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大观》展览将在泰国曼谷东南亚陶瓷博物馆部分展品中亮相

《大观》展览将在泰国曼谷东南亚陶瓷博物馆部分展品中亮相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1-04-04

陶瓷艺术。

为保护中华文化海外遗产、复兴海上丝绸之路,应泰国东盟加六国贸易促进会主席、泰国华文教师公会主席罗宗正博士邀请,中国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张柏先生偕专家代表团于8月14日抵达泰国参观考察。代表团成员还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刘起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刘兰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厦门华侨博物馆研究员赵宏伟、随团秘书长王朱明。

东盟加六国贸易促进会主席罗宗正博士、荣誉主席兼会务顾问素博?巴莫亲王、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陈铁君、执行主席赵明光等迎接代表团、召开座谈会并安排参观访问活动。

代表团在曼谷参观了东南亚陶瓷博物馆,邀请馆藏部分元青花,参加此次马来西亚《大观元末明初青花瓷海上巡礼》展览,并邀请东南亚陶瓷博物馆馆长巴力瓦博士参加《元末明初青花瓷海上丝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东南亚陶瓷博物馆藏有一批丰富而精美的元代青花瓷,据悉此次应邀参加马来西亚《大观元末明初青花瓷海上巡礼》展览,将是东南亚陶瓷博物馆馆藏元青花首次参加海外展览。如此丰富的馆藏元青花再次印证了元代青花瓷有着更加丰富的存世量。

东南亚陶瓷博物馆位于风景优美的曼谷大学朗西校区之中,毗邻SuratOsathanugrah图书馆,为曼谷大学创始人SuratOsathanugrah先生所创办。馆中藏有大量的泰国本土陶瓷,现已成为亚洲重要的陶瓷研究中心及交流平台。东南亚陶瓷博物馆收藏的陶瓷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中精美而难得的元青花更是给到访的中国陶瓷专家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taoci52.com扩展阅读

130件明清陶瓷亮相荔湾博物馆


“明清陶瓷精选展”将于今日在荔湾博物馆与羊城市民见面。据悉,有关展品均为荔湾收藏家协会众会员的私人藏品,这些造型各异、品种繁多的陶瓷器物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明清时期较高的陶瓷烧制工艺水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据了解,荔湾收藏家协会今日成立,为展现协会会员的收藏成果和集藏心得,荔湾收藏家协会与荔湾博物馆联合举办“明清陶瓷精选展”。展览将展出会员收藏的明清陶瓷精品130余件,其中包括清雅艳丽的青花,浓艳热烈的五彩、斗彩,富丽堂皇的广彩以及五光十色的颜色釉瓷等,这些造型各异、品种繁多的陶瓷器物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明清时期较高的陶瓷烧制工艺水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展品是省、国家博物馆都没有的,如当中的蓝釉蟾蜍熏炉(明初),高15厘米,腹径10厘米,通体施蓝釉,釉色均匀光亮,熏炉以蟾蜍为造型,形态非常逼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菊蝶纹法华彩双耳瓶(明,嘉靖)高46厘米,口径近13厘米,底径近14厘米。喇叭形口,长颈、腹部下收,颈附象耳,腹两面分别堆塑丛菊、蜂蝶,通体施蓝色釉,色彩鲜艳,纹饰寓意“安居(菊)乐业”。粉彩人物大缸(清乾隆年间)高67厘米,胎质厚润,釉色白中泛青,器身由八条棱将腹部分为八面,各面以粉彩绘人物故事图案,笔绘细腻,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逼真。

据有关人士介绍,该协会目前已吸收会员81人,大多为荔湾地区乃至广州有一定影响力的收藏界精英。协会将继承和保护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弘扬“西关文化”,宣传荔湾人文,培养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收藏意识,竭力寻觅流散于各个角落的民间艺术珍藏。(来源:信息时报)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惊艳亮相


