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燕京八绝”亮相北京陶瓷艺术馆

“燕京八绝”亮相北京陶瓷艺术馆

陶瓷艺术 艺术瓷砖 古代艺术瓷器罐

2021-04-03

陶瓷艺术。

作为第十三届北京文博会朝阳分会场的重要活动,“非遗与设计”艺术文化节近日在北京陶瓷艺术馆举行。本次活动以“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包含工艺传承大讲堂、工艺花展览和“鱼悦生活”学生作品展等公众教育项目。300余件以“燕京八绝”和“民间九珍”、陶瓷、玻璃、金属、织物等为基材创作的优秀花卉作品展出,这也是2019年北京世园会工艺花展的预展。

此次文化节的重要活动,工艺传承大讲堂昨天上午举行,吸引了不少对工艺感兴趣的市民。据介绍,本次艺术讲堂共两场,一场是由北京陶瓷艺术馆特聘陶艺师任峰进行讲解的“花若盛开,蝴蝶自来——瓷花捏塑工艺”,使观众近距离了解陶瓷艺术的魅力;另一场是“审料设形,治形传神——雕刻工艺”,由国家一级技师李玉华与大家分享工艺知识、讲授制作技法。北京陶瓷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为广大公众提供了近距离感受和体验文博会以及非遗文化魅力的艺术文化交流平台,也是以此为契机,鼓励传统工艺非遗项目通过创意设计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据悉,本次艺术文化节将持续到10月30日。

taoci52.com小编推荐

艺术馆落户河北石家庄


讯: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艺术馆日前正式建成启用,让热爱陶瓷的河北省会市民又有了一个新的去处。

这个位于省会和平路与西二环交口东50米的艺术馆,整体装修风格古朴雅致,展厅内瓷品琳琅满目,既有令人爱不释手的把玩小件,也有精致典雅的大型花瓶;既有精美逼真的高仿瓷,也有当代瓷坛名家大师的艺术珍品。

据介绍,艺术馆联手景德镇粉彩艺术研究院、景德镇艺术瓷厂、研究所、馆等专业机构,云集了瓷都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粉彩、颜色釉、青花玲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程元璋独创的古雅彩也展示其中,它们并称为景德镇的“五朵金花”。此外还涵盖了雕塑瓷、高仿瓷、礼品瓷、日用瓷,及龙泉窑、钧窑、潮州窑、德化窑等其他名窑的代表器物。

开馆以来,众多收藏爱好者纷纷前来参观,有的藏友拿着高倍放大镜细细研究,他们在惊叹之余不忘给那些喜欢瓷器的“门外汉”传授经验。人们前几年收藏的汪平孙、王乃水、王秋霞、邹达怀等老师的作品到如今已经升值了不少,说明当代艺术瓷器的收藏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景德镇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年瓷都,盛名在外,不少人为了一睹风采千里迢迢去当地赏瓷。而今,在省会,市民终于可以足不出市便可以过把瓷器欣赏瘾了。

从北京源浩艺术馆藏瓷片看陶瓷投资收藏之道


艺术陶瓷收藏之道

歌德有句名言“收藏家是最幸福和快乐的人”,只要把握得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不同门类、不同品质的收藏者。然而,幸福和快乐是以物质基础和精神追求共同成就的,也就是说要成为真正的收藏家除必备的兴趣、规模、珍品外,最终还要有自己能够引领收藏的学术观点。

私人收藏家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的大收藏家王导、谢安,他们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及至唐朝著名的张彦远一门,从高祖起就收藏字画,历经五代,从而能写出巨著《历代名画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收藏家。其后经历了宋代晚期、明晚期、清晚期直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收藏高潮。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及现代功利主义的盛行,近30年来的收藏热的确更像发财梦或金钱文化的躁动。

在人类的历史上每当社会安定,四海升平之际,大量的艺术品总是被收集入宫或成为富裕阶级的重要投资手段,其低风险,高收益吸引着大批有识之士。不少高端藏品的最终归宿都流向某个财团或博物馆。香港胡惠春先生的“暂得楼”部分藏品已永久展示在上海博物馆;著名的达维德基金会的藏品也最终归于大英博物馆,可见短暂的个人幸福与快乐还链接着人类未来的文化建设,从长远来说,收藏家拥有的本质并非索取而是奉献,能真正使收藏家感到永恒幸福和快乐的是自己心中总惦记的那份社会责任。

