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雍正御制款瓷器鉴别 > 导航 >

雍正、乾隆两朝御瓷的优劣

雍正、乾隆两朝御瓷的优劣

雍正御制款瓷器鉴别 鉴别瓷器的优劣 雍正瓷器鉴别

2021-03-01

雍正御制款瓷器鉴别。

雍正、乾隆两朝御瓷的优劣:

乾隆早期御瓷比雍正差?

清朝康、雍、乾三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期,集历代古瓷工艺之大成,而三代中又以雍正朝为顶峰,到了乾隆朝初期则略有下降的趋势,那原因何在呢?我们先从被誉为“瓷中皇后”的画珐琅瓷中,探寻其内在的根源。有人说,这与雍正帝对官窑瓷烧制的亲力亲为有关,这只说到了很小的一部分,因为乾隆爷对官窑器烧造的重视程度也是事必躬亲的。我们从清宫档案不难找到此类记载:乾隆六年四月十二日唐英被责问“烧造上色之瓷器甚糙,釉水不好,瓷器内亦有破的,著怡亲王寄自唐英。”足见乾隆帝对御窑瓷的烧造过问亦十分细致,连上色和釉水都点到了。那为什么烧制出来的作品仍不及雍正时?以珐琅彩为例,雍正时画珐琅的画师都是当时风靡画坛的一流高手,如戴恒、唐岱、贺金坤、汤振基、邹文玉等,因此使绘在瓷胎上的画达到了蝶有绒毛,花含露珠之精绝。而乾隆时,这些高手竟移作他用,倒不是将这些宫廷画师贬谪了,而是将他们纷纷提升,以致“乾隆元年四月十四日,催总默参峨为画珐琅人不足用,另欲将画珐琅画人张维奇情商进内当差,照例行取钱粮,每月工含银五两,二八月衣服银十八两,回明内大臣海望,监察御史沈瑜,员外郎三音保准行。钦此。”乾隆元年不但画珐琅缺人,在烧珐琅方面也换了新人:“乾隆元年三月十七日,首领吴书来说,乾清宫苏培盛、交小太监何德祿、王成祥、杨如福、魏青奇四名,传旨,着给珐琅作,与烧珐琅。钦此。”可见竟然将这些小太监也用上了,其烧制质量自然不能与雍正时同日而语。

乾隆下这样的御旨,是提升原班画珐琅画师后,突然发现画珐琅人缺了,故立即下旨着内务府招新人补充,在他看来仿佛画珐琅器不必非要全国一流的宫廷画师,只要有相当高超的水平即可。而事实上,如此一调换,直接造成瓷胎画珐琅器的水平下降。我们可以从瓶碗上看出,雍、乾之间珐琅器上绘画水平的高低差异。比如同样画奇石,雍正的宫廷画师运用国画的皴法和细笔勾勒,精细地表现出奇石的立体效果,而乾隆时的画师,只是将笔由山顶整片深抹下来,甚至用石青色简单地分出些浓淡而已。就是在诗词的钤印上,乾隆时也不及雍正时讲究,多用红彩代替了红料。一对比,立分高下。另外,一个更为直接的原因:雍正时,珐琅彩瓷是先由景德镇烧好素胎后运京中,交由造办处,等宫廷画师绘成后,送如意宫,怡亲王府和颐和园小窑烧制而成。加之雍正帝亲自参与,任何人不敢草率为之。到了乾隆时,宫中珐琅彩瓷移交景德镇烧制完成。清宫档案中有记载“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瓷器一百七十四件,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再五彩珐琅瓷五寸瓷碟一件,五彩珐琅暗八仙瓷碗一件收小些也烧造。”

弹劾追责之下乾隆御瓷又有惊世之作

移交景德镇,交唐英督烧,照例质量也不会下降多少。唐英艺术素养非常高,既是个绘画能手,又是制瓷高人,有学者说他是因为由员升为官后志得意满,业务上松懈所致,此观点值得商榷。因唐英在乾隆七年曾上书要朝廷免去其“九江关务”一职,希望自己专职督烧御窑,足见他并非将官职看得很重,骄怠一说经不起推敲!他一再遭到乾隆的查问,如前面所述的色和釉的问责外,同月又被更严厉的追查,“唐英钦奉硃批,不但去年,数年以来,所烧造者远逊雍正年间所烧造,且汝从未奏销。旨到可将雍正十一、十二、十三年等,所费几何?所得几何?乾隆元年至五年所费几何,所得几何?——查明造册奏阅备查,仍缮清单奏闻。”

用词之严厉快到弹劾追责的程度了。其实唐英哪敢懈怠?他做事历来谨小慎微,克勤克俭,这主要是由于御窑厂协造一职屡屡更换之故,而更为主要的原因,此时唐英主抓税务,陶务竟然为次了,一年只去景德镇两次。自己不能自始至终亲历其间,质量上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唐英再有能耐,靠遥向指挥必然不如心意。加之具体掌管烧造的人,即工厂的厂长一职,无固定人员,运作自然松懈,产品质量必定无法保证。皇帝的追责,唐英何敢申辩,只好强吞苦涩,直到乾隆六年十二月,一个名为老格的督窑员继承协造一职后,情况才有了改观。所以,乾隆八年之前的御瓷无论从形制或纹饰基本都参照雍正时的产品,少有创新之作,直到从乾隆八年至乾隆二十年唐英退休,在老格和另一帮手六十三的共同努力下,又创造出了很多惊世之作!将景德镇的官窑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饮流者说瓷》中提到的落“古月轩”款的珐琅彩瓷应该是乾隆八年后唐英、老格、六十三合力研烧的精品,不输给雍正时的瓷胎画珐琅器。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康熙、雍正、乾隆盛朝时期的珐琅彩特点


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九秋菊花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

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雍正时期有色地彩绘,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白地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溶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创,特别靓丽。

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枝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由于乾隆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很关心和发展粉彩的枝艺。于是乎珐琅彩有些退后,而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这些过渡时期的产品也有其较高的艺术水平。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绘画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并配御题诗句。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随之而来就有了非常优美的锦地开光的山水、人物、花鸟纹饰,这一新的工艺实质上也不是珐琅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绿里粉彩”。

七、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

康熙四十年后才开放禁令让其落款。不过必将原用“熙”字改写成“熙 ”字,这个“ 熙”仅出现在康熙的瓷器上。

康熙的款识在珐琅彩器上均用色料写款,有红、兰、紫、黑等色。落款仅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匡。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其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用笔。

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匡,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见兰科款。

乾隆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匡形一种,乾隆有兰料也有赫色料款。

同样是青花瓷盘,雍正朝的贵?还是乾隆朝的贵?


青花瓷可能是我们过人民最熟悉的瓷器品种之一,不仅有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在各种含有中国元素的设计中,青花也会是其中一个元素之一。雍正、乾隆时期青花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在北京中贸圣佳将要拍卖的一些瓷器中,小四看到两件青花瓷,分别是清雍正青花缠枝团寿西番莲龙凤纹折沿大盘和清乾隆青花应龙纹大盘,同样估价是50万-80万,最终会那个更贵一些呢?

清雍正青花缠枝团寿西番莲龙凤纹折沿大盘

尺寸:直径44.5cm 估价:RMB500,000-800,000

这是一件敞口盘,折沿,弧壁。口沿绘饰祥云纹,盘壁为六组缠枝并蒂莲纹,莲花中心有一篆书“寿”字,盘心绘一对戏珠龙凤,空白填以如意卷云,外壁绘福山寿海纹。此件青花龙凤穿云大盘,整体端庄规整,青花发色明亮清晰,所绘龙凤气韵生动。图案动静相生,纹饰线条流畅,尽显雍正官窑气质。

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糙、有旋胎痕。乾隆时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龙凤纹是明、清瓷器常用的装饰题材之一。龙为百兽之长,凤为百鸟之王,属于神兽瑞鸟。由龙凤组成的画面,称为“龙凤呈祥”,属于内府经典的吉祥纹饰。明清御窑烧制的龙纹瓷器中,应龙有其特殊含义和象征。据汉《淮南子•览冥训》载:“女娲补天之后,名声被后世,光晖熏万物。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蛇,浮游逍遥。”后世续前史传说,不断神化应龙。清康熙时期的《述异记》称:“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千年方为应龙。”及此,应龙已具清晰明确的地位,作为龙之长者和长寿的象征,随之固定。

