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大全 > 导航 >

历时三年 我国首部20世纪出土瓷器大全问世

历时三年 我国首部20世纪出土瓷器大全问世

瓷砖大全 出土瓷器鉴别技巧 古代瓷器童子大全

2021-04-06

瓷砖大全。

继元代青花瓷器《鬼谷子下山》以2亿元人民币在国际市场成交之后,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学者、考古工作者将目光锁定在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瓷器上。日前,由全国500余家文博单位、千余名文物考古工作者历时3年撰写的《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正式问世。

“全集收录的每件出土瓷器都有‘身份证’。”据全集的主要策划人、文物专家于明介绍,所有收录的瓷器均查证了准确的出土年限及地址,并附原物照片及故宫博物院等研究机构收藏的传世物件对比图片。全集共分16卷,内容收录了包括河北青花釉里红、陕西秘色瓷,河南汝窑、钧窑等,从商朝至民国时期的著名瓷器精品,详述了中国80年考古史瓷器类别的全部情况。

为配合全集的首发,前天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举行了全国首届“中国瓷器考古高峰论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以及全国40多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及研究人员参加了论坛,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权奎山、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等人作了专业内容丰富的精彩演讲。

此外,为在奥运年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古瓷器文化,全集为中英文对照版本,由美、加考古专业人士历时2年半翻译完成。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未来三年古陶瓷市场持续看好,宋瓷有望再涨十年


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 实习生陈宇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4年的春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不久前,春拍首先发力的香港苏富比两件重要拍品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瓷器上——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港元刷新了中国瓷器拍卖世界纪录,另一件北宋定窑大盌以1.47亿港元的价格位居历年宋瓷拍卖第二高位,仅次于2012年拍出2亿港元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虽然天价标志性瓷器不能完全代表市场行情,但可以看到的是,各大拍卖行接下来的春拍也力推瓷器板块,纷纷推出了精品瓷器专场。有趣的是,一件鸡缸杯,一件定窑盌,这两件“亿元瓷”恰巧分属于明清彩瓷与高古素瓷的代表,于是瓷器收藏爱好者们不禁开始疑问:为什么明清彩瓷那么受市场追捧?过去宋瓷价格一直不能与其艺术水准相匹配,这是不是一个素瓷势头将会超过彩瓷的风向标?瓷器价格“到顶”了吗?接下来会继续向好还是转入一个调整期?

带着这些问题,信息时报记者专访了研究古陶瓷收藏与市场二十多年的著名古陶瓷收藏家、鉴赏家楼钢,他分析认为,今年或未来三年内古玩市场向好;高古瓷走向明朗,明清瓷或有波折。

乐观预测:今年春拍及未来三年古陶瓷市场还将继续热

据雅昌网相关数据表明,仅2005年到2012年,便有12件元明清瓷器拍卖成交价以亿元计。与传统书画相比,中国瓷器出现天价成交的比例显得更高。古陶瓷的亿元时代来势凶猛,又能维持多久呢?它是否会受到经济大势的影响而昙花一现?对此,楼钢表示乐观。

“2001年的时候我为本地的一家报纸编撰文化艺术鉴赏专栏,其中有一篇文章就是谈论古陶瓷收藏市场的走向,当时我做过三个判断,第一个是高古瓷器价格会上涨,第二个是彩瓷价格会上涨,第三个是明末清初转型时期的瓷器价格会上涨。现在看来,这三个判断都是正确的,先后得到了市场的验证。”楼钢做出这些判断的首要依据,是这些古陶瓷作为不可再生的文物,在市场上流通的总量并不是无限的,而近些年来,收藏群体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对陶瓷藏品的需求量在持续增大。

从1998年开始,楼钢就一直持续关注每年春拍与秋拍的古董市场走向,他分析认为,今年春拍以及未来两三年内的古玩市场整体向好。“这个不是我今年才预测的,前两年我就这么认为了。在这之中,高古瓷器也是向好。明清瓷器恐怕会有一些波折,这是从陶瓷角度来讲。其他类型的,比如杂项里面的漆器、玛瑙这一类我同样看好”。

很多人认为艺术市场与经济走势是成正比相关的——经济情况好,人们手里有闲钱,古玩市场就会兴旺;反之,如果经济情况不好,古玩市场也会跟着不好,楼钢却认为其实恰恰相反,古玩市场不为经济情况的好坏为左右。他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情况不明朗,有更多的热钱会从实业中撤出,会出现大量的资金沉淀,“沉淀下来他们投往哪去呢?最近有一个口号,未来艺术品会成为沉淀资金的唯一出口。我们且不说这个话正不正确,至少有人已经这样去认为了。所以我的看法,从过去几年一直在说,艺术品市场会一直向好,但这也不意味着艺术品市场会出现跳增”。

楼钢进一步分析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过去二十年中出现了三次跳增,第一次发生在2001~2003年,主要以中国书画为主;第二次发生在2005~2008年前后,表现为油画价格飞跃;第三次是现在的古陶瓷,鸡缸杯从前一次上拍的2600万跳到2.8亿,就是这次跳增的生动例证。“我个人的预见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一定再有这样大的跳跃,但一定是持续地稳定地上涨。当然偶然地出现一两件高价是很正常的,但不代表整个基数呈井喷式地上升”。