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产业(金融、地产、艺术品)回报率最高,风险相对较小的当数艺术品投资,原因是它比金融、地产更具有超越地域、流通限量及不可再生的特征。历代收藏家,基本上都是当时有财力的人,也有例外:从十几年前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至今的瓷片收藏,却给少有资本的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一个新兴的收藏领域,多数瓷片标本现在的增值率都远在百倍以上,一些能够补史、证史的珍稀资料的市场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况且,城市遗址出土瓷片的质量和数量还记录了该城市相应时期、相应地点的消费水平,给城市历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具有更广泛的学术价值。时势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瓷片收藏家,他们节衣缩食甚至不惜卖房购藏。要知道,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公平的,只有机会尚存,找一个相对人烟稀少、相对平坦的地方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收藏梦,亦可在新发现的惊喜和拓展见识的成就感中享受快乐!

纵观浩如烟海的中国陶瓷史,瓷片标本从未像现在这样倍受青睐。“宁要一片残破的真实,也不要一件完美的虚假”,正在成为瓷器爱好者的共识。昔日的“垃圾”已成为方兴未艾的古文化资源之一。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便是根据散落在地表上的陶片进而发掘成功;1986年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先生偶然发现河南宝丰瓷厂王留现先生在清凉寺搜集的一件汝窑洗,经调研后揭开了汝窑窑址的千古之谜;深圳考古研究所通过钧窑窑址出土的瓷片把原以为是“宋官均”的刻有数字的花器类改正为“明官均”;据说,南京博物馆藏洪武白釉瓷器,首先发现者便是“瓷片一族”;明龙泉窑“供御器”的窑址,也是杭州瓷片爱好者通过市场上出现的古瓷片,“顺藤摸瓜”而最终找到的;在西安,收藏者结合本地出土的精美瓷片,正在讨论有关“柴窑”这一古老而又极富新意的话题,一个未知世界的门再次被敲响,无论如何,根据精美的出土瓷片(见标本)五代耀州窑青瓷雄冠唐宋之交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造假技艺日臻成熟的今天,瓷片标本更彰显出其无可代替,甚至无以伦比的“经世致用”性。多见而识之,知者次之,学术不断有所突破,藏家练就一双“慧眼”,瓷片功不可没。当前瓷片收藏在全国已初步形成规模,许多人都期望辟瓷片为蹊径,在视野不断开阔中轻松走进中国陶瓷史的深处,探索其不为人知的奥秘,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对任何一个收藏门类来说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区分真、赝品首先是识真的问题。学瓷之道,只有你从可靠的实物中得到切身感受,才会有真正的感悟和取得“突破”性进展,瓷片标本的摸索和体会便是一条通往识真的捷径。然而,现瓷片市场亦鱼龙混杂,犹如买流传有序的完整器一样,最好在已形成的瓷片圈内购藏、学习。当然,瓷片收藏并非学瓷的必经之路,但如果经历从认识瓷片到买残器,再到买完整器的循序渐进的收藏过程,将可以拓展你的视野,增强你的判断力,从而避免走许多弯路,少交许多学费。

所谓“白壁求善价,明珠难暗投”。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陶瓷收藏脉络,有别于其它投资的是其受当时社会环境波动的影响较小,炒作较少,它们总是不断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并一直持续、稳步上升,其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岁月的流逝及当时的认知水平、藏品的质量、存世量和流通量。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稳定的情况下,投资精品每五年左右可成倍增长,相同的收益,若投资俗品会付出成倍的时间成本。试想: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与工厂、市场、官场艰苦博弈,而最终是否能获得投资的高效益还往往是未知数。但投资艺术品是成功人士别有洞天的明智选择,它们既能使你得到文化享受,又可获得高回报。然而最理想的收藏时机并非在所谓盛世,而是在相对经济萧条或衰退时期。最理想的卖出时机却恰好是在盛世:在市场相对繁荣时,从2009—2010年春拍结束,国际收藏界中声名斐然的尤伦斯夫妇就从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套现6.05亿元。从去年开始,以陶瓷收藏为主的瑞士“玫茵堂”也在继续把握着五十年来一个相对较好的卖点。而接棒的人当然是实力非凡的有识之士,他们看好的是未来社会必然继续发展的前景和藏品本身悠久的文化沉淀及其无法复制性。请相信:只要你抱定人生最终的意义是为这个世界奉献了多少?而并非虚无的赢利,即使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只要你收藏的是精品,你便会在兴趣与财富同步增长的同时活得幸福快乐!

