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非主流饰品——古文化的陶瓷

非主流饰品——古文化的陶瓷

陶瓷文化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2021-04-04

陶瓷文化。

 非主流饰品,讲的不是你不知道的,而是你可能想不起来的。这些饰品,收藏了一段迷人的古文化,但是却代表着永远不败的潮流。选择一两样置于现代风格之中,让文化氤氲在室内弥漫。在工作繁忙之余,思想回归朴素,找到喧闹都市之中的一方宁静。

黑陶东方宝瓷

黑陶制品最早出现在距今7000多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其制作工艺在距今4000多年前达到了中国制陶业的巅峰。有人称黑陶是东方宝瓷,它的黑深沉而又朴实,它的光泽又让它独显高贵,让人联想到承载人类生活的土地。尤其是1931年出土的蛋壳陶杯,代表着黑陶文化,被中外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但是,由于黑陶制作工艺复杂,烧结难度难以掌控,所以曾在历史上失传了3000多年,自1989年工艺才得以破译,我们才能在市场上重新见到黑陶。现如今,喜爱黑陶制品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作为收藏还是充当现代家居空间的创意摆设都非常合适。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便宜,记者在北京高碑店民俗文化村见到的黑陶制品价格在300-1000元,款式新颖,制作也非常精细。

瓷器古雅浑朴

因为中国是世界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因此,瓷器也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很多喜欢中式元素的家庭都会置办些瓷器,元代青花和釉里红、明代宣德制品、清代瓷器……无论是哪个朝代,瓷器古雅浑朴、精巧华丽的特点都让许多人为之倾倒。

在北京,我们想要为家中购买几件瓷器可以去专门的瓷器店,比如北京就有几家大规模的景德镇瓷器店。选择瓷器也不一定非得是大瓷瓶,如果家里面积不是非常大,并不建议购置如此大的装饰品,小型瓷器打造家中细节也可以非常到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瓷餐具的选择要更加精细,不能只选择漂亮图案,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漆艺世界瑰宝

漆是亚洲最特别的天然资产,中国也是世界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利用天然漆树的汁液作为器物的涂膜与装饰,创造出了许多变幻莫测的艺术品,表现出了漆器的独特魅力。

现在,真正了解漆器的人并不多,并不像瓷器这么容易走进寻常百姓家。漆器的高工艺和高品质更多的是作为高档礼品馈赠友人。比如北京漆宝斋的九龙壁,在2003年中国收藏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后多次被国家领导人选为国宾礼品。

漆器的价格也并非都是高不可攀,比如漆宝斋一双名叫步步高升的鞋,制作工艺非常精巧,表面覆盖24K金箔,价格为1180元。另外工作人员还透露,姚明叶莉结婚时篮协赠送的辣椒红九龙瓶也是出自漆宝斋。

唐三彩盛世经典

唐三彩,是我国封建文化鼎盛时期的艺术经典,它吸收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以造型逼真、色泽艳丽、富有生活气息著称,工艺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而有力。唐三彩饰品,价格依据年代、造型难易、是否为精品而不同,在北京的潘家园、高碑店都可以买到。

精选阅读

紫砂茶具的形与意:中国古文化和紫砂文化的碰撞


由于紫砂材质的独特,给紫砂壶增添了更为理想的使用美。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用紫砂壶泡茶,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陶瓷工艺工程师和食品工程工程师曾做过联合实验,用三个月的时间对宜兴紫砂茶具实用功能作研究,应用TC-PⅡG全自动型测色、色差计等检测手段,选用宜兴紫砂壶、宜兴朱砂壶、白瓷壶、玻璃杯四种茶具,冲泡绿茶、红茶、乌龙茶,来测定茶汤中的色、香、味,水浸出物,即茶汤、茶色、茶多酚、咖啡碱、还原糖、茶氨酸、茶乳酪等项目含量的测定。两种紫砂壶优于瓷壶、玻璃杯,对维生素C、微生物检测,以定量的方法确定,紫砂壶的实用功能最为理想。暑天泡茶,不易变味。所以有了科学的依据,再加上实实在在的功能美,使人无法对其忽视,真正的爱上了紫砂茶具。而且伴随着中国古文化和紫砂文化的碰撞,茶具的各种美也都有了新的变化,为了让大家更加的了解紫砂茶具,专家沈教授特意从大家最熟悉的地方讲起,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紫砂茶具的形与意:沈教授说:“在谈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搞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比较好,因为这关系到下面的论述是否准确。”《说文解字》:“形,象形也。从彡开声。”指形象、形体。《易经》:“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也取此意。在茶壶造型艺术里,我们可以理解为:造形及造形要素点、线、面、体,即所谓“形乃谓之器”,“成形曰器”。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规定的制作式样。例如,宫殿、服饰、瓷器等器用的式样。而“意”的内涵就比较复杂。《说文解字》:“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从造字的来源看是与“内心”有关系的,指内心的想法,意思。李煜《浪淘沙》词有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又引申为“意味”。不过这还是与审美上的概念差得很远。审美上我们把它引申为“意象”,这个概念可以说是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形成是客观形象经主体意识的加工,糅入人的意志、情感、思想观念,带有理想化、审美化的形象。它也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审美形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然后使玄解之宰,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意象的获取乃是造型观念、审美心理最基本的部分。本文所说之“形”即指紫砂壶的点、线、面所形成的形体和式样,“象”的概念近之;“意”即指融客体与主体的审美境界,“境”的概念近之。