宋瓷的走势一定比明清瓷要好

观察近年来的瓷杂拍卖情况,我们很容易产生“为什么明清彩瓷这么贵,高古瓷年代久远反而价格低”的疑问。楼钢告诉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政策影响与审美倾向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国内高古瓷市场受限于种种政策层面的制约,明清以前的器物不能进入市场流通,加之明清瓷器的存世量以及在国内的认知度都要明显高于高古瓷,各大拍卖公司过去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清瓷器上,高古瓷自然会有受冷落的感觉。楼钢告诉我们:“商业价格是以流通的快慢、流通是否畅顺决定的,渠道越畅顺、成交得越快,价格上涨得就会越快。交易渠道被控制住,交易价格自然就上不去了。其实你看到的艺术市场信息主要来自拍卖数据,所以感觉上就只有明清瓷在涨,其实拍卖市场之外的交易如果你关注的话,就会发现高古瓷也一直在升。”

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还有更有趣的答案。楼钢介绍说,在古玩行业里,元代以前的瓷器称为高古瓷器,元代以后的瓷器称为明清瓷器,这看似是从年代来进行分类,但是从文化层面来说,其实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的雅文化与俗文化。“宋代以前的陶瓷追求雅,雅文化以内涵、品相、味道来体现价值,所以我们现在看雅文化的代表瓷器基本上是素的,没有花纹的,器形简约,强调顺应自然,强调内涵。元人进入中原后把雅文化的传承打断了,所以元代以后是遵从俗文化的道路在发展。明清瓷主要以俗文化为主,讲究外观、视觉,讲究张扬。俗文化的东西看上去很漂亮,但是深究起来没有内涵。雅文化的东西看上去很普通,但是越玩越好看”。

所以,高古瓷器的价格上不去,根本原因在于藏家对高古瓷器的认识还不到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的限制,致使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收藏界几乎是从零开始,只能从较为低端的种类入手,例如民国瓷、晚清瓷,然后慢慢了解清三代、明成化,在收藏的过程中伴随着学习与提高,逐渐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年代。楼钢将此生动地比喻为“先上幼儿园,再上小学,然后是中学,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于中国的收藏家来讲,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所以我们说明清瓷在中国的受众会比较大一点”。

但是这种情况在逐渐发生改变。楼钢观察到,2008年前后出现了一个转折,在那之前,无论是陶瓷还是书画市场,拍卖场上出现的主要是当代的作品在做交流,比如李可染、黎雄才的画。但是2008年以后,出现了高古拍品受到热捧的现象,如苏东坡的《功甫帖》、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中国近几年以来,收藏群体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或者说素质高的人加入到这个群体里来了,所以我们看到现在转变是从俗入雅。这个是一个过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个过程在逐步地实现。我们这个圈子也好,这个行业的人也好,都认为将来高端瓷的发展,宋瓷的走势,一定比明清瓷要好。所以,前几年我一直都有在提倡,如果手里有闲钱,宋瓷可以入手。现在也得到了验证,未来十年八年我认为宋瓷还是可以不断地拉高。”楼钢这样判断。

为什么明清瓷的年代更近,价格却更贵?

既然高古瓷更具有历史价值,那为什么我们不越过唐宋,直接追求年代更加久远的汉代陶器呢?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古陶瓷的价值?我们经常说古董是无价的,但是当它进入了收藏市场,就变成了商品,在进行流通的时候就必须有一个价格,才能交易——而这个价格拟定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呢?

在楼钢下个月即将出版的新著《中国古陶瓷鉴藏手册》中,专门讲到了这个问题。楼钢认为:“给一件古董定价,有三个先决条件。首先是历史价值,就是它的年代;第二是文化价值,它有没有代表中国文化发展某一个阶段的特殊属性——比如我刚刚说的宋瓷,就代表了中国雅文化最高峰的内涵,代表了当时的整个文化氛围;第三是艺术价值,很多人认为艺术价值很难评估,我认为艺术价值就是看它美不美,一件东西放在那里,你觉得它百看不厌、越看越漂亮,那就是美的,就是有艺术价值的。这三样的总和才是它的商品价格。”

用这个公式来看待器物,就会发现并非年代越久远的东西价格就一定会越高。石器时代先民们制造的砍砸器、剖削器,反映出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状况,当然有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不一定有足够的艺术价值;汉代墓葬讲究厚葬,墓主希望将生前所用的器物尽可能地带到地下,除了日用品随葬之外,还会把房屋、牛圈、马车、谷仓之类做成陶制的模型用以陪葬,它们反映出当时汉代人的生活状态,有很深的文化价值,值得被珍藏在博物馆中进行研究,但是它们制作得一般来说比较粗,就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当它不能同时满足三个价值条件时,它的商品价格就不会太高。

在这三种价值之中,相对比较重要的是文化价值。楼钢有一个反复强调的观点是“文化创造财富”,他认为,随着信息时代传播途径的便利,器物的价格变得相对透明,想要在价格方面“捡漏”已经不太可能了,但是“价值捡漏”却是可能的。这里所“捡”的“漏”就产生在器物的文化价值上。当器物的上一任持有者或者拍卖行只着眼于物品的年代与精美程度,却忽视了它背后的文化背景,而你恰好准备充分、学养丰厚,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文化价值,那么这件东西在你手上它的商业价格就会拉升。

投资建议

艺术品讲究“捂”,不要着急达成交易

对于初接触古陶瓷收藏与投资的入门者,楼钢提出了三点建议: 

