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壶 > 导航 >

敬瓷为宝 妙壶传芳

敬瓷为宝 妙壶传芳

古代瓷器壶 艺宝瓷砖 瓷砖墙面

2021-04-02

古代瓷器壶。

“敬瓷为宝”,这是一个朋友送给颜宝敬的字,既巧妙嵌入了他的名字,也是他酷爱陶瓷茶具的生动写照。泉州德化人颜宝敬爱茶具、做茶具、藏茶具,讲起陶瓷茶具文化来头头是道,还收藏了许多陶瓷老物件,其中有上百个老茶壶和不少老茶杯,从中可以看到古人对茶具的讲究。

痴迷于研究茶具文化

颜宝敬痴迷茶具。

比如一个普通的盖碗,他就能讲出一系列的标准。盖碗的大小,决定了茶与水的比例。盖子盖住碗的比例以八分碗为宜。盖碗的底部形状、盖子上的盖粒大小也会影响泡茶的体验。盖子的弧度、碗边沿外翻的程度以及碗的整体造型,对茶叶与水的交融影响很大。碗的边沿要经过打磨处理,以免割手……如此之多的设计细节,让听的人纷纷感叹一个普通盖碗的学问之深。

讲这么多,似乎和收藏没有什么关系。但正是这种对于制造茶具的近乎苛刻的追求,驱动着颜宝敬去传统茶具文化中寻找更多的灵感。10多年前,他开始收藏老茶壶,希望从中更直观了解茶具发展的历史文化,汲取古代制瓷人的设计理念精华,为现代爱茶之人奉上更好的茶具。

“把传统的书画、书法、诗歌与陶瓷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文化陶瓷,集品位和艺术于一体,这是我一直追求的。”颜宝敬说,传统老茶壶及茶杯等的设计理念,在这方面十分值得借鉴。

烧瓷的温暖烙印于心

颜宝敬出生于德化县一个陶瓷世家,唐末时期中国第一部陶瓷专著《陶业法》就是出自其祖上第三代祖宗颜化綵之手,颜氏第十六代祖宗颜俊高是明朝中外闻名的陶艺大师,其流传下来的作品至今被奉为精品。到颜宝敬这一代,颜氏制陶的窑火已传承了三十一代。

颜宝敬从小听着祖辈传奇般色彩的故事,受周围成片瓷厂氛围的熏陶,内心对于制陶祖业一直有着一份特殊的情结。“那时候娱乐设施很少,放学了没地方玩,就跑到瓷厂看烧瓷。”想起旧日时光,颜宝敬脸上还会有着幸福的光泽,“冬天时候冷,烧窑时,窑炉附近都很暖和,感觉很舒服”。

虽然打小沉浸在陶瓷文化中,但是成年后的颜宝敬并没有如愿以偿地踏入陶瓷世界,1982年,家境贫寒的他高中毕业后就成了当地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安稳的工作并没有消磨颜宝敬“学祖辈做一个制瓷名家”的念头,他大量阅读有关陶瓷知识的各类书籍,丰富自己的陶瓷知识,特别是对德化白瓷的研究几乎达到忘我的境地。

这种质朴的情感,一直延续到颜宝敬投身陶瓷茶具事业。在一个时机到来之时,他毅然辞职,投入制瓷事业中。他对陶瓷的全部热爱在收藏、制作陶瓷茶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老茶壶古朴却经典耐看

颜宝敬平时爱好收藏,他收藏各类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产品上千件,创立了“卓越博物馆”,其中就有不少陶类和瓷类产品。“别人收藏是为了升值,我收藏是为了从中学习到一些传统的工艺和一些创新灵感”。颜宝敬的收藏理念,使得他的收藏范围更广,包容性更大。除了自己下乡去“淘宝”,他身边的朋友、员工也会把自己看到的老茶具带回来给他。每得一件老茶壶,颜宝敬总要查书找资料,一坐就到深夜。这一习惯不仅让他学习到不少专业知识,也给他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在我国,使用陶瓷的历史十分悠久。我国古代曾经历过数次陶瓷辉煌时期,很可惜的是,许多优良的传统工艺如今已经失传。所有的工艺秘密都只留在那为数不多的珍品中。研究它们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颜宝敬常一边把玩一边感叹,中国古代在陶瓷研究方面的成就: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茶具既让人享受了泡茶的快乐,也让人感受到“美”的魅力。

在颜宝敬看来,老茶壶值得称道的地方有很多,包括制瓷工艺、设计理念、颜色搭配等。研究古人制作茶具的特点,对他及其研发团队设计现代茶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还沿用了一些古代器型,设计了一批复古型的茶具,也有不少朋友喜欢”。

