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 导航 >

元青花瓷器有怎样的收藏价值

元青花瓷器有怎样的收藏价值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的真伪鉴别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2021-03-01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瓷器有怎样的收藏价值?近几年来古瓷收藏界的元青花瓷器热持续升温,收藏价值很高。那么,元青花瓷器有怎样的收藏价值呢?

元青花瓷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则是它的历史价值,元青花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二则是元青花瓷器在瓷器领域的价值,它开创了从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同时也完善了瓷以记事的功能。

说它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其实是说元青花瓷器是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结晶。

蒙古族与古代西亚各民族在生活方式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却与汉族相去甚远。蒙古族与古代西亚各民族的共同之处的根源,在于他们都是游牧民族的后裔。游牧生活,要蒙古族常使用可以在马上携带的器皿,这同时也导致元代早期的小型器皿多带系耳,以便于捆扎携带。器形上,扁形器皿较多。蒙古人会做白酒,他们的阿刺吉酒即蒸馏酒,酒精成分很高,易醉人,因此,蒙古人的酒器较多。

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使他们对于便于携带的器皿,及金银制品具有特殊的感情。西亚诸民族在毡毯上席地而坐及饮食的方式也与蒙古族有许多不约而同之处。这些生活上的相同之处,是元青花大罐、大盘、高足杯(碗)、扁壶等器形产生的依据。

而元青花的装饰主要来源是汉文化。汉人在元朝低下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元青花不会按照汉族的审美崇尚发展,但由于汉文化的强大,元青花不可避免地嫁接了诸多汉族传统文化因素。从主题纹饰上看,元青花的主题纹饰大多是中国的传统纹饰,如牡丹、束莲、龙凤、麒麟、松竹梅等。

元青花瓷器丰富多彩的造型与布满器身的纹饰,是对中国的青铜器、丝织物、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对汉族、蒙古族、伊斯兰民族生活、文化的反映。元青花瓷的造型与纹饰在中国陶瓷的发展中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元青花瓷器有哪些谜


元青花瓷器有哪些谜?青花的创烧有宋代创烧说和唐代创烧说,但地点都不是景德镇,与景德镇没有传承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完整器,都是一些残片,这些残片的胎质跟景德镇的胎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也不能认为所谓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什么直接关系。元青花瓷器有很多谜。那么,元青花瓷器有哪些谜呢?

1、蓝色纹饰

第一个谜就是它为什么是蓝色的。首先,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波斯的工艺提倡繁缛,与宋的追求完全不一样。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亚、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带来了西域的文化。

元朝建立以后,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元代的各类文献中,都将这种东来的穆斯林统称为“回回人”。历史上伊斯兰国家的贸易能力都非常强,愿意跟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中有这样的记载:“鞑人初始草昧,百工之事,无人而有……后灭回回,始有物产,始有工匠,始有器械,盖回回百工技艺极精,攻城之具尤精。”鞑人,是一种蔑称,就是元人一开始什么都不懂,没有工艺,自从灭了“回回”以后,把工匠、器械都带回来,就慢慢发达了。

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的建筑。

2、突然成熟

第二个谜就是它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一出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没有小苗。过去任何一个窑口的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出现于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的影响,原材料和工艺都是从波斯输入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北方工匠绘画能力都比较强,比如磁州窑就是以绘画为主。工匠到了南方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这么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就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至今从学术角度上讲,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3、题材众多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有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人物,什么都画。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致都是花卉、翎毛走兽、龙凤,后期出现了大量戏剧故事,画人物。

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愿意画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拿下江山之前,长时间驻扎于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的关注,人物纹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4、造型硕大

第四个谜就是元青花大器特别多,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

元青花瓷器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喝酒用的,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我能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是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我们说过,元代开始就有蒸馏酒了,度数开始提高了,但就用这杯子,要喝蒸馏酒也够呛。

高安当时还出土了六个带盖的梅瓶,梅瓶也是装酒的,每个瓶子底下都有一个字,写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古代说的六艺。