1.文化创造财富。文化价值是古陶瓷价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更多的文化积累,才有可能对器物的理解更加到位,从而找到别人没有发现的价值。艺术品的价格是体现在你对它的了解上,你对它的了解越多,它的价值就越高。对于收藏者来说,一定要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我们以前总是强调关注一件东西的真假,但这只是一个最入门的要求,如果希望在这上面创造财富,就必须进入更高的阶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时间换取金钱。在广东广州收藏界,人们普遍流行的一个词是“炒作”,心态很急切,巴不得今天买进明天卖出。商品讲究货如轮转,讲究现金流,但是艺术品不一样,艺术品讲究“捂”,而在“捂”的过程中去研究,去探讨这件艺术品真实的价值定位,得出正确的结论之后,才会确定一个合适的价格出手。虽然说只要买对了,一定可以赚钱,但你没有捂到程度就提前出手,再想买回来就已经买不到了。如果持有短线“投机”的心态,建议干脆不要投资艺术品。

3.慎重选择圈子。目前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心进入这个市场的话,不要着急达成交易。首先要评估自己想做什么种类,是青铜器?玉器?陶瓷?字画?还是其他?你所要进入的领域必须跟你的爱好有关系,不能想着什么热门就玩什么。然后你要经过多方比较,选择一个合适的圈子或者来源,比如具有公信力的拍卖行、文物商店。第三步,要尽快确立起自己的技术支援团队。现在中国藏家的文化素质确实有所欠缺,如果你学习积累的不够,可能你就需要尽快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当你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支援团队之后,就可以事半功倍,也可以不断学习新的经验,在学的过程中藏,在藏的过程中再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就离成功不远了。

人物简介

楼钢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著有《中国古陶瓷标本丛书》、《中国寻宝地图》、《中国古陶瓷鉴藏手册》等书籍。是中华博物网、中博艺术市场网的创办者。

话你知

鸡缸杯为什么那么贵?

为什么小小的一只鸡缸杯能卖2.8个亿?楼钢讲了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存世量极其稀少。现在大家都认可的,可能可以进入市场交流的鸡缸杯一共只有三件,其中有两件在博物馆,只有一件在民间收藏,就是这次上拍的这一件。它曾多次出现在拍卖场上,上一次它出现是在1998年,当时卖价是2800多万,楼钢说:“我当时就认为它要超过三个亿的,现在拍了2.8亿,还没到三个亿,可能是因为经济形势等原因,但是以后我觉得还是会超出这个价格。”

第二,鸡缸杯这个品种背后是有很多内涵的,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同样是成化斗彩,一个高脚杯才卖几百万,而鸡缸杯就可以卖几个亿呢?都是成化官窑,都落了大明成化的款,都是斗彩瓷,为什么鸡缸杯就可以卖这么高,为什么鸡缸杯就这么几件呢?

楼钢说:“这里面涉及到历史真相的问题。当你去研究古陶瓷的时候,不能就事论事,你要看到这个器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我们大家都知道,成化皇帝有恋母情结,他小时候是由大他十九岁的宫女万贵妃带大。他小时候的日子大家知道是过得很艰难的,长大之后他就娶了万贵妃。万贵妃一直陪在他身边,由于这个关系,成化皇帝的女性化倾向特别严重,而且有恋母情结,这个鸡缸杯就是作为寄托孺慕之情的一个特殊的设计,是成化皇帝御用的酒杯。所以它的产量就不高,在当时就数量有限,历来深受历代皇帝钟爱,且宝惜珍存,咏言颂赞,历代仿品不少,所以它的价格要比其他的成化官窑要高。

此外,鸡缸杯在明清文献多有记载,当时就价值不菲。《陶说》载:“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其中十万之值与白银百金相近,“值钱十万”应指鸡缸杯的价值等于当时流通用的铜制十万枚制钱,“十万”是形容多的虚数。

紫砂壶年涨20%


近几年来,紫砂壶收藏行情一路平稳上涨,名家紫砂壶保持着每年近20%的涨幅。

据了解,名家紫砂壶历来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是普通紫砂壶的数倍到数百倍。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紫砂壶收藏却逆势而行,表现不俗:例如已故大师顾景舟的茶壶价格,目前一般保持在10万至20万元左右。一些现代高级工艺师的精品,市场价格也在万元之上,身价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长。紫砂壶收藏者王先生于2002年以8000元购得的一个名家紫砂壶,现在市价涨至5万。

中国嘉德秋拍专场的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调整,紫砂市场渐渐走出低谷,逐步趋于理性,紫砂壶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南君认为,紫砂壶不同于其他陶瓷藏品,产地仅有江苏宜兴一个,原料资源相对稀缺;像徐达明、季益顺等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在近几年的时间里价格均翻了数倍,升值潜力巨大,藏家在收藏时应选择工艺较好的名家作品进行收藏。

明万历时青花瓷器


明万历时青花瓷器器型丰富多样,且制做大型瓷器之风十分盛行。万历早期仍然使用回青青料,发色浓重艳丽,蓝中泛紫。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回青料用竭,开始使用浙江产的浙料,由于这个时期对青花钴土矿料有了新的工艺,从传统的水选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蓝,蓝中泛灰,多有晕散,色调颇具沉静感。明代万历青花五彩的风格与早期五彩迥然不同,前者用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颜色多用红、黄、绿、紫等饱和色,而不用浅淡的中间色,以红浓绿艳取胜。绘画用笔豪放不羁,线条挺健有力。

万历青花龙穿花纹梅瓶,高43cm,口径6.7cm,足径15cm。

青花梅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肩下渐收至底。通体青花纹饰。肩部绘变形灵芝及莲花瓣纹一周。瓶身绘二龙穿缠枝花纹,近底处亦绘变形灵芝、莲瓣纹一周,瓶肩部有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年制”横行六字款。