与老茶壶多年的近距离接触,让颜宝敬对这些老物件有了更深入的感受。古人崇尚古朴,虽然没有很多装饰,但茶壶器型耐看。在他看来,“当时的生活节奏慢,由此引发的审美观念也不一样”。经过长期使用过程的不断总结改进,古代茶壶的器型也臻于完善,成为经典之作。“现代的东西求新求变,反而不能流传很久,这也是收藏老茶壶给我的一个重要启迪。”颜宝敬如是说。

古朴却经典耐看,其制瓷工艺、设计理念、颜色搭配多有独到之处。

taoci52.com小编推荐

耿宝昌与耀州窑壶


现年83岁的耿宝昌先生是国内瓷器界首屈一指的鉴赏大师。我的一篇《耀州窑,耀我九州》谈到了耀州窑青釉刻花倒装壶,引起了耿老的兴趣。耿老告诉我,耀州窑青釉刻花倒装壶当年就是他和冯先铭等先生鉴定的。这件国宝被誉为“华夏第一壶”,现已放大约30倍仿制成耀州窑博物馆的标志雕塑。我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见过原物,精妙无比。

耿老回忆了当年鉴定的情景。他说:“陕西省博物馆派人来北京,请我们对它进行鉴定。根据它的釉质、造型风格及纹饰特点,我们确认它是北宋时期耀州窑烧制的。这件宋代刻花青瓷倒装壶是迄今发现的绝品,上有宋代日用瓷中罕见的凤凰纹饰,看来是件贡品。壶高15.8厘米,直径13.9厘米,凤梁狮嘴,雕刻精美,充分表现了宋代耀州窑青瓷的艺术风格,这件稀世奇珍怎会轻易地流落民间,埋藏地下,迄今还是个谜。”

在耀州窑考察时,我听博物馆同志讲:1968年,铜川市西100公里处的陕西彬县,一位农民在城关镇的城墙根取土时意外挖出这件瓷壶。农民家有位高姓亲戚于1982年回乡探亲,在桌上看到了这件古色古香的瓷壶,认为是件文物,这位农民就让高带回西安交给省博物馆。这件国宝不仅造型独特,艺术价值更是无与伦比,更吸引人的是,壶内有着巧夺天工的设计。壶盖与壶身相连,作为实用器物,怎么向壶中灌水呢?原来壶底的中央有一个梅花形小孔,水从孔中灌入,壶内可盛水910毫升,再把壶放正,水就不会从梅花形的注水孔漏出来,当把壶嘴往下倾,水可从壶嘴里流出来,故名倒装壶。这件八九百年前的“高科技产品”,使今人称奇不已。

耿老眼光厉害是出名的,这得益于他年轻时下过的功夫。耿老与上海也是有缘分的,他在1942年来到上海这个号称收藏“半壁江山”的古玩界做事。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上海纱厂、五金、银行业等蓬勃发展起来,古玩界也相当活跃,每天一船船瓷器从全国各地运到上海这个大码头,生意异常火红。越窑、建窑、吉州窑、唐三彩及明清官窑等古陶瓷多得很,从他手里进出过的名瓷珍奇多得数不清。解放后他应聘到故宫博物院工作,长期从事研究中国历代古陶瓷。他受聘为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硕导、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博导等,担任了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他撰写的《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为国内重要的古陶瓷研究鉴定论著。他还将自己珍藏的瓷器、铜器等文物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多样瓷枕传千年


瓷枕是我国古代夏季纳凉的寝具,北宋张耒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中说:“巩人作瓷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这是古人对瓷枕的赞美。

瓷枕按用途分为生活实用枕、随葬冥器和医用脉枕。

瓷枕最早见于隋,唐以后大量生产,宋代以磁州窑系列制品最为丰富,有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鸡心形、六角形、八方形、椭圆形等多种样式,也有塑成小孩、卧女等人形枕,卧虎、卧龙、双狮写实的卧兽形枕,以及镂雕成宫殿、戏台等建筑形枕。典型器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定窑白釉孩儿枕、江苏镇江出土的青白瓷卧女枕、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金代雀鸟纹虎枕等。

磁州窑在今河北邯郸地区,为北宋、金代著名民窑,装饰工艺多样化,有刻、划、剔、彩绘等技法,尤以白地釉下绘黑、褐彩和剔、划化妆土等纹样的制品最具代表性。装饰图案的题材多反映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具有清新、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间色彩。