六艺很有意思。第一是礼,说的是礼节,道德水准。过去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这是第一个要求。第二是乐,是音乐,修养,素养。你懂得音乐,你的修养就比较高。第三是射,古代的射,就是射箭,指技艺,生存的一个本能。第四是御,御是驾御,驾御马车的人叫御手嘛。指你的行动能力。第五是书,书法,形象思维。第六是数,算术,逻辑思维。

礼、乐、射、御、书、数,掌握这六艺,你就是一个全才,在今天的社会也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周礼·保氏》就有这样的说法:“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高安出土的六个梅瓶全部带盖。底下六个字,盖上六个字,互相都是对应的。当时可能就是为了配套,底是“礼”字,就拿写“礼”的盖扣上。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是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批出土元青花,每个都精美至极。

贵的青花瓷器是元青花吗?价值如何?


白底兰花,一抹青韵。短短八个字,道出了青花瓷器的神韵。瓷器可以说是我国的代表性文物,不仅深受我国国人的喜爱,而且还深受西方人民的喜爱。就连我国英文名称“China”都是从瓷器中所直译出的,了解瓷器文化,也就相当于了解了大半个中国的文化,由此可见,瓷器在我国有着深远且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不同朝代的相继跟迭,从而衍生出各式各样的瓷器,那么哪一个朝代的瓷器最为珍贵呢?它的价值又是多少呢?

说起这青花瓷器,不得不提的就是“元青花”瓷器。“元青花”是中国古代青花中的一种,而且是在所有的青花瓷器中最贵的一种,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元青花瓷器的稀有性。元朝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只有短短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因其朝代时间短,也是造成“元青花”存世量稀有的关键原因。瓷器元朝时期所制成的元青花瓷器主要是以外销瓷为主,流传在皇宫内部或者民间使用的瓷器只有极少数的,这就使得我国国内所存世的元青花瓷器十分稀有,这是其收藏价值高的原因之一。

不说元青花的稀有性以外,元青花瓷器收藏价值高的原因除了是因为画功精湛、制瓷工艺繁琐之外,还在于其瓷器造型丰富、颜色用料奇特、瓷器纹饰多种多样、瓷身题材丰富有趣,以及还有浓厚的异域风情。元青花瓷器以苏麻离青为主要颜料,有制瓷人在瓷胎上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在加以元朝时期杂剧十分流行,所以有部分青花的图案也是出自于杂剧之中的人们,但是以杂剧为题材的瓷器并不多,据统计,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收藏绘有人物图案的元青花瓷器不足二十件。

这介绍完元青花瓷器之所以“贵”的原因之后,在来探究一下它到底价值多少?就以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为例;像这样的青花梅瓶在全世界范围内就只有三件,这件《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出土时间为1950年,藏于南京市博物馆,属于国宝级文物,是该馆的“镇馆之宝”,目前它的价格已经达到了8.4亿元左右。这件瓷器还为我国研究元青花瓷器的工艺、绘画、烧制已经社会背景、人文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也是它价值真正的所在之处。

另一件元青花的瓷器也用其自身的价格,证明了元青花瓷器的价值所在。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由景德镇所烧制,与其他同类的瓷器相比,它的体型更大一些,这件藏品在当年可是拍卖除了2.3亿元左右的高价,由此可见其收藏价值之高。更是有些民间收藏家道出:元青花瓷器的残片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民窑所制的普通瓷器的价格也不低,更何况属于精品的价值呢。

元青花拍卖成交价格参考:

1:元青花垂肩如意开光式穿花飞凤牡丹纹梅瓶,尺寸:42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HKD 1,406,400 ,成交时间:2004.04.2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元青花花卉缠枝牡丹纹大梅瓶连盖,尺寸:高47.3厘米,估价:无底价,成交价: HKD 8,799,750 ,成交时间:2003.07.0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3年春季拍卖会。

3: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罐,尺寸:高38.4厘米,估价:HKD 3,500,000 ~ 4,500,000,成交价: HKD 6,124,100 ,成交时间:2002.10.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2秋季拍卖会。