清雍正时期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府财力雄厚,国内外市场活跃,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青花瓷在雍正时期尽管不是官窑的主流产品,但其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无法比拟的。雍正时期的青花瓷,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

雍正时期在仿古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镇御窑厂受雍正皇帝的影响,仿烧前朝作品达到高潮,尤以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的色釉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准。从仿烧的青花来看,有的不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纹饰色彩描绘逼真,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雍正仿明代早、中期青花作品,追求形神俱似;仿明代后期青花则比原作更精雅;沿袭康熙青花作品几乎完全一致,如不注明年款,无法区别。雍正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尤其精美,某些方面已经明显超过了永宣的水平,带有雍正朝特征。雍正仿永乐、宣德青花与真品相比较,真品圈足未经打磨,雍正仿品圈足多经过打磨而呈滚圆的泥鳅背状;真品因淘洗不精底部见火石红,雍正仿品淘洗精细底部无火石红;真品胎较厚重,雍正仿品胎较轻薄;真品青花中有分布自然、深入釉底的铁锈斑,雍正仿品青花中无铁锈斑而有重笔点染、分布规则的藏青点;真品青花中可见小笔绘画的痕迹,雍正仿品青花中无此笔痕。雍正仿古瓷不是刻意模仿,而是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模仿,对于古瓷的缺陷,则是利用新的技术去克服。例如,宣德时期的玉壶春瓶是拉坯制作的,雍正时期的玉壶春瓶则是利用模具倒出来的;宣德时期的青料采取的是水洗法提炼青料,铁锈斑无法完全清除,雍正时期对青料采用的是火锻法提炼,可以完全清除青料中的铁锈斑。然而,为了达到宣德青花的效果,工匠没有刻意使用含铁锈的青料,而是在绘画时,在画中使用青料点染,同样可以达到宣德青花的效果,又在青花中不见铁锈斑。

清乾隆青花应龙纹大盘

尺寸:直径51cm 估价:RMB500,000-800,000

这件盘子比上一件直径大了近6厘米,盘口沿绘海水波涛纹,内外壁绘四条行龙穿行于莲花之间。盘心绘正面应龙,气势雄浑。线条流畅,尽显乾隆官窑经典气质。外底中心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典型乾隆器生产量极大,是当时社会大众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外销出口瓷的主体。其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严格,但产量却远大于雍正朝。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袭前朝,仿的最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精瓷与粗瓷的差别很大。

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较多。

从工艺到器形上看,小四个人还是很喜欢雍正朝的,毕竟雍正的性格让他这一朝的瓷器成为清朝瓷器的巅峰。但瓷器的最终拍卖价格看的不仅仅是这些,还要看瓷器的品相、出处及流传等因素。最终价格谁高谁低,谁也说不准,我们等着拍卖结束来看看吧。

乾隆御瓷华贵与雅致并进


乾隆朝御窑素以实力雄厚、品质卓绝著称,本文所展示的两件器物既秉承御窑风范,又于规格、工艺诸方面达到极致,在精品云集的乾隆御窑中亦可脱颖而出,堪称盛世御瓷典范之作。

从性质看,本瓶有别于清宫大运瓷器,属于传办性质的供御器皿。传办瓷器是皇帝根据自身需要或清宫特定原因临时加派烧造的瓷器,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要求,数量罕少,制作尤精,不惜工本,皇帝本人往往深入参与设计和最后定夺。例如本品之烧制,首先需要内务府造办处出具画样,设计出百花齐聚之画稿,交付御窑厂作为粉本。

其构思最妙之处则是尽收春意盎然之象而又无砌堆之感,殊为巧思。瓶外壁所饰花卉纹,传统称之为“百花不露地”,寓“百花献瑞”之美意。由于纹样繁密,临摹工作最难,诸多彩料也需一一调试,故一器告成需历时数月之久,耗资甚巨,绝非其他御瓷可比。

检阅公私典藏,乾隆朝百花不露地者寥寥无几,多典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本瓶与乾隆朝所有百花不露地琢器在装饰布局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其余同类皆是自上而下通体以百花不露地图案装饰,而本品则是口沿与圈足二处皆饰以辅助纹样如意云头纹和芭蕉纹,古雅规整,令人更觉尊贵有加。

此瓶造型采用乾隆朝新创高档御瓷样式,口呈喇叭形,两侧分别堆塑柿蒂附耳,整体造型挺拔俊朗,线条流畅而不失节奏感。此瓶形由于其腹部空间开阔,既便于通景作画,也可运用开光手法布局,修长的颈部可堆塑各式双耳,亦可不加修饰,从而使这一瓶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再加之自身造型隽美出众,因此自出现之时,即成定式,一直流行至嘉、道两朝,并衍生出多种相似造型。传世品显示,瓶两侧堆塑双耳多见螭龙、夔凤、蝠磬、寿桃等,但以柿蒂为耳的作品,在目前所见的藏品资料中从未见过相同例子。

瓶外壁主体纹饰作于腹部四面开光之中,开光为长方倭角形,凸起于瓶身之上,使画面更具立体感,但同时也对制胎和烧造温度的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这一方法也仅用于少量高档御窑瓷作之中。四面开光之中的正背两面分别以墨彩隶书书写乾隆皇帝两首御制诗,两侧开光中分别描绘诗中所赞咏的秋菊与冬梅,构图注重花朵之间的距离感与空间感,搭配清雅的设色与细腻清秀的笔风,给观者一种温和沉静而又不失富贵的美感。同时,此瓶采用青花粉彩技法,是乾隆朝十分少见的装饰手法,在工艺传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梅菊俊逸,百花繁荣,雅致与华贵并进,此两件乾隆御瓷彰显出清代制瓷盛世的最高水平,见证了清宫御瓷千古不遇的辉煌成就。

鉴识雍正和乾隆瓷要点


当下的古瓷收藏界,对清三代的瓷器青睐有加。这是因为,清三代是清代制瓷的高峰,而传世的清三代瓷器,尤其是官窑器则越来越见少。在清三代瓷器中,除了康熙以外,就要数雍正和乾隆瓷了。因为其珍贵而少,仿品也就层出不穷,在收藏时需要特别小心鉴别。

要鉴识雍乾瓷,先看瓷胎。应当说雍正时期的胎骨与康熙朝的差不多,也是洁白、坚硬、紧密、细腻的,放大镜下可见糯米状。但其胎质较之康熙时期稍差一点,胎骨也要稍薄一点。到了乾隆朝,初期与雍正期差不多,中期之后就比雍正朝的更显逊色了,虽然胎质尚可,可无论精细、硬度或洁白程度,均已不如雍正朝,同时,胎壁也大都比雍正期的略厚。这一点,尤其是初学者只有在实物比较之中方能领悟。

很重要的一点是看瓷釉。这个时期的制品,烧制工艺和火候掌握均较前有所提高,因此,瓷釉细润,胎釉结合紧密,器物显得精细。相对而言,乾隆朝的釉质稍粗。但无论雍正还是乾隆,在放大镜下均可见到釉面的普遍特征是有细微的橘皮纹,乾隆朝尤甚,有些器物底部釉面还会出现波浪纹。当然,不是所有的雍乾瓷都有,但在多数瓷品中均可发现这种现象。这也是一个重要鉴别依据。

雍乾时期,一道釉的品种较前有所增加,而且盛行仿制宋代名窑的青釉瓷器。在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其时代特征。比如,雍正期的颜色釉器口沿一般均有一条清晰整齐的白边,俗称“灯草边”;雍正期的青釉器达到非常成熟的程度,前后各朝的制品均不能与其匹敌,但要确定其雍正年代,必须注意其釉面的橘皮纹和圈足的润滑程度;而乾隆期的青釉器虽品种与雍正时差不多,但制法与质量则略有不同。乾隆青釉器不论官窑或民窑,常见有在圈足上涂一层黑色酱釉,而且多数有剥落痕。另外,乾隆期的一道釉器胎釉的结合处常不呈一条齐线状,而是出现极小的锯齿纹特征。这在鉴识上也是一个重要特征。