金代磁州窑莲荷秋雁虎枕,长38厘米,瓷枕卧虎形,枕体中空。虎身施赭黄釉,毛发斑纹以黑彩绘成,耳、眉、眼和嘴则以白釉点缀,猛虎生威,栩栩如生。枕面白釉、黑彩勾勒一周,酱黑彩简笔绘摇曳的莲荷、南飞的秋雁,意境高远,笔锋老练、流畅。

陶瓷文化:隋代白瓷传瓶


在国内,很多古陶瓷收藏爱好者都知道中国古陶瓷在唐代有南青北白一说。所谓南青北白,就是指南方烧造的青瓷与北方烧造的白瓷,这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两朵奇葩。

南方以烧造青瓷为主。当时主要的青瓷窑口有越窑、洪州窑、婺州窑、瓯窑等。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最著名的青瓷窑口。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之。早期的越窑瓷器在中国宋代以前的南方诸省非常流行,古人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它的美丽。

而北方则以烧造白瓷为主,它的主要窑口有北齐和隋时河南的相州窑、隋唐时期河南的巩县窑、河北的邢窑以及四川的大邑窑等。这些北方白瓷可以用“欺霜赛雪”来形容,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盛赞白瓷,其中有一句是“君家白碗胜霜雪”,可见当时北方白瓷的精美。

这件瓷瓶是4月25日大河鉴宝活动中鉴定的一件藏品。此瓷瓶高22厘米,腹径12厘米,白胎白釉,胎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有细小的冰裂纹。盘口,单颈有三道弦纹,双腹相连。肩左右两侧各塑一条修长的龙形柄,以手工捏塑而成,手法简单干练,形象生动逼真。经鉴定认为,这是一件隋代河南巩县窑的白瓷传瓶,为隋代白瓷的代表之作。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珍藏有一件这样的白釉龙柄联腹壶,形制与这件双龙柄联腹壶几无二致,底刻有铭文“此传瓶有并”,所以人们以传瓶称之。这样形制的器物还有一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1957年由陕西省西安市大业四年周宣帝外孙女李静训墓出土的。

我们一般所知最早的白瓷出现在北齐,如北齐武平六年(575年)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的几件。但这些白瓷瓷化程度不高,一般器物中是白中闪青。真正成熟的白瓷烧造还是在隋代。隋代墓葬中曾出土不少白瓷器,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征虏将军张盛墓、大业四年周宣帝外孙女李静训墓、大业六年(610年)金紫光禄大夫姬威墓等,都出土了大量白瓷,这批白瓷虽然还稍带有白中泛青的特征,但较之范粹墓出土的白瓷要好得多,胎釉中的含铁量较前减少,烧成温度有所提高,施釉技术也有所改进,器物的白度与硬度比范粹墓白瓷也有提高。瓷器的造型丰富,瓷胎洁白,釉面光滑,应毫无异议地称作白瓷了。

白瓷自北齐开始出现,历经隋代走向成熟,到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烧造技术的日趋完善,为日后出现精美的彩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北方白瓷的烧造成功比南方青瓷的出现更令人激动。此次大河鉴宝活动中藏友展示的这件精美的隋代白瓷传瓶尤显珍贵。

西洋“宝烧”珍珠瓷


在我国古瓷烧造史中,有一种被称作“宝烧”的独特工艺。我国制瓷艺术传入西方后,欧洲在18世纪中叶创烧了一种“骨瓷”。所谓“骨瓷”,就是在瓷土中掺入四至五成动物类或海洋中的珊瑚、贝类骨粉而制成的一类瓷种。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一些国家还不惜工本,以海洋珍珠碾末为料,制成美轮美奂、专为皇家使用的“珍珠瓷”。

这类珍珠瓷,实际上与我国古代以玛瑙入釉的“宝烧”技艺异曲同工,只是成本更高,更为珍稀。这种欧洲骨瓷的顶级制品,由于仅为皇室特制,十分珍罕,一般民间难得一见。

这3件英国皇家珍珠瓷,是两件双面装饰圆盘和一件长方形椭圆形盘。两件圆盘中,口径26厘米,底径14厘米,通盘为釉里蓝彩。盘中主题纹饰为一幅精美的英国贵族庄园风景画。画的背景是一贵族田园风光。画中橡树高耸,鲜花盛开,草地花丛间,有4位身着盛装的绅士和贵妇,其中一男一女正在翩翩起舞。远处树丛花卉掩映处,隐约可见庄园楼影。在盘子的口沿四周,采用六开光图饰对称排列,各有骑士或对舞人物,画风细密精美。