4:元青花云龙纹罐,尺寸:高29厘米,估价: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价: HKD 2,584,000 ,成交时间:2005.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5: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亚历山大瓶),尺寸:高47厘米,估价:RMB 35,000,000 ~ 55,000,000,成交价: RMB 56,810,000 ,成交时间:2018.06.1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6:元青花外缠枝莲内荷塘纹大碗,尺寸:直径29.5厘米,估价:RMB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RMB 3,622,500 ,成交时间:2018.06.1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器形规整,撇口弧腹,胎质细密坚实,白釉润泽凝透,通体以青花为饰,口沿绘缠枝花卉一周,碗心绘荷塘图案,外壁纹样分两层描绘,近口沿处为缠枝莲纹,中间以青花双弦纹分隔,近底足处装饰一周仰莲纹,每瓣彼此分隔明显,为元代之特有装饰特点。画面生机盎然,意境清新。整体青花发色浓郁,深蓝与润白的对比,给人鲜明的视觉效果,绘画笔触大气豪迈,简洁明快,为元代青花佳作。

7:元青花龙凤花卉纹兽耳罐,尺寸:高38厘米,估价:RMB 13,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RMB 18,975,000 ,成交时间:2015.11.2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秋季拍卖会。

本件青花罐为洗口,溜肩,下收敛,造型稳重大气。肩部装饰双狮耳,左右对称,狮口大张,极具立体感。通身上下六层纹饰,本品器身从上自下有回纹,卷草纹,缠枝花卉纹,凤穿牡丹纹,赶珠云龙纹和莲瓣纹,虽然构图繁复,但层次分明,繁而不乱,观之赏心悦目。包罗元代瓷器典型纹饰,如缠枝牡丹,游龙,莲瓣,凤凰纹等,其设计配搭独特,独树一格,不见他例。罐上二龙身躯修长,突睛翘鼻,目光炯炯有神,笔触继而由刚转柔,描绘凤凰于牡丹花间飞舞之姿,为构图增添一份祥和气息。此罐青花发色深而蓝,浓重之处带有黑色结晶斑点,浅淡之处晕散自然。胎体厚重,器底露胎,明显留有制胎时螺旋纹痕迹。通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带青,积釉处呈现鸭蛋清色泽,是典型的元代景德镇瓷器特征。纵观全器,口部虽有缺釉之瑕疵,然不掩其蒙元盛世所特有的雄健之风。元青花传世甚为稀少,如此大器更是难得一见。有研究指出,元青花所以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与借鉴了元代丰富的织绣图案不无关系。如此罐所绘牡丹花,勾画各角度来变现花朵婀娜多姿的画法即来源于元代丝织品,极具时代特征。相似画意的牡丹纹常见于各类造型的青花器物,如天津博物馆所藏的缠枝牡丹纹兽耳罐,罐身腹部所绘云龙纹,其怒瞪的双眼,鱼鳞状的鳞甲,利刃般的龙鳍,鹰形的指抓等特点,均与山东省青州市青州元代墓葬出土的元代龙纹玉壶春瓶上的龙纹极其相似,可资参考。此件作品制作时间应是在至正十年(1350年)至元末(1368年)这十几年的创作成熟期,属元代晚期元青花成熟期的经典作品,实属难得珍品。此式铺首大罐的使用对象目前合理的推测应集中在蒙元官宦显贵阶层。且其诞生于元代饮酒之风密切相关。蒙元时期由于中国加强了与西亚各国的交往,学习和吸收了阿拉伯地区传入的蒸馏酒技术,而且很快在国内传播开来,这是中国酒生产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化。饮酒成风,自然重视酒酿的储存和饮用器具的精致化,由于饮用量普遍增大,需要容量更大又可移动的储存工具,因此此式铺首大罐应运而生。

8:元青花岁寒三友罐,尺寸:高21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5,005,000 ,成交时间:2004.06.28,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春季拍卖会。

此器造型为元代青花罐的经典。直口、短颈、溜肩、溜肩,肩以下渐广,至腹部最大处内收至足,器型曲线,近于圆弧之极至,兜转大度,充满张力,平底,口径大于足径,使之壮硕而不失挺拔韵致,为元代青花罐经典造型。口沿至足,逐层绘菊花、卷草、蕃莲、松竹梅、蕉叶、云肩等纹,构图疏朗,腹间勾双弦线,下绘的松竹梅,简率、野逸,有元人倪瓒“逸笔草草”之画意。“岁寒三友”为元青花流行图案,然岁寒三友纹青花大罐,存世与出土的完整器,甚少,此为仅见。此器由景德镇烧制,胎体为瓷石加高岭士的“二元配方”,质地坚实;釉色白而微青,光润透亮,青花用进口钴料,色泽青翠明爽,笔墨浓处有深斑。日本户栗美术馆有同题材的藏品。