明万历时青花瓷器器型丰富多样,且制做大型器物之风十分盛行。当时的青花梅瓶最高者可达六十多厘米。瓷器其形制多为撇口或小直口,长颈,硬折肩,腹细长渐收。纹饰亦十分多样,有云龙、缠枝花卉、人物纹等多种。此瓶器型高大规整,釉面润泽,青花色泽蓝中泛紫,是万历青花大器的代表作。

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明万历,高7.6cm,口径16.5cm,足径7cm。

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

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底部

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楷书经文

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碗心

万历青花瓷器碗撇口,弧壁,玉璧形底。通体青花装饰。碗心书写青花楷体“南无无量寿佛”六字,环以缠枝花纹。外壁一侧绘观音像,渡海观音居中,足下波浪翻腾。善财童子合掌相拜,韦驮双手合十,横置金刚杵护法。另一侧青花楷书经文112字,首句为“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落款为“皇明万历四十四年岁次丙辰仲冬月吉日精造”。外底素底无釉。无款识。

此碗青花设色清新淡雅,富有层次,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最为珍贵的是署有纪年款,万历四十四年即1616年。以往认为清代康熙时始有斜削式细砂玉璧底,此碗证明明代万历时已开先河。

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明万历,高21.9cm,口径15.7cm,足径11.3cm。

觚(gū 音孤)撇口,长颈,鼓腹,两侧对应出戟(jǐ 音几),高圈足外撇。通体青花装饰。腹部主题图案绘云龙和云凤纹。颈部绘洞石牡丹两组。足上绘云朵、折枝花和圆点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觚为宫廷陈设用器,仿商周青铜器式样,造型端庄,雄浑古朴。青花呈色蓝中泛紫。图案寓意吉祥,龙凤纹组合描绘寓意“龙凤呈祥”。

青花婴戏图圆盒,明万历,通高11.3cm,口径20.8cm,足径16.2cm。

青花瓷圆盒上下子母口套合,口微内敛,弧形壁,圈足。通体青花装饰。盖面主题纹饰为婴戏图,绘16个顽童在庭院中玩耍,下衬以云龙戏珠、杂宝、卷草纹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这种盖盒胎体厚重坚硬,为万历朝的典型式样。青花色泽艳丽明快,蓝中泛紫。纹饰构图繁而不乱,用笔随意生动,人物众多,形象夸张,寓意子孙繁衍。

青花异兽纹花觚,明万历,高76.5cm,口径22.6cm,足径19.3cm。 明万历青花异兽纹花觚瓷器底款款识 觚葵瓣式,敞口,沿上折,长颈,颈中部起凸棱,腹部鼓出,足部高长,微外撇。外口沿下横书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外围以双方栏。颈部绘洞石、花卉及草虫纹,凸棱之上绘双龙穿花及缠枝莲托八宝纹,颈最下部绘回纹一周,腹部八面皆绘异兽,足胫部位从上至下八面分别绘8组折枝花卉、松柏、异兽及花卉纹各一周。

此花觚器形硕大,器身为8瓣花棱式,所绘纹饰繁密,从造型到纹饰都体现了万历时期花觚的特点。青花五彩鱼藻纹蒜头瓶

五彩鱼藻纹蒜头瓶,明万历,高40.3cm,口径7.8cm,足径13.7cm。

瓶蒜头口,细长颈,圆腹下垂,圈足。通体青花五彩装饰,釉上彩有红、黄、绿、褐、紫彩等。腹部绘鱼藻纹,颈部绘折枝梅花纹。上下衬以变形莲瓣、卷草纹等。口沿下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横排款。

此瓶属于当时宫中的陈设用瓷,造型端庄凝重,优美典雅,纹饰细腻,线条流畅。

鱼藻纹蒜头瓶这类大件彩瓷均为万历时新创。这种瓶除了以鱼藻纹装饰者以外,尚见有以鸳鸯莲花纹和龙穿花纹装饰者。

釉下五彩瓷年涨20% 瓷器收藏受很多藏家追捧


近日,记者从武汉收藏品市场了解到,醴陵釉下五彩瓷每年保持20%的涨幅,在瓷器收藏市场受到很多藏家追捧,掀起了一股新的收藏热潮。

武汉资深瓷器藏家李险峰介绍:“我2006年以800元的价格买入的一件釉下五彩山水茶壶,去年10

月份以5600元的价格卖出。现在店里还剩下一件釉下五彩花鸟梅桩耳赏瓶,现在的价格是12000元,前两年也就卖到几千元。近几年来,釉下五彩瓷的价格涨幅每年都保持在20%左右。”

据介绍,釉下五彩瓷产于湖南醴陵,是瓷器中的极品,具有晶莹润泽、清新淡雅、永不褪色、无铅无毒等特点,可谓“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采用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高档制品甚至要用五六次烧制)烧制而成,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今只有百余年历史。

李险峰认为,釉下五彩瓷因其工艺难度大,生产历史短,技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曾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现存世量稀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升值空间很大。

20年翻百倍 毛瓷还能玩吗


20年翻百倍毛瓷还能玩吗

所谓“毛瓷”,即“毛主席用瓷”的简称。对于国人而言,“毛瓷”早已不是一种瓷器的代名词,而是整整一代人对于青春和生命的红色记忆。

去年,在保利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套五件釉下五彩毛瓷碗以800万元的高价成交,成为本场拍卖会上的“标王”。当代官窑瓷出品的高价“毛瓷”再一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它代表着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其工艺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藏家的关注。据了解,目前市场中真品“毛瓷”的存量稀少,其市场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此外,文玩杂项专家姜跃进提醒收藏者:“目前收藏市场中见到的那些所谓‘毛瓷’以赝品、仿品居多,所以大家在收藏‘毛瓷’时一定要弄清来源,谨慎选择。”

