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惠万家瓷砖 > 导航 >

藏家冷对“300万元”瓷花瓶

藏家冷对“300万元”瓷花瓶

惠万家瓷砖 瓷砖对缝 万利瓷砖

2021-04-06

惠万家瓷砖。

“我家有宝”现进行征集藏品鉴定,从上周金版公布藏宝热线后,收到许多市民的来电,甚至远至湖北、北京,也有读者看到网上转载的报道后,请求鉴定。对此,“我家有宝”的记者感谢读者的热心支持,也再次感谢我们的专家舒翔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广大市民进行免费鉴宝的义务工作。

另外,“我家有宝”再次进行声明,本栏目只免费帮市民进行藏品年代、真伪、品相等方面的鉴定,但不会对藏品的价格进行评价,更加不会联系任何拍卖行进行藏品的出让事宜。

“我家有宝”店门长开,而且一直信奉“免费鉴宝”的宗旨,家中有宝的市民,可在周一至周五下午2时半至5时之间,拨打本报记者电话13450807983,由记者安排时间让舒翔先生免费鉴宝;或者将宝贝详细资料和图片,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我家有宝

这是一个曾被某“权威”拍卖行定价为3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景德镇瓷花瓶,为三阳开泰红黑釉相间款。不过他的主人、来自大良的罗先生,昨日上午则只用寻常的报纸包住,然后塞进一个旧式的饼干铁盒,手随便拧着,慢慢悠悠地坐上公交车,来到顺德博物馆请舒翔副馆长进行鉴定。

在鉴定前,罗先生已告诉记者,这件瓷器他曾给多位专家鉴定过,也曾上报过多个拍卖行和拍卖网站,“都评价很高,低的开价50万元人民币的,最高的开价300万元人民币,都希望我抓紧时机进行拍卖。”

不过,对于这个传世宝,罗先生的心情却没有因天价数字而变得高涨,始终进行冷静地分析,“我认为这个瓷器疑点很多,至少有三四个方面的问题。”那么,我们金版“我家有宝”的鉴宝专家舒翔,对这个瓷器的鉴定到底是什么?

“300万元”瓷花瓶是民国作品

罗先生的祖上原是顺德的名门望族,这个花瓶其实是家传之物。“我判断不了它的历史,但它至少有70年。因为在我小时候,我就一直看着它。”花瓶高大约20厘米,瓶嘴较长,釉色主要为红黑相间,罗先生还自带了放大镜,从放大镜中可以清晰看到,黑色的釉彩泛有一点一点的金色光芒,舒翔首先对这个釉彩进行了鉴定,“钧红釉与乌金釉相映成趣,色彩雅致夺目。”

罗先生一直认为此花瓶有疑点之处不少,舒翔也非常仔细地进行鉴别,并初步给出判断,“为民国时期作品,具体哪一年不好说。但可以确定是景德镇出品。”长颈瓶的表现形式为“三羊开泰”,“三羊开泰”和“三阳开泰”都是吉祥之意,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是岁首人们互相祝福的吉利话。既然都是中华文化的内容,约定俗成,满大街都使用“三羊开泰”,就不必斤斤计较“三羊”还是“三阳”了。

舒翔的最大鉴定依据,就是此花瓶的“肩部”,“撇得比较急,也就是弧线下坠的很厉害,没有那种圆润感。从长颈瓶的款式看,这种弧线不是晚清时代的特点,再往前推的乾隆年代,就更不靠谱。判断这种弧线,一般看是不是显得轻灵、轻巧,这件作品明显不是,我们还可以打一个比喻,‘飞得起’就是乾隆时期的,‘飞不起’就明显不是了。”

第二鉴定依据就是瓶底,从瓶底的圈束看,“是向外斜,并呈三角形,这也是民国瓷器的一个特点。”舒翔还向记者解释了瓶底为什么没有刻字,“这虽然是景德镇的作品,但因为是大众化的商品,不是个人艺术风格的创作,所有没有必要进行刻字,就是打个品牌。”