概念既明,进入正题。前文说过“中国传统美学注重形与意的关系。重写意而不否弃形似,肯定理性与直觉统一,但偏重于直觉。”其实,形与意的关系,远在庄子、《易传》和魏晋玄学家那里就多有论述,比如,“圣人立象以尽意”(《易传》)“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王弼)等等。唐代刘禹锡受前人启发提出“境生于象外”之说。由此,我们可以说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制作杰出代表的紫砂壶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境生象外”。“境”或“意”指的是由紫砂壶的“形”“象”而引起的趋向无限的朦胧的想象和境界。司空图称之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并且引戴叔伦的话“诗家之境,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与极浦书》)来加以形容。按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紫砂壶这民间工艺显得实在太苛刻,因而符合这样要求的作品确实不多。但正因如此,则更能显出创作者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感悟力。个人认为顾景舟的“上新桥”精巧绝伦,就达到了形与意的完美结合。身筒上荡漾着波纹,桥形钮让人不能不联想到江南的石桥,把圈上的飞扣设计成小舟更是点晴之笔!宁静的小河泛起圈圈涟漪,一叶扁舟唉乃着划向石桥,这简直就是一幅意境隽永的江南水乡图。波纹、桥钮、舟形飞扣巧妙而简练地组合起来并形成一种“气韵生动”的审美效果,引人无限遐想。可以看出顾大师的匠心独运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艺术境界的深刻领悟之上的,也难怪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有文人情怀的紫砂工艺美术大师。他借助经过提炼、简化的形,写意地表现了水乡的神韵和意趣,这极像中国水墨山水画带给人的简淡玄远的艺术享受。皎然的《诗仪》中说:“夫境象非一,虚实难明。”这话有两层意思:其一,“境”与“象”概念不同,“境”是“虚”,“象”是“实”;其二,虽有虚实之别,但融合在一起,很难分清。我想顾景舟的上新桥就达到了境象难明,形意不分的境界。

相类似的作品较成功的还有吕尧臣的“大漠风情”。有些朋友似乎对他的绞泥工艺不以为然,不过,客观地讲,首先这是创新,应该肯定;其次,沈教授倒觉得绞泥的那种烟云模糊、自然变化的状态其实很合乎中华审美特征,运用得好就能有较强的艺术品感染力。看看“大漠风情”,蒙古包造型的钮、通体的“黄沙”以及绞泥形成的自然而又极富流动感的线条和骆驼形的图案构成一种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另外,汪寅仙的渔翁壶形简意远,整壶似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泰然自若地垂钓,再加上水草与小鸟的刻绘就无法不让人想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了。鱼化龙的造型也可以让人浮想联翩。中国上古就有鱼崇拜的部族,这从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鱼形玉璋就可见一斑。《山海经》中也记录有不少神异的鱼。后来这鱼崇拜又和龙崇拜复合,鱼成了龙女化身或水神的使者,于是乎就产生了“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明白这些再看鱼化龙的造型就不足为怪了,龙邪?鱼邪?似龙非龙,似鱼非鱼,鱼化龙也。这种审美境界中的形与意又哪能分得清呢?

