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佛山陶瓷艺术节即将举办 推动石湾陶瓷发展

佛山陶瓷艺术节即将举办 推动石湾陶瓷发展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1-03-31

陶瓷艺术。

2015佛山陶瓷艺术节将于11月27日至29日举行,记者11月10日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陶瓷艺术节以“梦想陶都·陶醉亚洲”为主题,邀请了韩国、日本、台湾等陶瓷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来佛山参展,其间将以陶艺为主题举办文化交流论坛等活动,试图以国际化的视野为石湾陶瓷拓展发展前景和空间。

同样令人期待的还有陶艺创客活动周,记者了解到,创客活动周将为陶艺创业者与投资机构搭建对接平台,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举办石湾陶艺创客活动大赛、陶艺拍卖会、陶瓷创客集市等形式,其中创客活动大赛即日起至本月20日接受报名,作品获奖的创客还将获得政府政策扶持,比如作品一等奖获奖者将获得最高免费居住3年创客人才公寓的待遇,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得者可分别免费入住二年和一年的创客人才公寓。陶瓷创客集市则主要为创客甚至是手工爱好者提供推广平台,无论是学生、陶艺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创客,均可免费获得摊位展销其作品。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阳泉平定县将举办首届中国刻花瓷艺术节


记者从8月29日平定县在政府六楼西会议室召开的首届中国刻花瓷艺术节筹备会上获悉,9月25日至26日,首届中国刻花瓷艺术节将在该县举行。

刻花瓷是我国传统陶瓷中的珍品,它以刀代笔,纯手工制作。它是在坯体未干之前刻花,一气呵成,线条流畅,具有朴实无华,亲切自然之本色。刻花瓷产于平定窑,始于唐,兴于宋。它工艺精湛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堪称中国“陶艺奇葩,民间一绝”。上世纪60年代,山西陶瓷专家根据出土发掘的标本,将这一失传千年的陶瓷工艺恢复。该县冠庄村张文亮父子创办了张氏陶艺坊,他们的仿宋刻花瓶多次在山西、全国获得金奖、银奖。经平定县人民政府申请呈报,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之乡评委会考察评审通过,该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刻花瓷之乡”和“中国刻花瓷研究基地”。

会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岗平就举办首届中国刻花瓷艺术节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

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银旺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我们今天召开首届中国刻花瓷艺术节筹备会,旨在通过成功举办平定县首届中国刻花瓷艺术节,唱响平定经济发展之戏,提升平定形象。我县能够成为“中国刻花瓷之乡”是一件无尚光荣的大事,是平定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全县32万人民的一件大事。这次艺术节活动的成功与否,对提升平定文化品位,保护、传承和弘扬平定优秀历史民间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把这次活动办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地方品牌形象、振奋全民精神的盛会。

石湾陶瓷艺术传统渊源与现代的发展


陶瓷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文明的精髓部分。广东佛山陶瓷艺术源远流长。佛山澜石镇河宕曾出土了新石器晚期的彩陶杯、蓝纹红陶釜,证明了中国文明史距今已有五六千年之久。广东佛山的石湾陶瓷艺术在经过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传承与发展,历尽数千年的沧桑,至今依然绽放出灿烂的异彩,显示其特有的魅力。

唐宋两代是佛山制陶业的重要发展时期。1957年以及1972年先后在石湾大帽岗和南海奇石村发现了唐宋窑址。陶瓷的大批量生产,使佛山成为岭南地区重要的陶瓷基地,产品除供应国内所需,更外销到海外。当时佛山艺术陶瓷制作已具相当高超水平。

佛山陶瓷业的迅速发展,则始于明代。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佛山陶瓷业出现了专业化分工,产生了行会组织,使石湾成为陶瓷的中心基地。在广州当时的出口商品中,陶瓷出口量排名第二,仅次于丝织品。当地的陶艺家利用本地丰富的陶土资源,研发出数十种颜色各异的色釉,并因势利导,塑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的肌肤,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而器皿处理上则以浓厚多姿的釉彩掩盖陶胎的粗糙,同时吸纳各大名窑的釉色和造型,生产观赏价值和实用功能相结合的艺术器皿。尤其是仿钧窑产品取得了很大成功。