最后,从釉彩看,红黑自然相间,特别是黑釉彩将红釉彩隔成三个自然圆润的部分,是非常漂亮的三阳开泰釉色,“现在烧窑有用电、用煤、用气,但以前主要是用柴。用柴火气温上升得不会那么快,是一个慢烧的过程,釉彩的分布也显得均匀、自然和圆润,民国时期景德镇也是用柴火烧窑的。”结合以上特点,判定此瓷花瓶为民国作品,收藏价值一般。

开天价原为手续费

舒翔的鉴定,罗先生基本认同,但他认为作品的年代可能是在清朝,不过对于“收藏价值一般”的鉴定结果,却没有大的异议,“我自己一直就对这个花瓶的真实价值有看法,尽管花瓶的造型、质地都很特别,而且还有多家拍卖行开出了天价,但我自己从来没有认为这是一个多么贵重的宝贝。”

在获悉瓷花瓶为“天价”后,罗先生自己做了很多功课,包括自学了不少鉴宝知识,并上网留意相关的拍卖新闻与信息,这更加坚定了他冷静面对天价的态度,“实际上,我认为拍卖行开出天价是他们想赚取高额的手续费。比如开出300万元价格的某拍卖行,让我签协议,他们帮我拍卖,拍卖成功我当然是发达了;但如果拍卖失败,就给拍卖定价2%的手续费,300万元的手续费可是6万元啊!”

“这样的花瓶能以300万元的价格拍卖出去?”罗先生拿起自己的家传品再看了看,摇头道:“我认为绝对不可能!”

罗先生的态度,得到了舒翔的首肯,“确实现在的收藏和拍卖市场有待规范,藏家千万不要被百万元美梦冲昏了头脑。”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天启瓷一鸣惊人 拍出1232万元


以斗彩为代表的成化瓷,以青花为表率的永宣瓷,以戗金为特色的嘉靖五彩是明代瓷器的三甲,然而,除了这三甲,在不问朝政、埋头于做木匠活、自愿出租权力给宦官魏忠贤、加速了明朝灭亡的天启皇帝时代,景德镇的瓷器也有着鲜明的特色。

富商及文人成为新庇护人开辟景德镇瓷器诗画装饰先河

天启时期官窑的突然停烧,让这个经历了200余年以官窑为中心的窑场失去了指路人,面临着资源枯竭和失去了最大的皇家客户———创造瓷器辉煌的庇护人和赞助人的问题。

而还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式样的来源。200多年来,景德镇官窑瓷器往往是由皇家提供式样,民窑瓷器多是跟风,或是对皇家样式稍作修改而已,从来没有担心过现代人所说的工业设计。到了天启朝,民窑自身不得不担负起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了。

景德镇在没有官窑的情况下开始寻找自己的纹饰,恰好在万历年间,民间开始流行画册,而距景德镇不远的新安就是刊行画册的重要地点。天启年间比较著名的画册包括了各种花草鸟禽等等,这些画册的内容就是景德镇瓷器装饰新的来源。这些适合不同口味的瓷器装饰情趣,带来了新瓷器的曙光。

2010年,一件天启朝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在拍卖会上以1232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明朝民窑瓷器之最。难以想象,名不见经传的天启瓷器一鸣惊人。

官窑停了,富庶的江南商家和游手好闲的风骚文人挺身而出,取代画家成为了景德镇新的庇护人,他们开始大量订制瓷器。

文人必有文人的喜好和怪癖。没有诗的画只能作为装饰用,画意好却无诗情,而天启瓷则开辟了景德镇诗画装饰的先河。

器型变化无常,出现了四方、六方、八方面体

天启之前的瓷器除了一些文房用瓷之外,一般都是以圆形为主,而且基本都是对称的。这当然与瓷器使用轱辘车成型有关,而更主要的是与大家的审美取向紧紧相连。到了天启朝,可能与外来影响有关,一大批日用瓷器出现了四方、六方、八方面体的形状,还有扇形、马形、兔形、山形、琵琶形、桃形、菱形等各种形状的瓷盘。更为出奇的是,有些甚至把盘子弯曲成半平半竖的形状。林林总总,有时候甚至让人感觉,这些瓷器并不是国内生产的。