9:元青花缠枝花卉罐,尺寸:高28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2,200,000,成交价: RMB 1,900,000 ,成交时间:2002.12.09,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2秋季拍卖会。

元青花瓷器的秘密


青花瓷诞生于唐代,成熟的青花瓷兴盛于元代,纹饰的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的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元青花 龙纹象耳盘口瓶 18 59423 7484高63.8cm

大英博物馆

众多周知,被学界、收藏界公认的元青花完整器全世界仅三四百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估价均过亿。

元青花完整器价值不菲,动辄过亿,这与其存世量的稀少大有关系。

青花瓷虽早在唐朝就出现了,但品质一般,后经五代、宋辽金到元,因蒙古皇室崇尚蓝白这类色彩,青花瓷工艺才获得脱胎换骨的质变突破。

那时,元青花是皇室御用之物,是赠送外邦的国之重器,在青花瓷上作画之人,多为那个时代一流的画师。

元亡后,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均以巧为美,繁缛造作,丧失了元代画工的率真写意,不仅与元代青花瓷的审美迥异,功力也不如前了。

说元青花,不能不提苏麻离青。

西域“苏麻离青料”的引进,使元青花的色彩步入新的境界。“苏麻离青料”本是产于古波斯一带独有的一种矿物质钴料(一说是产于今伊拉克的萨马拉地区,一说是产于伊朗德黑兰以南400公里的格哈默沙村的山中)。

可惜的是,此料太稀少、太珍贵,从元代至正年到明朝宣德年后便绝迹了,现在只能看到当时采掘后遗弃的一个个废洞。

如此珍稀的颜料,自然被当时的生产者及权贵奉为至宝,被专门用于官窑中大小不同的青花瓷器的描绘。

其中以大型器物,如大罐、大梅瓶上所表现出的特征最为亮丽,有如最华丽的彩衣披在最漂亮的模特身上,使其满屋生辉、惊艳群芳。

若非元朝大力开拓疆土,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古波斯一带,“苏麻离青料”根本不可能被发现,也就没有所谓的元青花了。

元代至正年间,“苏麻离青料”载在骆驼、马匹上,辗转万里运到中国景德镇,其中的艰辛令人难以想象,这“苏麻离青料”竟比黄金还贵。

元青花的自身工艺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无论是颜色、画艺、质量,都是青花瓷中的上乘佳作,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的纹饰、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散发的雄霸之气,强烈震撼着每位元青花爱好者。

资料来源:

故宫博物院、波士顿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大英博物馆

真假元青花瓷器


瓷器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我国历史上曾数次出现发展高峰,其产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尤其是元青花瓷器,造型古朴端庄,地釉清白坚实,花纹遒劲有力,给人壮美之感。但目前大量赝品充斥市场,或用赝品编辑成书,会让很多文物爱好者、收藏者或博物馆工作人员误解。因此,认真探讨如何辨别真假元青花瓷器是很有必要的。

一.元青花仿品史约有20余年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不同时代的陶瓷器有不同的特征,无论在造型、花纹、胎釉、款识以及制作工艺方面都存在一个由早到晚的演变过程,这是鉴别古陶瓷的基础。其次,要掌握古陶瓷中仿品的历史发展状况。仿品是陶瓷发展史中一种特殊产品,就是后代有意模仿前代的作品,也可以叫做仿古瓷。