收藏之道重要的不是你曾得到的,而是你曾经付出的热爱与坚持。无论是弥足珍贵,还是微不足道,都将留给别人,即所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收藏之道本质上便是为人之道,也需要一种“忘我”精神,就是说你的收藏性格同样会决定收藏命运。一旦涉猎收藏时,应尽可能少一些浮躁,量力而行,即“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以累己”。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捡大漏”的事,即使是对历经千锤百炼的“行家”来说,成功的概率亦犹如买彩票一般,可想而知对于缺乏技术准备和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收藏者而言:“空谷幽兰”般的境界不过是梦想而已。

中艺东方艺术馆亮出“绝品汝窑名瓷”


规模盛大的“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教授、大师精品展”即日起在中艺集团大厦东方艺术馆隆重开幕。这是一次极具全国代表性和较高艺术水准的专业性展会,共展出26位教授、副教授,2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7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近年创作的陶瓷作品千余件,总价值超过800万元,其中90%的作品系首次面世。

近年来,陶瓷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一直受到收藏家的青睐,被誉为升值潜力最大的艺术群体,由于这些大师年事已高,近年来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少,其作品价值一直是稳中有升。此次展出的学院秦锡麟教授的青花“春意盎然”瓶、中国艺术研究院朱乐耕研究员的高温色釉“荷趣”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粉彩春暖花开”瓶等都是难觅的珍品,每件作品价值都超过20万元。

陶瓷艺术家陈烈汉介绍,展会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集中展示了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孟玉松近年创作的汝瓷作品20件,有国家发行邮票的“大号邮票纪念瓷”、展翅欲飞的“孔雀瓶”、继承传统的“淑女瓶”、以鸭蛋壳青著称的“柳叶瓶”、“飞龙鼎”等名作。孟玉松大师是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她的作品胎质细腻、工艺考究,它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拂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作品满铀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状的支钉痕,形成“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特色。展览免费对观众开放,至5月10日结束。东方艺术馆由于地处朝外使馆区,本届陶瓷展因而备受中外人士青睐。

浙师大新开的陶瓷艺术馆的展品涉嫌造假


这几天的文博圈,在被一件事刷屏:浙师大新开的陶瓷艺术馆的展品,涉嫌造假?

事情是这样的:6月12日,浙江师范大学的陶瓷艺术馆正式开馆,藏品全部来自学校美术学院退休教师李舒弟的收藏。两天后,收藏界知名博主“花市暂得楼”(本名梁晓新)在微博上说,展品“假到了惨不忍睹、令人发指的状况”。

此话一出,顿时在文博圈各方掀起一池波澜。

截至发稿,李舒弟的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他的好友、当天参加开幕式的金华博物馆馆长徐卫告诉记者,李老师正在南非,“他的家在那里。那天,他回国,就是为了把藏品给大家共享,然后就回南非了。”

昨晚,浙师大校方给钱报发来了独家回应:学校没有权力也没有义务为其藏品进行文物鉴定。

参加艺术馆开幕的专家说:真真假假都有

记者打开学校官网的“浙师新闻”,开馆当天的情况,包括展品照片和信息,一目了然。大部分展品,像标明“清康熙御制”款珐琅彩碗,无论在捐赠证书,还是官方信息里,都特意加粗标明了四个字:未经鉴定。

“光看图片,没有一件是真的。”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位专家看了图片后,告诉记者:“在理论上,博物馆应该是文物的标准库房,更是学术阵地,但陶瓷艺术馆展出的梅瓶、青瓷,一看就是新的,是工艺品,如果说是20年前的,那还可以接受。”

梁晓新在接受雅昌艺术网的采访时,针对这件事举了个例子,展品中有一件“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这件梅瓶的原物就在扬州博物馆,“众所周知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属于国宝级别的珍贵文物,存世仅有三件而已,怎么突然又出来了一件?”

