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如何选择 > 导航 >

如何辨别原矿朱泥紫砂壶,观色听声慎选择

如何辨别原矿朱泥紫砂壶,观色听声慎选择

瓷砖如何选择 如何选择瓷砖 瓷砖选择

2021-04-06

瓷砖如何选择。

朱泥壶堪称紫砂之最,被诸多紫砂爱好者所津津乐道。朱泥小品更备受台湾紫砂爱好者钟爱,成为紫砂收藏和把玩之佳品。但是很多爱好者看朱泥紫砂壶如同雾里看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朱泥紫砂,它神秘面纱的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价位呢?带着诸多疑问,笔者走访了宜兴著名的炼泥专家吴红娟老师及青年工艺美术师许婕,一探其庐山真面目。

吴红娟介绍,朱泥壶是紫砂壶之精品,泥料属红泥系,兴盛于中国清朝初期与中期,是宜兴紫砂的特殊成就。朱泥,《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称「石黄泥」。作为紫砂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泥种,以它红而不娇、细腻之感令许多爱壶者痴迷忘怀。朱泥含铁量极高又产在嫩泥矿之下层、又称"未触风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风化的土块,质坚如顽石,但遇水则自行溃散。

根据产地的不同和炼泥方式的不同以及烧至过程的不同,成品却又呈现出不同的外观特性。比如颜色,朱泥并非都是红色,而是红、紫、黑、黄、等皆有,有如各种花朵的颜色。其烧成后色泽呈现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红、红中略带紫,各种效果,色彩的呈现与烧制温度有很大的关系。至于优劣问题就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了。养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浆”的速度以及“润”度。

关于朱泥的分类,行业内说法诸多,总的来说朱泥一般分三种:赵庄朱泥、赵庄黄金朱泥、小煤窑朱泥等。其命名更是多样化,所谓梨皮朱泥、水纹朱泥、大红袍、黄朱泥、红芯朱泥、这些名称的来源是唐宫名砂泥源坊根据不同的提炼过程并配合烧制后达到的效果命名。

在选择朱泥紫砂壶时候,我们如何来辨别它是否是一把原矿的朱泥紫砂壶呢?首先观其色,由于朱泥的泥性软嫩,应该呈现出色泽红艳,娇妍多姿,柔美可爱的视觉效果。如果看起来红得过于艳丽,多数是泥料内添加了铁红粉,购买的时候就要反复考证了。其次听其声,以指弹扣,声音清脆,共振性佳。很多爱好者流传着这样一个口诀:“无朱不皱”。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如何来判断邹的效果呢?由于朱泥泥性软嫩,从成型到烧成,收缩率在18%至30%,又因朱泥壶垂直收缩大于横向收缩,所以朱泥会出现纵向的皱纹,皱纹的大小与朱泥的产地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过于夸张的皱纹多数是工艺师在制做过程中为了达到效果加工出来的,不是在泥里面加入了其它成份就是用某种物理方法,这些特殊的效果基本都是皱纹过大,那么我们可以肯定这不是一把真正的朱泥紫砂壶。

现在的朱泥紫砂壶价格从200元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到底朱泥壶的市场最合理价格是什么,我们怎么判断价格的合理性呢?

我们从吴红娟老师这里了解到关于朱泥的存世数据。赵庄黄金朱泥原矿3吨左右,小煤窑朱泥原矿30吨左右,赵庄朱泥原矿15吨左右,可见朱泥原矿矿料之珍贵。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紫砂壶该如何鉴赏


宜兴紫砂陶器自闻名以来,已经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一直被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

论紫砂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目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文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

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

A、圆器

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曲型作品。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它的艺术要求必须是珠圆玉润,口、盖、的、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达到无懈可击,致使器型上的标准要求为"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

井栏壶(顾景洲)

井栏壶周身皆由弧线构成,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壶身虽圆似方,沉稳而不凝滞。斜斜向上的管状流和重心略为下沉的环形把,前后呼应。壶的造型简单却无以增减,再三观之韵味无穷。

