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 导航 >

坂本五郎与他经手收藏的中国陶瓷

坂本五郎与他经手收藏的中国陶瓷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2021-04-03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坂本五郎是日本现今最具影响的古董商号“不言堂”的创始人。他屡次缔造了中国瓷器的最高拍卖纪录,他不断将自己的藏品捐赠给亚洲各地的博物馆,坂本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古董珍玩的经营与收藏。

1923年8月31日,日本关东大地震的前一天,坂本五郎在日本横滨出生。他是由刚生产完的母亲艰难地从地震中背出来的。1936年,12岁的坂本五郎在完成6年小学学业后,便到了横滨一所鱼干批发店当学徒。二战末年,生意一落千丈,坂本来到八王子市转营旧衣买卖。从此,坂本五郎开始穿梭于各个古董市场,寻觅有价值的藏品,寻找异地差价。因为学艺不精,坂本购入的第一幅画作是一幅仿品。

在他执着的坚持与努力下,后来,坂本五郎成为了东京美术俱乐部的会员。日本古董交流会,是一种日本最古老的古董交易方式。东京美术俱乐部作为所有日本古董交流会中最高级别的一个,会籍极为尊贵,会员除了要为日本国内重要骨董商之外,还要在行业内公认的古董店里从业三年以上,才能进行申请注册。加入东京美术俱乐部可谓是坂本五郎古董事业的转折点,在此,他求学于优秀且富经验的古董商人及收藏家前辈。二十年后,坂本出任了东京美术俱乐部的理事长。

1947年,二十四岁的坂本五郎离开八王子市,到东京开店“不言堂”。“不言堂”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坂本五郎远赴日本北部买到伊万里烧彩瓷盘,后来卖给了美国军官。作为年轻的古董商,起初,他以为经营之道,就是与私人藏家相互买卖雅玩小器物,因此经常错误判断市场而高进低出;不久,坂本开始意识到:古董商的成功要在于与私人客户进行上乘佳器的交易。从此,他改变经营策略,逐渐成为日本最具影响的古董商人。他以日本著名学者水野清一、樋口龙康等为师,经常向他们讨教鉴定知识,慢慢成为了中国青铜器的鉴赏家。

坂本五郎藏“唐三彩贴花双系绳柄壶”

除了潜心钻研青铜之外,上世纪50年代初,他开始收藏中国陶瓷器物。这当中也历尽挫败,成功开始于他卖给日本藏家广田松繁的“南宋官窑仿古棕式瓶”,后来,这件藏品被捐赠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

上世纪60年代,坂本开始参与海外的古董拍卖会,当时参与伦敦拍卖的日本古董商还很少,坂本五郎成为其中之一。他先在伦敦拍下了“嘉靖五彩鱼藻纹罐”(现藏东京畠山记念馆);1970年,他获悉一尊“南宋官窑瓶”将于伦敦拍卖,于是,他以住房作抵押,飞赴英国参拍,一番竞买,却败给了好友仇炎之;1972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一件“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牡丹纹盖罐”,据了解,这是世界上仅存四尊元代青花釉里红盖罐中的一个,另三件分别藏于大英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河北省博物馆。坂本五郎在赴伦敦前,作好了卖掉自己所有藏品甚至“不言堂”的淮备,最终,他以22万英镑拿下这个元朝大罐,刷新了当时亚洲艺术品的最高拍卖成交纪录。这件事被坂本视为自己古董收藏事业的又一座高峰,也引发了全球拍卖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后来,坂本将这件“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牡丹纹盖罐”转让给了英国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纳齐。

数年之后,坂本五郎又从东京美术俱乐部购入“青花鱼藻纹罐”,这被他誉为是瓷器之皇。坂本曾在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见过相近的“青花鱼藻纹罐”,羡爱不已。买到手后,坂本欣喜若狂,带了瓷罐回家,抱之入浴,把岁月留下来的尘土洗涤干净,并如上宾一样与之共进晚餐。

1980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拍出了528万港元,成为了坂本五郎的囊中之物;而到了1999年4月,还是由香港苏富比执槌,这件“鸡缸杯”又激烈拍出了2917万港元,创下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拍卖纪录,买家是玫茵堂的主人,瑞士的银行家Zuellig氏兄弟,十九年,赚了四倍;2014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了“玫茵堂”珍藏的这件“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港元成交,被内地收藏家刘益谦购藏,十五年,价格又翻了九倍!

