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 导航 >

乾隆御瓷华贵与雅致并进

乾隆御瓷华贵与雅致并进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瓷砖墙面 瓷砖与地板

2021-03-25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乾隆朝御窑素以实力雄厚、品质卓绝著称,本文所展示的两件器物既秉承御窑风范,又于规格、工艺诸方面达到极致,在精品云集的乾隆御窑中亦可脱颖而出,堪称盛世御瓷典范之作。

从性质看,本瓶有别于清宫大运瓷器,属于传办性质的供御器皿。传办瓷器是皇帝根据自身需要或清宫特定原因临时加派烧造的瓷器,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要求,数量罕少,制作尤精,不惜工本,皇帝本人往往深入参与设计和最后定夺。例如本品之烧制,首先需要内务府造办处出具画样,设计出百花齐聚之画稿,交付御窑厂作为粉本。

其构思最妙之处则是尽收春意盎然之象而又无砌堆之感,殊为巧思。瓶外壁所饰花卉纹,传统称之为“百花不露地”,寓“百花献瑞”之美意。由于纹样繁密,临摹工作最难,诸多彩料也需一一调试,故一器告成需历时数月之久,耗资甚巨,绝非其他御瓷可比。

检阅公私典藏,乾隆朝百花不露地者寥寥无几,多典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本瓶与乾隆朝所有百花不露地琢器在装饰布局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其余同类皆是自上而下通体以百花不露地图案装饰,而本品则是口沿与圈足二处皆饰以辅助纹样如意云头纹和芭蕉纹,古雅规整,令人更觉尊贵有加。

此瓶造型采用乾隆朝新创高档御瓷样式,口呈喇叭形,两侧分别堆塑柿蒂附耳,整体造型挺拔俊朗,线条流畅而不失节奏感。此瓶形由于其腹部空间开阔,既便于通景作画,也可运用开光手法布局,修长的颈部可堆塑各式双耳,亦可不加修饰,从而使这一瓶形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再加之自身造型隽美出众,因此自出现之时,即成定式,一直流行至嘉、道两朝,并衍生出多种相似造型。传世品显示,瓶两侧堆塑双耳多见螭龙、夔凤、蝠磬、寿桃等,但以柿蒂为耳的作品,在目前所见的藏品资料中从未见过相同例子。

瓶外壁主体纹饰作于腹部四面开光之中,开光为长方倭角形,凸起于瓶身之上,使画面更具立体感,但同时也对制胎和烧造温度的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这一方法也仅用于少量高档御窑瓷作之中。四面开光之中的正背两面分别以墨彩隶书书写乾隆皇帝两首御制诗,两侧开光中分别描绘诗中所赞咏的秋菊与冬梅,构图注重花朵之间的距离感与空间感,搭配清雅的设色与细腻清秀的笔风,给观者一种温和沉静而又不失富贵的美感。同时,此瓶采用青花粉彩技法,是乾隆朝十分少见的装饰手法,在工艺传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梅菊俊逸,百花繁荣,雅致与华贵并进,此两件乾隆御瓷彰显出清代制瓷盛世的最高水平,见证了清宫御瓷千古不遇的辉煌成就。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雍正、乾隆两朝御瓷的优劣


雍正、乾隆两朝御瓷的优劣:

乾隆早期御瓷比雍正差?

清朝康、雍、乾三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期,集历代古瓷工艺之大成,而三代中又以雍正朝为顶峰,到了乾隆朝初期则略有下降的趋势,那原因何在呢?我们先从被誉为“瓷中皇后”的画珐琅瓷中,探寻其内在的根源。有人说,这与雍正帝对官窑瓷烧制的亲力亲为有关,这只说到了很小的一部分,因为乾隆爷对官窑器烧造的重视程度也是事必躬亲的。我们从清宫档案不难找到此类记载:乾隆六年四月十二日唐英被责问“烧造上色之瓷器甚糙,釉水不好,瓷器内亦有破的,著怡亲王寄自唐英。”足见乾隆帝对御窑瓷的烧造过问亦十分细致,连上色和釉水都点到了。那为什么烧制出来的作品仍不及雍正时?以珐琅彩为例,雍正时画珐琅的画师都是当时风靡画坛的一流高手,如戴恒、唐岱、贺金坤、汤振基、邹文玉等,因此使绘在瓷胎上的画达到了蝶有绒毛,花含露珠之精绝。而乾隆时,这些高手竟移作他用,倒不是将这些宫廷画师贬谪了,而是将他们纷纷提升,以致“乾隆元年四月十四日,催总默参峨为画珐琅人不足用,另欲将画珐琅画人张维奇情商进内当差,照例行取钱粮,每月工含银五两,二八月衣服银十八两,回明内大臣海望,监察御史沈瑜,员外郎三音保准行。钦此。”乾隆元年不但画珐琅缺人,在烧珐琅方面也换了新人:“乾隆元年三月十七日,首领吴书来说,乾清宫苏培盛、交小太监何德祿、王成祥、杨如福、魏青奇四名,传旨,着给珐琅作,与烧珐琅。钦此。”可见竟然将这些小太监也用上了,其烧制质量自然不能与雍正时同日而语。

