横写成一横提的正字(图三)。另一种是康字下部为一直勾,左边一点一挑、右边一撇一顿捺(或一点),御字中间上部则是一个“十”字,下部为一“正”字(图二)。还有一种是康字下面左边为一点一挑,右边为一撇一捺,御字与第二种写法一样(图四)。

总的所来, 康熙款识均为楷书,只有六字和四字款两种,尚未见到有篆体款的。

瓷器知识:陶瓷茶具分两类:陶器和瓷器有不同


很多人不知道陶瓷茶具是分为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的,那么,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有什么区别呢?主要有以下五点。

陶瓷茶具分两类:陶器和瓷器有不同

很多人不知道陶瓷茶具是分为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的,那么,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有什么区别呢?主要有以下五点。

陶瓷茶具分两类:陶器和瓷器有不同(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制作原料不同

陶器茶具用一般粘土即可烧制,而瓷器茶具要求高,需要高岭土才能做。陶器和瓷器对应不同温度可烧制成不同的茶具,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如果制作陶器的粘土胚体烧制温度达到1200℃的时候,可能会变成玻璃质。

二、烧制温度不同

一般陶瓷烧制温度都是低于瓷器的,最低的甚至于800摄氏度以下,最高达1100度,而瓷器所要的温度比较高,一般1200摄氏度以上,最高的则达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

陶器茶具有不挂釉和挂釉两种,通常挂釉的在低温度下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无论制作的坯体多薄,其一点透明度都没有,而瓷器的则不一样,无论多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坚硬度不同

由于陶器茶具烧制温度低,所以其硬度较低,用刀一划就可以看到沟痕,而瓷器茶具烧制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用手指轻轻敲击即可听到清脆的生意,胎体表面用刀划一下也难出现划痕。

以上五点就是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的区别,虽然我们常说陶瓷茶具,但是消费者朋友在选购茶具时,还是要区别开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哦!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瓷器 康熙瓷器和光绪瓷器有何不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瓷器 康熙瓷器和光绪瓷器有何不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碗有和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