神秘“毛瓷”存世量稀少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毛瓷”因其造型和风格上鲜明的时代特征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一直以来也代表着这一时期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其中,醴陵“毛瓷”和景德镇的“7501毛瓷”是最为收藏界推崇的两个品类。

湖南醴陵在民间就有“红色官窑”之称,几代国家领导人对醴陵瓷的偏爱更令它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这也大大提升了其价值。1974年,醴陵为毛主席定制了一批专属瓷器,此后便没有继续生产,应该说这是“毛瓷”中的珍品。这批“毛瓷”选用特制的湖南“洪江泥”做胎,绘画用氧化铀做颜料,大胆将胎体倒装入窑,先经1360摄氏度的高温成瓷,之后在碗口上施一层白色低温釉,再经700摄氏度的低温烧烤。1974年11月,烧制出一批釉下五彩薄胎碗,晶莹剔透、温润可人。碗内外用红月季、红芙蓉、红秋菊、红腊梅四种纹饰,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相关资料统计,目前醴陵“毛瓷”藏品的数量不超过400件,其中流落民间的数量仅不到200件。

在醴陵“毛瓷”之后诞生了景德镇“7501毛瓷”,缘何名为7501?据了解,烧制毛主席专用瓷被视为1975年中央的头号任务,但其实因为毛主席身体的原因,1976年烧制好瓷器后并没有更换,所以严格来说,毛主席并没有使用过“7501毛瓷”。但由于“7501毛瓷”高超的艺术成就一直以来都被业内称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现当代瓷器的巅峰之作,同时它也是目前保存最为完美最齐全的一套红色官窑瓷器。此外,制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对花”装饰和釉下五彩的工艺设计也是史无前例。姜跃进说:“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一直以来是业内对‘7501毛瓷’的评价,应该说‘7501毛瓷’代表了当时中国陶瓷大师们的集体智慧,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

无论是醴陵“毛瓷”还是“7501毛瓷”都是现当代瓷器中精品中的精品,并且其数量极为有限,据估算两种“毛瓷”总量不会超过5000件。随着人们对“毛瓷”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价格也在急剧攀升,并且已经成为市场中的收藏新热点。

“毛瓷”价格20年翻百倍

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毛瓷”一直以来被人们称做红色官窑瓷器,这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瓷中精品也因为那时产量的控制,造成存世量稀少。

20年来,这批带有神秘色彩的瓷器从当初的每只几千元涨到了现在的几十万元,还有一些“毛瓷”精品价格能够达到百万元。姜跃进说:“从目前‘毛瓷’的一级市场来看可谓异常活跃,很多藏家会到原产地寻找‘毛瓷’的身影,此外,再造‘毛瓷’的价格也随着一级市场的火热水涨船高,正在成为藏市中炙手可热的藏品。”

据了解,目前“毛瓷”的收藏主要以馆藏为主,绝大部分都收藏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南海丰泽园、武汉东湖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和湖南省文物商店红色官窑珍藏馆等处,真正流入民间的很少。目前,很多流通于市面的“毛瓷”,据说是1982年春节景德镇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将原来封存的2000件“7501毛瓷”发给职工的福利。

为何“毛瓷”的价格会在20年翻了百倍,姜跃进说:“首先‘毛瓷’的原料十分珍贵,它用了储量已近枯竭的临川高岭土;其次,这批‘毛瓷’的制作者都是当时顶尖的工艺大师,无论从设计还是制作都堪称是难以超越的瓷中精品;此外‘毛瓷’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历史和人文意义。这些都是神秘‘毛瓷’在一级市场中火爆的原因。”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毛瓷’在拍卖中屡创高价,但毕竟上拍的数量极为有限,拍卖作为艺术品的二级市场,是一个对艺术精品进行遴选再交易的市场,在二级市场中‘毛瓷’这一说法也一直存在着争议,醴陵‘毛瓷’和景德镇的‘7501毛瓷’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公认可信的标准告诉人们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毛瓷’,这也是为什么各大拍卖行很少触碰‘毛瓷’的原因之一。”(下转F2版)

■“7501毛瓷”四绝

白如玉,景德镇独有的临川高岭土,烧制瓷器晶莹剔透,洁白如玉。

明如镜,瓷器表面光滑莹亮,如镜面般泛清银色光芒。

薄如纸,瓷器壁厚不足毫米,以光线照射几乎透明,注入开水亦无烫手之感。

声如磬,以手指轻扣敲瓷器,其声清脆悦耳,有如磬乐音。

市场仿品多收藏需弄清来源

当代的“毛瓷”虽然属于日用瓷,但它在制作上选用了最好的原料,也集中了当时陶瓷界最好的制作人才,具有珍稀性,因此使它具备了收藏的特性。正因为“毛瓷”的收藏价值较高,市场的卖价不断攀升,所以仿制品也在不断增多,收藏爱好者在交易时需要格外留意,切莫掉以轻心。姜跃进表示:“在当前古玩市场比较混乱的环境下,收藏‘毛瓷’除了让行家长眼外还应尽量把握一点——流传有序。”

据了解,目前景德镇在大量地仿制“毛瓷”,市场中的“毛瓷”大部分都是仿品,而且很多几乎可以乱真。业内人士表示,收藏此类藏品时,流传有序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