B、方器

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历来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壶、八方壶、传炉壶、觚棱壶、僧帽壶等造型。方器造型规则要求为"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方器除口、盖、的、把、嘴应与壶体相对称外,还要求做到"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口盖划一,刚柔相称".使壶体不论四方、六方、长方、扁方为壶型,其壶盖方向均可任意变换,并与壶口严密吻合。方器既为几何形体,也属筋纹形体。

方钟壶(潘持平)

以方钟为型,底宽而稳,向肩线收缩,弧度洗练优雅,壶身造形端庄特别,挺秀大方,盖钮与壶身造型相同,上下相应,一虚一实凭添韵味,三弯嘴与把背弧度前后呼应,大方自然,亦使方钟壶更为生动。

C、自然形体

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或者是在圆器及方器选型上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的部份,如壶的嘴、把、盖、钮,或者是在造型的显见部位施以简洁的堆雕装饰。壶体上这些堆雕,总是要求宁简勿繁,做到主次分明,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平衡。这种壶艺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着意于风格潇洒".例如此类壶艺以松竹梅为装饰题材时,劲松要刻划出枝干劲拔,针叶挺秀,气势铿锵;秀竹则要求娴静有致,俊逸潇洒;冬梅又须主干苍劲,寒中独俏,素枝闲花,以简为主,达到疏中见密,少里寓多,富有活力气息的艺术效果。所以,紫砂塑器不仅应形象生动,构图简洁,而且应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来增强其艺术效果。

D、筋纹形体

筋纹器造型的特点是将形体的俯视面作若干等份,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这是从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因此筋纹器选型不仅在造型侧视面上寻求变化,其俯视面上的形象更吸引人。筋纹器造型纹理清晰流畅,口盖准缝严密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合。筋纹器形体是从砂器早期的六方形壶的基础发展而来的。筋纹器壶艺造型规则是"上下对应,身盖齐同,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深浅自如,明暗分明,配置合理".大多数这类壶艺均要求口、盖、嘴、的、把都必须作成筋纹形,使与壶身的纹理相配合。这也使得壶艺和壶体与壶盖结合上要求有如精密之机械。每一等份、每一壶口半圆线、弧线等都要计算得十分精确。其工艺手法的严谨程度,达到了无比严密的程度。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菱壶、半菊壶等。

紫砂壶这三类造型的形制,几乎包罗了自然界与世间各类可创性的形体。这也是紫砂器形制特别丰富的重要原因。目前,有的砂壶兼有两种甚至三种形体造型,这种造型方法就是在圆形、方形壶上再装饰着别的形体,如掇球壶是自然形体与几何形体的结合;四方竹段壶既是筋纹形体又是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的造型;六方掇球壶乃是自然形体与几何形体和筋纹形体的统合。

紫砂器的各种形体是在方器、圆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紫砂器造型是"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这就是数百年来无数艺人创作经验的累积。现在紫砂工艺又继续在早期砂器基础上不断地承袭与发展,将紫砂艺术推向更臻完美的境界,实乃当今紫砂艺术收藏家所乐见。

如何准确鉴定紫砂壶


在古陶瓷鉴定中,造型的鉴定是极重要的一项。孙瀛洲先生《鉴定瓷器的要领》:"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一般说来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征,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此一理论放诸紫砂鉴赏亦然,宜兴紫砂因为不同时期的环境,不同社会的人们的工艺、美学、经济等社会文化都是有所差异的。因此,作假者(尤其是中低档仿品)很容易在模仿古器时,顾此失彼,留下蛛丝马迹。至于较高档的仿品多是专家、老手所为,他们深知鉴定的特征,既想蒙骗作假又怕被行家识破,所以仿造时便仔细做出若干特征来,这样反倒留下鉴定的依据。

