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市收藏协会举办 民间陶瓷收藏展

市收藏协会举办 民间陶瓷收藏展

古代瓷器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干嘛收藏古代瓷器

2021-03-01

古代瓷器收藏。

深圳商报讯(记者聂灿)5月19日上午,由深圳市收藏协会主办的“民间陶瓷收藏精品展”在福田区档案大厦首层收藏协会会所展出。展览所展作品均为协会会员收藏精品,向广大藏友展示陶瓷魅力的同时,更向观众介绍古陶瓷的相关知识。

据深圳市收藏协会会长韩昌晟介绍,本次展出的陶瓷艺术品大多数属首次亮相,其中一个“元青花贴塑镂空加彩鹦鹉纹执壶”配“鹦鹉杯”尤显珍贵。此执壶器身为玉壶春形,饰青花缠枝花卉,下部绘莲瓣纹,正、背面饰有桃形镂空鹦鹉纹的加红彩贴塑两块,极显华贵。配套酒杯,园塑有一鹦鹉造型环抱杯体,其鹦鹉尾部自然成柄,十分生动。

韩昌晟表示,为配合展览,主办方还在当天邀请学院教授曹建文做题为《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天价拍卖谈古陶瓷收藏》讲座。活动结合现在收藏市场的宠儿“斗彩鸡缸杯”深刻分析现在古陶瓷收藏的重点及误区,让市民在保持浓烈的收藏爱好的同时谨慎考虑如何提升收藏水准。

韩昌晟透露,市收藏协会将在年内举办多场“收藏文化进社区及民间收藏文化知识讲座活动”,帮助广大市民树立正确的收藏意识和理念、了解收藏知识,掌握鉴赏技巧,并激发藏友的收藏热情,引导收藏文化健康发展。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古陶瓷收藏 民间力量有多大


明嘉靖青花双螭龙纹双耳尊

□□本报记者李琤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财富的增长和对精神财富追求的提升,古陶瓷越来越受投资收藏爱好者的青睐。然而古陶瓷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这对古陶瓷鉴赏提出了更高要求。日前,由中国经济网主办的“中国古陶瓷十大民间珍宝”评选活动已进入网络投票阶段。在“2015中国古陶瓷民间珍品展”活动中,以参展作品的学术性、代表性、稀缺性为标准,由文博界专家把关,评选出“中国古陶瓷十大民间珍宝”奖项,活动将通过中国文博界知名专家与实战专家把关,做到无赝品、无当代仿品,每件作品都是真品、精品。通过珍品展,希望为古瓷爱好者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以期在赝品仿品横流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坚守一方净土。

民营博物馆收藏鱼龙混杂

“去年,我和活动组委会去江苏泰兴的一个民营博物馆甄选藏品,展陈的300多件所谓明清瓷‘藏品’,没挑出一件真的,但那些都是企业家花钱买的,这样的古陶瓷仿品、赝品让几十亿元的资产瞬间变成一堆废品。可见民间收藏中的‘污水之深’。”在收集藏品以及甄选的过程中,主办方负责人王仁博说:“目前的民营博物馆收藏鱼龙混杂,就是赝品、仿品太多,有些都是低仿的东西,占一大半以上,甚至高仿的东西都很少,民营博物馆的运营仍然存在较大问题。有的企业家收藏的几百件作品中,竟无一真品,着实让我们感到震撼。我们希望通过做这样的活动,找到玩珍品的圈子和群体,这恰恰是中国民营博物馆最欠缺的部分。”

作为高古瓷收藏家,上海胜陶斋艺术博物馆馆长、本次评选活动的专家评委王怀胜在长期与古陶瓷接触过程中,对于识别真伪积攒了相当多的经验,“其实古陶瓷民间收藏的力量相当庞大,我们长期接触这个市场,基本上都能判断某些高仿的东西出自哪些地下工厂,对他们制假、仿造的手段也相当熟悉。”谈及目前的古陶瓷收藏现状,王怀胜表示:“实际上见证藏品真伪不是很难断定,但目前收藏界水不深却浑的现状一时难消除,有的藏品3个以上专家团肯定能鉴别真伪,可是一旦物件与利益相关,有的专家也不敢在现场说真话。但这次活动与利益无关,我们只做鉴定和展示,同时为藏品来源保密,那么大家对送上来的东西都可以畅所欲言了。”

中国美术总评榜组委会负责人表示,“中国古陶瓷民间珍品评选”是2015中国美术总评榜的重要活动之一,希望通过举办这次中国古陶瓷民间珍品评选,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希望能通过专家把关、网友评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对中国古陶瓷的研究中来。

用活动提高爱好者鉴藏水平

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为了突破美术馆展览人流量的局限,本届展览为网络专题展。组委会制作专题展览网页,除了在中国经济网与活动官网展出,同时还在其他各大专业网站展出,通过网络覆盖所有关注古陶瓷的人士,并通过专题页面的评论功能与各界人士互动,以达到最广泛的品牌影响力与行业渗透力。

专题展览网页已于10月底上线,目前已进入作品公示期,其间网民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或者给组委会留言沟通交流,不符合要求的作品组委会有权从展览网页撤下;目前至12月20日,为网民投票期,票数高的前100件陶类作品和票数高的前100件瓷类作品入围专家评审库;12月21至24日,召开专家评审会,参展人将作品带至评审现场,评委现场评选出2015中国古陶瓷十大民间珍宝;之后举办2015中国古陶瓷十大民间珍宝颁奖典礼。评审会的整个评审过程将录制成电视节目,并在中国经济网播出。

“目前,古陶瓷假的东西太多,制约了人们收藏的积极性,无论是明清瓷器收藏,还是古瓷器收藏,整体来说,都还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资深收藏媒体人梁皓建议,收藏古瓷,需要学习古瓷的相关知识,多向大众介绍鉴别真伪的技巧,通过各种活动为民间收藏爱好者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进而培育出高端艺术品藏友交流圈。

