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卡米亚瓷砖 > 导航 >

安徽宣城500米长河道现大量唐宋陶瓷

安徽宣城500米长河道现大量唐宋陶瓷

卡米亚瓷砖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1-04-05

卡米亚瓷砖。

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狸桥镇与江苏省高淳市砖墙镇交界的一段水阳江河道近期正在进行整治工程。最近,这段河道里发现大量陶罐、瓷碗等疑似文物的消息在当地传开,来自多地的村民纷纷下河“淘宝”。据村民说,最多的时候有上百人在河道里“淘宝”,还引来了文物贩子。记者昨天了解到,当地警方已在现场执勤,禁止村民下河“挖宝”,文物部门表示此处在唐宋时期可能是窑址,暂没发现有价值文物。

记者直击河道挖出大量陶瓷碎片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宣州区水阳镇街道附近的水阳江旁,在等待渡船时,一位附近的村民指着对岸的一段河道告诉记者,前些天很多人“挖宝”的河道就那里。那是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狸桥镇和江苏省高淳市砖墙镇交界处,水阳江西边是水阳,东边是狸桥,狸桥与砖墙被一条小河相隔。

于是记者赶往那段河道,沿途看见了不少拿着锹的村民在河道里四处寻找,不时还在河里铲几下。记者询问他们在挖什么时,大多不愿意回答。

那段被指有很多人“挖宝”的河道大约有500米长,河里几台挖掘机正在作业。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从河堤上走下去,来到正在作业的挖掘机旁,看到刚被开挖的淤泥表面散布着很多陶瓷碎片,有碗碟的底座,有陶罐的颈部,这些看上去有些年代的物品,几乎到处都是,但大多是碎片,只有几个比较完整的陶碗。

文物部门暂没发现有价值文物

记者昨天在河堤上见到了宣城市宣州区文物局局长芮峰,他告诉记者,从11月5日开始他就在河堤边值守。“我那天早晨来的时候河里还有不少人在挖。”芮峰告诉记者,文物部门在接到举报后就赶到了现场,同狸桥镇政府及警方进行商讨后,决定禁止村民下河挖。

“我们暂时还没在现场发现什么有价值的文物,如果再发现有文物贩子,将严厉打击。”芮峰表示,他们并没有看到村民们到底挖到了什么东西。

记者昨天从宣城市文物局了解到,昨天下午,安徽省文物局的专家到现场进行了勘查,但是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文物。

专家初步分析,这里可能曾经是一处窑址,出现这么多碎片,可能是挖到了窑址的碎片堆积地,而现场的陶瓷碎片有不少是唐宋时期的。宣城市文物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已要求警方对被挖走的文物进行调查,文物部门将在工程方的配合下对这段河道进行清理发掘。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唐宋越窑瓷的辨识_陶瓷知识


越窑,是生发在浙江的一个古代名窑。从唐代到五代,是它的兴盛时期,到北宋还在继续延烧,然已开始走下坡路。北宋中期以后,其地位逐渐为龙泉窑所替代,到南宋就停烧了。越窑的窑址是以浙东慈溪的上林湖窑为中心,包括上虞窑的寺前、帐子山、凌湖和慈溪的上岙湖、白洋湖一带的产地为代表。同时,绍兴、诸暨、鄞县、奉化、临海、黄岩等也都一直在烧造着青瓷。初唐时的越窑器,仍处于中国青瓷的低潮时期,其基本风格与南朝和隋朝相类似。中唐以后质量逐渐提高。产品有“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之誉。尤其是当时生产的青瓷茶瓯,被当时写《茶经》的陆羽推举为越窑之首。五代时,一部分产区为钱鏐的吴越国宫廷所垄断,成为我国最早的官窑。其典型的产品,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从唐代中期就开始烧造的所谓“秘色瓷”。唐宋时期的越窑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远销海外。现在在印度、伊朗、埃及、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考古发掘中,经常有唐宋时期的越窑器被发现,这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要辨识越窑青瓷,可以从胎釉的变化入手。从总体而言,越窑青瓷的胎色呈灰白色,从唐到宋,变化不大。只是唐代早期由于对胎土的粉碎、淘洗均不够精细,胎质中含有不少沙粒。从唐代中期起胎质显细腻,不再含沙粒。北宋时越窑器的胎色仍是灰白色,但已变得比较浅了。宋时的胎质比较紧密,内含杂质较少。越窑青瓷器都是拉坯成型的。在这一点上,仿制者很难做得十分到位。他们虽然也可运用拉坯方法,但重量和厚度掌握不好,往往是过重或过厚;也有用模制泥浆灌注方法来仿烧。这种器物,一是重量偏轻,二是只要看到是模制泥浆灌注,就可以排除,因为,当时还没有这种工艺。另,现代仿品在胎质上不一定能掌握得好,仿北宋的胎质过松,仿唐代的胎质过紧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不到位的地方。胎色上,过白或过灰都有,也须仔细辨别,找出其与时代的不合之处。