进入清代,佛山陶瓷业又获得了新的发展。在乾隆年间,陶瓷制造业分为大盆行、白釉行等23行。其中白釉行生产中小型产品,在240个品种中,绝大部分是艺术陶瓷。而专产大件器皿的花盆行品种之繁多为23行之冠。其中尤以艺术韵味独特的花脊称著。而举世闻名的“石湾公仔”(石湾人物雕塑)更是取得辉煌的成就。石湾公仔吸纳、仿造当时各大名窑精华,如仿钧窑冰裂纹釉、乳浊釉,仿建窑鹧鸪黑釉,使石湾公仔增加了缤纷多彩、高雅古朴的釉色。而仿耀州窑刻花、仿磁州窑黑白彩绘和红绿彩绘,丰富了石湾公仔的装饰手法。借鉴江西吉州窑中舒窑的与众不同的艺术韵味,更奠定了石湾公仔在当时陶艺界的坚实地位。清代产生了以黄炳、黄古珍、陈祖等一批陶塑名家,代表着当时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黄炳,出生于制陶世家,擅长捏制鸟兽和人物,尤精于塑造鸭、猫等动物。其动物多以胎骨泥为胚,不施釉彩,借鉴工笔国画手法刻画体毛,并以时钟发条勾勒胎毛,形神逼真,开创了石湾陶塑“胎毛技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黄古珍精于制作器皿,他借鉴宋代吉州舒窑的彩绘风格,结合石湾的各种彩釉,以“仿舒加彩”的独特手法拓展了石湾陶艺的广阔领域。而陈祖则擅长瓦脊人物,他不着重于人物的小节刻画而注重于通过塑造人物的面目表情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情绪,为“意塑派”的先驱。

民国是石湾陶塑艺术的巅峰,以陈渭岩、潘玉书的崛起为标志。陈渭岩制作的作品工整雅致,无论人物、动物和器皿都以精细见长,又善于仿制古代名窑的颜色釉,开拓了清末至民国年间石湾陶瓷仿古作品的广阔途径。他吸收了西洋雕塑人体解剖结构比例准确的长处,引领一代陶艺新风。如果说陈渭岩融会中西,引领一代新风,那么使石湾陶塑艺术走向成熟辉煌的,则是他的弟子潘玉书。潘玉书在石湾陶艺古朴传神的特色上吸收西洋雕塑技法,他擅长塑造仕女形象,以眉眼、嘴角、唇边动态的微妙变化来表现女性特有的温柔娇媚,其服饰则用细密的线条来表现衣褶的重叠,有很强的动态感和节奏感,从而形成了含蓄典雅、潇洒、俊逸而富于书卷味的独特风格。民国期间名家辈出,如以刻划市井人物生活情趣见长的刘佐朝,以胎毛技法塑动物的霍津,以微塑著称的巨匠廖坚等,他们共同创造了民国石湾陶艺的兴旺局面。