乾隆下这样的御旨,是提升原班画珐琅画师后,突然发现画珐琅人缺了,故立即下旨着内务府招新人补充,在他看来仿佛画珐琅器不必非要全国一流的宫廷画师,只要有相当高超的水平即可。而事实上,如此一调换,直接造成瓷胎画珐琅器的水平下降。我们可以从瓶碗上看出,雍、乾之间珐琅器上绘画水平的高低差异。比如同样画奇石,雍正的宫廷画师运用国画的皴法和细笔勾勒,精细地表现出奇石的立体效果,而乾隆时的画师,只是将笔由山顶整片深抹下来,甚至用石青色简单地分出些浓淡而已。就是在诗词的钤印上,乾隆时也不及雍正时讲究,多用红彩代替了红料。一对比,立分高下。另外,一个更为直接的原因:雍正时,珐琅彩瓷是先由景德镇烧好素胎后运京中,交由造办处,等宫廷画师绘成后,送如意宫,怡亲王府和颐和园小窑烧制而成。加之雍正帝亲自参与,任何人不敢草率为之。到了乾隆时,宫中珐琅彩瓷移交景德镇烧制完成。清宫档案中有记载“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瓷器一百七十四件,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再五彩珐琅瓷五寸瓷碟一件,五彩珐琅暗八仙瓷碗一件收小些也烧造。”

弹劾追责之下乾隆御瓷又有惊世之作

移交景德镇,交唐英督烧,照例质量也不会下降多少。唐英艺术素养非常高,既是个绘画能手,又是制瓷高人,有学者说他是因为由员升为官后志得意满,业务上松懈所致,此观点值得商榷。因唐英在乾隆七年曾上书要朝廷免去其“九江关务”一职,希望自己专职督烧御窑,足见他并非将官职看得很重,骄怠一说经不起推敲!他一再遭到乾隆的查问,如前面所述的色和釉的问责外,同月又被更严厉的追查,“唐英钦奉硃批,不但去年,数年以来,所烧造者远逊雍正年间所烧造,且汝从未奏销。旨到可将雍正十一、十二、十三年等,所费几何?所得几何?乾隆元年至五年所费几何,所得几何?——查明造册奏阅备查,仍缮清单奏闻。”

用词之严厉快到弹劾追责的程度了。其实唐英哪敢懈怠?他做事历来谨小慎微,克勤克俭,这主要是由于御窑厂协造一职屡屡更换之故,而更为主要的原因,此时唐英主抓税务,陶务竟然为次了,一年只去景德镇两次。自己不能自始至终亲历其间,质量上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唐英再有能耐,靠遥向指挥必然不如心意。加之具体掌管烧造的人,即工厂的厂长一职,无固定人员,运作自然松懈,产品质量必定无法保证。皇帝的追责,唐英何敢申辩,只好强吞苦涩,直到乾隆六年十二月,一个名为老格的督窑员继承协造一职后,情况才有了改观。所以,乾隆八年之前的御瓷无论从形制或纹饰基本都参照雍正时的产品,少有创新之作,直到从乾隆八年至乾隆二十年唐英退休,在老格和另一帮手六十三的共同努力下,又创造出了很多惊世之作!将景德镇的官窑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饮流者说瓷》中提到的落“古月轩”款的珐琅彩瓷应该是乾隆八年后唐英、老格、六十三合力研烧的精品,不输给雍正时的瓷胎画珐琅器。