民间收藏宝贝真不少 西宁民间文物收藏品现场鉴定会


9月22日,当收藏爱好者捧着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专家朱民英鉴定的“春秋战国———青铜刀币”证书走出鉴定会时,一脸的笑容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小小的两枚钱币据专家估价最少4万元。

当日,西宁市一百多位民间文物收藏爱好者,走进了仅举行两日的“西宁民间文物收藏品现场鉴定会”,与来自北京的国内知名文物鉴定专家———国家博物馆鉴定专家、文物鉴定委员王中信,中国收藏家协会古陶瓷主任委员朱民英,面对面请教文物知识,鉴别收藏品的真假。“您这套清代的木刻版古籍,现在文物市场上已经很少见了,可以说快绝迹了,升值空间很大,要妥善保管好……”“您看,几百年的瓷器,它的表面肯定会有一层氧化层,不会这么剐手,再者明清官窑出来的瓷器,皇帝的御用标记不会盖在上面,你这盆啊,肯定是假文物……”鉴定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专家们一边凭借熟练的文物鉴定技法鉴定着文物,一边将渊博的文物鉴定知识化繁为简现场传授给收藏爱好者,令不少的藏友受益匪浅。

尽管忙的不亦乐乎,朱民英依然被本地的收藏爱好者们的热情感动着,认为此次来宁收获颇丰。他说,很多人对自己的藏品简直了如指掌,而且不少的藏品价值和品位都很高,青海的文物市场大有发展前景。据了解,此次现场鉴定会鉴定的文物真品可根据收藏者的需要,出具文物鉴定证书,拥有鉴定证书的藏品今后可在网上拍卖,同时有机会参选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节目现场鉴宝。

王健华谈收藏:民间收藏的瓷器95%是假的


前不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瓷器类专家王健华应邀参加“天基”杯《鉴宝》专家走进许昌活动,她对许昌民间收藏的热情和藏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她对目前民间兴起的收藏热,谈了自己的看法。由于王健华是我国著名的瓷器类鉴定专家,因此,她首先谈到了瓷器收藏。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瓷器类专家王健华谈收藏

民间收藏的瓷器95%是假的

河南省是文物大省,而且地处中原,从古至今,各阶层爱好收藏的人都很多,尤其是瓷器的收藏,种类多,藏量大。可能我要说的话很多瓷器的藏友不爱听,但事实就是事实,现在民间收藏及流通领域里的瓷器95%都是假的,剩余的5%也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做的仿古瓷。其他瓷种做仿古瓷都比较晚,河南开始得早,当时只是在恢复传统,供应出口,而且工艺水平很高,所以不是单纯的作假。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人看到文物市场需求量大,存在暴利空间,便利欲熏心,铤而走险,开始研制仿古瓷,并大量投入市场。上世纪90年代,文物市场上宋钧、元钧的仿品占交易的八成,现在到了100%,找不到一件真品,甚至早期的高仿品。

研究古瓷,仿古制作我们并不反对,仿古瓷也有很高的工艺要求和收藏价值,但在交易时要说明是高仿瓷,并以高仿瓷的价格出售,这样是可以的。决不能冒充古瓷,欺骗收藏者。

收藏要有知识、有时间、有金钱

从古至今,玩收藏必须有足够的知识、足够的时间、足够的金钱,三者缺一不可。以前,全国只有少数人在真正玩收藏,藏品量大,价值高。现在是全民兴起收藏热,哪里有那么多的真品等你收藏?

玩收藏首先要有知识。这需要你涉猎历史、政治、金融、制造等各门类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你才能对一件文物进行初步的鉴赏。这种鉴赏水平是随着经验的积累而逐步提高的,不是你看几本书就能鉴定文物真假的。

其次,你要有足够的时间。玩收藏是要走南闯北的,而且需要广交朋友,建立深层次的网络。一旦发现自己心仪的藏品,你可能需要长时间跟踪、研究,最终购买到手。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考虑玩收藏。我国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就是在给自己定位后,果断放弃工作,专心搞收藏,后来终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收藏家。

最后要有足够的钱。这个不多说大家就清楚,玩收藏离不开大量的闲钱。你不能刚买一件藏品,因急需用钱又低价卖了,或者借钱去买藏品,这样的话干脆不要玩收藏。

多请专家掌眼

收藏本来是愉悦身心的一件事,平时遇到心仪的藏品,就可以买回来放在家里。收藏的多了,不如请专家给你鉴定一下,看你的藏品是真是假。首先要找水平高、有职业道德的专家给你掌眼,是真的就放起来,欢欢喜喜;是假的微微一笑,就当交了一次学费。不能再拿赝品去坑骗别人,那样只能恶性循环,不利于收藏界的健康发展。另外要多听专家的建议。

中国有句俗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每个藏家都希望自己的藏品是真的,对自己满怀信心。专家在鉴定时是依据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做鉴定的,不是信口开河。他们的鉴定大多和你的看法相反,但还是请尽量相信他们,他们毕竟是公认的专家。假如你还不放心,那么可以多找几位专家进行鉴定。

这样,你虽然花了小钱,却赔不了大钱,多找专家鉴定没坏处。否则,把一件假古董放在家里,就等于在家里放了一个“骗子”,如果再把“骗子”传给后人,那就贻笑大方了。

收藏要有平常心

你要玩收藏,就首先要给自己定位。有多少钱?想玩什么?玩收藏不怕钱少,你可以从几十元、几百元的藏品玩起。当然,如果你有的是闲钱,那你就按你钱的多少去玩,最好是收藏一件价值高的真品,不要贪多,要少而精,这样的藏品升值空间大,即使不升值你也赔不了。

收藏高仿品也不是一件坏事。现在市场上流通的高仿品之所以有市场,有升值空间,就是因为那些高仿品严格按照古代造型和工艺,一对一复原,工艺水平相当高,接近甚至超过古代的工艺水平。