姜跃进说:“现在市场上的仿品主要有几类:一是用相同的窑历年来生产的其他陶瓷产品冒充珍稀品种,最典型的就是用‘7801’冒充‘7501’;二是利用当时剩余白瓷胎进行‘后加彩’;三是现在一些私营陶瓷厂进行仿造,比较粗糙,很容易鉴别。因为‘毛瓷’从原料、工艺等各方面来说都是顶尖水平,我们还可以从器形、釉面、胎质和纹饰等方面进行鉴别,了解各类器物的特征和规格,观察胎和釉的细致程度。”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真“毛瓷”的数量不多,但也不是所有的“毛瓷”都有很高的价值。相关专家表示,总体而言最有价值的应该是送入中南海的产品。它们在质量上无可挑剔,在品种上也是最全的。当然这批“毛瓷”已为国家所有,很难再进入市场流通。至于其余那些流散于民间的“毛瓷”,有些质量还可以,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残次品,这类“毛瓷”的收藏价值自然要低一些。其次是那些制作工艺复杂且烧制数量较少的产品,如文具中的臂搁等也是不错的投资品种。

此外,因为“毛瓷”的数量稀少,收藏者还可以选择红色官窑生产的其他瓷器,它们的价格不会像“毛瓷”那么高不可攀,目前的价格也不高,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陶瓷工艺水平,同时也寄托了许多人的怀旧情结,具有别样的收藏价值。

北京商报记者马嘉会

相关链接

■假“毛瓷”鉴定

第一,用轻工业部陶研所历年来生产的其他陶瓷产品冒充“毛瓷”产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7801”冒充“7501”。

鉴定:“7501”画工严谨、细腻,“7801”画工粗糙,而且两者画法也有所不同,以釉下彩茶杯为例,观其梅花图案中向左伸展的梅枝叉,“7501”向上收笔,“7801”向下收笔,区别较为明显。

第二,利用制作“7501”时剩余白瓷胎进行“后加彩”。此种赝品均为釉上彩产品。

鉴定:这类瓷器有一个最基本的要点,就是白瓷胎上有质量缺陷,如黑点(铁点)、针孔、缩釉等。有的赝品为掩盖瓷胎上的质量缺陷,在彩绘过程中有意用桃花枝干图案等进行遮盖,必须仔细观察才能看出。

第三,私窑新仿品。一些私营陶瓷厂垂涎于“毛瓷”的惊人售价和由此带来的丰厚利润,积极网罗人才研制仿品。

鉴定:这些新仿“毛瓷”的制作水平与真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别,无论是胎质、造型、色彩以及画工还不及“7801”,明眼人一看便知。

浅谈安庆出土元代窖藏瓷器


元青花瓷是我国瓷器中的珍品,因其存世少,更加备受人们关注。安徽博物院现收藏有四件元青花完整器,其中有两件是1977 年安徽省安庆市一处窖藏出土的,这处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另外五件瓷器,也堪称精品。

窖藏及七件瓷器出土概况

1977 年春,安徽省安庆市反修路89 号清理旧房基时发现一个土窖穴,窖穴里的一个大陶罐内盛放有8 件瓷器。据1986 年第6 期《文物》

胡悦谦《安庆市出土的几件瓷器》,除1 件瓷执壶散失外,另7 件瓷器出售给寄售商店。现这7件瓷器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反修路是带有文革时期年代特征的路名,现在的安庆市地图上已经找不到反修路了。经查阅有档案资料、向当地老人求证,当年的反修路应是北起现在的纺织南路南段,经双井街、吕八街、四牌楼街直到江边的大南门街,其中反修路89 号大约在现在的双井街中段,卫山头附近。

七件出土瓷器简介

此次出土的窖藏七件瓷器分别为青花菱花口盘、青花匜、青灰釉盘、米黄釉花口盏、青釉花口盏、青灰釉盏、青灰釉带把杯。

1。青花菱花口盘(图1):菱花口,浅腹,平底。内外施釉,外底全部露胎,胎体洁白,质薄坚细。釉下施青花,色深蓝而艳丽,浓艳处显有细小铁锈斑点。盘 内绘两束莲花并辅以水草纹,口沿部绘一圈卷草纹。画面布局规整,线条自然流畅,构图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盘高1.3 厘米、口径16.2 厘米、底径13.7 厘米。

2。青花匜(图2):平唇,口微敛,平底。器口一侧有长方槽形短流,流根部略低于匜的口沿,流下有一卷云形 小系。器内外施釉,但口沿未施釉,器底无釉。胎质洁白细腻,较坚实。釉下施青花,青花呈色较浓艳,并有铁锈斑点。内底绘折技花卉,腹内外壁各饰卷草纹一 周。匜高4.3 厘米、口径13.2 厘米、底径8 厘米、流长2.8 厘米。

3。青灰釉盘(图3):敞口,浅腹,平底,矮圈足。通体施青灰釉,不露胎。釉质肥润,釉面有开片纹。足和口沿釉层薄,呈现绛紫色。外底有六个支钉痕。盘高2.3 厘米、口径15 厘米、足径10.8 厘米。

4。米黄釉花口盏(图4):敛口,弧腹,圈足。通体施米黄色釉,釉质肥润,有开片纹。胎体细腻,口沿釉层薄处及足部无釉处有“紫口铁足”现象。盏高3.1 厘米、口径7.8 厘米、足径3.3 厘米。

5。青釉花口盏(图5):侈口,圆唇,圈足。通体施淡青色釉,釉层堪厚,有开片纹。足底无釉处,胎显铁黑色。口沿釉薄处呈“紫口”。盏高3.4厘米、口径8 厘米、足径3.3 厘米。