记者采访了当天应邀参加陶瓷艺术馆开幕式的专家、浙江省博物馆文博研究员赵幼强。

“瓷器有一些还是有疑问的。”他告诉记者,“宋到明清这个时间段,里面的问题比较多一点,真真假假都会有。”

省文物局文物处专家说:是博物馆就必须鉴定

既然“有问题”,那么,为什么学校在接受李老师的捐赠之前,不进行文物鉴定?

校方昨天进行了解释:“陶瓷艺术馆的主要功能是为参观者提供美学欣赏、艺术熏陶的场所,凡具有审美价值的陶瓷都可以有一席之地,这与展品是否为文物没有直接关联。”

校方强调:“展品皆为李舒弟个人所有,学校没有权力也没有义务为其藏品进行文物鉴定,李舒弟有权对其藏品作初步断代,以供参考和讨论。为此,我校在入馆须知、展品标识、、捐赠证书等各个环节均强调指出艺术馆所有展品均未经专业机构鉴定,仅供参观者艺术欣赏。”

那么,这样不鉴定的做法,是否可行?

“从理论上讲,接受捐赠之前,必须请相关专业部门予以把关,不是说送给你们,你们就能接受。”浙江省文物鉴定中心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正规的博物馆都会慎重考虑展品来源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捐赠之前,相关文物主管部门必须进行文物认定,“这是基本常识问题。”

记者又咨询了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处,一位专家给记者读了《博物馆条例》里的两条内容—博物馆接受捐赠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博物馆可以通过购买、接受捐赠、依法交换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方式取得藏品,不得取得来源不明或者来源不合法的藏品。“捐赠这个事,从《博物馆条例》来说,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中间具体的程序,包括组织谁来鉴定,都是可以由本馆制定的。”

当记者向文物处处长杨新平询问程序时,他认为:“如果是博物馆,肯定要先鉴定。”

浙师大说:展品全部是个人提供

杨新平说,浙江省高校里开设正规博物馆的,并不多。“浙商博物馆,是浙江工商大学开的。中医药大学有个中医药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都是经过行政主管部门批过的。”

记者问:“浙师大这个馆,你们这里批过吗?”

“我们这里不知道。”杨新平说,“浙师大这个如果是学校办的,那就是国家的,必须在我们这里注册登记。”

记者所知,陶瓷馆就开在浙师大图文信息中心里面。那么,这个馆到底是李舒弟个人开的,还是属于学校?

“陶瓷艺术馆是我校建设的以陶瓷为主题的艺术馆,目前馆内所有展品全部由我校美术学院退休教师李舒弟个人拥有并提供,展品性质为无偿捐展,展出期间展品产权归属不变。”校方这样回应。

如果是艺术馆,并非是文物的展品,也可以入馆?

“如果是艺术品,可以完全是现代的东西。”杨新平说。

但问题又来了。陶瓷馆里展出的展品,都有这样“很文物”的标签,比如:明成化青花鹤颈瓶。

“它虽然规避了‘博物馆’的叫法,但这些东西如此标注,跟博物馆没什么差异。既然向公众开放展示,明明是一件工艺品,却标明相应年代,如果前面加个(仿),就可以。”文物鉴定专家对记者说。

浙江师范大学昨回应陶瓷艺术馆“赝品”之争


日前,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开馆。然而,迎接这个“国内高校首个陶瓷主题艺术馆”的只是短暂的掌声,而后便陷入巨大的争议之中。由于开馆展览的展品被质疑“假得离谱”,于是一个在校园内举行的“艺术展”在文博圈内掀起了波澜。

昨天,浙师大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陶瓷艺术馆的主要功能是为参观者提供美学欣赏、艺术熏陶的场所。馆内展品不论真假,只有美丑。”同时,由于展品大多由该校美院退休教师无偿提供,校方表示“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为这些藏品进行文物鉴定”。不过校方也同时表示,今后会对有关细节进一步予以完善。

被质疑“假到惨不忍睹”

在浙师大官网上有关陶瓷艺术馆开馆的信息中,一款标明“清康熙御制”款珐琅彩碗,无论在捐赠证书还是官方信息里,都特意加粗标明“未经鉴定”。这4个字也标注在大部分展品之中,同时校方强调,在入馆须知、展品标识、捐赠证书等各个环节也都指出艺术馆所有展品均未经专业机构鉴定,仅供参观者艺术欣赏。