同时,高仿制作将古代工艺进行了进一步提升。这种高仿古瓷可以收藏,但千万不能将其当古董去骗人。

最后强调一点,收藏要有平常心。玩收藏就要研究文物,遇到喜欢的就买回来放在家里,闲来把玩欣赏,陶冶情操。即使知道那件藏品是假的,因为喜欢,低价买来欣赏也是可以的,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有的人掏50元买来一件藏品,就期望能卖50000元,这样太天真了,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也不要总想着捡漏。30年前在文物市场偶尔捡漏还有可能,但现在几乎没有可能。在文物市场混迹的人都不傻,不要低估别人,高估自己。玩收藏的境界在于喜欢什么就收藏什么,全凭自己的兴趣,不在乎藏品的真假,有时假的也有假的价值。

人物档案:王健华,1955年出生,女,瓷器类专家,研究瓷器30余年。从1984年开始,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其他文章150篇。出版了数部个人专著,主要有《古瓷辨赏》、《明清官窑青花识真》、《唐三彩的鉴定与收藏》、《宜兴紫砂的鉴定与收藏》等。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北京市文物鉴定中心专家。

民间收藏蓬勃发展 聚焦09年的七件收藏事件


2009年,收藏界热点不断。无论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红火,还是金融危机下萧条的画廊业,无论是工艺美术的理性成长,还是民间收藏的蓬勃发展……梳理这一年来的七大聚焦事件,看看2009年的收藏界都有哪些“被聚焦”的事儿。

聚焦一:亿元时代

1.69亿元、1.344亿元、1.08亿元、1.008亿元——吴彬《十八应真图卷》手卷,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手卷,曾巩《局事帖》镜心,朱熹、张景修等《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手卷,2009年秋拍,这4件古代书画将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直接送入“亿元时代”。

伴随着亿元时代来临的还有不断被打破的记录。中国绘画全球拍卖记录被刷新,中国内地瓷器拍卖记录被改写,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也诞生新记录,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师的个人成交价纷纷创出新高,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西泠印社等拍卖公司也相继收获其历史最好成绩……显然,2009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继2003年至2005年的那波高潮后再度迎来了一轮涨势。

可就在2009年年初,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走势还曾令业内人士和藏家揪着一颗心。2008年秋,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艺术品市场阴云密布。然而,就在大家对2009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走势担心和观望的时候,2009年的春拍却出人意料地呈现出人气火爆、市场正逐步回暖的趋势,而2009年秋拍的战果则可作为艺术品市场彻底由阴转晴的标志。

2009年的艺术品市场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迅速恢复元气,甚至迈进亿元时代,与宏观经济的走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是2009年的艺术品市场呈现出来的一大特点。中国经济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率先复苏、国家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以及通货膨胀预期显然都深度影响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轮艺术品市场的“井喷”中,中国书画成为当之无愧的头号主角。1996年10月,傅抱石《丽人行》在中国嘉德的秋季拍卖会上以1078万元成交,中国书画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13年后,中国书画拍卖已经一脚迈进了亿元时代。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在13年中的成长和壮大。4件作品迈进了亿元大关值得欣喜,尤其是这4件作品竟有两件是一向被低估的书法作品,藏家文化修养和品位的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虽然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已进入了亿元时代,但业内也出现了不少理性和警惕的声音——在为中国艺术品价格与国际接轨而欣喜的同时,如何避免出现新的泡沫,如何促进市场更加健康、理性的发展应该成为“后亿元时代”最令人关注的问题。

聚焦二:惨淡经营

金融风暴从2008年刮到2009年,虽然不像第一轮那样猛烈,那样令人措手不及,但其内力却有增无减,古玩艺术品一级市场也并没有逆势而动的意思,疲软依旧是这一年的主流。

作为国内画廊区的代表,北京798艺术区在这一年的惨淡经营似乎可以看作国内艺术品一级市场的代表。金融危机以来,798艺术区内的画廊、工作室不断搬离,在艺术区的公告栏上,转租、转让的消息占了大半,虽然艺术区“变味”——脱离艺术、靠近商业使真正的艺术家、画廊经营者心寒,但毋庸置疑的是,经济方面的压力显然更为主要,金融危机促使中国画廊业重新洗牌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无独有偶,在上海、广州等地的艺术区,也纷纷传来画廊撤离、销量锐减的消息。很多勉力支撑的画廊,也不得不缩减开支,趋向保守。比较明显的现象是,很多画廊撤下了过分张扬的、政治寓意鲜明的作品,取而代之的是价格不算高,而又颇受年轻白领喜爱的以80后卡通艺术为代表的作品。显然,他们的客户群也已经从外国人转移到了国内数量渐增的白领阶层。

画廊艺术区呈现出一派荒芜的景象,而占据了每年艺术品交易极大份额的艺术品博览会境况也不容乐观。从2009年年初的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到岁尾的艺术北京经典版,尽管场面依旧热闹,海外画廊也“冒雨”来中国“避风”,但从各大艺博会的交易数据来看,普遍皆有不同程度的下挫。值得一提的是,面对金融风暴下当代艺术的一蹶不振,原本以当代艺术为主的艺博会不得不纷纷拓宽视野,经典艺术乃至瓷器工艺品都较往年占据了更大的份额,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气。

作为与画廊艺术区平行的古玩市场,下滑状况虽然不像以经营当代艺术为主的画廊业那样剧烈,但惨淡经营依旧是这一年的关键词。在全国各地的百余家古玩市场中,能维持前两年的火热态势的没有几家,缺少了人气的古玩市场自然也缺少了“钱景”。对此,一些古玩城纷纷出台新的办法,举办展览、活动吸纳人气,同时面向不同群体使活动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这些举措在阴云密布之下也起到了一定“疗效”。

凡此种种,见证了金融危机下古玩艺术品市场所受到的冲击。然而,悲剧般的景象并不完全预示着悲剧性的结局,金融危机给过热的市场适时地泼了一盆冷水,让市场获得冷静回调的机会,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聚焦三:超级规模