在施釉上,从唐到宋所施的都是石灰釉,这种釉,光泽度好,透明度高,但粘着力不强,薄而易流淌。唐代早期,釉层薄而不均,有流淌,少光泽,施釉不到底,器底和圈足常有露胎。釉色有青黄、青灰和淡青等多种;唐代中期至五代釉色以青黄多见,还有青灰、青绿等。特别是晚唐起,釉色偏于黄色,或青中闪黄,以艾色为贵。后逐渐改进到清水般的湖绿色。这段时期,釉层均匀,光泽滋润,呈半透明状,有玉质感。唐代早中期的真品,一般来说,器身均有细小的开片,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在开片中可看到土沁和一些爆裂的痕迹。北宋越窑的釉色以青灰和青黄釉为主,也有少量施青釉和青绿釉的。釉质不如五代时期精细,釉面虽也光亮,但已表现不出唐、五代时期釉面的那种滋润感。特别是晚期产品由于采用明火装烧,加上制作粗糙,在施釉上不大匀净,故釉色普遍灰暗,无光泽,质量较前要差得多了。仿品釉色虽大致相近,但一般釉层要较真品显厚,光泽强而刺眼。有的器物经过做旧,釉面不刺眼了,但也没有了滋润感,出现了无光泽、显干燥的现象。

越窑的器物形式多样,多见的有碗、盘、洗、碟、杯、盒、罐、钵、缸、釜、瓶、灯、盂和执壸等。以罂和茶瓯最为突出。器物的造型不同,可为辨识提供帮助。如,壸类器物的流上,唐代的必定短流,时间越晚,壸上的流则越见伸长;另,如越窑器的支钉撇足,应是五代到北宋早期的特征。宋代中晚期,应是立足。在装饰上,唐代以素面为主,有的器物有堆贴和少量的划花图案。五代有少数堆贴和刻划花的纹饰,并出现釉下褐彩的装饰图案。到北宋刻划花装饰较多,纹饰取材于唐代的金银器。但后来逐渐减少,器物就不太讲究用花纹装饰了。有的还保留一部分五代时的装饰花纹,有的就是光素无纹。同时,碗盘类器的口沿出现花瓣形的装饰。对此类器,可以以“唐四、五五、宋六”来区分,即在通常情况下,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不排除也有例外。在越窑器上,特别是在宋代越窑器上,常有文字题记出现在器身和器底之上。这些文字大致可分为姓名、数字、记事和其他文字等几类。了解这些文字,对于辨识和断代有好处。如,出现“太平兴国”或“太平戊寅”4字年款的,即可断定为宋太宗时期所烧。仿制品在装饰上常不到位。一是线条多不如真品流畅。刻划线条显得呆板,没有生气、灵气。划划的线条常比真品要粗。二是由于知识的局限,花纹的时代常常会出现早晚颠倒的现象。如盛行于北宋早中期的水波纹,常会错误地装饰到五代的器物上。