两朝彩瓷均较前朝有发展。清三代的白釉均非常洁白、晶莹,尤其是雍正朝的白釉更显滋润,比乾隆朝玉质感更强。另一种是白中闪青,也是晶莹滋润的,但比较而言,闪青的程度康雍乾三朝是逐渐減轻。乾隆白釉的釉质虽然较之前两朝稍次,但仍是很洁白滋润的,此外,乾隆白釉在釉面的转折积釉处,常会呈现出浅淡的黄绿色。这也是识别乾隆瓷的一个特征。青花器在雍正朝其青翠、艳丽不如康熙,着色层次也不像康熙多,一般只有2-4个层次,晚期颜色深一些,层次更少,总的说此期青花色调较为柔和秀丽。乾隆朝的青花初期与雍正期差不多,以后的质量就不如前朝精细了。颜色也更深沉些,成为蓝中微闪紫色,层次也更少,立体感较差。炉钧釉在雍正朝新创,其主要特点是流淌的蓝釉中,其间又出现红色或青色小点,雍正期这类釉器在器物里外及底部均施釉,这是重要特征。到乾隆朝多数已为仅有青色小点。此外,雍正期的蓝色釉成水波状,而乾隆朝后则成为密集的点状蓝釉。

在彩绘风格上,较之康熙的古拙苍老而言,雍正朝则显淡雅柔和、疏朗俊秀,而乾隆朝则是华缛多姿、讲求对称。青花瓷在此期无论官窑民窑都有大量烧造。雍正前期类同康熙,后来出现不同,色彩的青翠、艳丽和染色层次均不如康熙,到晚期色调更深,层次更少。色调显柔和秀丽。乾隆朝的青花料质又不如雍正朝精细,颜色更见深沉,蓝中微显紫色,层次更少,立体感较差。两朝均有仿明宣德“苏麻离青”料的青花器。可从其析出黑斑的不同效果以及施料方法的一笔涂抹中加以区别。永宣时期用“苏麻离青”出现的铁斑系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色深处出现的铁斑是吸进釉里的;而清代后仿的“苏麻离青”铁斑效果系人为做出,是浮于表面的,有的凹进的效果,也是人工点厾而成。

两朝官窑器及民窑精品的底足多现糯米粉感的所谓“泥鳅背”状。与康熙朝的缺口齿咬状有很大不同。

仿品器物往往胎骨过重,仿雍正朝的却在上下胎壁上无厚薄变化。仿品的纹饰多粗率,青花色调多漂浮。款识文字书写常草率粗放。有些器型和饰件为后人臆造。但要识其真伪,最终还要看其有无旧气。而在这一点上,又要细心去排除人为的作旧。初学者最好的办法只有对照真品,反复去比较研究。

乾隆皇帝好为瓷器题诗 前朝本朝均有其御制诗


清乾隆 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

带有御制诗的瓷器,是清宫瓷器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目前北京故宫收藏的历代瓷器中,大约有300件带有乾隆御制诗。品味这些瓷器,我们仿佛慢慢走进了乾隆皇帝的内心世界,看看这位盛世之君,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帝王,有着怎样的爱好和情趣,又有着怎样的心思和喜怒哀乐。

乾隆皇帝是作诗能手,关于其一生作诗的数量,有学者统计为4.3万余首,也有人统计为4.1万余首,还有学者认为超过5万首。但不管怎样,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总共才收录了4.89万首诗,而这些诗是2200多人花费数百年时间才写出来的。且不管乾隆诗作的水平怎样,至少可以说明他是一个勤奋的人。

总体来说,乾隆皇帝一生所作诗文,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勤政恤民之作。如《郊外即事》:“郊圻犬吠杂鸡号,策马霜华点素袍。收获才完仍播麦,田家四季总勤劳。”

第二,骑射讲武之作。如在《率侍卫等习射殿庭》诗中写道:“我朝弧矢服天下,太平讵敢忘戎焉?吁嗟荩臣听予言,克念尔祖勤劳者。”

第三,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之作。如《山田》:“旧代常愁烽火惊,于今此地有人耕。混同中外皆天泽,倍切乾乾保泰情。”

第四,说理咏史之作。如《夜静观书》:“看书如看山,其境日日殊。随境不会心,多闻不如无。”

第五,个人生活的写照。如悼亡诗《慧贤皇贵妃挽诗叠旧作春怀诗韵》:“牛女岁一会,讵云隔天汉。崦嵫虽下舂,扶桑复明旦。人生赴壑蛇,去势谁能绊。永惟王衍言,言笑忆晏晏……”

乾隆一生的诗作虽多,但其中与宫廷瓷器有关的,就数量较少了。据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带有乾隆御制诗的瓷器约有300件,器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代之前的历代名窑瓷器,特别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另一类是乾隆本朝御制诗瓷器。

《紫禁城》1998年第3期刊载的吕成龙先生《乾隆御制诗中的瓷器误定举例》一文谈到,乾隆皇帝一生做了大量的咏瓷诗,新中国成立前,郭宝昌统计为199首,其中咏柴窑4首、定窑32首、官窑70首、汝窑7首、钧窑9首、哥窑22首、龙泉窑5首、宣德朝瓷器8首、成化瓷器2首、嘉靖瓷器l首、咏陶器15首、咏白瓷l首、咏宋瓷9首。

从上述统计我们不难发现,乾隆皇帝对宋瓷十分热爱。他也曾在自己的诗文中谈到,在自己心目中,只有宋瓷才能真正称得上是瓷器,才是真正的人间珍玩。既然对宋瓷如此钟情,那么写下大量咏宋瓷的诗作,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乾隆皇帝做为一代盛世之君,他把玩瓷器的方式绝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不但要写咏宋瓷的诗,而且还要把这些诗镌刻在宫廷收藏的宋代瓷器上面。

前代瓷器上的乾隆御制诗:

据专家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朝之前的历代刻有乾隆御制诗瓷器20件,御制诗被镌刻在器物内、外底及外壁等各处。例如,宋官窑粉青釉圆洗、宋官窑葵瓣口碗、宋官窑葵瓣口盘、宋汝窑天青釉三足圆洗、宋哥窑双耳炉、宋定窑白釉碗等等。

这些镌刻在瓷器上的乾隆御制诗中,乾隆对瓷器的釉色、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了品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收藏和把玩古物的喜悦之情。从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乾隆皇帝对这些瓷器是发自内心的喜爱,绝不是做为帝王的附庸风雅。

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宋哥窑双耳炉,造型典雅端庄,釉面开有许多深浅不一的片纹,深者色呈黑色,浅者色呈黄色,俗称“金丝铁线”,这种自然天成的美趣,备受历代文人及鉴赏家推崇。此件哥窑双鱼耳炉在传世哥窑器物中称得上是精典之作,器底有六个圆形支钉痕,及镌刻乾隆御诗《咏哥窑炉》一首:“伊谁换夕薰,香诗至今闻。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寥寥数句,即把哥窑釉色之美展示给世人。

对于宫中所藏汝窑瓷器,乾隆皇帝更是珍爱有加,在传世品的许多件汝窑器物底部都刻有乾隆皇帝的诗文,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汝窑三足圆洗,淡淡的天青釉色细润如堆脂,釉面遍布细碎片纹,韵味无穷。这件三足圆洗极为珍贵,底部镌刻一首乾隆皇帝于戊戌夏时所作的御题:“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乾隆皇帝除了在前朝瓷器上镌刻御制诗文外,本朝瓷器上也多见他的诗文。只不过,这些诗文是以一种装饰手段出现在瓷器上,并成为宫廷御制瓷器特有的装饰手法。

有关乾隆御窑御制诗瓷器制作或使用的情况,《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中,最早的记载应是在乾隆七年,乾隆皇帝看到御制诗歌山水青花大罐发出“甚好”的赞叹,旨令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按其式样,别样瓶亦照有诗句、山水、花卉烧造。”

本朝瓷器上的乾隆御题诗:

北京故宫珍藏的一件清乾隆珐琅彩花卉小瓶,画面为洞石花卉图,画面一隅题五言诗二句:“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并钤印“金成”、“佳丽”、“旭映”胭脂红篆章三枚。瓶身整体装饰不仅诗绝、画精,且印更妙,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北京故宫收藏有一件粉彩开光花卉御制诗文瓶,腹部呈八莲瓣形开光,四面开光内以粉彩绘牡丹、荷花、芙蓉、梅花四季花卉;另四面开光书楷、行、隶、篆四体乾隆御制诗各一首,其中一首咏牡丹的诗句写到:“锦绣堂中开画屏,牡丹红间老松青。日烘始识三春丽,岁暮犹看百尺亭。夭矫孥空欣得地,辉煊散彩正当庭。一般都是生生意,坐对从知笔有灵。”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一诗一画,相得益彰。