尽管如此,展品仍然让不少人频频摇头。知名博主“花市暂得楼”在微博上写下“假到了惨不忍睹、令人发指的状况”,迅速成为转发热帖。其中,最让人诟病的,是一款“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此件原物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扬州博物馆,这一国宝级别的珍贵文物存世仅有3件,眼下突然另有一款在高校中现身,实在让人无法想象。另有文物考古方面的专家看后直言:“展出的梅瓶、青瓷,一看就是新的,只能算作工艺品。”

一般而言,正规的博物馆会慎重考虑展品来源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捐赠之前,相关文物主管部门必须进行文物认定。不过,取名“艺术馆”,似乎并不适用这一规定。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杨新平曾表示,浙江工商大学内的浙商博物馆、中医药大学内的中医药博物馆等都经过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而对于浙师大陶瓷艺术馆并不知情。

校方称“不论真假,只有美丑”

根据原先规划,浙师大有意将陶瓷艺术馆打造成一个集教育、科研和公共文化推广的文化平台。“艺术馆将面向学生开设陶瓷艺术主题课程、开展陶瓷艺术专题展等。实际上是向有兴趣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基础知识,因而与是否为文物并没有直接联系。”负责陶瓷艺术馆运营的负责人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若是碎片化的真文物,无法向观众传递美感,艺术馆是不会展出的。”

“艺术馆每周一三五下午对外免费开放,没有任何经营行为和利益参杂,被卷入这样的风波,多少有些无奈。”该负责人介绍,这位退休老师不仅在艺术馆建设期间提供了部分资金支持,开馆之后又无偿提供了部分展品。“开幕式后,他马上就返回了南非的家,何需作假来炒作呢?”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赵幼强表示:“高校的博物馆带有公益性质,和社会是脱节的,里面有些真假问题也是带有研究性的,如果有不对,也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完善。”校方也因为这次争议做出了反思,艺术馆方面除了考虑在标签中对展品作进一步补充说明外,在今后展览中,还将更加周全地考虑相关细节。

争议的双方或许都有着相同善意的出发点,不过校园艺术馆的作用也有所显现,有学生在参观之后表示:“不出校门就能看到陶瓷艺术展,近距离观看实物让我们对陶瓷艺术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景德镇陶瓷名家个人艺术馆七选手入围


6月24日下午,在设立于景德镇市文化局的陶瓷名家个人艺术馆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处获悉到,经过资格审核与实地考察,评委会办公室已从众多申请设立陶瓷名家个人艺术馆者中遴选了7名候选人,并在本月中旬将名单报请了上级审核。

景德镇市政府有关部门于2007年4月就发布了《景德镇陶瓷名家个人艺术馆管理暂行办法》,对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设立的陶瓷名家个人艺术馆,由政府统一授牌、规范管理,并将其纳入文化旅游和对外宣传展示的范畴。评定委员会专门负责对个人艺术馆开设者的资格认定,该委员会于去年6月28日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将周国桢陶瓷艺术馆、刘远长陶瓷艺术馆、李菊生陶瓷艺术馆列入了首批授牌名录。

据了解,对于申请设立个人艺术馆的人士有严格的准入限制,申请人必须具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陶瓷美术专业正教授职称,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享受省级以上政府津贴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条件之一,或具有较高陶瓷艺术成就和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名家。与此同时,对于艺术馆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定。并且馆中的硬件设施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应在交通便捷、方便旅游车辆出入的地段选址、按规划要求建设;馆舍面积必须达200平方米以上,馆内必须陈列50件以上申请者本人的陶瓷作品。为更好地将陶瓷名家个人艺术馆打造成景德镇陶瓷艺术创新、宣传交流、文化展示、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平台及特色旅游的窗口。经景德镇市政府授牌的陶瓷名家个人艺术馆将在市人民政府网站、景德镇道路交通指示牌、导游手册、旅游交通图等相关媒介中,用中英文等多种语言予以标注。