熟悉越窑烧制技术的资深人士告诉我,从装烧工艺上,也可以来辨识器物的新老。越窑瓷装烧主要是二种:明火烧或匣体装烧。不管哪种方法,为防止粘连,均要用泥点来做间隔。不同时代,用泥点的部位有变化。唐至五代,泥点的部位用在器底边缘和圈足的足端。为避免泥点被粘,在放置泥点的地方要刮釉。器底刮釉部位呈暗红色,泥点会留下痕迹。仿品较之真品颜色要深暗。五代晚期至北宋,采用垫圈间隔装烧,因此,泥点移至外底,使足端包釉完整。但泥点往往被粘连。真品泥点较疏松,用手指甲扣,即易脱落。伪品泥点坚硬,不易脱落。泥点的形状:唐代早期,呈不规则三角形;唐中期起,多呈松子状;五代起,圈足变窄,泥点也随之变小;北宋时,早期为长条形,中晚期变环形。因此,仔细观察器物上泥点的有无,其位置、形状和粘着情况,对照器物的胎釉、装饰特点,就可以为判断真伪提供更多依据。

唐宋青花介绍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唐代及宋代的青花。

(一)唐青花(618—907)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二)宋青花(960—1279)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安徽欲做佛山陶瓷生产基地 6月组织陶企安徽考察


“安徽将与佛山在能源、环保、旅游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安徽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朱丹透露,今年6月将组织一批佛山陶瓷企业去安徽考察。

4月22日—23日两天,43位安徽省委党校第47期市厅级干部进修班的学员到佛山进行了考察交流。

前天(22日)到顺德、禅城两区参观之后,考察团成员昨天上午与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志容等市领导进行了座谈。

通过考察交流,推进优势互补

座谈会由叶志容主持,佛山市委副秘书长张奋发、市委党校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赵启超,分别向安徽客人介绍了佛山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佛山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总量居广东省第3位,投资环境较好,综合实力较强。全市已经形成家用电器、机械装备等十大优势行业。”张奋发介绍说,目前已有3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佛山投资设厂,佛山经济正呈现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群化趋势。

张奋发也表示,安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少经验值得佛山借鉴。“两地间可以通过频繁的考察交流,推进优势互补。”张奋发说。

安徽有实力整合佛山小水泥厂

安徽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朱丹在座谈会上透露,今年6月份将组织佛山陶瓷协会的一些会员单位前往安徽考察,并有意将安徽淮北打造成佛山陶瓷业的生产基地。

“淮北盛产煤矿,是个能源型城市,佛山陶瓷生产企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外迁,双方正好有合作的基础。”朱丹介绍说,安徽有全亚洲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海螺集团,可以对佛山28个小水泥厂进行产业整合,从而实现双方在环保方面的合作与互动。

“安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前往安徽旅游的广东人依然偏少。今后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广东人、佛山人到黄山旅游度假。“朱丹说。

安徽省委党校副校长曾凡银认为,佛山的软硬件环境都很好,产业特色非常突出。“期待两地进行优势互补,进一步整合相关产业,从而打造全方位的互利发展平台。”曾凡银说。

清华大学助力广西陶瓷 打造500亿陶瓷产业


讯日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科创招商与产业促进研究院产业促进中心研究员王志高、田野、刘跃先三人一行莅临广西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玉林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调研。此行,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一行主要围绕玉林市黄凯市长提出的“北流市陶瓷工业园区要做好长远规划,引进更多产出高、利税高、节能环保的陶瓷企业,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500亿元产值的陶瓷产业”目标、制定好《玉林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而开展调研的。

玉林市质监局总工程师、北流市质监局局长莫萍从“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运情况”、“产品出口、内销的检测平台建设情况”、“陶瓷工业改造及自动生产技术、研发产品情况”、“企业质量检测情况和存在问题”、“企业技术升级情况和建议”五方面向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一行汇报了广西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情况,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一行还深入日用陶瓷质量安全检验实验室了解该中心的仪器设备、检测平台建设、检测能力等方面情况。