仿古瓷的出现年代,大约是在元代末期,据明初文献记载,元末已有仿宋窑的器物。明代仿古瓷开始增多,并且有官仿和民仿之分。明代早期至中期多为官仿,以仿宋代五大名窑的釉色为主。明代晚期出现民窑的仿品,此时除仿宋代五大名窑外,还仿前朝的名品,如永乐、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等,并已形成时代风尚。到了清代康、雍、乾时期,制作仿古瓷达到高潮,主要是官仿,包括仿五大名窑,仿明朝各代青花,仿明成化斗彩等。清代晚期光绪时期在陶瓷发展史上属于“回光返照”期,除具有本朝特色的产品以外,还出现许多酷似康熙时期的瓷器。如仿康熙的青花、素三彩、豇豆红等。到了民国早期也就是本世纪初,景德镇瓷业复兴阶段,制作仿古瓷又出现高潮。此时仿古瓷较为复杂,凡陶瓷史中有的名品都进行仿制,仿品中有的精细轻薄,富有民国早期的特点,并大量投入国内市场。但是,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仿品中都没有发现仿制的元青花瓷器。上世纪70到90年代以来,可以说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制作仿古瓷的高潮。现代仿古瓷更是无所不仿,此时元代青花、元代卵白釉、蓝釉以及釉里红等已经有了仿制品。就国内来说,元青花的仿品出现至今有20余年,也就是说在鉴定元青花时,不是真品就是现代仿制品,不可能是明代或清代仿制品。

二.现代仿制的元青花瓷器

现代仿制的元青花,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精美的“高仿瓷”,一类为粗劣的制品。前者制作技术高超,凡元青花所具备的特点,在仿制品上都能表现,达到乱真的程度。后者为一般的制作,不能乱真。下面分别介绍。

“高仿”瓷,早在本世纪80年代初已仿制成功。景德镇陶瓷馆的陈孟龙、李会中二位先生曾介绍说:元青花瓷的复制技术是由景德镇陶瓷馆和东风瓷厂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采用传统手工工艺,按照原物大小、器胎的厚薄、形体的变化、纹饰的形象和画法、装饰的处理以及青花瓷的釉色和彩色等方面进行复制。参与复制的工作人员在复制前对原物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充分掌握原物的特点,采取传统手工工艺的同时,并结合运用现代工艺条件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力求艺术风格上与原物达到一致。当时的复制品大件有瓶、罐、盘,小件有高足杯、碗、花觚、香炉、小罐、折腰碗、高足洗等。这批复制品,经过多位专家评定,认为复制品保持了原物的时代风格和艺术特色,制作精良。

这批80年代的仿古瓷是许多专业工作者在探讨古陶瓷的科学技术和艺术风格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再现了600年前元代的青花艺术;但是从鉴定上严格的说,则精美有余,古朴豪放不足。今天文物市场活跃,要警惕有人将这批仿古瓷重新投入市场,以假乱真。

另一种高仿瓷是近几年来的新作。近些年来,景德镇私营窑厂林立,只要历史上景德镇出现过的品种,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他们几乎都仿。据说有投资商和私营窑厂注入大量资金秘密仿制,作品惟妙惟肖。这种秘密制作的仿古瓷还要经过挑选,将最好的、与原物最接近的器物留下,其余打碎。这种仿古瓷多为稀少的名贵传世品。但窑工发现仿古瓷有利可图,背着老板不全部打碎,保留几件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民间有时也出现高档仿古瓷的重复品。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鉴定时要提高警惕,遇到精美的元青花一定要慎重对待,除了请专家鉴定,广泛听取意见,同时还可以参考科学仪器的测定结果,看看放射性元素的情况,进行研究。

另一类现代仿制的元青花为粗劣制品。稍有元瓷知识的人一看就能认出是赝品。但是近几年来发现这类假制品,也被不少缺乏文物知识的人当作真品收藏。这类制品多为大器,如大盘、大罐、大梅瓶、象耳瓶等。现收藏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的元青花凤式壶,为原元大都遗址出土,此壶虽有伤处修复,但小巧精美。笔者曾见到有高40厘米的此壶仿品,收藏者不明真相,当作珍品收藏。这些新品胎体都很厚重,地釉颜色不一,釉面显得油亮又很坚实,绘画的花纹水平很低,都是照搬原图,笔线笨拙。