馆是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馆于1954年1月1日对外开放,最初馆址临时设在市区中华北路301号的天主堂内。1955年9月,馆的新馆舍正式落成于现莲社北路169号。它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528平方米,馆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1965年8月扩建展厅主体两侧469.2平方米,与主体形成一个整体。1974年1月,陶瓷馆第二次扩建,新建一幢三层的展览大楼,计1500平方米。截止2013年6月,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84平方米,库房面积376平方米,展厅面积3194平方米。

2015年10月,总占地面积8.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翻开了它历史扉页……

新旧交接,续写盛世辉煌

眺望世界范围,没有第二座类似景德镇的陶瓷馆这样专门针对陶瓷艺术的博物馆了,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景德镇拥有了别人不可企及的精彩。因此,便有了一条原则成了外地人来景德镇应该完成的规定动作:他们必须去三个地方——御窑厂、馆和古窑。如果忽略这三个地方的任何一处,仿佛都不曾真正来过景德镇,更别说了解了“CHINA”的真正身世故事。而馆就像这座城市瓷文化的一位“守护神”,它默默地庇护着、收藏着这座城里所有有关瓷的一切信息,过去、现在、甚至还有未来。只要你迈进那扇门,它向你敞开的是一个熠熠生辉的陶瓷世界……

在过去一甲子的岁月里,这座博物馆心平气和地站在喧嚣以外的安静之处,在莲社北路一处幽静的高处,如果途经此处的人们不特意抬头仰望,就会与深邃的历史,跌宕起伏的制瓷传奇擦肩而过,这将是一种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遗憾。

旧馆历经半个多世纪后,毕竟显得狭小倨促,难以尽情全面地展示丰富的馆藏精品,难以满足广大国内外宾客的参观需求。仅以藏品展示来说,莲社北路的旧展馆只能展示藏品中一小部分,不能完整展现千年陶瓷文化风貌和发展脉络。随着馆走过了一甲子的时间,这座博物馆的建筑物出现了老化以及无法承受巨大人流量接待的问题,旅游客车的停放也存在诸多不便。而且,与日激增的收藏品也使得这座始建于建国初期的博物馆“有心无力”,更别说承办大型的展览,学术交流等等类似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馆的作用,以及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八方来客展示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2015年10月18日,一座全新的,设施更加完备的陶瓷馆盛装起航,新馆正式将馆名定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即将隆重开启的新馆,位于昌南湖畔,风景旖旎、地势开阔,有利于车辆的进出停放,不会造成交通拥堵,来去自如。展厅面积就高达一万多平方米,是现在展厅面积的数倍。新馆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依照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进行空间设计规划,打造现代化、交互式的高科技展馆,功能将大大丰富和完善。建成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交流区、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商务区、办公区、多功能区、库房区等组成,满足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和教育等各项功能需求。

新的展馆充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光、电、声效果,给观众以全新文化体验。不再满足于宏伟、精致的建筑中文物孤立、静态的展示方式,不再满足于定时、定点的参观模式,而是让文物生动起来,让历史的故事再现出来。比如,多媒体技术做导游、语音导览、手机导览等多种方式,为参观者详细介绍展品或建筑物位置情况。再比如,观众一进入新馆的展厅,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藏品数据库,了解到藏品或展品的详细信息和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故事等等,非常方便快捷。

相比老馆仅仅一千平米的展览面积,新馆上万平米的展厅能展示绝大部分藏品,包括书画和杂件,将千年历史的“瓷器、瓷业、瓷都”完整生动地呈现出来。届时,众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将让人们大饱眼福。不难想象,馆新馆的启用和开放,必将成为瓷都新名片,再次有力地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文化。