图2盘口径稍大,径28厘米,底径15厘米,亦为釉下蓝彩。画中主题纹饰似为一皇室私人城堡,内有错落有致的恢宏塔楼、繁茂的树木、花卉和水中泛舟等人物场景,整个画面以精到的写实手法勾勒出一幅18世纪欧州上层社会悠闲的生活景致。

一长方椭圆形盘,长32厘米,以花卉为主纹饰,盘通体施釉下红、蓝相间釉彩,鲜艳夺目。这3件装饰盘均采用铜板工艺绘画装饰,盘内外施透明釉。瓷盘胎质薄而细腻,色呈象牙白,釉彩色泽艳丽,釉质莹润均匀,温润如玉,宝光内蕴,盘后有花纹图形章和外文注明产地,并有“pearl china”(珍珠瓷)之标记,可见是极为珍贵的“宝烧”珍珠瓷。笔者收藏的这几件西洋珍珠瓷,虽然没有确切的烧制年代,但从瓷盘的包浆等方面判断,应为18世纪末的产品。

视频:蔡晓芳和他的仿古瓷艺术


春节前我们曾报道过台湾著名的晓芳窑仿古瓷,这个以陶瓷大师蔡晓芳先生命名的品牌,在两岸仿古瓷行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特别是晓芳窑烧制的仿古生活实用瓷,如茶具等,连一般消费者都喜爱。其实,晓芳窑的过人之处,在于它独特的釉色和古韵。今天我们再透过镜头,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一下。

研究仿古瓷超过30年的蔡老先生说,几乎中国历代所有古窑名瓷他都烧制过,但最初是从仿宋瓷起步。所谓5大名窑,蔡老样样精通,而最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仿宋汝窑瓷。

历史上昙花一现的汝窑瓷,追求的是“雨过天青云破处”的玄妙颜色,这充分体现了宋代皇室的特殊审美观。

台湾瓷器工艺师蔡晓芳:大概他[宋徽宗]喜欢这种颜色,当时象喝茶的器皿,他说“定[窑]白[瓷]有芒不堪用”,专门下令要另造青瓷。

汝窑瓷的釉色素雅温润,若隐若现、不规则的大小开片纹路则透显出奇妙的艺术效果。

台湾瓷器工艺师蔡晓芳:因为土跟釉的膨胀系数在微妙差别时就会形成这样,这个叫冰裂纹。这个叫开片,会越来越多,随着使用年代,一热一冷,就会形成这种效果。

目前所知,流传下来的汝窑古瓷全世界也只有70多件。晓芳窑精仿的这几件,其原物都藏在台北故宫。

当年正是蔡先生对古瓷研究的专注态度,感动了台北故宫的管理高层,破天荒地准许他近距离接触古瓷真品。

台湾瓷器工艺师蔡晓芳:最初给我看的时候,都是有安全人员包围着,盯着我看。从橱窗看跟[接触]真品实在有差别,特别是一些形状复杂的,感觉不一样。

有一段时期,蔡先生每年都仿制台北故宫十种左右的历代古瓷,多次到海外展出后,早已成了收藏家追捧的高价藏品。

蔡老先生位于台北北投的工作室,就像是历代古瓷器博物馆,宋元明清各种名窑仿古瓷,一应俱全。当年蒋介石从景德镇所订制陶瓷的图案,也被蔡老运用到新开发的生活实用瓷上。

台湾瓷器工艺师蔡晓芳:蒋家比较会欣赏瓷器,所以我们给蒋夫人做[瓷器],都是用手工画的,比较细。

由于老一辈的瓷器画工日渐凋零,后继乏人,蔡老承认,已经不容易仿制需要绘画的明清瓷器精品了。不过,行内一般公认,晓芳窑在单色釉仿古瓷领域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别人至今仍难以超越。

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


水墨画

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中国画的一种。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

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结构,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从物理的角度,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中国水墨画的特点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水墨画是中国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

其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工具材料上来说,水墨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具体地说就是将水、墨和宣纸的属性特征完美地体现出来,如水墨相调,出现干湿浓淡的层次;再有水墨和宣纸相融,产生溵湿渗透的特殊效果。

二是水墨画表现特征,由于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善于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这种意象效果能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符合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审美理想。

妙光禅师说建窑


人物简介

妙光(1963— )原名顾元凯,中国美院毕业,佛门书画家,擅长山水,书法。 1963年5月11日生于上海,三岁习字,兼爱描摹。

正文

九十年代末,我到遇林亭窑址,满地皆是匣钵,到处都是沉在那个水里面,也是一道风景,但是没人去动心动念要去捡它。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在我们中国大陆上面还要经历过多漫长的时间才有一个应有的一种认知度呢?