坂本五郎一生都在为寻求稀世珍宝而走遍全球,他认为:“古董商人的生意,就是搜寻这些宝物,将其公诸于世”。他曾多次将自己的藏品捐赠给日本以及中国的美术馆。1952年,坂本五郎便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了一件“南宋花式漆盘”。1968年,坂本五郎以母亲的名义馈赠东京国立博物馆10件商周青铜器,这是日本战后最大规模的一次捐献,是坂本多年收藏中最精华的部分,其中包括“兽面纹三羊大口尊”等重器;2002年,坂本又捐赠382件青铜器予奈良国立博物馆。在1969年12月至2008年3月间,坂本共向台北故宫博物院捐赠了5件藏品,其中包括“半山式彩陶罐”、“唐加彩陶马”、“宋黑漆方盘”和“磁州窑系白釉瓷洗”等。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他拥有近千件中国瓷器


迈克尔·巴特勒曾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亲密工作伙伴,现在亦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外交顾问。而他另一个身份则是花费45年时间,收藏了17世纪中国瓷器世界第一的收藏家。

“我试图尽可能地将17世纪的中国瓷器全部收藏,那个时代的民窑制造出了类型繁多的精美器物。直到现在,市场上仍然不断冒出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珍品。只要我有钱支付,我就一定会将它们买下!”

一直以来,迈克尔·巴特勒都是以外交官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的眼中。他在1971~1985年间担任英国驻欧共体(欧盟前身)常任代表,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亲密工作伙伴,现在亦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外交顾问。因为他出色的外交成绩,他获得了英国爵士爵位。但是迈克尔·巴特勒的另外两重身份却鲜为人知——以收藏和研究17世纪中国瓷器而著称的收藏家、学者。

事实上,迈克尔·巴特勒爵士目前已经拥有了近千件17世纪的中国瓷器藏品,数量及精品都为世界第一,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评价道:“巴特勒家族收藏的明末清初景德镇瓷器十分丰富,在全世界个人收藏家中令人瞩目,迈克尔·巴特勒爵士,还是当今国际上这一领域中研究颇有造诣的学者。”

12月1日,迈克尔·巴特勒携家族的4位成员为上海博物馆带来家族收藏品中的66件,与上海博物馆精心挑选出的66件馆藏17世纪中国瓷器一道,组成了“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为了填满别墅里的架子

45年前,迈克尔·巴特勒还是一名事务繁重的外交家,在各个国家及城市间奔走是他日常工作。1959年,他回到伦敦,在距离伦敦两小时火车路程的多赛特买下一处18世纪英国乡间别墅,这处宅第现在也已成为巴特勒家族藏品的馆藏地。

当时,别墅的房间内,空着很多架子。外交家迈克尔·巴特勒看着这些空架子,觉得应该有东西把它填满,作为装饰。于是,他来到了伦敦鼎鼎有名的苏富比拍卖行。苏富比拍卖行内,一件件拍品被不停捧出,拍卖师高八度的声音响彻在空气中。这时,拍卖师面前放着的是一个盒子,盒子里有6件中国古代的陶瓷。这6件陶瓷形状类型各不相同,很明显是零散的瓷器被装成一盒拍卖。但其中有一件绿釉竹节的酒壶吸引了迈克尔·巴特勒的注意,“这个酒壶小巧可爱,造型优雅,我为了它把整盒瓷器都买下来了。”

迈克尔坦承,他当时对瓷器一窍不通,完全不清楚它的价值和意义何在,是绿釉竹节形壶本身具有的美直接打动了他。

“自从我买回这第一件喜爱的瓷器之后,这些陶瓷之上描绘的美丽山水及人物图所讲述的故事,使我对它们的喜爱和好奇逐渐加深。我在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的地方购买它们。这其中包括通过拍卖会及古董商店购买,也包括与别人交换所得。”而由于工作之便,迈克尔搜集瓷器的脚印便也布满全球。