另外,笔者近几年来在国内外考察与访问中,发现现代仿制品很复杂。以青花为例,国内外都有仿制,除景德镇外,南北各地民窑都有仿制。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仿古瓷,从胎质釉质上分析,有可能是台湾或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仿制的古代青花瓷器,也包括元青花在内,有的仿品粗劣,有的也很精细,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三.如何鉴别真假元青花

元青花的特点很“开门”。“开门”一词是文物界鉴定文物时的一个常用语,是形容一件器物的时代风格较突出,很容易掌握的意思。元青花的特点包括造型、胎釉、款识、工艺技法等多方面,综合起来就是时代风格。这个时代风格是经过几代人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但是现代的赝品将传世品中许多很“开门”的特点通过作伪的手法一一表现出来。在今天科学仪器还不能完全解决古陶瓷鉴定问题的时候,如何掌握真与假的区别呢?我个人的体会是必须牢牢掌握真品的特点,同时要善于识别和掌握赝品的特点。真假对照,互相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这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现将真假元青花瓷器的几个重要特征综合一下,供参考。

首先是元青花瓷器的地釉。总的观感为青白色,但青白的程度不一致,有的白中泛点青,有的较白,有的偏青,更重要的是釉面坚实感强烈。新品的地釉很复杂,以青白釉为主,但呈色上有的偏白,有的青灰,有的青绿犹如淡淡湖水一般,还有的釉面开粉红色或米色纹片,或在釉面上做水碱痕迹,也有经打磨后釉面无光泽等多种现象。

第二,元青花的原料和青花斑点。从元青花瓷器分析,是使用两种青花料,一种大型漂亮的青花瓷器,多为进口原料,色调蓝艳,有宝石蓝的感觉,带有黑褐色的斑点,有的微微带点锡光,手感微微下凹。这种斑点是自然形成的,也有的是根据纹饰构图需要加重点绘的小斑点。斑点中心为深褐色,外围一周蓝黑色晕散到釉中。此类器物仔细赏析,通体青花纹饰的色调不一致,器身的弦纹、花纹的轮廓线以及渲染的花朵,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另一种为国内墓葬出土或外销到东南亚的小件青花瓷,多使用国产料,色调蓝灰。这类仿品少见。新仿制的元青花是现代配制的青花料,呈现出的黑褐色斑点比较密集,斑点颜色较浓重,侧视斑点处,釉上仿佛浮有一层薄薄的银灰色金属片。通体青花颜色虽然也不一致,但多属蓝黑、蓝灰等色,但也有接近元青花色调的,从气韵上看没有达到元青花那样古雅深沉。

第三,元青花的纹饰绘画潇洒自如,笔线有力,具有一种壮美之感。多层次绘画装饰的器物,纹饰紧凑和谐,留的地釉不多。新制品笔线拘谨无力,有的画面纹饰较稀松,器表给人的感觉工细漂亮。

第四,元青花底部釉斑现象一般表现在大罐、大瓶的底部。可能是工匠在施满釉后需将底部釉很快擦掉,但又没有完全彻底擦掉,只要达到在窑内不粘连就可以了,没有擦掉的釉,即成为后人说的釉斑,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釉斑有大有小,或宽或窄,釉斑周围有的还有浅淡的火石红色。现在的新产品,釉斑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使用类似毛笔工具随便抹成的,釉面扁平,光亮不自然。

第五,元青花的器底有火石红色旋纹及跳刀痕等现象。不一定每件器物底部都出现,一般出现的火石红色较浅淡,仿佛刷过的泥浆色,表明有点油亮的光泽,旋纹及跳刀痕隐现。现代的仿制品火石红色有的浓重,有的浅淡。浅淡的都是将新做的火石红色在入窑前先抹掉一部分,所留下的痕迹,轮旋的弦纹和跳刀痕纹路很深。有的赝品底部还涂抹一些黑灰色的东西表示器物的旧意。

第六,元青花瓷器很少写款识。目前只发现一对收藏在英国的至正十一年大瓶,这是众所周知的。而新制品中出现许多写有“大元国某某年制”的字样,迷惑他人。

另外,掌握真品的特征是鉴别赝品的依据,但真品的特点有的是可以用语言概括出来的,有的不能用语言形容,这就是每件器物的时代质感和气韵。对于鉴定来说这些极为重要是需要自己用心体会的。