立件来说则有水桶、提篮盘。这些瓷器制造复杂,一般都要借助手工捏塑成型。这些器型怪异的瓷器在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保存有不少,而且都有其相关的用途。在餐桌上,形状不一的盘碟用来盛放各种不同的食物。一般来说,这些器型怪异的瓷器瓷胎都比较粗,有一定的分量,与之前那些追求薄而细的瓷器来说有些趣味不同。凹凸不平的釉面、笨拙而又变化无常的形状,如果与佳肴相配,这种粗大明反而会给人一种拍手叫绝的感受。

原料枯竭,新的瓷土质量不太好,出现脱胎暴釉

根据刊行于崇祯十年的《天工开物》记载,万历之后,麻仓土枯竭,景德镇不得不在邻近地区寻找新的瓷土原料,比如用高岭的瓷土加上开化(祁门)的糯米团。但是由于质量不太好,胎和釉的收缩率不同,在器物的边沿常出现脱胎暴釉的现象。还有可能就是釉的流动性比较大,瓷器普遍粘沙。出窑就暴釉、粘沙,现在看来是次品,可是在当时的景德镇盛名之下,奢侈品的瑕疵或许都成了一种风情。时过几百年至今,仍然有人爱得深切,模仿之人从未中断过。而这个模仿又是难上加难,谁都没有仿制成功,让这个风情更显得难以捉摸。

粗大明,有人诋毁,有人却爱得难舍难分。细细品味,追其原因,原来这与茶道的审美观紧密相连。茶道起源于我国宋朝,深得东瀛人的爱好,绵延千年至今依然是修行养生之道。茶道推崇“冷、冻、枯、寂”,继水吉的建窑天目盏之后,天启瓷器的瑕疵竟然与茶道不谋而合。闭上眼睛设想一下,席地正坐在暗暗的小茶室里,高砂瓶(天启瓷里最为著名的仿龙泉花插)里插上一枝野花,天启的火种罐、水罐、手巾罐有序地摆在面前,手捧一个盛有浓绿粉末茶水的黑色天目盏,的确会使你远离尘世的喧噪,感受到那种心无杂念的枯与寂。

一个毛主席瓷塑像价值上万元


毛主席拍手素瓷塑像,据说全国仅有2尊,价值不菲。

收藏天地

国庆60周年纪念日尚未到来,相关题材藏品集体升温。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我市收藏市场上又刮起了一阵红色旋风,毛主席像章、瓷摆件、国庆纪念章等红色题材纪念品又受到了藏家的追捧,其价格也被炒得直线飙升。品相好的毛主席像章现在市价高达上千元,产于文革时期的毛主席瓷塑像没有上万元根本拿不下来。

红色藏品年涨50%

“光昨天就卖出去了3000枚像章,价格在10元至1000元之间不等,其中直径为3~5厘米的毛泽东像章卖得最好。”中兴路收藏市场内,以红色收藏为特色的店主谷学书告诉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伴随着一系列纪念活动的开展,涉及1949年~1979年期间的宣传画、像章、瓷器、书籍等在内的红色藏品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市场里,以前遍地皆是、卖价不到1元的普通毛主席像章,现在5元以下拿不到,品种好的卖价甚至高达上千元;印有毛泽东语录的文革瓷摆件,已卖到了1000多块;而上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也从100元/套涨到了500元/套;甚至连以前人手一本的“红宝书”,现在价格也翻了好几番,卖到40多块。

“近两年,红色藏品行情每年都以30%~50%的幅度上涨,两三年就能翻一番。”谷学书称,尽管价格连涨,却仍是供不应求,这其中尤以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唐山出产的各种规格毛主席瓷塑像最受欢迎——因唐山地震导致该品种存世量小,眼下已是一尊难求,不管是半身像还是全身像,高度上了60公分的话,没有上万元根本拿不下。

纪念币邮品齐冲高

“国庆题材的纪念币(钞)板块也在冲高,相比年初价格平均涨了近三成。”中兴路收藏市场专营邮币业务的李先生告诉记者,除了红色藏品外,那些见证共和国成长进程的“国庆藏品”价格也上涨不少,尤以纪念钞和邮票为最。

如1999年发行的“建国50周年纪念钞”,面值50元,年初最低时51元,目前市价70元;面值150元的三连体钞更是因为数量稀少,现在重庆市场已涨到3300元附近;1989年发行的国庆40周年20盎司金币,由发行之初的市价12万元涨到30万元以上。