对于紫砂器形制的鉴定,首先要明确辨认各个时期紫砂壶造型的特点,以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归纳出同一时代作品的相似之处。紫砂壶的形制在明代的式样较少,多为圆器或仿青铜器,造型多素雅少华丽。风格古穆典雅,优雅婉约,文人气息重。清代早中期的紫砂壶形制有着太平盛世的气度,多少也受到宫廷、贵族的华丽气息影响,形制大方,气韵开朗,偶有求变者亦不失法度。清中期因文人致力参与紫砂壶艺,壶风儒雅,线条自然,不夸张低俗,壶身常有书画壶铭,展现文化艺术气息。清中期至清末的砂壶形制大量解放,装饰手段多样,有的奇巧立异,有的华而不实,有的大而不当,有的纤弱柔美,当然也不乏简单朴素、充满文人雅趣的佳作。民国初期的砂壶形制除了继承晚清遗绪外,也受到商业影响,趋向实用主义,有部分又受上海复古风潮影响,常见沿袭前人旧作的摹古之作。

不仅要看清茶壶的外在形制,还应注意茶壶的内在结构。通常明清时期茶壶里的流孔都是单孔的,但特大壶或汉方等式就会有多孔或作金钱纹流孔;晚清至民初开始在中壶出现网孔,但小壶仍作单孔;在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一种半球状的"球孔",台湾称"蜂巢"或"高尔夫球孔",这是适应日本市场,借鉴瓷壶的做法。

其实所谓的"形制"鉴赏,最重要的还是要多看,因为一把茶壶是由壶身、流嘴、提把、壶纽、圈足等组成的,我们所见到的从明至今的茶壶千千万万,可是却没有两把纯手工制作的茶壶是一样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因为这些茶壶部件都是立体线条的综合组成,在同一时代氛围下,社会环境会左右着陶人的造型观念,例如文人、百姓、皇室、侨乡、功夫茶区、日本市场、南洋市场、欧洲市场……凡此种种,都是影响因素。

除此之外,近代因为文献较多,有些名手创作的茶壶形制也可作为有类似标准器功能的"标准时点",例如曼生壶中的"箬笠壶"、"瓢提壶"、"井栏壶"等的"标准时点"不会早于嘉庆;"鱼化龙壶"相传为邵大亨创制,所以此式也不会早于嘉庆;而同样是"掇球壶",嘉庆道光时的邵大亨与清末民初的程寿珍所制的壶嘴、壶盖大不相同,各有特色。简单来说,若是大壶盖的寿珍式"掇球壶"年代必为20世纪以后的制品;若是小壶盖的大亨式"掇球壶"年代也不可能早于嘉庆。再如"潘壶"不会早于道光,因为此式是清代道光年间,官至两广盐运使的潘仕成所定制之茗壶,对于鉴定紫砂艺术的真伪尤为重要。

如何鉴定紫砂壶价值


正宗的紫砂壶,需要从6个方面来判别:泥、型、工、款、火、铭。

泥,即泥料,在业界都是统一的标准,紫砂矿上品当然属宜兴黄龙山的出品,但除此之外,其实在江浙一带也有一些山脉出产紫砂。

型,就是紫砂壶的一个整体造型,是否美观、实用、大气,也就是所谓的“精、气、神”;

工,是否严谨、流畅,镶嵌技术是否到位。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外,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也一定要交代清楚。

款,就是落款,因为每把紫砂壶,工艺师都会在壶底、壶把、壶盖落章。是否为名家壶,在一把紫砂壶的价格上,会有很大的差别,也就是讲究师承,例如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一把壶,中品一般都超过20万元,小品也需要5万元左右。

火,就是烧制温度。一般紫砂壶的烧制温度,均控制在1170℃至1230℃。因不同泥料的烧制温度不一样,所以有所不同。

铭,指紫砂壶的铭刻。自古文人墨客就与紫砂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壶身上铭刻,赋予了紫砂壶更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辨别紫砂泥料优劣三招


紫砂壶的原矿泥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紫砂壶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一:辨质感