刚开始的时候,迈克尔并不能分辨各个时期瓷器的不同,看到喜爱的瓷器都会买下来。直到1981年由香港东方陶瓷协会主办的“17世纪转变期瓷器及其先驱”展出,这成了他瓷器收藏历程中的一个转折。

在这个专门为17世纪瓷器主办的展览上,迈克尔从他的藏品中出借给展览方30件器物。而当时,他已经收藏了差不多150件瓷器。迈克尔说,在此之前,自己一直都只是觉得某件瓷器非常漂亮于是买回家,对它的烧制年代,瓷器上描绘的图案所蕴含的故事没有丝毫留意。但从那次展览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收藏的瓷器原来是这么重要和珍贵。于是他把自己原有收藏的16世纪和18世纪的瓷器都卖掉了,开始专门收集17世纪的瓷器,并且真正开始对这一时期的瓷器进行研究。

迈克尔说,在他收藏瓷器的初期,当时17世纪瓷器的价值还不为人所知,因此他常可以极低的价格得到心仪的宝物。“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购买瓷器,尤其是17世纪的瓷器,这些瓷器的价格仅是在最近的5年中,就蹿涨了5倍。”

时至今日,在他英国乡间别墅的花园中,有45个专门为存放这近千件瓷器而造的架子,每一个架子上都有大小高低不同的格子,每个格子都会上锁,瓷器在这里得到妥善放置。“但是,这些架子马上就不够用了,藏品还在不断增多,我正打算为它们造新架子。”迈克尔说。还原瓷器文明的真貌

迈克尔·巴特勒在1959年花了50英镑在苏富比拍得了包括绿釉竹节形壶在内的全部6件瓷器时,他为了研究它们花费25年的精力,并且这种研究很明显将成为陪伴他终老的乐趣。

迈克尔说自己真正开始研究17世纪中国瓷器是在1981年,香港“17世纪转变期瓷器及其先驱”的展览之后。从那时候起,迈克尔开始从一个纯粹欣赏瓷器外观的外行收藏者逐渐转型为瓷器研究专家。

1986年,迈克尔携带自己的藏品到比利时、荷兰等国进行展出,当年也出版了他关于17世纪瓷器的第一本图录《中国转变期瓷器(1620-1683):巴特勒藏品展》。1990年,出版《巴特勒家族藏17世纪中国瓷器》。2002年,出版《顺治瓷器》。这些书籍现在已经成为研究17世纪中国瓷器的重要参考资料。

收藏并研究17世纪瓷器是迈克尔45年来最大的爱好,工作事务繁忙以及中英两国文化的截然不同都没有成为他坚持的障碍。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这段时期的瓷器因为一向受人忽视,被人误读,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相关文献可供参考。“任何一样都没有!”迈克尔强调。他和他的研究伙伴们几乎等于是在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把17世纪的瓷器真貌挖掘出来。

迈克尔说自己在1981年以后的25年中,主要是通过直接比较各个时期瓷器的不同来确认它们的烧制年代,进而归纳出这个时代瓷器烧造的特点。这其中他自己的瓷器藏品成为他最直接的研究鉴赏对象。他也到过上海博物馆及北京故宫博物院看过两院收藏的17世纪的瓷器。“主要通过考察瓷器上的烧制年代,然后根据它的纹饰、器型、图案,自己作研究。”

1985年,他从外交职位上退下,转而担任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董事会理事。该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陶瓷藏品,那里所珍藏的中国陶瓷质量高、品种齐全,并且它们入藏日期早,年代明确。迈克尔在此后担任理事的12年时间里,每周不落地钻到博物院的瓷器中进行比较研究,并且与博物馆里的专家频繁接触。迈克尔说,自己就是这样逐渐地从一个瓷器鉴赏门外汉慢慢积累起对瓷器的认识。

迈克尔·巴特勒告诉我们,他已经将自己藏品中的绝大部分传给了自己的四个子女。“巴特勒家族确立于1987年,接下来的10年中又增加了不少藏品。我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收藏家的身份,他们同样也在不断学习如何鉴赏和研究17世纪瓷器。”