陈立恒:重塑中国瓷的精美华贵


走进北京画院美术馆,“新瓷器时代——法蓝瓷重燃华人瓷艺骄傲”展览,为北京观众展出了法蓝瓷历年典藏精品。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为法蓝瓷创办人、设计师陈立恒颁发了“世界杰出手工艺品证书”。走进展厅,上百件造型别致,色泽靓丽,晶莹剔透的瓷器令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白里透红、怒放的木槿花在绿叶的扶持下,盛开在杯、盘、茶匙、花瓶上。底色是如火般明艳夺目的中国红,张扬着国人深爱的喜庆、富贵气息,而自然流畅的线条造型却又透出西方现代设计的时尚;青鸟拖着美丽的长尾与紫蓝色的鸢尾花摇曳的长茎勾连呼应——这套瓷器名曰“青鸟系列”;而精致动人的“樱桃嬉春系列”则将樱桃树及蜡嘴雀栩栩如生地雕刻在瓷器上。看展板知道,这套荣获2006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作品,其创意源自清朝宫廷画家、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樱桃图”;雏菊与娇俏可爱的小瓢虫相配的“飘然忘忧系列”;蜻蜓飞舞于金黄稻穗间,充满了秋日丰收意趣的“兰阳风情系列”;还有荣获纽约国际礼品展首奖的“蝶舞系列”……

法蓝瓷创办人、设计师陈立恒

细细地观赏这些精美的瓷器,便想,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三五知己用这样的器皿品茗、喝咖啡,该有多惬意啊!这便是我们向往的“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吧!

“旺富木槿系列”之花瓶

瓷器,是中国人的发明,是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自唐代起,中国瓷器便大量出口,获得各国青睐,瓷器因而有“白金”之称,成为中国在西方的代表,也使中国建立了瓷器之国的地位。陈立恒纵横国际精致礼品业30余年,与许多欧美瓷器大厂的总裁非常熟稔,欧洲瓷器第一品牌麦森(Meissen)的总裁就曾向陈立恒表示,非常感谢中国人发明了瓷器,使得欧洲人可以早点进入文明的生活,脱离使用木器及铜器作为餐具的时代。这番赞叹之言却令陈立恒汗颜。因为近百年来,中国陶瓷虽常有顶尖工艺美术精品问世,但作为陶瓷产业的世界知名品牌却多出自欧美,世界各地的精品橱窗里鲜见中国陶瓷品牌的身影。创建中国瓷器名牌的构想由此萌生。陈立恒说,他想让中国高档日用瓷进入世界各地的精品店,让欧美人士重新为拥有名贵的中华瓷感到欣喜,使中华瓷艺再次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孔雀开屏壶

2001年,陈立恒在千年瓷都景德镇兴建了占地约7.5万平方米的法蓝瓷(FRANZ)工业园区。FRANZ是陈立恒的英文名字,意含无拘无束,充满创意。陈立恒是台湾人,问他为什么把生产基地建在景德镇?陈立恒说,有一次在欧洲看到一张地图,关于中国只标了3个地名:北京、西安、景德镇,可见作为瓷都景德镇早已声名远扬,更何况景德镇拥有创建中国陶瓷名牌必不可少的各种资源。法蓝瓷的设计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蕴并引进国际最新的设计观念。“齐物天地美,逍遥仁者心。”儒雅的陈立恒带领他的设计团队以大自然为创作主题,设计生产出各式花草与动物系列作品,满足当代人回归自然与品味生活的追求。陈立恒说,他们力图将东方美学哲思融入瓷艺中,使人借以体会万物之美,获得生命哲学的顿悟,修养出优雅自在的仁者风范。在工艺方面则承袭了景德镇的传统技艺,无论是立体造型的成型或手工绘彩的过程,都保留了景德镇瓷器细致与复杂做工的风格,以展现瓷器优雅细腻与华丽的本质,每件作品都经过上百道工序才得以完成。陈先生说,打造国际名牌,产品的质量便要符合国际标准,材料研发须以维护工业安全及环保为导向。为能精确掌握每一细节,他们充分利用高科技为辅助,把产品配方、各种标准、流程、作业方法,甚至某项改善记录均输入计算机,作为管理的重要参考和依据。陈立恒如数家珍地告诉我:“法蓝瓷现已进驻欧美高档百货公司精品展馆,改变了百年来陶瓷产业由欧洲名窑独领风骚的历史。法蓝瓷受到无数名流与品位人士的推崇,如英国巨星艾尔顿·约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都有收藏。”问他荣获的20个奖牌中最看重哪两个?“当然是英国零售专卖店协会颁发的‘最佳陶瓷礼品奖’和‘博览会金奖’。”陈立恒不假思索地答道。我想,前者说明法蓝瓷在海外人气已很旺,后者是因为能在瓷都拔得头筹不简单吧。