据了解,广西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2年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作为我国目前西南地区唯一的以日用陶瓷为主综合性的省级法定检测技术机构,积极发挥检测平台作用,与陶瓷企业进行科研合作推进陶瓷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该中心与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日用陶瓷煤烧隧道窑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工程示范》课题2012年获得了自治区科技厅立项批复;2012年与广西北流市锦昌瓷业有限公司申报《燃气隧道窑节能改造与余热利用研究》课题已初步确定作为2013年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课题立项。该中心2012年还邀请清华大学黄鸣、杨欣烨两名博士研究生到该中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经营管理广西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可行性分析》、《北流市特种陶瓷行业发展规划调研报告》两个课题研究,为北流市公共技术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及北流市日用陶瓷产业做强做大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科研信息、意见、建议和对策。在服务北流陶瓷产业发展上,该中心进一步夯实标准制定、认证、检验、科研、培训、咨询、宣传等项目的服务能力建设,使企业就近就地解决需求和问题,深受企业欢迎,节省了企业费用、提高了效率。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一行认为,玉林市陶瓷产业要打造成500亿元产值行业,把广西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成公共技术检测服务平台是重要一环,要加投入,加快中心二期项目的建设,全力打造公共技术检测服务平台。公务服务平台通过名牌战略、标准化、计量、质量认证、检测、技改、科研、开发、评价服务,为陶瓷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为产业集群内企业产品研发、解决共性技术难题提供服务,陶瓷产业才能实现集群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技术含量才会提高,500亿产值陶瓷产业的基础才会夯实。(陈芝仙)

夹江陶瓷产业从业人员大量流失


近期夹江陶瓷企业遭遇的一轮大面积的停产风波导致大量陶瓷工人失业,失去了经济来源令大部分工人开始对陶瓷产业失去信心,从而纷纷转向其它领域谋发展。

据悉,夹江陶瓷产业发展高峰时期,曾有从业人员六万多人,而如今却因市场销售低迷大量停产,致使从事陶瓷产业的人员大量萎缩,数量现已不足原来的一半。对此,企业方面表示,企业效益不好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当前正处于农忙高峰期,大量当地工人要忙于收割被企业放走,这些工人在企业恢复生产的时候能及时复工,真正流失的是一部分从事自主经营和外出务工人员。

近日,记者在产区内走访时发现大部分企业在厂房前面都贴有招聘启事,而招聘的人员主要针对生产与销售两大块,范围从基层普工到高层主管,但前来应聘的人员却寥寥无几。因此,不少企业不得提高工资标准以高薪从周边企业中挖人,给被挖企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其中高层管理人员流失,令企业管理岗位缺失,影响管理流程正常运转;高层营销人才流失,给市场带来了变化,导致区域市场销售下滑,影响企业市场开拓和企业未来发展;高端技术人才流失,带来企业新产品研发滞后,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和价值的提升,技术工人的流失,致使企业技能岗位缺失,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导致部分企业生产线全面瘫痪。

据产区内某企业负责人透露,最近经常遇到产区内陶企到其企业挖人的情况,在高待遇、高福利、高职位的诱惑下,不少员工都被挖走了,给企业正常的生产与销售造成巨大影响。人才流失后再去别的企业挖人,而被挖的企业又再去其他企业挖人,如此一来在夹江产区形成了非良性的循环。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企业老板的高度关注,并意识到作为陶瓷企业的经营者,应该了解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留住企业中的人才,才能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做好基础。

业内人士则认为,目前夹江产区陶瓷从业人员大量流失,其主要原因是市场销售不畅,导致企业停产,造成员工下岗失业;其次是产区内上新线的企业开始减少,而传统的生产线又逐渐萎缩,从而造成工作岗位的缺失;此外,由于产区当前企业发展不景气,员工合理的薪酬得不到保障,有些企业老板不顾员工的基本生存权,压薪酬,欠薪酬,员工的离职也是无可非议之举。为了解决“用工荒”的问题,个别企业采取了扣押身份证,扣几个月工资保证金等做法,造成员工对企业反感,从而放弃继续在陶瓷行业发展。