中国嘉德2013春拍中,一件“清乾隆青花粉彩缠枝花卉开光梅菊图御制诗文柿蒂耳瓶”(lot3092)以原本估价6倍多的2702.5万元成交,该器亦是乾隆御制诗瓷器的佳器。

该瓶主体纹饰作于腹部四面开光之中。正背两面开光分别以墨彩隶书书写乾隆皇帝两首御制诗,诗作末尾分别钤“乾隆”、“宸翰”朱文、白文印。第一首为咏梅诗:“幽谷香凝冰玉腮,寻芳才见一枝开。雪过野径行行远,春到山村得得来。最爱轻盈含数点,莫愁狼藉落成堆。明窗雅助新诗兴,坐上曾延萼绿陪。”该诗是乾隆帝即位前青年时代的作品。主要表现诗人雪中探梅,偶有所得,仙风临身之感。

第二首是咏菊诗:“霜华点染素花寒,枫叶纷披柳叶残。篱下爱看白玉盏,枝头忽作紫金盘。晚芳摇落香犹在,冷艳依迟秀转攥。我是诗人亦花史,一番吟赏一番看。”描绘了菊花生长于萧瑟秋风中,即使花瓣凋落仍香气犹存,歌颂了菊花清高的格调。

两侧面开光中分别描绘诗中所赞咏的秋菊与冬梅。菊花图以各色不同品种的秋菊为主体,花朵漫生于画面之中,或含苞、或绽放,左上一隅,一只秋虫闻香而至,既巧妙填补了画面空白,又为花朵增添了动感与生气。

梅花图中,一株梅树于画面下方蜿蜒而出,左右伸展,布满整个画面,梅树枝头不见枯叶,唯有粉、白两色梅花傲雪而生,一株火红山茶与梅树同栖同生,绽放于梅干一侧,不仅为画面增添生机,也预示着春日将近。

乾隆御题诗除了与画面共同装饰器物外,还常单独作为主体装饰器物。在不少宫廷茶具上面,既有体现。如故宫珍藏的一套白地红花茶具,由长方盘、圆壶及两个盖碗组成,红彩书乾隆御制诗文:“荷叶擎将沆瀣稠,天然清韵称茶瓯。胜泉且免持符调,似雪天劳拥帚收。气辨浮沈原有自,火详文武恰想投。灶边若供陆鸿渐,欲向曾经一品不。”其情之高雅,显而易见。

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中,有一对“清乾隆矾红御制诗文茶碗”上拍(lot3962),以345万元成交。这对茶碗碗口微撇。碗壁以矾红御题诗文一首:“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火候辩鱼蟹,鼎烟迭生灭。越瓯泼仙乳,毡庐适禅悦。五蕴净大半,可悟不可说。馥馥兜罗递,活活云浆澈。偓佺遗可餐,林逋赏时别。懒举赵州案,颇笑玉川谲。寒宵听行漏,古月看悬玦。软饱趁几余,敲吟兴无竭。”落款:乾隆丙寅小春御题,加盖“乾”朱文圆章,“隆”朱文方章。

诗中提到的梅花、佛手、松实,是乾隆皇帝自创的一种茶——三清茶,采三者入茶,以雪水烹之而成。并在品尝佳茗之时,作诗以和,文雅之至,于御瓷中体现。史料记载,乾隆时期仅重华宫所办的“三清茶宴”就有43次,也称重华宫茶宴。“三清茶宴”于正月初二至初十间择日举行,参加者多为词臣,如大学士、九卿及内廷翰林。每次举行时,须择一宫廷时事为主题,群臣联句吟咏。

在清宫的各种陈设用瓷器中,壁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从史料看来,乾隆皇帝特别钟情壁瓶,将十四件式样各异的壁瓶装饰于珍藏稀世法帖的养心殿三希堂之东壁墙上。此时清宫对壁瓶的称谓改为“挂瓶”、“轿瓶”。名称的变化,亦反映功能的转变,因为乾隆时期壁瓶多出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悬挂在皇帝的御辇中。

有统计显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48件乾隆时期的各式壁瓶,其中的138件壁瓶上有不同体例的乾隆御制诗。这些诗文中,大多数是乾隆的《咏挂瓶》。

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中,有一只“清乾隆仿古铜釉御制诗文轿瓶”上拍,以667万元成交。这只轿瓶隽巧别致,气质华贵,取双夔龙为耳,以仿古铜釉为底色,口沿以下分别装饰如意云头纹和夔蝠纹,瓶腹中间为长形倭角开光,围以模印鎏金夔龙纹,开光内白地墨书篆体《咏挂瓶》诗,篆法古雅清秀。末钤红彩篆书“乾”、“隆”关联章。底部为“乾隆年制”阴文四字篆款,端庄稳健,有别常见的描金篆款,是为乾隆壁瓶少见之款式。底部与背部皆敷设金彩,以模仿铜胎之效果。较之乾隆朝其它壁瓶,本品最为独特之处正是色釉之罕见,为乾隆壁瓶当中仅知的一例。

乾隆御制诗以它特有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为瓷器装饰拓展了一片天地,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乾隆时期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瓷器上所镌刻或书写的诗文多是乾隆皇帝的有感而发,这些“历史价值大大超过艺术价值”的御制诗,不仅记录了当时宫廷中许多的政治活动,同时也为我们了解乾隆皇帝的审美取向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提供了最直接的文字资料。

陶瓷知识:康熙、雍正、乾隆朝瓷胎画珐琅历史档案资料


《正文》

初制,养心殿设造办处,其管理大臣无定额,设监造四人,笔帖式一人。

康煕二十八年,戸部广儲司、在原来的銀库、緞库、皮库、衣库之外、加茶库、瓷库成六库。

康熙二十九年增设笔帖式一人。

三十年奉旨东暖阁裱作移在南裱房,......其余別項匠作俱移出,在慈宁宮茶饭房做造办处。

三十二年,造办处设立作房。

三十五年奉旨设立玻璃厂,隶于养心殿造办处,设兼管司员一人。

康煕三十六年增设监造二人。唐英供奉养心殿。

四十二年增设笔帖式一人。

康煕四十七年奉旨养心殿匠役人等俱移于造办处。

康煕五十一年,郎廷極改任两江总督,又改漕運总督,五十四年亡。

康煕五十五年九月十一日,广西巡抚陳元龙奏摺帝赐「御赐珐琅五彩红玻璃鼻烟壺一个」,「愓感涙零」。

康煕五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广東巡抚楊琳上奏摺:广東人潘淳能烧法藍物件,奴才業经具摺奏明,今又査有能烧法藍楊士奇一名,験其伎藝,較之潘淳次等,亦可相幇潘淳製造。奴才並捐給安家盘費,于九月二十六日,......法藍匠二名、徒弟二名,俱随烏林大、李秉忠起程赴京讫。再、奴才覓有法藍錶、金剛石戒指、法藍銅片画、儀器、洋法藍料、並潘淳所製法桃红顔色的金子攙红銅料等件,交李秉忠代进。尚有已打成底子未画、未烧金鈕杯,亦交李秉忠収帯,預備到日便于试験。

康煕五十六年三月,皇上开始非常喜歓欧洲珐琅画,尽力介紹珐琅画到宮中造办处。......命欧洲画家来画珐琅,......。。

康煕五十七年奏准武英殿珐琅作改归养心殿,増设监造一人。

康煕五十七年六月,广西提督総兵官左世永得到御赐珐琅鼻烟壺一个,「精工无匹、華美非常」。

康煕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本年五月十二日到,有法藍西行医外科一名安泰,又会烧画珐琅技芸一名陳忠信。奴才業会同巡抚公折奏聞,于六月十八日遣人伴送赴京在案。......。

康煕五十九年二月初二日,曹頫報两水摺内硃批,谕曹寅:“近来你家差事甚多,如珐琅磁器之類先還有旨意件数、到京之后送至御前览完才烧。今不知骗了多少磁器,朕总不知...。”

康煕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五日,康熙帝赐西洋使臣嘉楽,珐琅碗二个及其他。

康熙六十一年,进"鼻烟四瓶"(《宮中·进单》)