原矿紫砂,精光内敛,温润似玉、色相沉稳、老气十足。好的泥料使用起来,不出十天半个月便能看出效果。而低档的化工泥壶,无论怎么养都没多大变化,照样是干巴巴的。固然也能做出所谓的绿豆沙效果(也并不是所有的泥料都有绿豆砂的效果),但因为表面的玻璃相(加入刨花水的原故亦称石英水)太重,茶水吃不进, 把玩的油脂也渗不进去,故这样的壶是养不出来的。现在有紫砂研究所已留意这个题目,已出产出表面不带玻璃相的化工泥,这类泥被用来做高档的仿名家壶,非常能欺骗人,没有将原矿泥与化工泥对比熟悉的,极轻易上当。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二:辨泥色

原矿泥料的颜色大多不会太艳,一是由于早期的紫砂良多是浅表层的,本身就有了一定的原始风化。二是由于紫砂矿从地下被挖掘上来以后,要放置露天场地日晒雨淋一年半载,天然疏松变成小颗料后,再碾磨成粉,最后再经由锤打陈腐才能使用。经风化陈腐的原矿泥中的金属物质会发生氧化作用,泥色就会发暗、发沉、发 旧,不会有新鲜亮丽的感觉。有些泥料会陈腐存放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才使用,故现在还会有少量清代、民国留存下来的老泥,但已弥足贵重稀少了。而化工泥是由高岭土加石英砂、刨花水和致色金属氧化物调制的,现调现用,加上金属氧化物往往超标添加。所以,泥色鲜、泥色艳,做出来的壶鲜亮无比就不希奇了。用这种 超标色素的壶泡茶喝,对身体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原矿泥料的紫砂壶,壶体发色都比较沉、比较暗,尤其是使用过的壶尤为显著,有一种老气横秋,饱经岁月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讲的光彩。而化工壶是绝对不会达到这种效果的。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三:辨工艺

因为现代制作工艺规范、效率极高,所做出来的壶周周正正、乖巧精道,让很多初学者非常喜欢。而手工做的壶没有同一的模具,只凭艺人心灵手巧,凭积累的经验,胸有成竹的按自己的要求喜好而制作。故统一形制、统一规格的壶都会在身筒的外形、壶口直径以及壶嘴、壶把的安装位置,粗细高低有所不同,不会有完全相 同外观、规格的壶泛起。加之原矿紫砂本来就很少、很贵重,根本不可能,也没有那么多泥料大规模的机械化、模具化批量出产。所以,分辨传统工艺仍是现代工艺,这也是判定泥料是否隧道的一个方面。

紫砂壶是用于泡茶注茶的。对于紫砂壶的性能“色香味皆蕴”过去早有定论。而且,科学机构也对砂紫砂壶壶的“暑月越宿不馊”一事,角砂壶与陶瓷做了详细测试,的确证实了砂壶较陶瓷优越了许多,这一结论是基于紫砂原料的独特性。紫砂壶实用性强,乃在于它具有比较高的气孔率,使其具有透气性好的优点。

紫砂壶材质美如何欣赏


为什么宜兴的紫砂壶好?这可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方面,它是艺术品,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可以“直齐商彝周鼎而毫无愧色”(见张岱《梦忆》)。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用以沏茶,茶味特别清香“用以盛茶,不失元味”。明人文震亨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许次纾也说:“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在林古度《陶宝肖像歌》里也有“九且色泽生光明”的诗句。

壶供真茶,紫砂品茗功能被人们所赏识,促使成为紫砂茗壶走上艺术化之路,融其材质美、工艺美、人文美于一体,令收藏家、鉴赏家醉心搜求,宝惜珍藏。

材质的优良是构成宜兴紫砂茗壶独特的实用功能和成型工艺的物质基础。选矿配土是历代制壶高手的独到之处。竞相配制出多姿多彩的泥料,制作色泽妍美又典雅的各式茗壶。矿土则以紫泥为主,本山绿泥及红泥为辅,通称为紫砂泥,矿土采集须经烧制试片,测定其质优,观它的结合性、可塑性、色泽纯度、烧成温度及范围、收缩率等。