可以说,“超级规模”是2009年博物馆、美术馆的关键词。

“用3到5年的时间建造100座博物馆”,这是2009年昆明市委、市政府的豪言壮语。昆明不是惟一一个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城市,上海、西安、成都、江苏常熟以及其他一些城市也已经加入或打算加入这个行列。

同博物馆一样,美术馆也越建越多、越建越大。2009年,规模宏大、设备一流的美术馆在不少省市拔地而起。其中就有号称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占地3.5万平方米。此外江苏省美术馆新馆也开门迎客,天津美术馆建设规划方案已经出台,深圳当代艺术馆、广东画院美术馆也已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

就在博物馆、美术馆大规模建设之时,业内也传来了诸多质疑的声音:无论是展现历史悠久的建城历史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魅力,还是满足市民在这方面的文化需求,是不是非要将一座城市打造成中国“博物馆之城”,建造大量的博物馆不可?国家有关部门肯拿出钱来建美术馆,可见其对于美术教育事业的重视,但众多省市一窝蜂地大力兴建超大规模美术馆,究竟能在美术的教育与普及、美术作品的展示与收藏等方面起多大的作用?

有专家提醒,经济好转之后,文化的地位被大大抬升,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各省市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标杆。作为只有投入却几乎没有盈利的公益性机构,博物馆、美术馆要靠钱养着,可以说是绝对意义上的“奢侈品”,因此它也必须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工程”。但博物馆、美术馆毕竟是实践美育和教育的重镇,不能只要投钱就可以了事。所以,如果只管“建”,不管运营,也将导致整个行业的萎缩。

聚焦四:理性成长

整体来看,2009年当代工艺美术市场的发展呈现出理性发展的趋势。

2009年新年伊始,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高调亮相。这是中国美术馆建馆46年来首次举办的工艺美术作品大展,不仅规模空前,而且优中选优,力推精品,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当代工艺美术从工艺到艺术的变化。

接下来,无论是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还是北京、上海、深圳、扬州等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展会,精彩依旧的同时更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一方面,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那些与自己生活联系紧密的工艺美术品了,工艺美术逐渐走下高山仰止的神坛,步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当代工艺美术逐渐走出了“炒料”时代,过去大受追捧、天价频出的白玉和翡翠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艺术品位、文化内涵、时代特色才是收藏、投资人考量更多的因素。

不仅如此,中青年工艺美术师逐渐崛起,有了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2009年10月,由中国收藏杂志和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办联合主办的“中国收藏2009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活动”和“中国收藏2009艺术陶瓷高峰论坛”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获奖的60件作品绝大多数都出自当代中青年艺术家之手,这对引导正确的收藏理念,摒弃“厚古薄今”、“追名气、追资历”的传统观念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纵观全年,工艺美术收藏逐渐跳出“炒料”的怪圈,众多中青年创作者在良好的平台下逐渐崛起,当代工艺美术市场在理性中逐渐成长,而且首家工美大师经纪人公司也不失时机地浮出了水面。

这一切都说明,未来的当代工艺美术市场值得人们更多的关注。

聚焦五:红色神话

毋庸置疑,2009年,“红色”二字足够撼动整个收藏界与艺术市场。从拍卖场到古玩市场,从各级博物馆到个人藏家,祖国的60华诞吹响了藏界“红色”的集结号,令以“红色”为题材的艺术品、收藏品放射出前所未有的光辉。

首先“露脸”的是“红色”题材美术作品。在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上,新中国美术史标志性作品——沈嘉蔚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出人意料地以795.2万元人民币高价顺利成交;随后,北京翰海推出的表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油画《南泥湾》以1344万元的价格落槌。秋拍中,中国嘉德的“新中国美术”夜场、北京保利的“红色经典专场”、上海朵云轩的“红色记忆·新中国美术专场”等“红色”专场都创下了骄人战绩。

与拍卖市场中一枝独秀的“红色”美术作品相比,民间“红色收藏”可谓百花齐放。书报刊、邮票、宣传画、瓷器等在内的众多藏品在各地的民间收藏市场上处处开花,个别品种的价格更在短短数月内攀升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与此同时,各地收藏组织紧跟“红色”浪潮,大江南北以“红色”为主题的收藏展览、交流活动此起彼伏。比如山东德州举行了“文化收藏精品展览”,河北藏协推出了“红色收藏之旅”。此外,湖南、四川、辽宁等地也都陆续推出了以“红色收藏”为主题的民藏活动,以“红色”藏品为主的个人展览也在各地不断涌现。

相比之下,各大国有博物馆的展览则更加突出规模与实力。以首都博物馆为例。国庆期间,该馆陆续推出“千古探秘——考古与发现”、“城市记忆”、“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多彩中华”四大重量级展览,千余件展品共同讲述新中国60年间的变迁。中国美术馆则用700余件“红色”经典名作的空前阵容“向祖国汇报”新中国60年来美术界的万千气象。

而耗资1亿余元、历时4年多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则为2009年的“红色”热潮划下句号。这项引起美术界、收藏界广泛瞩目的工程为国家收藏当代优秀美术作品开启了新的篇章,也为日趋干涸的“红色”历史题材创作提供了新鲜血液。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红色收藏”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的同时,也经受了来自于市场定位、收藏群体、文化内涵等多方考验。未来“红色收藏”究竟能否续写2009年创下的“神话”,我们惟有拭目以待。

聚焦六:跨界交流

长期以来,“走出去、请进来”一直是各级民间收藏组织的工作指导方针。2009年,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跨国、跨省、跨地区的民间收藏文化交流活动在各地不断涌现。

2009年4月,浙江省收藏协会的18位会员踏上了台湾的土地。通过此次台湾之行,收藏者不仅能够参观到诸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样的文化胜地,更得到了与台湾藏家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上海收藏协会也于2009年组织会员到日本、韩国等地进行书画收藏文化的交流切磋。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民间收藏组织间的跨界协作,更加促进了不同地域间收藏文化的沟通与交流。