如果说明清两代的民间艺人把石湾陶瓷艺术推向了民间乡土艺术的高峰,那么,以刘传大师为代表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们,则勇于创新,把传统精神与现代审美观相结合,带领石湾陶艺步入了当代艺术的殿堂。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是石湾公仔恢复发展,从民间工艺品升华为艺术鉴赏品的时期,令石湾陶艺的创作从内涵到形式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刘传学习前辈潘玉书及各名家的精髓,注重生活积累,大胆创新,作品擅长于把握情节发展的高潮,突出表现人物的典型性格,用夸张而又洗炼飘逸的手法来处理人物特征,克服了民间匠人千人一面的通病。他还总结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主张作品应“动中有静,起中有伏,粗中有细”,在情节处理上要“宜起不宜止,宜藏不宜露”。与刘传名望并肩的还有以动物陶塑著称的区乾,他以严谨的写实作风,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大自然各种灵禽的千姿百态。20世纪50年代起,勇于创新、各成大家的还有庄稼、刘泽棉、廖洪标等大师。他们融会了西洋雕塑的长处,善于将石湾陶瓷的多样化技法,如捏塑、雕塑、贴塑、捺塑等综合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师古而不泥古,展现出苍劲醇厚的艺术风貌。他们的作品严谨细腻,既有浑厚的传统石湾公仔的韵味,又吸取了西方雕塑大师的神髓,以造型刚劲传神、人物骨骼奇特、结构紧凑慎密为艺术特色。力求“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以表现时代精神和风貌”。以勇于创新而成就卓越的陶艺大师还有梅文鼎、黄松坚、潘柏林等。他们有的运用书法、篆刻和古代绘画艺术于陶瓷造型中,以古朴典雅、简炼新颖的艺术特色展示自己致力革新的个性,脱颖出新的姿彩,有的认真研究石湾陶艺的传统特色,结合时代精神去寻找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以豪放健雅、优雅灵秀的艺术风格著称。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

素有美术陶瓷生产传统的石湾,其生产的美术陶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在美学价值上具有鲜明的大众性,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特色,是岭南文化的瑰宝,在现代仍能显示其浑厚的文化潜质和强大的生命力。但我们亦要看到,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石湾陶艺也存在着许多局限与不足。第一,在传承上历代艺人都比较保守,“传男不传女”,“传本派人不传外派人”,致使许多技法不能很好地继承及发扬光大。第二,具有独特个性的创意作品还很少,而且创作题材及技法大同小异,模仿抄袭的多,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当前,石湾陶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令石湾陶瓷艺术走向新辉煌的唯一途径唯有突破传统题材、手法,开拓新领域,并使陶艺作品与现代人居环境相融合,使自由奔放的现代陶艺与浪漫舒适的现代家居相得益彰,给人们带来艺术化的家居文化享受。要借鉴西方大型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感染力,使只供个人把玩的案头艺术走向公共环境艺术的广阔展示天地。如何继承传统,锐意创新,打造强大的中国文化产业,使之走向世界舞台,这是在全球思想文化空前活跃的新时期摆在石湾陶艺家面前的重任。

进入21世纪,在繁花竞放的陶塑艺苑里,我们欣喜地发现,一批中青年陶艺家已成长起来。他们得益于石湾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得益于一大批前辈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石湾公仔”艺术的熏陶。令他们在这块土壤上尽情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

“根植传统,大胆创新”正是新生代陶塑艺人的真实写照。他们非常注重学习和借鉴前辈的艺术成果,博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到自己的作品中,追求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从新一代陶艺家的作品中不难看到创新、勇于挑战传统艺术形式的作品。如有运用写实、严谨手法延续传统精华的执着;有以点、线、板块结构,结合现代审美情趣,走进现代化生活陈设的和谐。其中既有豪放、刚劲、传神的石湾人物公仔,又有细腻、小桥流水般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盆景、动物、昆虫……。新的时代,新的市场,新的追求,新生代陶艺家们的大胆创新,突破传统,为石湾传统陶塑注入了新的血液,亦使千年的石湾传统陶艺得以经久不衰,方兴未艾。

石湾艺术陶瓷的分类


石湾艺术陶瓷发展史

汉基出土的陶瓷包括陶屋、禽畜等,是石湾艺术陶瓷的初始形态。明清时期,石湾艺术陶瓷极为兴盛,品种多样,分为微塑、器皿、动物、人物等。人物与动物栩栩如生,微塑以小观大,各种器物异彩纷呈。当代,石湾艺术陶瓷新人辈出,先后出现七位工艺美术方面的大师,与四位陶瓷艺术方面的大师,更有许多业界闻名的陶艺家涌现。