完美升级,承载未来荣光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在具备现代个性的同时,蕴含诸多的陶瓷文化元素:主体建筑在两山之间,寓意“深山藏宝”;正立面外形中间圆形建筑像一件瓷器,两侧建筑像一双手与寓意“拉坯成型”;玻璃幕墙外钢护网成冰裂状,与陶瓷裂纹釉相似;通透的屋顶采用自然光源节能环保,寓意“玲珑剔透”;顶层的通廊向上高挑,寓意“通向未来”;整个建筑平面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架水车在运转。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按照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打造的现代、交互式高科技展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以保护传承为建馆之基,以教育传播为立馆之务,以创新发展为兴馆之策。充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光、电、声效果,给观众以全新文化体验。新馆将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学术研究、陶瓷文化传播、陶瓷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亦是千年瓷都——景德镇的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为满足不同层面参观者的需求,馆内除常设基本陈列外,还不定期引进各种类型的临时展览,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把博物馆文化送进学校、社区、军营。

馆内设有电子和图书阅览室,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不定期邀请外地和本馆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让公众多层面,多角度深入了解文化。

馆内设有陶吧,由专业人员免费辅导,供观众动手制作陶艺。为满足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馆内设立商务中心,发售博物馆开发的具有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衍生产品,纪念品和书刊。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在馆基础上建立的,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一座具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特色的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3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此外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景德镇近现代艺术陶瓷精品,更是该馆独有藏品。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从前身馆发展至今,不断地收藏藏品,可完完整整的书写一部中国陶瓷史。通过新馆的科技展示手段,将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陶瓷史补上,引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新的陶瓷博物馆更以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方向,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一座城延绵数千年的陶瓷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可从这里获得解读……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宗旨,以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方向。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设,将紧紧抓住文化发展中“瓷器、瓷业、瓷都”这条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信息等展陈手段,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学术研究、陶瓷文化传播、陶瓷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让观众回眸景德镇“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陶瓷发展历程,品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盛宴,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

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世界博物馆日”活动


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下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了“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副市长熊皓,市文旅局、市卫健委等相关负责人出席并为景德镇援鄂援新余抗疫的医护勇士赠送抗疫纪念杯。

熊皓在致辞中首先对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瓷业高峰是此都”展获得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表示祝贺。并表示,在这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特意邀请了援鄂援新余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共同出席“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活动,可以说,陶瓷文化所彰显的自信、价值和能量,也正是我们医护人员在抗疫斗争中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希望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城市窗口、文化地标”为己任,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和教育功能,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立足景德镇,放眼全世界,向着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目标迈进。

据了解,疫情杯的设计借鉴了中国版图的造型,带着医用手套的手象征着医护人员,柔弱纤细的手寓意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白衣天使的守护;蜂鸟是坚韧、生命力和活力的象征;鲜花喻示温柔呵护,甘泉更代表着爱如泉水,泉水落地生根化为蔓藤,是给予力量与信心的象征;疫情杯的反面是一首诗歌:“白袍雪甲破楼兰,仁心医者平安还”,每个疫情杯都对应着每位医护逆行者的姓名,致敬抗疫逆行者。

赠送仪式结束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邀请景德镇学院客座教授王志刚为抗疫的医护勇士作了一场《大美无言花光永祚——中国陶瓷文化漫谈》专题讲座;全体参会医护人员参观博物馆常设展览。

匠人匠心!全国110件陶瓷精品亮相首都博物馆


近日,“器作·匠心”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在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免费展出,来自16个省区市24个窑口的110件优选作品同时与观众见面。

这110件作品来自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浙江、湖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广西、云南、安徽、北京、重庆等16个省区市,景德镇、石湾、潮州、宜兴、龙泉、醴陵、德化、唐山、淄博、越窑、婺州窑、磁州窑、定窑、汝窑、钧窑、洛阳三彩、建窑、耀州窑、长兴紫砂、坭兴陶、荣昌陶、建水紫陶、界首彩陶等24个窑口的代表性人物及代表性作品。

其中,当代陶瓷艺术大师102位,每人1件作品,共102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收藏的50年代、70年代末期著名陶瓷艺术家王步、秦锡麟、王恩怀、侯一波、冯上玉等人的作品8件。