“巴特勒家族对17世纪中国瓷器的收藏和研究不会停止,我曾说过,我将尽可能地把17世纪中国瓷器收藏齐全,我的子女们也会延续收藏和研究下去。”迈克尔说。

被误读的瓷器历史

在此次上海博物馆举行的“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上,为此次展览翻译了大量图文资料的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副研究员李仲谋介绍道:“比如这件产自明天启的‘青花花篮纹洗’,全世界除日本藏有一件之外,只有巴特勒家族藏有这个单品。而明崇祯年间的‘五彩文王求贤故事图盖罐’、‘五彩伯夷叔齐故事图斛’、‘五彩二仙图碟’是极为罕见的具有转变高峰期风格的五彩瓷器。”

李仲谋说,17世纪,即明末清初这一段的中国瓷器史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读。万历后期(1607年左右),政局不稳,朝廷孱弱,由于官窑耗费巨大,而被下令停止烧造。此后的100多年中,民窑作为主要的瓷器烧造力量为国内市场,尤其是欧洲及日本市场烧制了大量瓷器。在这一时期,大量船只满载着几十万件的中国瓷器,从泉州、广州等港口出发,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欧洲各地。中国的瓷器在17世纪真正为世界所了解。中国的英文名“CHINA”也是得名于这个时期。

这些外销瓷中存在着大量精品,而且风格造型上颇多创新。比如青花颜色较前代更为亮丽,达到“青分五色”的标准;瓷器上的装饰题材突破了皇家用瓷的单一面貌,出现了丰富的人物山水画,并且瓷工以民间木刻版画为底稿,将很多戏曲小说的故事作为瓷器装饰题材,《西厢记》、《水浒》人物及神话传说成为瓷器装饰的主要潮流;瓷器的造型受国外需求的影响,出现了象腿瓶、仿16世纪土耳其伊兹尼克陶器造型的长颈瓶、仿日本铜饰的青花兽形炉等新兴器型。

然而由于这时期的瓷器大量以外销瓷为主,留存国内的多是烧制粗糙,体型不规整,器型笨重,青花颜色发灰的普通瓷器,这影响了国内陶瓷界对17世纪民窑烧造水平的判断,大家认为这一时期民窑整体烧造水平粗糙,即使偶尔在国内发现17世纪瓷器精品也把它的烧制年代划为康熙雍正之后。这比它们真正的烧造年代晚了100年。这种混淆年代,对民窑生产水平认识不清晰的误读到现在还大量存在。

但是国外对17世纪瓷器的研究早已开始。20世纪初,就有人关注到这个时期中国瓷器与其他时代瓷器的不同之处。现在,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已经将万历后期到康熙中期烧制的瓷器特点作出归纳,并将大量的瓷器精品烧造年代作出考证。

“迈克尔·巴特勒是这段瓷器历史研究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他的个人收藏品之丰富无人能出其右,尤其是对顺治年间瓷器的研究来讲,他在国际上也是占有主导性的地位。”李仲谋这样评价迈克尔在17世纪中国瓷器研究中的重要性。

中国陶瓷的收藏魅力


众所周知,中国陶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官窑瓷器历来就被国内外藏家、炒家看好,并成为古玩市场的明星。至于中国陶瓷的价值,民间历来就有很多说法,如“家有钱财万贯,不如宋瓷一件”、“黄金有价、钧窑无价”等。由此可见瓷器在藏家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

从海外市场看,1975年香港苏富比开始每年举办两次拍卖,当时均以瓷器为主,到80年代末苏富比在港拍卖中国陶瓷的总成交额就已突破了1亿港元大关。90年代后,更是势不可挡,中国瓷器在苏富比、佳士得占据了主导。但不可否认,在海外市场亮相的官窑瓷器相当一部分是清末时期,帝国列强在瓜分中国的同时,对中国文物进行疯狂的掠夺,他们或明目张胆地用武力抢夺,或以金钱为诱饵巧取豪夺,致使大量珍贵的中国官窑瓷器流失海外。去年春季,苏富比曾推出一件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这是1860年英法联军中路克爵士从圆明园掠得后卖给莫里逊的,此瓶是1743年督官窑唐英亲自画样研制的贡品,它混合了几种装饰的技巧,细节非常精巧。这只瓶开价420万港元,经海内外买家竞拍,最后在1900万港元价位上一锤定音,买者为北京市文物公司,该成交价为瓷器第七高价,随后香港佳士得再创佳绩。它推出的清乾隆粉花蝶纹如意耳尊以3304.5万港元成交,让人惊叹不已。目前,市场上只要出现官窑瓷器,海内外收藏的富翁往往会蜂拥而至,志在必得。(好运)