此外,2009年各地民间收藏活动异彩纷呈。收藏展、鉴宝会、藏交会……各级收藏协会作为民间收藏的引路者,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自身品牌,吸引更多的收藏爱好者向协会“靠拢”。其中,四川藏协主推的“换宝”大会、宁夏藏协倡导的爱心捐建等特色鲜明的民藏活动,都为进一步提升民间收藏组织形象、发挥民藏组织的社会职能等做出了有益诠释。

不仅如此,黑龙江、海南等地的收藏协会还通过换届选举的形式,吸纳新鲜血液,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从而让更多有识之士补充到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服务的队伍中来。福建、甘肃等收藏协会则通过设立新的专项委员会,有重点地加强专业门类的民间收藏力量,凸显鲜明的地域性收藏文化。

总之,收藏群体、收藏专业化组织数量上的增兵扩容,成为过去一年民间收藏组织的另一大显著特点。

聚焦七:文化政策

盘点2009年有关收藏、艺术的政策、标准或法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可以说是最受瞩目的。这不仅是因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占据了全国GDP的2.6%,并且以每年超过17%的速度在增长,更意味着我国已经坚定地把发展文化产业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文化产业将以不可抗拒的态势和速度影响中国的未来。而作为文化产业一部分的文博界、艺术界、收藏界也将因此备受恩泽。

除此之外,2009年6月国家文物局向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发出的《关于优先购买“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的函》,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举动被认为是我国首次在国家购藏文物方面启用优先购买权。

我国法律法规中出现对文物收购行使“优先购买”的概念,是在2002年颁布的新《文物法》中。虽然之前国家有关部门在关于收购拍卖企业上拍的珍贵文物方面做过相应的探索,但这一次,“优先购买权”真正派上了用场。应该说,这次收购是国家对于如何在相对公平的机制下购藏珍贵文物的一次具有开拓意义的尝试。

对于广大收藏爱好者而言,2009年10月1日施行的《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则尤为让人欣喜。由国家文物局颁布的该《办法》,让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向民间收藏敞开了大门。《办法》除了特别强调文物的所有权人或持有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样也可以书面申请认定文物之外,还要求文物行政部门建立民间收藏文物定级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民间收藏文物的定级工作。

与此同时,国家邮政局发出的一则通知,在集邮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该通知称,国家邮政局自2009年10月1日起停止发布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发行公报,向社会发布邮票发行信息的工作改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承担。通知还要求,邮政企业发行的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邮资信卡等邮资凭证,应立即停止使用“国家邮政局发行”字样。

这则通知引起了集邮界的广泛讨论。很多邮人提出质疑:如果改由企业发行邮票,那邮票是否还能称为“国家名片”?许多集邮者也担心,这一改变虽说是中国邮政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的需要,但这个拐点之后,中国的集邮将走向何方,还需拭目以待。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政府也开始高度重视民营博物馆的发展,政府为民营博物馆立法,也出台政策扶植民营博物馆。继安徽省酝酿给民营博物馆立法,以规范、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壮大之后,杭州市相关政府部门也在2009年出台一些政策,用来扶植民营博物馆的发展。政府部门纷纷将目光投向民营博物馆,无疑会对民营博物馆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

深圳民间收藏热流能否转化为文化力量


目前深圳本土的民间收藏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去年10月至今,《华夏撷珍———民间收藏陶瓷展》在深圳博物馆老馆展出,将一干民间收藏家的“压箱珍宝”端上展架公诸于众。据了解,本次展览筹办历时一年,其间深圳市收藏协会会员和藏友拿出近千件古陶瓷藏品,珠三角地区藏友也纷纷响应。其中,249套(283件)参展藏品均经过专家严格把关,多次甄选,涵盖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民国的彩陶、釉陶、红陶、黑陶、原始青瓷、单色釉瓷以及青花、彩瓷等主要品种,基本反映了中华数千年陶瓷文化发展的脉络和成就。

本次展览无疑是对深圳民间收藏力量的一次大检阅。那么,透过“民间收藏热”,我们可否得知深圳本土收藏界的发展状况?除了陶瓷、青铜等“常规”收藏物件之外,还有哪些品种也被纳入了收藏的行列?“收藏热”究竟只是一种猎奇、附庸风雅的个人趣味,还是可以形成一种成熟的文化力量?

深圳的民间收藏力量尚未发展成熟?

古时候,“收藏”总被视作一种有钱人才能参与的游戏,“收藏粉丝”非富即贵、非官即宦,草根民众似乎难以参与。时至现代,陶瓷展也能打出“民间”口号,此次出展的200余件珍宝,均是出自深圳本土普通家庭。大量的“草根收藏家”纷纷贡献藏品、热议收藏界热门话题,参与热情高涨。

那么,放眼深圳收藏界,民间收藏爱好者发展到了何种水平?是否已形成了一股成熟的力量?深圳市宝安区收藏协会副会长李毅告诉南都记者,当前是民间收藏界的“黄金时期”:“目前深圳本土的民间收藏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前收藏物仅仅限于陶瓷等珍稀文物,现在只要是新奇玩意,都被开发出了收藏价值。而且,这些登上大雅之堂的民间藏品,质量、价值、年份等指标均经得住专家的层层鉴定和考验,民间珍品的数量之巨、品质之过硬,实在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李毅还认为,深圳本土的经济优势是燃起“民间收藏热”的直接原因:“‘收藏’这样一种高雅情趣,势必要建立在衣食无忧,甚至有房有车的经济基础之上,而深圳不少白领也具备了‘玩收藏’的经济条件,收藏物价格上至千万,下至几十,大至陶瓷、青铜,小至钱币、邮票,不一而足。”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对“民间收藏热”心存异议。资深书画收藏者任翠虹认为深圳民间收藏力量过于分散,收藏动机也不纯粹:“很多人参与收藏,却并没有把它看作一个很神圣的东西,而是为了附庸风雅、装点门面、猎奇求异、增添社交谈资,或者仅仅把文物视作可供‘倒卖’、‘拍卖’的商品,在经济暴利的驱动下搜集文物。他们并没有发自内心地对收藏物件饱含深情,因而不能称之为‘收藏爱好者’,但他们反倒是刺激收藏、参加收藏最为活跃的力量之一,不能不说是个讽刺……而真正把收藏当成纯粹爱好的人们,往往又因为收藏物种的多样性、多元化,难以形成聚合、统一的力量,这种散碎的状态有可能制约民间收藏的进一步发展。”