该展览由“意趣”、“空灵”、“惟妙”及“变幻”四部分组成。

富贵福寿图盘·潮彩

陶瓷本为实物,从古至今的艺术家们一直以表现美的意趣为追求。“意趣”部分展出的《雨后图瓶》《鹤映华光翩翩红》等作品无不体现着追求美好生活的诗情画意。

白玉通花瓶·潮州窑

中国古代空灵、简约、寂静的禅宗思想和哲学理念反映到陶瓷创作上,便是对清逸、隽秀、宁静、和谐的极致追求。“空灵”部分展出的《梅开五福瓶》《花开四季》《月下潇湘紫砂壶》等作品,可见生机与意蕴的完美融合。

“惟妙”部分的作品理念源于“始于形似,止于神似”,从作品中可窥见艺术理念更具个性和多元化,也同时能反映出创作者的审美情趣。

“变幻”部分的最大特点就是传统与创新的激情碰撞,既有传统的承袭,又有个性的宣泄和多元素的杂糅,作品的表现力可见一斑。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到8月8日。

《汉风》文物展亮相法国吉美博物馆


嵌琉璃乳钉纹鎏金铜壶河北省博物馆

石辟邪西安碑林博物馆

石天禄西安碑林博物馆

五子漆奁湖南省博物馆

奏乐木俑湖南省博物馆

透雕谷纹出廓白玉璧定州市博物馆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日前表示,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和法兰西共和国文化与新闻部将于今年下半年共同合作主办“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

据了解,此展览将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法国吉美博物馆承办、中国驻法使馆和法国驻华使馆协办。展览选取来自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湖南、陕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9省(区)27家文博单位的150组、456件文物展品,3件辅助展品。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朝代,是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决定历史走向的伟大时代。

汉代沿袭秦制,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大致版图、区划、官爵制度,文化艺术亦在汉代获得了较大发展。

自汉代始,中国历代合多分少,中国人的血脉和精神在泱泱华夏的土地上便从未断绝。展览将从汉代制度、经济、民族、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全面展示汉代文化风貌。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通过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山东济南双乳山汉墓和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高等级随葬品、陕西西安汉阳陵的着衣式陶俑和铜印、居延尉木简等文物展示汉代的中央集权制;并通过度量衡、货币等展示汉代的经济生活。

与此同时,来自云南和新疆、甘肃、陕西的文化遗物则展示了包括滇文化、北方游牧地区等民族特色文化,让观众可以体会汉代文化的兼容并蓄、丰富多元;汉朝时期人们的日常起居、生活娱乐则以参展博物馆藏品中的汉代精品表现,通过这些文物可以看到勤劳、创新、和平、睿智的汉朝人民的生活点滴;

而来自湖南马王堆的丝织品、乐器和舞俑等表现汉乐的文物以及与汉字有关的展品则表现了高度发达的汉代艺术。整个展览讲求逻辑,所选文物兼重艺术性与学术性。

据了解,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于2013年下半年开始策划筹备该展。经过频繁的沟通、调研、召开专家研讨会,中心项目组对展览大纲和选件进行了多次撰写、修改和完善,于2014年5月完成了展览策展和选件工作。

展览期间,主办方将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届时,中国汉代史研究专家将赴巴黎举办系列关于汉代历史、文化、艺术讲座。

为配合展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特将此次展览中精彩文物制成互动操控系统在展厅陈列,通过人、机互动,让观众感受到数字文物三维还原展示的精彩与震撼,能在屏幕上轻松地翻转、放大、缩小,全方位、全角度地查看平时只能在展柜外、图录上静态观看的珍贵文物,既能享受中华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还能体验科技与历史的有机融合。

该展览将于2014年10月21日至2015年3月1日在法国吉美博物馆开幕。

“奇葩博物馆”收藏的是民营博物馆乱象


河北冀宝斋博物馆被网友称为“奇葩博物馆”,舆论很有一副发现博物馆领域“新大陆”的架势,有网友在评论中说“笑倒在地”,也有网友说“当笑话也看不下去”。但实际上,在国内,这样的“奇葩博物馆”还有很多,如果大家每看到一家“奇葩博物馆”都要笑倒,估计到最后根本就爬不起来了。