郎窑绿的五个主要特征


郎窑绿的五个主要特征​​​

郎窑瓷是郎廷极(字紫蘅)督造的成功产品,他在康熙年间曾任江西巡抚,由于他酷爱古陶瓷,对陶瓷很有研究,于是康熙皇帝发挥了他的特长,在康熙44年——51年的7年中,肩负景德镇督瓷官之职,所以在这期间景德镇御窑厂产品,当时都称为郎窑。清代官窑器必定会有本朝款,唯独郎窑绿、郎窑红没有留下官窑款,但收藏界认可它是一种独特无款官窑器。

郎窑绿是用含氧化铜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呈现绿色,属于铜绿釉。通常挂釉后经1300度左右高温烧制而成,但由于工艺复杂,烧制温度极难控制,要烧出理想翠绿色釉面瓷器,成品率极低,所以存世量非常少,而且产品往往以小件为主。从现存瓷片、实物来看,郎窑绿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一、郎窑绿釉层均匀较薄,釉色稳定,呈翠绿色,鲜明艳丽,釉面上有较强玻璃般光泽,似有一种翡翠玉般的感觉。在同类郎窑绿釉中是一件上乘之作。

二、在釉下紧贴胎体处布满细纹片,俗称“苍蝇翅”。用10倍放大镜细看,在釉面上可见密集细小的小点点,我想这也许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由釉内小气泡所形成。

三、在器底近足处有一圈不过足垂釉,俗称“郎不流”,但垂釉非常自然整齐,似有一种釉流至底足前曳然而止的感觉,厚釉处釉色加深,呈现深绿色。

四、圈足呈泥鳅背,内墙为内弓,底足内施白中闪青釉,低款青花双圈足见。

五、器内施青白釉,釉层较厚,无开片,其釉色与底足内白色闪青釉有较明显区别。口沿处有一圈明显粉白釉俗称“灯边草”。

紫砂名家华凤祥与他的汉方壶


关于清初紫砂名家华凤祥,如今并没有确切的生卒记载,仅见民国时期李景康、张虹所撰的《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载:“凤翔,或云康熙间人,善仿古器,制工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别臻绝诣”,以及《宜兴陶瓷发展史》中记录他“并擅长紫砂炉均” 。即使资料非常有限,但是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一些华凤祥及其紫砂壶作品的特征。

根据《阳羡砂壶图考·别传》所载来看,华凤祥是康熙朝人士,结合其他考据,可以证实他活动于康雍年间,是当时的紫砂制壶名家,曾为宫廷做事。而文献中说他“善仿古器”,是因为华凤祥做的紫砂壶,造型基本都是仿汉代青铜方壶而来的汉方壶,主要有素面和彩绘两类,目前华凤祥的非汉方壶仅见一只素面茄紫梨形圆壶。那么,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汉方壶究竟是什么。

汉方壶,得名于其对于汉代青铜方壶的仿制,是宜兴紫砂方器中的典型造型。汉方壶为扁方体,造型上收下丰呈四方钟形,高耸修长,削肩平整,壶流以四分之三平贴身筒,壶把圆方,壶钮为桥梁式,壶盖与壶口吻合紧密。作为紫砂方器中的经典器型,汉方壶数自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创始以来,多有制作且长盛不衰。汉方壶采用“镶泥片成型法”工艺原理,以裁剪得当的泥片手工贴合而成,因此在工艺难度上,汉方壶作为方器典型,要大大超过一般的紫砂圆器。

华凤祥大师的紫砂事业中,汉方壶几乎占了全部,而在清初他的汉方壶就是当时汉方壶的最高水平代表,但是如今真正的传世品却不多,非常令人遗憾。华凤祥的汉方壶分素面和彩绘两种。素面汉方壶一般器形硕大,多以紫泥制作,故壶通身呈紫红色,壶身及盖面有的刻如意云纹,整体沉静端庄。至于华凤祥的彩绘汉方壶,则色彩丰富明艳、华贵富丽。并且作为清三代彩绘紫砂壶的领军人物,华凤祥还为雍正皇帝制作了一批绝世珍贵的宜均蓝釉汉方壶,其色彩灿烂又不失淡雅秀丽,存世稀少当属绝品。