陶瓷微塑

陶瓷微塑别称山公盆景,是石湾艺术陶瓷的独创技艺,据传是光绪年间所创。

人物神仙

由于石湾陶泥所具有的的可塑性较强,烧制成功后色泽发褐,适宜塑造健壮的人物或老人的粗糙肌肤。因此,石湾人物陶塑中,老人与男性的形象较多。

鸟兽虫鱼

汉墓中已有出土。早期的艺术陶瓷制作者,一般是老弱病残,不能制作日用陶,便用边角料制成艺术陶瓷以自娱自乐。

瓜果器物

早在清初就有人制作蔬果。多是老弱妇孺随手拿个瓜果制成模具或略加点缀,便制成了各种艺术摆件以欣赏。

建筑瓦脊

也称之为“花脊”,主要指装饰在屋脊上的各种鸟兽虫鱼、人物、亭台楼阁与各种花卉雕塑。一般分为正脊(正殿)与看脊(后殿),由数个雕塑接合而成,一般一块陶瓷讲述一个故事、主题或者主要人物。花脊的釉色偏深沉,一般是蓝、绿、褐、黄,因为花脊以天幕作为背景,用这一类釉色可以避免阳光刺目耀眼。

陶瓷大师推动陶瓷产业发展传播陶瓷文化


陶瓷大师推动陶瓷产业发展传播陶瓷文化

国家组织专门力量,分现批在全国各地的陶瓷发源地评选出了几百外的陶瓷大师,其实就是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确需要一些热心此项事业,又在专业水平上有一定造诣的资深人士的参与才,而陶瓷大师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实际用场方面,主要也是表现在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个就是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更加快速,一个就是对传统的陶瓷文化进行更加广泛的传播。

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更加快速,要有继承,要有创新。从继承的角度来看,陶瓷大师手里有着传统的技术,有着对传统的陶瓷文化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结合现代陶瓷产业发展的实际,也就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符合实际的一个需要。而在创新方面,陶瓷大师的作用自然也是最重要的,创新首先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创新,创新首先是要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的创新,陶瓷大师把继承与创新两个内容结合得十分完美,推动陶瓷产业发展得更加快速。

传播陶瓷文化,陶瓷大师以此为荣,因为肩负着陶瓷大师的名号,就对传播陶瓷文化有首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广泛的国内与国际的交流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一些资深的陶瓷大师还会通过讲学、授课的方式进行交流,当然在国际的交流方面,也有很多有经验大师们起到了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专业水准的提高,各种交流形式的多样化,都是文化传播的最好方法。

首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10月4日开幕


首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10月4日开幕。共有来自江苏宜兴、广东潮州、江西景德镇、河南禹州、浙江龙泉、福建德化、辽宁喀左等产区的240件(套)作品参评,代表了不同陶瓷盆艺的地域风格特色。经11位专家评委评审,共有73件作品分获各类奖项,宜兴花盆作者许卫群的《特大长方盆》获创新特等奖。据宜兴陶协史俊棠会长介绍,此盆长316厘米、宽116厘米、高50厘米,堪称有史来陶瓷大花盆之最,成为宜兴紫砂艺苑“史上最牛花盆”。

本次花盆艺术展示分两个部分,即创新作品评比展示和明清古盆展示。

被冠名“鉴云盆艺杯”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的参评作品,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除宜兴陶瓷产区之外,其它陶瓷产区提供的60件陶瓷花盆作品,代表了不同陶瓷盆艺的地域风格特色。如辽宁喀左首次参加全国展评.送评了10多件黑陶花盆,让人耳目一新。此外,此次参评的瓷器盆、釉盆、紫砂盆、雕塑盆、堆花盆、十景盆及部分瓶、筒、盘、篓、钵等陶艺类作品中,景德镇徐进的《松下观景图》等10件作品因造型独特、寓意深刻、饰别具风格而荣获金奖。

明清古盆展示成为此次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又一大看点。这次有上海、徐州、如皋、浙江温州、福建长汀以及新加坡、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藏家提供的明清至民国期间的备式紫砂、均釉陶花盆藏品200余件。宝山工艺厂选送日的5件古盆中,年代最早的有明代的红泥桂花砂《梅花盆》,63厘米见方、高44厘米,足见早期盆的烧制技艺。上海藏家申洪良选送的一批花盆藏品,有明代大红袍《方大盆》、《白泥盆》以及清乾隆以来王东石、杨彭年的《椭圆蒲包口盆》,瞿子冶的《炉钧釉盆》等,无不闪耀着先辈陶艺大家的智慧和光芒。

什么是石湾艺术陶瓷?