10件青龙镇唐宋陶瓷珍品将修复


继去年成功修复2500年历史的青铜器“交龙纹鉴”后,昨天,上海博物馆再度与美银美林“全球艺术保护项目”合作,启动青浦区青龙镇出土的10件唐宋陶瓷文物修复计划,最快于明年6月完成部分陶瓷修复。其中,唐代长沙窑褐釉瓷拍鼓(腰鼓)非常罕见。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大发现,也是了解上海历史的重要窗口。

此次接受修复的10件青龙镇陶瓷文物有:唐代长沙窑褐釉瓷拍鼓、长沙窑褐彩执壶、长沙窑执壶、长沙窑变形莲瓣纹碗、越窑青瓷执壶、越窑青瓷大碗、越窑青瓷碗、龙泉窑青釉刻划莲瓣纹碗、宋代青白釉洗和龙泉窑长颈瓶。

这批修复的陶瓷出土于上海青浦区青龙村(青龙镇),它曾是唐代和宋代的重镇。据了解,出土文物中的很多珍品有明显损坏。

据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研究室陶瓷组修复工艺师卜卫民介绍,这10件文物的修复难度较大,器物破损缺损、釉面开片、原瓷器图案色彩丰富等都加大了修复的难度,修复将在美银美林艺术保护项目平台上利用更多的资源,攻破修复难题。修复完成的文物最快于明年6月向公众开放展示。

“有些陶瓷文物上有自然开裂的裂纹,这样的修复难度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也很难实现。因此我们本着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留下技术难题,待修复条件成熟后再进行二次修复。”卜卫民说。

陶瓷文化:中国瓷器收藏鉴赏500问-收藏馆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瓷器是体系最复杂的一种艺术型态,从汉晋越窑到明清景德镇窑,其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瓷窑遗址遍布大江南北,产品种类繁多,流到世界各地。今天人们常怀着惊叹和赞美的心情审视这些源自泥土的器物,在古瓷为世人展现悠远的社会画卷中,体会古代创作者的情感意趣,感受东方民族的审美习性,了解华夏文化的深厚底蕴。

基本信息

作者:伯仲编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3-1

版次:1

页数:187

字数:300000

印刷时间:2009-3-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SBN:9787501968237

包装:平装

目录

第一章认识瓷器

1什么是瓷器?

2什么是原始瓷?

3瓷器和陶器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瓷石?

5什么是高岭土?

6什么是釉果?

7什么是釉灰?

8什么是釉?

9什么是石灰釉?

10什么是石灰碱釉?

11为什么瓷釉会有不同的颜色?

12什么是彩绘瓷?

13什么是一元配方?什么是二元配方?二者有什么区别?

14什么是化妆土?化妆土在瓷器装饰中有何作用?

15中国瓷器在发展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6历史上都诞生过哪些名窑?

17瓷器各部位的名称是什么?

18瓷器的口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口部都有哪些变化?

19瓷器的颈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颈部都有哪些变化?

20瓷器的耳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颈部都有哪些变化?

21瓷器的肩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肩部都有哪些变化?

22瓷器的腹是指器物的哪个部位?腹部都有哪些变化?

23瓷器的足都有哪些样式?

24瓷器的造型都有哪些?

25瓷器的款识有何特色?

26瓷器的纹样有何特色?

27什么是官窑?

28什么是民窑?

29瓷器鉴定都有哪些术语?

30什么是督陶官?

31什么是克拉克瓷?

32什么是纹章瓷?

33什么是巴达维亚瓷?

第二章瓷器文化

34唐代《茶经》对当时的瓷窑是如何评价的?

35“类银”、“类雪”是唐代对白瓷成就的肯定吗?