新闻中的“奇葩博物馆”收藏的是民营博物馆的普遍乱象。

这第一乱就是民营博物馆的藏品乱。台湾著名收藏家曹兴诚曾直言,各地民营博物馆越建越多,里面不少东西却是假的,“我去中国大陆南方,参观了几家民营博物馆,发现里面很多东西都不对,其中一家博物馆上下两层摆的全是假货。”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纯古代艺术品类的民营博物馆里,特别是书画、陶瓷、玉器等门类,往往是赝品集中的“重灾区”。(2012年11月29日《中国商报》,下文有关资料、数据也来自《中国商报》))

第二乱是发展乱。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自1996年中国批准私人建博物馆开始,中国的民营博物馆在政府部门注册的已达400余家,占到博物馆注册总量的13%。在民营博物馆发展进程中,有些人建馆心态特别急躁,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上举例说:“有人刚参加完一个慈善晚宴买了一幅画,就跟我说,要建一个博物馆,我建议就叫‘一张画博物馆’。”某些民营企业家急于为自己藏品建馆的动机“不纯”。一位媒体人士透露,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些人“瞅准时机”,表面是建设民营博物馆,实则有圈地之嫌。所以,“博物馆藏品的质量如何,并不是他们的关注点,能圈多大的地才是关键。”

第三乱是收藏途径乱。拍卖会、文物商店、收藏市场、藏友转让、社会捐赠等途径是当前民营博物馆入藏的通行方式。其中,个人从古玩艺术品市场“淘宝”最为常见。由于藏品市场鱼龙混在,收藏者们可以信赖的鉴定专家队伍水平又不容乐观,再加上收藏者个人的知识水平、文化艺术修养以及对于收藏文化认识千差万别,不少“淘”来的藏品难免良莠不齐多奇葩。

第四乱是监管乱。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10%左右的民营博物馆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由于政府对设立民营博物馆的审批门槛高,有多达九成的民营博物馆无法登记,无人监管。而依照《博物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明示。因此,民营博物馆的“赝品”应该在博物馆创立之初就被文物行政部门给予验明正身,出现了“假货展览”的现象应属于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力。而且,目前在我国很多民营博物馆是收取门票以及参观费用的,若是欣赏者饱览的是一件件赝品,甚至是虚构出来的文物,此时的博物馆经营者就已涉嫌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开博物馆不是开杂货铺,不是炫富,而是传承历史文明,展示文化。对于民营博物馆的诸多乱象,我们有必要进行体制性反思和整肃。

上海博物馆修复青龙镇陶瓷


近日,美银美林宣布通过“全球艺术保护项目”赞助上海博物馆修复10件青龙镇陶瓷文物。这是继去年成功修复2000多件历史青铜器“交龙纹鉴”后,双方连续第2年携手保护中国的历史文物。

“美银美林得以在中国成功运营30多年,一直有赖于中国政府及各个机构的支持,”美国银行中国区行政总裁黄晓光表示,美银美林将保护中国文物视为其社会责任,从而为中国文化繁荣和后代教育做出贡献。

据介绍,这批修复的陶瓷出土于唐宋重镇--青龙镇,今位于上海青浦区青龙村。这些出土文物表明早在唐代,上海已经成为重要的港口。不过,在出土的文物当中,不少罕见的珍品受到明显的损害,如唐代长沙窑褐釉瓷拍鼓(腰鼓)、长沙窑褐彩执壶、越窑青瓷碗、宋代青白釉洗、龙泉窑长颈瓶等。

“这批出土的陶瓷具有极高的文化与历史价值。”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表示,“在美银美林支持下,我们能利用更多、更好的资源完成修复,恢复青龙镇陶瓷的原始面貌。我们希望更多企业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遗产。”