上文说“意”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审美形态。我们看到在现代西方审美倾向的影响下,有不少的当代紫砂艺人进行了用超越传统的“形”来表达“抽象”而非传统“意象”的探索,比如,葛军的轮回壶系列、吴光荣的摔壶系列、陆文霞的情结壶、吴鸣的“与先贤对话”等。虽然这样的紫砂壶大多已失去其实用性,变化为纯形式的探索,但他们在传统紫砂造型基础上的探索精神是非常值得钦佩的,而且他们的“先锋”成果也会影响到一般紫砂艺人的创作,带动紫砂壶造型在实用范围内的创新。所以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创新而鼓掌,当然没有深厚功底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哗众取宠者不在此列。

清中期民窑瓷告别“非主流”


目前清中期民窑瓷器已成为武汉古陶瓷收藏的“主流”,不仅是众多藏家追逐的对象,也是拍卖会和私下陶瓷交流的常客,其交易占比接近古陶瓷交易的五成。

4月底,江城举行大型拍卖会,上拍的近百件古陶瓷中,清中期和清末民初的民窑瓷占了九成以上,这其中,清中期民窑瓷数量占比约三成,成交额则占四成多。

来自藏家私下交易的数据也表明,清中期民窑瓷交易量占比已超过五成。一些品相好、器型优美、画工精湛的大器,其成交价早已突破10万元。普通的清中期民窑瓷身价也在数万元以上。

在古陶瓷收藏圈,清中期一般是指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四朝,这一时期居于康熙、雍正和乾隆所在的“清三代”之后,是中国古陶瓷由盛转衰的阶段。

武汉资深藏家李险峰介绍,康、雍、乾三代的瓷器是中国古陶瓷发展的顶峰,其制作工艺和艺术水位已具相当高的水平,受到众多古陶瓷藏家的追求。由于关注度高,康、雍、乾三代瓷器已被“搜藏殆尽”,市面上已不多见。

清中期国力不如清三代,在艺术瓷器的制造上也远比清三代逊色。比如,清中期瓷器的釉密度已不比清三代,釉开始出现疏松现象,其胎的致密度也不够,画工和器型也远远不及清三代。不过,由于年代相近,清中期瓷器风格延续乾隆时期的特点,一些精品瓷仍清秀端庄、文饰细腻。

加上在武汉,官窑已是可望不可即的珍品,清中期民窑所产的民用瓷存世量相对较大,前几年并不被收藏家看好。这些年,许多理性的藏家早已把目光盯上了清中期民窑瓷,开始大量收购这类藏品,使得这一领域聚集不少人气。

演绎了茶具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中国的古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人喝茶是最讲究的,喝茶也要有一套好的器皿。每一种茶所搭配的器皿对茶叶冲泡出来的口感和观感都有很大的影响。又因为茶是雅物,亦是俗物。当它进入官场,与政治结缘,便演出一幕幕雄壮的、悲壮的、伟大的、渺小的、光明的、卑劣的历史活剧,演绎了茶具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中国的古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唐代,朝廷将茶沿丝绸之路输往海外请国,一借此打开外交局面,都城长安能成为世界大都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茶亦有一份功劳。

唐代,文成公主和亲西藏,带去了香茶,此后,藏民饮茶成为时尚,一此事在西藏传为历史美谈。

唐代,文宗李昂太和九年(835),为抗议榷茶制度,江南茶农打死了榷茶使王涯,这就是茶农斗争史上著名的"甘露事变"。

史书记载,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诈七年八家与夏议和,宋封元是为夏国王,并每年给以“银七万两,纲十五万匹,茶叶三万斤。

宋朝国人将茶贡给朝廷,朝廷又将它贡给西夏,以取悦强敌。茶负载的不是友谊,而是对强权的屈服。

明代,朝廷将茶输边易马,作为杀手铜,欲借此“以制番人之死命”,茶成了明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磋码。

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趁机输入湖茶,并作为一项固边的经济措施。

茶壶、茶具、茶是个灵物,随国家政治的举措而升沉起伏,辉煌过,也晦气过。

在我国清代,官场钦荣有特殊的程序和含义,有别于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在隆重场合。如拜谒上司或长者,仆人献上的盖碗茶照例不能取饮,主客同然。若贸然取饮,便视为无礼。主人若端茶,一意即下了“逐客令”,客人得马上告辞,这叫“端茶送客”。主人令仆人“换茶”,表示留客,这叫“留茶”。

家居饰品之陶瓷花瓶


花瓶的特点是外表美观,触感光滑,而且比较常见的传统花瓶是口稍大,脖径细,再往下又是很丰满很诱人的弧度,最后下方线条收住,十足的S型。样无论是从婀娜的外形,华美的表面花纹还是光滑的触感来说,都像极了美貌的女子。