雍正元年

雍正元年,管理造办处大臣:怡亲王、庄亲王。管理官员:郎中保德、李常,员外郎海望,司库常保,画样唐英。下设珐琅作,附大器作、镀金作。......漆作。.....。

「设六品库掌一人、奏准造办处立库...増设六品库掌三人、八品催総九人、筆帖式八人。」和碩怡亲王、交理総理事務...「軍務機宜度支出納與修水利督领禁軍凡宮内府中、巨細皆王一人经尽料理。」

雍正元年正月初九日怡亲王谕:尔等照金星五彩玻璃鼻烟壶样式烧珐琅鼻烟壶几件。遵此。正月十四日怡亲王交来大小腰圆长方珐琅片二十七片。王谕:或配做紫檀木方匣,或做大小盒子,上俱嵌珐琅片,要做秀气些。遵此。于九月初八日做得嵌珐琅片紫檀木盒一件。于二月初四日做得铜胎画红蝠万寿黑珐琅鼻烟壶一件、铜胎玉兔秋香珐琅鼻烟壶一件。三月十五日又一件铜胎画红蝠万寿黑珐琅鼻烟壶一件。四月十一日做得铜胎岁寒三友法郎鼻烟壶一件、铜胎节节双喜珐琅鼻烟壶一件。四月十八日做得金胎鑋花五彩鼻烟壶一件。怡亲王呈进讫。四月廿九日做得铜胎黑地五彩瑶池王母珐琅鼻烟壶一件、红福百安珐琅鼻烟壶一件、莲艾中心珐琅鼻烟壶一件。八月初四日做得铜胎节节双喜珐琅鼻烟壶一件。郎中保德呈进讫。九月十二日做得秋英十锦珐琅鼻烟壶一件、福寿长春鼻烟壶一件。郎中保德呈进讫。九月廿二日做得铜胎画珐琅西番花鼻烟壶一件、莲瑞同心珐琅鼻烟壶一件。九月廿七日做得黑地画西番花铜胎珐琅鼻烟壶一件、黄地画西番花铜胎珐琅鼻烟壶一件。怡亲王呈进讫。《珐琅作,附大器作,镀金作》

雍正元年正月初九日怡亲王交金星五彩玻璃鼻烟壶二件,王谕:照此样烧玻璃的,亦烧珐琅的。遵此。至二年二月卅日共做得玻璃鼻烟壶三十六件、花玻璃鼻烟壶十四件、顶圆紫青玻璃鼻烟壶二件、各色玻璃鼻烟壶六十六件,都是镀金盖、象牙匙,怡亲王呈进讫。《杂活作》

雍正元年正月十四日奉怡亲王谕:尔等总理造办处钱粮事,各作有柏唐阿、拨什库等精察匠役、督催活计等。再拨什库达亦系匠役出身,因手巧常命他们成造活计。嗣后尔等俱要各尽职分,不可怵忽,如匠人有迟来、早散、懒惰、狡猾、肆行争斗、喧哗高声、不遵礼法应该重责者,令该人员告诉尔管理官,启我知道再行责处。不许该作柏唐阿等假借公务以忌私仇,擅自私责匠役。遵此。《记事杂录》

二月二十三日:郎中保德交珐琅红磁锺大小十六件,奉怡亲王谕:著暂且放著。遵此。《珐琅作》

十一月二十六日:六品官阿蓝泰来说,为慈宁宫画画人等散懒滑随事,启怡亲王。奉王谕:著沈瑜,照唐英例,每日稽查伊等,如有不来者即行启我知道。《记事杂录》

雍正二年

二月初四日怡亲王交填白脱胎磁酒杯五件,内二件有暗龙。奉旨:此杯烧珐琅。钦此。于二月二十三日烧破二件。总管太监启知怡亲王,奉王谕:其余三件尔等小心烧造。遵此。于五月十八日做得白磁画珐琅酒杯三件。怡亲王呈进讫。《珐琅作》

二月初五日总管太监张起麟奉怡亲王谕:着员外朗海望管理造办处事务。遵此。《杂记》

二月初九日:新製珐琅管雙眼翎二枝、单眼翎十枝。

二月十二日:「...臣伏覩珐琅翎管製作精致、如有新製珐琅物件、赏赐一二、以満臣之貪念。」;硃批:「珐琅之物、尚未暇精製、将来必造可観、今将現有数件赐你...」。

二月三十日:「由驛斎到...又蒙恩赐各种珐琅器具一匣、臣...雍正二年三月初三日具。

四月初二日:太监刘玉交珐琅霁青盅二件、珐琅霁红盅四件。珐琅霁红有圆光团花盅二件、珐琅霁红碗二件。传旨:配匣,钦此。于四月初五日,将原交锺碗等十件配做的糊铈合牌匣四个盛装。首领程国用持去交太监刘玉收。《画作》

四月十一日:「由驛斎到御赐臣四団龙補掛蟒袍一襲、珐琅磁器五对...内製精品、人所不敢仰邀...」。

四月二十二日:御赐臣珐琅茶杯两匣,臣叩頭祇领讫,伏覩此种窯器,顔色清麗、製作精雅,實不譲前代之五彩佳品也!雍正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五月十五日:奉事太监刘玉交红地五彩花珐琅碗十件。传旨:配做合牌匣二个,钦此。本日将珐琅碗十件配做合牌锦匣二个。钦此。《匣作》

六月:赏雲貴总督高其倬珐琅烟壺。

七月:赏福建巡抚黄国材雍正年製珐琅鼻烟壺。

十月十一日:年羮尭入京覲見「于十月十一日舞踏稽首于御座之下...」。

十一月二十八日:总管太监刘忠交磁胎烧金珐琅有靶盖碗六件配匣,又六件。《匣作》

十二月初五日:怡亲王交磁胎烧金珐琅有靶盖碗六件......《木作》

雍正三年

雍正正月初五日怡亲王奉旨:着裕亲王管理造办处事务。钦此。《杂记》

正月十九日郎中保徳、員外郎海望交成窰五彩罐一件、黒玻璃用泥銀合烧鼻烟壺一件。传旨:嗣后烧珐琅并磁器俱照五彩罐上花样画。尔仿此样亦烧做几对。再照此黑玻璃用银合烧鼻烟壶样式亦烧做几件。钦此。于四月十三日做得仿宣窑青花白地罐一对、五彩花白地罐一对,怡亲王呈进。于八年十月三十日照样做得珐琅鼻烟壶四件,海望呈进。《珐琅作》

正月二十日:郎中保徳交定窰甜瓜壷一件,奉怡亲王谕:俟我来時再説。遵此。于二十二日,海望将此壷交珐琅作催総张自成持去,着倣此壷样做木样。记此。八月十五日做得一对并原样一件,海望呈进讫。《珐琅作》

九月初五日:郎中保德等奉怡亲王谕:凡有交下来的活计只写交活计人名,不可写上“交下”字样。遵此。《珐琅作》

九月十三日:員外郎海望启知怡亲王:八月内做磁器匠人俱送回江西,惟画磁器人宋三吉情愿在里边効力当差,我等着他在珐琅处画珐琅活計,试手芸甚好。奉王谕:尓等即着宋三吉在珐琅处行走,以後俟得閑之時,将宋三吉帯来見我。如其果然手芸精工、行走勤慎,不独此处給他銭糧食用,并行文該地方給他养家銀两。谨此。《珐琅作》

九月十五日首领太监程国用来说怡亲王谕:着郎中赵元管理圆明园造办处事务。遵此。《杂记》

十二月廿一日郎中赵元奉怡亲王谕:着穆森管理圆明园造办处事务。《杂记》

雍正四年

正月初二日:郎中保德、员外郎海望奉怡亲王谕:著员外郎沈瑜管理造办事务。遵此。《记事录》

三月十三日:员外郎海望持进黑釉金龙洋瓷靶杯一件。奉旨:将此靶杯照都盛式做西洋栏杆,将靶杯或十二只一盘,足子俱要下稳,盘子或做漆的,或做棕木的亦可。钦此。

四月十六日:员外郎海望奉旨:著照九洲清宴陈设的磁插款式烧做珐琅花插几件。钦此。《珐琅作》

五月:西洋国遣使貢各色珐琅彩料十四塊。

七月十六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太监杜寿交来珐琅花抹红地头等酒圆二十四个、珐琅花抹红地二等酒圆二十四个。传旨:著配匣子。钦此。《木作》