紫泥矿土以成色分有:天青泥底、槽青泥、红棕泥、大红泥等,可单独加工使用,成品在不同的烧成温度下呈现偏紫偏红的基调,表面光纯细腻,色泽统一无任何疵点,一般以沉朴偏青色泽为佳。现在拼料紫泥就以此为楷模配制流传的。值得一提的散:矿土中含云母结核多者为佳,色似本山绿泥,对称生成之“猫眼”或“鸡眼”。尤为珍贵,它兼有高岭石和石英的作用,赋予泥料可塑性和溶解作用,所制茗壶愈发光润,俗称“水色”极好。配土选矿须剔除老块、杂质和铁质,使土颗粒齐均,真正达到茶壶的材质之美。

胎质和火候辨别紫砂壶真伪的关键


紫砂壶融壶泥、壶色、壶形、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于一身,品种多达二三千个,容量有大有少,而且壶的造型变化多端,真可谓“方非一式,圆无一相”,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圆肥墩厚,有的纤娇秀丽,有的拙纳含蓄,有的小巧洒脱,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妙趣天成。好的紫砂壶还镌以诗文,绘以书画,嵌以金银,典雅之中显华贵。一柄在握,抚弄摩挲;二三知己,品茶说壶,真可谓是其乐融融,但由于利润的驱使,假冒古今紫砂名家作品的伪壶也大量产生,更有些堂而皇之地登上拍卖舞台,为祸甚烈,因此如何提升自身的鉴赏水平,便成了紫砂陶爱好者的必修课题,而胎质和火候辨别紫砂壶真伪的关键。

紫砂真伪鉴别首重泥料。不同的年代所产的泥矿有不同的泥质,换言之,凭借泥料可以解读出断代的若干信息。尤其是加上泥料提炼的方法、烧结的特征、出窑后经过时间风化的程度、使用痕迹、包浆合理性等等,都是紫砂壶的胎质可资提供的“履历”内容,使我们在赏鉴紫砂壶时,有了可供判断的依据。

就拿泥料提炼的方法而言,明代练泥的淘洗技术相对落后,所使用的泥料颗粒较大,学界曾对各时期泥料颗粒的粗细进行分析后发现,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6~35目(目数是指每一平方英寸内的孔数,可代表泥料的精炼程度),清朝前期约35目,清中期为55~60目,而现代手工制泥约为60目,但一般最大宗的机械炼制则为100~120目,可见年代越早颗粒越粗,目数越低,孔隙度也越大。

理论上,若要观察泥料胎质,最好是在器表没有任何外来的茶垢或包浆、土垢等附着其上时的原貌为佳,但在实务上,未必能尽如人意。例如传世老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包浆”,亦即紫砂壶由于经常把玩,因为一方面赝品壶要作旧、作包浆并不难,反倒是不合理的包浆会露出马脚来;另一方面有许多老壶的原始包浆早被洗去,例如在台湾的紫砂收藏界,不少同好习惯将尚具实用性的老壶拿来泡茶使用,尤其是朱泥壶更是冲泡高山茶的首选,因此常将老茶壶的包浆以洗衣用的漂白水(或粉)漂洗干净,再以茶汤熬煮后使用。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养壶”后,此壶便温润内敛,自发暗然之光。这种泡养过的老壶对新手而言,多半会因为它明亮的温润感而缩手,生怕上当买到新壶。事实上,老壶永远是老壶,反而是经过使用的老壶(尤其是出土壶、出水壶)可使原本枯涩的胎土苏活过来,珠粒隐现,更现其可人之处,这也是紫砂的特色之一。当然,对于别具意义的包浆、土沁等,仍以维持原状为宜,毕竟它们都是时间的印迹。

这才叫紫砂壶


明代,据说一名“供春”的童子“澄其泥以为壶”,从而创造了后世流行至今的紫砂壶。明朝时候,宫廷即开始收藏紫砂壶。当时宫廷收藏紫砂壶追求样式华丽,出自名家,故宫博物院有一件全世界仅存的时大彬所制的内胎紫砂,外观是漆雕,特别能说明这一点。