现代的家居装饰品,仅仅实用是不够的。越来越多的设计者融入巧妙的心思,将美化家居的功能应用在于平凡的家居装饰品上。陶瓷花瓶是易碎物品,保养陶瓷,主要是防止外界破坏因素。所谓外界破坏因素,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意外因素等。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温度、光线、尘埃等,陶瓷花瓶不要放在高温强光的地方,尤其是薄胎陶瓷瓶。陶瓷花瓶上积有尘埃,要用软布轻拭,像对待婴儿幼嫩的肌肤一样小心。放置时要妥当,防止倾倒。鉴赏时要脱掉手上的戒指等硬物,谨防划伤釉面或磕缺口沿。拿器物时,一手托底,另一手把牢器身,千万不能仅用一手抓住器物口沿拿起。

陶与瓷不同,陶是用泥巴烧出来的。瓷是将瓷石打成粉末,搅拌成浆,倒入模具制作成的。同一温度烧出来的陶和瓷,瓷的硬度要强一些。

贴花陶瓷花瓶制作完后在表面喷漆,然后贴花,最后喷清漆保护花朵,使其不易掉落。产品用来制作陶瓷用的是白云土,光亮的陶瓷是烧白胚,然后上釉,喷漆,整个过程需要烤两次。陶瓷花瓶表面无光的是喷哑光漆,有的是喷半光漆。

高温陶瓷花瓶是用陶烧制的,温度达到800度以上,有一定的硬度,声音清脆。高温陶瓷花瓶上面的图案是在上釉前手工钩绘,颜色是填上去的。高温陶瓷花瓶与中、低温陶瓷花瓶最明显的区别是吸水率,高温陶瓷花瓶的吸水率低于0.2%,产品易于清洁不会吸附异味,不会发生釉面的龟裂和局部漏水现象。中、低温陶瓷花瓶的吸水率大大高于这个标准。

2010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六宝迎福高档花瓶

中国瓷文化:一直游离于主流文化边缘


中国的传统收藏一直以金石碑帖为正统,金石碑帖高高在上,当代在境外拍卖最红火的历代官窑瓷器及明清硬木家具,在古代都被士大夫所轻视。尤其是中国东汉发明的瓷器从唐代开始,已远销海外。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宫廷贵族以收藏中国瓷器为荣,最初他们不懂瓷器为何物,只知道来自中国(CHINA),“CHINA”叫出名后,瓷器就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瓷器也成了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在海外的代表性器物。

然而曾在海外有着如此高声誉的中国瓷器,在国内却一直受到主流文化社会的冷遇。即使在中国传统收藏陶瓷界内部,对外销瓷(除元青花)仍将其视为异类 而排斥。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以为原因就是:中国的瓷文化一直游离于中国的主流文化边缘;而外销瓷,也一直游离于主流陶瓷收藏文化的边缘。具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界整体上从来没有把中国的历代瓷器当成一门文化来看待,并作认真研究;仅把中国的历代瓷器当作生活日用器物、工艺品摆设器物,从来没有人深入研究其隐藏着的文化内涵。

中国美术界整体上也从来没有把中国历代的瓷器当作一项艺术门类来看待,仅把它当作低于书画艺术品的工艺品而轻视之。中国历代瓷器的文化地位,近两千年来,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高不高、低不低,海外名声大、国内地位低。本文试图从以下两点来分析形成这个地位的缘由:

从帝王赏玩瓷器的角度来分析瓷文化发展的尴尬地位

纵然,宋代宫廷最有才气的文人皇帝宋徽宗曾“指今汝州烧造供御青瓷”,喜欢赏玩最具“天人合一”境界的宋汝瓷。清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先后指派专人赴景德镇监督烧制工艺精美的官窑瓷,但是宫廷赏瓷,只能属于狭隘的宫廷文化,并没有改变整个社会士大夫文化阶层对瓷器的整体文化认识。在宋元明清社会,再精美的瓷器也被士大夫文化阶层视为“器物”,而“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瓷器之器”更是被儒道文化的卫道士所排斥。

宋徽宗,清康熙、雍正、乾隆虽然被称为是最懂得中国瓷器的帝王,但他们高高在上地赏玩瓷器,并没有推动整个文人士大夫阶层赏玩瓷器的风尚,没有改变瓷器收藏文化沦为非主流收藏文化的命运。

从中国瓷器自身工艺演变的过程谈瓷文化发展的尴尬地位

中国陶瓷史的发展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的文学从《诗经》、汉赋,到唐诗、宋词,以诗词为内核的雅文学发展到顶峰。虽然宋词深受理学的影响,理性多于感性,文学性逊色于唐诗,但宋词的结构性、音乐性胜于唐诗,且宋词有苏东坡、辛弃疾那样的豪放派大词人,完全可以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等相提并论,更可以说宋词是唐诗完美的回声。