就像《阳羡砂壶图考·别传》所载的那样,华凤祥的汉方壶工艺精细,气韵典雅古朴,不仅是当时的典范,更广受现在藏家的欢迎。但是由于其珍品存世稀少,在拍卖市场上的情况并不火热,因为出现频率大的更多是华凤祥以后清代紫砂工匠的寄托款,价值比起真品还是差异较大,难以激起很大水花。如果是对于紫砂收藏有兴趣的朋友,在遇到疑似华凤祥汉方壶真品时,一定要谨慎,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以规避风险或者避免错失良机。

当前极具收藏价值的五类“陶瓷”


在近期开展的工艺美术收藏大会上陶瓷作为第一个具有收藏价值的品类被提出来。关于陶瓷收藏的故事实在太多。陶瓷的收藏不论是从种类还是时间段都有很大的学问。甚至有人从、德化白瓷这样的地域上进行划分。今天,小编总结了近期五种最具升值潜力的陶瓷收藏供您参考。

神秘的7501瓷器

7501瓷器之所以被收藏界认可除却因为是主席专用瓷外,更重要的是7501瓷集合了当时制瓷界的顶尖人物。“7501”瓷选用的原料是一种名叫“滑石子”的高岭土,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种成矿过程非常特殊的高岭土,只在江西抚州发现,是全球独一无二的。7501瓷存世数量仅几千件,不论是从工艺还是艺术都是空前绝后的。

在陶瓷收藏界一直有着“只收古瓷,不收新瓷”一说,那为什么一直不被看好的“新瓷”近年来却走近了藏家视线,并且日趋走热?最主要原因还是投资风险和相应的回报问题,投资古瓷不仅投入高而且风险很高,主要原因是真伪难辨,如今的古瓷作假工艺可说是“鬼斧神工”真伪难辨,一般的非专业人士很难辨别真伪,一不小心收藏到了赝品,那可就是血本无归,而“新瓷”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新瓷”可以直接从大师手中购买,也可从专业的与大师有合作关系的机构获得,每件作品都会有大师的合影和亲笔签名的证书,以及相关机构出据的防伪证书,购买到赝品的可能几乎为零,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新瓷”投资门槛低回报高,也是它日趋走热的原因,今天的新瓷,就是明天的文物,如今收藏新瓷,相当于持有原始股。拍卖会上的“古瓷”身价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让很多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而流散在古玩、旧货市场上的古瓷,价格虽然具有诱惑力,但这类瓷器中鱼龙混杂,不懂行、看不准的人又不敢轻易下手。于是,很多收藏者把收藏的目标转向了极具潜力的“新瓷”市场。随着艺术家的个人名气提升以及自身的职称的提升,短期内作品的价格就能翻2-3倍。

民国总统瓷渐走高

成交额在2011年开始有了明显提升,2011年、2012年、2013年三年的成交额分别为24,562万元、14,021万元、7,980万元。今年截止到目前为止(2012.11.07)比10年前翻了7倍之多,十余年的时间民国瓷器从最初的“陪衬”到被认可,虽难媲美高古瓷,但市场发展前景仍然可观。价格亲民是很多藏家最初选择收藏民国总统瓷的主要原因。从目前的行情来看,民国总统瓷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德化瓷收藏正当时

和别的收藏热品相比,德化瓷的收藏市场还没有完全成型,它的收藏价值还没有被大藏家挖掘出来。十几年前,德化瓷收藏群体很小,多数人对有年代的藏品置若罔闻,这几年,收藏市场上关注德化瓷的藏家才慢慢多起来,尤其是口袋里有了闲钱的泉州商人,出现了许多收藏德化瓷的“大家”,“他们的起点高,基本上是从国外拍得的真品”。