36宋真宗为何赐名景德镇?

37宋徽宗与钧窑鼓钉洗有何传说?

38宋代斗茶之风的兴起对当时的瓷器有何要求?

39元至正青花是如何被发现的?

40什么是枢府瓷?

41为何说朱元璋偏爱红瓷?

42为何说永乐偏爱白瓷?

43为何说永宣不分?

44明代祭祀用瓷颜色有何要求?

45郑和对中国瓷器的传播起了什么作用?

46明代为何很少有完整的蟋蟀罐存世?

47明嘉靖为何多见道教纹饰?

48明正德为何多见伊斯兰文纹?

49明成化斗彩杯有何传说?

50皇帝大婚用瓷都有哪些?

51清代后官等级的差异在瓷器上如何体现?

52瓷圣何朝宗瓷器有何特点?

53景德镇白围裙的习俗缘何而起?

54周丹泉仿定鼎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55风火仙师是谁?

56什么是太平窑?

57郎廷极对清代制瓷有何贡献?

58年希尧对清代制瓷有何贡献?

59唐英对清代制瓷有何贡献?

60中国瓷器海外传播都有哪些路线?

61中国瓷器对亚洲瓷器的制作有何影响?

62中国瓷器对欧洲瓷器的制作有何影响?

63古代销往欧洲的瓷器绘画有何特色?

64为法国人称作雪拉同的是中国什么瓷器?

65故宫收藏有多少历代瓷器?

66瓷器借鉴了青铜器中的哪些造型?

67藏有中国瓷器的海外博物馆主要有哪些?

68南海1号的出水对今人认识宋元瓷器有何帮助?

第三章时代特征

69如何鉴识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

70原始瓷器是如何发展的?

71原始瓷何时终结?

72东汉时期的瓷器有何特点?

73魏晋南北朝时南方青瓷有何特点?

74魏晋南北朝时北方青瓷有何特点?

75南朝瓷器与北朝青瓷有什么差异?

……

第四章历代名窑

第五章颜色釉和彩绘瓷

第六章古瓷器形

第七章古瓷纹样

第八章古瓷款识

第九章瓷器工艺

第十章瓷器鉴定与保存

高淳陶瓷重组审核终于现“进展”


在证监会重组审核进度表中,高淳陶瓷可谓“骨灰级元老”,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申请自2010年被受理以来,至今仍没走到并购重组委会议审议的环节。然而,在上周五证监会公布的春节后首张重组审核进度表中,高淳陶瓷的审核状态终于发生变化,其“申请人申请延期回复反馈意见”的备注字样已消失。按以往案例,该变化意味着公司的反馈意见已落实完毕,将进入下一审核环节。

高淳陶瓷早在2009年5月就已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其重组申请于2010年5月获证监会受理。然而,受相关个人内幕交易案件影响,公司的重组审核曾长期“停摆”,直到2012年8月,证监会才重启对高淳陶瓷的重组审核。自2012年10月证监会每周公示并购重组审核进度表以来,高淳陶瓷一直处于“申请人申请延期回复反馈意见”的状态,直到本期,该项备注终于消失,不免引人对公司重组进展产生联想。

2012年10月,高淳陶瓷对重组方案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方案,高淳陶瓷将通过本次重组置出现有全部经营性资产及负债,注入恩瑞特、国睿兆伏的100%股权,并拥有大股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的微波电路部、信息系统部的相关经营性资产及负债。

去年12月以来,随着二级市场军工概念的崛起,由于公司拟注入资产的相关技术涉及军用业务,高淳陶瓷的股价亦迎来一波凌厉涨势。今年1月24日,公司披露,拟注入资产涉及军品秘密信息,经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同意豁免披露相关军品秘密信息。

不过,记者向公司相关负责人询问重组进度时,并未获得明确答复。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安徽宣城500米长河道现大量唐宋陶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安徽宣城500米长河道现大量唐宋陶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卡米亚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