6。青灰釉盏(图6):口微敞,圆唇,圈足。通体施淡青灰色釉,釉厚,有开片纹。足部露胎处呈铁黑色,口沿釉薄处有“紫口”现象。盏高3.3厘米、口径8.1 厘米、足径3.4 厘米。

7。青灰釉带把杯(图7):喇叭形口,斜腹,略束腹,矮圈足。口沿与腹间置一弯柄。通体施米黄色釉,釉厚而较莹润,有开片纹。足底露胎处,呈铁黑色。口沿釉薄处有“紫口”现象。杯高3.1厘米、口径8.1 厘米、足径3.6 厘米。

七件窖藏瓷器年代及窑口浅析

根据出土瓷器的特征分析判断,这七件瓷器中的前两件(即图1、图2)应为青花瓷器,另五件具有“紫口铁足”且有开片纹的瓷器,应为

“类哥窑”瓷器(即图3 至图7)。

1。两件青花瓷器所属时代及窑口分析

安庆出土的窖藏青花匜与1955 年合肥孔庙元至顺癸酉年窖藏出土的金银器比较,“青花瓷匜器形与银匜相同,其腹间的纹饰与银果盒圈足上的带形卷草纹相同;青花菱花口瓷盘边口上的青花也与 银果盒圈足上的带形卷草纹相同”(见1986 年第6 期《文物》胡悦谦《安庆市出土的几件瓷器》)。同时,青花瓷匜与银匜的流下方都有一卷云形小系,与1982 歙县人民银行工地窖藏出土的一件青白釉瓷匜流下的一个环形小系形制很相似,而后者同时出土的卵白釉瓷器和蓝釉瓷器均为元代(见1988 年第5 期《文物》叶涵鋆、夏跃南、胡承恩《歙县出土两批窖藏元瓷珍品》)。

青花瓷共认的产地是景德镇,从地理位置上看,安庆距离景德镇较近,水陆交通便捷,人文气息相近。元代景德镇瓷器外销主要有“两条

运输主干线,其中第一条是‘南瓷北输’主干线,这条瓷运线与元代南粮北运线基本相同,即由江西景德镇昌江经赣江,经鄱阳湖入长江,再由

长江进入京杭大运河,直达元大都(北京)通州惠通河码头”(见2011 年第9 期《东方收藏》孙欣的《探寻元青花的流向“方位图”》一文)。安庆作为长江上的重要港口,地处鄱阳湖下游、京杭大运河上游,正处于“南瓷北输”这条主干线 上,元青花瓷器因此流入安庆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成熟的青花瓷是元代中晚期才出现的,因此,上述安庆出土的窖藏两件瓷器应为元代中晚期景德镇窑所出产品。

2。五件“类哥窑”瓷器所属时代及窑口分析

这五件具有“紫口铁足”且有开片纹的瓷器,在我国其他地方也有出土,其中在明确纪年墓中出土的有,1952 年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发现的元代(晚期)任氏墓,1970 年江苏省南京市发现的明初(明洪武四年,1371 年)汪兴祖墓。这类瓷器与元青花同出的窖藏有,1975年江苏省溧水县永阳镇发现的一处元代窖藏,1998 年安徽省繁昌县发现的一处元代窖藏。这五件瓷器与上述出土的瓷器,无论是器型、纹饰、釉面开片及窖藏方式,都十分相近,足可以认为安庆出土的这五件瓷器应 为元代中晚期。

这些出土瓷器均是“紫口铁足,遍体开片”,直观上看与许多传世哥窑器物很类似,传统观点认为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但 宋代文献中并没有关于哥窑的记载。秦大树发表于《文物》2001 年第8 期的《杭州老虎洞窑址考古发现专家论证会纪要》显示,1996 年在杭州发现的老虎洞窑址,发掘出了四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三个时期的遗物,经过初步研究,将时代暂定为南宋初期、元代前期和元代后期。”南宋初期文 化层出土的瓷器与传世的南宋官窑器物相同,元代后期的地层中出土一类青灰色或灰中泛黄色釉的器物,玻璃质感较强,有较多开片,直观上看与许多传世哥窑器物 也很相同。上述这些瓷器的出土地点集中在苏、皖、沪地区,都与杭州很近,且都属于元中晚期时代,与杭州老虎洞窑址元代后期地层中出土的器物很接近,因此, 这些瓷器为杭州老虎洞窑烧造的可能性大。但对于元代后期的老虎洞窑是否是哥窑、是否是“故宫收藏的传世哥窑器”的产地,学术界还不敢定论。所以将安庆所出 的这五件瓷器,暂且称为“类哥窑”瓷器较为稳妥,但其为元代中后期的产品,当无太大疑义。

3。瓷器窖藏背景分析

元代 瓷器出土于窖藏的很多,多有用陶制或瓷制大器皿盛装精小瓷器,1969 年北京房山县良乡元代窖藏,1984 年浙江省青田县元代窖藏,1984 年安徽省歙县医药公司工地元代窖藏,1987 年浙江省杭州市商业储运公司元代窖藏等,都是这种窖藏形式,而且这种窖藏并没有特意挖一个地窖,只是拿一件或几件大器皿,临时盛装诸多精小瓷器后埋藏。这 种窖藏形式可能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的窖藏方式,或许与战争等突发事件有关。