八月:年希尭之弟赐死八个月。年希尭奉命淮安関税管理官兼管景徳鎮、十二月到任。

八月十九日:司库常保持出有鎖青玉壷一件,奉旨;着照此壷样式烧珐琅壷一对,再比此壷収小些,做金壷一对。此壷把甚大,収小些,盖子做安簧的,鎖不必用。于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做得珐琅壷。于七年十二月做得金壷。奉旨:先前做過的三足珐琅馬蹄炉与通身花样对的不准,今改做四足与通身花样,其花样改画些亦可。

八月十九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郎中海望奉旨:此時烧的珐琅活计粗糙,花紋亦甚俗,嗣后尓等務必精細成造。钦此。《记事录》

九月二十五日:郎中海望持出珐琅盘一件。奉旨:此盘外面淡红地深红色花样画得好。嗣後造珐琅器皿,照此盘套画顔色,不拘深浅,黄、藍、红、緑烧造几件。钦此。

十一月初一日:郎中海望持出四色珐琅四块,重一百十六两。奉旨:著配珐琅用。钦此。《珐琅作》

十一月初三日:怡亲王交......。五彩蟠桃宫碗十四件,,,,,珐琅炉瓶盖合(台北故宫藏品画珐琅包袱纹盖罐高12.1厘米口径3.6厘米)一分,,,,,。奉旨:收拾妥当,赏琉球国。钦此。《记事录》

十二月二十九日:太监陈璜交来红地珐琅碗十件。传旨:著做杉木匣盛装。钦此。《记事录》

雍正五年

闰二月初三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奉上谕:朕从前着做过的活计等项,尔等都该存留式样,若不存留样式,恐其日后再做便不得其原样。朕看从前造办处所造的活计好的虽少,还是内廷恭造式样。近来虽甚巧妙,大有外造之气。尔等再做时不要失其内廷恭造之式。钦此。《记事录》

三月二十八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一日,郎中海望将黑退光漆画洋金金銭花磁碗一对、紫退光漆画喜相逢洋金蝴蝶磁碗一对呈进。奉旨:此晚款式不好、碗里釉水亦不好,著传给江西烧造磁器处,将无釉水好款式的碗烧造些来,以便漆做。钦此。八月二十九日张玉柱交来无釉瓷碗八十件。传旨:此碗系年希尧烧造的,着交海望。交柏唐阿苏七格持去漆做,讫。《油漆作》

三月初五日:太监张玉柱交来青花白地梵书靶碗二件、霁红靶碗二件、红地蓝花珐琅碗十六件、红地黄花珐琅碗八件。传旨:著配匣盛装。《木作》

闰三月:做玻璃珐琅鼻烟壶十六个。《珐琅作》

八月三十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为造办处无写篆字的人启知怡亲王:今有写宋字人徐国正会写篆字,人亦老実,欲給徐国正工食食用,今其在造办处効力行走等語。奉王谕:尓等酌量料理。遵此。本日郎中海望、員外郎沈瑜,全議得毎月給徐国正工食銀五两。记此。《记事录》

十一月廿七日:郎中海望、員外郎沈瑜、为画珐琅人、并南匠告假回南一事写得汉字啓摺一件。内开:画珐琅人张琦告假六个月,为省亲搬取家眷来京事,系广東巡抚楊文乾养赡。画珐琅人鄺麗南、告假六个月为省亲定姻事,系两广总督孔毓珣养赡。《记事录》

雍正六年

正月初四日:各种匠人中珐琅匠石六等。????????

正月初九日:应招募匠艺人十三名。内务府员外郎沈瑜、唐英启怡亲王,拟定每月所食钱粮银一两,再月米折银一两,每月每人共给银二两,用造办处银两发给。怡亲王谕:准行。《记事杂录》

正月十六日:郎中海望启称:为造办处成造活计行取钱粮等事,关系甚重。奴才若往圆明园去时,京内造办处惟有沈喻一人画押办事,祈再派官员帮着沈喻画押办事等语。奉怡亲王谕:著员外郎唐英画押办事。《记事杂录》

二月二十七日:郎中海望奉旨:照先做的珐琅画九寿字托碟样再烧造二份、将腰圆形的亦烧造二份。尔等近来烧造珐琅器皿花样粗俗、材料亦不好,再烧造時務要精心細致,其花样著賀金昆画。钦此。《珐琅作》

二月十八日:太监王太平交来黄磁暗龙奶茶碗一件。传旨:照此碗口面做珐琅碗盖四件。钦此。于本月二十八日,做得珐琅碗盖四件,并原交来黄磁暗龙奶茶碗一件,郎中海望交太监王太平讫。《珐琅作》

二月二十二日:栢唐阿宋七格等奉怡亲王谕:著烧炼珐琅,遵此。于本日員外郎沈瑜、唐英:説此系怡亲王著试烧珐琅料所用銭糧物料,叧记一档,以待试炼完時再行啓明入档。本日送交柏唐阿宋七格。《珐琅作》

三月十九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著传催总刘三九、领催白老格带好手艺铜匠,各带小式家伙,珐琅处太监张廷贵、画珐琅人谭荣、好手艺家内大器匠一名,带铜叶珐琅材料赴圆明园来。遵此。《杂录》

三月二十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正月二十六日,太监王太平交来大号磁茶圆一百八十件,小号磁茶圆一百六十件,大号磁盖圆一百二十件,大号磁酒圆六十件,小号磁酒圆六十件,磁盖圆五十五件,大号磁盖碗八十九件,俱系黑子挂釉,外无挂釉色。传旨:著交海望选好的漆做。钦此。《漆作》

四月十二日:太监胡全忠交来珐琅色磁锺碗二十件。说太监张玉柱传旨:著做有隔断木匣二个,一匣内盛十二件,一匣内盛八件。钦此。《木作》

五月二十六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王常贵交来.....。珐琅胭脂釉纸槌瓶四件,......钦此。《漆作》

六月二十九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二十八日,海望持出黄磁茶圆一件。传旨:此茶圆釉水,颜色甚好,但款式不好,尔造办处有朕交出去的无釉水磁锺,碗,茶圆等件,内有好款式的可照此釉水,颜色烧造珐琅几件。钦此。于八月初十日照样烧得珐琅酒圆二件,并原样一件,怡亲王呈进,讫。于九月十七日照样烧得珐琅酒圆四件,郎中海望呈进,讫。《珐琅作》

七月十一日:員外郎唐英啓怡亲王、为郎世宁徒弟林朝楷身有癆病、已逓過呈子数次、求回广调养、俟病好時再来京当差、今病漸至沈重,不能行走当差等语。奉王谕:着他回去吧!遵此。《杂录》

七月十二日:做得玻璃胎烧珐琅节节双喜烟壶一件。

七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将此料収在造办处做样,俟烧玻璃時照此样着宋七格到玻璃厂毎样烧三百斤用,再烧珐琅片時背后俱落记号。聞得西洋人説:珐琅调色用多尓门油,尓着人到武英殿露房去査,如有,俟画‘上用′小珐琅片时用此油.造办处収貯的料内,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数目?尓等査明回我知道,給年希尭烧瓷用。

七月十二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十日怡亲王交西洋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緑色、深亮緑色、浅藍色、松黄色、浅亮緑色、黒色,以上共九样。旧有西洋珐琅料:月白色、黄色、緑色、深亮藍色、浅藍色、松黄色、深亮緑色、黒色以上共八样。新炼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浅緑色、亮青色、藍色、松緑色、亮緑色、黒色,共九样。新増珐琅料:軟白色、香色、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緑色、醤色、深葡萄色、青銅色、松黄色,以上共九样。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将此料收在造办处做样,俟烧珐琅片时背后俱落记号。闻得西洋人说:烧珐琅调色用多尔那们油,尔着人到武英殿露房去查,如有,俟画上用小珐琅片时用此油。造办处收贮的料内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数目?尔等查明回我知道,給年希尭烧瓷用。遵此。于七月十四日、査得武英殿露房旧存収貯多尓门油十六斤十两二銭。西洋国来使麦徳罗进的多尓那门油四半瓶,連瓶浄重十二斤四两。从蒋家房抄来的多尓门那油一瓶,連瓶浄重一斤四两、共三十斤二两二銭。于七月十七日写摺啓知怡亲王。奉王谕:着拿一小瓶试看。遵此。《珐琅作》