1950年7月1日发行的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是新中国第一套反映开国大典的纪念邮票,四枚一套,分为原版和再版两种版本。其中,平贴原版共4枚面值换算为6.8角,目前市价为800元,此前在400~500元之间;平贴再版去年的价格为60元左右,最近也狂飙至150元附近。还有1959年发行的纪71开国大典邮票,面值20分,市场上已卖到400元。

专家称短期风险大

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唐肇新告诉记者,每年国庆都会出现题材炒作的现象,而今年是60周年这样一个大的整数年,更是成为藏品上涨有力的支撑。

唐肇新称,除了专业的收藏爱好者,近期有不少专业炒家介入。据悉,这些专业炒家会在一个时间段里花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资金大量吸收个别藏品,将价格抬高,进而操控市场。就像去年的奥运题材一样,奥运前夕各类藏品价格涨了1至2倍,这时炒家资金快速抽身,一些币种最大跌幅甚至达到90%,不少投资者被深度套牢。

国庆前夕,藏品价格还会上行,对于前期涨幅较大的品种来说,短期风险已经累积。为此,唐肇新建议,市民不必盲目跟风,可以等到国庆之后价格回调时再介入。

提醒》》

三大权威机构发行可放心

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各大收藏市场发现,从纪念邮币到竹叶青茶叶、紫砂壶甚至保险公司成立60年发行的小钱币珍藏册,几乎都宣称专门为建国60周年而设计,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目前市场上有多达几十种的建国60周年纪念藏品,不少存在猫腻。”唐肇新称,邮币收藏品的发行机构是否权威,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的收藏投资价值。唐肇新提醒,目前邮票的官方发行机构是国家邮政局,邮品的官方发行机构为中国集邮总公司,而具有流通功能和货币属性的中国金币应该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中国金币总公司是金银等纪念币的唯一合法经销单位。如果不熟悉收藏市场,投资者可以选择这三家权威机构发行的收藏品。

大爷250元淘个大盘子 专家估价100万元


“花250元买回一只大盘子,现价超过100多万元!”昨日上午,一场比拼民间宝物的赛宝大会,在成都武侯祠大街238号拉开帷幕,其中一件明朝宣德年间的青花留白大盘,被专家估价100万元以上。持有人李大爷透露,他只花了250元就买回了这件宝贝。

 花了250元 “捡”回青花瓷盘

“上等精品!”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手持放大镜,对准一只大瓷盘研究10多分钟后赞叹。几位藏家立刻起身去看这个大瓷盘:大瓷盘非常沉,盘沿是均匀的流线型,盘中央洁白,盘身有白色凸起缠枝牡丹,四周点缀着青色菱形图案,青花纹饰清晰雅致。盘底印有“大明宣德年间制”7个大字,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李知宴说,经鉴定,这个青花瓷盘烧制于明朝宣德时期,出自景德镇窑,是一件难得的精品,最保守的估价在100万元以上。

藏品主人李大爷非常激动,他今年87岁。李大爷说,去年他来到位于罗马假日广场的古玩物市场。这只盘子并不是非常起眼,他扫了一眼就走了。但他觉得心里很不踏实,又跑回去仔细看了看盘子,发现盘底写着“大明宣德年间制”。他也不知道盘子是真是假,但一问要价才250元,也不是很贵,就掏钱买下了。

李大爷称,30多年来,他已淘了几千件藏品,包括青铜器、瓷器、陶器、字画等。他开玩笑说,已经可以开一个小型博物馆了。

 家有9只碗 每只价值12万

昨日上午,一位身着紫色T恤的男子,抱着一只黑色布袋走进鉴宝室,“专家,您帮我看一下这两只碗值不值钱?”男子小心翼翼地打开布袋,打开里面的盒子,拿出两只碗。这位男子说,他姓宾,一大早从郫县赶来。