回流古瓷文物受青睐

随着大众收藏时代的到来,古董瓷器已经成为了行家们所追捧的收藏品。由于国内外喜欢收藏的人非常多,因此除了在国内有着中国的古董买卖交易,在海外也同样是有不少来自于中国的古代艺术品被流通买卖。资深人士周国光先生指出,国内许多的行家们都会到外国去淘宝。从国外淘到的中国古董瓷器如若是真品,都是做工细致,艺术价值很高的外销瓷,对于研究古代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古代外销瓷也一再是收藏界最看好的品类。

当前极具收藏价值的五类“陶瓷”_陶瓷知识


在近期开展的工艺美术收藏大会上陶瓷作为第一个具有收藏价值的品类被提出来。关于陶瓷收藏的故事实在太多。陶瓷的收藏不论是从种类还是时间段都有很大的学问。甚至有人从景德镇陶瓷、德化白瓷这样的地域上进行划分。今天,小编总结了近期五种最具升值潜力的陶瓷收藏供您参考。

神秘的7501瓷器

7501瓷器之所以被收藏界认可除却因为是主席专用瓷外,更重要的是7501瓷集合了当时制瓷界的顶尖人物。“7501”瓷选用的原料是一种名叫“滑石子”的高岭土,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种成矿过程非常特殊的高岭土,只在江西抚州发现,是全球独一无二的。7501瓷存世数量仅几千件,不论是从工艺还是艺术都是空前绝后的。

在陶瓷收藏界一直有着“只收古瓷,不收新瓷”一说,那为什么一直不被看好的“新瓷”近年来却走近了藏家视线,并且日趋走热?最主要原因还是投资风险和相应的回报问题,投资古瓷不仅投入高而且风险很高,主要原因是真伪难辨,如今的古瓷作假工艺可说是“鬼斧神工”真伪难辨,一般的非专业人士很难辨别真伪,一不小心收藏到了赝品,那可就是血本无归,而“新瓷”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新瓷”可以直接从大师手中购买,也可从专业的与大师有合作关系的机构获得,每件作品都会有大师的合影和亲笔签名的证书,以及相关机构出据的防伪证书,购买到赝品的可能几乎为零,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新瓷”投资门槛低回报高,也是它日趋走热的原因,今天的新瓷,就是明天的文物,如今收藏新瓷,相当于持有原始股。拍卖会上的“古瓷”身价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让很多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而流散在古玩、旧货市场上的古瓷,价格虽然具有诱惑力,但这类瓷器中鱼龙混杂,不懂行、看不准的人又不敢轻易下手。于是,很多收藏者把收藏的目标转向了极具潜力的“新瓷”市场。随着艺术家的个人名气提升以及自身的职称的提升,短期内作品的价格就能翻2-3倍。

民国总统瓷渐走高

成交额在2011年开始有了明显提升,2011年、2012年、2013年三年的成交额分别为24,562万元、14,021万元、7,980万元。今年截止到目前为止(2012.11.07)比10年前翻了7倍之多,十余年的时间民国瓷器从最初的“陪衬”到被认可,虽难媲美高古瓷,但市场发展前景仍然可观。价格亲民是很多藏家最初选择收藏民国总统瓷的主要原因。从目前的行情来看,民国总统瓷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德化瓷收藏正当时

和别的收藏热品相比,德化瓷的收藏市场还没有完全成型,它的收藏价值还没有被大藏家挖掘出来。十几年前,德化瓷收藏群体很小,多数人对有年代的藏品置若罔闻,这几年,收藏市场上关注德化瓷的藏家才慢慢多起来,尤其是口袋里有了闲钱的泉州商人,出现了许多收藏德化瓷的“大家”,“他们的起点高,基本上是从国外拍得的真品”。

回流古瓷文物受青睐

随着大众收藏时代的到来,古董瓷器已经成为了行家们所追捧的收藏品。由于国内外喜欢收藏的人非常多,因此除了在国内有着中国的古董买卖交易,在海外也同样是有不少来自于中国的古代艺术品被流通买卖。资深人士周国光先生指出,国内许多的行家们都会到外国去淘宝。从国外淘到的中国古董瓷器如若是真品,都是做工细致,艺术价值很高的外销瓷,对于研究古代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古代外销瓷也一再是收藏界最看好的品类。

陶瓷器的收藏与欣赏


陶瓷器的收藏与欣赏瓷器演变过程:

早在一万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原始的陶器,湖南黔阳高庙出土的距今近八千年的黑陶罐上就装饰了成熟精美的鸟纹刻划图案和变化各异的几何纹刻划装饰带。这说明古人掌握了烧造工艺后,立即考虑的就是器物的美化与装饰,体现了人类对美的原始追求。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新品种新器物亦不断出现、演变,使陶瓷一步步走向了今天的完美。

瓷器演变过程:

至宋代,瓷器烧制技术完全成熟,达到一代高峰,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形成了“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宋以后,又逐渐形成了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因为宋代以前的高古瓷器很少流到市场上,所以明清陶瓷的收藏与欣赏便成为了市场的主题。

金元汝窑象耳瓶

宋末元初官窑弦纹贯耳瓶

哥窑方胜瓶

定窑印花双鱼碗

钧窑碗

如何欣赏瓷器:

一, 欣赏一件瓷器,首先要从微观上对造型、胎质、釉色、图案纹饰、施釉着彩等工艺特征和艺术手法进行观察,还要注意烧造的火候、釉面的光泽感、开片、釉泡等方面的变化。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瓷器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变化规律,对任何一个微小变化的忽视都可能产生你对藏品认识的巨大影响。

二, 从宏观上要注意器物造型的时代特征、比例关系以及同时代器物风格特点之间的关系,比较胎体的质感重量,釉色的厚薄与光泽变化,画面图案的神韵与位置,着彩的特点与线条的流畅性。即便是轻叩胎体的声响,也是欣赏过程中必须把握的环节。

陶瓷器品种繁多,收藏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有目的地进行系列化的收藏,其艺术性、趣味性才能凸显出来。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将最普通的泥土通过火的烧制成为高雅的、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和装饰品。通过对古陶瓷的欣赏,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艺人高超的造型技能,感受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智慧与才艺,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

郎红与祭红的区别是什么?


郎红与祭红的区别是什么?

1、郎红釉面玻璃光泽强烈,清澈透明;祭红的釉面凝厚莹润,浓郁呈失透状。

2、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下因此显露出白色胎体,此“脱口”为郎红典型特征,再则,底足有一环深褐色的积釉,称“垂釉”,但流釉一般不过足,故郎红瓷独具“脱口垂足郎不流”之风貌;祭红基本是色不脱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积釉较薄、规整,亦明显有别于郎红),器口与足根处均有醒目而地道的“灯草边”。

3、郎红的釉色鲜红艳丽,由于流动性大,通体上下甚至前后釉色的变化活泼,灵动,釉色浓处好似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其近底足处又常因积釉过厚呈按红色或黑褐色;祭红则釉色通体匀净,少见变化,相对而言,典型永宣祭红釉呈鲜红色,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宽,在3-5毫米之间,清代红釉大多色泽凝厚深沉,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窄,约1-2毫米。

4、永放大镜可见到郎红的釉内气泡分布介于两者之间,不太稠密,然而气泡个大,大的凭肉眼就能一目了然。

5、郎红的釉层内开大纹片,祭红无纹。

6、郎红的釉面光爽,釉面上的橘皮纹现象偶尔会有之;祭红大部分有橘釉现象,明代橘皮纹较清代大,而清雍正橘皮皱纹则较乾隆大。

3、郎红的釉色鲜红艳丽,由于流动性大,通体上下甚至前后釉色的变化活泼,灵动,釉色浓处好似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其近底足处又常因积釉过厚呈按红色或黑褐色;祭红则釉色通体匀净,少见变化,相对而言,典型永宣祭红釉呈鲜红色,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宽,在3-5毫米之间,清代红釉大多色泽凝厚深沉,口或底边的“灯草边”较窄,约1-2毫米。

4、永放大镜可见到郎红的釉内气泡分布介于两者之间,不太稠密,然而气泡个大,大的凭肉眼就能一目了然。

5、郎红的釉层内开大纹片,祭红无纹。

6、郎红的釉面光爽,釉面上的橘皮纹现象偶尔会有之;祭红大部分有橘釉现象,明代橘皮纹较清代大,而清雍正橘皮皱纹则较乾隆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坂本五郎与他经手收藏的中国陶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坂本五郎与他经手收藏的中国陶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