乾隆御制款描金粉彩花卉纹六棱瓶


粉彩瓷是清宫廷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乾隆皇帝对书画、诗词以及各类工艺品的喜爱达到狂热程度,对瓷器的偏爱尤甚。乾隆皇帝对瓷器的喜爱不仅停留在赏玩层面,甚至直接参与到瓷器制作中,对宫内制瓷诸事屡屡过问,其痴迷程度尤甚其父雍正皇帝。例如,乾隆常下谕旨,粉彩在制作前,宫中负责此事的大臣需先向皇帝呈画样或木样,待审定后,方可送交景德镇御窑场烧制(有关乾隆时期瓷器制作的木样、画样以及款识、题诗等样稿,在《清宫档案》中皆有案可查)。在乾隆皇帝的亲力亲为下,粉彩从单纯的日常生活用具变成具有陈设观赏、祭祀礼佛、品鉴把玩的多用瓷,这是宫中其他工艺品无法相比的。

在用彩方面,乾隆粉彩经常利用粉彩温润柔和的质感造出不同的色泽层次和透视关系,所以能够精准细致地仿制出石,木,动物等物体的色调和质感。乾隆粉彩装饰另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大量乾隆粉彩大量采用缠枝宝相花或洋花作主题纹饰,加饰龙凤、八宝、吉庆、祥瑞,。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在结合千姿百态的造型,使得乾隆粉彩瓷器显得繁缛华丽,精细完美。

今日展示一件乾隆时期的乾隆御制款描金粉彩花卉纹六棱瓶,通高:高:26cm ,底部落”大清乾隆年制”帝王款。器形规整,胎质细腻坚致,质地细腻轻盈,釉面滋润匀净,通体施以粉彩,并辅以描金工艺将瓶身分成多个部分。盘口,束颈,造型秀长,大气文雅,通体黄色粉地。纹饰丰满,棱处描金,极具观赏价值。此瓶在制作工艺上,以红、黄为主色调,精制巧妙的工艺技法,丰富多样的图案,呈现着乾隆粉彩的遗风。特别是烧造如此规整大型之陈设器,十分难得。(此件藏品参加2018年6月新加坡春季拍卖会,敬请关注)

由于粉彩瓷器色彩柔和,瓷画精细优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文物市场上清代彩瓷较多,粉彩尤其突出。乾隆粉彩更是以工艺精湛,纹饰繁缛,不惜工本著称,艺术价值极高。近年瓷器市场的大幅上涨中,最先上扬的就是粉彩板块和青花板块,至今也是瓷器市场中最受追捧的两大类瓷器。在近年拍卖市场中,清乾隆粉彩在粉彩板块中表现最为突出,成交价排行榜前10名中的基本均是清乾隆粉彩,由此可见今日展示的粉彩描金花卉纹撇口瓶具有巨大收藏价值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锦地开光花鸟图蟠耳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20种高仿品中,有6件清代乾隆年间珐琅彩瓷器。这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锦地开光花鸟图蟠耳瓶就是此次高仿国宝级文物之一。此瓶撇口,短颈,溜肩,鼓腹,胫收敛,圈足。肩部两侧各置一蟠耳,内施白釉。金彩口,颈部饰变形团寿纹。以各色彩料绘以缠枝花卉,两面开光绘花鸟图,足外墙饰一周连续回纹。足内松石绿釉地红料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瓶蕴涵着皇家的艺术性情,她的雍容华贵与典雅,无与伦比。

珐琅彩被世人誉为“彩瓷皇后”,是在皇帝的直接授意下创烧,并在皇帝亲自指导下发展起来,这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见的。她一经问世就享受着宫廷画师出具样稿,由景德镇官窑瓷厂烧制上好素胎,然后送往京城皇宫内“造办处”选胎,再经“如意馆”画师绘画填彩,最后入宫内彩炉烘烧等一系列殊荣,在清宫独领风骚近百年。

珐琅彩艺术发展到乾隆朝,就进入了极盛阶段。后人评乾隆珐琅彩瓷有四绝:“质地之白白如雪,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欲飞,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珠,鲜艳纤细,蝶有绒毛,且颈颈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有蝇头,四绝也。”乾隆珐琅彩之所以取得如此高超的艺术成就,宫廷画师精湛的技艺是其根本原因之一。

乾隆粉彩的特征与鉴定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非常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其次,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这种色地粉彩纤巧繁缛,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数量最多的。

第三,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用粉化的各种彩料仿制各种工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的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可谓惟妙惟肖。

第四,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第五,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一般是“大内”送来的图样,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主纹是缠枝花,形象是将传统的牡丹花、宝相花或莲花的花与叶变形,仿佛西洋花卉。纹饰中也有西洋人物。同时还常以缠枝花作主体,分别加施夔龙、夔凤、蝙蝠或缨络、八吉祥等,组成各种祥瑞吉庆、美意延年内容的图案。