安庆出土的窖藏瓷器可能与元末安庆地区频繁的战乱有关,元末安 庆城有过四次城池陷落:一是元至正“十八年(1358 年)春正月丙午,陈友谅陷安庆路,(元军)守将余阙死之”(明·宋濂:《元史》卷四十五)。二是元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朱元璋军下安庆城。三是元至正二十一 年“秋七月,友谅将张定边陷安庆。”四是元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戊戌,朱元璋军克安庆(清·张廷玉《明史》卷一)。

出土窖藏瓷器所在地的安 庆市双井街的“卫山头”,据张健初的《皖省首府——老安庆》记载,这一地名源于明代,是当时军事守卫机构的所在地。古代官衙地址沿用前朝类似机构的情况比 较多见,“卫山头”在元末很可能也是军事机构所在地,这批窖藏瓷器很有可能是在安庆某次陷城之际,危急关头,临时用一个大陶罐将这批精美的瓷器埋藏于地 下。

结语

安庆市1977 年出土的这批窖藏瓷器,虽然只有区区的七件,但都是元代中晚期的器物,堪称元瓷精品,其中两件属于元青花、五件属于类哥窑瓷器,显得非常珍贵,对于研究我 国青花瓷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这七件瓷器出土于窖藏,对于研究安庆的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经济生活以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运输交通路线、商品流通都具有 重要的意义。

出土瓷器〖渗浆〗的鉴识


出土瓷器渗浆洁除。

古人云:"出土之器,如属窖藏,四周得有价值之物品,抵抗土咬。千百年空虚其中,得地土之精气,并不受地土之剝蚀,其上必有"天生光",其醖酿者深也"。

又云:"如在土中,久不透风,代远年湮,貭体松动,出土时,外形虽不免晦暗,但元素尚存,精气内含,得人气养之,久久复元,明彻夺目者为难得"。

古人所云,用现代语言表示其义,就是古器物在窖藏或墓室中,处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器物本身与腐蚀产物在一段时间的正、逆反应速度逐渐趋于相等,也就是窖里墓内影响腐蚀的因素不再发生变化,处于化学平??状态,相应的起到了保护器物的作用。可在打开窖藏或墓室的瞬间,旧的平??与新的平??急剧转化,加剧了出土器物的不同物质,不同情况的劣化质变。

器物如果埋在地下土中,受到土壤内地下水中所含的酸、碱、盐类各种物质的侵蚀,土壤压力和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腐蚀。其表现形式为:酥碎、土泌、土咬、土锈、蝕孔、生霉、盐迹和碱痕等等。至于软质器物的劣化质变形式又有不同,微生物影响因素也不在本文所议之内。

故此,尤其是青铜器出土后,不管完整与否,应尽快去除附着的墓土,尤其是器腹内,盖芯里淤塞泥土尽快掏挖干净,不然接触空气久了,有些土质很快会硬结,很难洁除,水都难以泡软。

常见有人在清洗古瓷器时,瓷器初入水中,浑身泛满微小气泡,这是历久古瓷胎釉干燥,孔隙中气与水的替換现象。而在清洗出土古瓷器时,偶见纹片裂缝或稍大的孔隙处,还会渗出微弱浆液,干燥后又自然吸回,人称"渗浆"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器物微小孔隙内充盈着可溶盐类物质。

洁除这种渗浆物质的简单方法,是较长时间的用流动水浸洗。还有一种方法:是用纸浆饼包糊法也可消除可溶盐类。既是把软性纸张用水浸烂,攥成纸漿饼,按照器物形状揑覆在器物表面贴严。时隔数日,纸浆层外面干燥,内面略有收缩,器物吸收纸浆的水分溶解的可溶性盐类,到一定的时候,向外挥发在纸浆内形成盐壳,其纸浆壳可在一周左右換一次,如此反复处理两到三次,会把器物孔隙内可溶盐类吸净。

微信号ID:shjrsc←长按可复制(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询免费鉴定评估)

沈阳小伙收藏钟表20年 共5000多座古旧钟表


沈阳小伙儿李韬的家与众不同——无论是墙壁上还是地板上,几乎都被各式的钟表所覆盖。让人想不到的是,30岁的他搞收藏竟快20年了,并在2005年就建立起私人博物馆——沈阳古旧钟表博物馆。

古董钟表

目前,李韬已经收集了5000多座各时期的古旧钟表,仅百年以上的钟表就有3500余座。这些钟表的产地有中、美、德、法、意、瑞士、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造型丰富、装饰多彩、做工考究,其材质有木制、金石、青铜、陶瓷、玉石、珐琅等。每台展品都别具一格,几乎没有重样儿的。

康熙年间的钟、1755年的德国彩陶钟、日本20世纪初生产的“马球”牌挂钟……这些具有历史和收藏价值的钟表都能在他的博物馆找到。李韬说:“这里展出的每一件钟表都有一段可回忆的历史,都记录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今年,李韬又“淘”来一座颇具传奇色彩的“法国天使彩瓷钟”。这座钟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其陶瓷外壳是专程在景德镇定制的,刻有景德镇制的字样。陶瓷工艺非常复杂,雕有形态各异的小天使和花瓣等。它的钟芯是在法国组装的。李韬说,由于瓷器外壳过于复杂,运输非常不方便,他搬运回家都经历了不少波折,很难想像当年是怎么从中国运送到法国,又再次运送回来,并且没有一点损毁。“那个时候没有泡沫板,我猜想可能是将它放置到一个装满小米或者茶叶的箱子里运送的。”李韬说。

如今,李韬钟表博物馆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下半年他还计划办更多的展览。李韬说:“钟表都是精细活儿,保管起来很费心,不过不管多难都要坚持下去,因为要让后辈知道这些钟表背后记载的是厚重的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