元青花瓷器的火石红


火石红是元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不是所有的元青花底足都带火石红,火石红可充分表现出元代青花瓷器的风采,也成为元青花鉴别的重要条件之一。

麻仓土胎元青花瓷器烧制或润生出的这种火石红的颜色为桔红褐黄的融合色,表面有一种半金属光泽。在瓷器釉滴边缘或在底足胎釉结合处渗出窄窄的线状桔红褐黄色来。虽然是一种桔红褐黄色,但颜色却融为一体,并无黄色显露,即有时偏桔红,有时略有褐,绝不会偏出黄色来(人造假火石红边缘经常会偏出暗污的黄色来)。

再就是在元青花瓷器底足的表面渗出点点桔红褐黄色,往往伴着底足出现的一些黑渣点共生存在。个别器物火石红特别多的时候,其底足呈现出大面积的色素覆盖,即全被火石红遮住。

元代时,麻仓土开始用于青花瓷胎体的制作。麻仓土产于景德镇附近一座叫麻仓山的地方,属于一种含有较多铁分子结构的优质高岭土。由于含有铁成份,在和主要制胎材料瓷石配合成胎土料烧制后,会在某些地方产生火石红。比如底足表面、底足胎釉结合处、胎内浪荡釉滴的边缘处(口沿内表、胎内表均会有这种釉滴)。

除了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火石红外,一些出土的器物在出土前也会在所埋藏土层的湿润环境中润发出火石红,或在湿润闭塞的环境中使原有火石红特征增强。

元青花真火石红和假火石红鉴别

真火石红和假火石红的本质区别用两个字概括就是符合不符合“自然”。真火石红生成的因素就相当于自然界中的“基因”,这种“基因”是深藏于麻仓土和古代瓷石中的“密码”,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这种“基因”自然而然地使胚胎生出美丽的火石红。没有这种“基因”,就是使再大的劲儿也没用。比如景德镇造假者研究出火石红是一种含铁较多的晶体析出物,便往现代胎土里面掺些极细的铁分子之类,又在胎体中保留湿气采取垫烧留有空隙增加氧化量,或在足底事先刷一种含铁量较大的浆料,烧出前面说的如同刷出来的褐色,即薄薄贴在底足下一种四不像的发亮的附着层。其毛病之根本就是忘了“自然”,不知道铁分子不等于“基因”。不错,麻仓土中确实含铁多,但铁再多,如没有其中的结构性微因子作用,火石红也不可能生成。故现代火石红难以仿成古代火石红,其关键就在于没有结构性微因子的给力。

火石红现象的模仿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人们常说景德镇能仿出火石红,但其仿照的最高超者和真品火石红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就像刷出的一层红褐色浆状物烤在了底足上,或像薄薄一层附在胎骨上的皮层,没有渗出感、浸润感,没有半金属光泽,更像一层发亮的褐红色薄漆。因此连造假者本身也觉得很泄气,现在干脆不做火石红,直接做成无火石红器物来冒充真品。因为元青花瓷中的确有一部分无火石红。这也成了造假者冒充元青花瓷的借口。