第六,乾隆粉彩的造型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不论是高达一米多的大型陈设瓷,还是小至几厘米的扳指、鼻烟壶,造型都非常规整,很少出现夹扁或歪塌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镂雕为乾隆时期新创,各式镂雕瓶包括转颈瓶、转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转足碗等,千姿百态,其他时代是无法比拟的。

注意事项现在社会上出现许多仿制的乾隆官窑粉彩,与传世品相比,水平相差甚远。仿制的品种多样,见到的有粉彩九桃天球瓶、粉彩鹌鹑天球瓶、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碗,各种色地的粉彩缠枝花卉瓶、花觚以及镂空转心瓶、镂空套瓶、紫地粉彩爵杯,也有仿其他工艺品的,如仿铜器、仿唐代银壶等等。众多仿品中有粗细之分。粉彩九桃天球瓶可谓高仿品,造型、色彩、纹饰都已达到逼真的地步,非常精美,是一件可收藏的现代珍品。与传世品相比,主要缺点显得过于漂亮。其他仿品中有的显然颇费工时,如转心瓶、交泰瓶、爵杯,但与传世品相比差距很大,显得板滞粗糙。

综合起来,现代仿品的缺陷有以下几点:一、造型的整体结构比例不谐调,虽然高度或口径与书本上的尺寸相同,但器物腹部的弧度不准,不是扩大就是缩小。二、胎体有的过于轻薄,也有的过于厚重。三、作旧痕迹突出,如未作旧又很光亮。还有的为了表现是旧物,在器物底或罐的口边涂抹一些灰褐色的泥巴。四、器物口部和足内的松石绿釉,有的过于浅淡,有的过于浓艳。浅淡者釉薄光亮宛如浅湖色釉,浓艳者釉厚开细小纹片,釉面呈波浪釉状。

这些现象与传世品的特点相比差距较大。更别出心裁的是,一些牟利者自造出一些乾隆款的彩瓷迷惑人们。在几次鉴定会上都出现诸如银灰色地雕花开光大碗、大罐,开光内彩绘山水人物,器底雕刻篆体“大清乾隆年制”款,让人感觉仿佛是乾隆的银彩器,实际不然,这种器物胎体厚重,工艺粗糙,纹饰绘画水平也很低。类似低劣的仿品实在是举不胜举。

独步天下的艺术:成化御瓷


明成化年间瓷器制品,质精秀雅,世无伦比。其胎质莹润,造型秀奇,青花斗彩淡雅幽静,上承永宣雄健精粹,下开嘉万彩绘风尚,影响甚为深远。成窑制品传世不多,素为历代鉴古收藏家所珍,故在明末时已有“成杯一双,价值十万”之说。公元1465至1487年,是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统治中国的23年,成化帝和他的高祖永乐帝以及其祖父宣德帝相比,几乎没有文治武功可言,然而成化帝在景德镇御器厂所烧造的瓷器却精美异常,其成就决不会在永宣官窑之下。明沈德符1578~1642年《敝帚斋新语》谓:“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清人王棠《知新禄》谈到明朝官窑的成就时,也认为:“首成窑,次宣、次永、次嘉,其正、弘、隆、万间亦有佳者。”

明成化瓷器从景德镇龙珠阁御厂地层遗存考察来看,成窑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以晚期成就最高。而从遗址断层出土堆积物可知,其高质精美之器,即被历朝所称赞的成窑佳器,主要是指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后烧制的斗彩、青花瓷。这一时期的成窑,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

温润似玉的瓷质,小巧典雅的造型和别致的纹饰

成化晚期所烧造的青花、斗彩器皿,完全可用“独步天下,后无来者”以概之。其时的青花与斗彩的瓷胎比宣德更为细腻,莹润之质可比玉类。其瓷釉有的虽有白里闪灰青或牙黄,但白度比宣德高;特别是光泽度比宣德柔润温和,玉质感极强。如果放在30倍放大镜下观察宣、成二窑的制品,宣德釉中所含釉泡大而疏,分布并示匀均,而成窑器瓷釉中所含气泡却细小密集,分布十分均匀,釉泡小而密的成化器在光的散射作用下,其釉层的温润感必为宣德器所不及。这是由于成窑器胎中的氧化铁含量比宣德少,三氧化二铝又比宣德高,故成化瓷胎较宣德纯度高,其外观效果就更为洁白致密。这种现象的出现亦表明成化官窑对胎釉原料的选择与控制,远比元代、明初乃至晚明官窑更为严格,故成化官窑晚期作品的瓷质为明官窑之冠。