宜兴窑 “时大彬”款

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

明晚期

通高13.2cm,口径7.6cm

这件紫砂壶的制作方法非常麻烦,每髹一层红漆,都需要在地窖先阴干,然后再涂下一层,制作周期需要一两年。目前仅见这一件,实属珍贵。

清代开始,紫砂受到宫廷的重视,清初的紫砂在做工上也有了质的飞跃,泥质细腻,色泽温润。康熙年初,西洋传教士带来了“珐琅物品”,引起了康熙极大的兴趣,宫中开始烧制紫砂胎珐琅彩。紫砂胎珐琅彩为康熙朝制作的最高水准、色彩艳丽、制作精良。清宫旧藏一批精美的紫砂胎珐琅彩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宜兴窑“邵邦祐”款

紫砂珐琅彩壶

清康熙

雍正皇帝喜好紫砂壶的造型精美和泥质的天然肌理,因此这一时期的紫砂即使有花纹也是本色泥绘。这时的紫砂壶不像康熙时期那样端庄厚重,体现了雍正时期器物优美灵动的风尚。

宜兴窑紫砂端把茶壶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圆壶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清雍正

雍正喜欢宜兴壶的款式,因为宜兴能根据沙土调性烧制出个性色彩的造型,壶的造型都是黄金比例。

乾隆时期,嗜茶的乾隆皇帝对紫砂壶的要求日益变高,因此宫中开始向宜兴定烧茶具。

宜兴窑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清乾隆

此件瓜棱壶呈现出比官窑粉器更加强烈的装饰效果,存放于养心殿内,是乾隆喜爱的御前用品。

宜兴窑紫砂御题诗松树山石图壶

清乾隆

壶扁圆形,小弯流,曲柄,圆盖微鼓有钮,圈足。砂泥呈紫红色,色调纯正,砂质细腻。此诗作于乾隆皇帝乘船游览江南的途中,时为乾隆七年(1742年)。

紫砂荷莲寿字壶

清乾隆

此壶是特为乾隆皇帝庆寿而向宜兴定制的紫砂壶,吉祥喜庆的纹饰设计不落俗套,娴熟精练的浅浮雕技法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造型大气端庄,款识的书写更具有官窑瓷器的特点。

紫砂壶的市场


紫砂壶虽然很小.但它存世量相对瓷器来说就非常少,官窑紫砂壶更是凤毛麟角。早在明代即有“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清代也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诗句。可见明清两代的藏家,追求的是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具。

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以147.7万港币成交。目前,古代名家紫砂真品难得一见,近现代名家作品也在万元左右,所以造假的、仿造的赝品屡见不鲜。但是区分起来只要记住一句要领就不容易上当受骗:名家所做之壶的品味韵味浸透了作者的精、气、神。所谓“精”是指做工精良,“气”是指气度不凡,“神”是指有神韵、不呆板、有灵性,并非凡手所能达到的,但要把握住这几点还必须见多识广,熟能生巧。

以前出现在古玩市场的紫砂壶收藏者都是新加坡人、韩国人和宜兴人,如今涌现出大批内地的紫砂爱好者,所以一旦品位上等的紫砂作品出现,很快就会被藏家买走。其实,收藏的眼光可以放宽一点,不应专注于古代名家。比如.上世纪初一批宜兴制壶高手,曾专门模仿历代名家的名作,制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仿古紫砂壶,这些作品现在看来也是具有相当收藏价值的。还有现当代一些著名工艺师的作品.也同样具有收藏的价值。

近几年,紫砂壶的收藏市场行情逐渐升温,相比其他收藏品类,紫砂壶还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如果现在把收藏紫砂壶当成一种投资,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紫砂壶的外在价值是实用的器皿。而其内在价值则是美的艺术。紫砂壶的美在于它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艺术于一体.这些特点使紫砂壶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收藏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