“霓彩霞韵”传统与创新陶瓷颜色釉艺术展将在国中陶瓷艺术馆举行


作为北京目前唯一一家艺术陶瓷专业展馆,国中陶瓷艺术馆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立志打造业界一流陶瓷艺术平台的信念,自开馆以来先后举办了“国际陶艺交流展”、“墨语瓷言——曾氏陶瓷艺术作品展”等大型展览活动。近日,国中陶瓷艺术馆将再度开展,于12月4日举办“霓彩霞韵”传统与创新陶瓷颜色釉艺术展暨“瓷画艺术”专家论坛。

自商代有了瓷上色釉的做法开始,人们就在寻求陶瓷更加美轮美奂的路上孜孜不倦。直至河南禹州的钧瓷出现,更是将颜色釉推向了艺术的巅峰。钧瓷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它是人类智慧与审美的完美结晶,然而超越更是现代人类一直追求的目标。如何汲取传统颜色釉的精华,又如何做到在新时代中颜色釉的发展与创新,是此次展览暨论坛需要探讨问题,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据悉,此次是陶瓷艺术界釉彩大师晋晓童、刘胜利两位艺术家的联展,一个是出生钧瓷世家,深受传统陶瓷艺术的浸染,一个是利用高温颜色釉技法走出了一条陶瓷绘画的创新之路。他们的展出势必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在12月4日艺术展开幕式后,当天国中陶瓷艺术馆也将会组织一场关于“瓷画艺术”的专家论坛。瓷板画是人们在对颜色釉的探索过程中一种新的尝试形式,是最具陶瓷机理代表性的创作。近年来,高温颜色釉瓷画成为各方争议的焦点,它能否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语言,让陶瓷绘画另辟蹊径成为新的艺术门类。此次论坛将以瓷板画的代表刘胜利为点,景德镇、禹州市陶瓷工业局代表,陶瓷界、美术界专家教授的重量级演讲为据,展开一次有思想、有深度的讨论。

此次活动不仅得到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委员会、禹州市陶瓷工业局的大力支持,当天国际陶艺学会主席杰克·考夫曼更加亲临现场进行指导,让我们敬请期待!

世界大陶瓷亮相淄博中国陶瓷馆


7月8日,一对高6.6米的陶瓷巨瓶———圆梦中华龙瓶在淄博中国陶瓷馆门前亮相,吸引了许多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圆梦中华龙瓶落户淄博中国陶瓷馆实至名归,填补了陶瓷馆的一项空白。”淄博中国陶瓷馆高级研究员高岩说。

据介绍,这对巨型圆梦中华龙瓶产自淄川区龙泉镇,是由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牛继伟历时两年时间精心创作的。瓶高6.6米,最大直径2.38米,瓶口直径1.08米,瓶底直径1.32米,浮雕最高0.36米,重达6.6吨,经1260度高温一次烧制而成。两条巨龙盘桓于整个瓶身,栩栩如生,既有翻江倒海之气势,又有腾云驾雾之雄姿。

龙的浮雕高度超过30厘米,寓意中华民族似巨龙腾飞,祖国繁荣昌盛,江山永固,平平(瓶瓶)安安,共圆中国梦。2013年,圆梦中华龙瓶以其体积入选了世界吉尼斯之最。

据该瓶的设计者牛继伟介绍,龙作为一种图腾,数千年来已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龙瓶则是工匠们用传统的搂泥、忽泥、拉坯、雕塑等手法,先制成瓶身坯体,然后塑龙、施釉,以1260度高温烧制而成。牛继伟从最初制作1米多高的双龙瓶,发展到现在制作出6.6米高、雕塑9条龙的巨型龙瓶。

“制作一件大型的陶瓷艺术品实属不易,特别是重达5吨以上的作品,从原料、制作、雕塑到施釉、烧成,完成整个工艺需要10个月,仅烧成就需要12天。入窑一色,出窑万种。透过观火孔,看着变幻莫测的窑火,心中总是惴惴不安。”牛继伟说。

2009年,牛继伟挑战制作6.3米高的龙瓶,为了克服坍塌、开裂、施釉等难题,他们专门组织技术力量攻关,予以克服。选择淄博独有的半无光釉———钒青釉,经过反复试验,仅施釉就上了16遍,使整个瓶身通体油亮。“变幻莫测的窑火,能把一个艺术家捉弄得悲喜交加,近乎发疯。”他感叹。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燕京八绝”亮相北京陶瓷艺术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燕京八绝”亮相北京陶瓷艺术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