李知宴拿着放大镜仔细研究,并自言自语地说:“釉色青中闪绿,苍翠欲滴;釉质肥厚,多小气泡及垂流现象;釉层均匀,釉面玻璃质强……”李知宴最后鉴定称,这两只冬青釉瓜枝碗出自宋朝,估计一只碗值12万元左右。宾先生说,他家总共有9只同样的碗,从祖上传下来的,是祭祖的祭器。分家后,他们兄弟九人,一人分得一只碗,但大家一直都不知道碗值多少钱。宾先生表示,回家以后要把好消息告诉他的几个哥哥。

初级藏家可投资数千元作品


近日,来自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大师的300多件作品在羊城展出,广州市民目睹了的风采。近年来,古代陶瓷的价格动辄几百几千万,让藏界的目光渐渐转移到当代大师陶瓷的身上。当代大师陶瓷的价格每年升值达到一到两成。目前,当代大师陶瓷作品的价格在数千到数万元,适合初级投资者进行投资收藏。

当代瓷器渐受关注

“2000年以前,藏界比较关注古代瓷,2000年以后,藏界收藏现当代瓷的居多”,一位藏家告诉记者,现当代瓷器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古瓷比较难鉴别,年轻藏家对老瓷吃不透。”古瓷器收藏家梁戊年告诉记者,古代瓷器极具韵味,但现当代瓷器也值得收藏。比如当代瓷里面的“釉下五彩瓷”,是清中晚期的一种创新,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点。这在10年8年之前都很少人关注,但随着藏界的重视,现在已经属于珍贵之物。

藏家告诉记者,其实古当代瓷器可谓各有千秋,古代瓷器比较重工艺,笔法工整,现代瓷则比较贴近生活,表现活泼。现代瓷在创作手法上也比较随意,像画中国画出身的工艺美术大师郑薄,就打破陶瓷的传统,把画的风格融入到陶瓷里面。

年升值一到两成

现时,大师级的陶瓷工艺师,作品售价普遍在3~5万左右,但当代出现的一批陶瓷界的泰斗人物,他们的作品售价就达到了数十万到几百万。被誉为“瓷界泰斗”的王锡良的作品就曾卖出300多万的高价。

藏家告诉记者,当代大师创作的瓷器,升值空间大概在10%~20%,最高可以达到100%。“打个比方,至少可以说,去年100元能够买到的,今年用相同价格肯定买不到,反正是不会掉价。”

目前,瓷器国家级大师40位,省级的有100多位,一个大师平均一年创造作品的数量只有10几件。藏家建议,初级投资者可以投资1000~5000元左右的作品。

康熙色地珐琅彩高成交纪录760万元


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汉族陶瓷艺术之瑰宝。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

近年来,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瓷器在拍卖市场上接连创下了天价。部分藏家也随之把目光盯在了康、雍、乾,清三代时期的珐琅彩瓷。

珐琅彩瓷是瓷器中的极品,是中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顶峰时期的产物,由于存世稀少近几年拍卖价不断飙升。早年,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就拍出了1.5123亿港元的天价。

珐琅又名景泰蓝,起源于元朝时的古老京都,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因其色调以蓝色为主,故称为景泰蓝。珐琅彩瓷器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产量极少,仅见于康、雍、乾三朝。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镇烧制,唯有珐琅彩瓷器是在故宫内造办处烧制,是皇室御赏器,当时都由景德镇官窑精挑出最洁白细腻之瓷胎,再送往宫中造办处,由如意馆宫廷画师再加绘珐琅彩饰,在炉中以低温烧成。所以,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造价最贵,艺术水平最高,被喻为“官窑中的官窑”。

如出现最多的康熙色地珐琅彩,最高成交纪录(胭脂红地)760万元,最低成交纪录(蓝地)427万元,大体稳定在500万元左右。

珐琅彩瓷器不仅“物以稀为贵”,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也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瓷板画再度受宠 禹王治水图拍出920万元高价


瓷板青花《不染图》,作者张学文

5尺6四条屏瓷板青花《梅兰竹菊》,作者赖如森,售价12.8万元

一套景德镇四屏的瓷板画,前几天在广州周门北路彩虹会刚挂出来,就被人以3万元买走。作为陶瓷收藏品中的高端品,瓷板画的价值随着近年来瓷器价值的升温出现几级跳,在5月底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珠山八友”王大凡的一幅《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画,就拍出了920万元的高价。