七月十五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柏唐阿黒达子持来,画珐琅人南匠譚榮具呈红紙摺一件、奉怡亲王谕:着照红紙摺内所开房屋数目査明、向房库人員説租給譚榮居住。遵此。于八月十九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传、着西華门外平常人官房一所、行文給南匠譚榮住。记此。《杂录》

七月二十四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柏唐阿邓八格来说怡亲王谕:将造办处收贮的里外素白釉或茶圆或酒圆选薄些的拿四、五件来。遵此。于二十七日,将珐琅处收贮的填白暗寿字茶圆五十一件内选得六件、填白暗龙酒圆四十一件内选得六件,柏唐阿赵老格持赴怡亲王花园交柏唐阿宋七格收讫。《珐琅作》

七月二十六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造办处收贮的白磁有釉无釉锺碗有多少件,再磁器库里收贮的有多少件,俱将数目查明送来。遵此。《记事录》

秋八月:怡亲王宣圣命,唐英著内务府员外郎衔,驻景德镇御窑厂,佐理陶务,充驻厂协理官。十月抵景徳鎮。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尭总理陶务。《陶人心语》置題幕友画诗「雨窓題吴尭圃画山水歌」。

八月二十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八月十九日,郎中海望启称珐琅处画珐琅人林朝楷因身病告假回广,前六月内已经回明。奉王谕:准其回广在案,今又据呈称:林朝楷来时,原系广东总督送来之人,蒙皇上赏赐伊本地安家银两。今若不知会总督,惟恐林朝楷在广难以居住。故此求转启王爷知会总督将林朝楷在广所食安家银两停止,俟林朝楷病好来内廷效力时再行知会等语。奉怡亲王谕:不必行文知会,而等将总督家人传来,说我的话,带信与总督知道:今造办处画珐琅人林朝楷系有用之人,因身病告假回广养病,将伊送回广东。到广之日,将伊本地所食安家银两暂行停止,俟伊病好,照旧著人将伊送上京,来时将伊所食安家银两再行发给。遵此。《杂录》

八月二十日:郎中海望画得‘太平如意慶長春'瓶花祥一张,随桃式掛瓶样一张,呈览。奉旨:尓等酌量造辧。钦此。于九月二十七日,做得珐琅桃式掛瓶一件,随象牙茜色長春花一束。

八月二十三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二十一日首领太监董自贵交来里有釉外无釉磁碗大小一百二十九件。说太监刘希文,王太平传:著漆做。记此。《漆作》

九月初二日:首领太监吴书来説、奉怡亲王谕:今配烧珐琅用的红料,将玻璃柏唐阿着吴书挑選二名学配红料。遵此。《珐琅作》

1234下一页

六朝瓷绘与两汉漆画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艺术的思潮、流派或艺术家,只有在历史的发展中才能认识它的产生原因,判断它的价值,从而便于我们批判地借鉴。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动荡分裂的乱世,然而它却是华夏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相融合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诗歌、书法绘画、工艺美术,堪称璀璨缤纷、绚丽多姿,六朝的文化美术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纽带。在中华文艺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制瓷工艺便是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们勤劳聪明的祖先就发明了原始青瓷。到了三国两晋时期步入成熟发展阶段。除了胎质坚致,釉色青碧,造型多样外,在装饰上首创了彩绘艺术。关于我国彩绘瓷出现的时期,国内外陶瓷界历来都认为始于公元9世纪的唐代中晚期,以湖南长沙窑、四川邛崃窑为代表。谁知,石破天惊,1983年南京市博物馆改古都在南京中华门外长岗村一座孙吴古墓中,意外地清理发掘出一件青黄釉黑褐彩羽化升仙青瓷盖壶。该壶高32.1公分,口径12.6公分,腹径31.2公分,底径13.6公分。造型别致,在肩部两侧贴塑四个兽形铺首;器身前后中央各堆贴佛像一尊;腹之上部左右饰一对长翼鸟。自壶的盖顶至器身以黑褐彩通体满画。其盘口处绘一圈三角形装饰带;腹部上下二层为21位持节羽人,四边衬托云气纹、仙羊纹;颈部有一周仰莲纹。整幅画面充满佛道仙境气氛。壶盖内有子口,纽顶为一雕塑珍禽,其内外均有黑褐彩绘画,因烧成温度不高,胎釉结合欠佳,再加上受到外部温湿度变化的影响,器身部分釉面出现剥落现象。由于目前全世界仅此一件,属于清理发掘出土的完整早期釉下彩绘瓷器。故已被国家文物局许列为国宝级文物。曾记得,1984年秋,余陪同故宫博物院已故著名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至南京市博物馆鉴赏该壶时,他以惊奇的口吻说,如果不是我们考古发掘出土的,谁都不敢说这是一千六七百年前的彩绘瓷。这一发现太重要了,它将我国彩绘瓷的出现时间从9世纪唐代一下子提前到公元3世纪孙吴了!

无独有偶,笔者于1999年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上发现过一块吴末西晋初的淡青釉黑褐彩云龙纹残盘片。它的绘画风格与两汉六朝的石雕、砖刻、漆画云龙纹十分相似。后经科学测试表明,它系釉下彩,以含锰稍高的氧化铁为着色剂,烧成温度1180℃。根据热释光测定,其年代约1600多年。2002年上半年,在南京市区大行宫一带的基建工地上突然发现了六朝时期遗骸遗存,出土了一批六朝早期孙吴时的青釉黑褐彩残器碎片,其器型多盖壶,有的尚能修补复原。此外,还有少量的盘、洗一类的器皿。从纹饰上看有青龙、朱雀、白虎、奔鹿、飞天佛像、奇花异草,及云气纹、菱形纹等等。最令人振奋的是,2004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又在该市秦淮河南岸船板巷皇册家园建筑工地上清理发掘出一件带盖黑褐彩瑞兽珍禽纹双唇口青瓷罐(俗称“泡菜缸”)。伴同出土物竟有40多枚木筒,分别带有孙吴“赤鸟元年”(即公元238年),赤鸟十三年(即公元250年),“永安四年”(即公元261年),西晋“建兴三年”(即公元315年)等纪年。这一重要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彩绘起源断代,提供了确切可靠的实物依据。故而备受海内外历史界、陶瓷界专家、学者的关注。

综上所述,六朝孙吴时期的彩绘瓷画器当为中国彩绘瓷之始祖。它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古拙朴实,雄健浑厚”八个字来概括。尤其是所画人物、动物的形象,洗练却不乏生动,追求神似,但又不忽视形似。例如一件“飞天”残片,似像非像,耐人回味,此乃作者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所致。六朝彩绘瓷画的题材主要是瑞兽毕现、珍禽会集、庆云环绕、芝草丛生,与神仙人物一类内容,给人一派祥瑞的遐想。此均系东汉以来人们崇拜道佛虚幻神话思想的产物。特别是佛像与莲花的出现,充分说明民间的信仰和国家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外来文化在不断地深化影响。而瓷器装饰不仅成了这种政策的一个历史见证,而且使我们亦可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状态,并有助于推进我们探索六朝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高超发展水平。 绘画艺术和其他美术一样,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汉代在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的进步,作为意识形态的漆画艺术,在继承春秋战国及秦代的优秀传统基础上有迅速的发展。其题材内容,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物,在形象的塑造、构图的处理与线条用色等方面,那种质朴稚拙和严谨庄重的风格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它给六朝的瓷画艺术带来了积极的启迪和影响。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在艺术构思的表现力上几乎全方位地接受了汉代漆画艺术风格。而汉代和漆画创作工艺与装饰工艺又同战国楚人风采有着显著的传承关系。研究汉代漆画,当以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两具精美的彩绘漆棺为代表。漆棺绘画布局严谨,绘画生动,线条奔放,尤其是云气纹,气势恢宏。在流云中还画有各种神仙怪物,栩栩如生。云气象征天体,象征死者可以随着云气飞升上天。这种表现与当时道家佛家推崇的羽化升天思想有着密切关联。同样,我们在六朝孙吴时期黑褐彩瓷画上亦常见在云气中有飞翔的禽鸟、奔跑的走兽,以及羽人、飞天等图像。其绘画生动逼真,以线条为主,结合块面。风格上凝重厚实,自然古拙。在色泽上黑褐彩浓郁深沉,气韵昂然。特别是彩绘瓷画上常见的菱形纹边饰,更是同楚汉漆画文化密切融合。诚然,六朝彩绘瓷在排列形式、绘画技法与工艺手段上与漆画相比还是有所不同、有所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漆画直接用彩料在器身上作画。而六朝彩绘的工艺,则采取先用氧化铁青色剂在瓷胎上绘画,后上一层釉,再置于高温窑炉中一次烧成。在绘瓷学上称之为釉下彩。它的特点经久耐用、永不褪色,这种瓷绘工艺在六朝孙吴时期首开先河,一直延续千百年。