石湾艺术陶瓷,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其独特风格,历来受社会的欢迎和珍爱。“石湾公仔”更是扬名中外。

从汉基出土的水田附船、陶屋、禽畜等陶瓷可见石湾艺术陶瓷的雏形。明清两代是石湾艺术陶瓷兴盛的时期。石湾艺术陶瓷品种繁多,分为人物、动物、器皿、微塑。陶塑人物、动物栩栩如生,妙趣传神微塑以小见大,雅趣自然器物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新中国成立后,石湾艺术陶瓷更是繁花竞放,新人辈出,先后培育出七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四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知名的陶艺家纷纷涌现。

石湾陶艺工作者历来注重采集各大名窑之精髓,以古朴、传神、典雅、浑厚为其艺术特色。

山公盆景类:山公盆景又称陶瓷微塑,是石湾独创的一种传统的陶瓷工艺品,相传是在清朝光绪年间由石湾的一位名叫刘来的艺人首创的。

人物神仙类:石湾陶艺中的人物类是由于石湾陶泥的可塑性强,烧成后色泽熏褐,适宜塑造健实强壮的筋肉骨骼的人物和老人粗糙深重的肌肤,因此,在石湾的人物陶塑中,男性和老人的形象多于女性和小孩的形象。

鸟兽虫鱼类:早在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猪、牛、鸡、鸭的器型出现。以前从事艺术陶器制作的人多为伤残老弱人士和妇女儿童,因不能积极参与日用陶的劳作,只能利用余泥剩釉,利用窑场的边角空隙搭烧而成,因而带有几分自娱性。

瓜果器物类:清初也有些人制作蔬果。这些陶艺人多是农村出生的老弱妇孺,昔日造型,随手拿个瓜果翻印为模具便可制作,或以模具为基础略加修饰、点缀便制成各种各样的艺术日用品或摆件欣赏。

建筑瓦脊类:瓦脊又称“花脊”,它是装饰在屋脊上面的各种人物、鸟兽、鱼虫、花卉、亭台楼阁陶塑。花脊分为正脊(正殿屋脊)和看脊(后廊顶脊)两种,都由几块雕塑接合而成,往往是一块就表现一个主题,一个故事,或一个主要人物。花脊所施釉色以深沉稳重的蓝、绿、褐黄色居多,因为花脊以天幕为背景,施用此类釉色能避免刺目耀眼的弊病。至今仍保留下来的佛山祖庙庆真楼前院的人物看脊“九龙谷”,雕塑的是杨家将大战九龙谷的场面。

佛山陶瓷砖联盟标准即将公布


10月12日佛山市质监局透露,继筒灯联盟标准公布之后,市陶瓷砖、电压力锅、玻璃机械、内衣等行业也积极制定联盟标准,陶瓷砖联盟标准制定将于近期完成。

据了解,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化日,本次标准化日的主题为“标准造福人与社会”。市质监部门将在活动日期间开展各类标准化宣传,包括组织企业召开座谈会,宣传《关于推进产品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意见及其奖励办法》,鼓励企业参与该市产品技术标准战略活动;与佛山科技学院合作开展“标准进高校”活动,为高校理工科专业师生讲解标准化基础知识。此外,还将正式对外发布《佛山陶瓷砖联盟标准》。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佛山企业参与技术标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铝型材、陶瓷、米酒、酱油等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已经在佛山形成。即将对外公布的陶瓷砖联盟标准是佛山市出台的第四个联盟标准,今后,该联盟内企业组织生产的陶瓷砖,均要以此作为生产依据。

近两年,佛山市政府推动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市政府还出台奖励方案,每年拿出1000万,扶持和奖励参与技术标准的企业。目前,顺德区已发布实施《冷凝式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两个全国最早的区域性联盟标准,现正组织电压力锅、玻璃机械等行业开展联盟标准工作。而南海区则选定灯具、不粘锅等两个五金产品作为推行联盟标准的试点,并于上月底公布了《筒灯》联盟标准。