同样看一下中国的陶瓷史:从史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商代白陶、秦兵马俑、汉代彩绘陶、汉代陶俑,到唐三彩斑斓的骑马俑、骆驼俑、贵妇俑,陶器中的三彩釉陶到了唐代成了绝响;从商周春秋战国的原始瓷、东汉越窑青瓷、唐五代越窑秘色瓷,到宋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瓷,中国的瓷器工艺到了宋代,也进入单色釉瓷的顶峰期。宋代五大名窑瓷,是中国雅瓷文化的绝唱。可以这样说,唐三彩、宋五大名窑瓷与唐诗、宋词交相辉映,把中国古代的文学与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共同推向最辉煌的时期。

但是,到了元代,整个中国社会进入世俗化社会,中国文学史上的元曲、明清话本、传奇把雅文学推入到俗文学时期;中国陶瓷史上的元明清青花、五彩、粉彩之彩瓷,也把雅瓷文化推入到美瓷文化,或称之为俗瓷(彩瓷)文化时期。彩瓷为俗,但笔者这里称的“俗瓷”是中性的,非贬义,是为了与中性的“俗文学”对应。元代以后,中国的陶瓷工艺的发展不仅受到文学的间接影响,更受到书画的直接影响。如元明清彩瓷上的人物、山水、花卉图案,多是模仿元明清画家的作品。更由于到了明洪武时期官窑窑厂的出现,御窑厂的工匠分工愈来愈细:专拉胚的拉胚,专上釉的上釉,专绘彩的绘彩,专写款的写款。这些分工中,绘彩、绘纹饰的工匠的地位显然是最高的。

到了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御窑窑厂开始衰弱,一些受到安徽桐城派文学影响的陶瓷工匠如王少维、金品卿、程门等人创新推出了浅绛彩,即在瓷器的绘画上以元代黄公望的山水技法为蓝本来模仿。民国初期景德镇的珠山八友,更是把瓷器绘画工艺发展到瓷板画的工艺时代,即把陶瓷艺术主要当作瓷画艺术来创作。瓷上绘画艺术与纸上绘画艺术愈来愈相近,把近代陶瓷艺术引向了一个完全模仿书画艺术的异途。

然而,瓷上的绘画受到材料与窑火的限制,永远比不上纸上绘画之艺术性。瓷画家与国画家相比永远只能成为二等画匠。中国的元明清瓷器绘画文化与纸绢文人画文化相比,永远只能处于边缘化状态。中国的明清瓷文化形式上愈来愈靠近元明清书画文化,而其内容及其文化地位却愈来愈远离中国的主流文化中心地带。这既是中国主流文化的发展在元明清有所减缓所形成的,也是中国元明清瓷文化的自身发展所决定的。

正是因为原本是以造型艺术、釉彩艺术为特征的陶瓷艺术,到元明清官窑时期愈来愈工艺化,使得原本在唐三彩、宋五大名窑时期可以与唐诗、宋词相互辉映陶瓷艺术品,沦落成为低于书画艺术品的二等工艺品。

家居饰品之陶瓷艺术品


陶艺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家居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陶艺作品中陶罐、陶盆、陶碗、陶瓷花瓶、小的陶瓷工艺品等较为常见。现代家居讲究简洁明快,但往往是现代气息太浓,现代有余,底蕴不足。在现代的居室中,摆设一些陶艺品,往往显示出主人的文化品位,为家居装饰增添了一些文化底蕴。

现代的陶艺品,往往在强调艺术韵味的同时兼顾实用性,比如陶罐,既可以作为艺术品摆设,也可以做收纳用,一举两得。陶盆和陶碗运用得当可以为你的厨艺增色不少。不过,当作为餐具的时候,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查看是否具备餐具用品的标准。

陶瓷花瓶摆放在居室中,往往给现代家居空间略显生硬的装饰带来一抹温柔和闲适。而小的陶艺摆件点缀在家居空间中,平添了几分活泼与灵动。现代的陶艺品已经越来越多的走入家居生活,合理的运用陶艺品来点缀和装饰空间,往往会有不错的效果。

精美的家居饰品是家居中的点睛之品,亦体现主人的品位,通过各种摆设品的排列组合,可以营造独特的气氛,装饰出个性化的家居。现代简约风情的陶瓷类家居饰品,给您带来低调的奢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