以成窑瓷器尤其是十七年以后的作品而论,其造型竭尽小巧雅致,有“小可盈握”之誉。无论是从景德镇珠山御厂遗址出土物还是传世品,宣德烧造的大件器物极多,而成化窑尤其是后期大件极少,仅以形体小巧的杯碟盏盘为多。如在珠山出土的宣德青花螭龙纹大盖罐高达60厘米,而成化后期最大的盖罐大号“天”字罐仅为13厘米;成化靶盏最大的才7厘米,其中以6厘米以下小杯、11厘米口径小碟最多。故后世称,宣器气势雄伟,多属厅堂陈设之器,成化则小巧精细,多为手中把玩之物。

在具体绘画手法上,无论青花、斗彩,其纹样主要采用勾勒平涂的工艺而成。画花朵只绘正面,人物衣着都是有表无里的一色单衣,山石无凹凸之感,树叶只有阳面,无阴阳向背之分,树不皴皮,画面古朴典雅,情趣盎然。纹样丰富多变,有人物、婴戏、鸳鸯、莲池、花鸟、缠枝莲、瓜果、葡萄、团花、灵芝、灵云、山石花草、团龙、螭龙、海水、子母鸡等,无论青花斗彩,都追求一种清淡的灵动感。如斗彩小杯上的子母鸡、高士、三秋、花鸟、葡萄以及各式各样的团花、灵云,青花器皿上的花鸟草虫、山茶湖石、十六子、池塘莲荷,无不画意清新,赏心悦目。

淡雅型青花瓷的创造,别具一格的“淡雅型”青花

如果说明成化之前的元、永宣青花以进口苏麻离青釉色取胜,属于深沉凝重风格的话,那么从成化后期开始,风格则以清新淡雅为特色。纵观成化后期青花器物,均采用国产平等青料,发色淡雅温润。曾有一种观点认为,至成化朝,进口料己耗尽,再无来源。主要据明《广志绎》卷四谓:“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的青花胜……宣窑之青,其苏勃泥青也,成窑时皆用尽,故成不及宣。”其实,据可查资料考证,成化朝并非进口料已用尽,只不过是当朝皇帝个人喜好而已。成化帝由于个人偏爱、审美趣味与明初及晚明人不同,喜淡雅型青花,认为比深蓝凝重的明初青花更美,否则,不会弃进口料不用,而选用国产料制作宫廷用瓷。为何不用昂贵的进口料,以成化帝对瓷器的偏爱,绝非是为了节省资金。从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各朝遗存物考察可知,终其明、清各朝各代,对御用瓷最为讲究、最不惜工本的可推两位皇帝,一是永乐帝,喜甜白,因而永乐地层这类堆积残片累累如山;二是成化帝,尤后期青花、斗彩稍有瑕疵即打碎深埋。从这一角度分析,以成化帝这样一位艺术修养颇高,审美意趣又较有个性的帝王,弃进口料不用而用平等青,自然不会是节省的缘故了,究其原因,一者是成化后期高级瓷器器型均十分小巧,用进口料多容易出现晕散,渲染处易产生黑斑,从而会导致小而薄的瓷器显得粗糙,而用呈色淡雅的平等青则发色均匀,恰到好处;二是斗彩上的青花,以淡雅的平等青料勾勒,搭配得当,不易晕散,与釉上彩釉构成一种极为协调的搭配,相得益彰,如果用凝重晕散的进口苏勃泥青料搭配,效果就不一定理想了。