元青花瓷器的鉴别口诀


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胎釉工艺鉴别口诀

瓷土掺加高岭土,二元配方元代始。

手制胚胎多层摞,斜削外足刀法主。

釉下钴料画青花,各色釉下青花属。

一千二百高温烧,胎体瓷化程度足。

白瓷青花美清楚,元代瓷业世界瞩。

创烧二元青白瓷,真正白瓷元代始。

底足刀工鉴别口诀

元瓷到底看些啥,看着粗糙摸着滑。

挂浆涂红元瓷有,垫砂支钉粗磕手。

器底粘釉留釉斑,跳刀旋痕也全有。

看底认清刀技法,抖刀不稳有七八。

元青花工艺鉴别口诀

器型高大胎厚重,青白卵白都常用。

呈色青灰国产料,呈色浓艳苏料用。

瓢瓶梅瓶玉壶春,多棱制作有成就。

上窄下宽梅瓶口,枢府瓷器小足正。

碗盘器底常无釉,大件底部有滴釉。

圈足外墙斜削制,旋痕跳刀底上皱。

纹饰构图多密布,图过双线鉴之重。

实心蕉叶分瓣莲,鉴时条条不疏漏。

代社会杂剧繁荣昌盛,北方蒙古人对南方汉人历史故事非常着迷,戏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动蒙古人爱憎分明的朴实情怀。将故事凝固在厚重结实的瓷罐上,放进蒙古包里,在存放食品杂物的同时,还可时时欣赏那回味无穷的戏剧故事。即使不小心用足踢到也不会被轻易碰碎。那些厚重而扁的元青花罐,成为蒙古皇室贵族的生活实用器。其绘画,一般采用剪纸或版刻模印取其部分拼图,在瓷胎上填色而成。透露着浓郁的年画风味。因为缺乏原创,除造型不同,精美程度大同小异。

瓷器收藏:元青花之谜有哪些


瓷器收藏:元青花之谜有哪些?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非常高,全世界的人用金钱表示对我们文化的尊重。那么,元青花为什么价值连城呢?首先要了解背景。元代政府在拿下江山之前,就设立了浮梁瓷局,浮梁是什么地方呢?白居易的《琵琶行》里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浮梁”就是景德镇,也盛产茶叶。由于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的成熟烧造,为元青花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基础。那么,元青花之谜有哪些呢?

元青花之谜——蓝色纹饰

青花的创烧有宋代创烧说和唐代创烧说,但地点都不是景德镇,与景德镇没有传承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完整器,都是一些残片,这些残片的胎质跟景德镇的胎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也不能认为所谓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什么直接关系。

元青花有很多谜。第一个谜就是它为什么是蓝色的。首先,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波斯的工艺提倡繁缛,与宋的追求完全不一样。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亚、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带来了西域的文化。

元朝建立以后,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的建筑。

元青花之谜——突然成熟

元青花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一出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没有小苗。过去任何一个窑口的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出现于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的影响,原材料和工艺都是从波斯输入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北方工匠绘画能力都比较强,比如磁州窑就是以绘画为主。工匠到了南方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这么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就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至今从学术角度上讲,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元青花之谜——题材众多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题材众多。它跟其它瓷器的题材表现是不一样的。它题材众多,什么都有。有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人物,什么都画。它为什么画这么多题材呢?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致都是花卉呀、翎毛、走兽呀、龙凤纹呐,都是这些,后期出现了大量的戏剧故事片、人物。第一个原因是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有情节,愿意画情节。第二个原因是景德镇,在元朝后期的时候朱元璋驻扎在此。朱元璋在没拿下江山的时候,长时间地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陶瓷的生产应该有过影响。所以它人物作品就开始渐多。

高仿青花瓷的收藏价值


高仿青花瓷的收藏价值

陶瓷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东西,虽然古代的陶瓷做工精美,有很高的的收藏价值,但是由于数量很少,价格又高,一般人很难收藏。因此,一些人把目光转向现代的青花瓷。现代的青花瓷属于工艺品,利用现代技术,制造的仿古作品,具有欣赏的价值。那么,现代的青花瓷制品如何进行收藏呢?

首先要看工艺。现在的青花瓷虽然采用的是现代工艺,但是制作方法也是有区别的。选择收藏的时候要进行比较,选择做工比较精致,或者人工成分比较多的制品,这样的青花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其次要看仿古程度,现在的一些青花瓷工艺品有些是沿着古代的路线,在颜色的选择上,器形的选择上跟古代制品保持一致,而有一些青花瓷作品进行了改良,图案换了颜色或者整体器物的形状进行了改变。这时就要看改变后的器物是不是整体比较和谐,不管是颜色的搭配还是形状的选择都符合事物的自然规律,如果符合,就具有收藏价值。如果改变后的器物改变了事物的原始结构,只具备欣赏的特征,违背了实用的原理,就不具有收藏的价值。

总体来说,现代的青花瓷还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收藏仿品中的高仿品,虽然年代不够,但是做工和其他方面都比较精致。这样的藏品才具有升值的潜能。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元青花瓷器有怎样的收藏价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元青花瓷器有怎样的收藏价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