深圳公共艺术中心主任孙振华则认为,深圳的民间收藏力量尚未发展成熟,除了投机、投资类收藏者过多外,还有整体、大环境上的原因:“民间收藏要进入成熟阶段,除了要组建一支具备丰富收藏知识、过硬收藏技能的团队外,还要有民间收藏研究、评鉴的专业人员,才能建立起一个完善有机的行业链条,而上述‘链条’元素,从深圳当前的文化环境来看,是比较缺失的。”

收藏文化不仅仅是“收藏品文化”

如上一段所述,民间收藏者要么敝帚自珍,要么各自为政,有何妙法可以改善这种分散状态?众所周知,供于收藏的各种玩物或文物,本身就包含一定的历史性和文化性,那么对“收藏热”的有力引导,可否促使“收藏文化”应运而生?热衷收藏的习惯会对城市文化造成何种影响?基层文化部门或组织又应当做哪些努力,从而将收藏从“小众运动”升级为“大众运动”?

李毅认为,收藏物不论贫贱,本身就包含文化属性:“正确的收藏心态和收藏趣味,应该是在收藏物件中体悟、顿悟一种情操和氛围,在把玩中参悟哲理玄机,并将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念想寄寓其中。任何一个收藏物,不管市价高低,都包含一段历史或者个人故事,都包含沧海桑田的变迁痕迹;而一些颇具考古价值的文物类收藏品,更是古时人类活动、工艺水平、审美取向、风俗人情、美学观点的高度浓缩,浑身遍是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这样直接、生动的历史教材,显然比四平八稳的历史教科书有趣得多。”他表示,只要收藏活动达到一定的频率和浓度值,城市民众的情操修养、文化素质便可大幅提升。

孙振华则表示,要将收藏习惯积淀为收藏文化,必须有健全制度的指引和收藏氛围的熏陶,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多注入“收藏”元素:“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非常需要‘养育’,‘养育’就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磨砺,就‘收藏’这一块而言,基层文化部门、媒体、网站、收藏协会等应当多进行一些传播、推广和互动,形成一个有机联动的纽带;同时,继续挖掘藏埋在基层民间的收藏力量……这些基础的工作做到位了,参与人数自然会剧增,我们就无需纠结收藏究竟是‘大众’还是‘小众’的问题了。”

任翠虹则提出,要构建收藏文化,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品玩文物”的层面上:“收藏品种的多样性,已令众多收藏者远远超出了‘玩文物、玩古董’的初级境界,将很多不起眼的袖珍小物也纳入收藏范围———比如收集瓶盖、花生壳、纽扣等等,但是丰富的收藏形式、收藏符号却未能形成一种新颖的收藏语言,收藏文化更无从谈起,我们只能从一些历史悠久的文物中挖掘其本身包含的文化含量,因此仅仅是‘收藏品文化’而不是‘收藏文化’。”

那么,“收藏品文化”如何过渡为“收藏文化”?任翠红认为可从两个层面入手:“首先,对收藏文物的真伪鉴定、年代考据、与城市文化的联系……这些从收藏品中衍生出来的知识和学问本身就可构筑一种文化体系,需要用讲座、宣传等方式来积极普及。而对于‘纽扣’等非文物类收藏品,其实可以鼓励民众把这些小玩意通过拼贴、绘制等方式,D IY成各种艺术作品,如瓶盖堆成的‘雕像’、纽扣做成的模型等等,或者把收藏物件直接化为艺术作品的部分材质,这样的话,收藏品便不再是一种‘孤芳自赏’的私人物件,而是被赋予了公共文化的属性。”

能否用收藏教育促少儿审美?

有人提出,当前艺术界不断呼吁“审美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而收藏具有轻便、简明、操作容易的特征,比相对抽象的“审美”似乎更易入手,是否也可以宣扬“收藏从娃娃抓起”,把收藏纳入到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让低龄学子参与各种零碎物件的收藏,是否可以给下一代注入收藏情趣,在长期熏陶中促成“收藏文化”的成熟?

任翠虹认为,孩子们太需要“收藏教育”了。“很多孩子会对纸牌、邮票、弹子等小玩意进行收集,有的还把它们装订成册,但这仅仅是好奇式的‘收集’,还没有上升到‘收藏’的层面。而这种‘收集’往往又会被很多老师和家长视作‘不务正业’……所以,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收藏辅导,在他们的智力范围内讲授一些收藏小故事,小贴士,潜移默化地注入收藏知识。”

但是,另一些专家则认为“收藏教育”的低龄化有可能导致揠苗助长的后果。孙振华表示:“童年的‘收集’活动跟成年人的‘收藏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刻意地在孩子身上传授收藏知识,与孩子的心智成长规律并不完全吻合。”(记者 周正阳 胡可)

中环城大型民间收藏鉴宝活动今日开启


6月25日下午,位于经开区繁华大道的中环城举办了一场大型民间收藏鉴宝活动,吸引了省内不少收藏爱好者前来参加。

中环城以“博古通今鉴臻宝”为主题的鉴宝活动,邀请了省内知名文物专家,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来自省内各地市,将自己潜心收藏的文物带到鉴宝现场参加鉴定。展品中包括,玉器、瓷器,以及字画等等,不少物品都是私人收藏的。此次公开,让前来中环城参观的爱好者有了一饱眼福的机会。