明代彩瓷的巅峰之作

成化后期,成化帝在宣德五彩有说是斗彩的基础上,成功地创烧了一种空前绝后,达到彩瓷艺术巅峰的瓷品——成化斗彩。所谓斗彩,其“斗”者,亦与“凑”意同。宋晏殊《渔家傲词》就有“落叶荷花相间斗,红娇绿掩新妆就”一词。而瓷器上的“斗彩”,又称之为“逗彩”,是指一种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结合而成的品种。即用釉下青花勾勒出青花轮廓,釉上用彩填色,分两次入窑烧造而成,从而达到一种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的艺术效果。如果说宣德一朝已初烧成了五彩或斗彩的话传世仅数件而己,那么,成化斗彩是在基础上进一步推陈出新,达到了斗彩的极致。与宣德年初创的五彩或斗彩相比,在诸多方面有大的改进。宣德斗彩用没骨法彩绘花纹,其青花用料多浓蓝发黑,且散而不收,几乎看不到青花轮廓,釉上的红绿诸彩与青花含混不清,其视觉效果粗而艳,不够协调,而成化斗彩之花纹采用淡雅青花双线勾绘,其纹饰线条有如游丝,凡釉上诸色均在青花线条之内,釉上诸色均被釉下游丝所围绕,故青花与釉上彩色较为统一,视觉效果静而雅;宣德斗彩釉上诸色堆填浓厚,大绿与红色偏沉浓,且用料极大,而成化斗彩之釉上色彩以苦绿、草绿、水绿色为主,廓填薄而均匀,故宣彩色凝重浓浊,成斗色淡而透明;此外,宣斗釉上彩仅有红、绿、紫、黄诸色,但绿色仅有大绿一种,紫色也仅重紫一色,色阶显单一,而成斗诸色甚多,设色极为丰富,大多透明鲜亮,一件器物上多有三到四种色阶,有的多达六种之多,同一种彩又有深浅浓淡的变化。根据孙瀛洲先生总结,其色阶主要有:“鲜红,色艳如血,厚薄匀均:油红,色艳而有光,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杏黄,色润微红,水绿、山子绿、叶子绿等皆透明而闪微黄,松绿色,深浓而闪青,蜜蜡黄,色稍透明,姹紫,色浓而无光,孔雀蓝,浅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葡萄而透明,美黄,色浓光弱。”其中,“姹紫”是成化斗彩釉色的独特品种,而孔雀蕴在成斗传世器中至今未见使用。成化斗彩在色彩上运用十分灵动自如,设色精当,配料协调,素雅与明艳兼而有之,充分表明成化后期制瓷选料配备之熟练,以及高超的制瓷工艺,都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

成化年款与成化帝其谜

考察成化瓷器,不能不涉及成化年款的种种难以破解之谜。终明各朝御瓷款,无论明初之浓丽俊朗之体,或晚明至清代馆阁之体,一般都中规中矩,珠圆玉润,且每朝写款书法多种,体例常变,独有成化之款“成化年制”终一朝一人书写,字体显得十分幼稚且稍嫌笨拙,这一现象,成为古瓷一大谜团。故后人可仿历朝历代之款,而成化之款无人能学。这亦为古瓷研究鉴定成瓷尤后期高级瓷的极为重要之参考。孙瀛洲先生经对成化御瓷之款细致观察,总结归纳成化年款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尖腰。”成化瓷这种极为特殊罕见的年款,以及为什么成化官窑十七年以后造型、装饰会发生突变,成化后期这些精美绝伦的青花、斗彩器皿何以如此娇小别致,曾不断困惑着一代又一代古瓷研究者。有人认为,成化后期青花、斗彩小巧幽雅,具有一种“女性”之美,也许是成化帝专为宫中宠妃所制之雅玩。又有人大胆推测成化帝身边曾有一位很受宠的妃子万氏,可能是这位万氏对瓷器之偏爱而专门设计。史料记载,成化帝与万妃确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但深究起来,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万妃只是前朝遗妃,其年龄比成化帝要大得多,成帝对万妃之宠,只不过是对父皇的一种眷恋亲情之移,并非男女之情,且据史料载万妃并非那种娇柔玉叶之躯、琴棋书画才女,而是一位体健肌肉发达、喜好戎装舞刀弄枪的女性,以其性格成化皇帝不可能如此倾心去花巨资专门烧制这些极具艺术性、观赏性极品瓷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成化帝本人是一位知识涵博、性格独特、具有相当深厚艺术修养的帝王,自小对瓷器亦喜爱有加,非常执著,曾多次亲督景德镇御厂制瓷。从这一角度讲,以成帝独特的艺术修养和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一反前朝、明初雄浑俊朗的大件瓷器艺术之风,转而追求一种清静淡雅、小巧别致的艺术风格,是符合成化帝性格特征的,因此,至少创烧、设计这种瓷器,成化帝是很有可能直接乃至全过程参与的,至于成化年款,这种终一朝体例始终如一、稚嫩略显笨拙的年款,不可能像历朝年款出自书法名家之手,更非一般御窑工匠敢于书写,那么在成化帝如此看重的精巧神品瓷器上能留下手笔的会是谁呢﹖只有成化帝本人才有这个资格。据对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成化断层遗存物考证,“成化年制”款在成化四年就已定型,且一直未变,故刘新园先生推论此款“极可能出自少年成化帝之手”是可信的,这一推论,也印证了成化帝对成化瓷的研制、设计、烧造自始至终都亲自干预,终于在成化十七年以后形成了这一中国古瓷空前绝后的艺术“神品”。