总之,六朝孙吴青瓷上始创的彩绘技艺,是当时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个重大的突破,具有划时代里程碑的意义,它对后世异彩纷呈、万紫千红的彩绘瓷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乾隆朝瓷器:乱花缤纷中的盛世图景


说起清朝的瓷器,不得不提的自然是康雍乾三代。不同于康熙朝瓷器的端庄,也与雍正朝瓷器的淡雅有异,乾隆朝瓷器则呈现出繁缛的面貌。

在乾隆朝瓷器中,彩瓷占有极高的比例,珐琅彩、粉彩等瓷器,都达到了艺术上的新高度。清代的历史,发展到乾隆朝,可谓迎来了它空前绝后的巅峰。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特定的时代气息与时代心态的折射。如果说透过铺采摛文的汉赋,所见到的是大汉之风;透过唐代所推崇的膨胀的美,所见到的是盛唐气象。那么,在乾隆朝瓷器的乱花缤纷之下,我们所能够窥见的,大概是清中期足以睥睨古今的盛世图景。

珐琅彩

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珐琅彩集中西风韵于一身,尽显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峰之作。

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瓶体双身连体式,洗口,束颈,溜肩,圆鼓腹,下腹内收,圈足微外撇。附盖,盖钮、边及口均涂金彩。瓶里和足内施豆青釉。瓶外通体以蓝紫两色为主体进行彩绘,左右两边由盖至足色彩相互交错,并用轧道工艺,其上绘黄、白、绿、红等折枝花。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单行六字篆书款。此瓶设计精巧,造型秀美,在轧道色地上绘花卉图案有铜胎画珐琅之效果。

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珐琅彩开光山水诗句瓶,莲花口,束颈,溜肩,圆腹,足微外撇。口内施松石绿釉。通体有多层装饰:颈及胫部为蕉叶纹、如意头、夔龙等凸印彩饰,腹部以豆青釉加金色乳钉纹为地,有四开光,内绘景州开福寺塔和周围的山景及墨彩隶书乾隆御制诗。其中一首名《河间道中》:“问风略悉农桑候,览古欣过礼乐邦。毛氏诠诗真诣独,献王得士果无双。韶开邨店春光霭,雪化溪桥野水淙。忆我书斋订经义,几多景仰在明窗。”钤“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两方朱文篆书印。瓶底部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此瓶用多色珐琅彩与粉彩结合绘纹饰,在装饰手法上集轧道、凸印及彩绘等数种装饰工艺于一身,充分反映出乾隆朝高超的制瓷水平。

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撇口,短颈,圆腹,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金彩绘7道弦纹,肩部两侧对称置鎏金象耳衔环铺首。主题纹饰为金彩锦纹地上绘宝相花纹。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此瓶装饰繁缛华丽,体现了乾隆晚期瓷器的装饰风格。乾隆晚期的珐琅彩工艺多采用百花地、色地轧道及仿鎏金工艺,与雍正白胎珐琅彩清新典雅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粉彩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粉彩婴戏图壮罐,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粉彩婴戏图壮罐,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粉彩婴戏图壮罐,直口,短颈,筒形腹,圈足,附盖。罐内壁与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粉彩婴戏社火图为主题装饰,边饰紫地轧道粉彩仰覆如意云头纹。图中婴孩在园景中有的举灯、骑马,有的敲鼓、打镲、吹号,有的举狮戏球、燃放爆竹,一派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场面。外底署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婴戏图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已经出现,至宋、金时期磁州窑枕面上多见。唐、宋、金瓷器上的婴戏图主要反映民间生活场景,人物、动作、场景单一,系民窑产品。明代这种喜闻乐见的纹饰被官窑瓷器吸收采纳,将表现人物与场景扩大,发展至清代逐步成为官窑瓷器上的一种程式化的象征图案,寓意喜庆太平。

霁蓝釉描金地开光粉彩花鸟纹方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霁蓝釉描金地开光粉彩花鸟纹方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瓶呈四方委角形,口微撇,长颈,直腹,四方委角外撇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瓶外通体霁蓝釉描金缠枝莲纹地装饰,颈、足部各饰描金树叶纹一周。瓶腹四面均有长方形留白开光,其内以粉彩分别描绘鸳鸯莲花图、桃花雀鸟图、文竹螳螂图和牡丹菊花图。瓶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矾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为方形委角,成型工艺复杂,烧造难度颇大。开光内图案设色淡雅,与霁蓝釉描金地形成鲜明的对照,相得益彰。

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撇口,短颈,溜肩,腹部下垂丰满,圈足外撇。尊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釉为地,以粉彩描绘勾莲纹。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尊形体硕大,色彩华丽,显示出乾隆朝瓷器典型的侈华和绮艳之风气。其腹部的勾莲纹俯仰、向背、聚散、飘逸,姿态各异。勾莲纹源自西方,在佛教文化中运用颇多,后来逐渐演变为寓意美满幸福的吉祥纹饰,是清代乾隆朝瓷器上的典型纹样之一。

霁蓝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霁蓝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霁蓝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撇口,长颈,六瓣瓜棱形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口部、颈部及近足处为霁蓝釉描金彩缠枝万福地与如意云头纹、卷草纹、回纹。腹部三组折枝花卉与乾隆御制诗句相间排列,诗句以墨彩书写,末尾钤“乾隆” 、“宸翰” 、“惟精” 、“唯一” 、“比德” 、“朗润”六枚矾红彩篆体闲章。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瓶形体高大,制作难度之大体现了当时御窑制瓷工艺技巧之高。瓶体装饰诗画间错有序,设色华丽,颇具情趣。(北京故宫博物院徐巍)

斗彩

斗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中说:“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

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小口,短颈,通体饰斗彩缠枝莲纹,并饰红蝠、篆体“寿”字纹,象征福寿绵长。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杂釉彩、素三彩

彩瓷除斗彩、五彩瓷器以外,尚有金彩、矾红彩、绿彩、酱彩、黄地绿彩、绿地黄彩、黄地紫彩、红地黄彩、黄地红彩瓷器等,习称杂釉彩瓷。在杂釉彩瓷的基础上,还出现一类在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三种以上釉彩装饰但不含红彩的瓷器,习称素三彩。杂釉彩和素三彩均属于低温釉彩。

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瓶撇口,短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地青花装饰。口沿下绘卷草纹,颈部绘仰蕉叶纹及圆点纹,肩部绘回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上、下绘缠枝莲纹,中部为镂空仰覆勾莲“T”字形纹。瓶内套一小瓶,与外瓶口部相连,可以转动。小瓶以紫红彩为地,上绘梅树一株。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中部镂空,上下互不相连,可作微小移动,但不能拆开。这种工艺被称作“交泰”,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经查唐英奏折,可知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和协造之催总老格曾“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件,谨恭折送京呈进”。此交泰转心瓶当为其中的一件。这是唐英为讨乾隆皇帝的欢心而“自行拟造”的。

转心瓶为乾隆时的创新品种,其造型新颖奇巧,工艺水平极为高超。

各种釉彩大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

清代乾隆时期历时60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此时,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所钟,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别是各种新奇淫巧的制品层出不穷,其工艺技术之高可谓鬼斧神工。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葫芦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葫芦瓶,清乾隆,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葫芦瓶,小口,短颈,上腹较小,下腹较大。束腰。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壁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装饰。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留白,矾红彩单方栏内署矾红彩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葫芦形瓶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传统造型,葫芦的多籽与缠绕的藤蔓被人类赋予多子多孙和延绵不断繁衍的含义。葫芦也是道教的圣物,既是通往仙境的法物,也是存放金丹的容器。瓶上的“红蝠”与“洪福”谐音,寓意“洪福齐天”。

此瓶造型饱满端庄,无论是纹样还是造型均反映了乾隆时期对“福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雍正、乾隆两朝御瓷的优劣》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雍正、乾隆两朝御瓷的优劣》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雍正御制款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