上海博物馆陶瓷修复师卜卫民指出,该10件文物的修复难度较大。首先,器物破损严重甚至伴有缺损;其次,釉面均有开片且不尽相同,而且原器物表面的装饰图案色彩丰富,增加了修复的难度。此外,由于瓷器釉色变化丰富,要使修复部分达到原器物釉层相同的质感、光感和色感都是一大挑战。

“在外国,3D打印技术已经应用到文物修复范畴,但上海博物馆仍未采取该项技术。”卜卫民坦言,上海博物馆缺定充裕的资金来进行研究开发,运用新的技术来修复文物。

据了解,文物修复的工作即将展开,需时一年半。其中,约3至4件的文物将在明年中旬修复完毕,并于上海博物馆公开展览。

景德镇:“博物馆+”让博物馆活起来


2019年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6家国有博物馆、12家民办博物馆和1家行业博物馆,紧紧围绕“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活动主题,一改以往的主场模式,活动百花齐放,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以观众为中心,以社会为导向,广泛服务于社会,提高群众对博物馆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市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博物馆热”正在成为社会文化的新时尚;“博物馆+”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博物馆正在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新空间。

管理层面的重视

5月17日,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占兴华。他告诉记者,从这些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对博物馆的管理来看,从数量到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对此,占兴华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要辩证地看待传统和未来,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发扬,但博物馆要活起来,也要与时俱进,要将科技融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中,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占兴华看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博物馆热”和“博物馆+”可以使博物馆得到延伸发展,衍生出新的文博产品。

形式多样的展览

5月18日,记者在我市各大博物馆采访时,真实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在国际博物馆日的丰富活动,更感受到博物馆对于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意义。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我市举办国有博物馆展览7项,非国有博物馆展览5项,国有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7项,非国有博物馆宣传活动10余项。

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图片展”、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景德镇民窑制瓷宣传展”和浮梁县博物馆的“博物馆进部队——文物保护图片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精选出近170幅反映民国时期制瓷资源、制瓷技艺、瓷业建筑和解放后计划经济时期陶瓷发展、城市风貌的老照片进行集中展示,目的是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瓷都工匠精神,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景德镇力量”,同时配以免费定时讲解,为公众系统梳理了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和景德镇民俗博物馆联合外展“启明气象——景德镇御窑出土洪武官窑瓷器特展”,本次展览从珍贵的文物中挑选出92件洪武官窑瓷器精品,通过此次展览向参观者展示明代洪武官窑的辉煌成就。同时,民俗博物馆提供的系列窑具、古代传统制瓷用具等也在展览中展出,并现场展示了包括传统手工成型工艺、陶瓷绘画工艺的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让观众参与体验,通过文物静态陈列与技艺动态展示结合,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传统制瓷工艺,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的创新

景德镇厚森青花瓷博物馆举办了“开拓与探索——文化青年创业展”,旨在通过讲述文化及相关领域青年创业的故事,探求文化及相关领域创业的方法与思路。景德镇十大瓷厂博物馆和景德镇景东艺术陶瓷珍品博物馆于博物馆日,举办以“当代文创产品展览”“景东文化创新产品展览”为主题的展览,将陶瓷历史与现代艺术创新相结合,通过当代创新型文创产品,让观者在特色各异的展品中感受传统与创新。我市各博物馆围绕活动日主题,发挥各馆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布置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搭建博物馆公众展示、普及文化的平台。

通过“5·18国际博物馆日”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让公众了解和熟知博物馆,增进了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博物馆将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城市窗口、文化地标”为己任,充分讲好瓷都故事、传播好瓷都声音、诠释好瓷都特色,充分发挥文化中枢的作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大观》展览将在泰国曼谷东南亚陶瓷博物馆部分展品中亮相》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大观》展览将在泰国曼谷东南亚陶瓷博物馆部分展品中亮相》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