陶瓷文化:龙和御印装饰的瓷坛


景泰蓝瓷坛,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

大英博物馆的亚洲33号展厅自今年8月以来,持续为公众展览来自于中国北京出土的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的景泰蓝瓷坛。

这件瓷坛坛身和坛盖有明显的龙和御印的装饰,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一睹这件景泰蓝瓷坛的风采了。

中国明代的工匠采用拜占庭工匠的景泰蓝制作技巧,并于15世纪早期改进了这项技术。通过瓷坛颈部的题字可以看出这个瓷坛是御用匠师们为宣德皇帝打造的。明代景德镇的工匠们制作的青花瓷,其形状和装饰与皇家工厂出品的瓷器一模一样。宣德皇帝很可能下令在紫禁城内使用这种瓷坛。色彩亮丽的景泰蓝瓷器在宫廷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世界上只有两个像这样有盖的景泰蓝瓷坛,一个在大英博物馆中,另一个则是私人收藏。景泰蓝瓷器的制作耗时且费用高昂。工匠用金属丝在青铜器皿上勾勒出矫健的龙和云纹后,再用玻璃浆填充。用景泰蓝工艺标记的六字标识是宣德瓷器的特征。

乾隆粉彩与仿品有什么特点?


乾隆粉彩与仿品有什么特点?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非常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乾隆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其次,在装饰方法上出现多种色地“开光”粉彩,如红、黄、蓝、绿、紫及多种色釉为地,可达十多种,有的在色地上彩绘带有西洋色彩的缠枝花,有的在色地上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用一种较锋利的金属工具划刻出精细的凤尾纹,即所谓的“锦上添花”,开光内绘花鸟图、山水人物图及墨书乾隆御题诗等。这种色地粉彩纤巧繁缛,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乾隆粉彩中数量最多的。

第三,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用粉化的各种彩料仿制各种工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的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可谓惟妙惟肖。

第四,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第五,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一般是“大内”送来的图样,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主纹是缠枝花,形象是将传统的牡丹花、宝相花或莲花的花与叶变形,仿佛西洋花卉。纹饰中也有西洋人物。同时还常以缠枝花作主体,分别加施夔龙、夔凤、蝙蝠或缨络、八吉祥等,组成各种祥瑞吉庆、美意延年内容的图案。

第六,乾隆粉彩的造型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不论是高达一米多的大型陈设瓷,还是小至几厘米的扳指、鼻烟壶,造型都非常规整,很少出现夹扁或歪塌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镂雕为乾隆时期新创,各式镂雕瓶包括转颈瓶、转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转足碗等,千姿百态,其他时代是无法比拟的。

现在社会上出现许多仿制的乾隆官窑粉彩,与传世品相比,水平相差甚远。仿制的品种多样,见到的有粉彩九桃天球瓶、粉彩鹌鹑天球瓶、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碗,各种色地的粉彩缠枝花卉瓶、花觚以及镂空转心瓶、镂空套瓶、紫地粉彩爵杯,也有仿其他工艺品的,如仿铜器、仿唐代银壶等等。众多仿品中有粗细之分。粉彩九桃天球瓶可谓高仿品,造型、色彩、纹饰都已达到逼真的地步,非常精美,是一件可收藏的现代珍品。与传世品相比,主要缺点显得过于漂亮。其他仿品中有的显然颇费工时,如转心瓶、交泰瓶、爵杯,但与传世品相比差距很大,显得板滞粗糙。综合起来,现代仿品的缺陷有以下几点:

一、造型的整体结构比例不谐调,虽然高度或口径与书本上的尺寸相同,但器物腹部的弧度不准,不是扩大就是缩小。

二、胎体有的过于轻薄,也有的过于厚重。

三、作旧痕迹突出,如未作旧又很光亮。还有的为了表现是旧物,在器物底或罐的口边涂抹一些灰褐色的泥巴。

四、器物口部和足内的松石绿釉,有的过于浅淡,有的过于浓艳。浅淡者釉薄光亮宛如浅湖色釉,浓艳者釉厚开细小纹片,釉面呈波浪釉状。这些现象与传世品的特点相比差距较大。更别出心裁的是,一些牟利者自造出一些乾隆款的彩瓷迷惑人们。在几次鉴定会上都出现诸如银灰色地雕花开光大碗、大罐,开光内彩绘山水人物,器底雕刻篆体“大清乾隆年制”款,让人感觉仿佛是乾隆的银彩器,实际不然,这种器物胎体厚重,工艺粗糙,纹饰绘画水平也很低。类似低劣的仿品实在是举不胜举。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乾隆御瓷华贵与雅致并进》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乾隆御瓷华贵与雅致并进》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