在鉴宝活动开始前,专家和爱好者还在中环城艺术展区内参观了特别准备的以徽建筑为主要内容的水粉画展。同时,由于是周末,中环城销售中心比平时来了更多看房者,许多人也被鉴宝活动吸引。

中环城,一座城,以70万平米城市融合体恢弘矗立在经开区繁华大道与翡翠路交汇之心,诉说一段关于终极生活理想。住宅,公寓,酒店,写字楼,商业,艺术馆6大业态成就大盘风范,总占地面积约266亩,总建筑面积达70万平米,绿化率高达40%,18栋新古典主义ARTDECO风格的高层建筑、2栋国际公寓、近1万平米唯美艺术馆、25万平米一站式综合商业、10万平米的主题酒店、高级商务写字楼共同构成一处时尚国际化的新城市地标,随着建设成熟,将会显著提升区域价值,形成新的城市CBD中心,为未来的数万居民提供一个同步国际的先锋生活圈。

中环城60~90㎡准现房小户豪宅,5.4米层高、客厅4米大开间、16㎡大开间卧室,将生活的享受极尽拓展。凌驾于25万平米商业中心之上,未来价值举目可待。二期云邸共9栋32-34层的高层住宅,37-

据悉,落户于中环城的城南最大综合体——大润发,将于10月份开业,届时将带来大批量稳固消费群体,未来商机无限,前景无限;轨道三号线的建成将使得交通出入更为便捷,往返于此,购物、娱乐,轻而易举即刻到达。地铁物业,未来价值自然不言而喻;与此同时,户户均享燃气入户,采用住宅式水电配备及收费标准,大大降低成本,轻松便捷一步到位;70年物业所有权,住宅产权保护,增加无限投资价值,回报更加持久。

另据了解,中环城近期定房,最高优惠幅度将近92折。同时为了更大力度的回馈购房者,近期中环城还特别推出了部分经理推荐房源,最高优惠每套12.8万元。如有购房需求的朋友,大家不妨到中环城销售中心现场详细了解。

一位民间收藏家的文化梦


周斌与他收藏的古瓷壶

周斌的镇馆之宝——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凤纹凤首扁壶

5月22日,湖南首届古陶瓷鉴定研讨会暨古陶瓷百壶展在长沙举行。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社科院等国内多所文物鉴定机构的顶级专家相聚于此,围绕一位湖南民间收藏家多年的陶瓷收藏成果进行鉴定,并对藏品价值给出高度肯定。

这位民间收藏家叫周斌,10多年前他还是长沙汽车西站一名普通的汽车调度员。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民间收藏家,很多偶然的机会让他收获了不计其数的古陶瓷。现在他已是有名的收藏家、鉴赏家,他打造的动漫企业也成为动漫湘军中的一匹黑马。

他说,所有的偶然只源于一个必然事实,那就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磨灭的深厚情结。

古陶瓷百壶展当天,走进“中国壶王”周斌的古陶瓷展厅,各种不同款式的古瓷壶让人眼花缭乱,战国的越窑青釉龙首提梁壶、晋代的德清窑黑釉鸡首壶等,其中一尊青花釉里红凤纹首扁壶格外显眼,引得前来观展的人们驻足观望。站在一旁的周斌看着大家对展品表现出的好奇,一脸满足。

上世纪70年代初,周斌出生于长沙县一个普通家庭,从小便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与喜爱。1996年从湖南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沙汽车西站当汽车调度员。也就是在该岗位上,他结识了领他走上收藏之路的古瓷收藏家陈立宜。

在陈立宜的影响下,从小就对传统文化充满感情的周斌也对收藏产生了兴趣。最开始,他跟随老师去窑口现场收瓷片,花10块钱去淘一个个破烂的碗,那时一个月工资才200元,几乎都用在了收藏上。再后来他辞去工作下海经商,生意做到哪收藏跟到哪。

周斌说,展出的108件古瓷壶是他从事收藏10多年来的成果,这些藏品出自战国至民国时期,108把形态各异的古瓷壶,跨越2000多年历史。周斌告诉记者,这样的古瓷壶,他还有近千把。其中最贵的一把花了100多万元,而他花在收藏上的全部费用已达2000多万元。

在场的专家表示,展出的藏品中有不少价值连城的孤品。

从门外汉到收藏专家,中间的曲折是难以想象的。“刚收藏时,自己非常狂热,见到东西就想收,不加研究与分析,走了不少弯路。由于不了解,经常收到赝品,花了不少冤枉钱。”周斌说,通过近10年的摸爬滚打,他才逐渐放平心态。他深刻体会到,把玩是收藏的最好心态。“此前收藏的东西特别杂,后面便决定潜下心来专门研究一门,而不是盲目的收藏,这一点对于我后来眼光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次展览,集中展示的是从战国到民国各个时期的古瓷壶。周斌告诉记者,在湖南办一次这样的民间收藏展览是他多年的夙愿。多年的收藏经历让周斌看到许多价值非凡的东西留在民间无人在意,以至于很多宝贵的文物流失他乡。“民众的收藏意识还是薄弱,这样的展览目的是希望政府鼓励民间收藏,培养民众的收藏意识。避免那些散落民间的文物流失。”周斌深有感慨地说。

民间收藏家周斌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南锦绣神州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深圳文博会上,由他带领的团队制作的动画片《奇游迹》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并与多家厂商签订了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销售合同,金额超2亿元。

这部720集大型原创动画片《奇游迹》,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与众不同的是,《奇游迹》把动漫与旅游相结合,通过与景区合作,把景区的历史、文化、传说、故事、优美风景融入动画片中。周斌多次表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打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动漫更是他努力了多年的一个梦想。

近两年,不少湖南动漫企业出走,导致产量下滑,人才流失。另外,由于原创动漫盈利难、保护难等原因,动漫湘军遭遇发展瓶颈。在他看来,湖南动漫陷入困境,不是因为动漫没有观众,而是缺少喜闻乐见的作品。