南方潮湿瓷板画比书画易保管

历史上,瓷板画的艺术地位几度起落,清末民国瓷器大热时,“珠山八友”瓷板画的市价甚至堪比清末官窑。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瓷板画更是盛极一时,很多西关商贾热衷向瓷板制作名家定制,用作自家厅堂的装饰,比如座椅、床具的镶嵌美化、屏风、插屏、挂屏的摆设等,当时瓷板制作名家的价格甚至高于同时代书画名家作品的价格。即使是同一名家制作,比如王琦的瓷板画就比他画的瓶、盘等瓷器器皿要贵。

但后来随着其他轻便艺术品的出现,瓷板画一度被冷落,“因为很多广东人不喜欢在家里墙上打洞”。据彩虹会的市场负责人介绍,“后来随着家居装饰手段的提高以及南方天气潮湿带来的书画保管难题,近年来瓷板画又重新被市场所接受。”

以彩虹会正在展出的景德镇名家作品展为例,有一套5尺6的呈屏瓷板画,标价12.8万元,被很多买家看中。

高手支招

当代陶瓷艺术品三个收藏方向

在5月底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珠山八友”瓷板画拍出高价让不少广东藏家心里直乐,因为他们都自称藏有“珠山八友”的瓷板画。但广东一些鉴定专家表示,民间收藏的很多“珠山八友”瓷板画,其实都是赝品,当中又以临摹刘雨岑的居多。

事实上,近年来古瓷不仅高仿多,投资门槛也越来越高,动辄十多万元。那么普通藏家如何在瓷杂收藏中分一杯羹?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委张学文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藏当代陶瓷艺术品,只要懂得行情、懂得鉴赏、懂得收藏途径、懂得与艺术家深交朋友,那么投资风险、花费相对都小得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陶艺家作品的升值空间也会加大。”

“当代陶瓷艺术品的收藏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已故的著名老艺人、老艺术家的作品,如‘珠山八友’,他们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名望,作品市场认可度高,投资、收藏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升值空间较大、风险较小;二是艺术家处于成熟期的作品,收藏家可以将该位艺术家初期、中期和晚期的作品作一个分期收藏;三是那些尚没有名气,但作品想法独特,技巧丰富,具有发展前途的艺术家作品,这样就能花很少的钱,获取最大的利益回报。”

近年部分瓷板画拍卖成交价格表

名称成交价(元)拍卖公司拍卖日期

王大凡《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9200000中国嘉德2011-05-25

王锡良粉彩《黄山四千仞》瓷板7820000上海崇源2009-10-20

张松茂粉彩《和靖咏梅》瓷板4945000北京匡时2011-06-07

张松茂粉彩《黄山温泉》大瓷板4830000北京保利2011-06-05

张松茂粉彩《三顾茅庐》雪景瓷板4370000长风拍卖2011-06-21

王琦粉彩渔樵耕读瓷板(一套)4025000北京保利2011-06-05

王锡良粉彩《雀屏中选》瓷板3910000北京匡时2011-06-07

张松茂《革命胜地井冈山》瓷板3680000北京匡时2011-06-07

知多D

珠山八友

随着清朝皇家御窑厂的衰落,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民间陶瓷艺术家异军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艺超群的代表人物。“珠山八友”成员从事瓷画创作的年代,大约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这里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

千元花瓶被评估为88万 文物鉴定幕后藏玄机


千元花瓶被评估为88万 文物鉴定幕后藏玄机一件古董从“南宋精品”变成“晚清作品”,鉴定结果不同引发官司

6日上午,成都武侯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因古董鉴定引发的官司。原告在所委托的公司聘请专家鉴定其持有的瓷器为南宋时期的精品、价值88万元后,该瓷器又被北京的文物检测中心鉴定为晚清作品,因此原告要求公司退还服务费并赔付损失。庭审现场有不少古董爱好者旁听,他们称,之所以关注这起案子,是因为想了解专家对同一古董做出不同鉴定结论的幕后是否有“玄机”。

是南宋?是晚清?结果不一

原告李尧称,2007年,他来到成都历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想了解一下自家一件古董的价值。该公司请广东国际钻石商会玉器古玩商会会长黄其昌来做鉴定。黄称,李尧的瓷器是国宝级文物,南宋作品,估价88万元整。此外,该公司承诺会对李尧的瓷器是南宋龙泉精品这一结论负责。于是,李尧于2007年9月7日与该公司签订协议,向公司缴纳了服务费11800元,委托该公司代为拍卖、展示、包装、保管、交易和销售。