我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在浙美带日本留学生的时候,就接触过这样的问题。他们其中有的故意带有一点刺激或着挑逗的这个态度来问,说你们中国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我说我们好东西太多了,你随便挑一个吧!他们说你们最高级的东西就是天目,而且你们中国基本上已经没有这么好的东西了,最好的东西在我们日本。我经常会碰到这种带有刺激性的这样的问题,蛮好玩的。但是经他这一激,使我自己对这个问题引起了一些一系列的想法。当时,我回答他们说你们收的所谓的那几个天目盏,第一告诉你们那是次品,你们以为是好东西,但你们看的那个东西,那种审美和那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恰恰是与我们当时最重要的两个朝代的审美相背离的,实际上我们认为那是不够的。

建窑,它的历史时期非常悠久,我们认为建窑不是从现在文献资料里记载的那样是从唐才开始的。福建的窑实际上是跟福建的这个远古的历史是紧密相连的。而且甚至跟中华民族的原来的悠久的审美、工艺的制作、文化的追求,甚至很多民族的融合都是紧密相连的。这黑色的釉,其实它是属于一种青釉。我们讲这个青,过去讲最深的青,其实就是一种玄,玄天上帝那个玄色,跟天的颜色是一样的。在自然界当中我们知道实际上是没有一个所谓纯黑的色,实际上是一种深青色。这种深青色,应该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原来最悠久的、最古老的北方民族的那种颜色。到了秦汉时期它成了官方的专用色。秦人尚黑,越人这边所谓南方的人,在早期的时候实际上他们也是尚青尚黑的。

建窑可以说是逐步逐步从原来受其他窑的影响,包括浙江的窑、江西的窑或来自北方的窑口的影响,到后来逐步开始提炼出自己最能够擅长表现的东西,可以非常坚定的说是在这个黑色的、深青色的色系里面寻求一种朴素的审美。我们到今天为止,甚至都感佩那种魅力。

不用讲它是泡当年北宋时候的白茶或者打出来的抹茶的茶花那些种种的奇妙,哪怕今天我们用现代的冲泡方式,那个点出来的茶汤,照样在这个黑色的底上能够承托出它原来的色来。同样我跟经常做茶道表演的几位朋友们交流过,他们认为只有白色的茶盅才能显示出茶汤之色,我说你们仔细比一比看,把德化白、江西景德镇白甚至有醴陵白等等之白,好几种白色的瓷盏拿出来,我们同样一样的茶水点进去,发现如何?没有一个是标准色,为什么?因为白里面它的色差是很大的,反而是会影响茶汤之色,反而这种深青色,表面看起来消失了它自己本有的颜色,它变成了一个非常幽远的一个天空,而衬托出星辰的光芒在上面闪耀。

所以在唐宋年间当时那种审美和那种工艺它不是偶然出现的,他有非常长期的积累,而且有实践实用过程中积累的这样的一些存在的理由。只不过到了后期因为包括我们外民族文化的进入,对于和西域国家的一种交流和出口的需要才产生了白瓷和青花。但是你们看到没有,实际上那个时候建窑如果说已经接近于式微的时候,另外一个替代品是白瓷和青花出现达到顶峰,实际上也正代表了我们这个唐宋文化开始慢慢的式微了。所以我们从建窑它的繁荣到昌盛到逐步的式微当中我们应该看到关于我们整个唐宋文化的这个起伏,恰恰我们如果再警醒一下看,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这个整个文化的这种自觉自信它是怎么样被一种或者说摧折或者说降低的。所以到了今天到现在我们在重塑我们自己的本民族的这种审美观的时候,更需要我们重新去看这番历史。

血脉一家亲 景瓷传深情


记者冯建和报道:5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会谈结束后,胡锦涛、宋楚瑜分别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亲民党互赠礼品。据悉,胡锦涛总书记赠送给宋楚瑜的礼品出自瓷都景德镇,与不久前赠送给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礼品同出一窑。

当天下午,记者在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采访了参与礼品创作的作者之一——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所长赖德全。据他介绍,该作品由景德镇市委书记、学院名誉教授许爱民创意策划,取名为《脉》,与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赠送给连战的礼品《源》同为500件梅瓶,同出一窑。

《脉》的画面图案以象征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标志性景观万里长城作远景,寓意台湾同胞与大陆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同出一脉;台湾与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血脉相连;近以九朵国花牡丹为主,寓意台湾与大陆必将九九归一,实现统一大业,中华民族必将迎来伟大复兴的盛世春天。参加设计创作的还有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何叔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高级工艺美术师黄水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敬瓷为宝 妙壶传芳》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敬瓷为宝 妙壶传芳》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