周斌说,他打造的动漫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受众在娱乐中受到教益,同时他认为动漫的观众不仅限于孩童,还应包括成年人。目前公司已经启动两大动画项目,一是《奇游迹》,另一项目是《姓氏王国》,以《百家姓》为基础,采用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讲述每个姓氏的起源、发展历程,目前正在制作中。其中《奇游迹》已与20多家省级电视台签约,有望今年8月在央视首播。这些成绩让奋斗多年的他百感交集。

周斌说,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的作文便经常被杂志选登,那时他的心里就有一个关于文化的梦,40年人生中虽然也有兜兜转转,最终却还是实现了心中关于文化的梦想。

盛世古董乱世金 民间收藏队伍不断壮大


浣纱北路与天成锦江苑的交叉口,有一条300余米的小巷子,唤作锦江路,20余家古玩店林立于此。别看这些店面小,但都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古家具、书画、陶瓷等数个收藏大类都能在这里找到身影。风格质朴、古典独特的“古玩一条街”构成了诸暨民间收藏新风景。

民间藏友:从分散到集聚

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金”,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民间收藏行业也一直趋于升温态势,人们开始大规模地涉足文物收藏和投资领域,引发了一波接一波的收藏热潮。拥有几千年历史的诸暨,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素养,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的收藏意识也开始升温,不少人投身到收藏大潮当中。

“要说收藏,我从七八岁就开始集邮哩。”今年61岁的藏友石华堂向笔者道出了他的“收藏史”,脸上尽是自豪之色。

几十年过去了,石华堂的收藏开始慢慢地拓展至其他的类别,古家具、各式各样的相机、老式唱机都成了他的收藏对象。他告诉笔者,楼下车库里已经堆满了从各地收来的明清风格以及民国时期的家具:茶几、衣柜、八仙桌……

像石华堂一样,诸暨民间有着数量庞大的民间藏友。为了将分散的藏友汇集到一处,更好的促进诸暨收藏行业的发展。1997年的国庆节,诸暨市钱币协会成立。“这便是现在收藏协会的前身。”市收藏协会副会长黄仕根说。钱币协会成立之初,只有七八个会员。而且钱币协会只局限于钱币收藏这一门类,无法适应诸暨收藏爱好者藏品丰富的特性。因而,2002年市收藏协会成立了,下设陶瓷类、票证类、书画类等7个分会。“现在登记在册的会员已达到200余人,且每年都有增加。喜欢收藏的人群不断扩大,收藏也越来越热了。”黄仕根说。

当然,作为收藏行业的平台之一,交易市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随着收藏的升温古玩市场也逐渐成熟起来。之前,诸暨的古玩市场在很多地方都曾“驻足”停留过,西门粮站、老火车站、西施故里等地都留有他们短暂的“身影”。但是分散、规模小等现状,让古玩店难以为继,更别提促使整个诸暨民间收藏业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将我市的收藏市场形成一个行业集群,集展览、销售以及各种副业于一体,类似于北京的潘家园。”市收藏协会会长毛仕龙说道,将古玩店集聚,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地方古玩整体品牌的打造,而且可以促使我市古玩业在国内市场的突围。

收藏市场:从收藏热到冷思考

为什么收藏会有这么火爆?毛仕龙有着自己的看法。首要因素自然是经济的发展,充裕的经济条件给收藏热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媒体发挥了不容忽视的桥梁作用。“中央电视台的《艺术品投资》、《鉴宝》、《寻宝》等节目,包括我们浙江卫视都有相关的节目,这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毛仕龙告诉笔者。但不容忽视的是,收藏升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问题的凸显。

“大家都觉得这是块肥肉,有利可图,都争着抢着想去分一杯羹。”我市藏友丁晓尔告诉笔者。

“一拥而上”造成的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吃药”。所谓“吃药”,原是诸暨方言,意思是吃亏,收藏界则用以形容藏友买了赝品。“这个是自古便有的,有市场就必然有造假,无法避免。”毛仕龙说道,但是收藏市场的“温度”过于高,就势必会让更多的赝品流入市场,造成更多鱼目混珠的情况发生,且越来越高超的做旧技术,有时候会让在收藏界浸淫多年的人也会看走眼,让整个市场陷于混乱。

盲目投资则成为过热导致的第二个弊端。据相关报道称,国外一件艺术品从拍出到再一次进入市场的周期是28年,而中国仅仅是两年。这充分说明了国内收藏市场的浮躁。随着诸暨收藏业的发展,这些弊端也正在慢慢地“浮出水面”。如何让过热的收藏“冷”下来,关键在于藏友们如何去冷静思考。

收藏所获:从货币价值到人生价值

“你看看,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两弹一星’。”黄仕根曾经以3700元的价格拍得了3张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报纸,视若珍宝,“在别人看来,我收藏的是报纸,其实我收藏的可都是历史啊!”

“藏什么的都有,可谓是洋洋大观啊!”毛仕龙道。纵观诸暨收藏,大到明清家具、越窑青瓷,小到邮票、唱片,种类繁多,不一而足。其中,有些藏友从小到大一直都在收藏像火柴盒、烟盒等不起眼的小物件。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藏品,却成为了充实老百姓业余生活的介质。“在收藏的过程当中,我能感受到无比的乐趣!”石华堂说道。每当得到一枚稀有的邮票或者收到一件品相完好的明清家具,他都会暗暗地高兴上好一阵。

在收获快乐,品味生活的同时,收藏也是一种学习。执着于收藏的藏友往往能够一股脑儿地钻进藏品的世界里,对藏品进行研究,文物历史知识、文物鉴定的方法、艺术品市场的规律都是学习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地吸收了这些知识。

“其实‘吃药’也是一种学习。”一直收藏“四老”之前诸暨籍名人墨宝的丁晓尔,经历过一次便悟出了这个道理,“常在岸边走,哪有不湿鞋,买到赝品有时候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今后你就会调整好心态,将收藏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去享受艺术品收藏的乐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收藏者而言,不在于收藏什么,而在于收获到了什么。”一位文化人士如是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