然而在南宋龙泉精品市场价100万元左右的行情下,李尧的瓷器降价到10万元仍卖不掉。2008年11月3日,双方商议后将瓷器送到了“北京中博文物检测鉴定中心”做检测,结果李尧的瓷器并非南宋龙泉精品,只是清代晚期的作品。

假鉴定?很正常?都说有理

“如果知道它不值钱,我还会花高于它的服务费去做鉴定与拍卖吗?”李尧疑心公司最先聘请的专家提供了虚假鉴定,为此他要求该公司返回服务费11800元,并赔付35000元损害赔款金。

被告代理律师辩称,被告从来没有说过对方的瓷器是“明代以前的古董”,也没有为之做过鉴定。不同专家做出不同的鉴定结果,说明鉴定专家意见不统一、有争议,这也很正常。爱好者投资古玩,应意识到这是一种商业投资行为,具有风险。公司已按合同要求提供了合同义务;现在双方解约了,对方瓷器卖不出去,不应由公司承担责任。

旁听者:希望有人解“玄机”

在庭审现场的旁听者中,有不少古玩爱好者。来自安县的涂先生称,2008年,有人向他的父亲推销一个瓷罐,声称是无价之宝。父亲也通过一家服务公司请专家鉴定,专家说是元代的古董,价值40多万元。于是,涂先生的父亲就借来了28万元将罐子买下,后交了3万元的服务费,请公司代为拍卖,结果一直卖不出去。后来,他与公司商定后请“北京中博文物检测鉴定中心”做检测,结果表明“元代古董瓷罐”只是近代作品。“我们亏得血本无归!”涂先生认为现在的困窘与服务公司胡乱请专家鉴定谋取高额服务费有关。

来自大英县的段某也怀疑,自己被鉴定极具价值却至今未能卖出的3件瓷器是类似的情形。他希望有关部门对其中的“玄机”予以解开,让古玩爱好者的交易有一个健康的市场。

雍正青花瓷瓶拍出2973万元 民宅摆放45年无人识


一只清朝雍正皇帝时期制的青花瓷花瓶16日在英国坦南特拍卖行拍出260万英镑,加上佣金,共计300万英镑(约合2973万人民币),比持宝人原先的预估价2万英镑足足多了100多倍!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只价值连城的花瓶在卖家家中摆放了45年,却从来不为人识。

旧花瓶家中摆放45年无人识

据英国《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等17日报道,英国坦南特拍卖行的古董专家坦南特不久前在对英格兰北部约克郡的一位持宝人进行例行家访时,意外发现了这只价值连城的青花瓷花瓶。据这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持宝人称,这只貌不惊人的旧花瓶在他家中已经摆放了45年。

持宝人起先以为这只毫不起眼的花瓶不过只是19世纪的仿制品,顶多值个2至3万英镑。但是研究东方瓷器长达40年的坦南特一眼看去,就认定它是稀世珍品。

雍正青花瓷引得买家蜂拥而至

据悉,这只青花瓷花瓶高39.2厘米,上面刻有左右两条五爪龙,雕功非常精致,底款印有“大清雍正年制”字样。从绘画技法上来看,它沿袭了明代早期的稠密细致的堆砌式特色。后来世界各地多位其他专家鉴定后一致确定,该花瓶是中国清代雍正时期(公元1723-1735年)的青花瓷器。

消息传出后,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蜂拥而至。本月16日,该花瓶在约克郡的坦南特拍卖行大厅正式拍卖。

300万英镑成交惊呆持宝人

经过多达8个回合、长达10分钟的激烈竞价,这只清代雍正花瓶最终以260万英镑落槌,加上拍卖行的佣金,最后成交价总计300万英镑。

古董专家坦南特表示,虽然清代花瓶的价值不及明代古董,但在相对偏远的约克郡发现如此级别的珍宝并不容易。据悉,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中国香港买家通过电话报价方式买走了这只花瓶。
相关推荐