潘柏林:同心协力推动石湾陶艺新发展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新鲜出炉,佛山陶艺界刘炳、潘柏林喜获金榜题名。近日赴京加冕的大师刚刚归来,陶城报记者就来到位于中国建陶第一镇南庄的南江陶瓷工艺厂,请新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谈谈赴京归来的感受。

评审表彰大会十分隆重

潘大师告诉记者,这次到北京出席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表彰大会,1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本届大师荣誉称号获得者表示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大会并讲话,《人民日报》1月12日在头版作了报道。

曾培炎副总理在讲话中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以精湛的技艺、深厚的底蕴、多样的风格,在世界工艺美术领域独树一帜。近年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出口大幅度增加,传统工艺美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要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知识和人才,鼓励继承与创新,激发创作热情,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进一步繁荣。

本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工作,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国家民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国资委等联合主持的,评审结果由国家发改委发文公布,可见其级别之高和国家对评审工作的重视。佛山市符合条件并参加评审的候选者共17人,能脱颖而出殊属不易。

是压力也是动力

前四届评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佛山市的8位当中有7位是属于石湾陶塑专业,7位大师当中又有3位已逝世。第五届评出的全国161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佛山市有3名,其中2位搞石湾陶塑。53岁的潘柏林是全市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业内颇具个性的“鬼马天才”。

平素率性而为、敢说敢当的潘大师,此番赴京归来之后却是出人意外地低调。他说这次评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确来之不易,因此决不能骄傲,要保持谦虚谨慎,要虚心向老一辈的大师学习,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他表示,这次评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一方面,人家对你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如果今后拿出来的作品不行,人家会说你徒有虚名,自己也会觉得愧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这个业内最高的荣誉称号;另一方面,国家给了你这么高的荣誉称号和无形资产,自己也应该思考今后如何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潘大师认为,现在石湾有了这么多的工艺美术大师,因此现在是共同认真探讨如何面对石湾陶艺的时候了,是同业中人认真考虑如何使石湾陶艺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时候了。

石湾陶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当日在评审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植根于民间、植根于群众、植根于乡镇,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少,文化和技术含量高,吸收的劳动力较多,因此进一步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事业,有利于培育特色产业和弘扬先进文化,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对此潘柏林大师颇有同感,他认为石湾陶艺事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潘大师指出,石湾陶瓷艺术有这么长的发展历史,有这么多的陶艺家和优秀作品,但是和其它艺术品种例如中国画相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相对太小了。因此我们决不能夜郎自大,要想方设法培育更多石湾陶艺的“粉丝”。要争取更多的“粉丝”不能靠炒作,而是要靠更多真正有艺术价值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秀作品。这些真正过得硬的作品才会真正赢得收藏家和发烧友的由衷喜爱,并随着时光推移而不断地增值。

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潘大师3年前制作的限量版陶塑生肖猴,当时的售价是每只800-1000元,而现时在市场上成交价已卖到9000元到12000元左右,3年间升值过10倍,事实上收藏石湾陶塑已越来越具有可喜的升值空间。潘大师认为作品的升值关键在于其艺术价值能否经得起观赏者的挑剔和历史的检验,对于作者来说就是要真正用心去做,而且最好是做自己擅长的强项的东西。

众所周知潘大师是无师自通的“鬼马天才”无论人物动物“造什么就象什么”。潘大师说关键是要用心去做,决不能马虎随便,要埋头苦干再加上一点灵活,要有一种活跃的思维。他拿出一件新近创作的子母狮作品让记者观看,果真是令人眼前一亮。他强调,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主流产品,我们对新一代有希望、有创造性的作者和作品也要给予足够的肯定,这样石湾陶塑事业才能繁荣兴旺。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佛山陶瓷艺术节即将举办 推动石湾陶瓷发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佛山陶瓷艺术节即将举办 推动石湾陶瓷发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